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生产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______09资源勘查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09101050**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张 * *_________

起止日期:_20##年7月29—8月20___

20##年8月

实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目的:

实习内容:

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学生实习成绩:

第一章  绪论

实习的任务、内容、起止时间;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等。

第一节  目的任务

由  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柴达木周缘及邻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调查区地处祁连山脉中部,大地构造上属中南祁连造山带,横跨中祁连地块铜、金、钨、稀有矿产成矿带与南祁连钨、锡、金、铜成矿带。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南祁连造山带构造格架和地层格架,建立岩浆演化序列,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史,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及背景等,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依据。

工作项目名称:(国家机密)

总体目标任务: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完成1∶50000区调地质调查总面积2460平方千米。

调查区横跨中祁连铜、金、钨、稀有矿产成矿带与南祁连钨、锡、金、铜成矿带;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矿点概略检查和异常查证。结合测区特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调查新生代沉积岩系特征,初步研究木里地区冻土带及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2.调查木里-龙门地区下古生界不同类型建造组成、构造特征,研究基性-超基性岩及其相关建造的大地构造属性,并进行区域对比。

3.开展矿(化)点概略性检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重视该地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探讨其岩浆作用与W、Au等矿产的成矿关系。

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测区位于**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中部。行政区划分隶属于…………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和青海省海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测区地理拐点坐标:东经98°45′、北纬37°50′;东经98°45′、北纬38°20′;东经99°15′、北纬37°50′;东经99°15′、北纬38°20′。1∶5万国际分幅为:J47E011012、J47E011013、J47E0120##、J47E0120##、J47E013012、J47E013013。

工作区总体交通条件较差,距离西宁约570km,青藏铁路路经测区南部的天峻县,公路通过西宁经湟源、海晏、刚察到天峻。另有简易公路由天峻沿布哈河岸经阳康到木里(图1-1),除上述主干公路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车辆难以通行,只能全靠马匹或人徒步行进。

区内通信状况差,仅龙门、木里一带有手机信号,平时需靠电台与中国地调局西宁工作站联系。

二、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祁连山山系之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山脉东段,地形切割强烈,冰川地貌明显,山势陡峻,峭壁林立,雪山及现代冰川广布,属典型高山山岳地貌。测区最高海拔5100米,最低海拔3800米,相对高差较大。

测区内水系发育,北部莫日曲等河流属于大通河流域,向东流入黄河;南部希格尔曲、夏日哈曲等河流属于布哈河流域,向南流入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冰融水,水量明显受季节控制,在夏季6-7月降雨(雪)和气温较高时水流量较大。

区内气候属内陆高寒山区季风气候,以潮湿寒冷,昼夜温差大(一般可达30℃),冰冻期长,全年没有无霜期,四季不分明为特点。年平均气温6.1℃,年平均最低气温-10.4℃,以7月最暖,平均气温10.2℃,1月最冷,平均气温-26.1℃。一般当年10月至翌年5月为冰冻期,6-9月为较暖季,是开展地质工作的最好时期。从5月至10月初,约有30%-40%时间降水,降水量最多为7月份。

调查区属牧业区,人烟稀少,经济较为落后,居民以藏族为主,其次为汉族、回族等,多从事游牧业生产,人口主要集中在木里、龙门等地,其它地区均系人烟希少的游牧区,北部有木里地区有煤矿开采,生产生活用煤可就地解决,在乡政府一带有小规模商业活动,但该区电力资源缺乏。其它生活物资均需从天峻县或西宁市供给。

当地居民的收入以畜牧业产品的出售为主,牲畜以饲养羊群、牦牛为主。总体属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实习区的地层、侵入岩、构造等概况。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及填图单位初步划分

