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1

时间:2024.3.31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一、(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1分)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闻者咸叹异之 ________

(2)不服绵纩 ________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二、(2011·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8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________

(2)姥初有愠色 愠: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1·聊城)文言文阅读。(7分)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楚庄王欲伐越 此智之如目也

B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王之伐越,何也 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 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只画一处)(2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忧( ) (2)备( ) (3)遁( )

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________

(2)袁府君即日便征 ________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1·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4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八、(2011·温州)文言文阅读。(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__________

(2)故中辍耳 __________

(3)外皆严装已毕 __________

(4)上尝得佳鹞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答案:(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答案:C

3、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二)

1、答案:(1)曾经 (2)生气、发怒

2、答案:(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答案: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三)

1、解析:A项中“伐”的意思均为“攻打”;B项中“此智之如目也”的“智”意为“智慧”,

“甚智其子”的“智”意为“认为??聪明”;C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乃”均为“于是、就”之意。

答案:B

2、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四)

1、答案:敌骑数千/四面集

2、答案:(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3)逃跑

3、答案:(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答案: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5、答案: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五)

1、答案:(1)吃 (2)出征

2、答案: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3、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六)

答案:(1)有人说:“吃菱必须去掉壳。”(“须”也可译成“需要”) (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七)

1、答案:说 获得,得到

2、解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于省略了“你”,“非故也”,应为“(你)非故也”,补上主语,就不难翻译了。“何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罪”,明白了这些,就容易翻译了。

答案:A

3、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答案:待下宽厚

(八)

1、答案:(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答案: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答案:魏征看到皇上玩鹞, 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第二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1

一、楚人学舟

【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椎鼓径进?? 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三、打捞铁牛

【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2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四、勉谕儿辈

【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等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用来做成)(2)何必图好吃好着(衣着,衣..

服)(3)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要)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能浪费。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答:有必要。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过多的奢侈和浪费会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走向灭亡。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雨后或雪后转晴)(2)立有.

间(一会儿)(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通“披”)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译文: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作为一名仁君,要勤政爱民,时刻不忘那些受饥挨饿的穷苦百姓。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3

六、农夫殴宦

【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①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①宦者:太监。②门户:指“门户”税。③邀:强要。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太监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太监,太监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太监。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尝与人佣耕 B 今以柴与汝;甚矣,汝之不惠 ....

C 不取直而归;系向牛头充炭直 D 我有死而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才与绢数尺(给)(2)农夫涕泣(眼泪)(3)不取直而归(通...“值”价值)(4)遂殴宦官(就) .

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以刀劈狼首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

七、敝帚自珍

【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话:俗语,民间谚语。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古而然(这样)(2)而固小之(轻视)(3)鲜能备善(少)...

(4)斯不自见之患也(害处)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 武仲以能属文 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 策之不以其道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4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八、樊重树木

【原文】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①樊重:人名。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翻译】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话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向之笑者(从前)(2)咸来求假焉(都)(借)(3)然积以....岁月(但是)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怅恨久之 B 何陋之有 C 亲戚畔之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九、齐人有好猎者

【原文】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买一只好狗,友人说:“你应该致力于种田。”猎人说:“为什么?”友人没有回答。猎人心想: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于是他开始拼命种田。不久家里就富裕起来,他去集市买了一条好狗,这条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入则羞对其家室(在家中)(2)其所以不得之故(原因)(3)..

君宜致力于耕作(应该)(4)于是退而疾耕(勤奋地耕地) ...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A 于是退而疾耕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5

十、张良受书

【原文】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遂去,无他言(离开)(2)与老人期(约会)(3)喜曰:“当..

如是”(这样)(4)良因异之(对?感到奇怪)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孤之有孔明 B 寡助之至 C 公将鼓之 D 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良因异之,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4.本段文字表现了张良

十一、赵人患鼠

【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吾之患在鼠(忧虑)(2)告其父曰:“盍去诸?”(赶走)..

