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省级优质课评比教案

时间:2024.2.8

《阿里山纪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欣赏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首动听的《高山青》,让我们感受到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一组醉人的图片,让我们领略到了阿里山景物的秀丽。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养育了美丽姑娘的阿里山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神游一番?这节课,我们就随同中国当代作家吴功正,一起去欣赏阿里山的山山水水,一起去领略阿里山神奇秀美的风光。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捕捉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用笔划出来。 3.阿里山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

过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在读的过程中,捕捉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笔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阿里山留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1.同学们很快地浏览了文章,这些词你会读了吗?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应该能够捕捉到作者行踪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理一理作者的行踪,完善下面这段导游词。

大家顺利地把行踪理出来了,像作者这样边走边看,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的这种写法叫做??(学生回答:移步换景)写游记或者参观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①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②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3.随着作者的行踪,我们也一起领略了阿里山的风光,你能用文中的原句来告诉老师,阿里山的风光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吗?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三、合作探究,美景推荐

讨论好的请坐好,下面请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来向同学们推荐阿里山的美景。

过渡:风景如画的阿里山令我们也不禁心驰神往,伴着作者的行踪,我们眼前浮现出阿里山的不少富有鲜明特征的景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美景,然后结合课文的相关段落,运用“我向大家推荐的是 ,理由是 ”的句式向同学们推荐最钟情的美景,先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在说理由的时候,要抓住风景的特征,可以从表现手法等角度说。

1.森林小火车:醒目、古式 车头和车厢均着红色,分外醒目;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引发我们的思古幽情。

追问:作者在写森林小火车时,通过什么感觉角度来写的呢? 如:“红色--醒目”“咣当咣当” 角度:视觉、听觉

2.姊妹潭:清澈透亮 追问:姊妹潭有一段凄美的传说,在此引用这个传说有何作用? 传说的作用:1.交代了潭名的由来;2.增添了神秘感;3.激起读者的兴趣。

3.原始森林:静谧、净洁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追问1.:作者是如何突出原始森林的静谧、宁静的? 提示:既然很寂静,为何又说“偶

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 侧面烘托、以动衬静 追问2:你所学过的诗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追问3:作者对这样的宁静的坏境是怎样的情感? 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浓浓的爱意。 追问4:这种手法叫做 融情于景

4.你觉得神木神在何处呢? 除了外形高大、历史悠久外,你觉得神木还神在何处呢? 生:还神在虽遭巨创,却仍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距山间,无可匹敌。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 生:坚强不屈,不屈不挠,昂扬向上。 师:作者对他的感情? 生:敬仰之情。师: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仰之情再来读这段。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分两段来写神木呢?(其他景点都是一段文字) 分两段写“神木”的作用: 1.从外在和内在两个角度写,有递进关系; 2.第9小节单独成段,强调突出神木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由神木所遭受的创伤联想到台湾所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数中巨子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文化积淀,孕育出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 说到这儿,我们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豪气,一种民族自豪感。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这种民族自豪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读出来。请大家再来读,读出神木的参天雄姿,读出神木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品质,读出这种民族自豪感。 它不愧是树中巨子,不愧为万树之神,不愧为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四、合作探究,揣摩语言

过渡: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阿里山的风光美,而且他也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美,本文的语言美,美在运用修辞,美在节奏声韵,美在用词精准,还美在字里行间透露的感情,下面请我们的同学任选你感兴趣的段落,从以上这四个角度来赏析,注意体会语言美,美美的读一下。 赏析角度:语言美,美在运用修辞; 语言美,美在节奏声韵;语言美,美在用词精准;语言美,美在感情浓厚。

1.姊妹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潭的清澈透亮。

2.我们品的是“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一段。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

3.青苔:运用叠词突出了青苔的特征,增强了节奏感。 “染”:给人一种动态感,仿佛青苔有了灵性,触入了对青苔、对森林的喜爱之情。 “绿地毯”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青苔的厚密的特征。“贴”“依附”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青苔的厚密。

4.我们品的是“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一段,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 4 写树木的姿态各异,颇有古典风味。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那么,我想我们同学应该知道怎样让我们的文章更具美感了吧。 通过品读,我们虽然没有去阿里山,但透过充满着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分明感受到了阿里山的无穷魅力,更勾起了我们对阿里山的向往。

