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4.4.21

《替补职员》有感 看完《替补职员》,那个胡子拉碴的男主角,成功逆袭了。这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比文凭更重要。对于他的境遇,我赞赏他的理智和勇气。回头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同样面对着所有人的质疑,可是自己连自己都无法肯定自己。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向社会屈服,又不断抗争的精神。

朋友说得对,工作之后,棱角会被磨平,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生活所需要的样子,这样我们才能滚得更远。还记得那短短的十天,在每一天都是充满了期待。那天我们一起流下来看了一部《暖春》的电影,大男人们的经理都哭了,更有几个女生从头哭到尾,最后说感想的时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那部电影是我走出学校后看得感触最深的一部电影。虽然当时我极力忍着,喉咙却几度哽住,泪水悄悄地顺着鼻翼留下来。是的,那个叫小花的女孩,在我经历各种打击的时候,她默默地鼓舞着我。我喜欢看励志的电影,励志的书,因为他们告诉我,只要敢想,就还会有奇迹!

《替补职员》讲述了一个中专文凭的广告设计工作者,离开家乡的小镇,来到北京。他在北京的一家小广告公司备受煎熬,原本是学设计的他被安排做公司的业务员,还是一个替补员工。在公司为难之际,他才得以大展拳脚,却不曾想广告公司的经理不守诚信,不能给予他应当的奖励。妻子还在满怀憧憬地期待他能拿回足够付首付的钱,而他却被经理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耍赖。他是替补职员无能为力 ,一气之下出手打了经理。于是,工作和钱都两空了。幸好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默默支持着他。后来,他制造了一张假文凭,进了一家北京的顶级广告公司,此时的经理也特别器重他。公司规定员工必须具备本科以上文凭,他欺骗了公司,骗了对他信任有嘉的经理。而经理又恰恰最讨厌欺骗。在一个至关重要的竞标会上,他遇到了之前的经理,自己文凭的事呗揭穿。他主动承认错误,离开了公司。正当他和妻子准备离开北京时,公司的经理来到他家门口,电话通知秘书修改公司规定,聘请他为创意总监。他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公司的认可,社会的认可。

今天所有人挤破脑袋想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拿一张更耀眼的文凭。而对大学教育又备受争议,很多人对现在的大学教育持怀疑态度。很多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也许他的生产力还不及一个中专生。走出大小校门,要就业了才知道,很早没上学出来工作的,人家已经腰缠万贯了。有时候会想读书是不是真像别人说的那样没用。但是我不后悔我上了大学,我很感谢那些年,我能结实那么多的朋友,有滋有味地走过那么多值得回忆的日子。但是,上了大学也不等于就有了全部。正如影片中所反映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学历并不等于学习力!对于用人单位,无需唯学历而用之。对于个人,不要以学历高而傲视群雄。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更多的是要学习怎样适应工作适应社会,怎样给自己镀金。

年轻人要经得起折腾,不要安逸于现状。虽然,曾经我向几个人宣传“游泳池理论”,都被无情的驳回。在这里,我还是要说。如果主人公不里开他生活的小镇,来到只有爱人相依为命的北京,那他就不用经受那么都得坎坷,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成就。人不要怕改变,就像游泳,你不会,但是把帮你扔到游泳池,不让你上岸,让教练在岸上督促你,保证你不会溺水身亡,总有一天,你会学会游泳。所以,趁年轻,有梦就去追吧!

在工作中,主人公的成功力不开他的才华,更离不开他的坚持和认真。在工作中他为了负责的案子,不断努力。有这样的热爱精神和付出精神,成功还舍得溜走么?在职场中,他从替补职员到创意总监,靠得不是幸运,而是实力。尽管中间遇到了不怀好意的坏领导,但是,人生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怎样做好自己,让自己走得更远,还是需要技巧滴。 还有,不得不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他妻子的善解人意,及时的鼓励让他在他的职场生涯走得更坚定。在争执中主动承认错误,化解矛盾,更是智慧

女性的优秀品质。她的乐观,她的坚持,证明了这样一个男子是一支潜力股,抑或是说,这样一个潜力股是要自己精心投资培养才能产出。我为这样的女子鼓掌,向她看齐!


