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

时间:2023.7.19

  汉代画像砖石是汉代的砖石刻画装饰艺术,主要用于墓葬建造与装饰的构件。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1】

  提要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包括汉代画像砖石在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艺术。

  而对汉代画像砖石中农业图像的独特艺术价值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远古先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鲜活图象其造型别具匠心,是我国传统艺术之瑰宝,蕴涵了独特而深刻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以神写形;形式组合

  本文为天津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7ZLZLZT01700-1)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编号:TJYS08-009)“近代以来天津特色砖雕艺术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汉代画像砖石是汉代的砖石刻画装饰艺术,主要用于墓葬建造与装饰的构件。

  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直至东汉末年渐趋式微,风行四百余年。

  汉代画像砖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农业生产是其作品反映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我国山东、江苏、山西,陕北及内蒙的汉墓里,都发现了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

  一、绵延不绝的农耕历史画卷

  在秦汉以来艺术实物遗存极少的情况下,汉代画像砖石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复杂多变的艺术手法、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农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以现实社会为蓝本,反映了汉代以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汉代画像砖石中,所反映的现实农业题材几乎无所不有,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收录了大量的农业题材。

  据此,可以复原汉代的耕作技术、田间管理、积肥、粮食加工与贮藏等生产、生活画面。

  从汉代画像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农业繁荣强盛的情形。

  汉初的休养生息使人民可以安定地从事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

  各地的牛耕画像的普遍出现,表明牛耕技术的推广,它不仅为犁耕提供了动力来源,也对提高汉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汉代农民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轻便耐用的田器平整土地。

  如山东邹城的一幅画像砖,表现用田器起土、碎土、平整保墒。

  像《齐民要术》中提及的“深其耕而熟耨之”的旱地精细耕作技术,在东汉时期的北方已经较为成熟了。

  农业生产内容是复杂多样的,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为我们提供了收获、看谷驱雀、粮食加工贮藏等活动的生动场面。

  画像(山东滕县)则在脱粒之后,利用扬扇和弯形弹力装置反复拉扯,往返运动,产生持续风源后,以扬去秕糠。

  除了上述工具和方式外,还有人专门向仓门搬运粮食,以便长久贮藏。

  农耕技术的进步、田间管理技术日趋复杂缜密、轻便农具的使用使保墒增产成为可能,粮食加工技术也相当成熟。

  这一切表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栓。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灿烂的历史文化无疑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农耕图像从农业生产技术的角度为汉代繁荣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农业”。

  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

  西汉晚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以致形成东汉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膨胀发展。

  封建制关系的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

  二、以神写形的造型语言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农耕图像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情与神会,意与形合,以神写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同时也揭示了汉代艺术创作中探索、体现和认识美的方法和途径。

  在造型艺术中,“形”与“神”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汉代注重神似是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在艺术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秦代韩非曾讲:“客有为齐王画像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磐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磐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的言论虽然不是针对绘画,但指出客观“形”似的重要性。

  汉代在对秦代思想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阐发了“形”“神”之间的关系,提出注重神似的观点。

  论述虽不如后世明确深入,但却也是难能可贵,为今后艺术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物质的精神化过程。

  艺术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划那自然的表面形式,而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物质以表现万象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物象,使物质而精神化。

  因此以神写形,以形传神,其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把对象的精神作为根本,以此贯穿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在对于事物外形的局限性有着透彻的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全力将知觉能力与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相结合,以揭示对象不可视的内部的精神的本质。

  在构思、联想、想象中,人的思维活动将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物我交融,最终产生一种不仅与本质精神相符,并且能够更有力地表现本质的“形”,从而达到神显则形活,形活则传神的艺术境界,使艺术形象具有了“形神兼备”所表现的旺盛的生命特征和动人的精神力量。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农耕图像就是“以神写形”的具体写照,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不事细节修饰,粗笔大线的表现夸张的动作和姿态,注重整体画面意向,由此而形成了艺术的神似。

