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3.6.22

  摘要: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自主学习和探索,促进知识联想和迁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有效学习,还可结合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思维与微课等技术进行对分教学创新。

  关键词:《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定量分析是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特别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定量分析能力已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重要技能。《管理定量分析》是目前高校针对文科专业本科生定量分析思维训练和技能培养的交叉综合性方法论类课程。由于该课程知识横向跨度大、内容涵盖面广;且是相对年轻,缺乏公认的权威教材,因此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对分课堂是近两年在国内逐渐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结合了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在保留知识传授系统性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鉴于此,笔者结合所任教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以对分课堂为指导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实践,试图增强教学趣味性以及知识传递效率,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掌握所预期的定量分析知识与技能。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目前,该课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学手段单一、陈旧、过分注重讲授是普遍反映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教学重理论而轻应用、理论与实践脱轨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在一定程度受课程定位的影响。丁辉指出目前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定位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该类课程属于理论性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会以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另一种倾向则认为该类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因此老师会偏重案例教学,忽略理论讲授。就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来看,大部分教改实践均涉及上述问题的改善。这些实践或注重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或强调探究式教学、或关注课外实践教学。这些改革尝试确实增加了教学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实践表明,理论与实践脱节往往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所学定量分析技术生搬硬套,因而达不到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以及多种教学手段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切实提高教学成效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研究所亟需探讨的问题。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所谓“对分”,就是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由于对分课堂的教学在时间上可依次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及讨论(discussion)等三个环节,该教学模式也简称为PAD课堂。PAD课堂不是讲授与讨论简单组合,而是通过内化和吸收环节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有了这座桥梁,学生一方面为后续讨论赢得一定时间的缓冲,避免“即时讨论”的慌乱;另一方面则有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反思所讲授的内容,发现问题,从而增加后续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因此,这三个环节不可或缺且顺序不能调动。依据这三个环节的具体安排,对分课堂又可分为“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隔堂对分”是把讲授和讨论分别安排在两堂课上,而内化和吸收安排在课后。“当堂对分”是三个环节均在一堂课内进行。对于后者,还可依据教学内容自由安排时长,应用灵活。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对分课堂的讲授更侧重知识体系的呈现。如果把课程内容比作一棵树,那么对分课堂的理论讲授就是要给学生呈现这颗树的主干脉络及其功能;至于枝叶,则点到为止,具体细节由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以及讨论环节自主探究。由于能从宏观架构上把握课程内容,因此,对分课堂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使其更好地实现各自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也得益于知识结构性的讲授,对分课堂的讨论才能依循有序的知识网络进行,收放自如,从而确保学习的系统性。目前,对分课堂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中均有运用。据张学新(2016)的调研,该模式不仅适用于理论课,也同样适用于实验课、实训课以及实践课,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截至目前为止,还未见有关于该模式在高校文科专业定量分析类课程中应用的报道。因此笔者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为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

  基于对分课堂注重知识框架性讲授的特点,结合学生相关知识储备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包含八个模块(表1)。除评价分析模块,其它模块均安排了对分教学活动。为配合对分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讨论,相应教学内容均是学生在先修课程中接触过但又缺乏系统学习的内容。

  (二)课程配套体系建设

  对分课堂强调学生对课程授课计划与考核要求的整体。鉴于此,结合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简称BB平台)进行配套教学体系建设。BB平台的好处是能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并能通过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及评价流程。配套体系建设包括共享资源模块建设和学习交流模块建设。共享资源模块细分为课程规划、教学课件、上机实训等三个子模块。课程规划子模块除常见的教学目标、每周教学安排以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外,还增设了教学参考资源栏目,包括不同版本《管理定量分析》的扫描资料、网络资源链接以及国内外相关慕课、公开课资源链接,与配套教材互为补充,帮助有条件的学生拓展学习。教学课件子模块包括教学讲义和配套PPT课件。上机实训子模块则包括微课教学视频、实训项目以及软件使用手册等。后期还打算增加习题库子模块,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和自评。最后,学习交流模块是笔者将对分课堂的“亮考帮”(“亮”即分享课程总结与收获;“考”即设计题目考其他同学;“帮”即分享自己的疑惑,寻求他人帮助)与BB平台论坛相结合的一个尝试。实践证明BB平台论坛也能开展“亮考帮”。受“隔堂对分”的启发,特意将“亮考帮”设置在倒数第二次课课后进行;通过“亮考帮”作业,提炼共性问题和疑惑,辅助最后一次课的复习答疑。

