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现当代文学读后感

时间:2024.3.31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倪吾诚的不幸

这本书刚开始看时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慢慢看下去,竟沉浸在了其中。

“他一生追求光荣,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耻辱。他一生追求幸福,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痛苦。他一生追求爱情,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怨毒。”这是倪吾诚的儿子倪藻在其死后对父亲的评价,也是我读完整本书下来感到最压抑、最沉痛的地方。

有人说这是王蒙的自传体小说,也有人说这是王蒙的审父之作。但无论倪藻是不是王蒙,倪萍是不是王蒙的姐姐,这本书都确确实实地讲述了一连串悲哀的故事。它们交集在一起,在时代背景的映衬下,是那样地压抑,那样地让人喘不过气。

倪吾诚和姜静宜,他们的结合本应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开端。追求上进的少年和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少女结了婚,后来少年还去了欧洲留学,学成归来在大学里任教??在阅读我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倪吾诚的回头,期待他们一家人的美好结局。 但作者却越来越清楚的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倪吾诚是不幸的,姜家女人们是不幸的,倪藻倪萍是不幸的,甚至到了最后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不幸的。

倪吾诚并不是一个什么坏人,却成了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人。他那所谓的理想主义与目空一切,害了他,也害了他身边的人,就正如倪藻对他的评价一样。

倪吾诚曾留学英国,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启蒙之后,便天天为中国人“落后”的生活、文化感到忧心忡忡。倪吾诚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梦想世界里,所以他会疼爱孩子,给孩子买象征着文明的书、玩具、鱼肝油、白雪公主等等。。。,可是现实生活却是他们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孩子关心的也不再是玩具这样的奢侈品,孩子只关心父亲什么时候可以给他们带回来米和面,只关心父母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吵架。。。然而,他不但无法改造中国,他连改造家人的能力都没有,成天与家人处于战争状态。他要求家人每天刷两次牙,每天都要洗澡,可是静宜的几句“钱呢,钱呢,钱在哪里?”

我认为老天对倪吾诚是残忍的。他一直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惊慌、徘徊、抱怨、斥骂、痛不欲生而又束手无策。他的理想就是变成西方人,让中国变成西方。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激烈严苛的抱怨指责和自怨自艾上,而从未尝试着去追求一条可以架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当他已经70岁的时候,他却依然夸夸其谈,说他的黄金时光还没有开始呢。后来的他临死自己的小女儿也不愿见他一面,所有的人对于他的死都感觉仿佛是一种解脱,他的死也许是他对于所有的人一生中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吧。

《红豆》这部短篇小说是作者通过倒叙或者是回忆的方式描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青年江玫和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齐虹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这部小说它想要表现的是江玫被她的室友萧索带领着走向了革命,并且最后还成了一个优秀的党的工作者。但是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真的完全把它当作了一个有着革命性质的爱情小说。

作者也许本来想把齐虹塑造成一个丑恶、自私、可恶的资产阶级分子,并且他可能会成为阻碍江玫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的障碍物。实践上的作品中的齐虹是一个有着清秀的外表,并且懂音乐、会弹钢琴、喜爱读外国文学作品,并且家庭条件又十分优越,这样一个齐虹,在我的心里我是十分喜欢他的,虽然他有时候会对江玫不好,尤其是当江玫要去参加革命时,他会生气的摔东西,我只是觉得他完全是因为太喜爱江玫,他的自私是对爱的自私,并不是因为他是资产阶级才自私。对于江玫,作者把她写成一个执着与革命,并且最终会为了革命而放弃爱情。其实作者笔下的江玫,在对于爱情的纯洁以及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这些优秀的品质我是十分欣赏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作者笔下的她放弃爱情选择革命,作品中的江玫或者说在那个时代的作者都觉得阶级立场不同,爱情必然会走向破灭。其实我个人认为阶级立场和个人的爱情是没有冲突的,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革命与爱情写得如此的矛盾与艰难,也许是为了迎合那个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而刻意忽略文艺本身应有的价值。并且我十分不赞同《红豆的问题在哪里》一个座谈会上某些同志认为江玫和齐虹是因为有共同的基础才相恋的。我个人觉得他们会相恋是因为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如他们都喜欢音乐。我觉得在那个年代的同志们把爱情想得太复杂了,把作者小说中的爱情直接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相挂钩。()我也不赞同某些同志认为江玫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我觉得如果她真的是爱情至上的话,为什么最后她会为了革命放弃爱情,她那么喜爱齐虹,她其实大可以把自己的母亲带上与齐虹一起离开。并且在作品中,作者早就已经提到江玫会放弃爱情,如在齐虹找江玫出去玩时,他说要带她去“绝域”,这个是童话《潘皮得》中的神仙领域,这时作者提到“他们的爱情就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 以

