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xx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时间:2024.3.31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1垂直于弦的直径——丁  楠―――― ――――――――――――――――1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王宏银-――――――――――――――――――6

3二元一次方程组—孙宏铸―――――――――――――――――――――-9

4行 道 树——谢常增――――――――――――――――――――――--12

5第一次真好——董  文-――――――――――――――――――――――14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陈万开-―――――――――――17

7 Vocabulary and reading——马常春-―――――――――――――――--19

8变阻器教学设计—―张其翔――――――――――――――――――――--21

9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张荣军-――――――――――――――――― --26

10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张安华-――――――――――――――--31

11秦帝国的兴亡—— 殷群英――――――――――――――――――――--33

12欣赏《爱的奉献》、《一个真实的故事》——谢静―――――――――――-38

13快速跑与立定跳远——朱玉林―――――――――――――――――――-40

 

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丁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圆的轴对称性质

(2)垂直于直径的弦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圆的对称性性质,推导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及应用;②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能力.

   难点:垂直于弦的直径性质定理的推理。

教学设想

本节课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出圆的性质,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得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纸、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赵洲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拱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 m,你能求出赵洲桥主拱桥的半径吗?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学过本节内容就能解决了。

二、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做一做:(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实践,获取感知)

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由学生动手实践,获取结论: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议一议:(播放多媒体课件)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

(1)                                        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那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                                        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请说明理由?

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圆沿着直径CD对折后重合,让学生观察

、议论CD所在直线既是⊿OAB的对称轴,又是⊙O的对称轴

由此,得出:点A与点B重合,从而AE与BE重合,

重合,重合,进而由学生议论得到: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教师点拨:已知①直径

②垂直于弦

结论③平分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进一步由学生议论得出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教师点拨:已知①直径

②平分弦

结论③垂直于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强调:平分弦(不是直径)

三、            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你知道赵洲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拱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 m,你能求出赵洲桥主拱桥的半径吗?

让学生展开议论,最后由学生讨论得出:

表示主拱桥,设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

经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OC,D为垂足,OC与相交于点C,由题意知:D是AB的中点,C是的中点,CD是拱高。

AB=37.4 CD=7.2

AD=AB=×37.4=18.7

OD=OC-CD=R-7.2

在Rt⊿OAD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AD2+OD2 即R2=18.72+(R-7.2)2

解得:R≈27.8(m)

因此,赵洲桥的主拱桥半径约为27.9m

练一练:教材88面练习1、2。

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1、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何收获?

2、学过以后有何体会?

3、教师点拨:

    知识:(1)圆的轴对称性;(2)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及应用.

    方法:(1) 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有机结合计算弦长、半径等问题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2)为了更好理解垂径定理,一条直线只要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则可得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五、            作业

  教材P94中1、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肥西县紫蓬中心校  王宏银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直线和圆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感知身边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呼啦圈、木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导入一: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打开几何画板。

导入二:播放《日出》课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日出与地平线有什么不同的位置关系。

导入三:打开几何画板,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演示位置关系。

二、合作交流,解读新知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种判别方法)

(1)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此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公共点叫切点。

(3)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此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圆的交点。

友情提示:用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   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种判别方法)

(1)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来判别。

a.直线与圆相离<=> d>r

b.直线与圆相切<=> d=r

c.直线与圆相交<=> d

(2)打开几何画板,展开动画过程,注意数形变化过程。

三、小试牛刀

1、已知圆o的半径为5cm,o到直线a的距离为4cm,圆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        。

2、已知圆o的半径为4cm,o到直线a的距离是4cm,则圆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       。

3、已知圆o的半径为6cm,o到直线a的距离为7cm,则直线a与圆o的公共点个数量        。

4、已知圆o的直径为6cm,o到直线a的距离是4cm,则圆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    。

四、归纳小结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定义: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来判别。

2、根据性质: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判辨别。

注:在实际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五、例题解析: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有怎样关系?为什么?

(1)r=2cm      (2)r=2.4cm       (3)r=3cm

分析:要了解AB与圆C的位置关系,只要知道圆心C到AB的距离d与r的关系。

思考:图中线段AB的长度为多少,怎样求圆心C到直线AB距离?

