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华北大

时间:2024.4.13

怎样走进清华北大

一、家长的心态和引导,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基础

调查显示,清华北大学生的家长,即使是一字不识,或家境贫寒,也会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强不息。他们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总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劳碌着。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让别人造船,请别急着给他们材料,而是先让他们看海,激起他们对海洋的强烈渴望。”他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马牧青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父亲的带领下浏览了北京大学。当时,她对父亲说:“今天,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北大的;三年后,我要以北大学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果然,她如愿以偿。我在全国各地为学生家长做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时,常讲我朋友老赵的故事:老赵兄弟姐妹五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要知道,像我们这个年龄,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我曾经要老赵解释个中原因。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告诉我这么个事:他父亲年轻时是县供销社经理。单位有辆旧吉普车。每到寒暑假,父亲就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们出去旅游。他们吃的,是母亲做的干粮;喝的,是用行军壶带上的母亲烧的白开水;住的,是最廉价的旅社。他们旅游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全国各地的名牌高校。到了南开大学,父亲告诉他们,周恩来就是这学校毕业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父亲告诉他们,钱学森就是这学校毕业的。他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初中毕业之前,全国的著名高校,他们都去旅游过。每到一所高校,

父亲最关注的是宣传栏:国家的哪个领导人是这所高校毕业的,或者某某科学家、学者、作家是这所高校毕业的。所以,他们回家之后,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觉地学习。因为他们知道,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大学,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也许正因为此,他们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是啊,带着孩子游高校,或者让孩子看看《走进清华北大》,也就相当于先让孩子看海,激起他们对海的强烈渴望,再给他们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个人的心志基础,是其走进清华北大的决定因素

其实,才出生的婴儿,如果都能够接受科学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进清华北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事业。遗憾的是,“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现在只利用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的潜能,在一生中都没有发挥出来――出生时从父母那里获得,死亡时又带进了坟墓。

要让孩子发挥潜能,走进清华北大,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孩子个人的心志是关键。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会自觉地向才志远大的伙伴看齐,远离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觉地挡住外界的诱惑。他在理想没有实现之前,会一直奋斗着,同时收获着。成功之后,他会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前进。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而一个没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规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业成就。因为他们

做任何事情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容易满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进取之心。他的人生走不远,也飞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注意引发孩子对伟大、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孩子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所谓的“志”。

伟大而明确的目标是产生恒心和毅力的基础。因为,“有了伟大的目标,你就会把艰苦的劳动当作休息。”如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何来恒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难万险呢?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读书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读书对于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学为乐,能把艰苦的攻读当作休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有所得。虽然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过程中,是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成就感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分心的事情时他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的孩子,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学习获得成就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采访的骄子乔雪园出生在河南,成长在北京,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也许正因为此,他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三、学校和老师,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土壤和园丁

有人把人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草一样的人生。尽管它也吸收雨露阳光,但却长不大。别人踩过它,却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为别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它这株草。第二类人,是藤一样的人生。旁边有一棵大树,它也可以爬得很高。树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树山倒了,它也倒了。第三类人,是树一样的人生。虽然它可能会经受若干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但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近看,是一片绿荫;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可以说,孩子将来是成长为草、藤,还是树,是由他的志向确定的。前面也讨论过,确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响。

一个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确定之后,也将决定了他将来是草、藤,还是树了。而将来草、藤和树的成长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园丁了。土壤的肥瘠、园丁技艺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细和树的高低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谢远航认为:“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有优良的土壤和技艺高超的园丁;要想走进清华北大,就要有优质的学校和优质的教师。因此,我们在呼唤政府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呼唤和期待着教育均衡成为现实。

四、不能走进清华北大怎么办

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有走进清华北大的智力基础。但是,由于智力开发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学校的条件差异,每个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世界就会倾覆。如果所有的学子都非牛津剑桥不上,这个世界的教育就出了问题;如果中国的学子都非清华北大不上,中国的教育就出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学子们把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作为一种追求和向往未尝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则万万不能。

家长和学子,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文化积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来确定孩子的大学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学最好。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做四年的努力和调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现在是大学大众化的时代,考个专科,再专升本,然后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一样是高起点就业。高中毕业复学一年从头再来,或者直接踏入社会,照样有光明的未来。

20xx年5月12日凌晨,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河南省鹿邑县高三学生高炜晟雇凶将其父亲(原鹿邑县法院院长高天峰)和姐姐高炜艺杀

