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法学核心课程地位的失落与回归的论文

时间:2023.5.30

  摘 要:行政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在我国具体的法学教学实践中,其核心课程地位已经失落,原因在于行政法学课程太难、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的不广泛、我国行政法学研究起步较晚等。行政法学核心课程地位失落导致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人才匮乏。 如何经过

  关键词:行政法学论文

  行政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在我国具体的法学教学实践中,其核心课程地位已经失落,原因在于行政法学课程太难、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的不广泛、我国行政法学研究起步较晚等。行政法学核心课程地位失落导致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人才匮乏。

  如何经过教学培育出契合国度和市场需求的法律人才,是法学本科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行政法学本科教学为例,经过剖析本科行政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明白行政法学教学变革的方向,完成两者的衔接。

  一、行政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的契合

  (一)基本目的分歧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杰出法律人才培育方案”。法学界分歧以为杰出法律人才指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1]。高校法学专业在杰出法律人才培育这个大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主要以顺应法律实务工作为主,着重培育可以胜任司法机关或其他国度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才。作为法学专业中心课程之一,行政法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育有理论根底、会理论操作、思想缜密、能满足行政执法理论、司法理论不同需求的宽口径人才。

  司法考试是沟通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其目的是选拔经过法学教育的学生进入法律职业,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目的都是保证我国法律职业从业者有足够才能胜任理论需求。从这一意义上说,两者的最终目的是分歧的。

  (二)内容根本分歧

  依据《2014年国度司法考试大纲》,行政法局部由二十一章组成,这二十一章依据内容的不同可归结为四局部。第一局部:行政法概述;第二局部:行政组织与公务员;第三局部:行政行为,包括笼统行政行为和行政答应、行政处分、行政强迫、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第四局部:行政救济,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度赔偿。

  在山东理工大学行政法学教学中,行政法学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版块:

  第一编绪论,包括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根本准绳、行政法学的开展及学科体系等;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的概念、行政机关、公务员制度、行政相对人;

  第三编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笼统行政行为、详细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答应、行政奖励、行政给付、行政处分、行政强迫、行政征收等)、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程序;

  第四编行政救济,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从内容上看,山东理工大学行政法学的教学内容和司法考试的考试内容根本分歧,章节次第根本相同,这阐明两者之间不存在基本矛盾。

  二、行政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的不同

  (一)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

  行政法学作为一门法学根底学科,根据山东理工大学的培育目的定位,其根本教学目的是经过讲授行政法的根本理论、根本制度,使学生理解和控制行政法的根本学问及理论,熟习有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运用行政法理论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教学目的侧重给学生搭建了解行政法的框架,强调学生对学问体系的控制。

  司法考试作为一职业资历考试,是一种选拔考试,其直接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职业才能,强调调查考生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理论才能。这些常常是行政法学教学不偏重以至疏忽的。

  (二)两者的内容存在差异

  目的的差别招致行政法学教学内容与司法考试的调查内容存在差别。本科行政法学教学从高校教育目的动身,其内容侧重于学问体系的完好性和理论性。在详细内容的选择上,山东理工大学行政法学为了给学生搭建起了解行政法的框架,在行政法学根本概念、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理论上布置了较多课时,招致后面讲授行政法律标准时由于课时缺乏只能讲框架,不可讲细讲透。

  从历年司法考试的试题来看,司法考试突出行政答应、行政处分、行政强迫和行政诉讼四局部内容,偏重调查理论的应用性及对现行法律标准的了解。其中绝大局部考题集中在行政处分、行政答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度赔偿范畴。

  因而,行政法学的学问内容与司法考试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招致一些学生学习完法学本科课程之后,觉得缺乏以应对司法考试,仍然要参与司法考试培训班的重要缘由。

  三、行政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的衔接

  行政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固然在目的及内容上存在差别,但两者不应当是对立的。从教学这一角度动身,应当经过教学变革,促使行政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更好地衔接。

  (一)以司法考试为导向,恰当调整行政法学教学内容

  在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只要64学时,要想在64课时内将行政法学包含的内容全面、细致地引见给学生,不实在际,也没有必要。因而,教员必需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如前所述,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在基本目的上是分歧的,那么,法学本科教学就不能忽视司法考试的请求和范围,而应当分离司法考试,恰当调整教学内容。

  1.增强对行政法律标准的解说。法学本科教育固然只是法学根底教育,不请求学生控制深奥的法学理论,但是教学不能成为简单的法条解释,在课时有限的状况下,应当精心选择出既合适学生根底,又合适学生开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行政法学教学中,关于纯理论性问题,如行政行为的形式等能够只作简单引见,关于国外相关理论学说能够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之,行政法学教学应弱化教材中较深的纯理论局部,但要坚持总体理论框架不变。