六、课堂检测

1、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d,若圆o与直线a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则d与r的关系是      。

A、d≤r      B、d﹤r      C、d≥r      D、d=r

2、设圆o的半径为r,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若d=r,则直线a与圆o的位置关系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相切或相交

七、总结反思

1、利用两种方法判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注意数形结合方法去研究位置关系。

八、作业布置

1、必做题:P102 1、2  P1101

2、与大家交流本节课学习体会与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在上课之前本人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从创设情境的导入到小试牛刀问题的设置,最后到作业的精心挑选布置,还有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幻灯片的制作本着朴实无华的风格,同时兼顾了Flash动画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使本节的重要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得到更完美的体现,这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也兼顾传统教学的优势,如在板演证明过程等。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导入环节占用了较多时间,使后来的教学任务略显紧张,在检测环节中快速推进,使部分习题在分析中略显肤浅。

总之,本节课师生互动较好,教学氛围不错,效果也还好,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体现不够深入。

20##-20##年度(上)开放周活动课教学设计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紫蓬镇中心学校  孙宏铸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与多样性.

2.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通过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友爱,合作,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刻画两个未知数间关系.

教学难点: 从实际事例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先让学生应用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然后尝试设两个未知数,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两个方程,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本节重点是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刻画两个未知数间关系,其中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是本节难点.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是数学的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合作,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气氛中探究新知。本节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以激发兴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请问这里的“元”和“次”分别指什么?

2本章节前有个“雉兔同笼”的中国古算题,十分有趣: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请问你会解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个问题,你将能轻松解决它.

   (学生阅读,寻找未知数个数,引出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 某班同学在植树节时植樟树和白杨树共45棵.已知樟树苗每棵2元,白杨树苗每棵1元,购买这些树苗用了60元.问樟树苗.白杨树苗各 买了多少棵?

请思考:

   1.上述问题有几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称能否求解?

  2.如果设两个未知数x,y.你能列出几个独立的方程?

(教师分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寻找相等关系,试着列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引导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为什么可以联立方程组)

分析:设樟树苗为X棵,白杨树苗买了(45—X)棵,可列一元一次方程:2X+(45—X)=60。若设樟树苗买了X棵,白杨树苗买了Y棵。依题意得 :X+Y=45   2X+Y=60加括号联立并说明原因。

问题2.     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香蕉和苹果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问题:如果设香蕉x千克,苹果y千克,你能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哪些方程?

依题意,得

           x+y=9

           5x+3y=33.

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迁移应用,合作创新:

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1.小华买了60分与80分的邮票共十枚,花了7元2角,那么,6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买了多少枚?

2.甲乙两人共植树138棵,甲所植的树比乙所植的树的2/3多8棵,试问甲乙两人各植树多少棵?

 

  (引导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自我推荐两人到黑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尝试应用

1. 赵亮家年初从承包的鱼塘中捕捞鲫鱼和鲢鱼共2000千克,卖出后得13600元,已知鲫鱼每千克8元,鲢鱼每千克6元,问鲫鱼,鲢鱼各多少千克?

2.本章节前有个“雉兔同笼”的中国古算题,十分有趣: 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五)巩固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新知识?有何收获?

       (六) 课外作业:

1.课本习题3.2:1-3小题

2.请你根据生活中的某个事例,编一道问题并列出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其优越性和多样性。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是数学的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合作,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气氛中探究新知。”为此本节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以激发兴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引导,对学习解答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巡视检查、及时纠错。同时给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留有思维空间,得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本节课总结时间欠少,因学生课堂探究学习时间占用较多,有待进一步合理安排,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行 道 树  张晓风

紫蓬镇中心学校  谢常增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能力,培养合作研讨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师:同学们在上学的道路两旁都经常能看到哪些自然景物?

生:花、草、树、庄稼等。

师:好,那么假设你们现在为一棵树,你们最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生:甲,森林、村庄;乙,池塘边道路旁等。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于立在城市道路两旁烟尘中的树木,行道树(板书)。

2、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1949年抵台北,毕业于东美大学中文系,她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之一。著有戏剧、小说、杂文多种。她的创作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剧作蕴含着中国故土意识。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请同学们看黑板,读准下列加点字词音。

lán   duò      zhuì     áo    jǐ yǔ   cōng     xián

贪婪    堕落    点缀    苦熬    给予   烟囱    繁弦急管

2、请同学们观看幻灯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同学找出自己认为行道树最动人的一句表白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探索研究

1、你认为文中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3、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4、你对文章还有哪些疑问?大家交流。

五、感情延伸

1、你认为行道树这种奉献牺牲值得吗?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人?(伟人、凡人、亲人、陌生人)请你以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对他或她说出你的心理话。

2、山上、森林里的树是否有奉献精神?请说说你的看法?