一、地层

(一)概述

调查区地跨中祁连地块与南祁连地块,地层区划归属秦祁昆地层区,分属中祁连地层分区和南祁连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从晚元古代到第四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Qbq)、五个山组(Qbw),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分布在中祁连地层分区;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 (O2y)、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Sb)主要分布在南祁连地层分区;二叠纪巴音河群勒门沟组(P1-2l)、草地沟组(P1-2c)、哈吉尔组(P3h)、忠什公组(P3z)、三叠纪郡子河群下环仓组(T1-2xh)、江河组(P1-2j)、大加连组(T1-2d)、切尔玛沟组(T2q)、默勒群阿塔寺组(T3a)、尕勒得寺组(T3g)、早-中侏罗世窑街组(J1-2y)、大西沟组(J1-2d)、早白垩世下沟组(K1x)、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E3N1b)以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纪地层(表3-1)。

(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

依据《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分为二种类型,即岩石地层单位、成因地层单位。

1.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

因为第四纪地层的特殊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貌学、环境地质学将第四纪地层按成因类型进行划分,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方案见表3-1。

2.岩石地层单位

通过对测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析总结以及野外初步踏勘的基础上,将那些层序正常,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构造相对简单,无变质或轻微变质,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的地层采用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表示(表3-2)。

(三)地层基本特征

测区主要出露地层有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

1.青白口纪地层

(1)其它大坂组(Qbq

该组为钱家骐、宫保军(1981)创建于天峻县花儿地剖面,指“下部为紫、灰紫色薄-中厚层砂质粉砂岩与含砾石英岩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含砾中粗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厚度为1055—1310m,分布于其它大坂分水岭南侧,向东西两侧相变为砂质与碳质板岩。”底以碎屑岩的出现与花儿地组分界,顶以碎屑岩的消失与五个山组分界。

通过踏勘,测区内其它大坂组主要分布于图幅北部日阿哇日贡玛及维达涅阿一线,面积较广,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根据岩性组合,划分为上、下两个段,下段岩性为紫、灰紫色薄-中厚层砂质粉砂岩与含砾石英岩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上段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两段间呈整合接触。

(2)五个山组(Qbw

该组为钱家骐、宫保军(1981)创建于祁连县五个山剖面。指:“岩性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块层状砂质白云质灰岩与钙泥质板岩互层,底部夹玫瑰色薄层灰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出露厚度473m,与下伏其它大坂组呈整合接触。”整合于其它大坂组砂板岩组合之上。

测区内五个山组仅分布于图幅西北部日阿哇日多合冰川之下,面积较小,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根据岩性组合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浅灰色厚层状、块层状砂质白云质灰岩与钙泥质板岩互层;上段为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

2.奥陶纪地层

(1)早奥陶世吾力沟组 (O1w

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4)在《1:20万盐池湾幅(J-47-[7])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书》中创建吾力沟群。其涵义:“展布于党河以南,乌兰达坂北坡沿扎子沟至查干布尔嘎斯一线。据岩性可分三个岩组。下沿组属中基性火山岩组,中岩组属中酸性火山岩组,上沿组属结晶灰岩组。在中岩组产腕足类化石。未见底,上以断层与盐池湾群接触。”

《青海岩石省地层》首次将其引入青海省境内,并沿用甘肃省岩石地层清理组意见。指:“分布在党河南山北坡的一套火山岩系,由基性向中酸性分异的近火山口相沉积,中部夹碎屑岩,顶部有厚层灰岩。产腕足类、腹足类及头足类化石。其上以出现巨厚层的陆缘碎屑岩作为与上覆盐池湾组整合分界。未见底。”

测区内吾力沟组仅分布于测区中部公钦恰俄日上游,面积较小,地层总体展布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出露的主要岩性为中基性火山岩夹结晶灰岩、灰-灰绿色厚层状变粉砂岩、砂岩夹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与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南部与晚奥陶世闪长岩呈侵入接触。

区域上该套地层的灰岩中产腕足类:Rafinesquina,Strophomena,ZygospiraHesperonomia sp.,?Syntrophopsis sp.,Tritoechia sp.,Toquimia sp.,Finkelnburgia.Syntrophinella sp.; 角石:Discoceras sp.及腹足类,时代为早奥陶世。

