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

时间:2024.4.13

国学经典名句

谨慎·防微

●追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鴞》迨(dài):趁着。彻:整治。绸缪(ch?umoú):紧紧缠捆。牖(yǒu)户:门窗。天还未下雨,就要翻透桑田的土壤,并修补好门窗。比喻事先要小心谨慎地做好准备工作。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乾封》乾乾: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夕惕若厉:每天晚上进行反省。厉,同“砺”,磨刀石。无咎:不会有灾祸。有德行的人从早到晚都小心谨慎,每天夜里都进行自我反思省语,就不会招灾。

●成功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小学·外篇·嘉言》覆坠:失败。燎毛:毛接近火而被烧。谓成功极为艰难而失败极易。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穴致灰千室。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隙》 蚓:蚯蚓。穿堤:挖穿堤的孔洞。漂一邑:指整个都邑洪水泛滥。漂,浮。邑:都城,城市。一条蚯蚓挖穿的小洞能使大堤崩决,淹没城池;小烟囱的火星会把千家万户变为灰烬。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法句经·卷上》轻:看轻。善:指好事,善事。盈:充满。积小善可成大福,犹如小小的水滴,可滴满一个大的容器。

●一料火星,烧了万里江山。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祸患被忽视了,就会酿成大灾难。

●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 堤溃:堤防被冲缺崩溃。祸患要在它刚露出苗头时就小心提防。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尉缭子·十二陵》 畏小:谓担心小的地方出错。治大:指管理大的区域或处理大的事情。谓怕出小错就要小心谨慎,要做大事就要有智谋。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纤微:极其细小。汉·刘向《说苑·谈丛》:“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意思相近。灾患产生于发怒,祸端由于疏忽小事而引起。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谓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屏除私心杂念,与人交往首先要言语谨慎。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片言必谨:简短的句把话与必须小心谨慎。福之基也:幸福的基础。

●谨慎,保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小心谨慎是确保自家平安无事的关键。

●祸不入慎家之门。

唐·王勃《规讽》谨慎持家就无祸患。

●自爱者必慎。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慎:小心谨慎。珍惜自己的人必然小心谨慎。

●恭为德首,慎乃行基。

晋·羊祜《诫子书》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谨慎地思考,勤恳地实行。

●昔之达人,杜渐防微。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贤明通达之人,在错误或危险发生之初,就加以预防制止。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丞民》谓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

●事前要思免后悔。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2折 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谋虑,才能避免事情后果不如意而后悔。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16回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露。“墙有缝,壁有耳”,与此义相近。

顶0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2楼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做事不经过深思熟虑终归会后悔,为人能一再忍让自然可以无忧无虑。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明·洪自诚《菜根谭》谨慎,在德行修养上,要在极细至微的事情上做起。给予别人好处,务必给予不能报答的人。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君子对自己建立的功德事业要格外谨慎。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礼记·文王世子》举:发起,兴起。慎其终始:自始至终都谨慎。从事宏大的事业必须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小心谨慎能避免灾祸,勤劳能由穷变富。

●小孔不补,大孔叫冤苦。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三十六 小的漏洞不去堵塞,大了就徒唤奈何。

●若欲不忙,浅水深防。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四十四 要想不邮问题,就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加以防范。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明·洪自诚《菜根谭》 谋求策划未成功的事业,不如体质已成功的事业;后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 要得到圆满的结果,临结束时也要如开始那样慎重细心,就不会败坏事情。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没有根据的言谈,不是亲见的行为,不是闻知过的谋划,应该持慎重的态度。

●翼翼矜矜,福所以兴。

晋·张华《女士箴》翼翼矜矜:小心谨慎的样子。兴:兴起。遇事小心,处事谨慎,也就有幸福了。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孔子家语·六本》 一辈子的善行,一句话就可以毁掉,能不谨慎吗?

●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 灾患临头才呼天撞地,不是太迟了吗?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大雅·云汉》形容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兢兢:小心谨慎貌。业业:畏慎貌。如霆如雷:如炸雷、疾雷一样。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庄公二十年》灾祸行将降临而不知忧虑,忧患一定会到来。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大明》惟有这位文王,处事恭谨,唯恐有错。

●小心翼翼,古训是式。

《诗经·大雅·丞民》 古训:古人的训诫、教悔。式:模式,法式。处事恭谨,唯恐有错,古人这个教悔可以作为行动的准则。

●圣人敬小慎微。

《淮南子·人间训》 杰出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小心慎重。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韩非子·六反》踬(zhì):被绊倒。垤(di?):小土堆。能绊倒人的是小土堆而不是山。喻小事大意,会吃大亏。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临:面临。渊:水潭。履:踩,踏。形容格外谨慎小心。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在生活小节上失检点,最终会累及大节。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3楼

《墨子·大取》要取大利,避大害。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离娄下》君子具有长远的忧虑谋划,就不会有眼前的祸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修身养性,于细微处也万不可疏忽。聚小成大,亿万是由一逐渐累积而成的。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 对细小事物也尽力的人,成绩就大;细微处也谨慎的人,成就就显著。

●弗备难,难必至。

汉·刘向《说苑·贵德》没预作困难的准备,困难一定到来。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慎斋箴》人的修养和处世,往往由于谨慎而成功,由于放纵而失败。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

汉·刘向《说苑·警慎》 幸福产生于小心恭谨、意深言简,而祸患产生于自鸣得意。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慎言》谓明于事理的人言谈谨慎,所以不说错话;暗于事理的人言语轻率,自招祸害和失败。

●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利害》预先虑及危难,危难可免;事前不防祸患,祸患必生。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节制饮食就不会患疾病,谨慎言谈就没有祸患。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行为谨慎能使意志坚定,说话谨慎能使品德高尚。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谓问题未出现之前就预作打算,解决问题就往往应付裕如。反之,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禁微者易,救末者难。

宋·王安石《风俗》纠正和禁止细微的不良倾向是容易的,要补救到了严重地步的不良行为就困难了。

●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

明·张居正《与操·宋阳山》世界上人们以为不值得思虑的事,往往是大可操心的。 ●大名垂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汉·陆贾《新语·慎微》赫赫大名留存万世的贤哲,都必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杜渐防微,慎之在始。

《晋书·王敦传》慎之在始:从一开始就小心慎重,谓不良倾向在刚露苗头时,就要及时防止。

●路当坦处亦防倾。

清·田岩松《题劳山杖诗》 在平坦的道路上也要防栽倒。

●山陵之祸,起了豪芒。

汉·李尤《戟铭》山陵:泛指山。深重的祸患,萌发于极为微细之中。

●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 疾病稍为好转后若不谨慎,病情容易加重;灾祸产生于松懈和懒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说苑·建本》事前不慎,事后懊悔也无济于事。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要使人听不见,不如不说;要使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出力劳作能战胜贫穷,谨言慎行能战胜祸患。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4楼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善于为人师表的人,既要宣扬自己笃信的真理,又要行动上谨慎小心。有:又。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其身,不可掩也。

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自己所说的话,不可抵赖;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掩盖。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社稷:指国家。小事不谨慎,便会变成大事,以至无法挽救。国家的危亡,没有不这样造成的。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忽:疏忽。富贵会导致骄纵奢侈,疏忽大意会产生祸患动乱。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积于忽微:在疏忽了细微之处积累而成。困于所溺:束缚在所沉浸的事体中。谓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史记·苏秦列传》事前考虑不周到缜密,事后必有大的祸患。

●莫待临崖勒马收缰晚,只恐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佚名《牧羊记传奇》临崖勒(l?)马:比喻到了危险边缘才回头补救,已为时太晚了。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小心慎重就一定成功,轻率行事就多数失败。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五 道德品质的培养很难,而堕落却很易。 ●坦途不戒,骥可蹶;羊肠畏惴,驽可越。

明·宋濂《持敬斋铭》戒:戒备。骥可蹶:千里马会摔跟头。羊肠:指羊肠小道。畏惴:小心谨慎貌。驽:指劣马。越:跨越。比喻易事败于大意,难事成于谨慎。

●一事差,百事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导致全盘失败。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行。

明·徐《杀狗记》大胆:此指粗心。谨慎小心天下都可以走遍,粗心大意却寸步难行。 ●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心细至极,而后能胜任天下的大事。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

明·刘基《郁离子·虞孚》不顺心遂意的事,常常起因于洋洋自得中的粗心大意。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明·方孝孺《深虑论》祸:祸患。忽:疏忽。乱:变乱。谓祸乱的发生,常常由于疏忽和多疑。

●小心多,失足少。

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四 失足:比喻犯过失。小心谨慎可少犯错误。

●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清·王豫《蕉窗日记》谓处于逆境往往能成就德业,而环境顺利往往使人身败名裂。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清·王懋竑《书座右二章》谓君子应懂得蚁穴能使大堤崩溃的道理,对小事要十分慎重。 ●防人疑众,不如自慎。

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1卷 提防、疑惧别人,不如自己谨慎。

●既堕釜甑,反顾何益?反覆之水,收之实难。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釜甑:炊具、瓦器之属。反顾:指后悔。反覆:犹翻覆,即倒过来。谓犯了错误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5楼

清·爱新觉罗·玄烨《联句》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此泛指全国各地。百年之患:指关系到长远利害的忧患。贻:遗留。

●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清·陈确《别集·学谱》个人独处时要谨慎,这是儒家学说的要旨。

●凡事还须学谨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守诗酒傲王侯》凡:所有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修己》品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言行谨慎。

●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明·唐寅《废亭诗》失脚:喻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回头:指彻悟。佛教谓只要彻悟,即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故谓回头是岸。告诫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慎之又慎,若堕落或犯重大错误,那就懊悔莫及了。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水泼出去,就不能收回。比喻无法挽回。

●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谓从开始到最终都要小心谨慎。

●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临事肃敬畏惧就会用心思考,思考就会通晓一切,临事肃敬畏惧就会小心谨慎,谨慎就不会失败。

●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宋·戴复古《处世》忙里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遇事镇定自若可以避免出错漏。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不要轻信直率之中直率,须防仁者的不仁。

●莫倚顺风帆力健,最难收是急流中。

清·吴文溥《南野堂笔记》在顺境时不要过分沉醉,要知道在急流中难于收手。 ●事无大小,先当孰思。

南朝·梁·萧衍《凡百箴》孰:通“熟”。事情不论大小,事先都要加以周密的思考。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从忧患方面考虑诸事的人,尔后就会享受到乐事,而先从快乐自在方面考虑诸事的人,尔后就要承受忧患之事。

●先忧为后乐之本,暂劳为永逸之始。

晋·葛洪《抱朴子》遇事及早考虑就为后来的乐境打下了基础,暂时的劳累则为后来安逸的开端。

●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山,半句非言能误平生之德。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比喻一句半句的坏话,耽误一生的品德。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第64章 为:作。为尚未诞生的事物创造条件,对未然之患要杜绝其萌芽。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也,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药之:用药治疗。渴而穿井:到了口渴时才去掘井。铸锥:铸锥:铸造利器,一作“铸兵”。比喻事到临急才想办法,已经来不及。

●善战者不待将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

《六韬·军势》不待将军:指不等将军下命令。理于未生:谓未等疾患萌发已开始治理了。

●除患于未萌。

宋·苏洵《审敌》把祸患消弭于尚未萌发的状态之中。

●君子防未然。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聪明人注意预防尚未酿成的事端。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聪明的人善于发现尚未萌芽的问题,设法避开尚未出现的危险。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6楼

●图于未然,治于无事。

唐·张九龄《治府兵第七章》 对付疾患于萌发之前,防范变乱于未见端倪之际。 ●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

《后汉书·丁鸿列传》在错误或危险尚在苗头初露时就加以预防制止,不让其发展,那么,不幸之灾和妖魔鬼怪就会灭迹。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斐松之注引《吴书》明智的人,在疾祸尚未萌发以前就看到了,在危害尚未发生就已估计到了。

●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圣人消除未形成的祸患,医治未发生的疾病。

●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

晋·葛洪《抱朴子·周刑》 圣君从易处入手解决难题,从细微之处开始消除祸端。 ●明哲消祸于未来。

晋·葛洪《抱朴子》深明事理的人消除灾祸于未发生之前。

●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明察尚未发生的疾患,明智地考虑事情的后果。 ●明者销祸于未萌。

《资治通鉴·汉纪》明察事理的人消除祸患于未萌发之前。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灾祸固然隐藏于细微之处,而往往发生于人们疏忽之时。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豫:事前准备。废:失败。凡做事情,事前作好准备的就会成功,没有作好准备的就会失败。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汉·刘向《说苑·谈丛》困:困厄。穷:绝境。做事早作谋虑和准备就不致陷于困厄和绝境。

●患至而后图,智者有不能。

宋·欧阳修《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祸患发生才设法对付,虽有才智的人往往也束手无策。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先:首先,前面的。谋虑在前,才能避免忧患。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不自由:此谓没有办法。险恶之境必须及早避开。 ●无事时要提防,有事时要镇定。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事端未发生之时必须提防,而发生之后则必须保持镇定。 ●无事常如有事,提防终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镇定方可以销局中之危。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省》弥:通“弭”,止息。销:消除。局中:自己参与的事,与“局外”相对。无事经常如有事一样注意提防,最终可以平息突然发生的灾变;有事经常如无事一样镇定,方可以消除自己面临的危难。

●祸到临头悔既晚,船驶江心补漏迟。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悔既晚:后悔已经来不及。补漏迟:弥补漏洞也无济于事。想避开祸患行动要及早。

●及溺呼船,悔之何及。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到了淹没的时候才来呼船救援,后悔也来不及了。比喻危难的当头要及早消除。

●遇事之易者未足喜,遇事之难者未足忧。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楚莫敖屈瑕》不能因事情顺利过分得意,也不因事情艰难而忧心忡忡。

●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元史·张桢传》发现错误或危险的苗头,就加以预防制止,不让它发展。杜:堵塞。渐:事物发展的开始。未然:没有成为事实。

●慎厥初,惟厥终。

《尚书·蔡仲之命》慎:谨慎,重视。厥(ju?):其。厥初:开始。惟:思,想。厥终:结局。作事慎重地开始,想到它可能的结局。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7楼

谦虚·戒骄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敖:同“傲”。从:同“纵”。不可滋长骄傲,不可放纵嗜欲,不可踌躇满志,不可过度逸乐。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第66章 下之:甘居下位。比喻谦虚者善于采纳众议。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

《荀子·大略》 迷者不问路:迷途的人在于不问路。溺者不问遂:淹死的人在于不了解会抽筋。遂:指半身不遂,即抽筋。

●自瞽者乐言己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长。

明·刘基《郁离子》 瞽(gǔ):瞎。聩(kuì):耳聋。形容闭目塞听的人思想方法的片面性。

●虚己者,进德之基。

明·方孝孺《候城杂赋》虚心是品德修养进步的基础。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诗经·大雅·抑》 谓温和谦恭,是高尚道德的基础。

●天道亏盈而益谦。

《周易·谦彖》 益:更加。天道总是亏缺与满盈交替而更加谦虚。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周易·系辞上》 有劳绩而不自夸,有功德而不自恃,这是忠厚到极点了。 ●君子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不以人所不能者愧人。

《礼记·表记》 病人:使别人难堪。愧人:使别人羞愧。有道德的人,不以自己能够做到而别人不能够做到的事,令别人难堪和羞愧。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尚书·太甲下》 如果登高必定从山下开始,如果登远山必定从近处起。陟(zhì):登高,上升。遐:远。迩:近。

●知其愚者,非大愚;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庄子·天地》愚:傻,笨。惑:疑惑,不明白对与否。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泰:庄重严肃。骄:傲慢。君子庄重严肃而不傲慢,小人则傲慢而不庄重严肃。

●君子不矜己善,而乐扬人善。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君子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而乐于宣扬别人的好处。 ●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

《战国策·赵策二》 有才能、有道德的人,肩负重任而行动肃敬,谦逊有礼;聪明、有见识的人功劳大而言辞和顺。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有才智的人善于论辨而不作繁复的解说,出了大力而不矜夸功劳。由此声名远播天下。伐:自夸。

●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管子·形势解》 伐:自夸。私:自占。不自矜其功,不独占其利。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窃:偷盗。贪天之功,以 为己力:贪图老天的功劳,把它归因于自己的力量。

●盈而荡,天之道也。

《左传·庄公四年》满盈就会溢荡,这是天下间事物的规律。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吕氏春秋·谨听》 宗:根源。盲目自满,是一切祸患的总根源。

●虚则欹,中则正,满同覆。

《荀子·伴生篇》此为古代一种容器,其里面不盛水则倾斜,盛水及一半则端正,盛水满了就翻覆。比喻骄傲自满就会栽跟斗。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8楼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

《庄子·山木》 人若能虚心地与世人交游,谁人能够损害他?

●虚而往,实而归。

《庄子·内篇》 虚心地前往学习,就会满载而归。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 见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缺乏道德修养、没有才能的人,就在自省中引以为戒。省(xǐng)

●以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34章 大:尊大。不妄自尊大,才能变得精深博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三个一起走路的人中间,一定会有一个在某一方面是我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选择他的长处加以效法,不好之处就改正它。

●在上不骄,高尔不危。

《孝经》居于高位而不骄傲,虽高而不危险。即切勿恃权骄纵。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或者谋求名声而达不到目的,或者想掩盖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章,同“彰”,明显。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而有才智的人考虑再多,难免有点失误,愚钝的人多次的思考也会有可取之处。

●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恒宽《盐铁论·复古》 宇栋:屋宇栋梁。燕雀:家燕、麻雀。

●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汉·恒宽《盐铁论·褒贤》学问、道德充盈厚实而不炫耀,大通快意之时而不骄恣。 ●畏盈守谦,乃终有庆。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盈:充满,引申为骄傲自满。谦:谦逊。乃终有庆:就最后一定有喜庆。

●智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长。

汉·刘向《新序》 聪明人的短处,比不上愚蠢人的长处。

●百川派别,归海而会。

晋·左思《吴都赋》川:河流。会:汇聚。

●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作事不辞劳苦,处事完毕不计较功劳大小。

●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

晋·习凿齿《曹操不存录张松》让:谦让。卑:卑下。谓功劳大、地位高的人要保持谦让、卑下的态度。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轻:轻视。各因自己的长处,轻视对方的短处。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

《随书·长孙平传》 污:污秽。疾:毒物。河流之深,山岳之大,就在于它们能纳藏各方面的东西。

●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

三国·魏·阮籍《达庄论》 自是:自以为是。章:同“彰”,清楚,明白。自建:自我夸耀。立:建立,有实绩。自以为是的人糊涂,自我夸耀的人无功。

●高者不说,说者不高。

元·无名氏《丸经·崇古章》卷上 有本领的人不自吹,自吹的人没有真本事。 ●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

《金瓶梅词话》第62回 比喻好坏不在于多说。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倨(jù):傲。谦恭虚心者得人心,骄横傲慢者失人心。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9楼

●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卑:低。高山由一沙一石积聚而成。

●功盖天下,不施其美。

《淮南子·诠言训》 盖:压倒。不施其美:不在人们面前展示其威名业绩。功勋卓著,

也不自我夸耀。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唐·姚崇《口箴》蹊:小路。天不自夸,却显得极高,李树不言,观赏者不绝,树下成了路。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唐·杜甫《秛岭》五岳:我国五大名山,即东西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说群山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尊:高。山外更有高山,不可盲目自大。 ●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唐·魏征《群书治要·老子》洼(wā):低凹。谦:谦逊。谦恭礼下,则众心归附。 ●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志气骄恣往往来自于事业的大通得意之时,追求享乐往往是因为时世安定太平。

●欲盖弥彰,竟有何益?

