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的艺术魅力论文

时间:2023.7.19

  在学堂乐歌的创作史上,李叔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创作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而被当代音乐学界公认为学堂乐歌的首创者之一,并与沈心工、曾志忞并列为学堂乐歌的“三驾马车”。李叔同学贯中西的文化艺术底蕴,使他的学堂乐歌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音乐艺术价值,但学界对此关注很少,本文对此做一简要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以民族文化熔炼艺术内核

  在李叔同创作音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精通西方作曲技术的音乐人才。那时的音乐人主要从日本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他们一般采用日本的甚或西方的音乐曲调,按照曲调形式来填词,这样创作出来的乐歌占到学堂乐歌的大部分。后来,随着创作能力的提升,也开始出现采用中国民间音乐或传统音乐曲调进行创作的,甚至有的音乐人可以自己作曲作词。在这个逐渐学习和转换的过程中,学堂乐歌从创作的根本上就必须融合西方音乐形式和中国文化内涵。因而,学堂乐歌创作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创作者对西方音乐技法的掌握,更取决于创作者的文化涵养。因为文化是音乐作品的灵魂,而曲调及技法只是形式。李叔同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且天赋文才,因而他在创作学堂乐歌时,非常自然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融入其中。李叔同广受赞誉的一点,是他在创作学堂乐歌时对古体诗词的娴熟运用。他的学堂乐歌有不少选题出自中国古代的《诗经《》离骚》,以及唐宋诗词等。例如,标志李叔同音乐起步之作的《国学唱歌集(》结集于1905年6月),在当时维新派一味拒斥传统音乐的喧嚣中,李叔同坚持倡导国学,并主张用音乐来唤醒国民精神,这既体现了他对本民族音乐的自信,也凸显出跨越时空、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像《祖国歌》和《我的国》这样作品,充满了豪迈的爱国热情。《春游》、《西湖》等乐歌又洋溢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质,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内涵与志趣。李叔同的文采风范不仅表现在这些传统的古雅诗词上,而且在民间曲调的采纳上也是信手拈来。譬如他的《祖国歌》和《夕歌》创作中,就都使用了江南丝竹曲牌《老六板》。而且他非常注意保持曲调的节奏平稳对称,从中国音乐的审美习惯来进行构思创作。因而,我们今天广为传颂的李叔同的乐歌,都有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和国学文化意蕴,正是这样的音乐艺术内核使李叔同的音乐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

  二、音乐语言质朴简洁

  真正的大师不会炫技,李叔同毫无疑问是运用音乐语言的大师,他虽然拥有深厚的国学底蕴,但却以质朴、简洁的音乐语言作为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尤其在解除了大量日本和西方音乐之后,李叔同追求质朴简洁音乐语言风格的意识就愈加明显。有时,即使他的乐歌运用了文雅的词汇,但也会保持非常通俗明了的旋律,甚至他会注意选用一些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西洋乐曲的曲调来创作,以便于人们更容易地记忆和接纳乐歌。而且,他对于本来复杂的外国曲调中的复杂部分,还会选择割爱,以保持器音乐的简洁性。例如,《送别》的原曲是美国音乐作曲家约翰奥德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选用这首曲调时并未全部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更改。在《梦见家和母亲》一曲中,每句结尾处的旋律都有一个好像长叹一样的强拍上的切分倚音。结尾上带一个切分倚音本是当时很多美国通俗歌曲中常见的一个特点,但李叔同认为这个特点在《送别》的乐歌中显得多余。为了让《送别》的曲调更加简洁精炼,李叔同大胆地将每四小节就会出现一次的切分倚音删去,从而形成了更加明了畅快的曲调旋律。《送别》曲调的成功,对比另一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工心的《昨夜梦》,就更容易明了。沈工心的《昨夜梦》也是选用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原曲调,他保留了切分倚音,虽然词作也不俗,但在后来的传唱中就湮没无闻。由此可见,质朴简洁的音乐语言对于乐歌的传唱有一定的功用。其实,不独《送别》这样广为传颂的乐歌,就是李叔同创作的其它很多学堂乐歌也都语言简洁易懂,易于传唱。比如旋律欢快而明朗的《春郊赛跑》,曲调源自德国的《木马》。原曲是赫林(KarlGottliebHering,1765—1853)为哈恩(KarlHahn)的《木马》歌专门做的曲。李叔同仿《木马》曲调时,就是看中了它简洁明快的特点,因而创作出的《春郊赛跑》也拥有相同的艺术特性。《春郊赛跑》歌词:“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不仅语言简练,而且意兴飞扬,歌唱也给人畅快淋漓之感。李叔同还有很多多声部合唱作品,尽管曲调结构比《春郊赛跑》这样的乐歌要复杂,但仍然不改其简洁洗练的音乐语言风格。他在创作中,切忌沉迷于音乐技巧,而是在整体上把握音乐曲式结构,使之清晰方正,在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上也力求干净利落,因而形成了李叔同特性鲜明的音乐语言风格。