及让他们相恋的红豆发夹被齐虹摔碎,还有江玫父亲的真正死因,这些都告诉了我们他们绝对不会在一起,以及革命终究还是战胜了爱情。

至于萧索,这个女主角江玫的室友,以及作为领导江玫走向革命的人,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她,虽然她十分的善良,对江玫又好,并且为了给江玫的母亲治病她甚至不惜去买血挣钱,她的这一做法让我很疑惑,我当时在想,为什么连女儿江玫都没有想到要去买血给母亲挣钱,她怎么会想到,难道为了他人的生命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不顾?后来在早材料中,我渐渐明白萧索作为这个小说中党的形象的化身,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十分辉煌、有勇气、认真、努力的党的光辉形象,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党是十分伟大的,为了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党会尽自己最大得努力,党员也会自我牺牲来挽救人民的利益。其实我不赞同有些人说萧索没有给江玫正确的政治领导,在小说中的她让江玫见到了一个积极、勇敢、为他人勇于牺牲自我的形象,我觉得这种精神上的引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的领导对上比政治领导更重要。

对于这部小说我也不赞同文美惠在《从“红豆”看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倾向》中所说的认为作者的感情战胜了理智。我觉得应该是作者的理智战胜了感情,虽然她所塑造的齐虹这一丑陋的形象没有到达时代对她的要求,但是她最后还是将我们带回到了江玫“革命”胜利,她放弃了爱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但是我赞同她所说的“”红豆”是一篇艺术性较强的小说,语言流利,结构也比较严密,人物写得比较细致”,我觉得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写得很好,她准确的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会让人不自觉的人物文种的江玫以及齐虹是真实的存在过的,她们的爱情也是真实的发生过的。她这样的写作技巧是现当代很多作家都到不到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总的来说,《红豆》这部小说真实的表现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下,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求“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真的是不同的阶级立场会将美好的爱情扼杀。向我们说明了那个时代不同阶级立场革命者在感情上的矛盾与复杂,向我们揭示了真实的人性的挣扎。

十篇现当代文学读后感

十篇现当代文学读后感

十篇现当代文学读后感

《红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痕迹,这是一种文艺界真实美的启明星。

小说的名字叫作红豆,代表相思的红豆。故事的内容自然也是爱情;只是这爱情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解放之前,爱情的道路也就失去了原本它该有的平顺。处在爱情中的两个人被缠绕成一个整体,维系这个整体的丝丝缕缕,便是两个人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思想价值观而互生的欣赏和喜爱。那么在爱情中,最可怕的便是双方爱好不被相互接受和思想价值观相悖。故事的主人公江玫和齐虹之间无疑是有共同爱好的。他们都爱音乐、爱弹钢琴,贝多芬、肖邦都是他们共同喜爱的音乐家。所以,他们相爱了。可是这份爱情却并不只是单纯幸福快乐的,更多的是一种苦恼、一种沉重——这种苦闷的源头,正是两个人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受同宿舍的学姐萧素的影响,江玫的思想发生着积极的转变。尽管当时还未形成一种信仰,但江玫的思想中,已将形成了一种观念——“大家”都应该幸福,没有人该受剥削、受苦难。然而,这种思想确实齐虹不能接受的。他学习的专业是物理学,他不爱好文学,更不喜欢政治。在他看来,学习了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就是要用这些知识生活,它们是不能抛弃的;而像萧素那样搞什么“民主”,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足、幸福的家庭,吃穿不愁;他习惯、需要的是安定、悠闲的生活,而并非是民主的变革——毕竟他生活的很好,至于“大家”好不好,那不是他关心的,反而要是谋求

