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

时间:2024.4.8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②描述变化的过程。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

(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②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③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④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描述天气,如: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斜风细雨、绵绵细雨、云雾迷蒙、白雪皑皑、雪花飘飞等词语,说明学生对天气的变化很了解,掌握的词语景也很多。在画你喜欢的天气或写一首小诗来描绘时,学生的作品不乏画面优美,色彩鲜艳,加以精致的小诗点缀着,看来学习科学课不仅要学会思考、实践操作,还需要语文、美术等各学科的相关能力。

在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天气谚语时,更让我感到惊喜,原以为只有个别几个人来做的事,但汇报的情况多种多样,学生的发言面很广,甚至二班的李同学找到了有关谚语的书,其中天气谚语数不胜数,还有的同学将找到的天气谚语记在小卡片上,如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鱼跳水,有大雨;早雾晴,晚雾

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让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还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器,增长自己见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让学生真实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次活动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科学课《多样的天气》,对观测天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后,为学生设计的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观测方案,制作观测仪器,全程参与观测过程,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只“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真诚参与了与人合作的探究过程,体验了与人合作的快乐,分享了他人的智慧。《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次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开设了气温观测、风向观测、风力观测、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

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教学反思:本课从天气与我们每天的生活入手,讨论不同的天气变化对工作、学习和心情造成的不同影响。

先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介绍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了解信息的渠道及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在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后,提出天气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本课的探究活动确定方向。

其次是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我们身边,专家在我们身边。可以用榜样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产生兴趣,乐于探究。使学生对如何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研究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感知。 同学们通过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体验分析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堂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体现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固体、液体的主要特点,并分别归纳出固体及液体两类物质中的同种物质间相似性来求证两种物体的属性,总结其特点,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来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从感知上明确了固体及液体的性质及其差异,但由于教学器具对学生吸引力较大,课堂氛围显得较乱,说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课程的组织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 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在自然界中,水可以同时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和水蒸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对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通过“化冰实验”这一核心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定量观察、实验记录和数据对比分析、探究从冰到水再到水蒸气的变化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在变化过程中温度和质量的变化,从中培养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科学在线介绍了几种常见物质的三态变化临界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水的三态间变化的初步认识,扩展到整个物质世界物质三态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三态变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物质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你能举个水变没的例子吗?

2、学生汇报。

3、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写字游戏。

(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水”字,你们猜,它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30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分钟后有什么变化?

(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2、蒸发的快慢。

(1)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师: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

(三)巩固提高:

老师给每组10毫升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的最快?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由看到的表象而转化成知识性系统性的思维,将学生们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教师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的作用。因为从问题的提出到观察实验,再到蒸发概念的出示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我遵循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了这个环节。从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整理结论交流,不仅符合实验探究的思想,而且学生也确实亲身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

(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研究计划。

(6)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教学反思: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导入中设计几种常见的生活情景.如锅盖上的小水珠,浴室镜子上的小水珠,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上的小水珠和植物上的小水珠等四个生活场景,引入本课教学,活动1小水珠从哪里来主要为讨论活动,让学生解释“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形成的”?突出了凝结现象的

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水蒸气,二要受冷,水蒸气凝结的对比实验可为学生的讨论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也可为不能解释凝结现象的学生提供帮助.拓展活动以根据连环画写科学童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这个活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四4班有个别的学生不太好,四3班完成的较好.有待于教师继续辅导\督促学生完成.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重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这一课非常贴近生活,单元页上生机勃勃的生物形象和对生命充满感情的语言,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激发学生想去探究生命秘密的欲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进入本课的引入部分,我就结合课本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生物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生物的了解,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同时还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这一活动是去年“寻找动物和植物”的提升,观察的目的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结果,同学们在汇报时,发现了好多种生物,学生们在本组发现的生物中选出两种,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从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让学生进一步用这个结论来判断生物与非生物,教师补充一些更丰富的内容,(图片、课件)这既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11种茄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知道如何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对周围的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从植物入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种植,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这一课无法到课外去上,只是在教室里,书本上和网络上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种植一些植物,如:“凤仙花”,“喇叭花”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种植植物的知识。有好多学生回家问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自己亲自动手,获得了一些感性知识,体会植物的一生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同时领悟到生命的伟大和珍贵。周围环境的美丽离不开多姿多彩的植物,总之,这一课成功率只有50%,因为一些比较懒惰的学生,他不会亲自动手做了。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生长的植物》是一课非常贴近生活的美术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将自己的种植物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述,他们的爱护植物的情感传染给了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笑着对我说:“我回家也想栽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植物。”还有一些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

