浅谈汪晖时期《读书》杂志办刊理念

时间:2023.7.5

  摘要:《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汪晖、黄平接任《读书》主编后,引发了思想文化界诸多争议。通过细应读《读书》十年文选所刊发文章来考察汪晖《读书》办刊理念的特点以及办刊思路转变背后的文化语境。

  论文关键词:《读书》;办刊理念;文化语境

  1996年汪晖、黄平接任《读书》主编后,《读书》成为思想文化界争论的阵地。主要焦点在于文章风格“不好读”和思想内容的“左倾”。2007年,不再担任主编的汪晖、黄平推出了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十年文选6卷本。这个6卷本的文选可以作为考察汪晖《读书》办刊思想的最好文本,6卷本文选基本上涵盖了十年来《读书》杂志的精华,也体现了汪晖和黄平对《读书》的办刊理念总结

  一、拓展学科领域

  1996年第9期《读书》发表了陈星灿等人的讨论文章《考古学与中国的历史图景》,由此标志着《读书》开始打破学科分类,以彰显问题意识为重。拓宽学科之后,从1998年起,《读书》开始持续地讨论教育改革的问题;1999年底《读书》开始“三农”问题的讨论;2000年第9期发起了互联网讨论,2003年以后,《读书》发表了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批评文章,与此同时,有关生态环境、私有产权、劳动产权、国企改革、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也陆续展开。据笔者统计,从1996年5月到2007年7月《读书》共发表稿件约4655篇(以每期35篇计算的大致数字),按照所涉及领域类别可以分为31类,包括思想文化、经济学、政治学、法律、考古、亚洲研究、环境、医学、教育等等;其中,文史哲类占总篇数的四分之二,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文章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类约占四分之一。《读书》的视野从一般性的人文讨论扩展到包括“三农”问题、国际政治、生态环保等在内的更为广阔的现实领域。

  学科领域的拓展使得《读书》内容呈现“杂”和“博”的特点,且在思考深度上较过去有过而无不及。如此转变,笔者认为可以归因于二方面:一方面是主编的学者办刊特色,重视理论和知识的客观探讨,而非人文情趣的咀嚼玩味;另一方面,汪晖和黄平要延续并发扬《读书》自觉介入时代并记录时代的特点。“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中国素来有一个清议的人文传统,这本来很好,现在也特别需要。美中不足的是,文人雅士有时孤芳自赏,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纯洁,缺点是影响面比较小,对时代问题的敏感比较差。”拓展学科领域的目的无非是开阔视野,为读者提供多元的、对称的信息,有利于形成反思的讨论空间。基于这样的认识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汪晖和黄平以学者视野领航,将《读书》引领到了更开阔的疆域。

  二、介入“现实”讨论问题

  从1996年起,《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专题性质的讨论,诸如大众民主与宪法问题、全球化与亚洲问题、二十世纪的战争与革命、金融危机、三农危机、医疗改革与社会保障体制的困境、恐怖主义、新左翼与新自由主义之争、法律与民主、民族主义、女性主义、国企改革与产权问题、生态危机、华人华侨与跨国家的网络、媒体与新纪录运动等等,其中一些讨论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全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们对时代变革、思潮纷争、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反应,也就是汪晖所说的“介入现实”。其实,《读书》自创办以来,从不回避介入“现实”。陈原、沈昌文时代,《读书》曾积极主动地呈现出“读书无禁区”、“读书无用论”、“人文精神大讨论”等社会现实问题。汪晖主持期间,《读书》更是自觉地介入了九十年代以来的“大转变”,只不过此时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问题的讨论也趋向多元化、国际化,《读书》也在若干问题上成为触发重要论争的思想论坛,如《“不道德”的经济学》(樊纲,1998年6期)和《“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温铁军,1999年12期)所反映的经济效率与道德正义问题,对当时的人文思潮和社会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书》介入这些现实性的问题讨论时,主要策略还是从思想的、知识的和理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进行直接的公众讨论或政策性辩论,这一点是继承了《读书》创办初期“不是机关刊物”、“不是同人的学术杂志”的理念。对于《读书》的这一姿态,不少人是给予肯定的,也给汪晖他们赢得了一些掌声。但正如汪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这些“介入”现实问题时,《读书》不会退回到学术里面去,也不会完全采取大众化,而是“专注”于理论和知识的“启蒙”。

