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时间:2024.4.20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

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卢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严格的,他是这样说的:“人们也许希望他的教师曾经是教过一次学生的,这个希望是太大了;同一个人只能够教一次学生,如果说需要教两次才能教得好的话,那么他凭什么权利去教第一次呢?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经验,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这样做下去的。不论是谁,如果他相当成功地把这种事业完成一次之后,他就会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无心再从事这样的工作了;至于说他头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预断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坏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们来说,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当我们在教育上遇到了问题时,而又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时,有时会采用一些消极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负责任的教师会继续探索解决之道,而一部分人就会避重就轻,绕过这个问题。对于这些来说,教师或许只是我们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对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来说,可能我们一时的偷懒,就会在他们的教育上造成一个重大的缺憾,而又没有第二次的弥补机会的。


第二篇:论卢梭_爱弥儿_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前沿论坛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孟 晖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摘 要: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对束缚人性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方法。该书充分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体现了卢梭的启蒙主义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On Rousseau's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the Emile

MENG Hui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Jean-Jacques Rousseau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rench thinkers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his novel, the Emile or On Education,Rousseau criticizes the feudal educational systems which supress humanness and brings foward a series of advanced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Emile reflects on Rousseau`s natural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his rationalist ideas .This work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posterit.

Key Words:Rousseau;The Emile or On Education;Educational thought

“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他们哭诉《爱弥儿》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他说:

以小说体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在此书中,卢你们施加给他们的痛苦;要是你们也这样被捆着绑着的话,也

[2]”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违反自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学生“爱弥儿”从出生到青年时代的系统许比他们哭得更厉害呢。

教育,激烈地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然与人性的育儿方法的反感,而联想到卢梭所处的那个年代,

“襁褓”可以和教育理念。该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出版,一出许多人其实终身生活在反人性的禁锢与压抑之中,

版就在法国和欧洲另外一些国家产生了轰动效应,虽毁誉不一,说是具有象征性的,因此卢梭的批判非常有现实意义。

如果对比卢梭《忏悔录》自传中对自己成长经历的相关描但影响深远。

《爱弥儿》共分为五卷,卢梭划分了几个成长阶段,提出对述,则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卢梭十几岁时被他舅舅送到一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卢梭以诗化的优美语言、匠人手下做学徒,这个专横的师傅令小卢梭总是处于不安之中。形象化的事例将其教育观念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启迪。他充不自由的气氛促成了他胆小害羞的性格,小卢梭染上了说谎、分考虑到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出了分阶段进行懒惰、偷窃等恶习。他整天战战兢兢,只能看别人玩。所谓“人

是环境的产物”,有些恶习其实是在做人的权利被剥夺后、被剥教育的思想,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夺者的无奈之举,“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奴仆都是连偷带骗,个一、《爱弥儿》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 个学徒都是连骗带偷”[3]。可见,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

自然教育主要是指对儿童的教育要顺从自然规律,因势利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导、使之身心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而不要过多地进行人为干教育中的地位,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涉。卢梭的主要矛头指向显然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性、束缚儿童主义下解放出来的强烈要求。

卢梭还提倡母乳喂养、以及重视亲情及和谐的家庭关系对身心的教育方式。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与其崇尚“性《爱弥儿》一书自始至终贯穿了“自然教育”的思想,比如儿童性格养成的积极意义。

谈到人生开端,卢梭就非常反对把新生儿的身体用襁褓等方式善”学说密切相关,他在青年时代大量阅读了欧洲思想家的著束缚起来的做法。他说:“这样一来,促进身体内部发育的动力作,来到巴黎后又结识了一些启蒙思想家,并形成了自己的政便在它要给孩子以运动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孩子继续不治观。他认为人性本善,而当文明社会出现后,种种人为的矫断地枉自挣扎一阵,以致耗尽了他的体力,或者延迟了他的发饰使人性变得扭曲。因此,他极力主张通过“归于自然”的教育。他在衣胞里还没有他扎着尿布那样感到局促、痛苦和拘束。”育,远离喧嚣的城市,来保持儿童善良的天性。

[1]卢梭批评封建教育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硬把对成年

之后,卢梭用大段的话批驳了这种错误做法,进而指明这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他提倡循序渐进,特别反对提前教

[4]种束缚不仅损伤了孩子的身体,还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影响,育,他以为大家“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不仅不应