“大家”的幸福进行民主革命,他的生活到时会不好。那时的江玫和齐虹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信仰,但他们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不知不觉地就站在了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一方。终于,在是否去美国这一选择上,矛盾爆发,两个人分离。

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的记叙顺序,在文章一开头就写了江玫在分开几年以后的状况。江玫在八年后成为了党委会的干部,又重新回到了大学,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宿舍。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江玫产生了对往事的怀念。那一年,她遇到了相爱的齐虹;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一年,决定了她人生的轨迹。

江玫与齐虹的第一次相遇,虽然是在冬天,作者却以一种轻松欢快的基调描写了江玫的出现:她哼着曲子,头上戴了发亮鲜艳的夹子,迈着轻快的步子在雪中走着,一种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时间,声音、动作、色彩一起涌现,江玫青春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看齐虹,身材修长,身穿灰长袍、蓝长衫,神情迷惘,抬起头来有一张清秀白皙、轮廓分明的脸,两个任务的描写在基调上有很大的不同。江玫是青春活跃、色彩明丽的,而齐虹则是淡漠茫然、气质清冷的。纵观全文,江玫热情博爱,勇于探索奋斗;而齐虹则是贪于现实和安逸,对其他人冷漠甚至是厌恶。正是两人性格的不同,造成了两人认识上、观念上的冲突,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分手。而这种预兆,在初见时就已经有所暗示了。读文章,

是一种寻找结局的过程。文章的字里行间会透露出蛛丝马迹,暗示这故事的走向。结局虽然只是千种可能中的一种,但其实,这样的结局早在开始就已注定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红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豆一直被视为承载相思的极佳选择。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女作家,心思细腻的宗璞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其著名短篇小说《红豆》便充分利用了这个寓意明白的意象——小说以女主人公江玫回到母校看到旧物(红豆)引发回忆开始,到收起红豆结束,以倒叙的手法、怀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因男女主人公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巨大分歧而导致的悲剧爱情故事。

小说的女主人公江玫是一个个性单纯、天真纯洁的女孩。可以说如果没有她的舍友萧素和后来成为她男友的齐虹的影响,她的生活永远都会“像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热衷于革命事业的萧素身体力行,以极大的热情影响着思想并未成熟的江玫,并最终引导她走向人民,走向生活,投身革命。萧素承担了作为江玫人生导师的角色,使这个思想还处于游离状态的单纯女孩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归宿。而银行家的儿子齐虹则是以一个灰色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小说中的齐虹虽然和江玫一样热爱文学喜欢音乐,但是他仇视人类,逃避生活,反对革命。这也是导致他与江玫分手的根本原因。

作为“干预生活”小说的优秀代表作,《红豆》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干巴巴的老套路,大胆地揭示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革命与爱情冲突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显得十分隽永清新。如小说中的江玫与齐虹的分手并不是毫无感情毫不拖泥带水的,她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并且承认自己对齐虹深深的爱,甚至在八年之后重返母校目睹旧物时,仍然止不住追忆与怀念。这与某些呆板机械地歌颂革命抵制爱情的小说相比,显然更生动真实且让人耳目一新。

与同时期其他表现爱情生活的“干预生活”小说相比,我认为《红豆》最成功的一点体现在作家对江玫这个人物的成功刻画上。宗璞并没有把江玫塑造成一个像萧素一样既定的革命者,而是把她刻画成一个有投身革命的潜质的单纯大学生,这样的安排好处颇多,比如说,这使得江玫的形象更为真实,毕竟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具有萧素那样的革命觉悟;同时,江玫早期思想的游离性使她与齐虹的恋爱成为可能,因为如果早期的江玫便思想坚定决心投身革命的话,她是决不会和表情冷漠的齐虹恋爱的,因为齐虹背离了她的原则;再者,江玫的多愁善感也使小说开篇伤感的回忆显得合情合理;最后,不同于坚定地心向革命的萧素和逃避生活漠视甚至反对革命的齐虹,江玫是以一个中间

人物的身份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也就是说江玫的思想是未成形的,她可能转向革命走萧素的路也有可能逃避革命跟齐虹漂洋过海远走高飞,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悬念,吸引读者对其最终抉择进行揣测与推断。