  三、音乐审美意境丰富而深邃

  在近代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刚刚碰触时,当时的音乐家就发现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一个根本差异:中国音乐重视神韵,而西方音乐则以理性的技法见长。中国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了音乐“意境论”的审美传统,这一传统到李叔同的时代仍然完好地保留着。李叔同创作学堂乐歌时大量采用了西方和日本曲调,但是他同时也非常好地保留了中国音乐特有的意境美学特征。在《送别》一曲中,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能联想到一幅美丽的诗歌画境。例如“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句,描摹出中国传统文人经常伤怀歌咏的山峦夕阳之景,无论是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还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与《送别》中的意境相应,很容易让人产生意境联想,生发出丰富的文化想象和美学感受。又如李叔同另一首广受赞誉的乐歌《春游》,也是音乐曲式、语言与意境完美统一的代表作。春游歌词中有这样四句:“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李叔同巧妙地运用减5度和纯5度的对比音程,以鲜明的调性色彩形成开放性的乐段,形成丰富的听觉效果,而这又与“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所白描的自然景物相辅相成,有力地表现了花香弥漫游人醉的春游意境。曾有人批评李叔同的音乐情感消极、曲调较为低沉等,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没有注意到李叔同乐歌意境表达的美学需要。李叔同的乐歌,尤其是后期创作的乐歌,大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思想,而这种思想恰恰是中国传统乐理原则的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对“意境”的重视,导致了对“气韵生动”美学价值的推崇。明朝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指出,情、理、形、神在“意”的贯通下达到一致,才能形成“无限深微”的“弦外”之韵。李叔同的很多乐歌恰恰体现了这种意境论音乐美学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也得到很多文化大家的赞美。《春游》就因为歌曲所描绘的淳朴自然的音乐之美,加上工整的旋律、和声与无懈可击的曲式,被丰子恺称颂“李叔同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春游之景的妙处。”虽历经数十年,《春游》的魅力依然不减,时至今日仍是专业院校合唱的保留曲目,并曾在1992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综上,李叔同无疑是一位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汲取了深厚营养的文化大师,他不仅按照西方音乐作曲曲调和技法进行学堂乐歌的创作,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巧妙地熔炼成乐歌内在的精神灵魂,其中精粹又以简洁质朴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并传达出如诗如画的音乐意境,充分表现出国学文化精粹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双重魅力。也正因此,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开创了中国近代学堂乐歌的先河,为中国现代音乐按照自己的文化品格创新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


  关键词:激发创新体验成功发掘潜能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心灵绽放,学生才能愉悦地接纳知识,接纳同学,接纳教师,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教学艺术,体验成功;捕捉契机,发掘潜能等都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的有效策略。教师的循循善诱,不断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不再枯燥、抽象,大力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创造潜能,让数学成为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心灵绽放,学生才能愉悦地接纳知识,接纳同学,接纳教师,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经过反复地探索、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的有效策略。

