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史读后感

时间:2024.4.20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和《苏联专家在中国》

读后感

利用一些空闲时间我静下心来读了沈志华教授的两本书以及相关论文资料,从中我进一步的了解了那个时代中苏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广泛联系。

沈志华先生,19xx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斯大林与铁托》、《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苏联专家在中国》等。作为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学者之一,沈志华先生身上那种勤奋,执着,艰苦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这本书,收入的是作者最近五年来撰写的关于1945~19xx年中苏关系和朝鲜战争研究的部分论文,以及经过作者本人收集、挑选、整理和注释的有关上述专题的俄国解密档案文献。

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xx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这本书就是专门考察了1948-19xx年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历史。

从6月2 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 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和苏联对朝鲜冲突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由于根本的出发点不同而呈现出一个方向相反的变化过程:随着战争局势对北朝鲜从喜到忧的转换,苏联的方针和策略从开始积极参与军事进攻到后来避免过多地卷入冲突,甚至一度决定放弃北朝鲜;而中国的方针和策略则是从开始避免参与朝鲜冲突到后来实行积极防御战略,直到最后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不惜与世界头号强国兵戎相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和苏联的同盟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中苏联盟的建立是双方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在战争的条件下,维持这种盟国关系更是中国和苏联实现各自战略目标的必要保证。苏联在进入冷战状态后已经确定了与美国和西方进行全面抗衡的基本战略,非常需要有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作为保证其远东地区安全的屏障,同时也做为对美国政策和实力进行试探的工具。因此,斯大林并不是被迫接受中国出兵朝鲜的要求的,相反,当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实力尚不足以与美国发生公开的和直接的军事冲突时,他恰恰需要中国为其对抗美国打前阵,在远东消耗和拖住美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面对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压迫,中国必须借助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这是毛泽东决定与苏联结成联盟的基础。特别是在美国军队逼近中国东北边境的紧急情况下,中国要对抗美国的侵犯和保卫国家的安全,也只能依靠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与头号世界强国美国对阵的条件是必须得到同盟国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的保证。然而,斯大林在战争中的基本目标和政策使他无法完全满足中国提出的军事援助,特别是提供空军协同志愿军与美国作战的要求。这样,中苏之间在参与朝鲜战争问题上虽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双方在目标和基本要求方面又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结果,中国出兵朝鲜一方面加强了中苏之间的联盟关系,一方面也为中苏关系中本来就存在的不信任和不协调因素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在斯大林去世后中苏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赫鲁晓夫在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时送给毛泽东的礼物:促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援华项目的签字,归还旅顺海军基地,出让中苏合股公司的苏

方股份,增加援建重点工业项目和军事贷款,提供原子能反应堆和加速器等。从而打开了中苏全面合作的新局面。大量苏联军事和技术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完成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做出了非凡贡献,这是此期苏联对华全面援助的象征,中国向苏联学习的主要渠道,也是中苏友谊的具体体现。至今在中国人民内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苏联歌曲,苏联电影和苏联的建筑物,但是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就是苏联专家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忘我的劳动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苏联专家在中国》一书中,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通读全书后让我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书中有很多的例子,其中有一个就是说因为同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那些苏联专家的子女经常和中国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中国的孩子们也不时受到那些专家们的“款待”——巧克力和水果。孩子们虽然语言上不通,但是友谊却地久天长。专家们回国后,孩子们仍然保持着通信联系,逢年过节都会互赠礼物。可见,虽然和专家们的相处中由于一些文化上或思想上的差异会有一些矛盾的存在,但总的来说苏联专家和中国人的关系是友好的,融洽的。

但是在中苏关系度完蜜月后,中苏关系却逐渐走向分裂。19xx年夏天赫鲁晓夫提出与中国合作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其目的在于对抗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势力。这个建议触动了毛泽东敏感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神经,以至他大动肝火,怒斥苏联大使尤金,并迫使赫鲁晓夫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中苏领导人的会谈解除了表面上显现出来的双边关系危机,问题也按照毛泽东的意愿得到了解决,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苏联的一个口头建议何至于引起毛泽东如此大做文章?或许毛泽东是有意调动赫鲁晓夫,以到达其更加深远的政治目的?这一点在紧接着爆发的炮击金门事件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195 8年8月2 3日解放军对金门采取的军事行动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毛泽东的真实目的究竟是要收复被国民党占领的沿海岛屿还是要往美国人头上套上“枷锁”,目前在研究者中尚有争议。但是,从大量档案材料来看,毛泽东事前有意向苏联隐瞒炮击金门的决定却是事实。毛泽东此举,一方面无视中苏同盟的存在,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存在的中苏同盟,确实令赫鲁晓夫恼火。在中国保证不把莫斯科拖进危机的前提下,苏联发表了为中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公开声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危机。尽管如此,赫鲁晓夫却由此做出了暂停向中国运送原子弹样品的决定,这无疑激起了中国人的怨气。