3、行道树的命运真的是自己选择的吗?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命运吗,如何选择?

六、作业: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请举几个例子说一说。

例:驻扎在雪域高原上的解放军官兵,遇到许多更大的困难,他们忍受的痛苦……

结束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个人类和社会

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

《第一次真好》教案

紫蓬镇中心学校   董  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能力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情感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研讨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誉为具有改革和创新的人而载入史册。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经历过数不清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无一例外的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使我们至今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学生朗读,正音。

2、默读,思考:

1)文章选取了几个“第一次”?哪几个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6次,第一件写的是植物,是静态,感觉只是喜悦和欢喜;第二件写的是动物,是动态,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前两次详写,后四次略写,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2)这样安排有社么好处?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

三、研读与赏析

1、说一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呢?

2、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或哪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1)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3)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彩”?

四、拓展与延伸

1、说一说你都有哪些第一次,选择其中最精彩的一件告诉我们!

2、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3、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意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缤纷的人生。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随笔:《第一次,我忘不了》

七、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散文这种文学体例。为了让学生学而有趣、学有所悟、学而得法,在教学方式上,执教者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积极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通过作品的例读和学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渔”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带着镣铐亦步亦趋的跳舞,而是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欲望,水到渠成的点拨,让学生在例子的导引下自觉地悟法,自觉地“退而结网”,自觉地“下水游泳”。本课的教学,只是为学生以后阅读散文打开一条门径,至于登堂入室,洞幽探微,体味散文的灵动与纤巧,则需要学生在多读多悟中去体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还不能很自觉、很自然地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只有通过以后潜移默化的散文熏陶,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情趣。

板书设计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xx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06~07(上)教学开放周九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The Second Period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陈万开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Kew Vocabulary and Relative Clause with that.

2.  Ability Objects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Train the students to use relative clause with that.

           . Teaching Key Points

                  Make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question in Activity 2c.

           .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difficult kinds of music and

               their own preferences.

           . Teaching Methods

                  Pairwork and groupwork.

           .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Step1. Revision

                   Revise some sentence.

                   Do you like panda/ music ?

                   What kind of music`do you like ?

                   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 ?

                   I like pop/ jazz/ dance music/ classical music.

      Step2.Make sentences

                   Please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relative clause with that.

                   Help students to do it. … that are red,… that is big ,that

                   makes me relaxed.

      Step3. Ask and answer

                     Firs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Help the students

                   with I like music that….

                   At last, ask the students.

                   What kind of shoes do you like ?  

What kind of shoes do you like ?

       Step4. 1a

                  First, look at the four sentences in the pictures. Read them

                  toget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circle the sentences they

                  agree with.

                  Say, these sentences   describe the kinds of music each person in the picture likes to listen to. Work in pairs

                        and  circle the sentences you agree with and say why.

       Step5. 1b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ony and Betty.

                  First, Read the three headings given, then guess what kinds of music they will talk about.

                      Ok!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at kind of Tony and Betty like and tick the answers while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twice and check the answers.

        Step6. 1c

                  Let’s  talk about the music we like.

                          As we all know, 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then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about the kinds of music you prefer.

                          First, let’s  read the example in the box. Then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talking about music you prefer,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their own preference.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perform their conversations before the class.

        Step7 Home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some sentences with relative

                 clause with that.

         Step8. Blackboard Design

                 Unit6  I like music I can dance to

                                 …that are red

                                 …that is big

                                 …that makes me relaxed

                                 I like music that …  

                                 I love music that …  

I prefer music that …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love/prefer music that …

教学反思:

1、初次尝试多媒体教学,有点紧张,基本上能把多媒体教学与英语课改精神联系起来体现学生为主体。

2、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直观、明了,有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

                                                             20##-11-5 

                                                                                                                                                                    

06—07学年度教学开放周七年级教学设计

A Teaching Plan

Modole 3    Unit 2   Where’s the library ?

