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垓下之围

时间:2024.4.8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一件事,在我的老家,我出生的地方,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乌江镇,有一条长江的分支,就叫乌江,为什么这里叫乌江,据说是因为有一条长约五六十里的小河,名驷马河,在乌江镇东南注入东江,驷马河入江处的这段长江的江岸土质多黑壤,故名乌江。生活在这里,我们从小就知道两个很有名气的人,一个是近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还有一个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所以,在乌江镇就有一个旅游景点,叫霸王祠,就是为记念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我们学过语文,学过历史,都知道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还落得个自刎下场的失败者,然而,千百年来,在我们这样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文化环境里,从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给予这个落败英雄以少有的宽容和崇敬,比如我们乌江镇的百姓很实际地给他立祠供奉,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霸王祠里项羽的雕像前是香烟缭绕,文人幻想他东山再起,史学家以王侯的规格为他立传。

这指得就是司马迁为项羽写得一篇传记《项羽本纪》,司马迁我们都已经很熟悉,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以及他的生平,这里不再累述。他有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就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的,大家也都很清楚,是司马迁在受过宫刑后在狱中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大约3000年的历史。它与后来班固的《汉书》,范晔,司马彪的《后汉书》还有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并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成为“史学双壁”。全书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万6千5百一十五个字。其中的主体是本纪和列传。我们知道,本纪是用来记载帝王的传记,可司马迁却给项羽作传名曰《项羽本纪》,他的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伟大精神在此便可窥见一斑。《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我们今天要讲的《垓下之围》便是《项羽本纪》中结尾的一部分节选,写的是项羽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的经过。这一部分共三段,不难发现,每一段都描写了一个场景,而每一个场景又都表现了不同性格的项羽。

比如,我们来看这第一段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扎营,士兵少了,粮食吃尽了,刘邦的军队和其他诸侯的士兵把他们团团围住。晚上,听见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项羽起兵的老家就在楚地),所以当项羽听到楚歌之后,吃惊地感叹:“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羽身边;项羽有一匹宝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我力量能

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可是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

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场景便是:垓下悲歌。前半部分写的是四面楚歌,后半部分写的是霸王别姬,我们可以想像,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是何等的急迫!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司马迁这里用了(惊—起--饮—歌—泣)这五个动作来表现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结尾三虚字反复唱叹,曼声苍凉。正如《史记评林》引吴贤齐说的那样:“一腔怨愤,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 这里项羽唱出的不仅是个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连所宠爱的美人和宝马都无法保护的悲哀;

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唏流涕”;现在,他又用“虞兮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

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这时却“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 “莫能仰视”则写尽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朱熹曾说,这是“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其实,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末路托身无所的悲情。这是一位英雄多情,无可奈何的项羽。

这一段中,项羽与虞姬生死离别是最感人的一幕,英雄对美人的挚爱,美人对英雄的殉节,谱成一曲深沉的爱的悲歌,直至现在,霸王别姬也是众多影视表演艺术的一大经典主题,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多样,比如京剧,沪剧,黄梅戏,舞蹈,歌剧,舞台剧还有电影等等。这里我们欣赏一段李玉刚带来的一段。

虽然未出现霸王的身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出项羽这样一个温柔多情的英雄,千百

年来,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特别是,项羽称王后,还是只爱虞姬一人,打破旧制和世俗观念,王室不纳一妃,他们的爱情至死不渝。据说,在今天浙江绍兴的一个塔石村,姑娘们的名字中忌用一个“翠”字,因为翠字拆开来便成了“羽”“卒”二字,以“翠”起名,于心不忍,相传这塔石村就是虞姬的出生地。对这对夫妻的死人们深感同情。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段,这一段我们依然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便是“东城快战”。项羽在仅有八百余骑的情况下,竟突围南走。到东城后,项羽兵剩无几,以28骑兵,面对汉兵数千人,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输,他认为这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赌注为部下表演三次“快战”。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说到做到。

这样一个如猛虎一般的英雄为什么会失败,司马迁是英明的,在这里也多次暗示了项羽命运的悲剧性,项羽多次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明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典型的表现了他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钱钟书说:“信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锥编》)“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快战之前,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这里紿是骗的意思,那这里田父为什么骗他,我们看出来项羽丧失人心。因为“项羽曾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是他过去“所过无不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而项羽这样的肆意妄为,自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所以也就有了乌江自刎的悲剧,也就是第三个场面。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概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对项羽说,江东虽小,方圆千里地,有几十万民众,也足够你称王了。可是项羽却谢绝了他的邀请,笑着说:这是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然是江东父老不怪我,还立我为王,我有什么脸

面再见江东父老,纵使他们不说,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了吗?