害。而弑父杀姐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严。每年的高考后,考生喝药的、跳楼的、赴水的不时见诸报道,在网上查询,更是触目惊心。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贾平凹说过:“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参透贾平凹和托尔斯泰的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解决孩子“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五、走进清华北大为哪般

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当然是为了成龙成凤,有好的发展前程。然而,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遥、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

风得意。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吴晓军还提到: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带领课题组于20xx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的崇拜者们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19xx年至20xx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事实上,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会是那些高考状元,而往往是那些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选择,进入最佳状态。他们经受得起挫折,不怕失败。因此,他们在失败之时,是不会喝药、跳楼、赴水的,他们永远都能从逆境中奋起。

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我们不是为了制造天才,而是为了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让孩子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绝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第二篇: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林志勇


姓名:林志勇

民族:朝鲜族

就读学校: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

高考成绩:663分(包括10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高中毕业学校:延边一中

★学习方法

数学—紧跟老师节奏 注意解题步骤

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就学奥数,参加各级奥数竞赛,林志勇对数学很感兴趣,成绩也一直很好。高三总复习开始后,考虑到数学底子好,林志勇想超过老师的复习进度,形成自己的复习节奏。尝试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不跟着老师,按照个人进度来进行复习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

经过几次考试后,他发现考试中的题目绝大多数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自己复习则把精力都花在做难题上了,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不如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总结的知识点和题目彻底消化,课后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试卷,自己再挑选参考书上的题目进行额外练习。按照这种方法复习显得有条不紊,而且能稳扎稳打,高20xx年,林志勇每次考试的数学成绩从未下过130分。

除了确定稳扎稳打的复习方法,让林志勇觉得庆幸的是高三时遇到了一位教学水平颇高的数学老师。高三时的数学课是两节连上,第一堂课复习整章知识体系,第二堂课专门进行习题讲解。林志勇尤其欣赏老师对题目的解析,条理清晰、方法独到。他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详细解题步骤全都抄下来,晚自习时再仔细研究,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

文综—找到关键词汇 串起整段内容

文综科目里,林志勇的强项是历史,平时总有同学问他:“历史是怎么学的?”他便一脸无辜地挠挠脑袋,不知该如何回答。

在林志勇看来,历史学得好,首先是缘于兴趣。小时候他就看了不少历史类书籍,虽然并非正史,只是很简单的版本,但足以激发他对历史的兴趣。高中开始上历史课后,这种兴趣更加浓厚,甚至变成了对历史事实的探究。

历史是需要强化记忆的科目,很多同学都会抱着课本痛苦地死记硬背,林志勇则不然,他不习惯背诵这种强行记忆的方法,他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历史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对当时的中国及世界产生的影响;其次,反复看课本以加深记忆;再次,找到每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用一个词串起一个句子甚至是整个段落;最后,要注意历史考试中的答题方法,这就需要认真研究试卷答案,掌握答题要点和答题的扩展程度,从中总结出答题规律。

语文—关注时事热点 准备作文素材

林志勇是朝鲜族人,就读的是朝语学校,语文科目分成了朝语和汉语两个方面,在学习朝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汉语,高考语文也包括朝语和汉语两门,因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上,与汉族学生不尽相同。

不管是朝语还是汉语的语文学习,最让林志勇犯怵的是作文。他觉得自己写的朝语作文很刻板,一点儿也不生动,汉语作文则老跑题。每次考试,作文都是他的软肋。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林志勇想了很多办

法,看各种作文大全、分析各个段落间的关系、积累作文素材……就连林志勇的父母都跑到学校去请教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成绩。

林志勇经常找语文老师聊天,请教如何把作文写好,老师给了他不少建议,甚至找来他写过的一篇作文,老师按照作文题目重写了一遍,让他自己比较两种写法的差异。每隔两三天,林志勇就会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请老师指教。

不管怎样努力,林志勇考试时写的作文依然跑题,他觉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没有问题,可试卷发下来,却总是因为跑题得不到高分。最后,老师只能让他套用固有的格式来写,虽然得不到高分,但至少能保证不拖总分的后腿。

然而,高考时,林志勇的作文却得了个不错的分数。高考那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按照老师和同学们的推测,高考作文必然会考与地震相关的题目。于是,林志勇搜集了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和相关数据,在考试前仔细阅读。果然不出所料,高考作文正是以地震为主题,因为准备得充分,林志勇第一次觉得写作文时游刃有余。

