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25题训练2(教师版 )

时间:2024.3.2

2015届高三语文25题训练2(教师版)

2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染指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聚焦于纳粹占领及其对他的国家的影响。此前博彩公司发布的赔率表上莫迪亚诺甚至都未进入榜单,这次黑马突围竟然爆冷斩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可算诺奖评委们的慧眼识英雄之举。

A.染指 B.聚焦 C.爆冷 D.慧眼识英雄

26.【答案】A (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含贬义。不合语境。B.聚焦,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C.爆冷,指在某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D.慧眼识英雄: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27.【答案】B (A宾语残缺。“36轮”后缺少宾语“调价周期”。 C.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并列失当,不合逻辑,前者包括后两者。”D.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应该为“如果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2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 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 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 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 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 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 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 ⑤④⑥②①③ B. ⑤②①③④⑥ C. ⑥②①④⑤③ D. ⑥⑤②①④③

28.【答案】 A (⑤④⑥是总说,“犹如”提示②在①前,“可见”提示此句为结尾句,内容与下文衔接紧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29-32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

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

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

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

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 .

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

29.【答案】B (B项“罹”:遭遇或遭受。)

30.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 ①因 ②而 ③乃

30.【答案】B (①“为??所”表被动结构,排除AD②中讲(薛道衡)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而”字是连词,表修饰,说明“别”的情状;③说彦谦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以”字是连词,表目的。符合语境。排除C。)

2

31.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31.【答案】B(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32.【答案】C(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 3

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5题。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 4

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节)

33.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并且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对同一对象“共赏”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共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

33.【答案】B(第三段表明虽然白话进入文学,但是仍以雅言为主)

34.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34.【答案】B(原文并无因果关系。见第二段“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词)的地位”)

3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5

35.【答案】D(A第一段只表明战乱是分界线,但并没有说是必要条件;B描写体验就能共赏过于绝对;C对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有误)

3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翅膀 妃嫔/濒临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

B.晋升/浸透 气概/慷慨 秩序井然/卷帙浩繁 ......

C.氓隶/盟誓 提防/河堤 猝不及防/一蹴而就 ......

D.殷红/胭红 绮丽/畸形 数见不鲜/横槊赋诗 ......

36.【答案】C ( méng,dī,cù; A 项chì,pín/bīn ,zhà/chà;B项 jìn,gài/ kǎi ,zhì; D 项yān,qǐ/jī,shu? )

37.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出类拔萃,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小说《丰乳肥臀》,运用不同凡响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实至名归。

A.出类拔萃 B.任性 C.尤其 D.实至名归

37.【答案】A( 出类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用在此处与后文矛盾,应改为“鹤立鸡群”。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B任性: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C尤其:表示更进一层。格外。D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3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欧洲多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约70%的国家占多数,仍然会以保护生态的名义划出一定不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域,这实际是在保护农村。

B.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那一首首爱国歌曲、流行歌曲、经典歌曲,越过水巷小桥,越过粉墙黛瓦,越过古宫闲地,在城市的公园、社区和广场上潇洒飞扬。

C.今年,江西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通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D.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发达国家央行已成为国内经济政策的代理人,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一直领导潮流,采取接近零利率以及超过4年的多轮量化宽松。

38.【答案】C (A项,“城市化水平”与“约70%”搭配不当,可将“城市化水平”改为“城市化率”;“仍然”前面没有主语)B项,“爱国歌曲、流行歌曲、经典歌曲”并列不当;D项,“采取接近零利率以及超过4年的多轮量化宽松”成分残缺,在“宽松”后加“政策”。)

3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 , , , , 。 ① 且每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6

A.②①④⑤⑥③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④①⑤⑥ D.③⑤④②①⑥

39.【答案】B (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40-43小题。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邺,褒辑宁所部,.

见称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如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物,时论称之。 ..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

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①。尝如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瑴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破,从元帝入金城。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从俱出,见柱国②于谨,甚礼之。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庚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恒在左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

初,褒与梁处士汝南周弘让相善,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帝许褒等通亲知音问,褒赠弘.