3、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记录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出生后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师:哪些同学养过小动物呢?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3、学生汇报,并进行记录。

4、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制定养小动物的计划。

(1)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同学饲养过小动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现在你是否愿意再体验一下科学饲养的乐趣呢?(板书课题)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制定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3)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2、制作小动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师:要想养好小动物,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和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3)各小组汇报制定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师:关于小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3)各组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交流。

(4)教师小结:有了研究计划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艰巨的研究任务在等待着他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会有收获,考验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时候到了。

14小动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

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3、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

4、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和图表、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在饲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记录。

(1)师:现在各小组分组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吧!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片,看哪个小组的能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汇报的清楚。

(2)展示各组自己整理的记录。

(3)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说清楚小动物在什么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4)教师演示搜集到的小动物生长变化的图片。

(5)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并总结。

2、展示我们的成果。

(1)师:有两位同学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我们来阅读一下。

(2)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自己饲养、观察小动物过程中用到的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以及自己在饲养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求学生听取别人汇报的同时要注意做好记录。)

(4)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交流在养小鸡或别的小动物时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等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5)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6)教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总结。

15、毛毛虫不见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

料。

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

阶段。

情感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知识目标 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资料准备:教师 毛毛虫过河幻灯片 蝴蝶生长录像 变态发育概念幻灯片 学生 有关动物生长发育的资料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游戏:采访游戏。

先由教师做采访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动物?最害怕什么动物?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做小记者,小组互相采访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此游戏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已经互相采访了,谁来采访我呀?(学生采访)

师:我最喜欢的动物有一身雪白的毛,一双长长的耳朵,还有一对红红的眼睛,最爱吃胡萝卜,你们猜出来了吗?我最害怕的动物是??我今天把他带来了,你们想知道吗?仔细看!我把他请出来啦!(演示幻灯片1)

(设计意图:这种轻松的氛围容易使学生放松,带有神秘色彩的问题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出来。)

二、新授

1、教师谈话:现在知道我最害怕的动物了吧?替我保密!那你能猜到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吗?(小组交流)

2、引导交流。

3、教师提问:(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

a (都说变成蝴蝶飞走了)你们都说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我不相信,你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b (说好多方法)这么多方法,谁的更准确呢?你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对的?

4、教师谈话:这些方法都可以证明。小鼠标也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并且给我

们带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演示幻灯片2)

5、教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演示幻灯片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毛毛虫过河的方法,并揭示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6、从刚才的录像中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蝴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都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8、教师小结:像蝴蝶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生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变态。(演示幻灯片4)在你搜集的资料里有没有变态发育的动物?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每介绍一种动物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次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10、教师引导:从刚才介绍的这些动物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总结:变态发育的动物有的经过蛹这个阶段,有的没有这个阶段。) (设计意图:从小鼠标的录像资料,学生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示中,引导学生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作业布置:

还有一些同学的资料没有展示,我们下节课继续进行。想展示的同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同学们通过饲养小动物,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一样吗?常见的昆虫生长发育过程又有哪些特点呢?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

见的动物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惯显著变化(变态)的资料和信息,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16、我在长大

知识与目标

1.说出自己正在生长发育的证据。

2.认识到生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有能力上的发育。

3.知道人的生长过程的主要阶段。

◆能力与过程

用表格记录自己的生长过程,绘制曲线图展示身体的生长变化现象。 能用本领的增加来证明自己的生长。

能排列出人的生长过程的主要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认识到家长的付出与爱心。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

教 学 重 点 记录和展示自己的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 学 难 点 用图表记录自己的生长。

同学们,我们知道生物会随着时间的过去渐渐长大。那么,我们人类会不会长大呢?