林志勇建议作文分数不高的考生,在考试前可以关注当前的热点事件,并请教老师哪些热点事件有可能在高考作文的命题范畴内,之后搜集相关材料并加以熟记。如果高考作文考的不是自己准备的内容,心里也不要慌,而是应安慰自己,之前所做的准备还能适用于政治考试,政治考试中也有考察时事的内容。

★学习技巧

关注答案解析 寻求答题方法

和大量做题比起来,林志勇更注重研究主观题及大题的答案解析,不管是做完题还是考完试,他都会仔细研究题目的标准答案。通过研究答案,可以找到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能获悉答题应有的完整步骤,让人知道应该如何分点答题,从而拿到全部的得分点,保证不在细节上丢分。

高中时,林志勇会买每一期的《试题研究》,那份杂志把各科的试题都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完并领悟其中的内容后,能感觉自己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仿佛能发现出题人的思路,用出题人的视角审视试题,做到这一步后,完美地解题自然不在话下了。

★备考策略

分时段做试卷 自主模拟高考

各地高三的学生在下学期都要经历几次模考,顾名思义,模考即是模拟高考的考试,目的是让学生逐渐适应高考。虽然有学校组织的模考,但林志勇认为还应该进行自主模考,以便调整状态,迎战高考。

高考前的一个月,林志勇会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进行自主模考,完全按照高考的科目和时间安排来进行。周末白天做题,晚上则自己“批卷”,并对做错的题进行总结,若有不懂的题,上课后一定要向老师请教。四门科目的试卷都做完后,可以统计总分,记录下来,以便将历次自我模考的成绩进行对比,掌握自己的复习状态。

对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尽早进行自我模考训练的学生来说,林志勇建议在高考前一两周要集中进行自我模考训练,这样可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从复习状态进入实战备考状态,保证自己在高考的时间段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状态。

★考场经验

各科考试 时间安排有讲究

林志勇很重视考场上的时间安排,并且总结出了各科考试的考场规律,长久积累下来的规律性甚至能让他从某道试题的做题时间来感觉正误。

不管是哪科考试,林志勇都会留下10分钟的时间检查考试中没有把握的题目,但他不赞成每道题逐一检查。考试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考生进行逐一检查,而且逐一检查的成效并不大,相当于在进行重复劳动。

比起检查,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做题的正确率。高20xx年的复习下来,若以参加高考的态度认真对待每次做题、试卷练习和考试,完全可以练出做题的感觉,做完一道题后能立刻感觉到正确与否,对少数没有把握的题目,不必在当时与其“纠缠不清”,而应做个记号,把所有题目做完后再进行检查。

数 学

林志勇会在30分钟内完成数学试卷上的填空题和选择题,用4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除了最后两道题以外的所有大题,最后两道大题则耗时20分钟。最后还剩10分钟时间,用来检查没有把握的题目。

英 语

语法选择题:15分钟;完型填空:25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共五篇,每篇耗时7分钟);作文:30分钟。

剩下的将近半小时,林志勇会用于检查。虽然他不赞同在做完试卷后进行逐一检查,但英语科目相对特殊,检查的作用也更明显。尤其是完型填空,由于做题时是根据整体来选择部分,所以检查时应快速通读一遍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思路,才能检查出自己做错的题目。

文 综

林志勇的高考文综成绩是242分,他觉得这个成绩很不理想,事后他分析,文综之所以没考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心态的影响。

高考文综科目的题目很新颖,和以往做的练习试卷及模考都不太一样,看到试题时,林志勇心头一愣,感觉做题不太顺利,有一道选择题想了足有10分钟。他告诉自己不能让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于是放弃了那道题目,调整心态继续做下面的试题,才逐渐找到了做题的感觉,最后回过头看那道选择题时,很快就有了思路。

做文综试卷时,林志勇通常会按照试卷本来的顺序:地理、历史、政治科目做题,但高考中他却改变了顺序,先做历史和政治试题,把地理试题留到最后完成。因为之前的模考和试卷中,地理只有一道大题,高考前也没有获得地理题目类型有所改变的消息,但拿到试卷后,他发现地理的大题从一道变成了两道,题目也出得很新颖,于是,他改变了平时做题的顺序,打算把地理留到最后攻克。

然而,地理试题的变化还是影响了林志勇的心态,他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答主观题时思绪有些混乱,不像以往那样清晰。考试的结果也不出他所料,地理最后两道答题都只得了一半分数。

