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抓经济情况汇报

时间:2024.4.21

关于枫木团、联民、麻塘、河口、竹舟江

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督查情况汇报

第二督查组

9月20日至10月10日,由卿连生、龙复城和袁斌洲组成的第二督查组,深入枫木团、联民、麻塘、河口和竹舟江五个乡的田间山头、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通过仔细查看、认真走访、座谈汇报,发现上述五个乡党委政府自县委?2009?4号文件下发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规模种养、楠竹加工及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简要汇报如下:

一、特色规模种养业的发展情况

1、联民、枫木团的金银花、百合种植特色明显并上规模。联民乡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抱龙村肖冬梅等种植大户集中连片700亩,20xx年的总收入达150多万元。20xx年联民乡百合种植500多亩,社员20多户,今年社里总收入100多万元。这主要得益于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主动承担风险。乡长杨国华以身作责,自己投入3万元参股刘超群的百合种植,打消了老百姓的顾虑,也探索出了乡镇干部怎样实干、带 1

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子。二是加强学习引导。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到隆回的小沙江参观、学习金银花的种植经验,让大家切身体会到种植金银花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请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后才等人进行了典型发言,村民深受鼓舞,发展金银花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在落实好县里扶持政策的同时,乡里规定:任务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亩的奖村支书、村长各1000元,种植面积前三名大户分别奖3000元、2000元、1000元。20xx年和20xx年的乡经济工作会议对种植大户进行表彰。四是完善服务体系。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20xx年建好联民乡抱龙村各庄金银花合作社和雪峰山百合种植合作社。

另外,枫木团乡种植大户黄友祥在黄泥井建成8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并成立了黄泥井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在印坪、枫木团村发展百合种植400亩以上,并成立了新屋场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20xx年又在枫木团村新发展玉竹种植100余亩。

2、河口神坡山的玫瑰花、金银花种植和竹舟江乡的香菇种植可圈可点。河口岩坡村的玫瑰花和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400余亩,金银花种植已成功申报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截止20xx年,由返乡农民工谢晔等人投资 2

300万元成立神坡山专业合作社。同时河口还发展食用菌种植120余万筒,产量达220万斤,其中夏菇60余万筒,冬菇60余万筒,并在河口村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协会,投资70余万元在河口村和水车村建立了冷库,添臵了一台冷冻车。

与此同时,竹舟江乡发展以香菇种植为主的特色规模种植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其中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共同联系的联溪、白洋滩等村的香菇种植已发展到200万筒,直接为民创收150余万元。

3、麻塘乡蛋鸡养殖特色规模让人眼前一亮。麻塘乡沈礼东常年养殖的蛋鸡在6000羽左右,年产鸡蛋60万枚,是该乡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带动了周边规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麻塘乡党委政府结合该乡实际,紧紧扣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扶大扶强扶优,实现了养殖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强的发展。

二、楠竹加工情况

麻塘乡有楠竹10万亩,为切实保证县内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麻塘乡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一是高度重视,行动迅速。9月14日和10月10日两次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职工、乡境内楠竹加工企业负责人、熟练篾工、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发动,全面贯彻落实县委、 3

县政府出台鼓励楠竹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经济算帐,利益引导。在大会、小会及走访群众中,注重帮助老百姓算好三笔帐:第一笔账是按三年一个楠竹生产期,每年每亩保守立竹100根,每年3万亩楠竹山即立竹300万根,每根楠竹价值10元,总计3000万元,全乡人平达4000元,户平超2万元。第二笔账是用足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用于加工竹帘子的楠竹免收每根2.6元的税费,乡每年可砍伐500万根,如果每年砍伐100万根用于加工,此项可增收260万元。第三笔账是经过多方调查,楠竹经过初加工和综合利用,每根可增收2元,如果全年砍伐100万根并进行初加工,可增收200万元。三是整体协调,及时解难。经过反复论证,麻塘乡布臵4个楠竹加工点共10条生产线。确定之后,该乡对各加工点实行了分工负责制,乡四大家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一个加工点,同时规定只要加工点出现矛盾纠纷,乡干部立即赶赴现场调处解决。到9月底,麻塘乡已完成7条竹帘子生产线,为县下达任务的117%。

三、建议和问题

1、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联民、枫木团等乡镇容易受灾,老百姓认为是砍木过了头、个别皆伐山场面积过大、再加之造林质量又不高。建 4

议对重要的生态涵养林必须禁伐,尤其是坡度特别陡的岩山不能砍伐,沿河两岸、道路两旁和重要的水土涵养林不能砍伐,生态保护是个全局性问题,砍伐林木只是个别人受益,而受灾则是广大老百姓吃亏。