  三、创建跨越国界的“公共空间”

  《读书》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思潮中始终是以“先锋”的角色出现,逐渐形成为了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讨论面涉及国内外重大问题。自1996年起,《读书》开始和国际“接轨”,杂志持续刊发有关亚洲各国和地区、拉丁美洲以及俄罗斯、东欧等地区的讨论,其中有关亚洲的文章就发表了一百多篇,内容涉及南南合作、东亚历史、韩国工人、伊朗与冷战、朝核问题、日本对东亚发展的反思、底层社会等等。这些讨论试图提供一种与八十年代的文化讨论和九十年代初期的思想探索相当不同、超越西方中心论的或者自我中心的知识图景。汪晖和黄平非常重视这类文章的讨论,而且希望《读书》能成为一个跨越国界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不但能够面对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而且也能够面对当代世界的变化。”“为了构建这种有质量的讨论平台,《读书》为了照顾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讨论,有些文章质量不是很高,但还是发表了,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立场。”这决定了《读书》后来的思想走向和文笔风格。

  十年来,《读书》着眼于全球化的视野,邀请来自日本、韩国、欧洲、美国以及香港和台湾的知识分子写稿,且常常和国外的学者一起以座谈、对话、辩难的形式,展开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讨论,从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尽管汪晖的探索引发各方争议,然而“这种尝试

  不仅使《读书》成为亚洲知识分子沟通和对话的一个平台,还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解西方之外的世界有益的参照系。”

  四、结束语

  《读书》创刊至今已30多年,时代的变化深深地烙在它的足迹中。对于刊物而言,传统是重要的,变化是必然的,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根基,没有变化则意味着失去了对于时代变迁的反应能力。陈原、沈昌文时代的《读书》和汪晖时代的《读书》的确在办刊理念上出现了一些不同,比如从“三无”办刊论到介入“现实”,从人文知识分子的休闲读物到建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讨论空间,从文化启蒙到现实关注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除了办刊者自己风格使然,更重要的是在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以及全球化思潮影响下,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和知识图景发生了转变。知识文化界再也无法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流行的术语(如改革与保守、现代与传统、开放与封闭等等二元对立的话语范式),有效地描述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图景了。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自身80年代那种‘前现代’与‘现代’杂揉性的思想文化遗产,并以一种逆反性的眼光重新审理80年代的启蒙思想。人们在话语结构上,开始出现了强烈的文化反思热和对‘现代’与‘后现代’的自我审视。”这种审视的结果是思想碎片化,也就是所谓的“思想淡出,学术凸显”。面对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由于理论和知识背景的差异,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更具争议性。然而,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有争议的“问题意识”反而使《读书》再次成为海内外思想文化界备受关注的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汪晖所主持的《读书》仍然反映了时代特征,这与创刊的初衷并不违背。至于《读书》“不好读”“读不懂”等诟病,也许是所有思想文化刊物值得深思的地方。


第二篇:探讨新时期企业管理理念


  欢迎各位企业管理的同学阅读探讨新时期企业管理理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 要]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管理的需要。企业的运行会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业经济中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对当前企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经营决策有着很多的影响意义。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就需要企业要积极改进管理变革和创新,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管理 理念

  为了达到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产品定位、营销、组织、财务及人力资源相关的策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经营管理。但另一方面看,企业政策的制定大部分时候都是凭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利益的追求态度等情况,这些外在条件的影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

  一、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是获得胜利的重点

  当前企业积极采用数字化工具来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积极构建出全新的管理和运行流程。在速度为主的背景下,基本上多数传统的企业生产模式已达不到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这就要创建面对持续变化环境的最新模式。持续变化环境的企业必须要对市场做好预备、射击、再瞄准工作,以市场作为决策制定的风向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详细计划,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实施措施,以避免被市场规则所淘汰。企业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是其评价的综合指标,而随着时间的延迟这些会使得企业的内力不断加强。社会新经济时代要求下,最为重要的是积极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在快速变动的竞争环境中为企业内部机构创造良好的形式,使得员工的自身潜力得到积极发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利益。