江玫的怀旧情绪是这篇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江玫睹物思人,见旧物而忆故人说明她并不否定她与齐虹那段无果而终的爱情。当看到宿舍里被保存了八年之久的十字架和藏在十字架背后的红豆时,江玫并不是平静淡然地看着而是心里一惊并随即双眼泪垂。这便足以说明江玫对齐虹用情至深,否则她怎么会八年都未能释怀?这一点不仅可以证明江玫江玫思想的最终成熟,江玫不再是那个游离不定不知何去何从的江玫,江玫已经有了自己坚定的思想,坚定到即使要放弃自己的爱情时即使心痛也绝不后悔绝不迟疑。同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江玫为自己的革命理想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革命的残酷性。江玫在泪眼涟涟中开始回忆,在革命友人亲切的问候中终止回忆。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刻意这样安排,是为了使失去爱情的江玫在同志的关怀中得到弥补。而为了证明江玫确实得到了补偿,小说的结尾写在听到同志们的欢呼声时,“江玫刚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又充满了笑意”。显然,宗璞对江玫的感情纠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虽然这导致了作家遭到批判(在当时,这篇小说被认为是宣扬资产阶级“人情味”和爱情观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红豆》无论是在艺术技巧抑或是思想内涵上的成就。

红豆,我更愿意称它为相思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如是说。可是江玫没有遵从诗人的劝诫,而是固执地只留下了两颗。“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时间没有给它们留下一点痕迹”八年以后,已是经历人事的成熟的女干部江玫再次看到这两颗相思豆时,仍不免产生如上感想。这感想何尝不是在说她与齐虹那纯真的爱情?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鲜亮——就像两颗纯真的心。时间没有让红豆枯萎,自然更不会让他们的相思枯萎。纵然江玫在革命中收获了友情得到了温暖,但是,那两颗红豆的空缺却是任何友情也无法填充的。它们在江玫的心头留下了两个小小的但是钻心的洞,这另个小洞里满藏了两个梦的冲突两个人的痛楚。

小说末段,成熟的女干部江玫收起了红豆也收起了忧伤的回忆,而被这段剪不断的纯真爱情感动的我,却怎么也受不起怀念。我也相信江玫只是暂停了回忆,因为,在他们爱情发源的那架钢琴上,不会有休止符。

读罢《红豆》,掩卷沉思。因这些日子看多了《西游记》,所以沉思的结果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佛家的色彩。自然江玫的这段故事本身并无宗教色彩,但是中间的某些过程是与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历程在根本上是相似的。江玫投身革命的历程很像佛家的一场“修行”。看破红尘不是因为从来没有进入红尘,而是在滚滚红尘中走过一遭,该经历的欢乐悲哀都经历过了,但未被欢乐蛊惑,也没有在痛苦中迷失,不论遭遇了什么,始终都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在哪里。江玫也是一个凡人,她会沉醉于甜

蜜的爱情,但她始终没有在爱情中丧失自己。就算是佛,也不是生来就救苦救难,只是天生比别人多些悲悯;同样,共 产 党员,不是生来就能为革命奔走呼号流血牺牲,只是天生比别的人多些坚定善良。

当时流行的很多革命小说都把女革命家男性化钢铁化和符号化了,似乎她们并不需要爱情,似乎她们需要的只是志同道合的战友。而且她们投身革命,信念忽然就坚定了,很不符合情理;或者是从一开始就视男人、爱情这些东西为洪水猛兽。这样的女革命战士太没有人情味儿了。尽管最后江玫和齐虹最后生离了,江玫说自己不后悔,但是八年了江玫也没有忘记他,可能还爱着他。江玫的故事写的好就在于它真实、合乎情理。

《红豆》行文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与纠缠,爱情这条线索是对共产主义奋斗线索起一个反面的衬托。从着文的笔墨来看,写爱情的笔墨是要多于江玫的共产主义奋斗的,但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写爱情的时候隐隐约约有共产主义的影子萦绕在江玫心头,同样也作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二人的爱情中间。