(2)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

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5年在《1∶20万月牙湖幅(J-46-[12])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创建盐池湾群。创名地在甘肃省肃北县吾力沟-黑刺沟。创名时涵义:“为一套陆缘碎屑沉积岩层,岩层稳定,由砾岩、砂岩、板岩组成,产中奥陶世早期标准化石,生物群属南方型。整合于吾力沟群结晶灰岩之上。”

创名时盐池湾沟群仅代表型剖面第6-15层,并代表中奥陶统下部。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80)在《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青海省分册》中,将盐池湾群引入青海省,代表中奥陶统。其后,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89)《甘肃省区域地质志》及青海省地矿局(1991)《青海省区域地质志》均沿用。

《青海岩石省地层》引用甘肃省清理成果,厘定的盐池湾组涵义为:该群为陆缘碎屑沉积,以砾岩、复矿物砂岩、板岩为主夹厚层灰岩或扁豆体构成复理石韵律层。

测区主要分布在多索曲和希格尔曲两侧,顶部与晚奥陶世多索曲组呈整合接触,早-中二叠世地沟组-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与三叠纪阿塔寺组呈断层接触,岩性以灰绿色变岩屑石英砂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板岩,含砾砂岩。

(3)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

多索曲组为孙崇仁1995年新建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涵义指:“分布于南祁连区整合于盐池湾组陆源碎屑岩组合之上的一套由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体夹火山熔岩及少量板岩的地层序列,底以火山岩的始现与盐池湾群分界,顶部出露不全。区域上以灰紫色色调的含砾长石杂砂岩与上覆巴龙贡嘎尔组分界,二者呈整合接触。”

测区该地层主要分布在多索曲上游一带,下部与中奥陶世盐池湾组整合接触,上部与三叠纪尕勒得寺组呈断层接触,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和火山岩组合,按岩性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杂色凝灰质砾岩、粉砂岩、砂砾岩夹少量凝灰岩;中段为灰绿色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夹凝灰质板岩;上段为灰红色含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灰绿色安山岩夹砂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各岩段间呈整合接触。

多索曲组时代目前缺乏直接依据,依其与盐池湾群整合接触关系分析,可能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3.志留纪地层巴龙贡噶尔组(Sb

青海省地质局石油普查大队于1962年在《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层概况》一文中介绍:该队于1957年创名巴龙贡噶尔系。原义指:“分布于南祁连山的志留-泥盆系。岩性为紫灰色、绿色硬砂岩、凝灰质板岩及火山岩,厚度5000-7000m。”

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年在《1∶20万下环仓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依据在该套地层下部采集的笔石化石,将其下部归属志留系下统,上部归属为志留系中-上统。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将该套地层称为“下古生界”或统称志留系。青海省地矿局1991年在《青海省区域地质志》中,将这套地层规划为下志留统。《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依据优先权原则起用“巴龙贡噶尔”一名,将“巴龙贡噶尔系”改称巴龙贡噶尔组,代表该套陆源碎屑岩,同时将前人规划为上奥陶统火山岩之上的陆源碎屑岩亦归并于本组。

在测区分布较广,是测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出露在测区中南部。为一套浅-中变质岩系,按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由变质较深的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偶夹大理岩;中段为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绢云母千枚岩、变长石砂岩、石英透镜体、局部可见变凝灰岩;上段由变质较浅的砂岩、粉砂岩、板岩、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三个岩性段间呈连续关系,与二叠纪草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该组地层依据在尕洛合剖面和沙柳河剖面所采笔石化石,和在沙柳河上游采到的Climacograptus rectangularisPristiograptus acinaces,P.nudus,Dicranograptus sp.,

Glyptograptus sp.。时代暂归早志留世,但不排除晚奥陶世。

4.早石炭世地层臭牛沟组(C1c

袁复礼1925创名“臭牛沟系”于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乡臭牛沟。原指:“不整合于前寒武纪南山系之上,下部为67m厚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建造,向上为蓝灰色的灰岩和页岩互层所构成的68m厚的海相建造,该层中化石十分丰富。上覆太原系的整合接触。”