  在造型上,农耕图像所刻画的人物多是剪影,既无表情的细致刻画,也无复杂的环境,而以生动的动态和人物情节成功地表现了人物时代的性格和感情。

  随着作者对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经验在情感上的体现和深化而得以创新,由于画师们注意神的刻画,注重大局的安排,使汉代画像砖石艺术朴素却不单调,粗犷却不鄙野,深厚却不凝滞,豪放却不疏散,“气魄深沉、雄大”。

  汉代农耕图像虽然大都是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在表现上不拘泥于现实,为了以“神”取胜,他们可以大胆地夸张、想象,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刀法上抑扬顿挫,表现人物依靠动势取得栩栩如生的效果。

  从各地农耕图像的变形夸张的刻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生命脉搏的动感和大自然生生不息,感受到人们内在情感和情绪波动的痕迹,感受到一种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寓形寄意,以神写形,在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图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大气磅礴的飞动之美

  汉代画像砖石中农耕图像除了能以神似取胜之外,还躁动着一种雄浑的律动,近观则古风强劲。

  英国史论家大卫晏斯特指出:“客观界限是创造力的前提,并为创造力划定了范围。

  汉代画像砖石中农耕图像,正是以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形成了某种界限,但这种界限并不是固而不化的,如果对它

  凝神久视,则感受到这种界限之下某种力量进发的愉悦。

  纵观我国的许多石刻图像遗存,一般都是以叙述和记载的功能而存世,而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遗存数量之少,艺术价值之高尚不多见。

  尤其是含有飞动的视觉效果非常明显。

  汉代画像砖石中农耕图像通常都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强力的视感觉,并不是抽象的艺术行为,它是艺术创作中,运用对比、转变、夸张和互融等技能和方法,对客观世界进行意象浓缩的结果,是物体的物理力向艺术感染力的一种转变。

  这种实际能量与意象的转换,使汉代画像砖石中农耕图像不仅能以形式和内容感染我们,同时也能把力学的飞动之美传递给未来的人类。

  例如“弋射收获”,就充满着物理力的感觉。

  “弋射”的池塘未着边界,给人以水天一色、浩渺无边的视觉感受。

  “收获”中人物、镰刀与稻禾形态的有机结合,镰刀高低挥舞于垄亩形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序组合,目睹其人其状,飒飒生风,嚓嚓之声仿佛在耳,情景交融、诗画合一。

  以“动”取势,以动造境是农耕图像主要特征。

  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的内在精神。

  山东滕县宏道院牛耕图,画面虽满,但满而不滞,多而不板,反而显得生动活泼,极其有神,而这个神正是通过“动”显示出来的。

  流动的线条,跳跃的板块,加强了形象的动感。

  山东武梁祠摩田图……淡化了人执的器物,注重表现二人的动作姿态,使画面产生无限的张力。

  汉代画像砖石中农耕图像在造型上,它们有的繁富,有的简约;有的高华,有的素朴;有的神秘,有的明朗;有的飞动,有的沉静;有的飘逸,有的庄重;有的清秀,有的威猛……充分了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气魄和内在精神意念上的飞动美。

  农耕图像的构成到处呈现作用的力,其图势大气磅礴、动人心魄,同时具有作用于天地之间的力度之美。

  四、有序的形式组合

  有序的形式组合以独特的方式传达出农耕图像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改变了同时代其他题材构图程式化倾向。

  汉画像砖石的一般题材表现形式,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以及表现统治者奢侈生活画面组合,多以“满”构成画面构图,“满”成为一般题材表现形式的一个主要特征。

  农耕图像尽管表现的是农业的内容,却始终含有韵律、均衡、对比、系统连贯一致的变化规律。

  在广泛吸纳文学、绘画、民俗等各类艺术精华为己所用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式语言,利用点、线、面组合,使对称、均衡、反复等变化规律贯穿其中。