Vocabulary and reading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马常春

Teaching type:A new knowledge class(Read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objects:

Knowledge objects:1)New words: dining hall, gym ,science, lab, in front of ,next ,behind, building. 2)Key structure:be+next to/behind/in front of. there be

Ability obj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Moral object: We should love our school and our class.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importance: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s

Teaching method : Interactive approach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aching approaches

Step 1. Revision

Ask “What public places have you been?” “What public places have you leart?” and show some pictures to help students to revise some public places they have learnt.

Step 2. 1.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places.

      1).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new words and catch the new words in Activity 1.
2).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individually.
3). Ask the students to check with a partner.
4). Call back the answer in a whole- class setting.
5). Repeat the words and remember the words.

Step 3. 2. Read about Picture A

         1).Revise in on and under and use some classroom objects to show behind , in front of and next to’ s meaning.

2).Look at picture  A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Pair the Ss. to ask and answer.

3). Look at picture B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Pair the Ss. to ask and answer.

4). Call some S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Step 4. Show two pictures to practise the six prepositions.

Step 5.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positions in the class.

Step 6. 3.Work in pairs. Read Betty’s homework and write the  names of the places.

         1).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do Activity 3  individually and check with a partner.

2).Call ba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Step 7. Task

          Draw a diagram of the students’ school . Let them fill and talk about it.

  Step8. Summary (dealing with the expressions)

  Step 9. Homework

          1).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Use the phrases and structu re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ir school.

 Blackboard design

 

教学反思:

1.     熟悉教材,准备较充分。

2.     能运用情景教学,效果较好。

3.     首次利用多媒体还是有点紧张。

4.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更能育人。

5. 教师能巧妙与听课教师或家长互动,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变阻器教学设计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张其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流表、电阻箱。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音乐,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播放动画:“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电阻”。

动手计算:若需一只变化范围为0~100欧的变阻器,则要取一根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的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是多少米?这样直接使用可行吗?

学生思考后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这节我们就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元件.

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增大电阻,要增大电流,应减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成电阻的呢?

让学生观察大屏慕上滑动变阻器,讨论滑动变阻器构造.

观察提纲.

1.滑动变阻器由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2.有几个接线往?

3.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讨论,找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从构造入手分析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

学生讨论:

总结出四种方法:减小导体长度,增大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这四种方法中,哪种从实践的角度更简便可行?(减小长度)那么怎么减少?

演示实验3.

是根较长镍铬合金电阻线,其中是金属做成的触头,当向右滑动,示数变小,当向左滑动时,示数变大.

同学分析

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实验中为什么用我手中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

师生共同小结: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通过移动滑片与电阻线的接触点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

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结构示意图              电路符号

滑动变阻器使用

1、讨论:滑动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如何使用呢?连入电路后有几种接法,电流的路径如何?

(1)要将两柱接入电路,导线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

(2)要串联在电路中.

2.指导学生将滑片移到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一端闭合开关.

(1)分析滑片右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

(2)分析滑片左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

(3)分析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情况.

(4)分析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情况.

从上面分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位置.

3.前面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20Ω 2A”是什么意思?

滑动变阻器和一切电学仪器一样有自己的规格参数,每个电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使用前要了解铭牌,电流不允许超过允许最大电流值.

二、电阻箱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前面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那个东西,是无线电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叫电位器(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但这些变阻器有一个缺点,虽能改变电阻,但不能读出电阻具体数值,有没有能读出阻值的变阻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电阻箱相关内容后回答

(1)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有什么不同?(滑动变阻器电阻是一圈线一圈线地改变,逐渐改变电阻,电阻箱随旋扭转动是“跳跃式”的改变)

(2)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怎么读数?

学生回答后总结

读数方法:各旋钮“△”所对数乘以倍率之和.