(学生)人当然会长大。

(教师)人会长大,这个事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却不一定注意。

(导入新课)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长大呢?

虽然我们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但是大家却不一定平时最关心自己,对自己最熟悉。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认识我们自己,发现自己在长大的证据。 活动1: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①哪些身体特征?

②什么研究办法?

③哪些变化特征?

(活动)找出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

(交流)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共同认识我们长大的事实和现象。 (记录)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记录,记录这些变化的图表可以反映我们身体的成长变化。

(提问)大家想想,我们可以记录哪些特征的变化来表现我们的成长呢?该怎么使用图表记录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我们身体上变化明显的特征有很多,比如身高、体重、握力等等。但是这种变化很慢,不可能在短时期进行观测和记录。今天我们就以小红的身高和体重为实例,大家来设计记录用的图表。

(教师)展示小红的身高、体重数据表(P57)。

(学生)制作曲线图。

设计记录用的图表,将表中的数据用圆点标在图表上,然后用曲线连接起来。 (教师)同学们认识到了我们身体上的成长。其实,我们还有其它好多方面的成长,大家想想会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同时,我们的本领也在增长。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本领,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交流)交流自己的本领增长情况。

(教师)我们的身体在一天天长大,同时也在增长着我们的本领。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读一读)P58最后关于身体对于我们的意义的一段话。

(讨论)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本领,掌握技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身体? (教师)我们知道,小孩长成了大人,身体会变得更强壮。那么,人的生命是永远变得更强壮吗?

(学生)不是。

(教师)展示图片“人的一生”。

教师简单介绍图中的各阶段。然后要求学生说说对图中阶段的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所有的生物都在经历一个“生——长——老——死”的过程。所以说,正常的死亡每个人都会经历,并不可怕。但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是爱护生命还是否重要?我们有限的人生是不是应该更精彩?

(说一说)将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讨论)

①小组讨论,通过将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比较,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对人、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生的变化做比较,和其它同学交流看法。 (拓展)

准备:几个袋子,几公斤豆子(可以灌装的物体)

活动:将2~3公斤的重物装进袋子里,然后绑在身上20分钟,体会妈妈怀孕期间的艰辛。

(教师)人的生命之所以宝贵,不单单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且也在于它的得来不容易。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以前,都会像一个重2~3公斤的大包袱缚在母亲的身上,而这个时间大约是9个多月。大家说你们的妈妈辛苦吗?

(学生)说一说。

(教师)或许,我们现在还会让妈妈生气,却不体谅她的辛苦。今天我们就来体验妈妈为了生育我们而承受的艰辛。同时,也体会生命得来不易,应当好好珍惜的意义。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我在长大》一课,以学生最熟悉的自己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等。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记录人的生长变化情况,我采用让学生把人和动植物进行比较,比较他们在生命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自己设计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在这个环节中,我适当提示学生,先把人、动物、植物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分别列出来,再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学生会发现许多不同与相同,这样一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效果较好。

人与动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渐渐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终生难忘,表露出愿意为父母分担家务的意愿,有的已经在做着。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知识固然重要,学做人更为重要!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瘪乒乓球、玻璃杯、热水、烧杯、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酒精、橙汁、酱油、可乐、小胶圈、记录表、蜡烛、金属垫圈、塑料瓶盖、木板、小钉、细线、气球、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观察过吗?