江玫的共产主义奋斗思想主要是在萧素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的,“她总是给人安慰、知识和力量”、“她隐约觉得萧素正在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做着工作,萧素的生活适合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的,非常炽热,似乎连石头也能温暖”。同时又因为江玫母亲处境的艰难及教导影响了江玫思想的发展,如“那和她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这一生欢乐是多么少”、“好像有什么隐秘的悲哀在染白她那一头丰盛的头发”,隐秘一词用的很有深意。“母亲有时会流着泪说:“大家都该过好日子,谁也不该屈死”,母亲是隐忍的,她的每一句话里都似乎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只是她不想让江玫过早的来承担。母亲隐忍的就是父亲真正的死因,父亲真正的死因也是最后让她坚定下来的最后一根稻草“彷徨挣扎的痛苦离开了她,放佛有一种大力量支持着她走自己选择的路”;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江玫自己的善良无私,如“小鸟儿,你是一个好女孩子,虽然天地窄小,却纯洁善良”,再如“她知道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制度应该被打倒。她那善良的少女的心,希望大家都过好的生活”、“共产当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一盏导向幸福自由的灯,灯光虽然还模糊,但毕竟是看得见了的”。

江齐二人爱情的产生可能就是那一眼的对视,很浪漫,二人都喜欢弹钢琴、喜欢贝多芬、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当幸福开始上演,悲剧就在倒计时”这略显不详的话语用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分歧,比如对自由的看法,对人民的看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爱,爱情的发生并不像以往的革命文章中

宣传的那样需要志同道合,“江玫隐约觉得,在某些方面,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可是她并没有去多想这个,她只欢喜和他在一起,遏制不住地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们或许是有缘无份,能相互吸引但是注定以悲剧收场,“他们的爱情就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他们的爱情正像鸦片烟一样,使人不幸,而又断绝不了”,所以她和齐虹的分别是注定了的无可挽回。尽管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千疮百孔注定分别,但江玫会一直爱着齐虹,一直会记着他直到她死,“忘掉他,忘掉他,我死了,就自然会忘掉”,但,毕竟江玫不是古代话本小说中的红拂、文君不顾一切,为爱奋不顾身,她是新女性,她有自己的追求和事业,九死未悔,不会为了男人丧失自我,甚至她对齐虹说:“我宁愿你死了,也不愿意你活得不像一个人”这句话运用于她的爱情同样适合,她宁愿自己的爱情死掉,也不愿意自己因为爱情活得不像一个人。“她渴望着把青春贡献给为了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她渴望着生活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动”、“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江玫果然没有后悔”。

这样,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其实作家宗璞在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就是要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让这种对爱情如泣如诉的抒写能够在那个以歌颂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特别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让中国的文艺界多生产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说《红豆》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表达了一种爱情观念。所以小说中齐虹与江玫的三次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凶残”本质,可以理解为青年人对爱情的痴迷、深情。

二《红豆》所表现的爱情的分析

爱情也许就是平时的简单或琐碎的生活,但与当时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他们二人的人物思想性格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复杂得多了。仔细分析之后可以看得出来,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是单纯而又复杂的。

就单从他们的爱情本身来看,人生思想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对他们的爱情同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单纯的爱情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美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都能折射出他们的思想,价值尺度。

他们单纯的爱情表现在他们的相识与相恋,他们平时的交往,单纯的就像那两颗“红豆”但这单纯的爱情之中却潜藏着危机,就像文中叙述的那样“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对于江玫来说,正是由于深切的爱,才想到这样的念头,她不懂齐虹为什么要联想到恨,未免有些诧异地望着他。她在齐虹光亮的眼睛里读到了热情,但在热情后面却有一些冰冷的东西,使她发抖。 这是由于齐虹的思想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齐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他有着独特的思想,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他轻视一般的所谓的“革命活动”认为他们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由于出于对江玫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感情,他自然要对她的做法给予阻碍,这就产生了他们的一系列的矛盾。他们之中发生了三次不愉快的争吵,使他们的爱情遭受了无情的打击,这也使他们非常痛苦,这也从反面衬托了他们爱情的强烈。当一旦与思想,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爱情似乎变得复杂了,也显得脆弱了.