  (三)对分教学方法设计

  为更进一步发挥对分课堂的优势,借鉴了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微课技术,进行对分教学创新(见表1)。一是基于案例的对分教学。案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运用案例使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问题场景,从而克服传统课堂讲授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因此,在对分教学讲授环节,通过案例的引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具体的管理应用场景并在真实的问题场景中理解知识点及其实践意义。基于讲授环节只讲不讨论的原则,将案例的具体问题留给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以及讨论环节解决,从而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探究式对分教学。在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的知识点上,结合探究式教学中的设问法,在讲授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以及讨论环节的参与深度。比如针对统计描述的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中位数和四分位半间距的知识点;紧接着通过引入组距式分组数据结合更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位数计算方法,循序渐进促进讨论。三是与微课结合的对分教学。针对一些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供学生在内化和吸收环节参考,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整体的讨论步调一致。

  (四)课程考核的调整

  对分课堂强调平时学习,因此对课程考核进行了调整。首先,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例(由30%增至40%)。其次,优化了平时成绩的结构。该课程平时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考勤、上机实训和课后作业。为配合对分课堂,将考勤占比由10%上调至25%,课后作业占比60%下调至45%。虽然变动不大,但据学生反馈,这确实让他们从心理上更重视考勤;特别对于一开始对课程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本来是碍于考勤要求打算混时间,结果在被动参与一两次讨论后也能转变心态,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对分课堂是适用于《管理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的教学设计,不仅增进了学生对课程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与当前高等教育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的主旋律是相契合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出勤率和课程资源共享是有效实施对分课堂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备好学生、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关注学生需求,与学生充分沟通。在资源共享方面,可以结合BB平台开展课程配套体系建设,借助网络化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此外,还可结合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以及微课等现代教学方法,探索对分教学的各种形式,以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光进,万维纳,张士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定量分析类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33-35.

  [2]王德运.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97-98.

  [3]蓝英,李伟,任毅,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4(07):82-83.

  [4]丁辉.普通院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06):18-19.

  [5]耿海斌.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17-118.

  [6]叶慧.试论互动教学法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08):391-392.

  [7]朱文娟,黄赐英,钟莹峰.“双创”背景下《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H大学管理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9):43-45.

  [8]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第二篇:公共管理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一直肩负公共部门管理人才培育的使命。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去向单纯定位为公共部门的提法未必能够顺应社会需求。课堂知识讲授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的茫然感,教师在公共领域的互动参与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粗放式的课外实践实习活动,未必能够提升学生对业务体验的认知能力。学生为拓展选择方式,在校期间想法应付诸多考试则疏远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入反思有关问题,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实习;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的划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专业均属公共管理类基本专业,也是习惯上所指代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从学科发展的定位看,“公共管理学科一直肩负着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1];同时,国内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即便如此,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人才培育仍面临系列问题,研究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论证,以便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人才培育的去向长期单纯定位为公共行政部门