  注重有序的形式创造,在有限的空间和静止的画面上,运用形式要素的大小、方圆、明暗造成具有主次、虚实、强弱、疏密的空间组合,创造出既有对比又有空间韵律的新形态。

  利用各种形状,不拘泥细节,以大的形态张力,创造出力量和运动所形成的不可抵挡的视觉冲击力。

  以有序的形式组合构成农耕图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在以点、线与面为造型手段的农耕图像中,整体画面有各种不同方向、大小、形状的块面组成,块面的面积以及相互位置的安排服从全局的均衡构图原理,形式要素中的点与线的有机结合,使其画面疏密有致,并相互呼应,且富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四川彭县出土的“春米”,其画面运用几个动态人物剪影的块面作为主体,与人物“舂米”使用的原始工具形成的线形构成线面相,形成统一的力感。

  在雕刻技法上娴熟理趣,游刃有余。

  江苏宁双沟的牛耕图画像,将人物、牛的最具典型性的特征提纯、简化到近似剪影的面。

  背影以空白形式出现,与包围的灰调子形成黑白灰对比。

  在给人强烈视觉印象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多是联想、想象的自由空间。

  其中以线为主的农耕图像中特别突出不同线形的组合作用,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构成大形的线或是散淡飘逸,或是线线相连形成统一的力感。

  汉画农耕图像线条种类和形式非常丰富,表现力度也极强:有充满张力的线条,有粗放简约的线条,有纤劲绵密的线条,有婉转流畅的线条。

  不同质感线条的使用,不仅增强物像本身的表现力度,同时画面能洋溢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第二篇: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对动物装饰教学的现实意义艺术论文


  文化大师鲁迅对汉画像石刻的竭力推介、工艺美术教育家雷圭元对汉画题材作的“装饰画”的定位1、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南阳“汉画馆”对歌舞画像石异常激动的神情……让人感受到汉画的艺术价值。

  一、南阳汉画在动物装饰上的表现

  汉代的南阳是著名的帝乡,“河南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2,王侯、皇亲、贵戚、达官富豪聚居在这里,凭着他们的特权,可以超越制度的限制,把坟墓筑得非常豪华,而且“子为其父,妇为其夫,争相仿效”3,墓葬雕画镌刻装饰便是这种厚葬之风的产物。南阳汉画像石不同于其他地区汉画像石,天象地貌,人兽神灵,歌舞杂技,日常生活画像均表现出一种自由创作。

  南阳的汉画像石里以动物为主的题材占已出土画像的一半,同期有的很写实,有的很浪漫,有的接近意象透抽象。先民与自然,与动物密切交织,密切亲和的场面尽在独具魅力画像上,人与动物相互撕斗,同演技耍杂,共同成仙入神等皆形肖神现,宏伟壮美。自然界猛兽对人类的斗霸既惨烈又蕴含着智谋。但在刻画牛的时候,牛恬静闲适温顺踏实和对手争斗中的暴躁粗野、俯首鼓目形成鲜明对照。虎豹类野兽与人不和,但在《羽人升仙》里一个个由兽身成为神灵,变得飘逸优雅。内容对形式的约束,在动物图案设计上变形取意是道难题。变形要变美,要变出意味,在设计上是一次重新创造。“既体现艺术家应该享受的自由,又标志着艺术家应该遵循的制约”。

  南阳汉画石像在形式语言上活泼、自由。那引颈欲飞的凤鸟,《田猎》中猎犬和疲于逃命的野兔,均用将四肢拉长,将追与逃的韵律,张弛与聚气的灵动刻画得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人类对自身以外的自然界的理解和把握。人们对动物灵性的领悟在虚幻的神兽搏击中得到了体验和观照。其中《雷公车}上的三只飞腾嘶喊的神虎形象,《羽人升仙》中龙、兕的生死搏击,《龙虎争斗》中的惨烈、亢奋,表现的均是一种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灵性和色彩情感的斑斓。《车骑出行》里马在奔驰、车却没有轻飘之意,静与动默契结合使整个画面富赋节奏具韵律、起伏前进有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其形象体块及其飞动、流动的灵性,呈现一种王者风范,在美术史上堪称空前绝后。这些看得见、能触摸到的、常见常新值得反复品味的汉代雕刻艺术,使现代人为之叹服,也为当今设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南阳汉画像石对动物图案教学的外延