学生总结读数方法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

动动手:学生设计并连接调光灯。

课堂小结:1、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2、电阻箱。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由于多媒体课形式活泼多样、直观性强很受学生欢迎,本次课教学效果尚可。

课前对学生的预习强调不够,少数基础较差学生对师生互动不够积极主动,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内容安排略多留给学生活动时间嫌少。

由于时间紧,多媒体课件制作还不够灵活多样。课件制作水平尚需提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二框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张荣军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学会收集我国人口方面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体会人口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树立计划生育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分析归纳,调查讨论,角色体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对外开放。我国另外还有两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说到计划生育,大家并不陌生。(现场调查班中独生子女人数,选其中一名独生子女学生提问)为什么爸爸、妈妈没有再给我们生个弟弟或妹妹呢?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第二框  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讲授新课

师:既然计划生育政策是针对人口问题制定的,我们就需要对人口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播放《人口与计划生育》片段或显示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我国人口建国后超速上升的文字材料)

师:看了短片或阅读了两段材料,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受,请大家结合看到的并阅读教材第50页前的资料和图片,想一想,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发言:(略)

师归纳:是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此联合国才会将7月11日这天定为“世界人口日”,以给全人类敲响警钟,敦促各国重视人口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挑战。

板书: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人口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师: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更为突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点了解一下我国人口现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0有关内容,概要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然后用多媒体显示7份文字材料,这7份材料每一份都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一个对应特点,让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进行现场快速竞答。

七份材料此处略,每份材料出示后,学生进行抢答,正确答案用异色字打出。(活动过程此处略。)

师:大家归纳得非常好。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而在我国人口现状的上述特点中,又有一些最基本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会是哪几个?

学生: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板书: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师: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这些人口现状的特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略)

师:其他同学能不能结合第51页活动栏目用更通俗的语言或例子来分析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过程此处略)

多媒体显示信息广场:有关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影响的资料。

……

板书:3、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

师: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说人口多好还是不好,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应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承受能力。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我国的承受能力,所以说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们小到一个家庭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口多少与家庭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进行一项课堂调查。

方式:以不记名方式随机选取样本。

步骤:(1)课代表发调查表然后回收(全班有8个自然组,每组每类各选1个样本共计选取16个样本)。

(2)按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分类。

(3)班长和学习委员分别统计独生子女和多子女情况,然后向全班同学口述调查结果概况。

附:调查表(多媒体展示)

活动具体过程(略)

师:听了学习委员的汇报,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沉甸甸的,两类家庭收入基本相当,但多子女家庭经济压力大,生活水平低,小到一个家庭如此,大到一个国家道理也一样。这真是小家人口多,生活很难过,国家人口多,经济搞不活。

其实,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关系。人口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如果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控制,任其膨胀,最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学生发言:如人们会缺少食物,闹饥荒;会用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会发生犯罪和战争;会没有粮食,没有水喝,没有绿色,人们无法生存……(多媒体展示相应背景画面)。

师:可见,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产生可怕的,毁灭性的后果。对我国而言,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所以我们说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生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板书:4、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那么,什么是计划生育呢?请阅读课本P52,首先看看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师:(在学生回答后)控制人口数量很好理解,为什么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呢?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事实上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让学生看P50两种论点的辨析活动栏目,发动学生前后位四人一组分别讨论举例。(具体过程略)

板书:(2)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师: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生: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师: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什么重大意义呢?有人说这样做“利国、利民”,你们同意吗?

……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过也许有些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计划生育与我们青少年,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创意[实话实说——计划生育与青少年]

安排四名同学;一人扮主持人,三人扮普通中学生,老师客串人口与计划生育研究专家身份。让三名学生畅谈对这一问题真实看法,最后专家点评:计划生育工作与我们青少年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来人口的繁衍者,应该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认识到计划生育的意义和要求。现在做人口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将来做一个自觉的执行者,为创造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表演在掌声结束)

师: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因此,我国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实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请看材料: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两则材料,一则反映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的显著成绩,一则反映我国13亿人口日推迟到来的有关资料,(具体内容略)

……

师:回答得很好。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水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板书:(3)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最后老师还想再说两句:我国人口问题固然严重,但是我们应该坚信,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良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我们的社会必将会更加稳定、发展,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作业与拓展习题

1、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出一期宣传人口教育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2、针对我国人口素质低的现状,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〇##年十一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紫蓬镇中心学校  张安华

目的: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启发、理论联系实际,谈话,探究。

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这样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教师要作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请同学们读图3.1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

(师问)土地、矿产、森林、水及水能都来自哪里?

(生答)自然界。

(师问)土地对人类来说,有何用途呢?

