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

时间:2024.4.20

对《道德经》的感悟

很早就听过中国有本很神奇的书叫做《道德经》,今天,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了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多。

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的习惯而独立地接近于自然。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

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子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 "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篇: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

08旅游 080108030 张丽霞 易乃万经首,道为百家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思想的点睛之笔。

读《道德经》,首先要抛弃主观偏见,不要进入所谓价值观的判断,而要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探求。如果你认为老子是消极无为的,你就会进入这样的逻辑,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去了解他的消极又有什么意义呢?积极永远比消极有意义,乐观总是比悲观有价值。人生的结局都是死亡,所以人生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每一天都积极乐观,结果却死得很惨,但他这一生几乎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消极悲观,结果竟然过的很不错,他这一生却几乎都是痛苦的。所以,别无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挑战才是最有利的选择。看书也需要遵循这样的逻辑,用积极的思维去寻找有价值的内容。

老子讲的“无为”,如果我们把它定义为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不会得出老子是消极的结论。那么“有为”,就可以定义为违背规律的过度作为,或者叫“妄为”。通读《道德经》若干遍以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假设前提是成立的,这样来理解老子会更通畅一些。

读《道德经》,如果能够抛开价值观的判断,不要陷入对立对抗的情绪,你就会收获更多。因为老子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绘和总结,到今天来看依然很是精辟。老子的逻辑一般都是先对现象进行描述,然后加以归纳、评论和总结,引申到为人、为学、为政(内政和外交)和用兵。今天看来,许多思想都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为人为政要柔弱(是强者要示弱+用弱,而不是软弱),要处下(谦卑的态度待人);为学要注重掌握规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学习《道德经》,关键是学好第一章,一定要先看最后一章(第81章),因为老子最后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这才是老子真正的主张,做该做的事情,且越“为”越好,因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但不要为了私欲而妄为,那就会违背天道,失去一切。事成之大者,无不是德之高者;有少数靠它途富裕或成名者,最后无不落得悲惨下场:诸如黄光裕、文强之流。欲修己者或欲达大志者,修德乃天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是事的境界。人生在世,必须处世任事。安身立命需要任事,孝养父母需要任事,和亲睦友需要任事,服务他人更需要任事。身在世间,必然有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到人也是没有价值的人,是一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我们从事一个工作,会对我们有各种要求,需要自己去完成一些任务,需要配合别人去完成一些任务,还需要去做一些工作任务外的事来维护增加我们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还需要创新改造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做好每一件事都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付出。做好这些事,才能支持到我们的同事、领导、客户、供应商,甚至是对我们管理的工商税务行政部门。做好这些事,我们才能放心的领到薪水,养家糊口。这些都是份内事,都是功的部分。我们做的越多越好,就会增长我们的功德与功力,才能功成。

身退是心的境界。生命可贵,我们要去养生,养生就是养心。《清静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制;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关键在一个欲字。立功很重要,但人往往误于居功、邀功,大欲动焉。居功、邀功我们就开始争、贪、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一颗妄心,会让我们“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不可不慎,不可不察。所以功成,须要身退,才是养生之道。还看我们的工作,我们有了业绩做了贡献,本来是一件自自然然的份内事,而我们希望别人看到,希望别人承认,好像看起来没错。可是我们进一步就开始怀疑别人是不是真的承认,承认的多了少了,有没有表达他们的欣赏,有没有给到匹配的回报,心开始从做事上转移到计较猜测上;更进一步,开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烦恼妄想来了,感觉身心疲累,常遭浊辱,我们开始在苦海沉浮了。呜呼哀哉!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是功成立功之道。功成自然在,无需我们去计较。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身退养生之道。

生命中有一些艰难时刻。我往往会变的焦虑、迷茫、彷徨。佛陀教导我们,保持觉察,保持平等心。就像内观中体会到的一样,我们有很痛苦很痛苦的时刻,我们坚持住,保持觉察、保持平等心,那些痛苦都会过去。慢慢的我们就会培养出敏锐和镇定的品质。我们会发觉,其实艰难没有那么可怕,就像痛苦一样,80

-90%的难受是来自于我们的分别心,痛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断生起灭去,生起灭去,无常无常。艰难也是这样。而且在痛苦、艰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保持平等心,过去的罪业就会被消除。我们会变的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喜悦。

《道德经》云: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乃久?动之徐生。当我们感到生命很艰难的时候,内心是混浊的,这个时候唯有静之以徐清。静就是保持觉察,保持平等性,不起心动念,不做妄想。待心澄净后自然心平气和,就是安。然后我们动之,采取做为,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困境。动之徐生,然后我们的安才能长久。

如老师所教导,恶因缘是提升我们的台阶。我们修行,修的是心态。修行了,该来的事还来,要还的债还要还,该受的报还要受,关键是我们保持好的心态,能不受后有,没有后患,这就是修行的功用。事还是原来的事,境界已经不一样了。修行是在生活中修的,我们来到世间都有自己的功课,当下了掉,不挣扎,就是真功夫。

当然道家还有更进一步的功课。“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是教导练习我们的关照功夫。知常,了解事物的规律。万物静观皆可得。知常了,我们的行为就逐渐可以合于道。合于道,方得大逍遥大自在,自然可以没身不殆。

更多相关推荐: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摘要作为一部国学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世间红尘中的崛起与再生提供了开辟道路和净化环境的有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回归本质用最初的视角看待生活促使人们找寻最...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道德经感悟之一学道一日悟道千里得道一滴翱翔万里道德经感悟之二大道无言大道无形大道无际道之高深救人于水火道之莫测挽人于险危道德经感悟之三大智若愚大慧若钝智者心存仁义怀柔天下腹藏锦秀慧者知天地之变明万物之...

道德经感想

浅谈道德经读后感想张秋香07思政1班30号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然而...

道德经感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管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几大传统思想文化也领悟了一些其中的道理有的可以继承到现在的社会中而有的则需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加以改变所以本文对...

《道德经》学习感悟

道德经学习感悟姓名学号0905114039院系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道德经学习感悟一个学期的道德经学习无论是从文化底蕴还是从生活思想上我获益匪浅纵观中国历史文化英雄人才辈出不穷智者贤士比肩接踵然而浩浩长河中却很少少...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08旅游080108030张丽霞易乃万经首道为百家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思想的点睛之笔读道德经首先要抛弃主观偏见不要进入所谓价值观的判断而要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探求如果你认...

感悟道德经之前言

感悟道德经人生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烦恼来临时人们总是不能理性的去对待某些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很多让我们后悔的事或独自伤悲或怒火中烧或自暴自弃如是等等皆因人们不识道德不明白这个世间本身就是一个无常的世间而我们...

老子道德经感悟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乃辩证的世界观万物之妙徼从无原始状态中反复认识它从有现实反复考证你对它的认识和定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辩证的方法论既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的核心又高于它们简而...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道德经开卷第一句话就让自己有很多感悟常追寻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策划未来多少美丽的风景在被现实冲破的心烦意乱现在才知道自己太固执太僵硬为了不存在的轨道而伤心无力真正的轨道真正的未...

道德经感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