(3)是非若所知也(这件事)(4)不病于无鸡乎?(担忧)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 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它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6

十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原文】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③干,求见。④沟洫,沟渠。⑤甫,刚。

【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为什么只欺骗我呢?”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会(恰好,遇上)(2)几(几乎)(3)岂(难道)(4)惟(只) ....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 A )

A 自练乡兵与之角 B 前人之述备矣 C 益慕圣贤之道 D 祗辱于奴隶之手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译文: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2)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译文: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变成了鱼(被水淹没了)。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三、管仲不谢私恩

【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判刑,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适幸及齐不死(到)(2)如子之言(你)(3)封人怨之(恨)...

(4)我且贤之用(将) .

2.选出与“自鲁之齐”中的“齐”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D )

A 乌封人跪而食之 B 如子之言 C 我且贤之用 D 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十四、芒山盗

【原文】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7

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吮吸)(2)盗因告刑者曰(于是)(3)..

以至不检(约束、检点)(4)夫语“教子婴孩”(语气词)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2)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教育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

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2)盗一菜一薪(3)愿如..

儿时一吮母乳(4)母与之乳 ( B ) ..

A (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 (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

十五、月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rǎng)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翻译】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是非君子之道(远)(2)请损之(减少)(3)以待来年然后....已(明年)(4)或告之曰(有人) .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D )

A 欺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 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故犯。

十六、陈万年教子

【原文】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翻译】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欲杖之(用杖打)(2)具晓所言(完全,都)(3)咸叩头谢...曰(认错)(4)大要教咸谄之(大致)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8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一狼洞其中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 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为,是不正确的。

十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 辞以军中多务 B 以残年余力 C 或以为亡 D 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涂通“途” 、 邪通“耶” 。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只要肯抓紧学习,就必定学有收获。

十八、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翻译】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凡得学者(能够)(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到)(3)吾徒相教...(白白地)(4)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答: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9

十九、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翻译】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采稆负贩(背)(2)忘恩负义(背弃,辜负)(3)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见同“现”)(4)曹刿请见(拜见) ..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C )

A 性质讷而好学 B 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 面山而居 D 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苦渴无日。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译文: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十、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

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一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

A 退之立马良久之 B 何陋之有 C 久之,目似瞑 D 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想到)(2)炼之未定(锻炼,此指反..

复思考)(3)观者讶之(惊讶)(4)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详细)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10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神。

二十一、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翻译】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B、D )

A 愚公者,年且九十。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更多相关推荐:
课 外 名 言 警 句 集 锦

课外名言警句集锦一先秦部分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7其身正不令而...

课外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收集的名言警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外收集的谚语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课外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初中古诗词诵读、课外名著阅读、名联、名言警句积累

姓名初中古诗词诵读课外名著阅读名联名言警句积累一选择题专项训练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2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

课外名言

课外1这山可真高快把青天刺破了仿那声音很大震得地动山摇2善思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蚕读出了它默默无闻的奉献读蜜蜂读出了它踏踏实实的勤劳读梅花读出了凌寒独放的...

初中古诗词诵读、课外名著阅读、名联、名言警句积累1

名句荟萃姓名1兰陵美酒夜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5相见时难别易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

四三班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四三班课外阅读计划一指导思想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可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

课外名言名句11

123橘生淮南则为橘4察己可以知人5外举不避仇7君子固穷8学如不及9君子以文会友10皮之不存11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12二人同心同心之言1314仁者不忧15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6楚兰生于深林17为天地立心18博学而...

高考语文课外及初中必背名言名句

课外必背名言名句先秦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有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q...

课外名言警句

课外名言警句1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2一年好景君须记宋苏轼赠刘景文3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4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抽刀断水水更流唐李白宣州谢眺...

初三中考课外名言名句

初三中考课外名言名句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人无远虑...

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课外阅读名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