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5.2

关注城市背后的农村

公司文化月,团里推荐了一本名叫《寻路中国》的书,在网上看了下简介,觉得 甚是有趣,便在下班回家之后饶有兴致的读起来。

作者是一名美国记者,名叫何伟,他驾着一辆在北京租到的’city special’完 成了他的中国之旅。他记录了一个我们每天都面对的客观现实的中国,讲述了他在 2001到20xx年间驾车漫游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见闻,读了他的关于中国农村的 描述,想到了一些关于农村的现状,也想到了遇到的很多事情,有过的很多感受。 我大概5,6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扎着小辫,戴着墨镜,拿着照相机的记者,我 和周围的小伙伴一直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因为我们从来没有 见过那么大那么高级的照相机,也没见过扎着辫子的男人,这个记者的出现足以让 我们讨论好几天都不够。

我的一个堂弟,在到市里上初中的第一天,哭着回来。为什么,因为他跟不上英 语老师讲课的进度,其他市里的同学早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我弟弟则是第 一天知道ABC怎么读。

我上段时间身体不适,回家看病,在医院和我同病房的一位妇女,要做手术,却 拿不出手术费,我问他现在农村不是也有合作医疗可以报销吗,他说有是有,限制 特别多,在当地的县级城市还可以报销70%,如果到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就只能报不到 一半,他的病在县级市是做不了的,而且钱要自己先付上,等出院了再到家里报销 点凭票报销。

跟城市比起来,农村的各个方面不仅落后,而且差很多,尽管国家现在已经对农 村进行了改革,但是城乡差距还是越来越大,或许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关注楼房 高度,道路宽度的时候,应该也去关注一下农村,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

作者在他的文章中多数篇幅都在描述中国农村,而对于北京上海这种的大城市却 很少提及。当记者问他原因时,他回答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很发达了,他 们跟中国农村的区别太大了,他们不能代表中国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刚刚实施网络实名售票时,很多农民工因为不会上网买不到回家的票急的哭 了。

我们家隔壁有个80岁的老太太,他的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经常一年也不回来, 有时候过年赶上春运过年也回不来,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无依无靠很可怜。

中国这些年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世贸,香港回归,举行奥运,世博 展览,在这样的大时代里,每天都发生着大故事,大变迁,可这些大变化跟农村太 遥远了,我奶奶甚至不知道奥运是什么,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城市发展如此 迅速的同时,能否为农村带来什么?也让农民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与城市比起来 他 们还不算太差。国家这几年也对实施了很多惠农政策,不过,这条路还很长,还需 要对农村投以更多的关注。

解决方案—赵天玲


第二篇:寻路中国读后感


读《寻路中国》有感

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虽然不在浙江南部,不过温州丽水我还是有些了解的,我的很多高中同学都是温州或丽水人,甚至距离嵊州只有十多公里。所以《寻路中国》的第三部分所描述的情况相对于前两者对于我来说更为熟悉。

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浙江,尤其是低端劳动力市场几乎全部由外来务工人员抢占。去年年底我的舅舅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去那边看了看就回来了:“人山人海,还多是外地人。”随着住房需求的猛增,当地人凭着出租房屋每年就有不菲的收入,房价更是疯长。我外婆家就有平均会有七八家房客,来自江西、贵州、安徽等地,多是一家子还有亲戚都住一起。出来打工的年轻人往往年纪比我小得多,初中没毕业,在各个地方做临时工,不停地换着工作。去年年前,大部分住户都回老家过年了,还剩下一家人。白天一家子人都出去工作了,留下两个孩子。大的女孩五六岁,带着自己两岁左右的妹妹。姐姐每天洗衣打扫甚至喂饱自己和妹妹。我不知道小小年纪的她是如何完成这些不可思议的任务的。我外婆去顶楼洗衣服,她们就搬个凳子坐在远处看,不敢搭话,问她她就回一两句。除了看看电视,就和妹妹待在屋子里。这样的孩子在附近何其多,幼儿园的学费对于当地孩子来说都太高,何况是她们。离家在外,甚至方便了她们的父母逃避计划生育。我所知道的一家江西人在生了六个女儿后托我外婆将刚出生的小女儿送人,准备再接再厉。

外来人员充裕了当地的劳动力,却为当地人歧视。由于外来人口实在太多,有部分人口也会失业游荡。远在他乡甚至也是无后顾之忧的一个理由,于是给当地治安找点麻烦。本地人就更为敌视和疏离外地人。但他们还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你远远观望我,我暗暗察看你,融入到同一个城市的夜色里。

浙江人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早期收益者,有很多像温州人那样精明的浙商活跃在中国商场上。在上个世纪末还是小学没毕业的乡下人,在上海浙江打地铺闯荡几年,经过几度破产和东山再起,到现在基本上也已经稳固了自己的小江山。很多中国人在急速转型中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通过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展现给让人,然后内地人被这种现象所吸引,纷纷出外淘金,“学不成名誓不还”。