  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是关键

  企业管理必须围绕着内部员工进行,而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人力资源内部的创造性、可持续、利用性充分发挥出来后将为企业创造无数的发展空间。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主要是其内部能够被有效利用的人员。当企业人才储备较足时,却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这就不是有效的人力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的除了由人力资源的数量决定外,还与其质量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才是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资源使用率主要是职员拥有的技能中使用技能的比率,能否发挥出积极作用主要是凭借其教育、培训、自修、知识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职员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程度。

  1.加强培训,发挥才能

  很多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时,其同行企业也在采取措施。这说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要实现创新,比比人多做功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价值。经济学家在企业中展开调查后得出了,普通职员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而培训后职员的建议可以降低成本10%~15%,若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职员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30%。这就需要企业为员工积极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不断提高职员的自身素质。通常对员工实施培训涉及到以下几点:(1)以企业实际发展需要为前提,注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制定相关的培养策略。(2)结合企业自身的规划,开展不同时期的短、中、长期培训安排。(3)对于具备各自优势或独特才华的职员,企业应该为其创立发挥平台,使其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施展才华,对成绩突出的员工需要提升其相关的职位,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既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2.合理规划,用好人才

  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让职员发挥自身的优势,企业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必须要合理规划人力资源使用情况,用好每位不同的人才,这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所在。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的照顾的观念,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用人随意性和“惟高等学历是举”的方式应该完全去除,积极重用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坚持“用错人是过,埋没人才是过”的理念,绝不浪费一个人才,只要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够干实事的就需要积极采用,这是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

  3.创新人才,敢于重用

  决定企业持续发展涉及到了两大点:(1)员工的自身的能力(2)创新型人才。员工能干什么,爱干什么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观察了解,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将职员的内心想法进行总结,并汇报给上级后采取相关的措施为职员创造发展条件。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这是很艰难的事情,由于在实践经验上的缺少,使得企业做出这类决定的成功率没有保证,存在很大的风险,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尝试,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价。因而需要企业敢于培养创新人才,一旦这类人才发挥作用,将给企业带来无限的价值。

  三、将创新理念融合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中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主要依赖于创新理念的实施,这也是经济变革中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理念得到积极运用后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不断提升为一种社会思维和行动的理念。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将成为核心力量。企业经营在制定策略中必须要注重创新策略的指导,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力量。企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拥有一流的创新理念。创新变成了组织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化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大胆创造、不畏风险、勇于挑战规则的勇敢者。现代型的组织应该是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意识和规则,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面对明天市场的不确定性。

  1. 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

  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背景,企业稍有放松将会被淘汰出局。这需要企业树立很强的“危机意识”,以此来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把部分资源能力放在组织的研发设计上,以此对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销售市场中占有优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危机”也是激发企业内部活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当十分注重高科技发展,凭借良好的科学技术水平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

  2. 企业培养创新精神

  企业需积极构建创新的发展模式,真正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需要注重企业职员创新精神的培养。组织创新与管理过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有着决定性的作业,如:设立扁平式组织、柔性化组织和网络虚拟式组织等框架形式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就能改进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是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机制,为职员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利用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等方式来积极创造团体学习的模式,这样才能达到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

  3. 注重视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增强内部管理活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充分改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哲学信仰来看待自身的发展。当前新经济不断崛起,弘扬创新文化不仅人本管理的主旋律,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最佳方式。企业应该积极构建新的文化发展体系,不断丰富职员的思想素质,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并且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扩大员工自身的发展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管理实施策略时,管理者应该积极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与模式,对于不同的经济策略要在仔细考虑后执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尽可能最大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自身目标实现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国正,张建林.企业管理新概念:优化企业与优化管理[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1:30

  [2]亢淑琴.新的企业管理走势―――企业形象管理[J].同煤科技,2004;03:30.

  [3]杜国梁.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06:110-112

  [3]张晋龙.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甘肃科技,2009;23:110-112

  [4]徐礼.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J].湖南有色金属,2009;06:78-80
 

  相关阅读:

  谈招聘在现行企业管理中的理由与策略

  探究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烈竞争下通信企业管理的探讨

  计算机技术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