《资治通鉴·唐贞观十六年》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到底有什么好处?

●居安畏其危,处满惧其盈。

《艺文类聚·鉴戒》太平时世,要预感到危难,水满时要防止溢出。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修养品行最重要的是谦逊辞让,处理事情最重要的是从容自如。

●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骄傲应以谦虚来矫正,放肆要用谨慎来矫正。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清·陈确《瞽言·近言》智:聪明才智。愚:愚笨。自:自己以为。

●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

明·冯梦龙《智囊·术智部》君子与小人的智慧,各有长短。

●欺名盗世其过大,瞒心昧己其过深。

明·吕坤《新吾粹语》欺名盗世: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过:错误,过错。瞒心昧己:违背良心做坏事。瞒:隐瞒。昧:隐藏。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汉·崔瑗《座右铭》不要挑剔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说自己的长处。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推:推崇。比喻有德有才的人自然会受到推崇和拥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攻:磨砺。喻取人之长,可以丰富和提高自己。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

宋·洪朋《春风》成蹊:小路。比喻有功而不自夸,别人也能看重。

●整瓶不摇半瓶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3回 摇:摇晃。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倒谦虚,而浅薄的人反而喜欢炫耀自己。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患:毛病。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周易·谦》 谦谦:谦逊貌。君子:旧指懂得道理的人。卑:下。牧:养。以谦卑的

态度培养自己的德行。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荀子·荣辱》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言语行动都正确。争强好胜的人,总认为自己全对,别人全错。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

《列子·说符》色盛:神色显得高傲自大。力盛:精力旺盛。盛气凌人者骄傲,精力充沛者奋发。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10楼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有德行的人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业绩。

●居高视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身居高位而能体察下情的人,真正具有德行和知识;能对现有的成绩感到很不满意的人,是男子汉大丈夫。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明洪自诚《菜根谭》毋:不要。形:比。拙:笨。忌:嫉忌。能:才能。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

清·郑燮《题潍县官廨》机:先兆,开始。渐:事物演变的开端。自满是损蚀的先兆,而亏蚀是充实的开端。

●好水者溺,好骑者堕。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遭至失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对联》 讽刺光有外表而无实学的人。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清·张廷玉《杂兴》骄傲自满容易招灾,谦逊、冲淡,常常有福享受。

●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自我谦虚,别人一定信服,自我夸耀,别人一定猜疑。 ●强中更有强手。

《狄青复夺衣袄车》 更:更加。劝人戒自夸。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清·阮元《联句》澹:淡泊。解:晓得。喻人应以淡泊寡欲、心虚意静为师友。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谓学问无止境,为人必须谦虚。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63章 圣明贤哲的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 ●有眼不识泰山。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2回 比喻见识浅近,看不出有能耐或有名位的人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孔子家语·三恕》振世:震动天下。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勇力震动天下,持守时要兢兢业业;富有甲天下,持守时要谦虚谨慎。

●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墨子·亲士》恶:厌恶。能大:能成为大河。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

《子华子·晏子问》泰山的高耸,不是一块岩石堆积而成的。

●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宋·朱熹《朱子语类·理气下》溢:因满盈而流了出来。千百条川流奔赴大海而大海能包容它们。

●桃李红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相发挥:相互辉映成趣。桃红李白虽艳丽,还须垂杨辉映衬托才显得更美。

●牡丹虽好,绿叶扶持。

明·顾起元《客座赘话》比喻人尽管才能出众,也要靠众人支持。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明·洪自诚《菜根谭》没有必要在细小节枝问题上争长短、较胜负。

●矜其能,丧其功。

《尚书·说命中》矜其能:自夸个人的才能。矜:自尊自大,自夸。丧其功:丢掉他的功劳。丧,丧失。

●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绝不能窃取别人的成绩、荣誉,作为自己人功劳。

●但开风气不为师。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仅仅是开启一代风气,而不是为人之师。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58.40.254.* 11楼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书·武帝本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定有忠诚守信的人。三个人并肩走路,也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邑,古代区域以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方二里。厥:语气助词。 ●新竹高于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清·郑燮《新竹》 年轻人超过老年人,但老年人的作用不可忽略。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努力,失败于骄傲轻心。

●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释争》矜功伐能:自夸个人的功劳和才能。矜、伐:自我吹嘘。陵:即凌。害:暗害。毁:诋毁。毁败:倒霉失败。

●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

明·刘基《郁离子》智:聪明。愚:蠢笨。莫加:不能增加,再高。聪明的人能象愚笨

的人那样,那么,这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了。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喜欢坐船的人往往会被水淹,喜欢骑马的人往往会掉下马。夫:发语词。溺:落水,淹没。

●自高则必危,自满者必溢。

宋·胡宏《胡子知言·大学》自高则必危:自视甚高就必然危害自己。自满者必溢:骄傲自满就必然锋芒外露。溢,洋溢。

●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宋·林逋《省心录》盛水的容器注满水就会溢出,一个人骄傲自满好的名声就会丧失。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骄傲自满就会败事,自我夸耀是最蠢的。

●不知天高地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 形容一些人狂妄自大。

●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比喻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才干,也不应骄傲自满。 ●自高无卑,无卑则危;自大无众,无众则孤。

明·李梦阳《空同子·论学下篇》卑:低下,此指根基。众:多数的人。自高自大的人没有根基支撑,所以很危险;也没有众人的支持,所以很孤立。

●业大者易骄,善始者难终。

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事业成就大的人,容易骄傲;开头很好的人,很难圆满地结束。

●任道骄奢必败亡。

唐·韩偓《北齐》放任妄为、骄傲奢侈的人,一定没有好结果。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 意谓人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肆意逞能作恶。 ●强中更有强中手,天下原无第一人。

明·杨慎《墨池琐录》第一人:本领最高强的人。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蚍蜉(pífú):黑色大蚂蚁。嘲笑不自量力的人。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汉·贾谊《新书》第六 山高而陡会崩塌,大泽的水满了会溢流。

●自觉分寸长,用之终己短。

清·顾炎武《岁墓》自以为有长处,实践之中才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

●自满者招其损,谦虚者受其益。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大禹谟·虞书》自满的人招致损失,谦虚的人得到好处。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越是自高自大,越是显得度量的狭窄。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

清·宋纁《古今药石·笔畴》人的弊病是喜欢谈论自己的长处。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明·王守仁《传习录》人的最大弊病是自高自大。

●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 喻知识浅陋或处事莽撞。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5回 喻阅历短浅的人见识不广。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明·刘基《郁离子·大智》有智慧而不自恃,那么后世人无法同你在智慧上争高下。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于得志时。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成名全靠在穷苦的岁月里的发奋磨砺,而失败则大多是处于得志而松懈的时候。

举报 |2009-06-11 22:17回复

222.72.165.* 12楼

宽怀·雅量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汉·蔡琰《悲愤诗》 终:度尽。人生能有多少时日,我是在满怀忧愁中度尽年岁的。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 人生如寄居般短暂,何必多愁善感而自伤。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孰若:哪里比得上。与其有物质上的享乐,不如有精神上的无忧无虑。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

唐·孟郊《自叹》 发:头发。相形:相互映照。茎:根。愁多催白发,发白见愁多。 ●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唐·孟郊《偶作》 情忧:心情忧虑。一夕:一夜,指时间短。短时的忧愁亦能伤神。 ●举世尽从愁里老。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杜荀鹤诗》 世人之衰老都是因忧愁而加快。

●夜愁添白发,青泪损朱颜。

唐·许浑《下第别友人杨玉之》 青泪:眼泪。朱颜:指青春健壮的容颜。意为忧愁催人老。 ●忧伤能伤人,绿鬓变霜鬓。

唐·李白《怨歌行》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绿鬓:乌黑的鬓发。霜:白。因忧愁伤人而使原来乌黑的鬓发变得霜白。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晋·潘岳《悼亡诗》 寝:睡眠。息:休息。沈忧:深忧。盈积:满积。心中的忧伤和思念与日俱增。

●有五湖四海之襟怀,经天纬地之才略。

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赏》具有包举宇宙的胸怀和治理国家扭转乾坤的雄才大略。 ●量如红海,器若丘山。

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比喻人的器量包容很大。

●欲知忧能老,为视镜中丝。

南朝·梁·范云《有所思》丝:发丝,头发。从镜中看一下自己的头发,就知道多忧摧人老的道理。

●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唐·白居易《叹发落》 行年:经历过的年岁。人因为多病多愁而未老先衰。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明·于谦《静夜思》由:从。安得:怎能。事隐忧:为隐状的烦忧所支配。

●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身体安适就是人生乐事,无忧无虑就是人生之福。 ●乐不以忧而废,忧亦不以乐为忘。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忧乐》 忧中觅乐,乐不忘忧,要善于调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当:应该,适合。几何:多少。人的一生短暂而可贵,理当对酒高歌抒怀。

●破除万事无过酒。

唐·韩愈《赠郑兵曹》 无过:都比不上。饮酒可以消愁,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虽说到万里之外为的是建立功勋,可无限的心事都融化在这杯酒中。写出诗人对友人立功异域的鼓励和期待,充满洋溢、豪迈乐观之情。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唐·杜甫《漫兴》不要为世俗的事烦恼,姑且饮尽这有限的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李白《将进酒》金樽:酒杯。抒发怀才不遇、借酒消愁之情。

●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唐·徐凝《春饮》遣:排遣,消遣。爱酒不因季节而易,目的是借酒排遣愁闷。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觞(shāng):盛酒器。几曾:多少次。着眼:用眼。侯王:泛指权贵。意为我以诗酒自娱,根本不把权贵放在眼里。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宋·陆游《秋思》日长似岁:度日如年。方觉:才觉得。闲极无聊,觉得度日如度年,开怀畅饮,天大的事都不在乎。

●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3楼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 和:和解,协调。酒可以和解人与人的能够破除许多愁闷。 ●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唐·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驱:赶走。酒可解愁,茶能提神。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唐·郑谷《中年》酒有权:酒有破除愁闷 力量,所以说有权。花不知人意,酒能破我愁。 ●酒力不能久,愁根无可医。

唐·杜荀鹤《途中春》饮酒无法消除产生愁怨的根源。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唐·杜牧《送张判官归兼鄂州大夫》写出一个人学问渊博,嗜酒豪放。

●一醉能消万古愁。

《杨州梦》第一折 谓酒能解愁。也有作“一醉解千愁。”

●光阴如电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

明·陆采《怀香记·青琐相窥》比喻光阴易逝,难得开怀。

●酒,除非是解愁,只怕酒醒更残,愁来又依旧。

明·唐寅《月来高·无题》 更残:更深夜尽。饮酒为解愁,但醒后仍是愁。

●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以避世俗,清身洁行为贤。

汉·王充《论衡·定贤》能避开人世间的俗气,洁身自好的是贤人。

●端人贵洁己,宁使冰霜侵。

清·陈炳《杂诗》要矫正别人,最重要的是自己德行高洁,岂能让邪气侵扰。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遍:到处。度量:指人的器理,胸襟。宏:广大。五经诸史:泛指各种经典著作。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多见多闻以开阔眼界,熟读诸史以扩展胸襟。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不胜其小:意谓无法形容其小心的程度。涵盖一世:包容和覆盖一个时代。比喻气量之大。有德之人既小心谨慎,又能容忍谦让。

●嫉妒每因眉睫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眉睫浅:比喻目光短窄。目光短视的人嫉妒心重。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胸怀象大海浑涵无际,象春天化机无限;待人接物象流水行云一样进退自如,应对得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坦荡荡:泰然自得貌。戚戚:忧惧貌。有德之人泰然自若,无德之人经常忧心忡忡。

●君子坦荡荡,有话当面讲。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君子胸怀坦荡,内心有意见就当面讲明。喻胸怀宽的人,天下万物都放在心中。

●心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济:成功。具有忍耐精神,就可办成事;宽宏大量,就有高尚的道德。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明·洪自诚《菜根谭》 茹纳:容纳。与人:和别人的交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颂》 谓若能抛开闲事,扫除俗念,一年四季,都风物宜人,何尝不是美好的时节呢。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恒无鱼。故君子当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恃好洁独行之操。 明·洪自诚《菜根谭·概论》秽(huì):污浊,肮脏。恒:长久,经常。含垢纳污:原指包容坏人坏事,这里是指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恃:依靠,凭借。好洁独行:自鸣清高,独往独来。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善于交往,不可自恃清高而独往独来。

●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唐·韩愈《孟生》不同质地的东西最忌共处一起,孤独的香花难于生长在丛林之中。 ●昆峰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芳茂者先折。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4楼

北朝·北齐·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昆峰:昆仑山。瑶山:招摇山。昆仑山积聚的玉石,光泽夺目的先遭采毁;招摇繁茂的桂树,芬芳馥郁的先被折取。喻高尚正直的人容易遭到打击和毁谤。

●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辉。

唐·李白《沐浴子》辉:人的锋芒。立身处世忌太清高,修养到家的人最可贵的是把锋芒藏起来。

●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宋·苏轼《元佑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 孤高拔俗,总要更多地受霜染风欺。人与竹,都如此。所谓不可恃,恐非直言褒贬。

●世间万事忌孤高。

明·吴承恩《围棋歌赠鲍景远》做人处世切忌高傲孤僻。

●兰薰而摧,玉缜则折。物忌坚芳,人讳明洁。

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 兰花因芳香而被摧折,玉石因纹理细致而被折断。物忌坚固芳香,人忌讳贤明高洁。

●虽无咏絮之清才,却抱孤芳而自赏。

清·玉瑟斋主人《血海花·嚼雪》 咏絮:东晋才女谢道韫曾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咏雪,后世因以”咏絮“称扬女子工于吟咏。谓虽然没有谢道韫那样清丽的诗才,却也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文章为实用,世界忌名高。

清·傅山《霜红龛集》卷五 文章为了实用,世上的人怕出名。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左传》盖:覆盖。容:包容。以天能覆物,地能容物,比喻宽阔的胸怀。

●浩乎若江海,斛不能校。

晋·葛洪《抱朴子》 浩:大。斛不能校:斛无法量。斛(hú):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后又以五斗为一斛。校(jiào):计量。喻胸怀度量如江河大海,不可斗量。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唐·玄览《断句》从:任人,随。比喻度量之大,也喻志气高远。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淮南子·泰族训》 大:宽宏博大。怀远:安抚远方的人。

●五山立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大唐诏会集·赐陈敬瑄铁券》 形容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气概豪迈。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唐·常建《赠三侍御》 操:节操,德行。量:度量。形容节操高洁,胸怀宽广。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唐·孟郊《赠裴枢端公》不极:无边。极,尽头处。吞:纳。形容君子的器量宏大。 ●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薛瑄《读书录·君子·小人》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自满之气:狂妄自大之气。

胜(shēng):尽。君子的气量大,小人的气量小。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有德行者气量大,无德行者嫉妒别人。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宋·林逋《省心录》君子用和气的态度和众人相处,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下人,用宽恕的态度对待有过失的人。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太平御览·人事部》 志向远大而度量窄小,不可能建立什么伟勋大业。

●度量放宽些,见识休局促。

明·王世贞《正家箴》 局促:狭小。胸怀要宽,见识要广。

●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

宋·朱熹《四书集注》 清廉正直的人。对旧恶不耿耿于怀。

●磊磊落落,二十八宿列心胸。

宋·林正大《括水调歌》 心地光明正大,胸怀豁达开朗。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为人要立志,经受艰苦磨练,处世要豁达乐观,气量要宏大,言论行动要小心谨慎。

●先生之民,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宋·范钟淹《严先生祠堂纪》 盖:语气助词。赞美严子陵先生的心地明朗,胸怀宽阔。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5楼

●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宋·赵令畤《侯鲭录》 形容志气远大,意趣豪爽不羁。逸其情:使他的情怀能宣泄无遗。纵其志:使他的志向能纵情驰骋。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形容脱乎流俗的风致。 ●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

宋·朱熹《朱子全书·孟子》 气魄:指志气和度量。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宋·苏轼《失题》 眼里乾坤阔大,伸手能摘斗摩星。豪气纵横是苏轼诗风特色之一。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宋·苏轼《真兴寺阁》既写寺阁之高,也表示情怀旷达和豪放。

●宽宏大量,何所不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 宽宏大量:度量大,宽厚待人。容:容纳。 ●由来大度士,不受流俗侵。

唐·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 从来豁达大度的人,都不受时风流俗的侵扰和影响。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19回 量:度量。机:机心,权谋诈术。气量愈大受益也大,机心愈深祸患愈深。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世上不笑之人。

明·朱元璋《联句》 大度:度量宽大。慈颜:慈爱的容颜。

●志量恢弘纳百川,遨游四海结英贤。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 志量恢弘:志气和度量都很大。恢弘:大,宽广。遨游四海:周游全国。遨游,游逛。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面均有大海。英贤:英雄贤豪一类人物。 ●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