五、巩固小结,问题探究

1.一路陶醉在阿里山的怀抱中,沉醉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知不觉,我们神游阿里山也

到了尾声。作者下山的路上,又听到《高山青》这首歌。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末提起这首歌呢? 《高山青》这首歌是一条内在线索,不仅串起了全文,使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而且让两岸学者的心融会在了一起,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瑰丽的阿里山风光令我们陶醉。其实,我们的祖国、家乡又何尝不是江山多娇、风景如画呢? 模仿课文的写法,选取家乡或者学校的某一处美景运用恰当的比喻,试着写几句话。(如果能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那就更好了)

七、总结: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的诗,一杯醇香的酒。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仰望高山,我们能积蓄和锤炼自己的感情,望水而思,我们能洗濯自己的理智,品读阿里山纪行,我们的心弦被阿里山的美,被作者语言的美,被作者情感的美轻轻地拨动。最后,让我们大声的赞叹: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篇:赤壁赋 优质课评比教案


发思古之幽情 抒当今之感怀

《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怀古赏析

使用时间:20xx年x月x日迁安一中 周秀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认识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3、学会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自我质疑、集体解疑的探究方式感词人所感体味怀古诗的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境界,提升人格、净化心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能规范作答。 【教学难点】提高怀古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质疑法 诵读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归纳法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多情的赤壁遇上了多情的苏轼,于是成就了文学史上的这篇扛鼎之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从苏轼的生平中我们聆听到了苏轼人生失意的哀叹,触摸到了他矛盾丛生的灵魂。从上阕巨涛拍岸,怒涛汹涌的赤壁壮景中,感受到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还有作者心中丘壑,眼底波澜。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这篇千古绝唱。 二、自主学习验收

1、诵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并默写下阕。 2、根据你的理解疏通下阕诗句的含义并质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合作探究:

1、下阕描写周瑜时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情节?(从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考虑)

2、下阕是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的?

3、赤壁之战中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周瑜是个怎样的形象?

4、结合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说说作者赞颂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回顾: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四、拓展提升:古人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多情的诗人们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的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讨论:怀古诗有什么特点,大多抒发哪些情感?

五、课堂归纳:根据你对怀古诗的认识,归纳怀古诗鉴赏方法:

六、学以致用:阅读下面怀古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1、 神州:原指全中国。这里指被金人占领的江北中原沦陷地区。2、万兜鍪:指千军万马 。 3、 曹刘:曹操和刘备。4、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称赞孙权的话。仲谋:孙权,字仲谋。

问题:下阕借孙权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总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怀古诗因其“发思古之幽情 抒当今之感怀”的特点在诗坛中大放异彩。歌曲《历史的天空 》这样说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本课一首怀古绝唱让我们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八、课下拓展:

1、探究问题一: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饱含了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探究问题二:自主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讨论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异同。2、结合本节课以及见过的怀古诗,归纳怀古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3、完成诗歌鉴赏《长沙过贾谊宅》

附: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附 板书设计:(在学生默写及自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完成,详见黑板)

更多相关推荐:
《阿里山纪行》教学反思

阿里山纪行教学反思李林玉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让孩子在老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是我努力的方向你读得又轻又柔怕惊醒了森林我从你的朗读里已经听到森林小火车了这些贴近...

《阿里山纪行》教学案例

阿里山纪行的教学案例引言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德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主要目标是带领学生去...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十八课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人们游历名山大川控访名...

阿里山纪行教案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里山纪行教学案课型新授时间20xx928执笔游志峰审核七语备课组一教案背景1面向群体初中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作者加入日期061229阿里山纪行教学实录教学设想阿里山纪行一文是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尤见功力若只是将游览线路作导游式的讲解恐学生难免学之无味因此将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品味并联...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8 阿里山纪行(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

18阿里山纪行12

八年级上册四单元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杨妞转一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二重点难点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李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十八课阿里山纪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易门县十街中学李琳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自测试卷D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学习自测习题D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中。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直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的目标任务、发展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兴致很浓究其原因跟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一上课伊始我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谁知孩子们会唱以前的儿童歌曲他们和我一起唱起来歌声停止我对他们...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2究竟...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0xx年9月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

阿里山纪行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