  现成的动物图案教学方式一般采用动物的写生、动物画的临摹,经归纳、整理、夸张、变形等转化为装饰图案。客观原因使我们无法有古代人那样的水丰林茂生活环境,可观赏到的不是动物园铁槛里的毫无深山大泽之威的人性化的“野兽”,就是稀少的飞禽家兽。动物图案教学主要是借助参考书或有限的音像图片对照比较进行的。加上设计教学分门别类,课程的细化,教动物图案只讲动物不谈人;教设计欣赏的只管动嘴讲述不施动手操作;教创作的,单教创作的套路不涉猎艺术深层路径开窍。艺术设计教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不畅,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再加上描绘的对象多为芥草、动物之类,陈旧重复的内容造成大批学生对基础课的漠视。要因地制宜发挥教育主观能动性,盘活历史文化资源,使基础图案教学走出低谷,成为基础图案教学的当务之急。

  1.用文化滋润艺术——汉画对设计教育理念的破译

  从装饰角度看,动物的形象变化不能照搬生活,为生活所束缚。但如果脱离生活,凭空臆造则作品显然离奇古怪,似驴非马。汉画像石里的“龙”“凤”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灵物,但觉得合情合理,舒服又美观。这主要是符合了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结构关系而感到极为得体,是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的极好个例。既要生活中的真实,又要按美的规律复述生活中的真实。因为生活中还有许多不易描绘的事物和设有艺术特色意味的东西,还要受艺术原则不典型受局限的制约。如汉画像石大都采用影像表现法,不论动物、人物或建筑画像,挑选最佳角度,选取最佳动势是造型的一大特色,这样易刻画,易表现,其最典型特征极富装饰感,以文化理念为抒情渠道,以虚构、幻想加真实表现人的思想情感。

  2.变繁杂为简约——汉画对设计语言的运用

  汉代艺术家精湛地把握了造型艺术中气韵生动的规律,重在提炼取舍,减去繁杂赘复的部分,使动物形体虽简练而结构却严谨,动态虽粗野而节奏富有韵律,刻画出不同对象的异貌特征,概括的块面是显示以力量,流畅的线面上呈现以多姿色。

  实际上,图案设计的过矫饰则虚,过符艳则假。留有刻画空间,形散意联,藏露含秀,让观赏者想象补救那些隐藏的秀。要知道,描绘越具体,交待得愈清楚,艺术的境域就愈走向狭窄。汉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型之所以感人,就是它内涵里透露出奇趣。把动物身上共性缩小,个性放大,删其枝节,突其特征,动物间相异的部位,往往是代表它们特征的地方。南阳汉画像石中有各种虎、牛、象、龙等动物,只要细心领悟就会发现,所有动物腿的结构形状基本相似,如果说有不同之处就在腿的粗细、长短上有差别。但从大的形象团块塑造上,却鲜明感受到脱缰的野牛,颈弯张背,全力准备迎战。行驰的骏马随贵族出没悠然自得,随军出征御敌则充满朝气。龙的形象,有的仿蛇,生出四肢,有的龙头生角,肋间插翼,总的还带有走兽的特点。无论这些画像石上的动物装饰如何变化,给人的灵性感觉总没改变,且更加突出完美。既没有夸张过火,也没夸张不足,不温不躁,恰到好处。

