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登鹤雀楼-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24.3.31

登鹤雀楼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学生课前准备:(1)自学生字。

  (2)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给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百度搜索查阅王之涣和鹳雀楼相关资料。

  (4)画纸、彩笔。

  4、教师课前准备:百度搜索《登鹳雀楼》相关教学资料。

  (1)找《登鹳雀楼》一课教学设计作参考。

  (2)依据《新课程标准》、班级学生学情,结合百度搜索,确定《登鹳雀楼》一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制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3)用百度搜索《登鹳雀楼》朗读录音学习参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搜索《登鹳雀楼》歌曲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学古诗。

  (4)用百度搜索《登鹳雀楼》一课课件作参考,搜索相关图片整理制作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课题: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所作,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诗虽短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整首诗气势恢弘,意境高远。这首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巧合天成,意境浑圆深远,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前一句是眼见之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后一句由实及虚,抒写目送黄河远去,想象黄河入海的开阔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为后两句析事明理铺垫。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作者由景生情,抒发了他高瞻远瞩、蓬勃向上的情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是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祖国传统诗文的韵味美,在潜移默化中学语言,受教育。

教学思路:

这首古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教学时,要以读为主,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登”字,引导学生了解“登楼”所见,理解“登楼”所思,由“见”及“思”,“思”中悟“理”,让学生在自问中读诗,在自探中品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想像中发展语言。

教学预设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诗句变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进入情境感知、体验,然后引发他们思维、想像,为理意、体情奠定基础,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预设为采用自问自探的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呀?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简评学生背诵。导入:请同学们坐端正,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出示课件揭题。(板书《登鹳雀楼》)提醒“雀”和“楼”写法。

 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师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交流疑问。

  二、互动解题,简介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交流。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交流。

  3、介绍鹳雀楼:出示课件。

 鹳雀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王之涣,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他才高气盛,不愿为小官卑职折腰,辞官远游。诗作有独到之处,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历千年不衰。

  三、诵读感悟,感知诗意。

  (一)、听读揣摩,初步体味。

  1、古诗诵读讲究抑扬顿挫,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2、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交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交流方法:你知道应该怎么学古诗吗?出示课件。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2、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交流:谁来带读课后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容易读错,哪个字最难写?看看谁说得最清楚,哪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

  3、写笔顺、描红练习,掌握生字的结构写法。小腰板,坐端正,拿出笔,注意书写姿势,教师提醒“三个一”标准。比一比,谁写得更准确漂亮。

  4、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看图在同座位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诗人在楼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1)诗人看到什么呢?生说。

  出示课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学习第一、二句诗:

  1、 轻读,边读边看插图,看看天上的那一轮红日是夕阳还是朝阳?从哪看出?师带读。

  2、 除了夕阳,那滚滚黄河水又将奔向哪里呢? 你能说说黄河的流水声吗?(生模仿)你能把这黄河入海的气势通过朗读读表现出来吗?自读、指读、赛读。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

  (2)过渡: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产生什么想法呢?生说。

  学习第三、四句诗:

  1、师设置情境:太阳从遥远的山边落下,天空中布满灿烂的云彩。黄河滚滚向大海奔腾而去,发出巨大的声响。可是,在遥远的山那边,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为壮观呢?你想不想看到呀?其实诗人王之涣也很想看到。小朋友们想一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

  2、下面请大家轻轻拿起书,读一读诗文,边读边想,读完后把书轻轻放下,再举手说一说。

  3、 请仔细观察图,鹳雀楼共有几层?哪一层有人?出示课件。

  4、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板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知道什么意思吗?

  5、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会更多,所以诗人就这样发出了感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当一下小老师?

  6、 这两句诗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想到的,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

  小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五、朗读比赛。

  1、 老师提个建议,诗歌还要讲究韵律,如果掌握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也许会读的更好? 让我们一起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最像我们的小诗人,好不好?