1962年刘鸿允将“臭牛沟系”改称臭牛沟组。1963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将臭牛沟组引入我省,沿用至今。

该地层在测区出露较少,仅在测区北部发育零星,岩性下部为紫红色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与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本组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及苔藓虫等化石,扎尔马格含腕足类;Delepinea sp.;珊瑚:Zaphreantoides sp.。宁掌沟含腕足类:Megachonetes zimmerimanni,M.siblyi,Vitiliproductus groberi,V.datangensis,Delepinea subeiensis等;珊瑚:Yunophyllum sp.。以上两地的化石面貌为Visean中晚期。

5.二叠纪地层八音河群(PB

杨遵仪等1962年创名“巴音河统”与乌兰县巴音河上游。“巴音河统为灰色薄层灰岩夹白色细粒石英砂岩或灰黑色厚层至中薄层致密灰岩,含腕足类、蜓、苔藓虫等化石,与下伏石炭系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诺音河群为整合关系。”

创名的同年,盛金章改称巴音河群。丁培榛(1963)在《祁连山地质志》第二卷第一分册第206页中记载:“二叠系(泛指巴音河群、诺音河群——笔者注)标准剖面的地点是巴音河上游伊克毕却司,全为石灰岩相,厚72m……”。1965年丁氏指出:“所谓伊克毕却司标准剖面,不论从岩层性质及腕足类组合看,可能全为早二叠世沉积…”,言下之意,在这个剖面上所划分的巴音河群、诺音河群是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所以他改称二叠统。1980年、1984年刘广才指出:“伊克毕却司的所谓二叠系标准剖面,不但顶底不清,而且所列的各门类化石在层序上是颠倒混淆的……”,尽管如此,仍沿用巴音河群、诺音河群。后青海省清理地层过程中考虑到该二群为连续沉积,其岩性、岩相在宏观上基本一致,因此将诺音河群及其包括的哈吉尔组、忠什公组均并入巴音河群内。诺音河群应为巴音河群的同物异名,故建议停用。

现在该群指分布于南祁连山,位于前二叠纪地层(或花岗岩)之上的地层体。下部为杂色、灰色砂砾岩、灰岩及砂页岩夹薄层灰岩;上部为紫红-灰色砂页岩夹灰岩,含蜓、腕足类、珊瑚、苔藓虫及植物等化石,与前二叠纪地层(或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三叠纪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由下至上包括勒门沟组、草地沟组、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

巴音河群下部含蜓:Staffella moelleranaNeoschwagerina;腕足类:Monticulifera sinensis等早二叠世分子;上部含腕足类:Oldhamina sp.,Megaderbyia magnifica及植物:Calamites cistii等晚二叠世分子。以上显示该群的地质时代隶属二叠纪。

(1)勒门沟组(P1-2l

刘广才创名勒门沟组于天峻县天棚乡勒门沟。原指:“下部为碎屑岩,上部为灰岩,呈正粒序沉积,以灰岩的顶层面为界与上覆草地沟组整合接触,富含腕足类、蜓、珊瑚等化石,与下伏老地层为不整合关系或超覆在花岗岩之上。”

1976年青海省区测队在《1:20万块日玛幅(J-47-[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沿用巴音河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岩组、中岩组及上岩组。1978年青海第一区调队在《1:20万德令哈幅(J-47-[2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将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砂砾段和灰岩段。1980年刘广才又将该群自下而上命名为勒门沟组及草地沟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地矿局等沿用勒门沟组和草地沟组。

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多方尕哲一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呈条带状或片状出露。与下伏早奥陶世、晚奥陶世的岩浆岩、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中奥陶世盐池湾组、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草地沟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为灰白-粉红色含砾石英砂岩,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细粒长石砂岩、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紫红色巨厚层石英砾岩夹紫红色石英砂岩。