外界的变化速度太快,而人们急切的渴望摆脱贫困和落后。于是不只是现在的外出淘金者,包括已经在市场经济中获益的小有所成的人们,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一种狼狈尴尬的境地中。书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随着急速转型的社会快速地适应的人物——张宝龙,他是“新兴”的风水先生之一,他论起市场经济时精明跟他论地理风水时的精明分毫不差,他的名片上列出了二十七个不同的服务项目,从选择配偶到选择坟地——这就是“从头到尾一条龙服务”。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干可见一斑,他们能够在疯狂的环境中努力适应,在新旧社会体制转变的夹缝中坚韧生存。有一部分人从这种焦虑中脱颖而出,成为胜利逃亡者,但是绝大部分人犹如现在迷雾里,更多的是无力和茫然。

作者在书中描写到很多中国社会在与现代文明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无数不伦不类的现象。转弯不知道打转向灯,用火烘烤冻住的输油管,盲目的学习西方的潮流,引进一些西方已经淘汰的事物再发展。一方面这些现象引人嗤笑,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看到了人们的蹒跚进步而喝彩。毕竟,他们是不易的。

在这里再提一点由书中作者对中国政体和媒体传播导向的看法想到的。前几天看了陈力丹的一本关于新闻学的一本书。曾经我们国家的报纸被要求“每句话、每个字都要代表党,都得体现党性原则。”这种说法在1956年党中央124号文件中就批评了,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类绝对的说法直到80年代中期才不知不觉消失。但是中国的媒体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报道方式和引导倾向,即使没有上面的指示,还会自觉自发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做,除了缺少破旧的勤力,更多的是什么原因呢?一位老太太摔掉了牙齿,补个牙都要归功于共 产 党的领导,在镜头前倍儿识大体地感谢党感谢政府。我想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需要依靠这种虚伪的空话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历史上任何国家或政党都不可能依靠虚假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用谎言来展示它的正义性和正确性。既然如此,早早走出这种乖圈吧,让大实话变成生活的主旋律!

何伟的故事写得很平缓,没有大的波折和起伏,但还是打动了我。作家之所以能用他笔下的故事打动读者,考的并不是他的妙笔生花,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触觉。凭着这种触觉,作者通过笔将它表达出来,传递给读者,于是读者也仿佛能触到那奇妙独特的一处,这就是作者的胜利吧。

更多相关推荐:
《寻路中国》读后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寻路中国读书报告读这本书时深夜寂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仿佛坐在CitySpecial上在听魏子淇叙述他的想法作者的语言很精致再通过完美的翻译后不可置疑的他的语言不得不让地道的中国人称赞例...

寻路中国读后感

在路上寻找中国的真相读寻路中国有感我读的这本书叫寻路中国它的副标题是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它引发了我关于中国在短短三十余年间如何从一个最大的农业国到最大的世界工厂的无穷想象我想知道这些深刻重大而又细小微妙的变化...

寻路中国读后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读寻路中国有感当美国的新兴城镇刚刚开始成型时第一拨居民往往是商人和银行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律师当人们还在住帐篷的时候当地的第一份报纸已经刊印最先修好的永久性建筑物一般是法庭和教堂然而中国的新兴城...

寻路中国 读书笔记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这本书叫寻路中国它的副标题是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何伟在20xx年到20xx年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作者彼得海斯勒Peter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

读寻路中国

读寻路中国有感姓名李翠翠学号20xx3620xx4谈谈我读完寻路中国后的理解吧着实这本书读完后让我感悟挺深的书里写的是作者自己驾车从祖国东部一路开往西部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很真实很朴实的语言但是却是很动人的故事书...

中国,再启动 读后感

中国再启动读后感高一四班傅钰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信仰缺失龙永图和白岩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的思想在中国再启动一书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一本龙永图白岩松的思想合论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主持人两...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褚良中国震撼的作者是张维为教授他曾做过邓小平等领导的翻译现任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他走过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过冰岛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在这本书中他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分析了中国...

寻路中国读后感

读寻路中国有感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虽然不在浙江南部不过温州丽水我还是有些了解的我的很多高中同学都是温州或丽水人甚至距离嵊州只有十多公里所以寻路中国的第三部分所描述的情况相对于前两者对于我来说更为熟悉近年来大量外来...

走遍中国读后感

走遍中国观后感今天我观看的电视节目走遍中国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文明古国它有优美的云南资源丰富的海南历经沧桑的北京幽静美丽的澳门走遍中国这个电视节目让我更了解了祖国顾名思义它向人们介绍的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首先感谢郭伶俐老师为我们推荐并使我们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我个人习惯在看一本书之前先了解作者作者张维为先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曾经做过邓小平的翻译现在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这本书写于19xx年正是国共内战即将分出胜负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在这样不平静的时代王亚南先生沉下心来对中国官僚政治进行了思考王先生在自序中提到了对中国官僚政治的研究态度官僚政治在历史上已经...

《高原,我的中国色》读后感

读完高原我的中国色我感慨万分我深深为文中的主人公所折服更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作者是一位军人黄土高原上仅有的一位军人在其他人眼中他微不足道在粘稠的黄土大地上他是遗落在这儿的一根草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

寻路中国读后感(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