让诗并书□。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王褒传》)

【注】①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②柱国:柱国大将军省称。

4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褒辑宁所部 辑:辑录 .

B.不以位地矜物 矜物:矜持 ..

C.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 凋残:衰败 ..

D.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 聘:聘请 .

40. 【答案】C(A.辑:聚合,集聚;B.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D.聘:互通友好)

4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褒少□姻戚,去来其家

② □愈自谦损

③ 褒赠弘让诗并书□

A.①于 ②且 ③焉 B.①以 ②而 ③焉

C.①以 ②其 ③之 D.①因 ②而 ③之

7

41. 【答案】B

4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B.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C.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D.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42. 【答案】C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他的祖父王骞、父亲王规一起著写了《南史》。

B.元帝平乱之后,想迁都到殷实强盛的江陵一带,且朝中许多官员是楚人,他们也愿意迁都江陵一带。然而王褒生性谨慎,不敢直言迁都之事,元都最终迁至建邺。

C.因为亲戚的关系,王褒小时候常来往于萧子云家,并模仿练习他的书法。他的名声虽然敌不过萧子云,但在当时却与萧子云一同受到人们的重视。

D.明帝特别喜欢文学,对当时才华声名最高的王褒与庚信特加亲宠。每次游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后来又命令王褒为自己写的《象经》作注。

43. 【答案】C(A.“并《南史》有传”的意思是“都在《南史》中有传”;B.根据文意,元帝最终听从了胡僧祐等人迁都江陵一带的建议,选项中“元都最终迁都建邺”的说法错误;D.《象经》是武帝写的。)

【参考译文】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祖父王骞、父亲王规,都在《南史》中有传。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应该成为我们家的宰相。?二十岁就被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之职。

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模仿练习他的书法,而名声仅次于萧子云,一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武帝嘉奖他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王褒。到了侯景攻陷建业,王褒收集安抚自己的部下,受到当时人的称道。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情,召见拜为吏部尚书、右仆射。王褒既是名家,文学作品优异丰赡,当时人都很推崇他,所以他的地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他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殘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把都城安臵在那里。又因为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迁都鄢郢(建邺)。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瑴等 8

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得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明迁都的不妥。后来因为皇帝清静闲暇,秘密劝谏,言辞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等到西魏征讨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栏被攻破后,王褒从元帝进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

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庚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明帝每次游宴,都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别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皇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

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从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调出任宜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4-46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文房用具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具有?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文人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在制砚上,他们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体现了文人的本性喜好,直抒内心情怀。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不少逸闻趣事。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一直怀念失去的宝砚,他写道:?此石不复见,我诗空叹息。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在清代文人余怀所著的《砚林》载:?宋徽宗命米元章书大屏风,顾左右取笔砚,徽宗指御案端砚,使就用之。书毕,即捧砚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堪复上御。’徽宗大笑,因以赐,元章拜谢,抱砚而趋,墨汁沾渍袍袖。?因此,米芾被称为?砚痴?、?米颠?。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他著写的《砚史》,从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过。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 9

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唐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为后人所传诵,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上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和文人的审美取向,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而更应在其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在砚文化方面,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最显著,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以忘怀。品尝它,是一种享受。传播它,是一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选自《宋代砚台蕴含的人文情怀》,有删改)

44.下列关于“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砚业蓬勃发展,除了继承传统的精致外,文人还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B.宋砚端庄典雅,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结晶,是宋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

C.米芾的《砚史》对砚石质地、砚台形制等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还曾实地考察砚坑并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有重大影响。

D.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的砚台,不仅是一种文书工具,还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4.【答案】B(“是宋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原文无据)

4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B.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文化修养高的文人能以方寸之砚传神地表达自己的诗意情怀,体现自己的审美取向。

C.方寸之砚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最令人难以忘怀,值得人们去品味和传播。

D.“东坡玩砚”成为绘画创作的题材,米芾得砚山“抱眠三日”广为流传,这两个事例说明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可能。

45.【答案】D(“这两个事例说明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可能”分析有误,这些内容主要是强调“文人爱砚”)