  2、 指名读,师生共同点评、再读、齐读。

  六、小结:

  1、 古诗是我们的国粹,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

  2、你懂得了什么?参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七、延伸拓展,布置练习。

  播放《登鹳雀楼》背景音乐。

    1、我们有时候把学习、生活等比作登山,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情况吗?课后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2、发挥想象,诗人“更上一层楼”会看到那些景象?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板书: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见)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所见景色,告诉人们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道理,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设计及教学中,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知学古诗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先自学生字,听朗读录音后,再自读课文,力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等等,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但他们并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我便让他们通过多读、多说、多写的方式加以弥补,真正把听说读写落实在课堂上。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百度搜索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独特的感悟,领会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努力。

我觉得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评价方式不够丰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还有教学时间安排方面略显紧张。


第二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剪枝的学问》

教材分析

《剪枝的学问》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6月5日 总第99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仿佛 剪枝 盼望 远近闻名

不禁 疯长 红润 充满信心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对课文的脉络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6.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在尊重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适当引导重点生字的识记。)

第二课时

20xx年5月20日 总第100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教学重、难点:

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一起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出示:冬季 咔嚓咔嚓 剪刀挥舞(这一行谁来读?你都读正确了,掌握得很好) 春天 红云片片 欢天喜地 奔跑 嬉戏 (下面一行谁来?你也很棒)

暑假里 光线红润 胖娃娃的脸蛋(第三行谁也能读正确?你不仅读正确,而且还带点感情了)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最后一行,谁来?这四个词在文中都表示什么呢?都是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你真会动脑筋)

谁能用上几个词语,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呢?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感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到了( ),感到(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感到( )。

评价:1.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概括进去了,谁能说得更简洁一些?2.你概括得更简洁、更有条理了。

2、作者分别在冬季、春天和暑假里前后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懂得了剪枝的学问。每次进入桃园,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把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读一读。齐读。

3、那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呢?是什么让“我”的心情产生变化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为此,一开始,我们就围绕课文的重点,提出问题――“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引出下文的学习。)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过渡:第一次走进桃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又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

谁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第一次走进桃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满怀好奇)师:“满怀好奇”是什么意思呢?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心中充满了新奇并产生了兴趣。

2、“我”好奇的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找找答案。(好奇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

王大伯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难怪“我”会满怀好奇,(板书:既大又甜)想去找找王大伯种桃子的秘诀。

让我们跟随作者第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咔嚓咔嚓??被剪了下来。”一起读(咔嚓、咔嚓要指导读的快)

同学们关注到了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呢?(“咔嚓咔嚓”、“剪刀挥舞”“一根根”点红)谁来谈谈对这几个词的理解?(说明王大伯的动作非常娴熟非常快,是个种桃能手,而且剪得很多。)

(1)所以,我着急地问??引读(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评价: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2)看到王大伯熟练地剪了很多枝条,小作者一脸疑惑,(板书:一脸疑惑)疑惑是什么意思?(心里不明白,不知道)他疑惑的是什么呢?(板书:挥舞剪枝)(引导学生回答: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是啊,作者想只有桃枝多,才可能结出的果子多,但是为什么明明王大伯 剪掉枝条呢?我们的心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种桃能手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击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你能读懂王大伯的话吗? “疯长”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原来这些枝条虽然粗壮,但只吸收营养,所以要“减少”。(板书:“减少”)

7、王大伯捡的那么快又那么多,他剪得枝条对吗?怎么知道那些枝条就是疯长的而不是张果子的呢?(更加说明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瞧,他抚摸着那些枝条时,说话时也是充满信心的。文中有一出细节描写也能体现出王大伯充满信心(笑了笑说)是啊,面对“我”的发问,王大伯笑了笑,充满了自信。

谁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评价: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评价: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8、你注意了王大伯说话的语气,大家还能管住他的动作,表演出他的动作。谁再来表演一下?

(抚摸点红)抚摸是什么意思?(用手轻轻摩擦)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王大伯就是靠留下的枝条结桃子的呀!