明·焦竑《玉堂丛话·言语》 度(du?):计算、测量。乾坤:天下。天地的度量宽阔,无法计算。

●量少非君子,德高乃丈夫。

宋·佚名《名贤集》气量狭小就不是德行高尚的人,德行高尚才是有作为的男子汉。 ●宰相肚里好撑船。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宰相:封建王朝里替君主总揽政务的官员。当宰相的人有宽宏的度量。

●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广意者,斗室宽若两间。

明·洪自诚《菜根谭》 机闲:秉赋悠闲。机,素质,秉赋。广意:胸怀宽广,意,胸怀。斗室:形容居室窄小如斗。胸怀宽阔,就会感到时日优游,大地宽广。

●存亡祸福,其要在人。圣人重诫,敬慎在忍。

汉·刘向《说苑·敬慎》 要:关键。重诫:注重劝人警惕或者警告。敬慎在忍:指在推重谨言慎行之中特别讲究忍让。

●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明·洪自诚《菜根谭》君子应当试净冷眼看待一切,切切不可任性起血性的刚肠。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明·洪自诚《菜根谭》恬(tián):平静。味淡声稀处:指远离酒肉声色的地方。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意指安静才能尝得出世间真滋味,看透世间的奥妙事理。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专心一意地观察天下的事理,平心定地应付天下的变化。 ●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

宋·陆游《初归偶到近村》醉里无拘无束,心宽觉得天地特大,闲适中更知日月悠长。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世事在平静中才看得清楚,人情在平淡中才保持得久长。 ●闲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遇事安闲从容,就会感到天地广阔,日子过得优悠。 ●朴能镇浮,静能御躁。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朴质能够把虚浮的恶习压倒,镇静沉着能够抵御急躁毛病。 ●世事多因忙里错。

清·曾国藩《赠灵仙仁弟亲家》 世上的事,很多的是因为忙而出错。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6楼

●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

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从人:与人相处。舒徐:从容谦抑。

●遇事知剪裁,操心识卷舒。

唐·杜牧《自遣》剪裁:此用心思考和判断,从而决定取舍。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宋·惠洪《超然自见轩》 超然物外,自有高洁情怀,幽深志趣。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寄情山水的恬适环境,有助于心性的陶冶。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宋·苏轼《贾谊论》君子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一定要耐心等待;要从事远大的追求,就一定要忍耐。

●彼其能有所忍,然后可以就大事。

宋·苏轼《留侯论》 彼:此指留传侯张良。忍:忍耐。就:完成。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宋·苏轼《留侯论》 卒(cù):同“猝”,忽然。志向远大,就会遇事不惊恐、不发怒。 ●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

宋·苏洵《项籍》弃:舍去。势:趋势。利:效用。有失才有得,有忍耐才会有利。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宋·苏洵《心术》 百勇:众多的兵士。百动:指众多的忙乱和盲动。忍耐可以致胜。 ●小不忍,致大灾。

汉·徐干《中论·问易》计较小事,招致大灾大难。

●忍字常须作座铭。

宋·陆游《无题》座铭:即座右铭,刻在器物上作为警惕自己的文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吕坤《呻吟语·人品》个人的意气忌炽烈,内心忌自满,才干忌外露。

●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子隙造奇冤》含忍宽容的人终究有好处,放纵肆意的人一定会招来灾祸。

●“大事化为小事,不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 善于处理家庭矛盾,才会家业兴盛,家口和睦。 ●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回 忿:生气,恨。忍耐一时,快活一世。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明·洪自诚《菜根谭》前集 察觉别人的狡诈,在语言上不表露出来;受到他人的侮辱,在脸色上不显现出来。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明·洪自诚《菜根谭》后集 境:环境气氛。意:情绪,意念。感情超脱,心中安闲。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清·王豫《蕉窗日记》治:治理,制服。以是:从这点。克己:克制个人的感情。怒气不易自我克服。

●怒则思理,危不忘义。

汉·刘向《说苑·立节》 发怒时就想到道理上去,危险关头不要忘掉道义。

●忍字敌灾星。

《御纂性理精义》敌:抵挡。忍耐能够抵御灾祸。

●一激之怒炎于火,三寸之舌芒于剑。

《黄宪天录阁外史》 游:愤激。炎于火:比火还炽热。轻易发怒易于招祸。

●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岂:哪。世间不遂人心的事,难以尽数。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瑄《读书录·警戒》制:克制。祸流于滔天,灾祸无法估量。人生应当注意抑制一闪而过的欲念。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注意抑制怒气,不会招祸。

●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为学》惟怒为甚:只有怒气是最严重的。

●与人无患,与世无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患:灾祸。争:争夺。不与别人发生任何利害冲突。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7楼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明·朱衮《观微子》有修养的人要具备过人的忍耐性、度量和克制自己的能力。 ●人之遇患难,须平悯易气以处之。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平心易气:即平心静气。

●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个人意气的愤怒要克制,符合道义的愤怒不能缺少。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庄子·人间世》 溢美:过分夸奖。溢恶:过分贬损。双方欣喜之时往往会有很多过分夸奖的话,而双方发怒之时也往往会有很多过分贬损的话。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小事不能忍让,就会影响大局。

●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忍:忍耐。三思:反复思考。忍气制怒,有益无害。 ●省得一年气,免得百年忧。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气:指怒气。意谓忍耐不动气,可免除很多忧患。

●浮生若梦非有意,到处能安即是家。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世事多变,人生短促,象梦幻一般,能够随遇而安那即是自己的家了。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 应当忍耐的就忍耐,否则小事变成大事。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制。

汉·徐干《中论·贵验》 谓忍耐要在事前,制欲要在行动之前。欲,人生的欲念。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明·徐得胜《小儿语》 互相争夺,双方都出丑;互相谦让,双方都有得。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嗔:愤怒。愤怒能毁掉一个人的事业。

●忍之一字,众妙之门。

清·杜文澜《古谣谚》 众妙之门:到达许多奥妙之处的关键。能时时以一个“忍”字约束自己,涵养算是达到最神妙的境界了。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清·金缨《格言联璧》 知道满足的人经常觉得快乐,能够忍让的人自然感到安逸自在。 ●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作家:操持家务。作,操持。接物:指跟人相处和一般的交际应酬。谓持家要勤俭,待人要忍让。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无量:谓胸窄量浅。谓要有超过前人的志气,有谦让今人的度量。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欲迷则昏:贪图私利的欲望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就头脑糊涂,不明事理。任:放纵,恣意。气偏则戾:人的意气偏激了,看待和处理事物就会悖理。戾,乖戾,不顺。谓贪欲不可沉迷,意气不可偏激。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襟度:指胸怀、度量。涵养:指学识。处在逆境或顺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度量,面临欣喜或愤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识涵养。

●终身让呼,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唐书·朱敬则传》 枉:徒然,空,白。畔:田界。一辈子礼惦他人,于己并无损失。 ●位极将相,无忘谦抑。

《旧唐书·浑瑊传》 极:到达顶端。谦抑:谦虚和自我抑制。身居将相的高位,也不忘谦虚和自我抑制。

●处世让人一步为高。

明·洪自诚《菜根谭》前集十七 谓待人处事要谦让。高:高明、好。

●让,礼之主也。

《左传·襄公十三年》 诗人注重礼惦,这是礼仪中最主要的内容。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明·洪自诚《菜根谭》作事要替他人着想,留有余地。

●恭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肃敬可以使的怒气平缓。谦逊礼惦可以使人的纷争停息。 ●招殃之端,莫很于气性;避祸之法,莫过于忍让。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招致为殃的开端,没有比易于暴怒之性更大的了。避开祸害的办法,最好是忍耐和礼让。

●勤俭持家为上策,忍和处世作良图。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勤劳节俭地治家,这是最好的策略;忍让和睦地与人相处,这是最好的计谋。

●忍字家中宝。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忍让在治家中是法宝。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清·史襄哉《中华谚语》 忍耐一句话,可以止息一回怒气;让着,可以有一步的退路。

举报 |2009-06-12 06:56回复

222.72.165.* 18楼

诚实·正直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19楼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

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汉·乐府古辞《满歌行》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0楼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

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

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1楼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唐·元结《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

正直。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宋·梅尧臣《古意》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

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以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尽心上》人不可没有羞辱之心。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磊磊落落向曙星。

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2楼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霁(jì),雨雪停止。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 明·洪自诚《菜根谭》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打破天窗说亮话。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 比喻坦率地说真话。

●明人不做暗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心安茅屋稳。

清·杜文澜《古谣谚》 心地安详,虽穷犹乐。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无事不可对人言。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

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同“现”。隐:不显露。微:显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小学·外篇》 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觉:醒悟。悔:后悔,悔过。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汉书·刘向传》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也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3楼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一生肝胆向人尽。

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明·洪自诚《菜根谭》 君子之心坦荡可解。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兰在幽林亦自芳。

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

《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毕生都要无愧于人。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宋史·蔡元定传》衾(qīn):被子。虽独行独寝,也不做亏心之事。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看风驶帆,正是随波逐流。

宋·普济《五灯会元》 看风驶帆:比喻看势头随时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为人要正直,不可看风驶舵。

●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 神鬼莫测:形容事情极为诡秘。天理难容:天道不容许。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谓天所主持的公道。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宋·佚名《名贤集》 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自古明人不做暗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一切。 ●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

清·石成金《传家宝》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4楼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老实。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很难事事尽如人意,但求处世无愧于心。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德行·声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本:根本。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守:奉行,遵守。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行。平:太平。君子所奉行的原则,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唐·武则天《内训·修身》不修养自身则道德不能确立,道德不确立而能够化育治好家庭的事很少有,更不必说治理好国家大事了。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欲:想。齐:整治。修:锻炼,修养。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 ●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

《管子·权修》本:根本,关键所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修身:锻炼品德修养。令名:美好的名声。恶:丑。责:索求。妍:美。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获得声誉。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 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

宋·王艮《答问补遗》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

宋·朱熹《癸未垂拱奏札》大学:书名。天子:旧时称国君。庶人:旧时称百姓。壹是:都是。齐:管理好。治:治理好。平:太平。莫不:无一不是。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管家、理国、使天下太平的根本。说明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

清·李毓秀《弟子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就自然大。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力轻重人。

清·宋纁《古今药言·憬然录》轻重人:衡量人。君子从道德衡量人,小人则从权势衡量人。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树根稳固,花果必然茂盛;源流深远,波澜才会壮观。比喻道德、学问的功夫深厚,才能有所作为。

●末流之竭,当穷其源;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末流:下游。竭:干竭。凡事应从根本上找原因。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周易·系辞上》默默专注而有成绩,不事标榜而受人信用,这完全是由于德行。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心逸日休:心里舒坦,整天高兴。休,吉庆,喜。心劳日拙:费尽心机,反而越被动难堪。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5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止:表示确定语气。景行(xìng):高尚的德行。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的人的敬仰。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汉刘向《说苑·说丛》富有钱财不如道义高尚,有权势不如道德品行崇高。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后汉书·张衡列传》患:担忧,忧虑。不担心名位的不显要,而担心品德的不高尚。 ●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

汉·陆贾《新语·术事》立:处理。弦:乐器上发声的线。宫商:古代分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此泛指乐音。建立功业的人要有道德修养,正如调弦试音的人要懂得音律一样。

●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

宋·朱熹《朱子语录》谓道理、规律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品德、操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面获得的。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游世:与世交游。德:德行。患:担忧。位:名位。势利:权利和利益。君子以德行处世,所以不计较个人之得失;小人以势利处世,所以患得患失,大胆妄为。

●德者事业之基。

明·洪自诚《菜根谭》道德是事业的根基。

●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庄子·天地》贯通于天地间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事物特性的为德,支配着万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为道。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以仁爱、道义为朋友,以道德为师友。

●道义重,则轻王公矣。

《荀子·修身》看重道义,那么就轻视王侯了。

●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

宋·王安石《寓言》功劳高大而后人把它毁掉非常容易,道德修养浅薄的人则难于在世上立足。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流:播。卑:低下。品德纯厚的留下美名,品德浅薄的留下恶名。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唐·李白《赠韦秘书干春》如果没有匡济时代的雄心,即使个人的品德修养再好,于国家并无好处。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宋·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虽是有文化素养的人,也会变成品格低下。

●才出于学,器出于养。

清·赵尔巽《清史稿》才能出于学问,器度出于修养。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惟:仅。做人最可贵的是德行,而不是金钱地位。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完美的境地,一切毁谤都将自行止息。 ●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

《淮南子·缪称训》末:树梢。本:草木的根或茎干。伤:损伤。比喻做事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诗经·大雅·荡》古人说过:“树木倒地以后,根部翻出了,枝叶虽然没有受损害,但树根已坏。”颠沛,此指跌倒。揭,高举。拨:此是“败”的假借字。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唐·张说《起义堂颂》源头经过疏浚,河水会流得很远;树根扎得深,叶子就会长得茂盛。喻凡事都应从根本做起。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唐·韩愈《答李翊书》遂:饱满。晔:同“烨”,火光明亮悦目。根柢壮茂的树果实就结得饱满,土壤肥沃的土其光泽就明亮悦目。

●白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辉。

汉·韩婴《韩诗外传》度(du?):计算,量度。仞(r?n):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掩:遮盖,遮蔽。比喻道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总不会被埋没。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6楼

●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纯乎天理:做事都能按天理运行的法则。圣:圣人,此指杰出的人。足色:纯金。精:指纯金。做人和研习学问,永无止境。

●珠藏泽自媚,玉幅山含辉,此涵养之重要。

明·薛瑄《薛子论道·中篇》蕴藏珍珠的水泽自然美好,蕴藏宝玉的山隐含着光采。说明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蕴辉珠处渊,含英金在矿。

清·李果《示两儿》深渊里的珍珠蕴藏着光泽,矿石中的黄金焕发着光采。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晋·陆机《文赋》谓矿石中藏着宝玉,山岭就倍增光辉;水中有着珍珠,川流将更加媚人。 ●山藏异宝山含秀,沙存黄金沙放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 山岭上藏着奇珍异宝,山岭就非常秀丽;矿沙存在着黄金,矿沙就放出光采。

●山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8回 本:指树木。源:源泉。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凡人:普通的人。修:指自身品德的修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修养成为高尚圣洁的人。

●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代)》德行随年岁的增长不断进步,好象太阳升起月亮放光一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御寒最好的是厚皮衣,消除毁谤最好的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北朝·北齐·刘昼《防欲》珍珠晶莹明亮,尘埃就不能沾上去,人的品性高尚,就不会沾染坏的习惯。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德充符》德:道德。形:形貌。

●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修道:指个人在思想修养方面的锻炼。自有天知:古人以为老天是有意志的。

●治外物易,治己身难。

唐·林慎思《伸蒙子·治难》管理外部的事物是不难的,难的是对自己的管理。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德行要与标准高的人相比,利欲要与要求低的人相比。 ●德,福之基也。

《国语·晋语六》德行是幸福的基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论语·里仁》怀:关心。德:道德。土:田地。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溺其所处之安。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唐·徐夤《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德义:品德义行。诵:称述。身后:死的讳称。好的品德义行,后人总不会忘记。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庄子·徐无鬼》分:给与。圣、贤:同指德行好的人,而圣人高于贤人。以仁德施分给人可称为圣人,以钱财分赠给可称为贤人。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

《礼记·儒行》温良是人的根本,恭敬和谨慎是仁的基础,宽裕是仁的开始。

●宝己以德,毋宝珠玉。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宝:珍爱。德:品德。要珍惜自己的品德,不要只珍爱珍珠玉石等宝物。

●崇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宋·苏轼《文与可字说》推崇圣哲的道义而忘掉权势,实行仁义而忘记私利,修养道德而

忘去名位。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易·说卦》用正道去树立别人,就是仁和义。

●礼义廉耻,士君子居身之本系焉。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谓崇礼、行义、廉洁、知耻,是立身的根本。

●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美名,是德的车轿;道德,是国家的基础。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7楼

《庄子·刻意》一般的人重视利益,清廉的人注重名声,贤良的人崇尚志趣,杰出的人重在思虑精深。

●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左传·文公十八年》后世承前世之美,不败坏前世之名。

●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

《隋书》崇高的名望天下知闻,显赫的功业辉映于天地。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唐·刘驾《励志》及时建树功业和德政,死后美名就传扬不灭。

●自顾行如何,毁誉安足论。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 只须自己注意到品行端正,别人的毁谤或称赞不必去计较。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 比喻有本事有实绩不必吹嘘,别人也会知道。

●凡夫爱命,达士殉名。

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 凡庸的人顾惜自己的性命,通达事理的人却勇于为保全名节而牺牲。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上等士人忘记个人的声名,中等士人树立个人的声名,下等士人窃取美好的声名。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离骚》 冉冉:渐渐。 修名:美名。感叹年岁渐老还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

唐·舒元舆《贻诸第砥石命》 锷(?):刀剑的刃。磔(dǐ):细的磨刀石。此指砥砺,磨练。比喻人的美名要经磨砺才能传扬。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 论:评论。公:公正。 名:名声。 定:确定。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列子·杨朱》 在世时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世代传美名。

●千里传声,万里传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美名比声音传播得更广远。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汉·王充《论衡·自纪》 身:人的躯体。朽:腐朽。声:名声,声誉。 彰:显扬,显著。 人虽死了,而声名却长存。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

《后汉书·冯异传》 垂:传下去,传留后世。成功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但声名业绩却世代相传。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晋·左思《咏史》 悠悠:长远貌。英名擅八区:擅,扬,意谓英名传扬全国广大地区。 ●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威震天下:威望震动天下。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 有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功列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

《后汉书·章帝纪》功勋业绩闻名天下,仁政之风世代相传。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与天地一样久长,同日月一样光辉。

●奋名于百代之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

三国·魏·桓范《序作》 奋名:为获得好名声而奋斗流誉:传扬声名。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汉书·陈汤传》载(zǎi):年。 世:代。 安:安宁,安定。立下大功,世代安居乐业。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谓声名,节操比泰山还重,私利欲望比鸿毛还轻。