  “行政法学教学由于课时限制,较少触及现行法律标准的详细内容,容易招致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之后,仍然一头雾水,仍然缺乏剖析、处理法律问题的才能”[2]。为契合司法考试,在行政法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强对法律标准和法律条文的解说。这需求教员和学生课下都做很多准备,包括准备法条、阅读法条、理解法条的立法背景等。

  2.及时补充新内容。我国行政立法进程十分快,每年都会出台相当数量的行政法律标准,这些内容通常会被归入当年司法考试范围中,以至会成为当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这就请求行政法本科教学,一定要跟上立法步伐,将这些内容及时补充进来,并做重点解说。如《行政强迫法》是刚刚公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在行政法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补充进来,这是构建完好行政法框架的需求,也是司法考试的需求。

  需求留意的是,行政法学教学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并不是说行政法学教学完整以司法考试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毁坏学问构造的稳定性及学问点之间的逻辑性,行政法教学不应该完整服从于考试请求”[3],不能让司法考试冲击正常的行政法学教学次序,否则,行政法学课堂则与应试性的司法考试培训班无异。

  (二)变革行政法学教学办法,加强司法考试的顺应性

  传统行政法学侧重于“满堂灌”讲授方式,这样的教学办法关于培育学生的法律思想才能、剖析才能十分有限。应当变革行政法学教学办法,架起行政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之间沟通的桥梁。

  1.强调课下自学。简单的学问性内容尽量布置学生自学,课堂上不再讲授,以此增加课程容量,并省下课时用在行政法律标准的讲授及行政法学问的综合练习上。

  2.突出案例剖析。教学中贯串大量各行政管理范畴的法律法规,援用大量案例停止剖析,以此加深学生对行政法理论的了解。在案例剖析时,以小组方式带动学生讨论、争辩,促使学生改动被动承受、懒于考虑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发现问题、深化剖析问题的主动学习状态。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做书面案例剖析报告,进步学生的法律思想逻辑和法律书面表达才能,顺应司法考试及法律职业理论。

  3.变革理论环节教学。山东理工大学法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主要是经过模仿法庭及教学实习停止的,目的是让学生熟习处理案例的过程,进步理论运用才能。针对学生简直都生活在学校比拟封锁的环境中,没有接触到社会理想,行政法学教学过程中还能够分离课程内容,设计标题组织学生停止社会调查,以求在理解社会的同时,深化了解学科内容。

  以上教学办法的变革既不降低学生的理论素养,又进步学生的理论剖析才能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才能,既契合山东理工大学肯定的“学问、素质、才能”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育目的,又契合司法考试的需求。

  (三)参照司法考试,变革行政法学考试内容及方式

  作为课程结业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考试内容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考题是为了测试学生能否控制法学根本学问。为了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题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严密相关。这样招致的问题是本科考试内容与司法考试没有必然联络,可以在学科考试中获得好成果的,一定可以在司法考试中获得好成果。很多学生为了集中精神应对司法考试而不愿意上课,课堂缺勤率不高。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内容及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为了统筹行政法学教学目的和学生司法考试目的,应当对考试方式停止调整,以此吸收学生到课堂听课。

  详细而言,就是把行政法学的考试分两次停止,分别以闭卷和开卷两种不同考核方式停止,两次考试依照一定比例综合计算学科最终成果学习[4]。其中闭卷考试内容和题型自创司法考试第二卷的考试内容和题型,以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为主,在考核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控制状况的同时,强调考核学生对行政法标准的精确了解。开卷考试能够放在课堂上停止,内容和题型自创司考第四卷的客观题形式,强调考核学生剖析、判别、综合运用、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引导学生灵敏运用学过的学问,对理论问题、理想问题加以评析。


第二篇:计算机安全核心课程分析论文


  1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1旧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具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也可以是某种结构框架的教学形式范畴,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形式,它能够从宏观上凸现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从而彰显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有序性、可行性。就现有的计算机安全专业课程来看,教学结构设置不够合理,突出表现为: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与市场脱节;教学工作目标偏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下降,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学科要求的基本人文素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不高,突出表现在缺乏创新教育能力,具体表现在知与能的结构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校企“零对接”原则,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更没有“双边互动”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没有正确处理好、摆正教师、学生、教材三大信息源的位置关系。上述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阻碍了职业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发展。

  1.2课程设计基础

  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必须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这就要求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定期深入企业现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共同开发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标准。通过分析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后对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依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计算机安全综合系统”原理为龙头,以“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应用为主线,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主体的课程体系。[3]并充分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应知、应会)的标准要求,研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重新对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设计与开发,实现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4]