2、师演示实验:对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溢出来了。

3、师演示实验:出示瘪乒乓球,把它放在热水中,瘪乒乓球鼓起来了。

4、师:冬天的电线比夏天的电线紧等生活现象。请你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

5、学生汇报,填写在62页。

(二)学习新课:

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还没

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出示温度计)这是我们用过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吗?

2、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冬季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固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3、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是什么原因使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就能鼓起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气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8)教师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解释书上66页这些现象吗?

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现象呢?画在书上。

3、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讨论,学生自行探究了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不仅掌握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在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进行活动拓展,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

18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4、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啊。

5、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难点:了解汽水的生产过程。

教学准备:

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烧杯、玻璃棒、记录表、铁架台、漏斗、滤纸、纱布、磁铁、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学习新课:

1、混合。

(1)师:将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别防如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师: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并将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6)学生进行分类。

(7)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

(8)教师小结: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9)师: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

2、分离。

(1)师:怎样把活动1中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呢?想想办法,选择工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或白糖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课后查找资料设计分离方案。

(6)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确定溶解于水的物质怎样分离的方法。

(7)学生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实验。

(8)汇报观察结果。

(9)讨论:夏天人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的东西?

(10)教师小结:像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锯末、铁粉、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3、汽水。

(1)师:气体能否像食盐那样溶解在水中,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2)师:打开汽水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5)教师讲解汽水的生产过程。

(6)学生描述汽水的生产过程。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首先,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我设计了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分离沙子、水;分离铁粉、水;分离木屑、水的混合物。要求学生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让学生动脑想办法之前自己先进行思考,估计出学生们能够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所想到的这些方法,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 我准备了一套小筛网,供分组实验时使用。在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使用磁铁这个工具,于是,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磁铁。分离木屑与水的活动学生会想到用纱布或滤纸,我为每组准备了纱布和过滤用的漏斗、支架、小棒、漏斗等。 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学生们想出的办法绝大多数都能够得以实施,从而为学生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这节课,学生们进行了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亲身经历了多种分离混合物的

方法,在每个分离活动后,我总是要问一问学生,你们觉得在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们说的都是最容易操作,而且速度最快的方法,如前两个分离活动,学生们认为,纱布是最好的分离工具。而在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中,磁铁是最好的分离工具,学生们亲历了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探究活动,不仅懂得了只有合理、灵活、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相互混合的结果。

2、能设计2种以上除水垢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观察洗涤剂是怎样发挥去污作用的。

4、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记录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有水垢的水壶、粘有油渍的容器、彩纸、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物体混合后,还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混合后的变化。

(1)师:如果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食油、水与洗涤剂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猜想。

(3)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学生要明确分工。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三个杯中的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师: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它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

(7)学生设计方案验证上述猜想。

(8)教师小结: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9)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2、除水垢。

(1)师:用来烧水的铁壶或铝壶内,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比较坚硬的淡黄色的物质--水垢。你能用几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

(2)学生设计除垢方案。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除垢方案,比一比谁的除垢方法多而独特,并且无污染。

(4)在家长的指导下根据除垢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比较其效果,注意观察除垢时的变化情况。

(5)下节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除水垢效果,并进行评价。

3、洗涤剂。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各种洗涤剂及其产品说明书,了解了各种洗涤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用他们进行除污实验。

(2)学生实验,比较各种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描述在去污过程中洗涤剂和污物发生的变化。

(4)师:大量使用洗涤剂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少不利的影响?

(5)学生汇报。

(6)师:洗涤剂在去污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来阅读一下科学在线,了解洗衣粉对水域的污染。

(7)学生阅读。

(8)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影响或破坏?

(9)学生汇报。

(10)教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做个环保小卫士。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汇报。

(3)师:那我们就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画一幅“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的宣传画。

(4)学生设计,绘画。(可采用手画,电脑设计)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6)展示学生宣传画,并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燃烧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学准备:

木片、纸板、布条、干树叶、动物毛皮、蜡烛、秸秆、铁盒、火柴、烧杯、石灰水、干布、实验记录表、各种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火”字(CAI)。

2、提问:这是什么字?见过火吗?研究过火吗?

