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熊小红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

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

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田小学:李萍

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二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量课桌的宽)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学生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今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量物质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前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四、说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情境导入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长度单位:新学期我们要买书皮包书,要知道数学书两条边的长短,怎么办?先来研究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呢?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具(橡皮、回形针、一角的硬币、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测量观察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提出质疑: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短边,可是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如果我们要测量桌子宽的长度,再用小方块一个个去摆,你觉得方便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引出测量工具尺子。

(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

1、认识尺子。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米尺)

先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找一找尺上都有些什么。知道尺上各部分的名称:刻度、刻度线、“0”刻度。接着帮助学生会看尺上的刻度,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扫清障碍。最后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这里的设计从表象逐渐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识1厘米。课件展示例题2

3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看一看: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2)指一指 :在尺上指出1厘米。

(3)说一说:尺上多长的距离是1厘米。

(4)比一比:借助边长1厘米的小方块用手比画1厘米,然后脱离小方块比画1厘米有多长。反复几次,让学生记住1厘米的长度。

(5)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课件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尺上指2厘米、5厘米和其它的几厘米。

让学生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4、用厘米量。课件展示例题3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汇报量法(学生可能有以下量法)

第一种:从尺的0刻度开始量。

第二种:从尺的顶端开始量。

第三种:从尺的其他刻度开始量。

比较择优,从而明确:尺上有0刻度,就从刻度0开始量,如果尺断了没有刻度0,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量。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二步:请你再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吧。学生测量后可能会说15厘米不到或14厘米多一些。那么它最接近几厘米呢?教师指出数学书的短边可以说大约长15厘米。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1、判断量法:通过让学生举手势判断测量的正误,有没有从0开始量,有用断尺量的,可是读数时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这一题的训练,指出了学生测量时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4

2、测量比赛:课件出示四件物品,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估测再量出彩带的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粉笔盒的高,比一比哪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进行测量比赛,之后反馈测量结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第一步1、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第二步:2、拓展提高:前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腰围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小结: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卷尺、皮尺等,课件展示(各种尺子),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63例题2、例题3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量物质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课前准备:各种尺子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情境导入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长度单位:新学期我们要买书皮包书,要知道数学书两条边的长短,怎么办?先来研究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呢?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具(橡皮、回形针、一角的硬币、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测量观察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提出质疑: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短边,可是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如果我们要测量桌子宽的长度,再用小方块一个个去摆,你觉得方便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引出测量工具尺子。

(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 P61

6

教学例题2(课件出示)

1、认识尺子。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米尺)

先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找一找尺上都有些什么。知道尺上各部分的名称:刻度、刻度线、“0”刻度。接着帮助学生会看尺上的刻度,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扫清障碍。最后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这里的设计从表象逐渐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识1厘米。

(1)看一看: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2)指一指 :在尺上指出1厘米。

(3)说一说:尺上多长的距离是1厘米。

(4)比一比:借助边长1厘米的小方块用手比画1厘米,然后脱离小方块比画1厘米有多长。反复几次,让学生记住1厘米的长度。

(5)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课件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尺上指2厘米、5厘米和其它的几厘米。

让学生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例题3(课件出示)

1、用厘米量。

(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汇报量法(学生可能有以下量法)

第一种:从尺的0刻度开始量。

第二种:从尺的顶端开始量。

第三种:从尺的其他刻度开始量。

比较择优,从而明确:尺上有0刻度,就从刻度0开始量,如果尺断了没有刻度0,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量。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2)请你再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吧。学生测量后可能会说15厘米不到或 7

14厘米多一些。那么它最接近几厘米呢?教师指出数学书的短边可以说大约长15厘米。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量法

通过让学生举手势判断测量的正误,有没有从0开始量,有用断尺量的,可是读数时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这一题的训练,指出了学生测量时易错的地方,为进一步动手测量奠定了基础。

2、测量比赛,

(1)课件出示物品,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估测再量出语文书的长、练习本的宽、比一比哪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进行测量比赛,之后反馈测量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2——6题

(3)用断尺来量物体,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第一步1、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第二步:2、拓展提高:前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腰围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小结: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卷尺、皮尺等,课件展示(各种尺子),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

8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以后,我觉得学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倒学得还好,因为只是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的物体长度,再说教学过程中也很强调不要只是光想着从尺的一头量起,而是要从0刻度开始量,所以学生基本掌握得还可以。但在拓展练习中用断尺来量物体,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有了一些的困难。

本课最突出的一点,我觉得是今天通过了各种活动,如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记一记,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长度的正确表象。如:在认识一厘米时,先帮助学生在尺上找到1厘米,然后举例不仅仅是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像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再让学生说说,然后让学生看着1厘米用手势比划一厘米。最后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一厘米。在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后,再让学生找找自己尺子上的2厘米,5厘米,10厘米。

仅仅依靠这一节课的活动操作我知道还是不够的,但我想,学生对1厘米一定有了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课中,再多一些操作活动,我想对提高学生的估测水平一定是有不少的帮助的。

9

更多相关推荐: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课后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从整节课来看组织教学较以前...

零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孩子们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本节课的设计是先让同学们了解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接着再利用直尺让学生观察0还可以表示起点最后让学生书写0这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学生...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参加安康市一小20xx汇报课活动0的认识和有关加减法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组曹丽花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赵云苏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注重对学生学习...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孩...

有关0的运算教学反思

有关0的运算教学反思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0并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

0的认识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拍手游戏做游戏前老师先说一下游戏要求比如我拍时说的数和你们拍时说的数合起来要为五明白了吧好现在开始游戏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师我拍一生我拍四师我拍二生我拍三同学们在这个游...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熊小红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熊小红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熊小红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

0的认识教学反思(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