(生答)放牧、耕种、树木

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放牧、耕种、树木对人类又有何使用价值呢?进一步推出: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xx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了解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永续利用性)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xx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3.3 (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土地荒漠化)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从图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此现象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加以总结)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中国陆地面积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我国资源的现状:

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 20xx年(下)教学开放周教案(教学反思)目录

三、活动(分组):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资源”为主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写一份倡议书。

四、总结:布置作业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紫蓬镇中心学校  殷群英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秦兼并六国的顺序;陈胜吴广起义。

2、探讨秦统一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等成语的学习,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史实;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探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重大意义。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的意义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展示《战国七雄图》,让学生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准确位置。然后指出七雄割据争战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渴望结束战争,实现统一,已经成为当时人民的强烈愿望。那么统一大业最终是由哪个国家来完成的呢?

(二)四边互动

互动1、确实是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国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提示学生可结合本目的内容和以前的知识进行思考)

明确:①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局面却阻碍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不断蚕食邻国的土地,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基础(可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

③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长平之战前,六国之中最强大的是赵国,于是它就成为秦统一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长平之战的时间是公元前260年,作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起初双方僵持不下,后来秦使用了反间计,赵国中计,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率兵作战,结果是全军覆没,赵国惨败,40多万士卒被坑杀,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秦统一的步伐加快了。

老师总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完成了统一大业。

老师引导:(展示《秦兼并六国图》)。引导学生看秦兼并六国的先后次序,先从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接着是赵、魏,之后是楚、燕,最后兼并齐国。从兼并图中,引导学生的出秦灭六国的策略——由近及远,逐个歼灭。

教师讲解:从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前后用了十年完成了统一。公元前221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代,是这一年,秦实现了统一;是这一年,偏处西方一隅的秦国的历史结束了,同意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都城在咸阳。下面我们爱日呢市秦帝国的建立者,秦始皇。(展示秦始皇像和李白的诗。)同学们看他一手指着前方,一手抚着宝剑,非常的威严。右边的是李白写的一首诗。让同学把诗朗读一遍。“秦王扫六合,虎视河雄哉。”即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描绘了秦始皇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气概。

互动2:李白的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赞扬,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明确:①秦的统一结束了秦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的局面,使得人们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和生活。联系现实,我们国家太平,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然后指出渴望和平的民族心理古今相同。

②秦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许多措施来巩固统一,如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书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纵观秦朝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虽然有过割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秦朝的统一,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

教师讲解并过渡:经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的疆域扩大。(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看图说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在秦朝广大的疆域内居住着各族人民,同时它也是世界上一个大帝国。(China即由秦演变而来)。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但秦朝的江山并没有象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样可以万世无穷,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互动3   合作与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地点是大泽乡。直接原因是渔阳戍边误期。再进行一个假设,如果老天没有下大雨,陈胜、吴广能如期到达渔阳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人起来反抗秦朝的统治?引导学生得出秦的暴政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让学生归纳秦朝暴政的几个方面。)经过和结果是起义军在大泽东“接竿而起”点燃起义之火。(让学生表演陈胜当年振臂高呼的英雄气概。)然后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后来分路进攻咸阳,由于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项羽、刘邦继续了陈胜、吴广所开创的反秦事业。赫赫一时的秦王朝最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所推翻。

老师讲解:对于楚汉战争虽是小字内容,但是学生应有所了解,尤其是战争的结果。在讲述巨鹿之战和楚汉战争时,应指出“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的来源。

课堂小节:我们欣赏了“秦王扫六合”的雄姿,同时也目睹了秦末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二世而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板书设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①统一是当时大事所趋。

②商鞅变法为秦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长平之战加快了秦统一步伐。

④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的原因

2、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3、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     楚汉战争

教学反思:

这一课共有三目:“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在上课之前,我先是认真阅读家中所有的有关本课的内容的书籍,还上网进行查阅。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总体把握。之后,结合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编写教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我遵循的原则是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使各部分自然衔接。

          现在,这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前我还曾犹豫,怕自己根据情境创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好,尤其是秦统一中国的背景,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光回答了,而且还很全面,最让我兴奋的是学生对陈胜振臂高呼的表演。不足之处,还是老毛病,太面面俱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改正。我最到的感触是要相信学生,他们真的很棒。