(2)草地沟组(P1-2c

刘广才(1980)年创名勒门沟组于天峻县天棚乡勒门沟。原指:“一套灰-灰绿色细碎屑岩夹砂岩及薄层灰岩、泥灰岩,后二者层面常见小型腕足类及枝状苔藓虫密布,与上覆哈吉尔组整合接触,以紫红色长石砂岩的始现作为本组的顶界,富含腕足类及苔藓虫等化石。”

1976年青海省区测队在《1:20万块日玛幅(J-47-[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沿用巴音河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岩组、中岩组及上岩组。1978年青海第一区调队在《1:20万德令哈幅(J-47-[2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将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砂砾段和灰岩段。1980年刘广才又将该群自下而上命名为勒门沟组及草地沟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地矿局等沿用勒门沟组和草地沟组。

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一带,与勒门沟组相伴产出,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勒门沟组呈整合接触,顶与哈吉尔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碎屑岩与灰岩、泥灰岩组成,呈互为消长关系,富含腕足类、苔藓虫、蜓及双壳类等化石。在本工区野外实际采获的化石中,肉眼可分辨的化石主要为腕足类。

该组富含蜓、腕足类、珊瑚、苔藓虫等多门类化石。在忠什公、扫迪及草地沟等地含Staffella moellerana,Schwagerina chihsiaensis等蜓,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3)哈吉尔组(P3h

刘广才(1980)创名哈吉尔组于天峻县哈吉尔。原指:“紫红色-灰色碎屑岩,其上部夹2-6层暗灰色灰岩及含燧石条带(结核)灰岩,含大型腕足类、棒状苔藓虫、珊瑚、及植物等化石,以灰岩的顶层面作为本组的顶界,与忠什公组整合分界”。

杨遵仪等(1962)将天峻-德令哈地区的上二叠统称“诺音河统”,同年盛会章称诺音河群。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称“上二叠统”,1978年又改用诺音河群。1980年刘广才将诺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省地矿局等引用之,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也采用,但隶属巴音河群。

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希日钦托果、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草地沟组整合接触,局部与青白口纪五个山组、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呈断层接触。顶与忠什公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将哈吉尔组划分为两段,下段岩性为紫红色、杂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上段岩性为灰-深灰色碎屑岩夹数层灰-深灰色灰岩,含腕足类、苔藓虫、双壳类、珊瑚及植物等化石。腕足:Waagenites convexa Yang et Ting,Buxtoniacostato-cancentrica Yang et Ting,瓣鳃:Aviculopecten sp.,菊石:Pseudotirolites sp.等,其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

(4)忠什公组(P3z

刘广才(1980)创名忠什公组于天峻县忠什公。原指:“一套紫红色与灰绿色重复出现的杂色碎屑岩,在纵横向上变化不太大,含植物化石,与上覆下环仓组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哈吉尔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杨遵仪等(1962)将天峻-德令哈地区的上二叠统称“诺音河统”,同年盛会章称诺音河群。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称“上二叠统”,1978年又改用诺音河群。1980年刘广才将诺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省地矿局等引用之,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也采用,但隶属巴音河群。

现在该组指分布于南祁连山,位于哈吉尔组和下环仓组之间的地质体。主要为杂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组成,含腕足类、植物化石。以下伏哈吉尔组最顶部的灰岩顶层面,与本组杂色碎屑岩整合分界,与上覆下环仓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测区该组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草芒东山一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哈吉尔组同时产出。与下伏哈吉尔组呈整合接触,顶与下环仓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杂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板岩组成,偶夹含铜砂岩。产腕足类:Megaderbyia magnifica及植物:Fascipteris sp.Lobatannularia? sinensisCalamites cistiiSphenopteris等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

6.三叠纪地层郡子河群(TJZ)

三叠纪地层为一套海相-陆相碎屑岩建造,生物化石丰富,分布较广,与下伏二叠系连续沉积,上部第三纪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划分为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晚三叠世默勒群。

