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xx修改版 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4.4.20

2011-11-29 《 短文两篇 》比较阅读训练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4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词语。

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少闲人( ) 沉鳞竞跃 ( )( ) 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寻张怀民( )( ) .二.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清:清流见底( ) 回清倒影( ) 水尤清冽( ) 其境过清( ) 寻:寻张怀民(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念:念无与为乐者( )念鬼( )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默写填空。

1、文中写早晚“山川之美”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晨昏之美,传达出生命的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内容理解。

1、《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紧扣“_____”字展开描写,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志趣。

2、《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________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_____”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贬的“_____”人.(均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或王命急宣(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哀转久绝 ( ) ...(4)四时俱备( ) (5)沿溯阻绝( )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5.从观察景物的角度看,《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中的画线句有哪些相同之处?两文在写景状物时,都致力于描给“水”,请问:两文中的“水”分别有哪些特点?(2分)

6.两文所表现的思想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四)《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略无阙处( ) (2) 夕日欲颓( ) (3) 属引凄异( ) ... (4) 至于夏水襄陵( ) (5)沿溯阻绝( ) (6) 晓雾将歇( ) ...2.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必为有窃疾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沉鳞竞跃 静影沉璧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真不知马也 D至于夏水襄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真是趣味无穷!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晨雾将要弥漫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写下来。

A甲文侧面表现三峡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B乙文侧面表现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出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侧重叙事,乙文侧重写景。 B甲文描绘了三峡四季壮美的景色。

C乙文是谢中书给朋友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 D甲乙两文写景都抓住了山和水的特点。

8.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答:

9.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10. 试找出下列两句中的美点加以赏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自康乐以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念无以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翻译句子

A、晓雾将歇,云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篇,乙文用“ ”,突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甲文用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

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原文填空)

4、乙文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耳”表达了自己复杂而又微妙的感情,即:

。甲

文用“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直接 表达 和


第二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 颓( )鳞( )遂( )荇( )与( )奇者 藻、( )荇( )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 )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 ) 水中藻荇交横( ) 如吾两人者耳( ) 月色入户(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 )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

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

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6.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

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

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

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

1.《答谢中书书》选自《 。 , 。 ,字 ,号 》,作者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tuí lín suì xìng

4、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东坡志林;

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2、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愉快地,高兴地.交叉错杂.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连词,只是,不过

5.A.√B.×C.√D.√

6.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交织在一起)

实在是人间天堂。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二(一)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3.5.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4.应是相同时间不同地点.

(三)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2.①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②自康乐以来 未复者能与其奇者

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更多相关推荐: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陆城二中802班胡雪莹短短一篇文章带给我太多的震撼细细咀嚼着文章的每一个字我的心和作者一起走入了那个不眠之夜月儿轻柔的将月光洒入给这令人窒息的夜注入了一丝活力却仍旧挥不去这满院的悲凉月光下那孤...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观察有感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观察有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及听课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及听课感受闲来无事观看了一节余映潮先生讲的记承天寺夜游边听边记写下了他的讲课环节一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自己后直接揭示课题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1展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与本文相关的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永国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永国桂林市灌阳县红旗中学教材分析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

27课《记承天寺夜游》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李霞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与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教与学过程一检...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题

20xx临沂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与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教与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

记承天寺夜游1

南关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姓名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主备人王建宏审核人王福兰学习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3感悟作者的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14.记承天寺夜游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备课时间20xx年1月25日授课时间复习内容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做好...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材分析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苏轼将叙事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结合得水乳交融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

记承天寺夜游

唐山英才国际学校20xx20xx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田兰花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日期编号课时使用人

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