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自传有感

时间:2024.5.13

读鲁迅自传有感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xx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

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xx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第二篇:读鲁迅自传有感


读鲁迅自转有感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xx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xx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更多相关推荐: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篇一鲁迅自传gt读后感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

读鲁迅自传的读后感

1学术论文题目楷体GB2312一号系别外语系专学业生名姓称英语名庄宏勇学号09120xx8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高红宦完成日期20xx年4月5日12读鲁迅自传的读后感论文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脊柱他在呐喊中...

《鲁迅传》读后感

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脊梁读鲁迅传周棹帆读中学的时候学过好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转等等总是感觉老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乏味拗口但为了考试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老师的要求找重点归纳中心思想背诵重点语句但随着考试结...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读后感

无力的呐喊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读后感读完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去绍兴鲁迅故居看看我想在他的居所中能更加真切的体会到鲁迅先生当年的想法和他那在民族危机中的苦苦挣扎鲁迅先生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

读《鲁迅传》有感.新

大骨班六组姓名周丽君班级10会计2班学号20xx10420xx0读鲁迅传有感怀有好奇和探究的心里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经常学习的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利用这个假期我略读了鲁迅传对先生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四圣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人物简介19xx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xx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绍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

鲁迅读后感

中国的脊梁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句话是我初中时对鲁迅最大认知其实不然这只是国人所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在深读鲁迅之后才知道原来在这之下隐藏了一个民族魂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精神上...

富兰克林自传英文读后感

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InthistermIreadthebook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inthebookheshoweduswhathi...

鲁迅经典文集 读后感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有感触的书这本书是文学家鲁迅写的名字叫鲁迅经典文集其中的几篇文章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弱肉强食的严重行为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在这本文集里面包括了许多鲁迅有名的...

鲁迅《伤逝》读后感

我看鲁迅的伤逝汉语114班潘浩川20号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当时的知识青年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

鲁迅《希望》赏析和读后感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希望赏析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希望中所引用的来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1847年7月17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意思是绝望即是虚妄这一点正与希望就是虚妄相...

鲁迅故乡读后感1000字

鲁迅故乡读后感1000字鲁迅故乡gt读后感闰土当之无愧是重点人物20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贫穷还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得知的但是从鲁迅的...

鲁迅自传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