●高名千载留。

南朝·梁·萧纲《登琴台》 美好的声名,千年百载留传。

●尽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后汉书·邓皇后纪》 功勋载入史册,并被弦歌赞颂。竹帛:史书。古人在竹简、绢帛上记事。流音:指美好的品德和声名。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 德音: 好的德行和声誉。功名:功业和声名。好的德行和声誉远扬千里,功业和声名比泰山还要重。

●功名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三国志》 著:显出。鼎钟:古铜器之称,上面铭刻文字,或表彰功德,或记事。竹帛,竹筒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功绩和声名都被史书收录。

●威动天地,声慑四海。

《淮南子·汜论训》 威:威名,威势。慑(sh?):恐惧,害怕,引申作镇服。比喻威望极高,声名极大。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 芳:芳香,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秽:鄙贱邪恶的行为和名声。荣枯:喻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后汉书·荀悦列传》一时的得失关系到身后的长久荣辱。

●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南朝·后魏·许谦《遗杨佛嵩书》 把握好机遇,可以建立不朽功勋。

●留得声名万古香。

宋·文天祥《沁园春》 万古香:千年万代都赞颂备至。香:名声的美好。留下美好的名声,万古流芳。

●丈夫垂名动万年。

唐·杜甫《赤霄行》 丈夫:指“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垂名:名声留传。大丈夫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晋·陶渊明《咏荆轲》荆轲虽然死去,但千载以后他的英侠义举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患:忧虑。令名:好名声。彰:明显。只怕不立志,不怕无声誉。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

汉·徐干《中论》 谓长期砥砺志行,名誉便传扬开去。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 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声音却不会消失。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官运亨通的人不一定称职,名誉很高的人,名实不一定相符。 ●盛名之下难为居。

《新唐书·官琯赞》 居:居住,引申为做人。

●溺私利者则伤名。

唐·李延寿《晋史》 沉溺于私利的人有损自己的声名。

●身没声名在,多应万古流。

唐·贾岛《哭孟郊》 没(m?):死亡。人死了,而声名犹存。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功:功劳。德:德行。益:更加。明:光大,卓著。 光:光荣。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 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泯(mǐn):灭。谓人已死去很久,但名字在史册长存。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

五代·裴谐《经杜甫坟》 声名是埋没不了的,人死骨腐有什么要紧。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五代史·王彦章传》 皮:珍贵的皮毛。名:美好的名声。为人应留下好的声名。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宋·陆游《投梁参政》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为人要建功立名。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宋·陆游《观史》 大节:重大的节操。公论:公正的评论。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宋·李师中《送唐子方之贬所》 去国:离开朝廷不作官。高名:高尚名节。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宋·李曾伯《挽史鲁公》 盖棺公论定:指史鲁公死后,对他一生的全部表现作出结论。盖棺,盖上棺盖。泯:消灭。泯灭。

●男子须流芳百世。

宋·刘克庄《次韵徐守宴新进士》 流芳百世:形容美名长远流传。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29楼

●骨朽人间论自公。

宋·陆游《落魄》论:对死者的一生所作所为作出结论。公:公平,公道。

●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 功名业绩不断发展,名气声誉传播四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苍苍:深青色。泱泱:深广貌。风:风范。赞美严子陵的高洁品行。

●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闻:出名,有名望。在世时有威望,死后留声名。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宋·范仲淹《东染院史种君墓志铭》 泯:消灭,泯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声名不能泯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宋·欧阳修《朋党论》 守:遵守。行:实行。惜:珍惜。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宋·普济《五灯会元》 镌(juān):刻。德行高洁,自然声名留传。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宋·苏轼《徐夜病中赠段屯田》 大夫:古代指任官职者。高义金石贯:金,钟鼎;石,丰碑。意谓高风亮节铸在钟鼎,刻在丰碑。

●所不朽者,垂万世后,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宋史·辛弃疾传》 不朽:不会磨灭。垂:流传。孰:谁。凛凛如生:气势威严,好象健在一样。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功勋人丹青,名迹万世香。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 丹青: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言史籍。名迹:名声事迹。功勋载入史书,声名世代留传。

●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宋·陆游《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 虽一生在优游佚乐中度过,但千古功名未立,不胜感慨系之。功名标示于史书上,长久传扬。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明·宋濂《周君墓铭》 人们都乐于活着,但以苟且偷生为耻;人们都不想死去,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秦淮水逝,迹往名留。

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逝:流逝。往:消失。

●声名留落天地间。

明·方孝孺《吊李白》 声望和英名留传于天地之间。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明史·赵光抃传》 人生的富贵是短时间的,而声名节操却长久流传。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

明·洪自诚《菜根谭》 惠泽:给人的好处恩德。人死后要留下美德声名。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一个人的忠诚无私之心和刚正之气,千秋万代也不磨灭。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 驹:指白驹,即日影。人生的富贵荣华就象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唯有荣誉声名却象坚硬的金石,永远留存。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

清·缪钟渭《纪大东沟战事吊总兵世昌》 人的价值有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你们这些(嘲弄诗人)的人早已声名俱灭,他们的成就却象江河一样,流传千秋万代。今也喻英才万古流芳。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 既然不能给后世留个好名声,也不可给后世留个坏名声。

举报 |2009-06-12 08:01回复

222.72.165.* 30楼

勇敢·坚毅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 兕:雌的犀牛。 意谓勇有不同的表现,但圣人洞察规律,由必然而至自由,故能临大难而不惧,其勇高出常人一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将要肩起重任的人,首先应当经得起种种艰苦磨练,以修炼其心性和增长其才干。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季冬纪·诚廉》 夺:使之失去。丹:朱砂。 巨石可以毁坏,但不能改变它的坚硬,朱砂可以泯灭,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

●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喑鸣:历声呼喊。 叱咤:怒喝。 形容战阵威严锐不可当的气势。《宋书·高祖纪》“龙骧虎步,叱咤风云。”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宋·曾巩《圣贤》 世上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力排众议坚持做下去才是真正的英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传》 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前人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对变法的议论不足以担忧。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礼记·中庸》 知识、仁爱、勇敢是天下共同的德行。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唐·张祜《苏小小三首》 峻:山高而陡。涉:蹚着水走。要有不畏前途艰险的英雄气慨,才能达到目的。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传》 男子汉大丈夫宁做美玉而被打碎,不能做瓦器而被保全。比喻愿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不能含屈忍辱而苟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刘禹锡《浪淘沙》 自:仍然。 描写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冲破重重阻障,流向远方大海。

●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

宋·秦观《念奴娇》 渺:遥远的样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 长风破浪:乘着强劲的风势冲开波浪,喻一往无前地攻克重重困难。 济:渡。

●沉沙舟畔千帆过,剪翮笼边百鸟翔。

宋·陆游《读胡基仲旧诗有感》 在沉没有泥沙里的船边,千百只帆船照样驶过;剪掉翅膀关在笼里的鸟儿旁边,千百只鸟儿照样飞翔。喻百折不挠,不怕挫折,不怕牺牲。 ●万里风波一叶舟。

唐·李商隐《无题》 在风浪极大的江河中仍驾驭小舟前进。

●人生有波澜,世事有弯曲。

唐·李白《古风》 人生和世事,都会遇到各种挫折。

●及兹阻险尽,始喜原野阔。

唐·杜甫《鹿头山》 及:到。 兹:此。 经历了一番曲折和险阻以后,将会有好的前景。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九 比喻不经受艰苦的磨练,就不懂得安乐的意义。 ●采玉上山巅,探珠入水府。

唐·姚合《庄居野行》 开采玉石要上山顶,探导珍宝要入水府。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唐·储光羲《江南曲》 比喻不惧怕人生道路上的风险。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赞美江上打鱼人不怕艰险的英勇精神。

●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四面浪来颠。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意谓遇事要镇定,不受干扰。

●任他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遇事要镇定。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太山:即泰山。 疾雷:突然响起的雷声。 指不畏权势的坚毅气节。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在河堤决口时把汹涌的洪流挡回去,在大厦将要倒塌时把它支

撑起来。比喻在紧急关头力挽危局。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丹,朱砂。磨:灭。燔(fán):烧。 朱砂可以磨碎但不能改变它的颜色,兰草可以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石可以破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子可以销毁但不能改变它的刚硬。

●志气凌云贯九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 凌云:直上云霄。 贯:贯通。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 ●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喜春来·题情》俭:少。 谓人生的好事多磨。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清·袁枚《箴作诗者》 谓艰苦的环境对人的锻炼作用极大。

●海行无常,风波难免。

《三国志》 行:航行。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宋·苏轼《花影》 谓太阳落山,花影隐去;月亮出来,花影又重新出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常用来形容困境中忽逢转机的情形。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清·周晖《清波杂志》 曲径:弯曲的小路。 徐行:慢慢地走。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取。

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贪图容易就做不成好事。

●何事不看霜雪里,坚贞惟有古松枝。

唐·施肩吾《代征妇怨》 以傲雪凌霜的苍松来赞美坚贞不屈的人品。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宋·刘克庄《次韵实之春日》 会读书的人不多,不如意事自古以来却很多。

●一生称意能几人。

唐·高适《题李别驾壁》 慨叹一生称心如意的人极少。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宋·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事业没有高贵卑贱,志向应当坚定不移,男子汉有自己的追求哪能白白消磨光阴?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唐·杜甫《醉时歌》 慨叹有高尚品德的人终生不得志,他的好名声传留后世,又有什么用呢!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 豹变:象豹纹那样显著的变化,比喻地位由低向高转变。 慨叹英雄人物遭受人生的各种艰辛。

●人生一世中,一步百险艰。

宋·欧阳修《感春杂言》 形容人生遇到艰难之多。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后汉书·虞诩传》 志:志向。 避:躲避。 立志时,不谋求不费力就能达到目标;办事时,不要躲避难办的事。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贬崔嵬。

宋·姚勉《沁园春·寿婺州陈司斋九月九日》 狂澜:汹涌的波涛,比喻险恶动乱的局势。

中流砥柱:比喻可以力挽危局的重要人物。砥柱,本系山名,屹立于三门峡东北黄河的急流之中。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宋·陆游《梅花绝句》 赞美梅花在冰雪厚积,天寒地冻之时高雅俊逸的风神韵味。 ●但得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宋·龚林《登太行山》 有志不怕目标高。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宋·苏轼《思治论》 不回避极大的困难而谋求长远的利益。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谓奇美的景观在最难前进的深处。其,语气助词。 ●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2楼

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 障:阻隔,障碍。

●良金百煅而不失其彩,美玉百涅而不渝其洁。

《于陵子》 涅:黑色。 渝:变。 赞美真金不怕火烧、美玉不怕污染的品格。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音,其福始久。

明·洪自诚《菜根谭》 人生要经受艰苦和舒适两种环境的锻炼。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明·洪自诚《菜根谭》 在欢乐的处所过得欢乐,这不是真正的欢乐,在困苦之中能够寻觅欢乐,才见出一个人涵养的深湛功夫。

●人生不信长轗轲。

宋·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 轗轲:同“坎坷”,道路不平貌,比喻屡受挫折,不得志。 ●千辛万苦都尝遍。

元·张之翰《元日》 意谓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明·洪自诚《菜根谭》 图成:谋求成功。谓君子在平安无事之时,要想到并预防会发生祸患变乱,祸乱一旦发生,就要坚毅不拔地加以平息。

●从来好事多磨难。

宋·晁端礼《安公子》 自古以来好事情,总是经过挫折才能成功。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磨。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日久功夫深,铁尺磨成绣花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今语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手段:本事,能力。 顺境中能保持清醒头脑,逆境中能站稳脚跟,方是英雄本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度量。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容:容忍。 横逆:横蛮无理,倒行逆施。 谓挫折能长

见识,容忍可扩胸怀。

●有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3折 不经受艰苦磨练,很难成为佼佼者。

●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历来成就大业的人,开始都经历许多艰难困苦。

●事有易成者名小,难成者功大。

《淮南子·修务训》 做易做的事名声小,做难做的事功劳大。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 世上没有渡越不过的山水险道,喻指人间没有征服不了的艰难险阻。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小心:胆小怕事。

●初出之犊不惧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刚生小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勇于作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武王伐纣平话》 表达对风浪毫无畏惧的坚定志向。

●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清·钱采、金丰《说岳全传》第16回 采樵人:打柴人。 表达迎着困难和危险上的豪迈气概和胸怀。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清·石成金《传家宝》 炼心之境:锻炼身心的场所。忍性之地:磨练坚忍性格的地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清·蒲松龄《自勉联句》 谓要成功,就要有卧心尝胆、破釜沉舟的气魄。

●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

明·洪自诚《菜根谭·闲话》 况:河况。 区区:小,少。 自然界没有圆满的事物,社会上没有圆满的事情。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后汉书·羊祜传》 恒:经常的。 天下的事情,十有七八是不顺心的。

●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万千事,大概光风霁雨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3楼

《宣和遗集·前集上》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朗。霁:雨雪停歇。 纵观上下几千年间的历代兴亡的历史,太平的时间少,动乱的日子多。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唐·温庭筠《和友人伤歌姬》 怆然:悲伤。 发:开。 遇到伤情要持达观的态度。

●先苦后甜,富贵万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贞刚:坚贞、刚强。 谓坚贞刚强的品质胜似玉石。 ●花经风月人方惜。

宋·陆游《春晓》 经历风雨之后的鲜花,人们才会去爱惜它。

●不愁明月近,自有夜珠来。

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夜珠:即夜明珠,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宝珠。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自古以来,多情人都只留下无限的哀恨;美好的梦,向来都是最容易令人回醒。慨叹人生有许多无可耐何之事。

●天意怀人偏入梦,有心看月未当圆。

清·方贞观《断句》 怀:怀念。 人生世事每多事与愿违。

●力遵仁义途,曷畏万里程。

宋·梅尧臣《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 尽心遵循爱道义的规范,哪里害怕万里路途的遥远。 ●见义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

宋·林逋《省心录》 通晓大义的人把名节看得如泰山那样重;意志刚强勇敢的人把生死看得如鸿毛那样轻。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庙》 挠:弯曲,屈服。 大丈夫最可贵的是保全名节,而不注重一时的成败。

●人贵其久,业贵其专。

宋·陈亮《耘斋铭》 专:专长,精通,精专。 人的精神贵能坚忍不拔,做事的本领贵能精专。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详:细密,完备。 力:尽力。虑事要细密,做事要尽力。 ●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

明·陆粲《赠别王直夫》 志千载:志向远大。 飞沉:指名位升降。 志向远大的人,不为个人的得失而烦恼。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宋·晏几道《南乡子》 花儿虽然凋落了,但不必悲伤,因为到明年红花又满枝了。 比喻人们在困难时期要看到美好前景,奋发向上。

●蒲柳之姿望秋而先落,松柏之质逢霜而弥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蒲柳之姿:蒲柳,即水杨。常比喻易于凋零的弱质。 松柏之质:比喻坚韧的体魄和意志。 弥:愈。 谓意志柔弱的人容易毁节,意志坚毅的人在挫折面前显得更坚强。

●百围之木,始于勾荫;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清·归庄《赠少儿医王君序》 勾荫:谓极小的树荫。跬步:半步。 伟大的事业须多细微开始。

●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

清·郑燮《弄潮曲》 平夷:指经险阻之后,走上坦途。人生自应经历艰险,凭耐性踏上坦途。

●世路崤函险,吾心泰岱安。

清·郭嵩焘《次韵罗小溪见赠》 崤函:崤山在函谷关的东端,极其险绝。 泰岱:指泰

山。 人生多艰险,遇险应不惊。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清·秋瑾《失题》 中流砥柱:比喻能顶住危局的坚强力量或重要人物。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急流之中,形如柱,故称。

●吾将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近代·孙中山《建国方略》 一往无前:形容任何障碍也无法阻挡,朝前奋进。 再接再厉:持续奋斗,始终励志向前。

●逸者,智之毒也;惧者,勇之仇也。

宋·崔敦礼《刍言》 安逸会毒杀智慧,恐惧与勇气两不相容。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下》 自暴:自已害自己。 自弃:不求上进。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4楼

勤劳·俭朴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老子》第67章 广:业绩大。 仁爱所以能有勇敢,节俭所以能有业绩。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国语·鲁语下》 劳:劳动。 思:思考。 逸:安逸。 淫:淫荡,淫乐。 勤劳使人上进,安逸使人堕落。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勤劳为国,节俭持家。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

《墨子·非乐下》 依赖他的力量就能生存,不依赖他的力量就不能生存。

●人性无涯,奢俭由势。

《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涯:边际。 势:情势。 人的欲望无止境,生活的奢侈还是节俭得视实际情势而定。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 约:节约,俭省。 实:实在。 寡:少。 奢:奢华、浪费。 盖:却

●奢而无度,则不可瞻。

《汉书》 不可瞻:意谓不值得台举,不敢恭维。瞻:向上或向前看。

●衣食者民之本也,稼穑者民之务也。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故:所以,因此。 本:根本。 稼穑(s?):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 勤于农务,才能得以温饱。

●春夏耕耘,秋冬收臧,昏晨力作,夜以继日。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昏晨力作:从早晨到黄昏尽力劳作。 形容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从事劳动。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治理百姓的方法,在于节约财用注重农桑。 道:方法。 本:此指农桑。

●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宋·陈敷《农书·卷上》 勤劳是使人舒适欢快的根基。

●好逸恶劳者,常人之情,愉惰苟简者,小人之病。

宋·陈敷《农书·卷上》 好逸恶劳:喜好逸乐厌恶劳动。恶:讨厌。 偷惰苟简:懒惰、苟且。 小人:道德卑下的人。

●节衣缩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在吃穿上尽量节省,并勤恳地从事农桑之类的田间劳动。 ●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无逸》 君子无论在何处都不贪图安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楚辞·远游》 只有宇宙万物是无穷尽的,叹息人生长年不停地辛勤劳作。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匮:缺乏。 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

●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寿序》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指极为短暂的时间。 晷(guǐ)刻:很短的时间。 晷,日影,指时间。 谓为人不应贪图安逸。

●治家以勤俭为本。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管理家庭以勤劳节俭为根本。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唐·白居易《自致郡斋??仍呈吴中诸客》 安静最能摆脱烦恼,勤奋最能弥补拙笨。 ●常指四字,勤谨和缓。

《小学·外篇·嘉言》 为人应勤劳、谨慎、和蔼、不急躁。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 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王充《论衡·自纪》 身置逸乐而不放纵嗜欲,处于贫苦而不懈怠意志。 ●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尽:穷尽。 无已之耗:无休无止的消耗。已,止,休。 盈:充盈,充满。 谓不可纵欲的奢侈无度。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勤劳是各种美德之师。

●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一劳而久逸:一时的辛劳可以得到持久的安逸。暂时的耗费得到长远的安宁。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5楼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

北朝·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 委:委弃,舍弃。乐贱:乐于卑下的地位。 辞:辞却。 安贫:安于贫穷的境遇。 谓舍弃富贵,安于贫贱。

●奢侈者,危亡之本。

《唐书》 本:根源。 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唐·王昌龄《驾幸河东》 不劳动就不能享受。阴,同“荫”,指树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漉:滤过。 比喻事业要取得成就,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 ●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

唐·赵嘏《送弟》 远避干扰,日耕夜读。

●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宋·邵雍《奢侈吟》 极、穷:达到极点。 谓过度的奢侈一定会带来祸患和不幸。 ●曾在蚕宫亲织就,方知缕缕尽辛勤。

宋·欧阳修《呈皇后阂春贴子》 就:完成。 说明财富从勤劳中创造。

●君要花满县,桃里趁时栽。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 趁时:利用适当的时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豫:安适。 忘:同“亡”。勤于谋虑和劳作能使国家强盛,贪图逸乐可致灭身之祸。

●无劳苦,安得有安乐?

