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孔子仁爱道德论文

时间:2024.4.5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摘要】 先秦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关系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政治上,周王室实力衰微,诸侯国势力膨胀,连年的争霸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在此情况下,受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此前的周礼已经失去了规范人们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从这种社会现状出发,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伦理学说的根本。“仁”的内涵是什么?孔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思想史上一个大致统一的观点是:以“爱”释“仁”。“仁”的最初含义是对根基于宗法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的概括,爱亲之谓仁。但“仁爱”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爱亲”上,而是扩展为“爱人”。这里的人不仅指奴隶主贵族阶层,还包括平民,甚至是奴隶。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忠恕”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则是其对“仁爱”的发展。在实践仁爱的方法问题上儒家强调“仁”与“礼”相结合,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实现其仁礼统一的理想社会模式,必须靠“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这些“志士仁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在他看来,只... 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Pre-Qin is a transition period, The productive forces greatly develops and the capacity relates convert from the slave system toward the feudalism system on the economies; On the politics, Zhou Royal’s strength is wane, but the seigneur’s power are expands, successive years hegemony fighting cause the people hard to live 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thought which decided by economic also changed by all means, Zhou li has already lost it action on standardize people thought and behavior. ...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仁爱; 道德;
【Key words】 Confucianism; Confucius; benevolence; morality;

【索购硕士论文全文】Q联系Q:138113721  139938848  即付即发

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导言 10-1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11-15

        1、国内研究现状 11-13

        2、国外研究现状 13-15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结构 15-16

一、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6-22

    (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基础 16-19

        1、经济状况 16-17

        2、政治状况 17-19

    (二) 儒家思想的理论渊源:对周朝思想的继承和革新 19-20

    (三)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产生的人性基础 20-22

二、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 22-29

    (一) 确立“仁爱”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 22-23

    (二) 仁爱思想的内容 23-26

        1、爱亲之谓仁 23-24

        2、泛爱众 24-25

        3、以爱释仁的情感基础 25-26

    (三) 实行“爱人”原则的根本途径:忠恕之道 26-27

    (四) 实践仁爱的方法:克己复礼为仁 27-28

    (五) 仁者所具备的品质:恭、宽、信、敏、惠 28-29

三、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价值评析 29-35

    (一) “仁爱”思想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和谐人际关系 30-33

    (二) 重视内在道德修养束缚外在道德约束 33-34

    (三) 等级主义道德原则忽视了人的个性自由 34-35

四、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 35-44

    (一)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一系列道德问题 35-37

    (二)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原因 37-39

        1、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权威和合理性遭遇挑战 37

        2、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尚不健全 37-38

        3、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弊端 38-39

    (三) 批判的继承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 39-44

        1、“仁爱”思想在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 39-40

        2、儒家“仁爱”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40-44

结语 44-46

注释 46-48

参考文献


第二篇:从_论语_中看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总第34期第1期20xx年1月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Socialism

No.1,2009SerialNo.34

从《论语》中看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庞柏生

(佛山孔子学说研究会,广东佛山528000)

要: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伦理道德;中图分类号:B82-06

“仁”;

“礼”;

“天地君亲师”

文章编号:1671-6949(2009)01-0104-03

文献标识码:A

儒家的伦理传统在中国的传统里是最重要的一种传统,它是中国人典型的伦理学传统。孔子儒家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有别于孔子之前的以“儒”为职业的儒家,也有别于道家和佛家的伦理传统,更有别于西方伦理传统。“天地君亲师”为动力。其中,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伦理

道德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尺度,以

“仁”的内涵十

“无求生

“仁”

分丰富,从《论语》中“仁者爱人”、

本道理。

孔子儒家伦理道德对于交友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因为它不是政治关系,也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孔子说:也,事起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损矣”

“居是邦(《论语·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

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论语·季氏》)。

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这是

“夫仁者,己欲立而说,应与道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整天和小人混在一起,说的话却没有一句合乎道理的正经话,只喜欢耍小聪明,这都是孔子所反对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

(《论语·卫

灵公》),交友要看对象,更重要的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虚心谨慎,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我为中心,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去品评和要求别人的高低长短的态度,显然不是一个同路人。但是,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即“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

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

“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以

“仁”为核心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孔子把“仁”看成最高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指出人道的基本内容就是“仁”,从而建构了仁学,仁学核心是爱人,主要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根

收稿日期:2008-12-18

作者简介:庞柏生,男,佛山孔子学说研究会会长。

二、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礼”为尺度

在《论语》中“礼”字出现了74次,主要包括礼意、礼仪、礼制、礼法、

“礼品”、

“礼

第1期庞柏生:从《论语》中看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105

仪”以及礼之用内容等,并且是人们相互间履行的法则,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其中“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是

说要以周礼的标准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要人们

从精神上做到自我抑制,从视、听、言、动的感性经验上符合礼的规定,做到“内圣”,这种与“礼”相结合的“仁”带有伦理规范的意义。如果人的行为皆能符合“礼”,这便是实现仁了,“仁者爱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从心理上把人的相爱感情发展为道德感情,并且进一步发展为“孝悌”、

“忠恕”和爱有等差的道德行为。

从这种仁与礼的统一可看出,孔子在讲到“仁者爱人”时,总是贯穿着“礼”。

三、孔子儒家伦理思想,以

“天地君亲师”为终极体现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经过诸多儒家不断完善,

“天地

君亲师”作为中华魂,铸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规范,已渗透在中华民族家教家传的言行举止中。

“天地君亲师”中的“天”,正如《论语·

泰伯》所说的“唯天为大”;

“地”,正如《论

语·雍也》所说的“知者乐山”、

“仁者乐水”;