  1.3新课程设计的步骤

  首先是从宏观上,通过企业优秀实践专家、专业课教师、资深教育课程专家等召开座谈会,对现代企业相应岗位群职业进行深入的剖析,对所描述的学习工作任务作进一步的分析、设计,建立课程质量评价标准,解决课程的设置、课程科学合理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课程门类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

  2新课程开发设计理念与方案

  2.1新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计算机安全监控技术”是安全工程及技术等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它对安全工程及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课程面向的是生产一线的工种或公共大安全岗位的各项职能。要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创新建设就是将设计理念、模式两大要素凝炼、重构和发展的过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运行架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项目相关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采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相同、相近的能力进行归纳和整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组构课程主体框架,达到课程知识模块化,模块内容任务化,任务和工作结合实用化的要求。结合基本因素和设计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把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整体,形成工学结合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设定的现场生产基本条件,让学生结合生产、具体条件完成矿井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生产维护、作业规程编制等项任务。整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计算安全机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1)校企合作,专兼结合,“以实践为导向”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建立由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专兼结合的教学模式,认真分析研究职业岗位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新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2)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倡导以实践导向、行动参与型的“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通过按岗教学、跟岗学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学生就业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3)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发展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既要体现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行业区域工作过程特点和职业教育任职规律;又要体现当前新技术发展的情况,以适应新的职业岗位要求的需要;校内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完成,校外教学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习过程具体化,任务明确化。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可将其中的技能训练分解成多个实际项目,通过对各项目的分析和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的组织选取按照“实践主线,多个模块与项目”的思路,即由“课程核心内容+专项技术实训+生产性实习”的“实践主线”,通过系统认知、4个单一项目、2个组合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的“多个项目模块”构成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力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课程开发设计理念。(4)课程评价体现“综合性、多元化”建立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院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反馈教学信息,修订课程内容和结构。

  2.3工学结合模式设计

  2.3.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

  以实际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模块来确定实验课程和相关的理论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采用“项目教学”,根据技术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学生的能力本位特点。

  2.3.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煤炭企业办学的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双证书”教育;重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满足煤矿生产对采矿、通风、瓦斯治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标准要求,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筑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1)内容选取

  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课程计划以10个工作任务展开,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项目教学。内容应包括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标准、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网络基本知识、矿用传感器基础知识、环境气体传感器原理、操作、维修、井下监控分站、远程断电器、安全监控系统软件等内容。配合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内容组织

  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逐步实施每个课程项目,教学组织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实际生产任务的形式进行,要特别突出“学中做、做中学”,既要突出为生产实践服务,同时要高于一般性的生产,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充分体现“高职”的特色。

  (3)表现形式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方面,主要采取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要求,根据煤矿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设计教学项目,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不同岗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由于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安排,相应的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网络资源等相关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变化,要围绕每个实际课程项目展开。在确定各教学项目相应的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后续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和侧重点,为不同专业设计选取2-4个核心技能进行重点教学,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着重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模式创新设计结构以计算机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选取教学内容,开发出典型的学习任务,教学载体课程模式创新设计结构。

  2.4“工学交替三段式”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以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为教学载体,开发出学习任务;构建“两个团队+两个基地”的教学条件,即组建由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团队和由3-5名学生组成的学生团队;建设具有模拟真实工作场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具备实践补充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每个学习任务,将课堂延伸到安全监测生产岗位,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教学,即: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排序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由简单到复杂排序初学型、能学型、专家型三个阶段学习工作任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工作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7]第一阶段实施“任务获取、夯实基础”,完成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准备,明确学习任务;第二阶段实施生产岗位训练,进行“实践充实、理实转化”,完成计算机监控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实践知识的补充,将第一阶段准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知识向能力转化;第三阶段完成“综合知识升华”,将生产岗位的理论、实践综合应用。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运用由学生直接参与的团队讨论,自我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了“双结合”、“三考评”考核办法。“双结合”即学校考核与企业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集合;“三评”即学生(团队)自互评、教师(师傅)对学生(团队)评价、教师(师傅)接受学生团队评价,建立闭环考核系统,实施双向提高。

  2.5教学方法设计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建设实际,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结合课程改革内容,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引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块)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现场与课堂之间的的有效链接,加入大量装置及设备图片、现场生产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加和充实课堂信息量,充分展示教学案例的现场情景,使授课内容与现场生产紧密结合,来全方位地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手段上打破过去课堂注重系统理论性推导与陈述,现场注重操作演示的传统教学界限,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总之,课程大纲来自于企业的专家,而且随时随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完善,解决了教学内容更新的难题。这一做法的优势是企业技术人员可以把目前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合进来,淘汰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删除多余的教学内容,保留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试用以考代教法。将每个模块的重点内容,转变为复习题,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讨论和重点学习。每个模块最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教师再对考核内容和考核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教学手段