2、林业问题。林业指标下达太迟,给造林带来严重影响。林道反正是“天晴路”,绝大部分群众认为林道建设的指标太少,标准太高。

3、污染问题。枫木团乡界头炉的合力铁矿对河水污染严重,难以入眼。麻塘乡小型造纸厂的污染,老百姓反映强烈。

4、安全问题。长河公路部分道路下沉,加上车流量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老百姓反映最尖锐。

5


第二篇:经济报告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内涵: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受消费者主权的约束,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经济决策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关系;信息是按照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横向渠道传递的。经济动力来自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分散的决策主体在谋求各自的利益中彼此展开竞争,决策的协调主要是在事后通过市场来进行。整个资源配置过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而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通常市场经济也叫市场经济体制。 构成要素:

买方与货币总量

“买方”代表了市场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没有买方就没有任何市场,没有买方需求就没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动力,没有买方需求价值的提升和需求范围的扩大就没有市场容量的扩展,也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原始市场经济可以随时以物易物,所以,买方需求必须与货币量结为一体,才能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真正意义的“买方需求”。买方需求,包括普通消费者需求、制造商对资源消耗的需求、公共设施的资源需求、国家战略储备和国防安全的资源需求,等等。这所有的需求量都是以货币总量来计量的。买方的主体,实际上是持有货币总量的国民和团体。

卖方与商品产能

“卖方”代表适应市场需求的供给主体。它是与商品产能或产量紧密结合的。卖方所提供的商品产能与产量是否与买方需求保持均衡,可以从基本方面决定市场价格起伏和波动,也从基本方面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能否可持续运行。

法人与公司治理

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成为有自主买卖权和经营权的自然人和法人,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现代市场经济是由自然人和法人代表构成的市场主体。为企业确立法人地位,走向公司化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运行和企业健康发展。

任何产权的企业都需要实行公司化治理结构改造,都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合资企业如此,国有企业如此,股份制企业也如此。并非是只有私有产权企业才适应公司化治理。恰恰相反,西方的家族式企业是在经历了痛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之后,才具备了参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条件的。也可以说,产权性质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没有必然联系。私有产权企业若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文明与进步并长期健康发展,同样要普遍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的公司化治理结构改造。

差别与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的所有根源都来自于”差别“,有差别就必然有竞争和竞争机制。有分配差别,就有人力资源的竞争;有质量差别,就有品牌的竞争;有服务差别,就有赢得客户的竞争;有企业核心实力的差别,就有企业生存与发展思路的竞争;有企业效益的差别,就有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同样,差别是怎样形成的,决定着竞争的无序和有序。如果是自然形成的差别就会形成”自由竞争“;如果是通过腐败途径形成了差别,就会促成纷纷利用腐败途径的”不正当竞争“;如果是通过有序的市场规则引导形成了差别,就会激励正当途径的合理合法的”有序竞争“。

资本与效用制度

资本,是用于增值或产出目的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专项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是现代市场经济要素的重要构成。资本的现实效用方向是实现财富增量。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还规定了资本的多种效用,如:证券投资、期货买卖、资产经营、技术参股、专利交易,等等。资本市场的发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资本效用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核心制度:

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制度。根据经济学理论,产权是对经济主体财产行为权利的法律界定。市场经济是一个不同利益取向的经济主体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进行公平自由交易的经济系统。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用以界定人们在交易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如何补偿的行为权利。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在排他性权利制度中,各经济主体的权利边界是清晰的。各经济主体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但要受到他人权利的约束,即人们的行为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在这种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和受他人权利的制约的制度规制下,经济活动趋于有序和高效。现代社会依靠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产权制度之所以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因为它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或决定着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制度效率。

第一,如果产权是界定明确的,那么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在更大程度上对交易当事人发生影响,即交易当事人完全对自身行为的结果负责,从而减少交易的外部性,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例如,专利法的保护使得创新受益向发明者集中,从而给予创新活动以有效的激励,并有利于社会进步。

第二,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界定明确的、受法律保护的产权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经济当事人的利益预期和法律责任清晰化。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诸如合同、债权债务、担保、保险、票据等交易活动均要以信用为基础。如果信用缺失,则市场交易的风险增大,欺诈、造假、失信等行为大行其道,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市场秩序混乱,经济效率下降。所以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依赖于产权制度的。如果产权界定不清和缺乏保护,交易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缺乏法律制度的规制,交易就没有安全性可言,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深受影响。