第二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关于责任的追寻

———《一个多不能少》观后感

电影改编自《天上有一个太阳》,讲述的是一个山村代课教师魏敏芝风行高老师的嘱托“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展开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责任的电影,他能唤起人们心中的久违的那种对教师敬重。我们在这个电影中能看到一个乡下淳朴的孩子是怎样用自己尚且稚嫩的身躯扛起如此神圣的职责,他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也只有小学毕业,但他有那种让人为之敬佩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教师用言传身教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电影开篇,就是环境的介绍,导演希望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电影发生的地方,是一个那么让人无力的地方,无力与天去斗争。望眼黄沙,满世界都充斥着自然界有力的怒吼,似乎叫嚣着要把这的人类赶出他的地盘。而在就在这无尽的黄土中,有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一步一步的走向他的岗位。用了这种蒙太奇的手法,也许就是导演想要告诉大家的,知识并不比那有力的自然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到了学校,高老师不是很满意,因为来的老师学历太低,可是村长找遍了邻村也没有找到小学以上愿意来的教师,可见这里的教育事业可以说跟城里是天差地别,连小学毕业都可以当老师。最离谱的是高老师考察她的方式居然是唱歌和抄课文。试想这样的老师能交出什么样的学生呢?无非与她样了。也许我们可以从里边看出什么——学历与责任无关。

最开始我看的时候,以为她做的完全是为了那代课的五十元钱,

我们也不难在其中看出导演流露出的那种感觉。最容易迷惑的就是魏敏芝追着高老师离开的拖拉机要钱的镜头,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为了钱。高老师也是为了让她看好学生,许给了她十元钱。每一个人在看的时候我觉得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想到都是钱的驱使,让他才冲动的去县里找学生,但是转换一想就不对了。他去县里所需要的路费已经远远超过了高老师许诺给他的十元钱,所以这里边固然有他的性格使然,但我觉得更是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他为的是自己的责任。去县里追回的不仅是一位学生,更是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心。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看整个代课过程中,魏敏芝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改变。起初,她刚到的时候直接就抄课文,抄完什么都不管了,学习委员让她管她也不管,这是他为了钱对付的一种表现。但是由于她的疏松管教,班级里最调皮的张惠科把桌子弄倒了并且弄撒了粉笔。而这粉笔也正是学校里最紧缺的资源,学习文员很是心疼,可是我们明显可以看见她并不是很放在心上,但是后来调皮的张惠科把学习委员的日记念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他是被触动了。这是一个分界线,他以后的行为都是自觉的出发的,并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责任。

当村长带着市里招体育特长生的老师来到小学,非常不负责任的将一名学生带走的时候(没有告诉孩子的父母),他却把这名学生藏起来了,并且倔强的没有告诉村长。还是张惠科给村长打的小报告。而她又在开走的车子后面追出了很远,甚至村长调侃她跑得快。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倔强的性格,以及对于“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

然后就是重头戏,魏敏芝去县里寻找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打

工的张惠科,这个倔强的孩子在寻找村长未果后,竟决定自己去寻找辍学的孩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不仅仅是履行对高老师的嘱托,也是她倔强性格的体现。

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作为一个偏远山区村长的无奈,一改还应该上小学的孩子就出打工,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之前魏敏芝去张惠科家里他的母亲也是迫不得已才让去打工的,我们可以从镜头中看到他家里局促的空间摆放着个各式各样的东西,窗台上摆满了药品。电影的后来也交代他的父亲早逝,而他却依然乐观,我想从中我们应该看清楚一些东西。

电影的暗线就是告示叮嘱魏敏芝的话“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她特别做了点名册,而且点名最终也派上了用处。另一条暗线就是魏敏芝与学生们的关系。从一开始所有学生都认可,还需要村长帮助维持秩序,到后来所有学生帮助他去搬砖、蹭车,再到最后城里好心人给他们捐的粉笔能让他们每一个人写一个字,把高老师也写上去了。这就是一种转变,也是对于人物形象的个性表现。