清·李惺《药言》 安:哪。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勤勉能够弥补人的笨拙,俭朴可以培养人的清廉品德。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明心宝鉴·顺命》 勤奋是无法用钱财计价的宝贝,谨慎是保护自身不被伤害的灵符。符,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符箓。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祖宗传说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列祖列宗传下既勤勉又节俭的品德,子孙效法先人一心只读书和种地。

●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清·翟灏《通俗篇·地理》 汝:你。 勤于学习,学业就会日益进步。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计:主意,策略。 和:和睦,协调。 持家的方法在于和睦,立身的要领在于勤勉。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清·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百行:各种善行。 业:功业。 谓功业是各种善行之首,懒惰是各种恶行之首。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功劳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勤俭黄金本。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勤劳节俭是致富的根本。

●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明·陈献章《戒懒文示诸生》 乾坤内:指人与间。 人在世上,为害最大的是一个“懒”字。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尚书·无逸》 稼穑: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逸:安逸,安闲。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忧患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安乐则容易使人沉溺丧志。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 小鸟栖止在树上,所占的不外一根树杈;鼹鼠饮水,所喝的不外装满肚子。比喻要求有限,极易满足。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图:谋取,希望得到。 生活的要求,甚为菲薄。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淮南子·原道训》 不能以奢侈就是快乐,不能以廉洁就是可悲。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6楼

晋·《采桑度》 只有勤于养蚕织丝,才能使人衣着华丽。

●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朕:古时君主的自称。 常念衣食来之不易。

●虽富巨万,服食粗弊。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虽然成了巨富,还是粗衣淡食。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唐·白居易《浪淘沙》 即令到极富极贵的地步,也不要忘本。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 美人:指贵族妇女。 奇珍异宝,都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稼穑艰难,务必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田家几日闲?

唐·韦应物《观田家》 农民最为辛苦。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唐·郑遨《伤农》 一粒粮食一滴血。

●时人不识田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唐·颜仁郁《农家》 斥责轻视劳苦农民的言行。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处于安定太平的环境要考虑隐伏着的危机,而戒奢侈尚节俭。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宋·张载《西铭》 艰难困苦的环境,容易促使人成才。庸:通“用”。 玉:雕琢。 汝:你。 成:成大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告诫家人要节衣缩食,不要浪费。

●人生难处是安稳。

宋·苏轼《骊山》 意谓安稳舒适的生活,容易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西湖梅》 素心:洁白的情怀和朴素的风致。 赞美不邀宠,不争赏,保持清素的情怀。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节衣缩食能使人终年饱暖。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爱衣常暖,爱食常饱”与此同义。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 丰时应虑及歉日。

●良田成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虽有良田广厦,也要节俭持家。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秋日偶成》 谓富贵不迷惑其心,贫贱不能消磨其志,这样的人可称为英雄豪杰。

●惟勤能补拙,尚俭可成廉。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只有勤劳可以弥补笨拙的不足,崇尚节俭可以培养清廉的美德。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管子·内业》 节制私欲,一切祸害都能避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节俭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节俭就是昌盛,淫逸就是灭亡。 佚,同“逸”。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

《荀子·儒效》 身居高位而更加恭顺,家庭富足而更加节俭。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韩非子·十过》 以节俭获得的财富,如奢侈就会失掉。

●要莫大于节欲。

三国·魏·桓范《政要论·节欲》 没有比节制私欲更为重要的了。

●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 家庭管理的方法,只有勤俭节约;为人处世的法则,只有谦虚待人和努力学习。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澹泊:同“淡泊”,指不慕荣名利禄,生活上也自奉简朴。 ●志在守朴,养素金真。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平时注重坚持朴质的品德,淡泊中永葆身心之真如。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7楼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李彪传》 福源:幸福的源泉。 贫兆:贫穷的预兆。 节俭为幸福开辟源泉,奢侈是贫困的预兆。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小学·外篇》 为人安静可以保养身体,生活节俭可以培养良好的德行。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无节制,充足也必耗尽;能调节,空虚也会变得充足。

●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

唐·吴兢《贞观政要·节俭》 戒:鉴戒。 师:榜样。 以奢侈的人为鉴戒,以节俭的为人老师。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弘道:光大和发扬道义。 崇侈姿情:崇尚奢侈,放纵情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奢靡为荣:以浪费为荣耀。奢靡:靡费,浪费。 以俭素为美:以勤俭朴素为美德。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出入。

宋·欧阳修《原弊》 每天按照收入的数量决定支出的限度。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庄子·庚桑楚》 从暂短的时日来看觉得不足,但从长远的岁月来计算却有余裕。 ●德以俭而为本。

宋·欧阳修《斲雕以为朴赋》 人的品德,勤俭是根本。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只有勤俭可以助人廉洁,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培养好的品德。 ●富国由崇俭。

宋·苏轼《效祀庆成》 国家富强,是由于崇尚勤俭之风。

●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 美好的谋略使国家安定太平,永远留传史册。传给后代的良好范例是清廉的本色。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瑄《读书录·警戒》 大恶:极坏的行为。

●衣冠简朴古风传。

宋·陆游《游西山村》 赞美西山村的乡民保持了简朴的良好风尚。

●粗茶淡饭终残年。

宋·杨万里《得小儿寿俊家书》 晚年中坚持清淡的饮食。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勤俭可树立名声,奢侈使道德败坏。

●俭则常足,常足则乐而得美名,祸咎远矣。

宋·田况《儒林公议》 祸咎远矣:祸患、罪过就可以远避了。咎,过失,罪。 ●侈则常不足,常不足则忧而得訾恶,福亦远矣。

宋·田况《儒林公议》 忧:忧虑。 訾恶:厌恶、厌恨,疵议。訾:通“疵”。 福亦远矣:幸福也离得远远的了。 为人奢侈,既是恶行,也无幸福。

●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 高墙大院气势虽然壮观,但所住的居室却很小。不过容膝:比喻极小。为人自奉甚薄,品行高尚。

●金玉非宝,节俭是宝。

明·朱元璋语,引自《明史》 金玉:黄金宝玉。 节俭比黄金美玉更宝贵。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

明·洪自诚《菜根谭》 奢侈浪费,家虽富有用度仍感不足;节约俭省,家虽贫穷开销尚有余。

●年年防俭,夜夜防贼。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用节俭的办法来防止浪费,就等于每夜提防窃贼偷取财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用俭朴来约束自己,一切好事都会产生;奢侈而放纵自已,一切坏事便会滋长。

●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

清·唐甄《潜书·富民》 人君:君主。 化:感化。 庶民:指百姓。 君主以勤俭治国,可以感化百官臣僚、万千百姓。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北史》 清:清廉。 莅职:到职,任职。莅:到。为官清廉,这是称职的关键;为人节俭,这是处世的根基。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8楼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

《南史·陆慧晓传》 性:性情,品德。 宁静可以调养身体,俭约可以锻炼品德。 ●金银珠宝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宝不器。

《六韬·盈虚》 饰:装饰。 衣:穿。 视:看。 器:用。 保持清静淡泊、不慕奢华的生活作风。

●睹农人之耕耘,亮稼穑之艰难。

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 睹:看见。 耕耘:指耕田除草一类农事活动。 亮:通“谅”,信实。 稼穑:指种谷子和收谷子一类农活。 亲眼看到农民劳动的艰苦,才会知道种田的艰难。

●物用俭则易足,易足则力有余,有力则情志臻。

《艺文类聚·卷第二十一·性命》 俭:俭朴。 易足:容易满足。 臻:到,达到。 节俭能使人保持旺盛的事业心。

●德,俭而有度。

《艺文类聚·卷第二十一·左传》 度:尺度,限度。 谓节俭而有限度,才是美德。

●人间万事凭双手。

唐·牛殳《琵琶行》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北朝·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自序》 禹:夏朝建立者,曾治洪水,对百姓有功。 汤:商朝建立者。 光有聪明的头脑还不成,还要靠双手去劳动。

●千日斫柴一日烧。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十二卷 斫:砍。 喻长期准备是为了一时需要。

●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 家中有千金那么多的财富,不如每天都有微少的收入。 ●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明·洪自诚《菜根谭》 唯:只。 恕:宽恕。 待人宽容不苛,心绪就安宁; 节俭不奢,费用就充足。

●俭随美德,然太俭则悭。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提倡节俭而不是悭吝。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粗米必珍,富之源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惜:敬惜,指注重读书求学。 根:根本。 珍:珍惜,指讲究勤俭持家。 源:源泉。

●勤俭,治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 勤劳俭朴是治理家庭的根本。

●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常想到过日子的艰难,不能不节约开支。

●大海不禁漏卮。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 卮(zhī):盛酒的器具。 大海的水虽多,也不能承受漏水的酒器的不断渗漏。比喻财产再多也受不了无度的挥霍。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1折 光吃喝而不事生产,即使粮食堆积如山,也总会吃光喝光。 ●守着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回 比喻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

●居身务期俭朴,训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期:盼望,希望。 训子要有义方:教育子女要用合理的方法。 ●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

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面》 淡:淡泊。只有淡泊于名利才可以过俭朴的生活,而可以培养廉洁的品德。《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史典·愿体集》 珍:山珍海味,美味珍馐。 华:指锦衣美服,华丽的衣着。 丽:指富丽堂皇的屋宇。 谓生活应以俭朴为宜。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自奉:自己或家庭生活的安排。 宴客:款待客人。 留连:留恋,不知节制。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宋·林逋《省心录》 饮食靡费,衣着奢华,贪婪聚敛,以富骄人,这样做而不知节制的人必然自损自害。

●志由淡泊而高,节从甘辛而丧也。

明·洪自诚《菜根谭·概论》 志:意志,走向。 淡泊:恬淡寡欲,不热心于名利。 高:

高远。 节:气节。 甘辛:厚味,指生活侈奢。 志向由于恬淡寡欲而保持高远,气节因为追求侈华而丧失。

●怀与安,实败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图安逸必然败坏自己的名声。

●富贵因从勤俭起,贫穷只为手头松。

清·史襄哉《中化谚海》 谓为应勤劳俭朴,切不可大手大脚。

●近水不可多用水,近山不可枉烧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喻即使处在有利的时候,也应注意节俭。《中华谚海》“近水莫枉使水,近山莫枉烧柴”意与此近。

●缩衣节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谓应保持勤劳俭朴的本色。

●欲求温饱,勤俭为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大庙乐舞辞》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无怠无荒:不懒惰,不荒弃。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显学》 懒惰而奢侈的人就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就富裕。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天下间的事因为困难而荒废的,只有十分之一,因为懒惰而荒废的,却占十分之九。

●一人知俭一家富。

五代·谭峭《谭子化书》 知俭:懂得节俭。

●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治家:治理家政。 量入为出:按照收入的多少来计划开销。 仗义轻财:讲究义气不惜以财务周济有难之人。

举报 |2009-06-12 08:44回复

222.72.165.* 39楼

礼仪·文明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维:纲。 礼:礼法。 义:正义。 廉:廉洁不贪,品行方正。 耻:羞愧之心。 谓礼、义、廉、耻是治国的四纲。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荀子·大略》 仁义礼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 辟:同“譬”,比喻。 谓仁义礼善这一整套道德规范应为全社会一体遵从。

●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也。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 比喻礼仪对于人的重要。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是礼三本也。

《荀子·礼论》 天地是生命之本源,祖先是我们的本源,君师是政治的根本。??因此,这(事天地,尊祖先,敬君师)是礼的三大根本。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葸(xǐ)畏惧。 绞:说话尖刻、刺人。 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尖刻。

●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敬:戒慎,不怠慢。 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礼,与其奢也,宁俭。

《论语·八佾》 奢:奢侈,讲排场。 俭:节俭。 举行礼仪,宁可节俭,不可奢华。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雍也》 谓君子广博地学习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礼:儒学家学说中约束人的思想行动、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礼节和道德。 谓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礼仪的应用,以和顺为可贵。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礼记·礼运》 谓圣人用礼仪来教化天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礼节。 尚:注重。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互相对等的行为。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记·文王世子》 修内:自身的修养。 修外:处理好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修养。以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用礼制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礼记·礼器》 本:关键。 文:文彩,形式。 忠诚守信是礼的关键,经义名理是礼的形式。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大乐大礼都简易而不铺张。

●和宁,礼之用也。

《礼记·燕义》 与诸侯国和好安宁,这是礼仪的实际应用。

●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 乾坤:天地。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仪:威仪,严肃态度、端庄行为。 何为:即“为何”的倒文。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庄子·大宗师》 礼:礼仪。 行:通行。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失足:举止不慎重。 失色:对人容貌不庄重。 失口:言谈不当。 君子待人,举止慎重,庄重有礼,言谈得当。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

《荀子·乐论》 志清:志气清正。 行成:行动有结果。

●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0楼

《荀子·礼论》 至:最。 极:顶端。 谓墨线是取直的标准,衡器是取平的标准,规矩是取方圆的标准,礼是人道的标准。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晋·裴頠《女史箴》 服:衣装服饰。 行:行为。 动目:引人注目。 支神:感动人心。 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三国·魏·曹操《礼让令》 你礼让别人一寸,别人就会礼让你一尺。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大礼:指大事。 细谨、小让:指小节。 干大事业、顾大局的人,不必拘泥和顾及小节。

●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礼记·中庸》 温习过去学过的,可增长知识;笃实诚厚,是用来尊奉礼仪的。 ●人不徒贵俭,而贵不礼。

晋·程本《子华子》 徒:只 谓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

●杀人可恕,无礼难容。

宋·晋济《五灯会元》 杀人有时尚可宽恕,不合礼教倒是不能容忍的。

●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

宋·司马光《易说》 形容人生中礼仪的极端重要。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宋·苏轼《赐文武百寮太师傅已下上第一表清举乐不允批答》 至:极,最。 文:此指礼节仪式。 节:法度。 最高的礼节没有一定的仪式,最深重的哀悼没有一定的法度。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 从宜:遵从适当。 宜:适合,适当。 泥古:拘泥于古制。 礼制最可宝贵的是适合时代的需要,做事不可拘泥于古制。

●礼有经、亦有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回 礼节有常规的,也要有变通。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

《礼记·曲礼上》 穷人送的礼,不能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

●物薄而情厚。

《小学·善行》 物虽然微薄但带着深厚的情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形容礼物虽微不足道,却表明情意深重。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谓礼仪虽然纯粹属于天道法则的一种形式,但应该贯串于人生的追求过程中。

●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老年人和病人不必拘泥礼节。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宋·佚名《名贤集》 在礼节上降抑自己的身分去待人,一定是对人有所祈求。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实:忠诚老实。 虚:虚情假意。 谓待人诚实,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亲友也会疏远你。

●结交接物,恭而有礼。

《晋书·杜预传》 接物:与人交际。 待人接物,谦恭而有礼貌。

●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尚气凌人:骄横傲慢,气势逼人。

●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宋·林逋《省心录》 用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是强有力的人;用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自卫的,是贤良之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在家里不懂得热情待客,出门就缺少热情接待自己的东道主。 ●人恶礼不恶。

《金瓶梅词话》第80回 谓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他。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别人以刚强的办法,我以柔和的办法战胜他;别人使用权术,我以诚实的态度感化他;别人动气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1楼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之报。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涌泉之报:指报答别人的恩德倍加丰厚。 涌泉:地下奔涌而出的泉水。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记·曲礼上》 愿学者来,故礼只听说来学。不愿来学,虽教无益,故不闻往教。

从善·改过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左传·昭公十三年》 资助困难的人毫不厌倦,勉励从善永不满足。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尚书·泰誓中》 善人做善事,总惟恐时间不够用。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荀子·礼论》 俱:都。毕:网罗无遣之意。引申为尽、全。人的一生始终都善美,那就

是完全掌握做人的道理了。

●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独》 身恒居善:自身长期行善。 衾:大被。 自身长期坚持行善事,不做坏事,就能心底坦然,毫无惭愧,内外无忧惧。

●为善无近名。

《庄子·养生主》 近:亲近,冀求。做善事不是为了冀求名声。

●圣人非虚名,惟善可为勉。

宋·欧阳修《感兴五首》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但:只是。 做好事不望报答。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莫大乎:没有比这更大的。与人为善:原指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以善待人。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礼记·大学》 楚国:在今长江中游一带。惟:仅。谓楚国人崇尚行善。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至宝:最好的宝贝。 良田:良好的田地。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成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惟南子·缪称训》 小善 :细微的好事。 舍:放弃。 小不善:细微的坏事。 无伤:无碍。伤:防碍。不可忽视微小的好事和坏事,因为它们都可以由小到大,积少成多而引起大的后果的。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汉·贾谊《新书·审微》 好人好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益,坏人坏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害。

