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

时间:2024.2.11

曹刿论战

一、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程度。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

小大之狱( ) 牺牲玉帛( ) ...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 ..

二、翻译句子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1、本文选之_________,作者相传是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2、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曹刿看来,要取得战争胜利,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稍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曹刿论战练习和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即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肉食者鄙 鄙:

⑵神弗福也 福:

⑶小大之狱 狱:

⑷望其旗靡 靡:

⑸小惠未徧 徧: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又何间焉 间: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③立有间,扁鹊出 间:

⑵①弗敢加也 加:

②而山不加增 加:

③万钟于我人何加焉 加:

⑶①即克,公问其故 故: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⑷①民弗从也 从:

②战则请从 从:

⑸①其乡人曰 其:

②公问其故 其:

③望其旗靡 其:

⑹①公与之乘 之: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之:

③怅恨久之 之:

④何陋之有 之:

⑤马之千里者 之:

⑥西蜀之去南海 之:

⑦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之:

⑧肉食者谋之 之:

⑨登轼而望之 之: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⑶彼竭我盈,故克之

⒋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的胜负的要素是“人和”,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 )

A.城非不高也 B.池非不深也 C.兵革非不坚利也 D.米粟非不多也 ⒌阅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⑵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⑶为什么“齐人三鼓”以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⑷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⒍下列加点的“者”字与“肉食者谋之”中的“者”字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募有能捕之者 B.后遂无问津者

C.陈胜者,阳城人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⒎举中外历史上著名爱国将领一位,说说事迹,谈谈带给你的启示。 将领:_____________。

事迹: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

答案:⒈⑴鄙,陋,目光短浅 ⑵保佑 ⑶案件 ⑷倒下 ⑸ 通“遍”,遍及,普遍

⒉⑴①参与 ②夹杂 ③一会儿 ⑵①以少报多 ②更(加) ③好处 ⑶①缘故,原因 ②所以 ⑷①服从 ②跟从,跟随 ⑸①代词,指曹刿 ②代词,代曹刿在打仗时所用的种种做法 ③代词,代齐军 ⑹①代词,他,指曹刿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③补充音节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⑤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⑦结构助词,“的” ⑧代词,这件事 ⑨代词,齐军 ⒊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⑶彼竭/我盈,故/克之⒋C ⒌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⑷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⒍C ⒎如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启示:可就个人与国家关系谈起。

一、字词

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乘车(chèng) 恐惧(jù)

玉帛(bó) 允许(rǔn)

B.曹刿(kuì) 车辙(zhé)

充盈(yíng) 旗靡(mǐ)

C.善于(shàn) 登轼(shì)

伐鲁(fá) 谋略(móu)

D.衰竭(jíe) 追逐(zhú)

推测(cè) 败绩(jī)

2.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恩惠(huèi) 监狱(yù)

规模(mó) 显著(zhù)

B.防御(yù) 策略(cè)

涉及(shè) 推断(tuī)

C.短浅(qiǎn) 驱车(qū)

埋伏(mái) 掌握(wò)

D.祭祀(jì) 示例(lì)

昏君(hūn) 平庸(yōng)

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卑鄙 忧劣 尽职 信用

B.同盟 边境 进攻 牺牲 答( )答( )

C.造诣 关望 缘故 视察

D.匀称 塑造 雏型 横蛮

4.选出下列同音字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5.选出恰当的字填在句中横线上。(只填字母即可)答( )

(1)肉食者谋之,又何 焉。(A见 B间 C荐 D鉴)

(2)小信未 ,神 福也。(A孚 B服 C弗 D扶)

二、翻译、默写课文

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庄公说:“衣食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坐在一辆战车上,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

C.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庄公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我不敢随便编造、虚报和贪污,一定将实话报告给神明。”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大国是很难预测的,也许就在那里埋下伏兵。

2.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未可”。

C.即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刻之。

3.选出与原文不同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对曰:“夫战,勇气也。”

D.公将弛之,刿曰:“未可。”

三、文学常识

1.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答( )

A.《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B.《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C.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C.《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一、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了哪些事例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回答问题。

1.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点出作战的时间。

B.点出交战的双方。

C.点出曹刿与庄公对话的背景。

D.点出交战的地点

2.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种,将字母填入括号中。答( )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而描写

4.这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知识

一、1.C 2.A 3.B 4.C 5.(1)B (2)A、C

二、1.B 2.A 3.D

三1.D 2.A

阅读 一、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1)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4)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二、1.C 2.作战前的政治准备。3.C

4.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见解深刻。

《曹刿论战》练习

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间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徧(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默写