  1问题情境。激发创新

  学生的思考探究、创造来自于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灵敏的心灵触角去发现问题,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不断去创新。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提出一串串问题:“有无?是否?如何?为何?”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看似偶然的发现中,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如在尝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180度”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画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时有的学生说是181度,有的说是179度还有的说是180.5度等等,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几度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呢?从而继续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剪一剪和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度。再反问,为什么我们在量一量中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呢,一些学生马上就会回答说测量是有误差的,它们都接近于180度。这样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鼓励学生创新,要让学生在从“有问题”变成“没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只有在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艺术。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它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数学教学还是一门艺术,它让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艺术地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是过分追求场景的多么宏伟与绚丽,技法的多么的张扬与完美,有时只需要教师一个“小动作”,教师的一句幽默话语,就可以给数学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用一个“小动作”“一句小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2.1用“小动作”激发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一些“小动作”如同在教材转化为操作的过程中加进一些“味精”,更易诱发学生“食欲”般的兴趣,引发学生品味式的思考。如北师大版四上《方向和位置》一般教师会出示教材中J隋景图,让学生依次思考小青做在哪个位置,可以怎么表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好象学生是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行学习的,而有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课前准备好班级中出现现有的座位表,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位置在哪?好朋友的位置在哪?让学生讨论了以后,接着老师又叫他们分别用一种方法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再总结出如何来表示数对,这里老师添加了“找座位”和“说位置”这两个小动作,合情合理,毫无牵强之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了原来教师提出的想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如有一位老师在上《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讲评“0”有几条对称轴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此时有的学生说是一条,有的说是两条,还有的学生说是有几百条,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最后电脑上演示,让学生感受有无数条对称轴。这里教师添加了“画~画”、“折一折”和电脑演示这几个小动作,给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2.2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材呈现给我们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动画操作、游戏、比赛、辩论等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就好象是让学生很开心、很惬意的在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如北师大版中的五上《动手做》这一堂课,它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学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高,这节课原本枯燥无味。但通过老师的设计,加上一些了“剪一剪”、“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类图形的高和底,并掌握它的画法,无须老师多说什么,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在北师大版二上《抛硬币》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理解和辨析“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来达到这些目的,开始时可以是师生一起玩抛硬币的游戏,通过学生的猜测,是正面还是反面呢?体验事件的不确定性。接着让学生分组活动,通过摸球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得出有的事件一定会发生,有的事件一定不会发生,还有的事件有可能发生。让学生体验到在玩的同时也能学到数学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惬意的。

  2.3“小幽默”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幽默话语可以改变数学课带给学生的“一本正经”的严肃和紧张,可以活跃师生交往的气氛,愉快高效地完成数学任务的一种艺术。如在教乘法分配律(a+b)c=ac+be时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叫孩子们念,c喜欢交朋友,先与a结合,又与b结合,最后一起手拉手,也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改正错误。如有一位学生因误解求得“车一共有21.3个人”,单位这时老师就反问了有谁看到过0.3个人呀?又如在填写单位时,有位学生填了“我爸爸的体重约是65(克),身高是175(米)”此时,老师惊奇的问到:“你爸爸身高175米,可体重只有65克吗?”等等,这些幽默给学生枯燥的数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幽默为数学课带来了春的暖流,让数学课充满了笑的活力。

  3捕捉契机,发掘潜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数学教学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这些机会,因势利导,大力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创造潜能。

  如:笔者在上《长方体、圆柱体、圆椎体》单元复习课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放在我们教室里的卫生柜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吗?”针对这意外的一问,笔者用鼓励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说:“好,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动脑筋,最后得出了结论,不管底面做成什么形的多边形,它的体积都为底面积乘以高。如:底面是五边形的柜子,我们可以看作是由个等高的底面是三角形的柜子组成,这三个柜子的体积分别用slh、s2h、s3h表示.整个柜子的体积slh+s2h+s3h:(s1+s2+s3)h。而s1+s2+s3而正是柜子底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尊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顺水推舟演化了教学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悟到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不仅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不断的满足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的“小动作、小幽默”等一系列的艺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不再枯燥、抽象,而成为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