3、谈话:物体燃烧会产生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寻燃烧的秘密。(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

(二)活动

1、不同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情况

(1)谈话: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片、纸板、布条、干树叶、鸡毛、秸秆等物体,同学们从这些物体中选择三种进行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的掌握实验现象,我们要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中。(CAI)

(2)谈话:同学们要对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它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记录员要做好记录。实验后思考这些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安全。(CAI)

(3)教师宣读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现象。

(6)提问:物体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7)学生回答。

2、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1)出示蜡烛,提问:蜡烛能燃烧吗?同学们,你们认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提出猜想。

(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出示CAI课件,讲述实验方法。

(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6)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板书: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谈话:通过对蜡烛的研究,我们讨论两个问题:(CAI)

①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物体燃烧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所以说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8)学生讨论,回答。

(9)小结: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板书: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3、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1)谈话: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谁能说说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燃烧有会带来哪些危害?

(3)学生回答。

(4)谈话:老师也收集了这方面的图片,我们来看看吧!(CAI)

(5)讲述:燃烧产生的火温度很高,可用来煮、加工制作各种物品、取暖、能冶炼金属、能帮助发电、还能做火车燃料,燃烧产生的光能使人得到光亮,美

丽的烟花也是因为燃烧才如此绚丽。但是燃烧也会带来危害。大火会烧毁民居,燃烧引起的爆炸、森林大火等灾难,会在很短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这里有一篇有关森林火灾的报道。

(6)谈话:为了减少燃烧给人带来的危害,使大家提高安全用火意识,在一些场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识。(CAI)你在哪见过这些标识,它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当心火灾、当心爆炸、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燃放鞭炮、禁止吸烟、禁止携带火种、禁止烟火、禁止用水灭火)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物体燃烧现象的观察,了解了有关燃烧的特点,大家通过积极热烈的讨论知道燃烧的利、弊,提高了安全用火意识,课后每个人尝试设计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牌,挂在合适的地方。

教学反思:《燃烧的秘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燃烧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得最多的是燃烧过程中伴随的发光发热现象,学生所学的知识应与生活中的运用相联系,让学生明白燃烧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和人们对燃烧的利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主要放在燃烧现象和对燃烧想象的研究上。物体燃烧产生的新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是对学生的燃烧的升华,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

虽说燃烧过程中的发光发热现象对生活、生产的作用很大,可要把这个作为研究的重点,好像又没多大的必要,因为学生对燃烧过程出现的发光发热现象并不陌生。可对物体燃烧后的残遗物、灰烬的认识却不一样,他们不会把那些残遗物、灰烬与新物质联系起来。因此,“物体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就应作为认识燃烧现象中的重点与难点来展开教学。

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相同,我觉得我们不要求学生了解新物质的成分,只需要学生了解物体燃烧后会生成一些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新物质就行了,所以根本不用学生明白产生的新物质有多复杂。另外,“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一知识点,是在前几课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不是这节课才突然出现的知识点,学生对这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应该没有多大困难.

21变色游戏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物体之间混合时发生的色彩变化现象。

2、通过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实验,知道变色生成新物质,是不可逆的过程。

3、知道防止切开的苹果变色的方法:1、在苹果上滴上柠檬汁;2、将苹果放在盐水中。

4、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些是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物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PH试纸、碱水、碘酒、淀粉、白纸、胶头滴管、烧杯、水、水槽,玻璃棒、苹果、水果刀、柠檬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二个,好吗?

2、教师演示: PH试纸的变化。

3、提问: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

4、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色。

(二)活动

1、切开的苹果

(1)看教材79页,了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①两片苹果的变化一样吗?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吗?