第三,现代产权制度保证了一种自由选择和公平交易的经济关系。产权明确界定保证了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都由交易当事人直接承担,这就决定了交易当事人拥有自由交易的权利。交易当事人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作出是否交易的选择。当大量的交易都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会优化,并引致社会福利的增长。所以,所谓资源配置优化,就是交易主体通过自由交易行为而受益或避免受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权应当是明确界定的。产权明确界定保证了交易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收益激励和受损约束,使资源能够配置在效率更高的使用上。 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是社会资源配置上的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1.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自觉地面向市场;

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各项经济政策法规等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4.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完整的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市场经济优点:

1.由封闭走向开放

2.科学化,竞争性

3.雇工经营

4.专业化和社会化

5. 生产要素资本化

6.规范化,开放性

7.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根据

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 业生产

8.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

节、自动平衡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

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

9.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

动器,这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

10.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 、应变能力强

11.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市场经济缺点:

第一、 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衰退、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单纯靠市场机制难题以很好解决。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这种调节是种事后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第二、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有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的目标和结构。分散决策的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自主决策,而市场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 主要是短期的供求关系,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可能并不是有利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最佳结构。

第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有些部门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部性-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价格或成本。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下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提的。但是在现实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垄断的产生,对于生产、销售和价格形成的垄断,限制了竞争的充分展开,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影响了市场调节的效果。 第五、由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如国防、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消费品般难以通过市场上个人之间不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不有些部门如公办、学校、医院等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而也不完全受价格机制的调节。

第五、市场机制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原则,这种竞争的原则会导致收入分配中的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制度,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 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即是一个民主管理的超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全体人民通过民主集中,用经济和社会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以及实现全民所有,具体表现即为全民就业,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等,以此体现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计划经济是劳动人民实现经济民主的载体,计划经济的控制范围扩展到哪里,劳动人民的经济民主权力就扩展到哪里。计划经济的经济特征即高度的计划指令性,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这与跨国公司的管理无异。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

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描述,公有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财产形态。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国有化的过程。从所有制的结构来看,改革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一大二公”的特征十分明显,完全符合传统计划经济的共同标准。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公有程度不同,城市工业经济所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则主要以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指令性的农产品统购计划和相应的生产计划,并不具有完整的集体产权。农村土地在国家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管理,农民对土地仅有使用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xx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曾经高达90%以上,个体经济比重下降为7.1%,私营经济更是降到0.1%以下。

(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国家或中央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成为政府的附属物[2]。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经济计划部门制定发展计划,并对企业通过指标、计划参数、实际评价等实行全面的控制,而企业的绩效则完全表现在对计划的完成和当局的偏好。高度计划指令经济要求对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细致的计划,但由于信息问题,导致计划多具有刚性而缺乏灵活性。

(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导致在国家和政府之外并不存在实际的微观经济主体。这种体制导致经济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的省级的党政系统的领导机构,而企业和民众个人、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下级党政部门没有决策权。在后来,决策更加集中与个别领导人手中,导致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不规范的个人决策左右集体决策而引发的一系列决策失误,严重损害了计划经济的正常运行。[3]

(4)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代价格机制。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低到最小的范围。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充斥着政府的计划和指令。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政府当局往往出于政治目的实施资源配置计划,而将经济效率的标准放在政治目标之后,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配置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5)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交易,而计划体制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根源于计划经济本身取消货币媒介的思维[4]。这导致在货币支付之外,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支付方法,通过牟取权力,搭便车等行为进行变相支付等行为也是导致计划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

(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但由于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行为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合作的社会性生

产和团队生产过程,单个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和贡献率无法做出准确测量,这给按劳分配规则的执行带来了困难。从前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实践来看,多数按劳分配实际都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这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

(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出于战略考虑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对城市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投入较大,但由于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积累不足,经济总量较小,并且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家,因此都采取“抽农补工”的做法,试图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违背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导致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止。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这一结构导致后期经济增长中产业链条的断裂,是造成后期改革最初发端于农村的根本原因。

优点

1.可以使劳动分配比较平稳,平衡。

2.可以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

3.劳动者和管理人员要有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4.调整物价,控制物价不乱上涨。特别当前阶段应该发挥供销系

统的行政职能,对其部门应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5.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

息??