(1)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制止轻率进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反对急躁追击齐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国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最重要的是由于鲁庄公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

文段(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一、注音。 孚 辙 靡 间

二、填空。

1、《曹刿论战》作者是 时期的 ,本文选自 ,

它又名 和 ,是一部按 史编写的 史书。

2、本文紧紧围绕 记叙了 ,文中交代了战

争的时间、背景和性质以及曹刿进见的原因的句子

是 ,曹刿对于战争的论述大致有:A、战

前的政治准备应该 ,这体现在文中的 . 一句上,曹刿对这句话的评价是 ;B、抓住有利的作战时机和运用正确的战略。他认为进攻的时机在敌人 时,因为 ,而追击敌人(尤其是在敌我力量悬殊,如齐强鲁弱时)的时机在敌人 时,因

为 。曹刿说可以追击敌人了,是因

为 。

3、文中“肉食者”(以庄公为代表)的“鄙”和曹刿的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肉食者”的“鄙”典型体现在 等方面。一个说依靠 ,一个说依靠人民;一个急躁冒进,一

个 ,一个凭空下令,一个 ??等等。

三、简答 1、分析“乡人”在文中的作用。2、分析作战过程的略写。3、分

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四、解释。

1、齐师伐我 2、其乡人曰 3、“肉食者谋之 又何......

间焉? 4、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5、乃入见 6、.何以战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 ....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9、牺牲.....神弗福也 1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 必以...

情 、 12、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

战则请从 、 。 .13、公将鼓之 14、齐师败绩 15、公将驰之 ..

16、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10、小信未孚 ....

17、既克 公问其故 、 。18、一鼓作气 .再而衰 、 .三而竭 。19、彼竭我盈 故克之 20、夫大国 ..

难测也 惧有伏焉 21、望其旗靡 故逐之 ...

五、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夫战,勇气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 回答下列问题,然后背诵全文。

1.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设计第1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曹刿“远

谋”的核心就是民本思想。设计第2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强化课文第三段、第四段中对曹刿卓越指挥才能与军事思想的描写。背诵全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两个问题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话回答,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2.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

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关于背诵:难点是第一段,可用二人对话的方式练习。解决这个难点后,再

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背诵全文。教师可根据各段内容及形式的特点给学生以恰当的提示,例如第二段就可以用“鼓”“逐”二字提挈。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避免望文生义。

1.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2.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3.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7.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三 结合下面一段材料,写一段话,谈谈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曹刿的“远谋”。

提示:“取信于民”指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件事,也就是竭尽心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彼竭我盈”指齐人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人才第一次击鼓之时;“辙乱旗靡”指的是曹刿“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后确定没有埋伏才下令追击的时机。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 ) ②肉食者鄙 ( ) ③牺牲玉帛 ( )

④下视其辙 ( ) ⑤登轼而望( ) ⑥望其旗靡 ( )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 ) ②又何间焉( )

③肉食者鄙 ( ) ④牺牲玉制( )

⑤小信未孚( ) ⑥大小之狱 ( )

⑦可以一战( ) ⑧齐师败绩( )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 ) ②将( ) ③请( )

④谋( ) ⑤惠( ) ⑥必( )

四、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未彳扁 ”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1.jiàn 2.bǐ 3.bó 4.zhé 5.shì 6.mǐ

二、①军队 ②参与 ③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④指猪、牛羊等 ⑤为人所信服 ⑥案件 ⑦可以凭借 ⑧大败

三、①征伐 ②将要 ③请求 ④谋划 ⑤恩惠 ⑥必定

四、1.D 2.A

1.语言 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更多相关推荐: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内容主题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

曹刿论战 知识点总结

本文重点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突出了鲁庄公的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

《曹刿论战》知识总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读音刿gu孚f辙zh轼sh遂su盈yng靡m玉帛b鄙b又何间jin焉小惠未徧bin弗f敢专也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挑拨离间亲密无间2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忠之属也4牺牲牺牲玉帛5故故克之6请曹刿请见7从战则请从8以何以战9之肉食者谋之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三古今...

曹刿论战的总结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选自左传作者相传是春秋时代左丘明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重点词汇齐师伐我师军队伐讨伐肉食者谋之谋谋划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见识浅陋目光短浅弗敢专也弗不专专...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背诵课文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能力目标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感受古...

读曹刿论战有感

读曹刿论战有感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称道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

中考第二轮文言文经典复习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第二轮复习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时期所作答案曹刿论战选自春秋左传注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曹刿论战》温习题

曹刿论争温习题一文学知识出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者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而又详备之编年史共60舒18万字传说是年龄时代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写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当前二百多间的很多史料便记录...

曹刿论战总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