“君”,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称谓,老百姓对君子,尤如《论语·八佾》所说的“臣事君以忠”;“师”,我们可以看到就连皇帝老子也是经老师教育出来,因而尊师重道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论语·述而》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亲”,特别进入以人伦者为亲的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时代,其中“爱人”、“诚信”、

“孝悌”、

“财”、“隐”等,都是孔子儒家伦理的重要检定

依据。

孔子“爱人”的道德感情是有等差的,对自己的父母要讲孝,对君主要忠,对贵族身份的大夫、士要讲友,与人交要守信。守信,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之一,其本义是诚实,不欺骗。孔子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

而》)。

“主忠信”,

“谨而信”,

“敬事而信”

(《论语·学而》),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行得通。所以,把“朋友信之”作为自己的志向之一。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又是立国的根本,孔子说:“能行五者

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恭,宽,信,敏,

蕙)(《论语·阳货》)就包括信,因为“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孔子儒家论理道德关于诚信的问题,孔子在

评价管仲时曾说过:“岂若匹夫匹妇之为惊也”

(《论语·宪问》),“言必信,行必果,惊惊然小

人哉!”

(《论语·子路》)这意思是说,难道能像

普通百姓那样拘泥于小节,小信吗?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做事情一定要果断,不问是非曲直,一味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言必信,行必

果”,这就是做人行事的原则。

孔子儒家论理道德视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孔子‘爱人’的道德情感,首先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因此,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根本

确立了,道自然就会生出来,在家与社会之上,作到孝顺父母,外出尊敬兄长。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君子有厚道,百

姓也按仁道生活,如“君子笃与亲,则兴与仁”

(《论语·泰伯》。

孝悌不仅是尽赡养义务,而且有爱敬之心,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孔子强调的

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而不仅仅是供给衣食或帮助干点体力活就行了。再说,子女对父母应该关切。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父母

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父母

的年龄,不可不时刻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而且,不远游,以尽养亲,事亲之责;不得已而远游,也该有一定的去处,以免双亲挂念。另外,孔子还认为,从父母赋予自己血缘关系和养育之恩上升到孝道的“三年之丧”不是礼仪形式,而是从

106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年

道德感情上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才是“仁’(《论语·阳货》)。

孝悌是继承遗志和恪守遗训,孔子说:“父

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与父之道,可

谓孝矣。”(《论语·学而》)。

孝悌是按礼节来做。孔子认为孝不能违背

礼节。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非常重视对于孝

的礼节,也有政治的考虑,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慎终”指办理丧

事,

“追远”指办理祭事。这些事情处理得好,对于收拾人心,维系社会,关系极大。

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却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只强调妥协友好的一面,自然是不对的,但是把人与人之间只看成是斗争的关系,只看到对抗斗争、武力解决问题的一面,也是不全面的。纵观和横观人类历史,战争的时间要少于和平的时间,战争地区要少于和平的地区。战争手段并不是处理的唯一办法,谦让、妥协、谅解、友好是更常用的一种基本方式。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克制、谅解、妥协和互相关怀、亲善、友爱、照顾,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克制、谅解、妥协和互相关怀、亲善、友爱、照顾,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最终要达致社会和谐。

孔子伦理道德中致富之路的义利观,也就是人们不断要求占有更多的财富,以改善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这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属性,私有欲的表现,是客观存在。如果用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财富以满足欲望,就有利于生产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用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得财富,就会破坏生产、妨碍社会的安定。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可是他说:

“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是“不以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他对那种为个人私利而坑害别人的行为是藐视和反对的!“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

羊,而子证之。’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

语·子路》),这是孔子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论述章节,可惜与后来的道德、法治精神相悖,被很多学者积极回避或攻讦、诟病。其实,孔子已说得很清楚是“吾党”的地方,而不是别处,这是孔子实话实说,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古代曾有法律规定,儿子告发父亲,将以不孝之罪处以重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伦理和道德准绳是会随着时间的转移,伦理会作出适当微调以适应道德的需求。其他的道家、佛家伦理道德也有类似情况。

《论语》中的伦理道德思想仍然是我们当代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宋·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相信这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

[2]廖申白.中国伦理学的传统和应用.

[3]徐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天地君親師”源流考.[4]思杰.论论语的伦理道德与现实意义.[5]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孔子思想述评.[6]汤恩佳.论语圣经.

(责任编辑:陈伟群)

更多相关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我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非常之重要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或为人处事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它更是驻扎着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在我的...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

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王倩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以后我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谈学习本课程对自身发展的意义班级学号姓名20xx年5月15日谈学习本课程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型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对于当代...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道德修养论文通过聆听了学校组织的几场素质教育讲座及自己参加了几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的意识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巨大含义以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我不敢说自己...

职业道德论文关于职业道德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关于职业道德论文

20xx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最新范文

免费分享创新20xx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最新范文尊敬的各位道德模范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及市县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局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我们身边道德模范典型发...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学院护理学院专业护理专业年级11级学号3110608071姓名林珍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

东北大学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作业A卷及答案

A卷科技论文写作考试填空题每个空为1分共计25分12学会撰写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研论文是研究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科技期刊用稿的标准选题前沿性创新性逻辑性写作规范性摘要的独立性参考文献的合理性3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论自身道德修养于社会公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大学时期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知荣...

管理者的道德修养论文

管理者的道德修养选修课的同学们都懂得第一节管理者在塑造企业道德形象中的作用一管理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我们把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任务职责的组织成员称为管理者按管理者在组织结构中的层次来区分分为高层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和措施屯渌小学李丽红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模式化的工作成人化的教育对象单一的途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一目前我国中小...

大论文: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

道德论文(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