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李丽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 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先配乐朗读课文,然后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速读课文 ,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

1

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24小时过去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你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表现了父亲挖的过程艰难,更表现了父亲坚定的信念和父救子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

(5)这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我们再来品味下一句,请这一二组同学来读一下“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那么“他满脸灰尘..............血迹。”这一句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呢?那就通过读把这份感情表达出来吧!

(7)指导朗读。

2.从处境的危险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读过之后,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父亲整整挖了36小时,有没有人来阻止他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6-8段)

出示相关段落

(1)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 2

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同学们,我们从上面了解到父亲千辛万苦的救儿子确实了不起,当他挖了38小时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从父子相逢的这一幕中,你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他却告诉同学们不要怕,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2、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

从上面的一段话中,我们读出了儿子的沉着勇敢,下面的这段话表现了儿子的什么品质呢?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名生回答,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哪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哪句话给了他希望。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我们不仅要感受爱,更要学会汇报爱。

六 作业: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

来。

七、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顾一切 沉着勇敢 坚定信念 先人后己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执教者:周晴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是 5

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学校进行比赛时,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但是在学校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学生,毕竟是教的时间长了,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欣赏了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朱自清的《背影》。这节课有两个亮点:1 指导学生体会“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充分地朗读,深入地体会。2 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学过本课后能主动找到朱自清的散文来读,并且互相推荐,效果甚好。

之后因为要参加区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所以要改教案(30分钟一节小课),我选择大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的。这次比赛有几点要求:1 不能提前见学生 。2 要用区里的学生上课。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以前上课都是准备的很充分,不仅是备教案还有备学生,虽然我也曾经在新校教过一年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如果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配合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他们不会回答等等问题,但我又一想,我是老师,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也应该想办法去引导他,平时看过也听过很多名师大家讲课,这样一想我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也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的。这节课只是讲授了一个教学片断,最后加入了很煽情的部分,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延伸让孩子写出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课堂上虽然孩子们配合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一点地引导,得到老师的好评,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正是对我的一种锻炼。

正如我才艺展示的内容一样,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多想老教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感谢同段组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6

7


第二篇:地震中父与子说课说课稿


19.《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沙湖小学学 邹会琴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课文记叙了19xx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的伟大.

2、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我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师生配乐朗读,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

1.接着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

2、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里是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同时,体

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许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并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1)“我告诉同学不要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更我在一起。”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5、体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恪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 以上这些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懂读明白.当然“读懂”既包括读懂话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

6. 最后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三)、课外拓展, 感情升华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享受到的爱和自己奉献的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作业设计;

小练笔(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写一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

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 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9.《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

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学时间紧,学生自学时间偏短,写话时间、交流感悟的时间也偏少。

(2)在教学中,我面带笑容,与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调不太协调 。

(3)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的情绪没带动起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更多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贺艳妮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贺艳妮,内容附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邹能鑫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你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五里镇中心小学白小勇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反思(1)

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马玉会马玉燕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

地震中的父与子及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庞佐小学陈娜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

20xx《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20xx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反思(1)

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马玉会马玉燕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