4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有雅俗之分,而有着文房四宝之首的美誉的砚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爱砚,正如武士爱剑,美人爱镜。

10

B.宋代有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宋代文人讲求砚台风格,追求砚台境界,表现出高雅的志趣。

C.宋代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上了一个高潮,为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或者参与制砚,或者为砚作铭,留下了很多的砚文、砚诗。

D.宋代砚台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有着很高的价值,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审美与工艺方面,也体现在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

46.【答案】D(对宋砚价值的解说部全面,还有“文物与历史的研究”方面的价值)

4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揣摩/模样 糕点/闭门羹 咀嚼/咬文嚼字 ......

B.点缀/啜泣 谛听/并蒂莲 演绎/寅吃卯粮 ......

C.颤动/颤栗 淳朴/胆固醇 赡养/瞻前顾后 ......

D.奇葩/扒手 奖杯/一抔土 供需/觥筹交错 ......

47.【答案】 A (A.m?/mú,gāo/gēng,jué/jiáo; B.zhuì/chu?,dì,yǎn/yín;C. chàn/zhàn, chún,shàn/zhān;D.pā/pá,bēi/p?u,gōng)

4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授提出了一个极有难度的问题,其他学生都不知如何回答。但他的回答令教授大感惊奇,教授连连夸耀说:“孺子可教也!” ..

B.余额宝并未改变货币基金的金融本质,从长期来看,不仅不会动摇银行的存款基础,而且能促进金融体系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

C.当地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还有多少?这到底是纪检部门的习焉不察,还是某些部....

门有什么难言之隐?

D.穆雷的前辈亨曼接受采访时认为第一个大满贯最难拿到,穆雷已经拿到了他网球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今后他将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超越自己。 ......

48.【答案】 C (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也说“习而不察”。A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此处夸奖别人,是对象不当。B混淆了“不仅?而且”和“不仅不?反而”的关系,此句存在正反意思的跳转,应该用“反而”。D一发不可收拾:指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二词褒贬色彩有别,此处应该用“一发不可收”。)

4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是否体面,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B.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C.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D.一百年来,《与妻书》是和英雄林觉民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与妻书》,英雄的形象便逊色不少。

49.【答案】B (A项句式杂糅,去掉“如何”或“的态度”;C项重复,去掉“否则”或“过早的离开”;D项主客体颠倒,应是“英雄林觉民的名字是和《与妻书》紧紧联系在一 11

起的”。)

5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④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⑤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③①②⑤④ B.④②⑤③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⑤④②

50.【答案】D (语段选自弗洛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③①,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⑤④②,②是对④的解说。) 12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

师德师风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本学期在师德师风方面我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一本学期的收获在思想方面本学期我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

高中英语教师师德总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对个人的师德情况作如下总结:一、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

(经典)高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个人总结

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教师王善飞日期20xx年1月18日1本学期在师德师风方面我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一本学期的收获在思想方面本学期我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严格...

高中教师师德表现总结

高中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一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李飞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个学期又结束了现将本学期师德师风学习自己的感受总结如下一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职...

高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个人总结

教师师德师风学习个人总结徐立人自走上工作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这次全县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单位获嘉县第三中学时间20xx年1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总结为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健全考核机制为铸造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我校以依...

高三物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徒弟总结

高三物理青蓝工程徒弟总结参加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已近三年在教育教学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影射着青蓝工程所给我带来的启迪与帮助新分配的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培训下尽快的成长起来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都...

高三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三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

20xx学年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0xx学年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XX年本人任教高二升入高三年级的两个班的语文兼任学校教研处主任工作量16全年兼本年级的语文学科备课组长并担任了年级特优生培养的辅导老师回首这一年是我工作14年来尤其辛苦的一年也是...

高中教师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小结时间如水岁月如梭这一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在工作方面业务更加熟练和同学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我将这学期的工作经验总结起来这样好使自己迅速成长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高三教师工作总结在刚刚结束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三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回顾有欣喜有遗憾有收获有不足一年来我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求自己恪尽职守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使...

高三教师师德总结(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