然而,最让毛泽东无法忍受的是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态度。莫斯科会议以后,毛泽东决心采取一切手段加快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并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发动了全民上马的“大跃进”运动,其目的是要显示出中国的建设速度要快于苏联,发展道路要优于苏联。同时,毛泽东还要向社会主义阵营所有国家提供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更完美、更直接的模式,这就是19xx年夏天在中国大地兴起的人民公社制度。对于毛泽东自我感觉良好的这两个发明创造,苏联采取了沉默和冷淡的态度,这已经使毛泽东心中不快。当中国的经济形势由于全国上下这种急躁情绪和荒唐做法而陷入困境时,不仅中共党内普遍产生了不满情绪,赫鲁晓夫也公开表态提出不同看法,这就更加激怒了毛泽东。

19xx年10月中苏两党在北京会谈中发生了激烈争吵,尽管会后双方确定的方针都是以维护中苏两党团结和友好关系为目标,但前提却是要对方承认错误,这就奏响了中苏之间大论战的序曲。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无法说服顽强的中共代表,恼羞成怒的赫鲁晓夫终于采取了导致中苏分歧公开化的关键步骤——突然撕毁合同,撤退了所有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

中苏同盟在短短几年里就从蜜月走向破裂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阵营同盟关系中有一种内在的结构性弊病,或者说是这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政治范式先天不足。其弊病就在于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替代或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的关系等同或混淆于国家关系。这种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规范下的结构形式,其本质上是排斥各党

独立地位的,并体现出各国(各地)共 产 党都要服从于一个指挥中心的政治特征。既然各国共 产 党都强调和承认国际共运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并在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前提下维护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那么也就在实际上放弃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独立主权。于是,一方面,在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同盟中各国利益和主权的完整性很难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随着各党、各国作用和影响的变化,新盟主便会脱颖而出,原有领导者的地位则必然遇到挑战,这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根本原因,也是中苏同盟最终解体的深层原因。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中国史纲读后感

读中国史纲后感从阅读中国史纲开始张荫麟先生影子就若隐若现仿佛就像一位指引者带着我从先秦到东汉一路走过来而先生也由陌生到熟悉由敬佩到感动本书是20世纪30年代为高中学生撰写的历史教材受到学界最高称赞称之为一本良好...

《中国史纲》读后感

读中国史纲有感张荫麟先生笔名素痴他的中国史纲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正如许多人评价的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通史因其一直不满当时的历史教育说教材无穷无尽地排列着名字和史料让青年人被迫重...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史纲好还是中国人史纲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因为发现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

《中国史纲》读书报告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中国史纲读书有感王国维先生曾说品读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要结合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作诗时的心态等等方面来赏析诗歌方能知其内蕴掌其脉搏不堕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之窘境对于文学书籍也是这个道理卢...

《中国史纲》读书感悟

中国史纲读书感悟近日读了张荫麟中国史纲感悟很多其中一个事情我犹有感触所以想在这里说一下武力和仁义到底哪一个才是国家兴旺的本钱呢这个问题已经缠绕了我很久但是这本中国史纲更加重了我的疑问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两个例子想...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读书笔记

我们告别20世纪还不足10年当代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曾有过在那个世纪或长或短的生活经历都是从那个世纪走过来的但是百年岁月是如此漫长历史内容是如此丰富社会变革是如此急剧以致仅凭个人的切身体验要深刻了解20世纪历史发展...

新史学的绝唱——张荫麟《中国史纲》读书报告

新史学的绝唱张荫麟中国史纲读书报告曾福泉清末民初几十年间乃学问盛世大师辈出自梁任公陈寅恪二先生以降窃谓可称大史学家者有三一曰钱宾四穆一曰吕诚之思勉一曰张荫麟三者皆著有中国通史传世钱著国史大纲至今广受各阶层欢迎时...

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在论读书中如是说着可见读懂历史的作用举足轻重这个暑假的历史书单上推荐了几本适合高中生阅...

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感

贵州师范大学求实学院20xx20xx学年度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自学自主学习实践报告姓名赵文屏学号1020xx020xx0年级专业10级体育教育班级2班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感作者沙健孙出版社高度教育出...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也是一部最富于哲理的教科书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11历史袁香妹11020xx51胡适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189119xx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留...

刘中飞 12级车辆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读后感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所属课程中国近史纲要院系年级12级电气系专业班级车辆工程一班学号120xx0116姓名刘中飞联系电话159xxxxxxxx指导教师李永20xx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中国史纲读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