其实爱一个人是很幸福的,被人爱也是很幸福的,但是爱情是禁不起太多考验和伤害的,所以当你们相爱时,不要拿生气作为武器,拿分手作为恐吓;也许他很在乎你,当你这么说是他会很紧张你舍不得你,看到他那么紧张你一定会很开心,但是你可知道,在他的心里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生气时所说的话他会记忆深刻,当你第二次、第三次这么说时,他怕了、他累了、他倦了,也许他还是那么的爱着你,在你身边陪伴着你,但是他对你的爱已经变了,变成了一种害怕、担心的爱。一旦你们又出现什么问题,他也许不会像以前那么的好脾气,好耐心了。所以当你们还相爱时,记得互相珍惜彼此的真心,当你们出现问题时,记得冷静下来,想想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想想在你身边这个身边这个深爱着你的人。不要为了一句话一件事让两颗相爱的心受伤,爱情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抛弃的。

我们一般认为,爱情表明的是恋爱双方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正是通过这种特殊关系的建立使恋爱双方都获得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原因。

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爱情的表现方式,或许有人会认为它是爱者对被爱的对象作出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施予的”)一种完全不计利益得失的情感付出。我们认为这种情感方式具有极其崇高的审美价值。

江玫与齐虹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爱美,喜欢大自然,然而就如同萧素说的“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干吗要折磨自己?结束了吧,你那爱情!真的到我们中间来,我们都欢迎你,爱你——”齐虹的爱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因此也就显得公式化,这也是他们爱情分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爱情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江枚也发现了这一点,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她是多么不希望他的思想是那么地远离现实的单纯而又琐碎的生活,旧如同江枚回到家里是的感受一样,她觉得他与齐虹之间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一致的,这也验证了萧红的话,这里的一个简单而又真实的情节深刻地表现出了他们的不一致:

“这一晚,两人自己做了面,端在母亲床边一同吃了。母亲因为高兴,精神也好了起来。她吃过了面,笑着说:“我真是病得老了,今天你舅母来,问我有火没有,我听成有狗没有:直告诉她从前咱们养了一只狗,名叫斐斐。——”萧素和江玫听了笑得不得了。江玫正笑着,想起了齐虹。她想:这种生活和感情是齐虹永远不会懂的。她也没有一点告诉给他的欲望。”到这时,那种模糊的认识已经变的清晰了:“齐虹并不能从平时的简单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所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当时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形也就显得更加严重了

江玫邂逅齐虹——有着自己对自由的理想看法的资产阶级少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对肖邦和贝多芬同样热爱,并且有着诗意理解的知音。偶然的相遇,江玫对“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着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的齐虹产生情愫。此后,阶级的不同,政治观、生活观点的不同的两人走在了一起,而在最后也正是因这些不同而致爱情惨痛背离的悲剧。

“江玫的生活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湲的流着,从来也没有波浪”“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江玫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看待问题也是很简单的,于是,这个时候她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最动人的。“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色。”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齐虹也是处在纯真年少的时代,任情任性的,可也是这样的任情任性让爱变得单纯,于是两个纯洁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便难舍难分。

“她非常厌恶那些做官的和有钱的人,江玫也从她那里承袭了一种清高的气息”从母亲那里,江玫袭承的清高也只是简单的,带着盲目的清高,在她的思想里面,这种清高并没有隐含多少阶级的因素。江玫从萧素那里也受了影响,萧素在她心中是“学物理的人总是聪明的,而且她已经四年级了”,而且是一名勇敢的革命战士,所以她总是“这么听她的话”。齐虹说得对,江玫只是听话,她还没有懂得自己去思考阶级斗争的问题。当萧素问她知不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的时候,江玫的回答是否定的,她认为共产主义的生活至少比她那时候的生活好,这好比孩子认为糖果是一样好东西那样。别人问她是不是要永远做一个兵,答案是肯定的,但却是想了想才回答的,而且她在游行的时候竟然幻想自己是一个手执拂尘的仙女,惦记着那个西楼窗下徘徊的齐虹。这些无不体现着江玫其实还只是一个幼稚的,单纯的女学生,她还没有完全脱离爱幻想的孩童世界,也已经陷入爱情的青涩的甜蜜的忧愁中。在没有知道父亲是受迫害而死之前,江玫的阶级意识和仇恨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确立和激发的。