林志勇总结说,若在考试中遇到新颖的题型,或者试题超出了自己预想的难度,一定要调整心态,反复阅读题目,这样既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也能从阅读题目中渐渐发现思路,找回做题应有的良好状态。

★课外延伸

网校、报纸两不落

高中时,林志勇订阅了《China Daily》(《中国日报》英文版)和《中国青年报》。订阅《China Daily》是为了提高英语阅读量,但因为报纸太厚,根本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内容,他便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报道看。学习之余看英语报纸、杂志,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展英语阅读面。

订阅《中国青年报》则是为了关注时事热点,通过看报纸上的评论,能提高政治主观题作答的深度。 此外,高二时,林志勇还报名在四中网校学习,有一段时间疯狂地打印网校上的试题,积累了厚厚一沓,但因为学习时间太紧张,难以做完所有题目,于是,他便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题目做。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关键的,事实证明,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在高中,特别是高三阶段非常重要。林志勇认为,网校老师对题目的讲解深刻到位,试题解析精准,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填报志愿

在清华、北大之间抉择

20xx年,吉林省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避免了志愿填报不当而名落孙山的事情发生。高考过后,一些名校的招生老师陆续来到吉林省,林志勇在延边一中也见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

以林志勇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均不成问题。由于他的夙愿是北大,所以首先考虑北京大学。林志勇在全省的排名是第13名,但排名在前的考生已经选择了北大和较为理想的专业,若林志勇要选择北大,只能去一个在他看来不太理想的专业。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那几天既兴奋,又因为抉择而惶惑,导致晚上都睡不着觉,父母也向学校校长、老师和亲友多方咨询,上网查清华、北大各专业的资料,为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报考北大不能进入理想的专业学习,林志勇更倾向于报清华的经管专业。然而,班里一位高考成绩排名全省第二的同学报了清华经管专业,林志勇只能又一次放弃,最终确定了清华的社会科学实验班。因为社会科学实验班是先学习社会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再选择专业就读,林志勇认为可以先利用学习基础课程的时间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再选择合适的专业。

下定报清华的决心时,已过了凌晨12点,算是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了。凌晨1点多,林志勇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清华大学招生老师住的宾馆签约(因为是出成绩再填报志愿,一些名校为了避免考生在最后关头变更志愿,便提前与考生签约)。在意向书上签自己的名字时,林志勇突然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平时再熟悉不过的一笔一画,却变得另有深意,因为在签下名字的同时,今后的人生就要靠自己去把握和打拼了。那一刻,林志勇觉得自己长大了。

更多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名言

1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2赚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水平能力可以练水平是轻易练不出来的3年轻人不可以太狂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5这个世界上好书很多可以改变...

清华大学校长的哲理名言

1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2赚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水平能力可以练水平是轻易练不出来的3年轻人不可以太狂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5这个世界上好书很多可以改变...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高中的学生一定要看哦1高一高二没有努力读书现在基础很差怎么办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高一高二你收获的是快乐人生有得有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气让你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使你具有...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1高中的你一定要看看哦1高一高二没有努力读书现在基础很差怎么办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高一高二你收获的是快乐人生有得有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气让你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使你具...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高中的学生一定要看哦1高一高二没有努力读书现在基础很差怎么办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高一高二你收获的是快乐人生有得有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气让你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使你具有...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1高一高二没有努力读书现在基础很差怎么办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高一高二你收获的是快乐人生有得有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气让你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使你具有在短时间创造奇迹的非...

一名清华大学老师的经典语录,高中的你一定要看看哦

1高一高二没有努力读书现在基础很差怎么办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高一高二你收获的是快乐人生有得有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气让你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使你具有在短时间创造奇迹的非凡能力高考中75是基础题还...

清华大学

自19xx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

清华大学资料

清华大学简介学校介绍自19xx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

心中向往的大学———清华大学

心中向往的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青春在这里灿烂的如一幅画岁月在每一个人心中发芽我把那份眷恋许给流浪的白云就像秋雨对大地诉说着牵挂这里承载着我太多的心事纯洁友谊爱情和逝...

清华大学概况

清华大学概况自19xx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

未来在哪里(清华大学刘徐舟老师经典语录)

未来在哪里清华大学刘徐舟老师经典语录1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2赚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水平能力可以练水平是轻易练不出来的3年轻人不可以太狂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

清华大学名言(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