  煤矿生产大多在地下进行,学生对井下情况不熟悉,很难建立矿井巷道系统的空间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加快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推广与应用,使专业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等特点。课程组教师可开发FLASH电子课件,使井下生产系统形象逼真,图文并茂,立体感强,寓教于乐,增大了信息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由于多媒体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它可使教材中复杂的设备插图呈现多维彩色图像,增强视觉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实践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要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内必须首先建立相应的实训条件。如单片机、PLC、电工、电子、拖动、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室,通风实训室;瓦斯防治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安全监控实训室以及地下井巷仿真工作面等,满足学生在校内的学习需求。各实验室结合学院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挖掘实验室潜在功能,组织科学研究、职业能力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为教师、学生、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改善计算机安全监控实训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注重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环境建设,比如计算机安全监控实训室按照岗位要求设置职业现场,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感受工作流程;抓住近年来企业大发展的机遇,发展实验设备和实验能力,实验室对学生无条件开放,无论是实验课还是在课余时间,学生都可以在实验室观察各种设备、系统的组成以及原理,并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安装。逐步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实验环境。校外实习环境。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训条件的必要补充,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工艺检测的全过程,从实际生产的角度认识监测监控的重要性。如与相关产业横向联合,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并形成协议化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生产实训、教师下矿实习有了保障。

  (4)加强网络教学建设

  课程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体现教、学互动,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授课录像等内容实现上网。并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并增设网上讨论、意见反馈等内容,满足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需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网上学习。

  (5)教材创新建设

  依托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工学结合创新教材,建设体现教、学互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创新教材,保证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步。同时研究工学结合,完成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的特色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使实训课程不仅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匹配,还要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最佳搭配,使实验实训与理论教学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映射的,是动和静的对立统一,是符合事件的迁移规律的,二者是不可背离的。根据课程建设实际,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课程大纲应来自于企业的专家系统,把目前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合进来,淘汰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删除冗余的、陈旧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保留下来的应是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而不是学校自行编写的空洞计划。课程创新应随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完善,解决教学更新的难题。培养学生需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生存、发展、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工程质量评价应积极采用“双结合、三考评”考核办法,即将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身评价与团队互相评价、教师(师傅)对学生或团队评价相结合,从而建立闭环考核系统,实施双向提高。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当面对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急剧增加与变化时,敢于迎接现实的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挑战。

更多相关推荐: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类毕业设计(专科)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课题名称关于城管执法状况的调查报告教学点名称年级名称12春专业名称法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xx年x月x日关于县城管执法状况的调…

如何写好法学毕业论文

怎样写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翟同美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理论文章中的一种,与其它学科的比怎样写好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理论文章中的一种,与其它学科的毕业论文相比,其专业件、政治倾向性和实践性更强,它需要…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编者按:这虽是一篇介绍写法学毕业论文的文章,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所以,它在文中提出的关于写法学毕业论文的几点要求,同样适用于其它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

安徽省委党校12级法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xx级在职研究生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可在指导题目下细化,也可自行选择与法学专业有关的论文题)一、法理学研究1、民间习惯法研究2、法律渊源及其比较研究3、法律社会学研究4、法律冲突问题研究5、法律实效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范文1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广西玉林商校学习中心农丽莉学号NO20xx10408008内容提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比较简单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与法院判决的定罪标准在表述上几乎一致证明标准均是事实清楚...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秀一国外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模式及借鉴以下将以采取这两种模式典型国家分别予以介绍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刑事诉讼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事实真实情况而更多是基于对某种主导价值的考虑从而...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住宅小区的停车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车位之争在房地产开发商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愈演愈烈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失和不甚明确导致了各地法院的判决也是五花八门随着住房商品...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开放教育法学专科毕业论文题目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姓名学号学校河南省直电大指导教师写作时间20xx年3月1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内容摘要现行法律和政策对小产权房基本持否定态度小产权房买卖过程...

法律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格式合同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合同理论与实践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格式合同的广泛应用它在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格式合同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它提高了...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编者按这虽是一篇介绍写法学毕业论文的文章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所以它在文中提出的关于写法学毕业论文的几点要求同样适用于其它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认真撰写...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免费范文-缓刑刍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发布法律咨询请点击souask中顾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近年来我国推行刑事轻刑化的司法理念作为在判刑的同时暂不执行刑罚的缓刑无疑成为我国现行...

鼎力推荐密云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1111密云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说明该范文只在选题写作格式等方面提供参考不能作为内容方面的要求责任教师李福荣20xx7181试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与中国普通老...

法学毕业论文(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