②实验中的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5)阅读“科学在线”──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

(6)小结:物质的变化有些知识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变色游戏

(1)阅读教材80页的实验图示,找生说一说要怎样做。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用水淀粉做写密游戏。

(5)小结:碘会使淀粉变蓝色。

3、制作多色果冻

(1)看教材,了解多色果冻的制作方法。

(2)谈话: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动手试一试,看看谁的果冻做得最成功。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围绕着颜色的变化,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引导

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

22生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铁锈是小颗粒或鳞片状,褐色,很脆,易碎。

2、能提出关于锈的几个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知道生锈是因为与金属与水、空气、酸或碱接触生成的。

4、通过实验知道生锈能产生热量。

教学准备:

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钥匙、钢丝绒、带盖的瓶子、水、油、盐、醋、温度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根生锈的铁钉,提问:这根铁钉怎么了?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生锈的秘密。

(二)活动

1、观察生锈的物品

(1)谈话:仔细观察桌上生锈的物体,看看锈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

(3)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4)讨论:哪些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生锈?锈有什么不同?

(5)谈话:同学们,关于生锈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6)学生回答。

2、钢丝绒生锈

(1)谈话:在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中,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2)提问:你认为金属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谈话: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4)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进行对比实验。

(此项实验大约持续两周左右,实验结论在课下总结)

3、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1)阅读教材84页的实验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

(3)总结实验的结论。

(4)了解“科学在线”的内容。

4、防止生锈

(1)谈话:既然我们知道了金属生锈与水、空气、酸或碱等因素有关,你有什么好办法能防止金属生锈呢?

(2)学生回答。

5、生活中的一系列变化

(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生锈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2)谈话: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看一看。

(3)学生找教材中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标为了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快速的正确的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3. 农业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生产工具的进步。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教学过程

一、师问:你每天三餐吃的饭、菜,还有平时吃的饼干和糖果,都是用什么农产品做成的?

学生回答。

师小结:米饭是由稻米做成的;糖果是由甜菜或甘蔗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有些

本身就是农产品。

师问:你穿的衣服、盖的被子,都是以什么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学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穿的衣服,也大都是以棉、麻、丝、毛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可见农业为衣食之源。

板书:农业为衣食之源

二、师问:那除了衣食离不开农业,其它行业如你家住的房子、使用的家具,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住的房子、使用的家具是需要木头、水泥、砖等盖成的,树木本身是林业,也属于农业;水泥、砖属于建筑业,它们的原料来源于农业。

师问:你外出乘坐的车、船,与农业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

师小结:车、船属于交通运输业,它的原料均来源于农业。

师问:你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小结:学习用品属于商业,它的原料均来源于农业。

师问:这些行业与农业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们谈一谈?

学生分组讨论。

师小结:很明显,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

农业,因为农业为各部门提供粮食、原料等等。现在同学们请在你的生活中找出10种与农业有关系的产品?

学生分组回答。

师小结: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现在我这有儿个工厂和几种农产品,你能找出他们的关联吗?请用鼠标搬动到相关位置。

师小结: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业,各行各业也都离不开农业。

三、研究农具、农机的变化

师问:农业生产工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说说农具、农机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课后习题:

1、请同学们回家找出30件生活用品,并记录一下它们的原料分别是什么? 不知道的可以向父母和老师请教。

2、把这些原料归类,看一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个行业?

3、统计出的数据报告交给老师,看谁统计的最准确。

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在校外的学农基地进行,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2、教育学生虚心请教,学会合作,不得随便损坏基地的一草一木。

3、活动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以致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4.未来农业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调查当地农民使用的农业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作用。

2.预言未来的农业技术,说说这些未来技术将会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能力与过程

1.通过调查当地的农业技术,了解农业生产上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结合当前在农业上存在的问题,预言未来可能的农业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结合现实存在问题,预言未来的思维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调查农业技术和畅想未来农业技术。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资料及其展示设备。

四、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调查现在的农业技术,同时让他们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畅想未来的农业技术及其作用。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农民伯伯种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这么重要的工作,却只有农民进行做,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

(教师)进行农业生产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今天,

我们就从我们身边的农业生产中,调查农业中使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看看农民史如何进行农业生产的。

活动1:调查农业技术

问题:在农业生产整个过程和相关行业中使用了哪些农业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对农业发展有哪些作用?