有人说这里反映了项羽自暴自弃,刚愎自用,不听人劝的性格特征,也有人说这表现了项羽知耻而不苟活的气节,到底项羽该不该渡江,还有没有再胜的可能,也引起了后代文人的许多思考,比如,王安石《题乌江亭项王庙诗》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对江东子弟肯为项羽再打拼天下提出来质疑。 杜牧《乌江亭》中说:胜败兵家常事,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感叹如果项羽能忍辱负重,积蓄力量,东山再起,是胜是负还是很难说的。而李清照则是肯定了项羽不肯偷生的气节,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然不管后人有多少感慨,项羽还是谢绝了亭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武器,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达到高潮一样。

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在那个时代,我们能

看到诸子百家争鸣,自由辩论,能看到游侠谋士纵横天下各展才华,能看到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而自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后,我们看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到的是拉帮结派、巴结权贵,权欲和利欲成为主宰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所以我们看到: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我也不鄙视他,他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要一统天下,要安定百姓,是需要他这样的人的,项羽是做不来的。

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回到《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来,作者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 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司马迁还注重细节和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嗔目吓退吕马童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赠宝马给乌江亭长等等。

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233年,死于公元前202年。起兵时二十四岁,是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他短短的人生可谓是精彩纷呈。所以不管他是否失败,是否在历史上颇具争议,他都是我非常欣赏的古人之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现在影视剧中也有许多作品,给大家欣赏一段项羽乌江自刎的片段,虽然可能与《史记》中描述的不太一致,但是项羽的气质表现的还是很到位的。


第二篇:《垓下之围》说课稿


《垓下之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基础部的老师,讲授文学鉴赏课,今天进行课时说课,题目是《垓下之围》,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使用

文学鉴赏课是一门融知识性、思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它以文学作品为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标志,以人文教育为目的,使学生在重返文学经典中,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丌阔视野,丰富知识,得到审美享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和人文教育。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董媛主编的《大学语文》(鉴赏篇),这套教材本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宗旨,从社会需要、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出发,选择了中外名家名篇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在突出基础知识、审美欣赏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又把人文教育贯穿始终,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垓下之围》是本书中中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出自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无论是作者司马迁,还是文中主人公项羽,都是经历坎坷,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学习此文可以让学生体味人生中的成与败,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旅途中,力争做到: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承受失败的痛苦。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知识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本文的场面描写与人物塑

造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与能力,学会鉴赏方法和评价人物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项羽有情、知耻、勇敢、重义的人格魅力,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评

价,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故事性较强,易于理解,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课文精彩的场面描写与悲剧英雄人物形象分析上。教学难点放在人物塑造与评价方法,以及作者对主人公所倾注的爱恨情感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上。

二、学情方面

文学鉴赏课是面对各专业丌设的一门基础课,高职学生大多数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为此,我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点,突出实用,激发兴趣,灵活安排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不求全面,但求所得,或是学到一种学习方法,或是开阔了视野,得到美的熏陶,或是受到人生启,懂得做人之道等,只要在课堂上有所所获就行。

三、学法与教法方面

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2、讲析点拨法:由于学生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所以有些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介绍,。有的问题需要点拨启发得知。

3、设疑探讨法:此法主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探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互动性。

在学法上,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和共同研讨,明确知识点和人生哲理。

三、 教学过程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品读赏析,再探讨解疑,然后个性化解读,最后联想迁移。教学环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十里埋伏》的音乐与场景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受悲壮气氛,同时配上导语。唤起同学们对久远岁月的张望,想象那个铁戈长鸣的年代,茫茫沙场上,猎猎军旗下,阵阵战鼓中,我们的悲剧英雄项羽是以怎样的姿态出现。