作者简介:孟晖(1977.6—),女,汉族,山西晋城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

·14· 2010.03

前沿论坛

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因为,当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端,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人们只是把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而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仍是自在辽阔的思想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

路……。”[5]

卢梭认为孩子在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时,必然会明白某些道理,这时再进行引导教育。而此前如果一味地进行灌输,往往使儿童茫然无措而收效甚微。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尽量接触大自然,使个性充分发展。当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相信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在今天,不少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而不惜血本却使孩子筋疲力尽、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活泼,甚至出现厌学、造成了心灵的永久伤害等状况,卢梭的理论至今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在教育目标上,卢梭倡导培养自然人。这样的自然人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有着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与以往“不识稼穑之艰”的贵族阶级不同,也不同于夸夸其谈的书生,这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而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中世纪那种只唯书、只唯上,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出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并且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观察各种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还应对儿童进行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教育,不要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充分培养他的自由意识和自尊心。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体魄,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时间和体力的能力。他要求他的学生打破门第观念,去学一门手艺,以便将来无论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有凭劳动谋生的本领。除总的教育理念外,他还在道德教育、美学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二、《爱弥儿》中的教育观基于卢梭的启蒙思想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不仅对西方社会,而且对整个人

类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卢梭作为这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生都在与封建制度作斗争,他对法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积弊进行了抨击,并提出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理念,涉及社会、政治、宗教、哲学、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等多个领域。

我们不应孤立地分析《爱弥儿》,而应与卢梭的《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结合起来看,才能充分把握卢梭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教育理念。卢梭在《爱弥儿》中的教育观,与其哲学、政治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指归的。不同的是,《爱弥儿》更注重“立”,在“破”封建奴役教育的基础上,阐释了培养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资产阶级“新人”教育计划。

卢梭在自传《忏悔录》中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要求,反对宗教对人性的压抑、摧残以及对人的精神奴役,可以看作是“个性解放的宣言”。卢梭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其启蒙思想之上的。他认为“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压迫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那份纯真。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种种弊

2010.03 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这些思想同样贯穿于整部《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

的手里,就全变坏了。”[6]

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主张发展儿童的天性,而不是矫揉造作。例如,他是这样教爱弥儿唱歌的:“声音也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拍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辞给他唱,而且歌辞的意思也要像他

的思想那样简单。”[7]

卢梭的《爱弥儿》中到处闪烁着“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的思想光芒。在卢梭看来,人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自由,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他们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认为应该尊重儿童。“应该趁早就让他支配他的自由和体力,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的习惯,使他经常能自己管自己,只要他

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8]

卢梭说:“应该让孩子具有

的唯一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习惯。”[9]

显然,这后一个“习惯”指的是后天在社会中养成的掺杂了纷杂的社会成见的习俗。卢梭认为这不是自然赋予的东西,因此要摒弃,而儿童应该只按照自然赋予的倾向发展。

卢梭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十八世纪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威吓儿童的经院教育,而爱弥儿则完全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学习和生活的儿童。卢梭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反对强制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硬背宗教信条,反对严酷的纪律和体罚。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条件,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卢梭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宣扬原罪论,蔑视世俗生活、用禁欲来压制天性。统治者自命为天之骄子,宣称人天生就有贵贱之分。而卢梭激烈地反对原罪论,倡导“人生而平等自由”及“性善”哲学,引发了人们对人权的思考、对尊重和解放儿童的关注,这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爱弥儿》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爱弥儿》一书采用了小说的形式,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尖锐地批判了欧洲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该书因而触怒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经出版就被宣布为禁书,卢梭被迫流亡国外。而书中阐述的思想对于后世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爱弥儿》可谓近代教育的奠基之作。 《爱弥儿》被歌德称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保持十几年的定时散步习惯,因阅读此书入迷而被打破。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该书当时在法国虽然被禁,但不久却流行于世界各地,正如《社会契约论》成为法国革命家的政治手册一样,《爱弥儿》被广泛阅读,为卢梭赢得了巨大声誉。卢梭苦心构思二十年、用三年时间写成这部不朽之作,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有学者认为现代教育学原理都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还有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15·

《社会契约论》

前沿论坛

人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留存,纵使其他教育著作被毁也无防。这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道出了《爱弥儿》的重要价值。