注意:

1.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如查书、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等。

2.记录、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师)农业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知道环境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吗? (学生)举例,说一说原因。

(教师)人们是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减少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

(学生)说一说。

(展示)关于大棚栽培、杂交育种和冷冻保鲜等技术的资料片,让学生谈谈认识。

(教师)农业生产利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运用在农业上。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将来就可能成为科学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方法。

活动2:畅想未来农业技术

想一想现在农业生产所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发挥你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农业技术。

首先,调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技术问题。然后,从问题入手,畅

想新技术和它的作用。最后,设计自己的记录表,进行调查和设想。

(学生)进行设想,然后和大家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从整体来看,本人认为这节课整个理念的渗透还是非常到位的,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情感教育,增强了学生对未来设施农业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大量的图片资源还有视频资源和动画资料的应用,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代化设施农业是如此的美好,当然,又从辨证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了解设施农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以后积极投入农业,为农业发展作贡献。并且在这节课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表面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答案确是多元化的,主要是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是说明自己的理由,并能聆听其他学生的不同思路,从而使原来自己单一的想法得到补充和完善。

不足之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调动不是非常的投入,这跟学生的默契存在很大的关系,并且这需要平时跟学生不断接触当中去培养;时间安排上要是适当让后面的自我展示部分有充分的时间更好,这样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25.展示会

教学目标:

1、能奖本学期做过的有关天气生物、物质变化现象和过程的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能设计各种活泼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准备本组的展台;能够感受到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3、能够描述办展览的具体过程,并愿意将展台搬到社区或街道。

材料准备:

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制作展板底座的材料等。

课时安排:

用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我们小组的展台

活动目标:

1、将本学期做过的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

2、能设计各种活泼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3、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准备本组的展台。

4. 能够认识到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5.能够描述办展览的具体过程,并愿意将展台搬到社区。

实施过程:

1、本活动需要3课时,设计、布展和展示各占一课时。

2、指导学生设计活动的教学建议。此教学过程可分三步进行: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系统--提出设计要求--组织学生独立设计。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有哪些学习成果?我们该怎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果展示出来?

3、指导学生布展活动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课前作了一定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鼓励学生在布展台时,既要考虑选取生动、形象、合理的图片、实物、文字等内容,又要美观、视觉效果好。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

对各组进行评价,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帮助。

4.指导学生展示总结活动的时候,分为三步进行;展示参观--交流评价--总结。

(1)展示参观的教学过程。学生各组展台布置好后,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参观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形成走马观花的过程。要求找出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2)交流评价的教学过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组织组与组的个别交流,学术讨论,让学生学习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3)总结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填写教材95页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二、到社区去办展览

活动目标:

1、敢于把本组的展台搬到自己住的社区进行展览。

2、能听取并记录周围人们对本组展台的意见。

实施过程:

要求学生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选好展示地点,把全班同学辛勤制作的展示板,搬到社区去展示,并做好宣讲工作,广泛征求社区成人的意见,以便改进。

更多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四则运算单元反思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1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文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人教版四下语文的第一课就是古诗词三首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上我更注重学生的想象与感悟1对于词牌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略进行了介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一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

四年级语文下册各课_教学反思

一独坐敬亭山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的单元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观注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展中受到启示...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三起)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三起),内容附图。

四下教学反思

第一课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多朗读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首先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其次抓关键词句抓住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指导感悟在读中悟情如果没有了树木整...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英语下册部分单元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属于对话教学内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玩中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活动教学能直接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我的...

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2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

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