●以法律范围论之,则过恶有大小之可言;以道德范围论之,则过恶无大小之可言也。 清·梁启超《德育鉴·省克》 从法律范畴上讲,罪恶有大小之分;从道德范畴上讲,罪恶无大小之别。

●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 立志做好事的人不做坏事,谨慎小心的人会成大事。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一句话说得好,比千金还贵重。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有德行的人应批评过错,表扬美行,憎恨邪恶,喜爱善良。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南朝·梁·萧纲《唱导文》 染心:在心中浸染。 万劫不朽:经受万次灾难,也不会磨灭。劫:灾难。朽:磨灭,腐烂。 旷:空阔。 谓多行善事,美名传扬。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挟才:怀有才干。 有德之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之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足:足够,过分。 谓人们做好事,做了一百件也不要满足;要是做坏事,就是一件也不应做。

●作善日休,为善最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做好事每日吉庆,做好事最快乐。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2楼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 常行善事不嫌多,而干坏事哪怕是一次也是过头了。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好人好事》 住世:活在世界上。居官:作官。 做人要做好人,作官要做好事。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明·方孝儒《柱铭》 交良友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好品德,存心善良能使家庭和睦安宁,做好事会使子孙兴旺。

●惩恶而劝善。

《左传·成公四十年》 惩戒坏人坏事,劝导人们从善。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

战国·鲁·尸佼《尸子·治天下》 从别人的善行和过错中借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成公八年》 从:效法。 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象山倒塌那样易。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隐公六年》 失:丢掉。 长:增加,滋长。 善事不可丢掉不作,恶事不可使之滋长。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 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身灭亡。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 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善善:称扬善事。 恶恶:憎恶坏事。 扬善能使后代受益,故其影响长远;嫉恶只能正自身,故其影响有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宋·张商英《素书》 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

《淮南子·缪称训》 不及:赶不上。 备祸:防祸。 不免:不能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勿:不要。 恶小:即小恶,细小的坏事。 善小:即小善,细微的好事。 坏事虽小不可为,好事虽小应去做。 ●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恶小:细小的坏事。 无恤:没有什么忧虑。 认为罪恶不大而干了毫无顾虑,则必然招致失败;认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则必然招致败坏。 ●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小善:小的善事。 大善攸基:大的好事就有了基础。攸:

所。 戒:除,去。 小恶:小的坏事或坏的行为。终无大戾(lì)。:最后就没有大的差错或谬误。戾:乖戾。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大般涅盘经》 任何坏事都不要去参与,无论什么好事都应去干。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策别十七》 做小的坏事乡人不能宽容,做大坏事的人天下人不能宽容。 ●行善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清·金缨《格言联璧》 对个人来说,行善不知不觉地逐日有所增益,而行恶则不知不觉地积成损害。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做好事心中快乐,做坏事罪则难逃。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1回 昭彰:明显。 如影随形:如同影子总是跟随形体一样。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唐·李世民《晋宣武帝总论》 长期做好事,知道的人不多;一日做坏事,大家都知道。这与俗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义同。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明·洪自诚《菜根谭》 显露出来的坏事为害较小,隐藏着的坏事为害最深。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3楼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好事不应邀名,做坏事不得避责。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

《荀子·宥坐》 报:回答。 福:幸福,福气。 祸:灾祸,祸患。 行善的人必有好的结果,作恶的人必有灾祸的报应。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做好事的人坚持下去,一定会兴盛;做坏事的人执迷不悟,一定会衰败。昌:兴盛,昌盛。丧:丧失。

●作善天降百祥,作恶天降百殃。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百祥:许多吉祥。 百殃:许多祸害。

●一善足可消百恶。

《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园》 消:消除。

●善人留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行善者美名留传后世,作恶者臭名远扬。

●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十驾斋养新录·改过》 过:错误,缺点。 寡:少。 犯错误,即使是圣贤豪杰也不可避免。自己以为没有错误,这就是很大的错误;而自己以为有错误,则错误就自然犯少了。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资治通鉴·唐纪》 只有以改正错误为有本事,不能以没有错误为可贵。

●世人孰无过,改之为圣贤。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世间的人哪一个人能没有过错?改正错误就会成为杰出的人。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纪》 知道过错不难,难的是改正过错;说说好事不难,难的是去做好事。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宋·苏轼《上皇帝书》 改过不吝:勇于改过。 从善如流:指乐意接受别人好的、正确的意见。如流:象流水一样,比喻迅速。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喜欢听别人的过错,不如喜欢听自己的过错;爱说自己的好处,不如爱说别人的好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哪个人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改正,就比什么都好。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改,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跂圣:踮着脚尖,往远处看到圣人。 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形:显露。 迁:从善。 成:形成。 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瑕秽:玉上的斑痕。 外:外表。 隐:隐瞒、掩饰。 短:缺点、过失。 有道德的人不隐瞒和掩饰自己的缺点、过失。

●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害:影响。卒:最终。 过错即使是大贤也难免,然而并不影响其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错误。所以不要看重没有过错而是看重能改正过错。 ●悔误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明·王守仁《传习录》 对错误悔悟是克服错误的良药,然而可贵的是能改正。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能够改正错误就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并取得别人的谅解。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最难得一个悔字。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盖世功劳:压倒一世,无人能比的功劳。 就是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能有一点骄傲;就是有滔天的罪恶,最难得的是知罪悔改。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4楼

《周易·益》 迁:仿效,接近。 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惮:怕。 有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有过错而不改正,就是真正的过错。过:过错,错失。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食:通“蚀”,亏缺。 更:更改,改正。 有德行之人的过错,好象日月的亏缺一样。有过错,人家都看见;改正了,人家都敬仰。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

清·李惺《药言》 攻:批评。 过:过失、过错。 不能要求批评者没有过失,否则终生就听不到批评意见了。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吾:我。 日:每天。 省(xǐng):检查自己。

●苟有过,人必知。

《论语·学而》 苟:假如,如果。 假使有过错,别人一定知道。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孟子·公孙丑下》 古代有德行的人,有过错就改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参省:即三省,每日三次检查自己。 多见多闻可通达事理,勤于自省可少犯错误。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见兔而顾犬:见到野兔而回头看猎犬,为时还不晚。羊丢了,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差错后,要及时加以补救。

●日月之食,何损于明。

《左传·宣公十二年》 食:同“蚀”,亏缺。 明:光明。 日月的亏蚀,哪会减损光明。 比喻敢于暴露缺点,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古人贵朝闻夕改。

《晋书·周处传》 早晨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古人改正错误的坚决和快速。

●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攻则日甚。

汉·徐干《中论·虚道》 恶:坏品质。 攻:进攻,攻打,引申为治疗。 坏品质好比是疾病,改正则越来越好,不改就日益加深。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主术训》 好事虽小乐于去做,错误虽小坚决去改。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

唐·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看到别人有所得,就从中借鉴,就没有什么好事不能做到。

●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汉·徐干《中论·虚道》 学习好的榜样生怕学不到家,改正过失惟恐不彻底。 ●觉后必改,改后必不复,便是勇长处。

《观微子》 觉察错误就一定改正,改正后就不再重犯,就是勇敢和进步。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防欲》 秋毫:鸟兽秋后新长出的细毛,比喻轻微之物。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比喻重大之物。 从人们对有形的疾病与无形的疾病两种态度迥别,说明锻炼思想修养的重要。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唐·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饰非、文过:掩饰过错。 没有什么比掩饰错误的错误更错误的了。

●败子回头金不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 败家子改邪归正,比金子还要宝贵。

●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其过,安能改过?

宋·陆九渊《与罗章夫》 去:去掉,改过。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省悟,察觉。 谏:挽救,补救。 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后重犯。

●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

明·李沂《秋星阁诗话》 瑕:玉石上的斑点。 瑜:玉石的光彩。 珠玉:珍珠宝玉。 能改正错误,劣可以向优转化。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5楼

●今人有过,不喜闻之,犹讳疾而忌医。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过错。 讳疾而忌医:隐瞒疾病,害怕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知道别人有优点、长处,就从中仿效,好象自己具有的优点、长处一样。

●君子小过,盖金玉微瑕。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过:过失。 金玉微瑕:黄金美玉里的小斑点。瑕:玉上面的斑点。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唐·慧能《坛经·决疑品》 改正错误使人聪明,袒护自己短处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贤哲。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

清·陈确《别集·瞽言》 认识错误可谓聪明,改正错误堪称勇敢。

●知而不改,谓之自欺。

清·陈确《坐箴》 知道错误而不改正,可说是自己欺骗自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文(w?n):掩饰。 用乖巧之术掩饰自己的错误,这是君子中的丑类。

●过而能改,今犹未晚。

《资治通鉴·晋纪》 犹:还。 有错误能改正,现在还未晚。

●闭门思过谢来客。

宋·徐铉《徐公文集》卷三 关起房门反省错失,谢绝朋友过访。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五代·宋·陆九渊《与博全美书》 过:过失,过错。 喜:高兴。 讳:忌讳。 惮:怕。 听闻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过错不加隐瞒,改正自新。 ●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积月累,以至祸败。

《资治通鉴·唐纪》 含容不言:含着笑容不说话。 对于小的过失,终究都纵容不管,

终究招致大祸而身败名裂。

●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苟安:只顾眼前安逸。 有过错应当迅速改正,不要害怕困难而只顾眼前的安逸。

●乐道人善,愿闻己过。

明·顾宪成《题丽泽堂楹联》 乐意称道别人的优点,愿意听到对自己的批评。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钱公良测语上·徭庚》 行:实际地做。 畜德:培养、锻炼思想品德。 见到好事一定去做,听人指出过错一定改正,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

●但改吾过,毋议非人。

清·陈确《辰夏杂言·不乱说》 但:只,仅。 只注意改正自己的过错,不要去议论别人的不是。

●改过贵勇而防患贵怯。

宋·朱熹《答蔡贵通》 要勇于改正错误,战战兢兢地预防祸患。

●见善必为,闻恶必去。

宋·朱熹《答林伯和》 为:做,行。 去:除掉。

●疾恶如雠,闻善不惑。

唐·皎然《讲德联句》 疾:痛恨。 雠:同“仇”。 感:疑惑。

●君子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

《太平御览·职官》 彰于四海:谓天下的人都能看得见。彰:明。 安得而隐之:哪能隐瞒呢!

●知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用:运用。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明·洪自诚《菜根谭》 论过错,宽对人,严责己。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明·洪自诚《菜根谭》 反己:反过来检查自己。 药石:指治病的药物。 尤人:责怪别人。 动念:产生某种思想。戈矛:兵器的总称,引申为战争。 责己是解决矛盾的良药,责人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明·聂大年《座右铭》 护:袒护。 矜:自夸。 护短短仍短,夸长长不长。 ●惑者知反,迷道不远。

明·杨慎《古今谚》 反:回,还。 迷路知返,在邪路上没走远。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谓没犯错误并不可贵,最可贵的是改正错误。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222.72.165.* 46楼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明·薛瑄《薛子论道》上篇 一闪而过的错误念头立即抑止;一有悖于事理的行为立即改

掉。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明·王廷相《慎言·小宗》 迁善、改过:朝好的方向努力,改正错误。 如风之速:形容快速。 如雷之决:形容决断,雷厉风行。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善:称道,赞许。 恶:憎恶(wù)。根据人家的褒贬,发扬优点,改正错误。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习好人善事就有好的声誉,改正错误就不会有灾祸。

●过而能改,民之上也。

《国语·鲁语》 有错误能够改正,这是百姓中优秀的人。

●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之诰》 吝:吝惜。 改正错误,态度要坚决,不能犹豫。

●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 临渴掘井:到口干的时候才去挖井。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地步才想办法,已来不及了。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清·林则徐《联句》 通:达。 希望民情通达,乐于倾听批评。

●改过贵勇,既知有故,便当斩钢截铁,翻然改图。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故:指毛病。 翻然改图:谓迅为转变,另做打算。翻,同“幡”,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极快。图,打算。 勇于改过图新,最为可贵。

●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庸言》 看到听到人家的错误缺点,都感到是自己的错误缺点一样。 ●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

宋·林逋《省心录》 岂不自知: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有错误而隐瞒不讲,刚好加重了错误;承认错误并迅速改正,刚好是对正确的表彰。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为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过:过错。 规:规劝。 护疾而忌医:隐瞒病情,害怕医生诊断治疗。比喻掩饰错误,害怕批评。悟:省悟。

●如醉方醒,似梦方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6回 比喻从迷糊或错误中刚刚醒悟过来。

●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

宋·林逋《省心录》 有错失知道悔改的,还是高尚的人,知道错了还按错的去做,这就卑劣了。 妙音推荐

举报 |2009-06-12 09:34回复

114.95.22.* 47楼

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太山:即泰山。 疾雷:突然响起的雷声。 指不畏权势的坚

毅气节。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在河堤决口时把汹涌的洪流挡回去,在大厦将要倒塌时把它支撑起来。比喻在紧急关头力挽危局。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丹,朱砂。磨:灭。燔(fán):烧。 朱砂可以磨碎但不能改变它的颜色,兰草可以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石可以破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子可以销毁但不能改变它的刚硬。

●志气凌云贯九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 凌云:直上云霄。 贯:贯通。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 ●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喜春来·题情》俭:少。 谓人生的好事多磨。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清·袁枚《箴作诗者》 谓艰苦的环境对人的锻炼作用极大。

●海行无常,风波难免。

《三国志》 行:航行。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宋·苏轼《花影》 谓太阳落山,花影隐去;月亮出来,花影又重新出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常用来形容困境中忽逢转机的情形。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清·周晖《清波杂志》 曲径:弯曲的小路。 徐行:慢慢地走。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取。

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贪图容易就做不成好事。

●何事不看霜雪里,坚贞惟有古松枝。

唐·施肩吾《代征妇怨》 以傲雪凌霜的苍松来赞美坚贞不屈的人品。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宋·刘克庄《次韵实之春日》 会读书的人不多,不如意事自古以来却很多。

●一生称意能几人。

唐·高适《题李别驾壁》 慨叹一生称心如意的人极少。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宋·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事业没有高贵卑贱,志向应当坚定不移,男子汉有自己的追求哪能白白消磨光阴?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唐·杜甫《醉时歌》 慨叹有高尚品德的人终生不得志,他的好名声传留后世,又有什么用呢!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 豹变:象豹纹那样显著的变化,比喻地位由低向高转变。 慨叹英雄人物遭受人生的各种艰辛。

●人生一世中,一步百险艰。

宋·欧阳修《感春杂言》 形容人生遇到艰难之多。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后汉书·虞诩传》 志:志向。 避:躲避。 立志时,不谋求不费力就能达到目标;

办事时,不要躲避难办的事。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贬崔嵬。

宋·姚勉《沁园春·寿婺州陈司斋九月九日》 狂澜:汹涌的波涛,比喻险恶动乱的局势。 中流砥柱:比喻可以力挽危局的重要人物。砥柱,本系山名,屹立于三门峡东北黄河的急流之中。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宋·陆游《梅花绝句》 赞美梅花在冰雪厚积,天寒地冻之时高雅俊逸的风神韵味。 ●但得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宋·龚林《登太行山》 有志不怕目标高。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宋·苏轼《思治论》 不回避极大的困难而谋求长远的利益。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谓奇美的景观在最难前进的深处。其,语气助词。 ●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48楼

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 障:阻隔,障碍。

●良金百煅而不失其彩,美玉百涅而不渝其洁。

《于陵子》 涅:黑色。 渝:变。 赞美真金不怕火烧、美玉不怕污染的品格。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音,其福始久。

明·洪自诚《菜根谭》 人生要经受艰苦和舒适两种环境的锻炼。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明·洪自诚《菜根谭》 在欢乐的处所过得欢乐,这不是真正的欢乐,在困苦之中能够寻觅欢乐,才见出一个人涵养的深湛功夫。

●人生不信长轗轲。

宋·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 轗轲:同“坎坷”,道路不平貌,比喻屡受挫折,不得志。 ●千辛万苦都尝遍。

元·张之翰《元日》 意谓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明·洪自诚《菜根谭》 图成:谋求成功。谓君子在平安无事之时,要想到并预防会发生祸患变乱,祸乱一旦发生,就要坚毅不拔地加以平息。

●从来好事多磨难。

宋·晁端礼《安公子》 自古以来好事情,总是经过挫折才能成功。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磨。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日久功夫深,铁尺磨成绣花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今语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手段:本事,能力。 顺境中能保持清醒头脑,逆境中能

站稳脚跟,方是英雄本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度量。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容:容忍。 横逆:横蛮无理,倒行逆施。 谓挫折能长见识,容忍可扩胸怀。

●有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3折 不经受艰苦磨练,很难成为佼佼者。

●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历来成就大业的人,开始都经历许多艰难困苦。

●事有易成者名小,难成者功大。

《淮南子·修务训》 做易做的事名声小,做难做的事功劳大。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 世上没有渡越不过的山水险道,喻指人间没有征服不了的艰难险阻。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小心:胆小怕事。

●初出之犊不惧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刚生小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勇于作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武王伐纣平话》 表达对风浪毫无畏惧的坚定志向。

●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清·钱采、金丰《说岳全传》第16回 采樵人:打柴人。 表达迎着困难和危险上的豪迈气概和胸怀。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清·石成金《传家宝》 炼心之境:锻炼身心的场所。忍性之地:磨练坚忍性格的地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清·蒲松龄《自勉联句》 谓要成功,就要有卧心尝胆、破釜沉舟的气魄。

●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

明·洪自诚《菜根谭·闲话》 况:河况。 区区:小,少。 自然界没有圆满的事物,社会上没有圆满的事情。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后汉书·羊祜传》 恒:经常的。 天下的事情,十有七八是不顺心的。

●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万千事,大概光风霁雨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49楼

《宣和遗集·前集上》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朗。霁:雨雪停歇。 纵观上下几

千年间的历代兴亡的历史,太平的时间少,动乱的日子多。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唐·温庭筠《和友人伤歌姬》 怆然:悲伤。 发:开。 遇到伤情要持达观的态度。 ●先苦后甜,富贵万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贞刚:坚贞、刚强。 谓坚贞刚强的品质胜似玉石。 ●花经风月人方惜。