卢梭强调“把儿童看作儿童”,给予适当的教育,而不是视作缩小的大人或者不把儿童当成独立的个体,这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启迪了杜威等一批近现代教育家。西方教育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儿童的兴趣、特点上,儿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展开。《爱弥儿》中的一些理论为其后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十九世纪西方的教育理论或多或少都与这部著作有关。20世纪初,杜威在其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更是多次引证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理论,他要求给儿童主动活动的自由、让儿童在做中学习,以及主张儿童要适应社会等。

卢梭的著作在明治时期由中江兆民翻译成日语,晚清时期他的著作与思想传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最有影响的启蒙宣传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受到中江兆民的影响,对卢梭的学说极为崇敬。他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卢梭学案》、《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积极介绍卢梭的生平及思想,一时风靡了众多青年。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界对卢梭学说的译介和评论鲜有中断。

早在19xx年,《爱弥儿》这本书就在中国出版发行,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造成很大冲击,引起不少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共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卢梭的著作填补了中国人信仰的虚空,给中国人带来希望。因此,卢梭在中国近代文学中也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被称作“医国之手”,他的《民约论》等被为“灵药宝方”,小说家们更是借作品中医药人物之口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学说。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儿童教育的先驱者,卢梭思想对周作人《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等重要文章是有着引导意义的。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指出儿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

[10]

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并且提出要把儿童成长期分为几个阶段,施以不同的文学教育,这显然是受到了卢梭、杜威等人教育思想的影响。而鲁迅19xx年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以幼者弱者为本位”的儿童 (上接第29页) 的真实的生活。”他的话虽略显悲观,但却对“真正”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恰切的要求。

总之,文学形象的意义是丰富且隐晦的多元存在,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历史存在的前提去多方面挖掘。新时期知识分子形象作为知识者的自我塑造和精神反思,能够折射出这一群体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的现实遭遇。这类形象存在的意义,除了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现实中的思想价值,我们还可从中发现其关怀生命本真存在的深层意义。

观,也是受到了现代西方教育理念的浸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推动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还是值得深思的。虽然卢梭的《爱弥儿》发表已有两百多年,但把儿童当作成人的现象仍频频出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以成人的思想评判儿童,不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阻碍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更束缚了其个性。在学校教育中,有些教育者也没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而是把他们束缚在成见的框框里,影响了儿童创造性的发挥,使其身心发展受到阻碍。在社会教育中,社会上流行着许多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读物”,成人化倾向对儿童身心顺利发展都是不利的。

当然,《爱弥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第五章主要谈到了女子教育。卢梭的女子教育观自有其可取之处,但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局限。他认为女人是从属于男人的,教育女子是为了使她们变得温柔、驯良以服从于男人,使她们多才多艺以管理好家庭并照顾好孩子。这里他忽视了女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卢梭认为女子应受良好的教育,但他认为“妇女缺乏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见识短浅,无法从事科学研究”。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家,卢梭的这些观点是具有一定保守性的。

[11]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 [2]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17. [3] [法]卢梭.忏悔录:第一部[M].黎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6. [4]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7. [5]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6. [6]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 [7]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88. [8]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9. [9] [法]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9. [10]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A].自己的园地[M].北京:晨报社出版部,1923:244. [11]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1:133.

责任编辑:邱文侠

参考文献:

[1] 裴毅然.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与选择[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三联书店,1999.

[3] 李新宇.伟大的觉悟与艰难的自省——论近几年文学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

艺术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89(4).

[4] 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M].李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 童庆炳.拷问自我——关于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再思考[J].人大复印资

料.1989(4).

责任编辑:邱文侠

·16·

2010.03

更多相关推荐:
专题三: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尔读后感卢梭主要著作间的关联思路任何一个学者他的思想主张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定与他的成长背景兴趣与专长比如洛克曾经学医精通医术所以他的教育漫画中非常重视儿童的体质许多关于身体养育的论述生活时代背景政治立场...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

读卢梭的《爱弥儿》有感

读卢梭的爱弥儿有感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本书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一个瑞士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思想在教...

爱弥儿读后感20xx.3原创

爱弥儿读后感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爱弥儿的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沈亚萍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寒假期间有幸读到卢梭的爱弥儿对我启发甚大感触颇多爱弥儿全书共五卷贯穿其中的鲜明线索就是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全书以教育论为副标题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是卢梭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的一部著作他的自然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是一种消极教育我就疑惑了不教...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