  向公共部门输送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使命,对于公共部门而言,也希望招录到有关专业的合格毕业生,让其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大量地方高校都兴办或新增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迎合了学科办学的定位。参照国内先后出版的公共管理类教科书发现,不少教材在绪论或开篇就指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目的(或意义)将为公共行政部门或政府机关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出现这一提法并不意外,过去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本科专业学生在高校期间接受“定向式”的岗位分配,不少教材仍继续将其作为必然的去向,授课教师同样会向学生做出这样的介绍。高等院校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固然要强化行政管理岗位人才培育的必要,与此同时,新的就业压力越来越明显,公共管理类专业也不例外。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未必能在行政部门或行政性事业单位招考中脱颖而出,有关招聘的众多岗位并非都面向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明显发生了变化。“很多学校将公共管理人才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才。但从就业来看,直接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系统就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有其他学生选择到企业或继续深造。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人才的输出道路并不是唯一的,要坚持‘多元化’‘多维型’的培养目标”[2]。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这也符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求。如果人才培养的目标仅定位为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不能凸显复合型人才的价值,难于顺应社会变革的需求,毕竟相应的行政岗位人才需求有限。在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等就业形式多元化的当下,单纯的就业去向难免让大学生失去创新创业信心,甚至无法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平台。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离不开对“行政人”的培育,但在人才竞争、人才需求、自我选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的培育更需要理性而综合地做出判定,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环境。

  二、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加重了学生的茫然感

  公共管理类专业未必存在就业优势,但报考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依旧不少。上大学以前,学生很少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知识,一些学生攻读公共管理类专业,不排除盲目性的选择,或系调剂录取的结果。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专业入门学习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在讲授期间过分强调书本内容,使其产生一定的茫然感。教师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少有对现实问题的延伸。“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实际上应该要求具备足够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授课教师不在课堂上一再强调专业设置及学科知识,就难以让大学生尽快掌握学科范畴,学生往后学习的任务和目的也未必明确。受制于目前的招聘机制,教师的补充基本上从高校毕业生中选取,录用的教师中能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少之又少”[3]。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经验欠缺,一再强调教材基础理论,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与认知,学生学习期间或将感到枯燥乏味。专业教师的知识积累影响着学生的消化能力,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抽象知识的积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本科学生社会经历有限,且公共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在对专业课的认识上,视其为‘万金油’,什么都学,但觉得学与不学差别不大”[4]。教师在多门课程中都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或将降低。

  三、粗放的实践实习活动难以提升学生在业务锻炼中的认知能力

  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预期效果仍有一定差距。课外实践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助于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管理行为,进一步拓展理论视野。但教学单位往往缺乏考核标准,对于讲授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会结合教学经验给定参考选题,或就课程的某些章节作为实践调查任务,如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社区治理问题和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等议题,最终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或一篇研究论文即可。其间,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度观察与剖析,出现走马观花式的调查不足为奇,实践任务演变为一场“放松”活动,即便参与实践也难以提升认知能力。同样,“三下乡”实践活动仍有待重视。有的学生下乡后玩起了“隐身术”,并未进入有关单位或区域体验实践活动,而是找到对应的主管单位随意签字盖章算完成任务,这无益于让大学生增长见识,甚至让实践失去了它的本义。专业实习能让有关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公共部门的运作状况,提升个人办事与管理技能,但有些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既不能主动学习请教,也不能正确定位其角色,对待实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最终依然缺乏对公共问题的认识,这样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参与志愿活动期间,有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增加量化积分,个人的公共角色依然没有得到发挥。公益性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所强调的理性价值,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尚未更好地做出表率,缺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公共认知和辨别能力当需得到提升。

