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时间:2024.4.5

古诗鉴赏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

3)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行旅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6.闺怨诗

1)妇女队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2)盼归

3)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4)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或告白 3)想象别后

4)祝愿

答题方法

一 、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11.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某某指什么?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所描绘诗中的主要物象 2)分析物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

3)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意象: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 折柳表惜别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 松树象征坚贞高洁。

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

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 落叶代表悲秋、失意

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闻雁叫而思归

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鹿车:归隐山林

草木茂盛:表现荒凉、凄冷,以茂盛来反衬之,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漏声:时间短暂 渔樵:隐士归隐山林

落叶落木: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岁月的衰老。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猿猴:哀伤 凄厉 沙鸥:飘零 伤感 玉:高洁、脱俗

沧州:隐居。蝉:高洁 寒蝉:凄凉。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春雨是清新,凉爽的,让人感受到自然人生美好的一面 . 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绵延不绝的,让人体会到悲凉,愁苦,冷清

二、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 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A、首先表明看法;

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公式:⑴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

2.鉴赏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解题方法: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公式: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

四、鉴赏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 样的主旨。

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 照应、铺陈渲染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想象、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夸张、拟人 双关、比兴、用典等。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等。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柳咏《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虚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用典作用:言简义丰

反复作用:强化情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

排比作用:增强语势,节奏美和韵律美,使感情抒发强烈 比兴作用:生动形象,扩大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 叠字作用:声律和谐,突出景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五、理解诗句意义型 提问方式:

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试从内容主旨鉴赏这首诗?

答题步骤与要点:

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 公式:表意+深意+(手法)+感情主旨+评价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 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内容: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六、评价观点态度型 提问方式:

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公式:观点+理由(表现手法、形象特征,主旨)

七、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解题方法: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 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洗练、沉郁、委婉、 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 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第二篇: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题


古诗对比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

述理由。 (4分)

答案 (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

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典故。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从 军 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 军 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

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风柔日薄

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赏析:[范词: “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李词: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⑴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

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

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 (1) 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

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 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

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

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一动一静,写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

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山中与元九书

注 元稹 白居易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答案 (1)(我)听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

(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 (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的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觳,绿窗一样夜眠迟。

(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涵的相同情感。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 (1)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②“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沙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

(2)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啰唝曲

刘采春

其一 其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⑴这两首诗均写出丈夫外出久而不归,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直抒相思之苦,而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动作的描写上显露其情深,笔法新颖别致。 ⑵“不喜”“生憎”的对象从事理上看是毫无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联系。因当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载走的,至今还没把他载回来,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这水和船呢?寥寥几笔,从其天真地埋怨水和船的心理变化刻画中,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力量,这种埋怨之情正是强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共同点,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赏析皎诗“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的意蕴。

答案 (1)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①寓问于答,以答句包含问句,从第三者的回答中反映出被造访者的情况。语言精练简洁,含蓄有味。②寓深切的仰慕之情于叙事之中,从“寻访”和“追问”中可以看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言深意远。皎诗以菊花来烘托人物的逸致雅怀,贾诗则用悠悠白云来烘托人物的高洁志趣。

(2)这一句写茅屋的近处,有篱笆环绕,里面种着菊,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仍未开花。 “秋来”点出造访的季节, “未”字点出本是开花的季节而花未开,说明是刚刚移居来种上的; “篱边菊”则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逸致雅怀。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答案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①凤城:京城。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①

答:

(2)《丹阳送韦参军》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答案 (1)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

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后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这两句既写人又写景,一个“望”

字暗示站立时间长,写出牵挂之切,足见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所及,

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渐飞渐远,直到消失,只剩下悠悠不尽的江水,作者无尽

的思念也寄寓其中,意味隽永,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很有感染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答:

答案 (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

别气氛。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

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无限依恋的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

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

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大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答: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

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前首唐诗一、三联写景,由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廓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闪烁。侧重以动写静。后首宋词前半部分写景,从城楼写起,再写天边夕阳如血,从天际而来的大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侧重动静结合。

(2)前首唐诗通过静谧的夜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的羁旅之愁

后首宋词通过涌动的夕阳衰景和凄清的秋意,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思。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答案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的说明明月再“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做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杜诗"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3)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

参考答案:(1)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3)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阅读下面一组唱和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 微 之①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 ①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信。

(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

(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上看,属于“初关”还是“重关”?为什么?

参考答案:(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是以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2)元诗自然属于“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

阅读下面李益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 夜 闻 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参考答案:(1)诗的开头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登城时所见景象:远望回乐城

外面烽火台前的沙地,在月光的照射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秋霜

那样令人生寒的月色。

(2)不同。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

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

“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

“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

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

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更多相关推荐:
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

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古典诗文20xx05141202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范例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赏析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因物感...

古代诗词鉴赏范例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诗词上阙的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词当中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善于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深层次地挖掘情感使得学生能够善于独立地对同类型的诗词进行赏析二教学重点难点本首诗词上阙的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教案范文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BeijingXueDaCenturyEducationTechnologyLtd1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BeijingXueDaCenturyEducationTechnologyLtd一导入诗...

诗词鉴赏怎么写

百度首页百度知道登录注册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设置百度知道gt娱乐休闲古诗赏析征文怎么写20xx8121508提问者54919xx90浏览次数1259次20xx8121757最佳答案诗歌鉴赏全程...

诗词鉴赏论文

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鉴赏专业姓名学号目录一诗词展示蝶恋花答李淑一菩萨蛮惊梦李淑一二诗词译文三诗词写作背景四诗词赏析1词赏析2人物赏析3诗赏析注释一诗词展示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

古诗词鉴赏论文

学号班级姓名20xx11621411计科1104蓝剑泉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课程论文陶渊明饮酒其五淺析20xx11621411计科1104蓝剑泉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论文学年学期20xx20xx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但看木兰着军装木兰诗赏析指导教师冯传亭班级10计科一班学号105060440005姓名李博艺联系电话152xxxxxxxx但看木兰...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曲鉴赏论文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的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一于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是武则天诗作中的上乘之作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

文档唐诗宋词鉴赏论文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读书札记151美丽错误唐诗宋词中的维特根斯坦哲学狂想杨澄宇如果说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处于哲学生涯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宣布了哲学的死讯既敲响了丧钟又当起了掘墓人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做那一个隐居与徘徊的守灵人思念是...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艺术特色内容摘要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有一百三十首词过万首的诗和大量的散文由于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祖国的分裂而忧虑为受煎熬的...

诗歌鉴赏论文颜艳

古典诗歌鉴赏知人论世之我见长沙外国语学校颜艳高二下期我们学习了选修教材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主题便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可见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而在高考必考的诗歌鉴赏题中有很多考生因为没有做到诗歌...

诗词鉴赏(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