齐虹的阶级思想比江玫要浓厚,他恨人类,恨那些想要毁了他“富丽堂皇的大厅。老银行家在数着银元,丁丁当当响”的日子,到了最后也还是和家人去了美国。但是,他的爱是真挚的,于是脸上的神气才会由开始的总是漠然转变为后来的脸上罩满愤怒的阴云,对于江玫和自己一起到国外生活的事情绝望以后,脸上痛苦得变了形,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烦躁和不安,甚至还尖刻地说“再见,我的玫,我的女诗人,我的女革命家!”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爱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自私的。爱的自私的特点在齐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齐虹恨人类,但是是除了江玫;知道江玫去了游行时,他愤怒得把糖扔得像球一样,还抄起茶杯摔窗户;到了就要离别的时候,他甚至对江玫说“你一定得跟我走!”“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正像萧素说的“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可是,这从爱情中生长出来的,在爱情领地范围内的自私和残暴却掺和着太多的情意,让纯真的,涉世未深的江玫甘愿受“折磨”,也让读者在心底上暗自原谅了他。

江玫爱齐虹,只有她死了,然后才可以忘记齐虹。在她很敬爱的萧素说齐虹的不是的时候,她终于在萧素面前发怒,摔门而去。这是小说里面唯一的江玫对萧素发怒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江玫是多么的在意齐虹,听不得别人说他的不是,连自己一直都敬爱有加的萧素也不例外。

江玫在阶级意识不强烈的时候,在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国恨家仇的时候,她对齐虹依依不舍,但是当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受到迫害而死,局势的恶化,萧素的被捕……矛盾终于激化了,“而导火索则是江玫必须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要不要和齐虹到外国去。”可那时候江玫的梦不再是“那种透明的,颜色非常鲜亮的少女的梦。”,尽管为了害怕再也见不着齐虹而在心里大哭,但是面对齐虹最后的哀求,她坚定地说不,而且不后悔。而齐虹虽然以尖刻的话语作为他们的结束,但也尊重了江玫的选择,并没有按原来的想法那样把她抢走。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感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提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觉得这些作品影响的不仅是在文学方面更影响的是中国人民的人心激励的是人们的精...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5010115蔡明锦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

现当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家一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xx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xx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xx年至19xx年赴法国留学19xx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19x...

现当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鲜血梅花内容简介小说中的主人公阮海阔父亲遭人杀害母亲自杀他负剑在江湖之中寻找两个能指示他的杀父仇人的智者青云道长和白雨潇然而是一种盲目的寻找然后与两个不在目的之中的江湖中人胭脂女黑针大侠相遇胭脂女和黑针大侠都要...

读书笔记——现当代文学[1]

读书笔记其一鲁迅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许多作品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早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故乡社戏曾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自己心中的故乡和儿时的生活并不清晰可是再当我重读这两部作品又加上高考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时那...

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有感

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有感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感触良多里面有中国现代的许多作家包括臧克家艾青余光中傅雷巴金冰心老舍史铁生等等其中有我们认识的也有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但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陶醉...

读《现代文学史》有感

读现代文学史有感全书贯穿于19xx19xx年这是一个沉默的时代是一个萧条的时代也是一个预示暴风雨来临和奋发的时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时代得以章显如果说这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那么也同样说明这是一个文人勃起的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导读教学大纲前言自从中国当代作家莫言成功问鼎诺奖迄今在静水深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长河中那些次第沉淀下来的诸多足以彪炳汉语白话新文学史册的经典文学文本便如那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玉石珍珠般逐渐映入莘莘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试卷B答案试题1分析阿城的小说棋王节选要点仅作提示小说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王一生的故事作家有意识地淡化了王一生作为知青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淡化他的社会思考和政治意识淡化了他的下放生涯...

近现代文学读后感

读呐喊有感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

《文学少女》读后感

读后感文学少女系列远子学姐的纤白手指慢慢撕破书页接着竟然放进嘴里含着像山羊般发出呣呣的声音开始咀嚼起来吞下去了喉咙发出细微的吞咽声当学姐将纸张吞下去后又再撕下一页来吃原本冷漠的表情瞬间变得充满幸福的感觉眼角下垂...

文学史读后感

外国文学史读后感ReadingLiteratureHistoryoftheUnitedStatesIhavesomanythoughtsandIamimpressedonitssplendidliterarya...

现当代文学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