9、同学们,你们听了王大伯的这番话,你信吗?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0、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心中也是有点相信,但是更多的是怀疑。用书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将信将疑 (板书)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导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是啊,王大伯剪掉这么多的枝条,到来年底能不能结出既多又甜的桃子,取得丰收呢?(板书:来年丰收)我们不禁在心里为王大伯捏把汗啊。

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3自然段,跟随作者第一次走进桃园。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王大伯在冬天给桃树剪枝,春天呢?(开花了)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桃园。

(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第二次走进桃园,“我”看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学生读。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跟随你的描绘,我们仿佛也看到满眼的桃花了。

你觉得春天的桃园怎么样?(很美、很热闹)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描绘出来吧。齐读

(3)桃花那么多那么长势喜人,更加说明了什么?(是呀,说明王大伯的剪枝很有道理,花都吸收到了营养开的那么好)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评价: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要结出桃子,就要先开花,一朵花在春天开放,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个桃子结出来。描写桃花开得多,正是预示着王大伯的桃园里到了秋天收成会很好,为下文打下伏笔。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过渡:第三次走进桃花,已经是暑假了。这个时候桃园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语句,然后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王大伯种的桃子到底大不大,甜不甜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描写桃子的句子。学生读。从哪些词读出王大伯种的桃子既大又甜呢?(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一棵棵、挂满了桃子。大、好:光鲜红润、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很大很甜)那就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王大伯种的桃子既大又甜吧。齐读。评价:大家读得老师也想去吃一口王大伯种的桃子了。

3.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板书:又惊又喜)从这句话中的哪个字也能体会到“我”的惊喜?大家可以找找这段话中的一个语气词。“啊”从这个语气词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开心、激动。你来给我们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激动、兴奋吧。读得真好。

4.训练:按照桃子的写法,仿写苹果。

3.那么,作者“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让我们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齐读。王大伯的话真有道理啊。(板书:真有道理)

4.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作者通过抓住文中的“我”“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等心理变化,来按序进行描写。(板书:心理变化叙故事)

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让我们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品味品味剪枝的学问吧。课件出示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自由读,引导回答:学到这里,王大伯话中的道理你明白了吗?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7.原来,剪枝的学问就在这里:剪枝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桃子,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突破课文的难点。)

三、总结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积累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心理变化叙故事

满怀好奇 既大又甜

一脸疑惑 挥舞剪枝 “减少” 是为了 “增加”

将信将疑 来年丰收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真有道理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紧扣课题质疑:“学问”是什么?(知识、道理)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尤其是“我”的心理活动主线:从“满怀好奇”到“一脸疑惑”再到“将信将疑”最后“又惊又喜”。学生找的很准确。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让学生感受剪枝的道理:即“减少”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文中王大伯剪枝的学问很好奇:为什么王大伯知道剪掉的枝都是不结桃子的呢?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开头,正因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因此他常年积累了很多种桃的经验,通过这些劳动中的经验去判断哪些枝是无用的。学生对剪枝中的“学问”又加深了理解。

更多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反思从图入手图文结合词串识字学生从枫叶联想到金秋想象到秋景秋色串讲词意学词性学说话进而会写基本能识能写能说识字2教学反思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忘不鸟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昭阳区忘不鸟本课识字1中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金秋时节乘着小舟来到水乡只见湖面上烟波渺渺荷塘边长着长长的芦苇随风飘荡荷塘里菱藕飘香夕阳西下一只只小舟在渔民们动听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本次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1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简要的介绍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述了秋天的天空和的田野的美丽景象全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秋景图我在上这一课时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自己了解到有关秋天...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反思从图入手图文结合词串识字学生从枫叶联想到金秋想象到秋景秋色串讲词意学词性学说话进而会写基本能识能写能说识字2教学反思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0快乐的泼水节-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0快乐的泼水节苏教版这节课总算讲过了感觉还不错备课的过程是快乐的课余时间我几乎是在电脑备课室度过的只要搜集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就马上保存只是想让自己了解得更多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东西同时这个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第三册教案执教者陈亚男20xx年8月第三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2汉语拼...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5雨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1《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沛县曙光小学张妍今年全市教育系统都在推行学讲方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们所在的二年级学讲方式研讨课安排在10月份而我所执教的11课狐狸和乌鸦则在10月22日星...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