  3.以人为本——汉画对设计教学的终级要求

  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绘画、雕塑、装饰作品表现的永恒主题,无论借何种表现语言,艺术家发挥何等想象,竭尽全力表现的是“人”。汉代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和谶纬迷信、阴阳五行是搅在一起的,成为统治人的思想理论工具。统治阶级梦想着生前享受富贵荣华,死后就步入天堂成仙为神,永保富贵。社会底层的贫穷人,入土后也梦想着能摆脱贫困过上等人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反映《乘龙升仙》等内容的画像石刻。生翅入仙,气度不凡,神韵使这些动物有了“灵魂”和思想。剥开动物的外形,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属性的动物了,它蕴藏着作者的思想和信仰的追求,表现的是人本身。

  赏识汉代艺术家,并不是为他们的信仰理念加以推广,而是要把他们那样使装饰动物及其他题材有益的东西整理归类,使它成为当今艺术设计教学的一部分。尤其是动物装饰方面,重要不是去刻意模仿,而是要体会汉代艺术家如何发现美的,又是如何抓住一些运动规律,着意使作品达到人的自身追求上。要使学生懂得,文化的底蕴是创作的生命补给。否则,制作出来的动物装饰只能是个空壳;空壳只能算是无生命的标本。要超出动物本身,就需储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关心社会变革,融汇哲学的发展,热衷生命科学的进展等等。曾经文化深层的淬砺,才能使你熟悉了的、精心刻画的动物富有生命的朝气,含盖时代精神。汉代艺术家用“三足乌”代表生生不息,光明无限的太阳。多条河鱼合力拉着“河伯”在天界上飞驰,象征着集体的力量之可贵。与兽斗,不单要解释一种生命本能,同时还要说明自然界里的斗争,既要斗勇又要比智,喷薄出人类力量的奇崛和无畏。这些动物形象作为封建贵族墓室上的装饰,已不再是一般的飞禽走兽了,它要驱邪镇魔,消灾避祸,赋予了走兽神圣的使命,实际是人的感情和希望的外延。艺术家从来都是像表现人类一样表现动物,寄予它们以人的追求与向往,以人为本,自古以来都是美术赋予生活的终极使命,今天更应如此。

  4.融合新机——汉画对现代设计教学的启示

  鲁迅先生说过:“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汉画像石刻是视觉艺术的精品,是汉代的“装饰画”,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参鉴作用是明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本本主义上,像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如果仅仅了解美术史上的点滴分析和描述,不用心领悟、动手描描刻刻,要想真的把握一种艺术是很难的。

  首先,南阳汉画不是墨守成规的艺术。就题材表现形式上是对秦以前尤其是楚画、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的学习继承的结果。但在线条的勾勒上、形象鲜明上和绘画简约整体上又体现一种创新精神,成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汉代艺术家是在自由开放“百家争鸣”大文化圈里从事着他们神圣的劳动。为了把握物象的神情异态少不了流动的观察、细致的速写记录和动势的体会,进行一番“研阅以穷照”、分辨真伪、抓住本质、区别主次,以至于打破视觉常性的观察。从现代设计要求看,要关心学习的范围比汉代艺术家要宽泛得多了,需要在艺术史海洋里洞察理解的概念要比汉代艺术家更深刻多了。学习汉画像石艺术的精髓既要观其貌又要提其神,牢牢把握文化深蕴和艺术个性。如教学上,让学生在“写生”过程,对客观对象细心体察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变化”时左右逢源。其次,汉画是汉代艺术家投入大量精力,集体协作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上,最易忽略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集体意识作用。试想,汉代从采石、运输、打磨、设计、雕刻、安放哪一项不是集体劳作的结果?通过在学生中提倡一种集体意识,把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表现出来,可采用集体创作,共同完成一项设计,让他们在集体劳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各地都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文化资源或民间艺术,只要我们善于借鉴,勇于尝试,都能从中汲取意想不到的营养。这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需要,也是变革时代的要求。

  注释:

  ①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

  ②《后汉书·刘隆传》

  ③清光绪《南阳县志》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