  四、学生以应试能力为导向的自主选择使其淡化了学科理论素养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不能慎重对待专业学习,或者说专业学习逐步走向非专业化,严重者还陷入了什么都想学但什么都没学好的困境。不管是否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一些学生都会尽可能参与各种考试,以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通行证”,有的学生只为应付期末考试,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备战职业资格考试也成了常见的选择。在校期间,除了应考常见的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以外,还会选择考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有关证件,并尽可能地考取不同的证书,以便在以后的评比、择业过程中多些亮点,尤其是工作应聘时,有的岗位也会将证书作为择优录取的标准。部分学校已经淡化证书与毕业“挂钩”的要求,学生依然不会放弃考证机会。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不断尝试考证,结果却淡化专业学习兴趣,个别学生还产生了放弃专业学习的念头。如前所述,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选择路径之一是报考研究生。在校期间,有志于在本专业或其它专业进行深造的学生,会自觉学习有关课程,以便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专注于某些资格证、应付研究生考试,当然有助于往后的发展,考试失败又将面临新的问题,即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都未掌握。凡此种种,不仅会影响专业就业率,还影响外界对专业教育的看法。学习之余,参与各种资格考试是追求上进之举,甚至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但有的学生甚至逃课考证,或以考证为由逃课干兼职工作、考驾照;有的学生不善于主动学习,也无更多的追求与期待,只图能在各科考试中顺利“过关”,拿到各门课程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即可。个别学生报名参加“兴趣”培训班,出现盲从的“伪兴趣”迷,最终无法掌握一定的本领。

  五、推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首先,明确人才培育顺应多元化需求的教育理念。公共管理类专业当然要向公共部门提供合格的管理人才。与许多行业一样,大学生毕业后未必都干“老本行”,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也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除了公共行政部门的管理人才以外,还要将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培育成社会需求或期待的合格人才,最终也可能在学习或深造中成为教师或科研人员,包括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乡村社会治理人才,这同样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新使命。因此,在专业教育变革的进程中,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改善就业观,塑造新的公共人、公管人,兼顾公共部门管理、社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引导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做好新时代公共精神的代言人。其次,规范课程设置体系、教材内容编选和课堂教学计划。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所在的教学单位或院系而言,要做好教学改革当然需要在课程与教材方面有所侧重。可以对比众多公共管理类院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课时计划和学分分配;在教材的选取方面,可以选择公共管理方面的经典系列教材,或组织教师适当编写学科(专业)导论、案例分析等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基本编写主要原则或要求,一是尽可能吸纳当代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中得到学界公认的成果……二是在教材的表达上……通过教材的引导,拓展学习范围,让使用者喜欢用、能够用、便于用”[5]。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受到重视后,授课教师也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让其明确专业学习的意义,帮其在专业学习期间开拓视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鼓励辅修其它学科或课程的学分。为便于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要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案例,是因为它能够使你和学生将精力集中于与课程和教程目标相关的重要思想、论题和问题之上”[6],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讲授,以及对案例题材的延伸,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理解能力。再次,深度推进师生参与校外体验式教学行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需不断地强化专业知识补充能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各知识要点,也不能忽视实践实习中的教学机会。教学单位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要求,要强调两者之间统一协调原则。各专业教师也要走进实习基地,增加在公共部门和社会活动中的互动参与机会,如,通过参加公共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座谈会议、参与公共部门的项目设计(规划)、调查政策运行状况、跟踪乡村治理进程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克服课堂教学单调问题。教学单位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推动校企合作交流机制,适当增加学生实践课时和延长实习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实地参与实习活动,并做好实践实习总结报告。教学单位与教师要做好回访、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以实践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地延伸知识面。最后,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做学生理论学习的引路人。每到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的讲座。对于开设的专业课程,专业或授课教师要对课程做深入的分析,搞清楚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何会出现相应的课程,课程将涉及哪些内容,以及本专业与其它专业之间的比较,让大学生尽快掌握专业学习的要求和路线,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与成长与教师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课余或课外活动期间,除了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外,专业教师也应加大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兴趣等方面的关心程度,帮其权衡专业与其它选择之间的轻重关系,保证专业认同感与专业学习动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不过,学生也要不断地思考自身问题,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如有机会可参与能够提升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的学习活动,以丰富大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

  [2]韩娜娜,朱颖.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3):25.

  [3]李建斌.关于完善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5.

  [4]孙婷.基于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本科教学实践改革探析:以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74.

  [5]崔运武.论当代公共管理变革与学科专业发展和教材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4):138.

  [6]小劳伦斯E林恩.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健,岳修龙,张建川,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95.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