6.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

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7.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

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

8.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

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 ,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

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9.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

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

10.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缺点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

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

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

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阶级专政。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如苏联、古巴、朝鲜就是日本也是一样。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分配、消费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在此经济体制下,大部份的资源由政府所拥有,并由政府根据指令进行资源的分配,不受市场影响。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只是依赖于上级政府的非经济实体,在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相对于计划经济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此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在理论上市场会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相互作用,达到自我组织的效果。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市场的运行。由于市场经济有着自发性的特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沿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但是市场的价格信号反映的是短期的供求关系变化,无法确切提供某些产品短缺还是过剩的确切信息,加之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容易导致市场主体盲目而自发的增加或减少某些产品的生产经营。

事实上,两种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对立性,如何趋利避害,完成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课题。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令世界震惊的经济成果,GDP在19xx年达到世界第六,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经济进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体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二元经济转向现

代化工业经济,以及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生产力得到充分的解放,私有财产走向合法性。总结我国改革实践的经验,经济转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建国初期,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由于传统的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极大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忽视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缺乏自主权,“大锅饭”使企业、职工、群众丧失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面对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化,中国依靠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指令已无法灵活应对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要从经济发展的普遍性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来。

2. 实行市场经济可能性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这些都实行了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化国家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但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却显示出了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得到增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自然历史过程。我国经历了封建专制社会下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经济,建国初期实行的是与市场相脱离的高度集中的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虽然也使生产力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事实上我国与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已经拉大了差距。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提出,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方式条件下,不但生产社会化,而且生产资料的占有也是社会化的,这就打破了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私人利害关系相互隔绝和相互封锁的经济界限,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自由和广泛地进行商品贸易活动,使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分配的主要不是国家,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配,事实上也就是按劳动成果进行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劳动成果是否被市场接受来决定市场进行的“按劳分配”所包含变量的多寡。只有有效的劳动才有意义,那些不被市场接受的劳动成果,实际上是无效的,无效的劳动或劳动成果不能参与分配。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将市场界定为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可以说,市场对企业进行的按劳分配是最充分的。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寻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邓小平提出破除对计划经济的迷信,破除了公有制跟市场经济不相容的信条,他在1992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公有制可以而且必须跟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也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的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从根本上改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节省了资金和资源的消耗,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同资金、资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贸易往来增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迅速,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中国的国内市场必将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幅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竞争力不强,会受到外国同类进口产品的巨大冲击,引发失业问题。现阶段转变经济体制,顺利完成经济过渡,我国更应充分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地积累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应积极利用世界性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与出路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尚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在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上。诚如吴敬琏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作主题发言时指出,这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尽管国有经济不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仍控制着经济的关键性领域,国有企业继续在石油、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其次,各级政府在配置包括土地和资本在内的重要经济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权力;第三,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官员拥有自行裁量权,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各级下人民代表大会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人民政府是社会行政管理者,各级人大和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者。如果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那

么政府资源配置权力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增多,必然加速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

发展良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培育市场主体,规范企业制度,同时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基础。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等制度将社会主义体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事实上,早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分开,是政府职能转换的关键。要建立一个在法治基础上公平竞争的市场,促进企业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内在的要求政府仅行使其行政职能,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使所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进行分离,由人大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状况进行监督,制定和执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在适当的时候对全民进行公有制企业分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举措,真正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个由行政权威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自由交换的经济;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公正执法的法治经济。

更多相关推荐:
镇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年上半年**镇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乡党委、政府: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及本乡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团结一致,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大力实施…

乡镇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建设镇20xx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以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镇20xx年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镇20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立足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认真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创新行动年”活动部…

xx乡镇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XX乡镇20xx年全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xx年第三季度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市委市政府三促三保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树信...

乡镇8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汇报材料

经济运行分析会汇报材料20xx年8月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态势稳中有升现将我镇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一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

洪濑镇20xx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洪濑镇20xx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洪濑镇人民政府(20xx年x月x日)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被列为泉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东溪现代化…

镇20xx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

镇20xx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为要民生为先稳定为基的工作大局突出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重点以重点突破为主基调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争先进...

乡镇20xx年经济社会建设情况的汇报

调整结构规模发展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大镇建设步伐镇20xx年经济社会建设情况的汇报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集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的工作思路突...

乡镇1-4月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良田乡1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汇报20xx年5月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良田乡以构建和谐新良田为主线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明显增长现把我乡经济运行情况...

乡镇贯彻落实委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镇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2月15日我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认真谋划20xx年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迅速将市委提出的...

乡镇年经济运行汇报

乡20xx年15月份主要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今年以来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战略定位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三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保障落实三化工作法细化目标量化责任强化措施提速提效全力以赴抓好各...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XX市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20xx年9月XX镇位于XX市龙高半岛东南末端兴化湾畔距XX城区40公里距平潭综合实验区35公时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12868户总人口万多人...

乡镇经济运行情况汇报(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