欣赏《爱的奉献》、《一个真实的故事》

紫蓬镇中心学校  谢  静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

[教学目标]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唤起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歌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

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用具]

教学光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爱心”触动

1、欣赏歌曲《奉献》,引出本课的主题。

(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究竟我们能否寻到答案,那么我希望在本课上完后,你们能够有所感悟。)

2、请学生举出一些所知道的关于“爱心奉献”的事例,(师补充:如我校叶凡同学身患白血病,全校师生的捐助;文达集团多年来对我校的资助;关爱“留守孩子”行动等等)

二、“爱心”感悟

1、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1)教师先向学生简介丹顶鹤的特点,再讲述徐秀娟为救丹顶鹤而献身的故事。

(2)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3)请学生谈谈对歌曲意境及个人情感的理解及歌曲内容的现实意义(奉献·思念·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

2、欣赏《爱的奉献》

(1)(人类对于动物尚有如此仁爱之心,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呢?)欣赏一组“爱的奉献”的图片,并请学生看图片作简单的介绍说明。

(2)教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3)学生集体朗读《爱的奉献》的歌词。

(4)学生欣赏《爱的奉献》。

(5)学生分析歌曲曲式(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平静,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

(6)学生随录音有感情、有表情、有信心地唱《爱的奉献》且要求学生唱会最后两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爱心”创作

1、多媒体显示四个跳动心形的小礼盒,请四个组的组长分别进行选择,点击打开是个四个爱心创作的题目。

A、画一幅表达爱心奉献的画,加油哦!

B、唱一首关于奉献的歌,你真棒!

C、写一句或一段感悟的话,思考吧!

D、用舞蹈或其它特殊的形式来表达爱的奉献的主题,努力呀!

2、在童声合唱《爱的奉献》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之间互评创作成果。

4、教师教学生用手语打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并告诉学生残障人士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奉献,待学生学会后,边唱边打,激发学生热情。

5、师生随录音齐唱《爱的奉献》,并用手语打出最后两句。

6、教师总结:生命因短暂而珍贵,因奉献而美丽。奉献促进着人们相互理解友好合作,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快速跑与立定跳远

紫蓬镇中心学校  朱玉林

学习阶段:水平四

课的内容:快速跑[“黄河、长江”、“叫号追人”](主教材);立定跳远(辅教材)。

课的目标:

1、运动参与:理解快速跑的反应能力和加速技术,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

2、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跳跃能力。

3、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快速跑水平。

4、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运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和同学之间的游戏,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养成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理念。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3、宣布本次课任务,内容,要求。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慢跑800m

2、徒手操

3、游戏:正反口令

组织:背风、背阳成八列横队

教法: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要求:

1、学生集合静、快、齐、注意力集中,听讲认真。

2、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学生活动充分。

运动量:小

基本部分

一、“黄河、长江”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队,其中一队为“黄河”,另一队为“长江”,游戏开始,两队同时相向前进,当教师发出“黄河”的口令,则该队为追队,另一队为跑队,最后以在安全线前拍着未拍着决定胜负。

二、叫号追人

学生站成一圆圈,按顺序从排头报数,每人记住各自的号码,游戏开始教师叫出某个号码,则该号同学在圆外按逆时针方向沿圆圈跑,相邻的大一号同学为追者,最后以跑者回到原位追到未追到决定胜负。

三、立定跳远

直立,屈膝两手摆至体后,然后两脚迅速蹬地,两臂从后向前上方摆起,当越过最高点时,用力用腹,两脚尽力前伸,两臂后摆,落入沙地。

组织:采用分组轮换

教法:

1、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则进行示范,讲解。

2、教师带领练习。

3、体育委员组织学生练习。

要求:

1、遵守游戏规则。

2、遵从体育委员安排。

3、体验快乐。

运动量:中

结束部分

一、整队放松

放松游戏:“抓鼻耳”、“明七暗七”。

二、课后小结,布置课外活动内容

三、解散下课,师生再见。

组织:

背风、背阳成八列横队

教法:

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要求:

在愉快中得到放松

运动量:大

预计:练习密度30-32%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小结。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4944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反思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冯艳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在口算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面积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统计三年级下册的统计这一单元里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小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如下反思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麻湾完全小学李晓强旋转与平移教学反思旋转与平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图形位置变换的数学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