宋·陆游《春晓》 经历风雨之后的鲜花,人们才会去爱惜它。

●不愁明月近,自有夜珠来。

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夜珠:即夜明珠,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宝珠。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自古以来,多情人都只留下无限的哀恨;美好的梦,向来都是最容易令人回醒。慨叹人生有许多无可耐何之事。

●天意怀人偏入梦,有心看月未当圆。

清·方贞观《断句》 怀:怀念。 人生世事每多事与愿违。

●力遵仁义途,曷畏万里程。

宋·梅尧臣《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 尽心遵循爱道义的规范,哪里害怕万里路途的遥远。 ●见义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

宋·林逋《省心录》 通晓大义的人把名节看得如泰山那样重;意志刚强勇敢的人把生死看得如鸿毛那样轻。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庙》 挠:弯曲,屈服。 大丈夫最可贵的是保全名节,而不注重一时的成败。

●人贵其久,业贵其专。

宋·陈亮《耘斋铭》 专:专长,精通,精专。 人的精神贵能坚忍不拔,做事的本领贵能精专。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详:细密,完备。 力:尽力。虑事要细密,做事要尽力。 ●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

明·陆粲《赠别王直夫》 志千载:志向远大。 飞沉:指名位升降。 志向远大的人,不为个人的得失而烦恼。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宋·晏几道《南乡子》 花儿虽然凋落了,但不必悲伤,因为到明年红花又满枝了。 比喻人们在困难时期要看到美好前景,奋发向上。

●蒲柳之姿望秋而先落,松柏之质逢霜而弥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蒲柳之姿:蒲柳,即水杨。常比喻易于凋零的弱质。 松柏之质:比喻坚韧的体魄和意志。 弥:愈。 谓意志柔弱的人容易毁节,意志坚毅的人在挫折面前显得更坚强。

●百围之木,始于勾荫;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清·归庄《赠少儿医王君序》 勾荫:谓极小的树荫。跬步:半步。 伟大的事业须多细微开始。

●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

清·郑燮《弄潮曲》 平夷:指经险阻之后,走上坦途。人生自应经历艰险,凭耐性踏上

坦途。

●世路崤函险,吾心泰岱安。

清·郭嵩焘《次韵罗小溪见赠》 崤函:崤山在函谷关的东端,极其险绝。 泰岱:指泰山。 人生多艰险,遇险应不惊。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清·秋瑾《失题》 中流砥柱:比喻能顶住危局的坚强力量或重要人物。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急流之中,形如柱,故称。

●吾将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近代·孙中山《建国方略》 一往无前:形容任何障碍也无法阻挡,朝前奋进。 再接再厉:持续奋斗,始终励志向前。

●逸者,智之毒也;惧者,勇之仇也。

宋·崔敦礼《刍言》 安逸会毒杀智慧,恐惧与勇气两不相容。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下》 自暴:自已害自己。 自弃:不求上进。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0楼

勤劳·俭朴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老子》第67章 广:业绩大。 仁爱所以能有勇敢,节俭所以能有业绩。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国语·鲁语下》 劳:劳动。 思:思考。 逸:安逸。 淫:淫荡,淫乐。 勤劳使人上进,安逸使人堕落。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勤劳为国,节俭持家。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

《墨子·非乐下》 依赖他的力量就能生存,不依赖他的力量就不能生存。

●人性无涯,奢俭由势。

《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涯:边际。 势:情势。 人的欲望无止境,生活的奢侈还是节俭得视实际情势而定。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 约:节约,俭省。 实:实在。 寡:少。 奢:奢华、浪费。 盖:却

●奢而无度,则不可瞻。

《汉书》 不可瞻:意谓不值得台举,不敢恭维。瞻:向上或向前看。

●衣食者民之本也,稼穑者民之务也。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故:所以,因此。 本:根本。 稼穑(s?):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 勤于农务,才能得以温饱。

●春夏耕耘,秋冬收臧,昏晨力作,夜以继日。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昏晨力作:从早晨到黄昏尽力劳作。 形容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从事劳动。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治理百姓的方法,在于节约财用注重农桑。 道:方法。 本:此指农桑。

●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宋·陈敷《农书·卷上》 勤劳是使人舒适欢快的根基。

●好逸恶劳者,常人之情,愉惰苟简者,小人之病。

宋·陈敷《农书·卷上》 好逸恶劳:喜好逸乐厌恶劳动。恶:讨厌。 偷惰苟简:懒惰、苟且。 小人:道德卑下的人。

●节衣缩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在吃穿上尽量节省,并勤恳地从事农桑之类的田间劳动。 ●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无逸》 君子无论在何处都不贪图安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楚辞·远游》 只有宇宙万物是无穷尽的,叹息人生长年不停地辛勤劳作。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匮:缺乏。 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

●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寿序》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指极为短暂的时间。 晷(guǐ)刻:很短的时间。 晷,日影,指时间。 谓为人不应贪图安逸。

●治家以勤俭为本。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管理家庭以勤劳节俭为根本。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唐·白居易《自致郡斋??仍呈吴中诸客》 安静最能摆脱烦恼,勤奋最能弥补拙笨。 ●常指四字,勤谨和缓。

《小学·外篇·嘉言》 为人应勤劳、谨慎、和蔼、不急躁。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 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王充《论衡·自纪》 身置逸乐而不放纵嗜欲,处于贫苦而不懈怠意志。 ●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尽:穷尽。 无已之耗:无休无止的消耗。已,止,休。 盈:充盈,充满。 谓不可纵欲的奢侈无度。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勤劳是各种美德之师。

●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一劳而久逸:一时的辛劳可以得到持久的安逸。暂时的耗费得到长远的安宁。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1楼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

北朝·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 委:委弃,舍弃。乐贱:乐于卑下的地位。 辞:辞却。 安贫:安于贫穷的境遇。 谓舍弃富贵,安于贫贱。

●奢侈者,危亡之本。

《唐书》 本:根源。 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唐·王昌龄《驾幸河东》 不劳动就不能享受。阴,同“荫”,指树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漉:滤过。 比喻事业要取得成就,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 ●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

唐·赵嘏《送弟》 远避干扰,日耕夜读。

●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宋·邵雍《奢侈吟》 极、穷:达到极点。 谓过度的奢侈一定会带来祸患和不幸。 ●曾在蚕宫亲织就,方知缕缕尽辛勤。

宋·欧阳修《呈皇后阂春贴子》 就:完成。 说明财富从勤劳中创造。

●君要花满县,桃里趁时栽。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 趁时:利用适当的时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豫:安适。 忘:同“亡”。勤于谋虑和劳作能使国家强盛,贪图逸乐可致灭身之祸。

●无劳苦,安得有安乐?

清·李惺《药言》 安:哪。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勤勉能够弥补人的笨拙,俭朴可以培养人的清廉品德。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明心宝鉴·顺命》 勤奋是无法用钱财计价的宝贝,谨慎是保护自身不被伤害的灵符。符,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符箓。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祖宗传说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列祖列宗传下既勤勉又节俭的品德,子孙效法先人一心只读书和种地。

●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清·翟灏《通俗篇·地理》 汝:你。 勤于学习,学业就会日益进步。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计:主意,策略。 和:和睦,协调。 持家的方法在于和睦,立身的要领在于勤勉。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清·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百行:各种善行。 业:功业。 谓功业是各种善行之首,懒惰是各种恶行之首。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功劳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勤俭黄金本。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勤劳节俭是致富的根本。

●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明·陈献章《戒懒文示诸生》 乾坤内:指人与间。 人在世上,为害最大的是一个“懒”字。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尚书·无逸》 稼穑: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逸:安逸,安闲。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忧患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安乐则容易使人沉溺丧志。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 小鸟栖止在树上,所占的不外一根树杈;鼹鼠饮水,所喝的不外装满肚子。比喻要求有限,极易满足。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图:谋取,希望得到。 生活的要求,甚为菲薄。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淮南子·原道训》 不能以奢侈就是快乐,不能以廉洁就是可悲。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2楼

晋·《采桑度》 只有勤于养蚕织丝,才能使人衣着华丽。

●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朕:古时君主的自称。 常念衣食来之不易。

●虽富巨万,服食粗弊。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虽然成了巨富,还是粗衣淡食。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唐·白居易《浪淘沙》 即令到极富极贵的地步,也不要忘本。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 美人:指贵族妇女。 奇珍异宝,都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稼穑艰难,务必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田家几日闲?

唐·韦应物《观田家》 农民最为辛苦。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唐·郑遨《伤农》 一粒粮食一滴血。

●时人不识田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唐·颜仁郁《农家》 斥责轻视劳苦农民的言行。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处于安定太平的环境要考虑隐伏着的危机,而戒奢侈尚节俭。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宋·张载《西铭》 艰难困苦的环境,容易促使人成才。庸:通“用”。 玉:雕琢。 汝:你。 成:成大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告诫家人要节衣缩食,不要浪费。

●人生难处是安稳。

宋·苏轼《骊山》 意谓安稳舒适的生活,容易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西湖梅》 素心:洁白的情怀和朴素的风致。 赞美不邀宠,不争赏,保持清素的情怀。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节衣缩食能使人终年饱暖。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爱衣常暖,爱食常饱”与此同义。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 丰时应虑及歉日。

●良田成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虽有良田广厦,也要节俭持家。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秋日偶成》 谓富贵不迷惑其心,贫贱不能消磨其志,这样的人可称为英雄豪杰。

●惟勤能补拙,尚俭可成廉。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只有勤劳可以弥补笨拙的不足,崇尚节俭可以培养清廉的美德。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管子·内业》 节制私欲,一切祸害都能避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节俭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节俭就是昌盛,淫逸就是灭亡。 佚,同“逸”。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

《荀子·儒效》 身居高位而更加恭顺,家庭富足而更加节俭。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韩非子·十过》 以节俭获得的财富,如奢侈就会失掉。

●要莫大于节欲。

三国·魏·桓范《政要论·节欲》 没有比节制私欲更为重要的了。

●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 家庭管理的方法,只有勤俭节约;为人处世的法则,只有谦虚待人和努力学习。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澹泊:同“淡泊”,指不慕荣名利禄,生活上也自奉简朴。 ●志在守朴,养素金真。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平时注重坚持朴质的品德,淡泊中永葆身心之真如。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3楼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李彪传》 福源:幸福的源泉。 贫兆:贫穷的预兆。 节俭为幸福开辟源泉,奢侈是贫困的预兆。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小学·外篇》 为人安静可以保养身体,生活节俭可以培养良好的德行。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无节制,充足也必耗尽;能调节,空虚也会变得充足。

●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

唐·吴兢《贞观政要·节俭》 戒:鉴戒。 师:榜样。 以奢侈的人为鉴戒,以节俭的为人老师。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弘道:光大和发扬道义。 崇侈姿情:崇尚奢侈,放纵情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奢靡为荣:以浪费为荣耀。奢靡:靡费,浪费。 以俭素为美:以勤俭朴素为美德。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出入。

宋·欧阳修《原弊》 每天按照收入的数量决定支出的限度。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庄子·庚桑楚》 从暂短的时日来看觉得不足,但从长远的岁月来计算却有余裕。 ●德以俭而为本。

宋·欧阳修《斲雕以为朴赋》 人的品德,勤俭是根本。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只有勤俭可以助人廉洁,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培养好的品德。 ●富国由崇俭。

宋·苏轼《效祀庆成》 国家富强,是由于崇尚勤俭之风。

●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 美好的谋略使国家安定太平,永远留传史册。传给后代的良好范例是清廉的本色。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瑄《读书录·警戒》 大恶:极坏的行为。

●衣冠简朴古风传。

宋·陆游《游西山村》 赞美西山村的乡民保持了简朴的良好风尚。

●粗茶淡饭终残年。

宋·杨万里《得小儿寿俊家书》 晚年中坚持清淡的饮食。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勤俭可树立名声,奢侈使道德败坏。

●俭则常足,常足则乐而得美名,祸咎远矣。

宋·田况《儒林公议》 祸咎远矣:祸患、罪过就可以远避了。咎,过失,罪。 ●侈则常不足,常不足则忧而得訾恶,福亦远矣。

宋·田况《儒林公议》 忧:忧虑。 訾恶:厌恶、厌恨,疵议。訾:通“疵”。 福亦远矣:幸福也离得远远的了。 为人奢侈,既是恶行,也无幸福。

●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 高墙大院气势虽然壮观,但所住的居室却很小。不过容膝:比喻极小。为人自奉甚薄,品行高尚。

●金玉非宝,节俭是宝。

明·朱元璋语,引自《明史》 金玉:黄金宝玉。 节俭比黄金美玉更宝贵。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

明·洪自诚《菜根谭》 奢侈浪费,家虽富有用度仍感不足;节约俭省,家虽贫穷开销尚有余。

●年年防俭,夜夜防贼。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用节俭的办法来防止浪费,就等于每夜提防窃贼偷取财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用俭朴来约束自己,一切好事都会产生;奢侈而放纵自已,一切坏事便会滋长。

●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

清·唐甄《潜书·富民》 人君:君主。 化:感化。 庶民:指百姓。 君主以勤俭治国,可以感化百官臣僚、万千百姓。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北史》 清:清廉。 莅职:到职,任职。莅:到。为官清廉,这是称职的关键;为人节俭,这是处世的根基。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4楼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

《南史·陆慧晓传》 性:性情,品德。 宁静可以调养身体,俭约可以锻炼品德。 ●金银珠宝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宝不器。

《六韬·盈虚》 饰:装饰。 衣:穿。 视:看。 器:用。 保持清静淡泊、不慕奢华的生活作风。

●睹农人之耕耘,亮稼穑之艰难。

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 睹:看见。 耕耘:指耕田除草一类农事活动。 亮:通“谅”,信实。 稼穑:指种谷子和收谷子一类农活。 亲眼看到农民劳动的艰苦,才会知道种田的艰难。

●物用俭则易足,易足则力有余,有力则情志臻。

《艺文类聚·卷第二十一·性命》 俭:俭朴。 易足:容易满足。 臻:到,达到。 节

俭能使人保持旺盛的事业心。

●德,俭而有度。

《艺文类聚·卷第二十一·左传》 度:尺度,限度。 谓节俭而有限度,才是美德。 ●人间万事凭双手。

唐·牛殳《琵琶行》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北朝·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自序》 禹:夏朝建立者,曾治洪水,对百姓有功。 汤:商朝建立者。 光有聪明的头脑还不成,还要靠双手去劳动。

●千日斫柴一日烧。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十二卷 斫:砍。 喻长期准备是为了一时需要。

●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 家中有千金那么多的财富,不如每天都有微少的收入。 ●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明·洪自诚《菜根谭》 唯:只。 恕:宽恕。 待人宽容不苛,心绪就安宁; 节俭不奢,费用就充足。

●俭随美德,然太俭则悭。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提倡节俭而不是悭吝。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粗米必珍,富之源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惜:敬惜,指注重读书求学。 根:根本。 珍:珍惜,指讲究勤俭持家。 源:源泉。

●勤俭,治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 勤劳俭朴是治理家庭的根本。

●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常想到过日子的艰难,不能不节约开支。

●大海不禁漏卮。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 卮(zhī):盛酒的器具。 大海的水虽多,也不能承受漏水的酒器的不断渗漏。比喻财产再多也受不了无度的挥霍。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1折 光吃喝而不事生产,即使粮食堆积如山,也总会吃光喝光。 ●守着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回 比喻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

●居身务期俭朴,训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期:盼望,希望。 训子要有义方:教育子女要用合理的方法。 ●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

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面》 淡:淡泊。只有淡泊于名利才可以过俭朴的生活,而可以培养廉洁的品德。《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史典·愿体集》 珍:山珍海味,美味珍馐。 华:指锦衣美服,华丽的衣着。 丽:指富丽堂皇的屋宇。 谓生活应以俭朴为宜。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自奉:自己或家庭生活的安排。 宴客:款待客人。 留连:留恋,不知节制。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宋·林逋《省心录》 饮食靡费,衣着奢华,贪婪聚敛,以富骄人,这样做而不知节制的

人必然自损自害。

●志由淡泊而高,节从甘辛而丧也。

明·洪自诚《菜根谭·概论》 志:意志,走向。 淡泊:恬淡寡欲,不热心于名利。 高:高远。 节:气节。 甘辛:厚味,指生活侈奢。 志向由于恬淡寡欲而保持高远,气节因为追求侈华而丧失。

●怀与安,实败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图安逸必然败坏自己的名声。

●富贵因从勤俭起,贫穷只为手头松。

清·史襄哉《中化谚海》 谓为应勤劳俭朴,切不可大手大脚。

●近水不可多用水,近山不可枉烧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喻即使处在有利的时候,也应注意节俭。《中华谚海》“近水莫枉使水,近山莫枉烧柴”意与此近。

●缩衣节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谓应保持勤劳俭朴的本色。

●欲求温饱,勤俭为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大庙乐舞辞》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无怠无荒:不懒惰,不荒弃。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显学》 懒惰而奢侈的人就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就富裕。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天下间的事因为困难而荒废的,只有十分之一,因为懒惰而荒废的,却占十分之九。

●一人知俭一家富。

五代·谭峭《谭子化书》 知俭:懂得节俭。

●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治家:治理家政。 量入为出:按照收入的多少来计划开销。 仗义轻财:讲究义气不惜以财务周济有难之人。

举报 |2009-06-12 18:16回复

114.95.22.* 55楼

礼仪·文明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维:纲。 礼:礼法。 义:正义。 廉:廉洁不贪,品行方正。 耻:羞愧之心。 谓礼、义、廉、耻是治国的四纲。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荀子·大略》 仁义礼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 辟:同“譬”,比喻。 谓仁义礼善这一整套道德规范应为全社会一体遵从。

●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也。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 比喻礼仪对于人的重要。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是礼三本也。

《荀子·礼论》 天地是生命之本源,祖先是我们的本源,君师是政治的根本。??因此,这(事天地,尊祖先,敬君师)是礼的三大根本。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葸(xǐ)畏惧。 绞:说话尖刻、刺人。 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尖刻。

●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敬:戒慎,不怠慢。 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礼,与其奢也,宁俭。