(二)提问复习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预习找资料了。所以首先找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司马迁与项羽的故事。

(三)新课内容

1、介绍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常识知识,了解写作背景。

2、、品读赏析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此环节主要体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找出疑难词句及问题,老师解答,然后让学生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3、课文赏析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分析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精彩场面描写,让学生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教法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场景画面,给学生直观感。老师重点讲析人物性格及场面描写方法,然后设疑提问学生,师生共同探讨。如:霸王别姬时楚军形式如何?项羽心爱的两件宝贝是什么?东城快战时项羽问路为何遭到田父欺骗?项羽为何要乌江自刎?通过探讨,来了解项羽多情、知耻、

勇敢、重义的性格特点。(三个场面分析完后,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场面中的项羽,并说明理由。主要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感悟项羽的人格魅力。)

4、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要分析项羽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难点是作者对项羽这个人物倾注的爱怜怨恨情感和塑造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何在?这一环节采用师生共同探讨方式,先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结。

(四)、课堂小结

主要归结文言文鉴赏的方法和分析评价人物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规律性的东西,并让学生懂得学习本文的目的意义。

(五)扩展讨论(10分钟答疑讨论)

先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已喜欢项羽的哪一点,老师引荐古人对项羽的评价诗句,让学生谈看法。并谈谈项羽失败的原因及该不该乌江自刎?如果项羽不死,历史会改写吗?发表个性化见解。

1、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不该自杀)

2、宋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认为败势已去,自杀选择正确)

3、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敬佩项羽)

(六)作业

以《我眼中的项羽》为题,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用课件打出三个场面)

三个场面:霸王别姬??一真诚多情 (悲剧英雄)

东城快战???骁勇善战

鸟江自刎???知耻重义

结论:并非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英雄,也并非所有的英雄都是成功者。

更多相关推荐:
《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读后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话早已被无数人所接受认同通过对垓下之围的阅读我们却不难发现司马迁一反常规地没有着力渲染项羽的悲剧性反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了其英雄色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准则在...

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

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读后感篇一垓下之围gt读后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话早已被无数人所接受认同通过对垓下之围的阅读我们却不难发现司马迁一反常规地没有着力渲染项羽的悲剧性反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了其英雄色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垓下之围》有感

垓下之围有感教科院13级学前教育本科1班崔豪20xx0401021024有人把司马迁的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其中的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

《苍穹之下》观后感:环保保护时不我待

苍穹之下观后感环保保护时不我待2月28日一部名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出现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其播放量及下载量早已破亿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柴静以私人恩怨介入公众话题3月1日刚刚上任的环...

巅峰之路——《斗破苍穹》读后感

巅峰之路斗破苍穹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我却说书中有让你成长的智慧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面对生活的坦然与豁达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养料在书中我们开启了别样的人生斗破苍穹写的是一个名为萧炎的小小...

《穹顶之下修改稿》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史文华生化研142140420xx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温饱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不断的...

《苍穹之下》观后感

苍穹之下柴静视屏观后感假如我不曾看过柴静的这个视屏我不会意识到我们国家地区甚至是自己家园的雾霾是何等的严重即便我们天天生活在一个很少看见蓝天白云经常有白雾或是厚厚的白灰云压顶原本没有气味的空气中却常常闻到难闻的...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在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还没有火爆网络的时候我不知道柴静女士是哪一位不知道雾和霾是完全不同的物质甚至在生活中也直接无视如此浓厚的PM25在此之前诸不知PM25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如此之大我记得...

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穹顶之下gt观后感作文一从网上听来的超火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说实话我不确定是纪录片还是演讲不过先来说感受吧看完之后超级激动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着12369想着污染地图好想自己立刻去拯救地球可是...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穹顶之下gt观后感850字一近日一部由前央视记者柴静自掏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引起了剧烈反响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一部环保记录片居然能引来如此大的争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就...

穹顶之下观后感

海南大学课程名称题目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环境质量评价穹顶之下观后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2级土地资源管理匡丽茹20xx060731001620xx年03月23日穹顶之下观后感20xx060731001...

垓下之围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