一个都不能少给我们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而它勾勒出来的画面也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你会在内心一直有一个这样的声音“现在怎么会有这么贫困的地方”?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会给你思考的余地,他只会用现实狠狠的击碎你幼稚的幻想。我也记得以前经常有捐款希望工程的活动,似乎多了我们也就麻木了。城市舒适安逸生活已经将我们变得麻木自私,失去了人类应有的仁慈。知道这个影片深深的冲击了我内心深处那块禁闭的土壤,将我猛然唤醒回现实。这个电影不

仅是为了反映一个问题而存在,更是教会了大家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公平不公平。在城市里魏敏芝所遇到的“好人”,也是一脸冷漠,没有往日电影里“活雷锋”的热情,但这才是真实的。导演在魏敏芝写寻人启事的时候叠化处理的大妈,就是现代人冷漠的最佳变现。以及魏敏芝找回了张惠科回去的路上记者问道:“你在城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张惠科说:“要饭!”多么刺耳的话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城市的繁荣,就像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教育,这对于我们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度,是多莫大的讽刺啊!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资源,有人口,八亿或者十亿,齐心协力的话,我们在亚洲的情况,哪里会不及日本?’我们客观的说,日本的教育就比中国好的多,这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也可以叫做差距。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用教育事业赚钱的国家,是一个不合格的国家。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太美丽的事情。

《一个都不能少》其实很简单,他要反应就是如今中国的教育的问题,而我们在这当中可以看见很多的教育的问题,这就是电影要表现的。影片的结局很温馨,每个孩子都可以写上自己喜欢的字,而不是在纠结于没有粉笔。同时社会各界也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给他们捐款捐物,似乎卡你起来很完美,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源,是因为贫困,但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提,靠捐款不是长久之计。

电影结束了,责任的追寻也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心灵不能结束,

我们的感动不能结束。也许我们做不到去帮助他们,但我们可以珍惜自己拥有的,不让自己在幸福中迷茫。

更多相关推荐:
天河电影观后感

《天河》观后感在本科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一同观看了电影《天河》。电影主要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从丹江口取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城区,全长1274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1000字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20xx年x月x日,机关安排我们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系列电影之郭明义篇,从电影中,我深受启发。郭明义是鞍钢的普通职工,十六年工资总收入为二十八万元,捐款助学二十万元,陆续五十六次献血,结婚二十…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1000字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20xx年x月x日,机关安排我们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系列电影之郭明义篇,90分钟的电影过后,我深刻领会到“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影片中的郭明义就是这样一个人,…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20xx年x月x日下午,医院党支部在大会议室组织观看了教育片《郭明义》电影。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雨里,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标兵,他…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真的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些什么,片子的…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上学路上》,可邻的小女孩不仅受到当地习俗的阻挠,就连和她拥有相同际遇的妈妈也有些重男轻女。为了圆自己的上学梦,勤奋的小女孩总在不停地奔跑,一毛一毛的攒着那个希望。近了受感动的除了我们这些幸福…

《焦裕禄》等八部电影观后感

《焦裕禄》等八部影片观后感观看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八个主人公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八位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

善意的谎言——影片《美丽的人生》观后感

善意的谎言影片美丽的人生观后感谎言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在生活中说谎者遭人唾弃说谎被认为是不诚实的表现然而有一种谎言是美丽的那就是善意的谎言它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为了他人的感受或需要而编造的谎言今天看过美丽的人生这部...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杨小庄小学冯津东曾经有人说过演电影的是疯子看电影的人是傻子我知道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虚构小说的演化或者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带有主观色彩带有虚构性然而今天这部烛光里的微笑电...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来源网络编辑时间20xx101700000浏览次数47315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

爱国电影的观后感3

爱国电影的观后感电影雷锋观后感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雷锋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让人非常感动令人敬佩影片中雷锋不惜牺牲自己在星期天的休息...

我妻子的一切影评及观后感

我妻子的一切影评及观后感其实我和MrC相恋近六年结婚七月只差十个月就到传说中的七年之痒了七年好像是个逃不出的劫不是不怕的看着林秀晶用相同的表情和语调babababa念叨着各种抱怨看着她邋里邋遢地在家胡乱套着一件...

电影观后感(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