《论语·八佾》 奢:奢侈,讲排场。 俭:节俭。 举行礼仪,宁可节俭,不可奢华。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雍也》 谓君子广博地学习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礼:儒学家学说中约束人的思想行动、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礼节和道德。 谓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礼仪的应用,以和顺为可贵。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礼记·礼运》 谓圣人用礼仪来教化天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礼节。 尚:注重。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互相对等的行为。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记·文王世子》 修内:自身的修养。 修外:处理好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修养。以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用礼制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礼记·礼器》 本:关键。 文:文彩,形式。 忠诚守信是礼的关键,经义名理是礼的形式。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大乐大礼都简易而不铺张。

●和宁,礼之用也。

《礼记·燕义》 与诸侯国和好安宁,这是礼仪的实际应用。

●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 乾坤:天地。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仪:威仪,严肃态度、端庄行为。 何为:即“为何”的倒文。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庄子·大宗师》 礼:礼仪。 行:通行。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失足:举止不慎重。 失色:对人容貌不庄重。 失口:言谈不当。 君子待人,举止慎重,庄重有礼,言谈得当。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

《荀子·乐论》 志清:志气清正。 行成:行动有结果。

●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56楼

《荀子·礼论》 至:最。 极:顶端。 谓墨线是取直的标准,衡器是取平的标准,规矩是取方圆的标准,礼是人道的标准。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晋·裴頠《女史箴》 服:衣装服饰。 行:行为。 动目:引人注目。 支神:感动人心。 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三国·魏·曹操《礼让令》 你礼让别人一寸,别人就会礼让你一尺。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大礼:指大事。 细谨、小让:指小节。 干大事业、顾大局的人,不必拘泥和顾及小节。

●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礼记·中庸》 温习过去学过的,可增长知识;笃实诚厚,是用来尊奉礼仪的。 ●人不徒贵俭,而贵不礼。

晋·程本《子华子》 徒:只 谓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

●杀人可恕,无礼难容。

宋·晋济《五灯会元》 杀人有时尚可宽恕,不合礼教倒是不能容忍的。

●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

宋·司马光《易说》 形容人生中礼仪的极端重要。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宋·苏轼《赐文武百寮太师傅已下上第一表清举乐不允批答》 至:极,最。 文:此指礼节仪式。 节:法度。 最高的礼节没有一定的仪式,最深重的哀悼没有一定的法度。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 从宜:遵从适当。 宜:适合,适当。 泥古:拘泥于古制。 礼制最可宝贵的是适合时代的需要,做事不可拘泥于古制。

●礼有经、亦有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回 礼节有常规的,也要有变通。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

《礼记·曲礼上》 穷人送的礼,不能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

●物薄而情厚。

《小学·善行》 物虽然微薄但带着深厚的情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形容礼物虽微不足道,却表明情意深重。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谓礼仪虽然纯粹属于天道法则的一种形式,但应该贯串于人生的追求过程中。

●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老年人和病人不必拘泥礼节。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宋·佚名《名贤集》 在礼节上降抑自己的身分去待人,一定是对人有所祈求。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实:忠诚老实。 虚:虚情假意。 谓待人诚实,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亲友也会疏远你。

●结交接物,恭而有礼。

《晋书·杜预传》 接物:与人交际。 待人接物,谦恭而有礼貌。

●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尚气凌人:骄横傲慢,气势逼人。

●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宋·林逋《省心录》 用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是强有力的人;用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自卫的,是贤良之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在家里不懂得热情待客,出门就缺少热情接待自己的东道主。 ●人恶礼不恶。

《金瓶梅词话》第80回 谓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他。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别人以刚强的办法,我以柔和的办法战胜他;别人使用权术,我以诚实的态度感化他;别人动气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57楼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之报。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涌泉之报:指报答别人的恩德倍加丰厚。 涌泉:地下奔涌而出的泉水。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记·曲礼上》 愿学者来,故礼只听说来学。不愿来学,虽教无益,故不闻往教。

从善·改过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左传·昭公十三年》 资助困难的人毫不厌倦,勉励从善永不满足。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尚书·泰誓中》 善人做善事,总惟恐时间不够用。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荀子·礼论》 俱:都。毕:网罗无遣之意。引申为尽、全。人的一生始终都善美,那就是完全掌握做人的道理了。

●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独》 身恒居善:自身长期行善。 衾:大被。 自身长期坚持行善事,不做坏事,就能心底坦然,毫无惭愧,内外无忧惧。

●为善无近名。

《庄子·养生主》 近:亲近,冀求。做善事不是为了冀求名声。

●圣人非虚名,惟善可为勉。

宋·欧阳修《感兴五首》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但:只是。 做好事不望报答。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莫大乎:没有比这更大的。与人为善:原指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以善待人。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礼记·大学》 楚国:在今长江中游一带。惟:仅。谓楚国人崇尚行善。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至宝:最好的宝贝。 良田:良好的田地。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成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惟南子·缪称训》 小善 :细微的好事。 舍:放弃。 小不善:细微的坏事。 无伤:无碍。伤:防碍。不可忽视微小的好事和坏事,因为它们都可以由小到大,积少成多而引起大的后果的。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汉·贾谊《新书·审微》 好人好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益,坏人坏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害。

●以法律范围论之,则过恶有大小之可言;以道德范围论之,则过恶无大小之可言也。 清·梁启超《德育鉴·省克》 从法律范畴上讲,罪恶有大小之分;从道德范畴上讲,罪恶无大小之别。

●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 立志做好事的人不做坏事,谨慎小心的人会成大事。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一句话说得好,比千金还贵重。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有德行的人应批评过错,表扬美行,憎恨邪恶,喜爱善良。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南朝·梁·萧纲《唱导文》 染心:在心中浸染。 万劫不朽:经受万次灾难,也不会磨灭。劫:灾难。朽:磨灭,腐烂。 旷:空阔。 谓多行善事,美名传扬。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挟才:怀有才干。 有德之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之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足:足够,过分。 谓人们做好事,做了一百件也不要满足;要是做坏事,就是一件也不应做。

●作善日休,为善最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做好事每日吉庆,做好事最快乐。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58楼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 常行善事不嫌多,而干坏事哪怕是一次也是过头了。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好人好事》 住世:活在世界上。居官:作官。 做人要做好人,作官要做好事。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明·方孝儒《柱铭》 交良友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好品德,存心善良能使家庭和睦安宁,做好事会使子孙兴旺。

●惩恶而劝善。

《左传·成公四十年》 惩戒坏人坏事,劝导人们从善。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

战国·鲁·尸佼《尸子·治天下》 从别人的善行和过错中借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成公八年》 从:效法。 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象山倒塌那样易。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隐公六年》 失:丢掉。 长:增加,滋长。 善事不可丢掉不作,恶事不可使之滋长。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 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身灭亡。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 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善善:称扬善事。 恶恶:憎恶坏事。 扬善能使后代受益,故其影响长远;嫉恶只能正自身,故其影响有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宋·张商英《素书》 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

《淮南子·缪称训》 不及:赶不上。 备祸:防祸。 不免:不能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勿:不要。 恶小:即小恶,细小的坏事。 善小:即小善,细微的好事。 坏事虽小不可为,好事虽小应去做。 ●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恶小:细小的坏事。 无恤:没有什么忧虑。 认为罪恶不

大而干了毫无顾虑,则必然招致失败;认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则必然招致败坏。 ●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小善:小的善事。 大善攸基:大的好事就有了基础。攸:所。 戒:除,去。 小恶:小的坏事或坏的行为。终无大戾(lì)。:最后就没有大的差错或谬误。戾:乖戾。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大般涅盘经》 任何坏事都不要去参与,无论什么好事都应去干。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策别十七》 做小的坏事乡人不能宽容,做大坏事的人天下人不能宽容。 ●行善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清·金缨《格言联璧》 对个人来说,行善不知不觉地逐日有所增益,而行恶则不知不觉地积成损害。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做好事心中快乐,做坏事罪则难逃。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1回 昭彰:明显。 如影随形:如同影子总是跟随形体一样。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唐·李世民《晋宣武帝总论》 长期做好事,知道的人不多;一日做坏事,大家都知道。这与俗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义同。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明·洪自诚《菜根谭》 显露出来的坏事为害较小,隐藏着的坏事为害最深。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59楼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好事不应邀名,做坏事不得避责。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

《荀子·宥坐》 报:回答。 福:幸福,福气。 祸:灾祸,祸患。 行善的人必有好的结果,作恶的人必有灾祸的报应。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做好事的人坚持下去,一定会兴盛;做坏事的人执迷不悟,一定会衰败。昌:兴盛,昌盛。丧:丧失。

●作善天降百祥,作恶天降百殃。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百祥:许多吉祥。 百殃:许多祸害。

●一善足可消百恶。

《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园》 消:消除。

●善人留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行善者美名留传后世,作恶者臭名远扬。

●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十驾斋养新录·改过》 过:错误,缺点。 寡:少。 犯错误,即使是圣贤豪杰也不

可避免。自己以为没有错误,这就是很大的错误;而自己以为有错误,则错误就自然犯少了。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资治通鉴·唐纪》 只有以改正错误为有本事,不能以没有错误为可贵。

●世人孰无过,改之为圣贤。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世间的人哪一个人能没有过错?改正错误就会成为杰出的人。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纪》 知道过错不难,难的是改正过错;说说好事不难,难的是去做好事。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宋·苏轼《上皇帝书》 改过不吝:勇于改过。 从善如流:指乐意接受别人好的、正确的意见。如流:象流水一样,比喻迅速。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喜欢听别人的过错,不如喜欢听自己的过错;爱说自己的好处,不如爱说别人的好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哪个人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改正,就比什么都好。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改,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跂圣:踮着脚尖,往远处看到圣人。 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唐·武则天《内训·迁善》 形:显露。 迁:从善。 成:形成。 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瑕秽:玉上的斑痕。 外:外表。 隐:隐瞒、掩饰。 短:缺点、过失。 有道德的人不隐瞒和掩饰自己的缺点、过失。

●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害:影响。卒:最终。 过错即使是大贤也难免,然而并不影响其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错误。所以不要看重没有过错而是看重能改正过错。 ●悔误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明·王守仁《传习录》 对错误悔悟是克服错误的良药,然而可贵的是能改正。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能够改正错误就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并取得别人的谅解。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最难得一个悔字。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盖世功劳:压倒一世,无人能比的功劳。 就是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能有一点骄傲;就是有滔天的罪恶,最难得的是知罪悔改。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60楼

《周易·益》 迁:仿效,接近。 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惮:怕。 有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有过错而不改正,就是真正的过错。过:过错,错失。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食:通“蚀”,亏缺。 更:更改,改正。 有德行之人的过错,好象日月的亏缺一样。有过错,人家都看见;改正了,人家都敬仰。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

清·李惺《药言》 攻:批评。 过:过失、过错。 不能要求批评者没有过失,否则终生就听不到批评意见了。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吾:我。 日:每天。 省(xǐng):检查自己。

●苟有过,人必知。

《论语·学而》 苟:假如,如果。 假使有过错,别人一定知道。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孟子·公孙丑下》 古代有德行的人,有过错就改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参省:即三省,每日三次检查自己。 多见多闻可通达事理,勤于自省可少犯错误。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见兔而顾犬:见到野兔而回头看猎犬,为时还不晚。羊丢了,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差错后,要及时加以补救。

●日月之食,何损于明。

《左传·宣公十二年》 食:同“蚀”,亏缺。 明:光明。 日月的亏蚀,哪会减损光明。 比喻敢于暴露缺点,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古人贵朝闻夕改。

《晋书·周处传》 早晨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古人改正错误的坚决和快速。

●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攻则日甚。

汉·徐干《中论·虚道》 恶:坏品质。 攻:进攻,攻打,引申为治疗。 坏品质好比是疾病,改正则越来越好,不改就日益加深。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主术训》 好事虽小乐于去做,错误虽小坚决去改。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

唐·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看到别人有所得,就从中借鉴,就没有什么好事不能做到。

●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汉·徐干《中论·虚道》 学习好的榜样生怕学不到家,改正过失惟恐不彻底。 ●觉后必改,改后必不复,便是勇长处。

《观微子》 觉察错误就一定改正,改正后就不再重犯,就是勇敢和进步。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防欲》 秋毫:鸟兽秋后新长出的细毛,比喻轻微之物。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比喻重大之物。 从人们对有形的疾病与无形的疾病两种态度迥别,说明锻炼思想修养的重要。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唐·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饰非、文过:掩饰过错。 没有什么比掩饰错误的错误更错误的了。

●败子回头金不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 败家子改邪归正,比金子还要宝贵。

●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其过,安能改过?

宋·陆九渊《与罗章夫》 去:去掉,改过。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省悟,察觉。 谏:挽救,补救。 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后重犯。

●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

明·李沂《秋星阁诗话》 瑕:玉石上的斑点。 瑜:玉石的光彩。 珠玉:珍珠宝玉。 能改正错误,劣可以向优转化。

●今人有过,不喜闻之,犹讳疾而忌医。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过错。 讳疾而忌医:隐瞒疾病,害怕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知道别人有优点、长处,就从中仿效,好象自己具有的优点、长处一样。

●君子小过,盖金玉微瑕。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过:过失。 金玉微瑕:黄金美玉里的小斑点。瑕:玉上面的斑点。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唐·慧能《坛经·决疑品》 改正错误使人聪明,袒护自己短处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贤哲。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

清·陈确《别集·瞽言》 认识错误可谓聪明,改正错误堪称勇敢。

●知而不改,谓之自欺。

清·陈确《坐箴》 知道错误而不改正,可说是自己欺骗自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文(w?n):掩饰。 用乖巧之术掩饰自己的错误,这是君子中的丑类。

●过而能改,今犹未晚。

《资治通鉴·晋纪》 犹:还。 有错误能改正,现在还未晚。

●闭门思过谢来客。

宋·徐铉《徐公文集》卷三 关起房门反省错失,谢绝朋友过访。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五代·宋·陆九渊《与博全美书》 过:过失,过错。 喜:高兴。 讳:忌讳。 惮:怕。 听闻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过错不加隐瞒,改正自新。 ●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积月累,以至祸败。

《资治通鉴·唐纪》 含容不言:含着笑容不说话。 对于小的过失,终究都纵容不管,终究招致大祸而身败名裂。

●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苟安:只顾眼前安逸。 有过错应当迅速改正,不要害怕困难而只顾眼前的安逸。

●乐道人善,愿闻己过。

明·顾宪成《题丽泽堂楹联》 乐意称道别人的优点,愿意听到对自己的批评。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钱公良测语上·徭庚》 行:实际地做。 畜德:培养、锻炼思想品德。 见到好事一定去做,听人指出过错一定改正,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

●但改吾过,毋议非人。

清·陈确《辰夏杂言·不乱说》 但:只,仅。 只注意改正自己的过错,不要去议论别人的不是。

●改过贵勇而防患贵怯。

宋·朱熹《答蔡贵通》 要勇于改正错误,战战兢兢地预防祸患。

●见善必为,闻恶必去。

宋·朱熹《答林伯和》 为:做,行。 去:除掉。

●疾恶如雠,闻善不惑。

唐·皎然《讲德联句》 疾:痛恨。 雠:同“仇”。 感:疑惑。

●君子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

《太平御览·职官》 彰于四海:谓天下的人都能看得见。彰:明。 安得而隐之:哪能隐瞒呢!

●知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用:运用。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明·洪自诚《菜根谭》 论过错,宽对人,严责己。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明·洪自诚《菜根谭》 反己:反过来检查自己。 药石:指治病的药物。 尤人:责怪别人。 动念:产生某种思想。戈矛:兵器的总称,引申为战争。 责己是解决矛盾的良药,责人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明·聂大年《座右铭》 护:袒护。 矜:自夸。 护短短仍短,夸长长不长。 ●惑者知反,迷道不远。

明·杨慎《古今谚》 反:回,还。 迷路知返,在邪路上没走远。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谓没犯错误并不可贵,最可贵的是改正错误。

举报 |2009-06-12 18:38回复

114.95.22.* 62楼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明·薛瑄《薛子论道》上篇 一闪而过的错误念头立即抑止;一有悖于事理的行为立即改掉。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明·王廷相《慎言·小宗》 迁善、改过:朝好的方向努力,改正错误。 如风之速:形容快速。 如雷之决:形容决断,雷厉风行。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善:称道,赞许。 恶:憎恶(wù)。根据人家的褒贬,发扬优点,改正错误。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习好人善事就有好的声誉,改正错误就不会有灾祸。

●过而能改,民之上也。

《国语·鲁语》 有错误能够改正,这是百姓中优秀的人。

●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之诰》 吝:吝惜。 改正错误,态度要坚决,不能犹豫。

●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 临渴掘井:到口干的时候才去挖井。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地步才想办法,已来不及了。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清·林则徐《联句》 通:达。 希望民情通达,乐于倾听批评。

●改过贵勇,既知有故,便当斩钢截铁,翻然改图。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故:指毛病。 翻然改图:谓迅为转变,另做打算。翻,同“幡”,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极快。图,打算。 勇于改过图新,最为可贵。

●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庸言》 看到听到人家的错误缺点,都感到是自己的错误缺点一样。 ●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

宋·林逋《省心录》 岂不自知: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有错误而隐瞒不讲,刚好加重了错误;承认错误并迅速改正,刚好是对正确的表彰。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为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过:过错。 规:规劝。 护疾而忌医:隐瞒病情,害怕医生诊断治疗。比喻掩饰错误,害怕批评。悟:省悟。

●如醉方醒,似梦方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6回 比喻从迷糊或错误中刚刚醒悟过来。

●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

宋·林逋《省心录》 有错失知道悔改的,还是高尚的人,知道错了还按错的去做,这就卑劣了。 妙音推荐

更多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

国学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名句一二年级一年级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国学经典名句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国学经典名句释义

国学经典名句释义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

国学教育之国学经典语录篇

国学教育之国学经典语录篇一个成功的职业人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和良好的外在形象这些显性条件更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隐性条件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高度的重要条件山西蓝...

国学经典名句

经典诵读材料老道寺镇中心小学20xx9国学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名句一二年级一年级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2称尊长勿呼...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1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处尚书周书旅獒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解读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只因缺一筐土使得任务没有完成这话告诉我们凡事...

国学经典名句

中国古代名著名言警句汇编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有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生国学经典名句50条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中国文明网20xx1013来源文明秦皇岛在线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这...

国学经典名句(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