郡子河群由丁培榛等(1963)创名的“郡子河系”演绎而来,创名地为青海省天峻县郡子河两岸。原意指“发育于南祁连山的海相三叠纪沉积地层”。分别以郡子河上统、郡子河中统、郡子河下统,代表三叠纪晚、中、早期沉积。

丁培榛(1965)又将“郡子河系”改称郡子河群,涵义同上。1976年西北区断代地层会议改称“郡子河组”,并将其厘定为“代表三叠世Anisian期地层”。将其下三叠统,根据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的建议,厘定为“阳康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青海省分册》(1980),《青海省地质志》(1991)沿用。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恢复“郡子河群”。

现在该群指分布于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地区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之上,默勒群阿塔寺组之下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下环仓组、江河组、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并合而成。

 (1)下环仓组(T1-2xh

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76年创建下环仓组(1980年发表),“代表中、南祁连山早三叠世下斯西期地层”。典型地点为青海省天峻县下环仓乡之西约5km的草地沟。

下环仓组创建时,系指“阳康群”的下部层位。杨遵仪等(1983)在《南祁连山三叠系》专注中,依据岩性将下环仓组分为下部紫色砂岩段,上部灰绿色砂岩段。其中灰绿色砂岩段仅局限于沉积盆地中心部位,不能外延。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重新厘定下环仓组涵义。现在该组指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于忠什公组含陆生植物化石的细碎屑岩组合之上,整合于江河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组合之下的一套含丰富双壳类化石的碎屑岩地层。

测区该组出露于肯迪琼洼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忠什公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江河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将区内下环仓组划分为两段,下段岩性为中粗-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长石砂岩、粉砂岩组成,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上段岩性为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板岩、粉砂质页岩。

 (2)江河组(T1-2j

江河组创名者将其隶属于阳康群的上部。杨遵仪等(1983)依据岩性组合和生物特征,将江河组由下而上划分为碎屑岩段和灰岩段。青海省地层清理沿用江河组。指整合于下环仓组碎屑岩组合之上、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组合之下,一套由浅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呈互层组合的地层序列。底以灰岩的始现分界,顶以碎屑岩的消失为界,富含双壳类、腕足类化石。

区内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总体呈现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与下伏下环仓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大加连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含砾状灰岩、鲕状灰岩互层。产双壳类:EumorphotisiwanowiMyophoriopis Leptochondria minimaPecten michaeli PosidoniaMyophoriaHoernesia aff. Socialis;腕足类:PseudospiriferinaSpiriferina tsinghaiensis Aulacothyris angustaSpiriferina bifurcata。时代为早-中三叠世。

 (3)大加连组(T1-2d

青海省地层编写小组(1980)依据天峻县下环仓乡大加连沟剖面创名“大加连段”。原指“郡子河组”下部层位,“主要由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及条带状灰岩,偶夹砂岩组成的地层,时代为早Anisian期”。

 “大加连段”自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矿局(1991)在《青海省区域地质志》中沿用。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将原江河组上部“灰岩段”和“大加连段”合并重新厘定为大加连组。

该组在区内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等地,基本与江河组同时产出。总体呈现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与下伏江河组呈整合接触,上与切尔玛沟组整合接触。岩性为深灰色、肉红色厚层-块层状灰岩,灰黑色、灰色灰岩、角砾灰岩、粉砂质灰岩。富含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化石。腕足类:Pseudospiriferina tsinghaiensis等;双壳类:Amonotis tongrenensis等。

(4)切尔玛沟组(T2q

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80)依据天峻县下环仓乡切尔玛沟剖面创名“切尔玛段”。原指“郡子河组上部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含极为丰富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的一段地层。与上覆默勒群整合接触,与下伏大加连段整合接触”。属晚Anisian期地层。青海省地层清理沿用并将其厘定为“切尔玛沟组”。指整合于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组合之上,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阿塔寺组碎屑岩组合之下的,一套由灰-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组合而成的地层序列。

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等地,基本与大加连组同时产出。与下伏大加连组呈整合接触,上与默勒群阿塔寺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灰-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由下向上碎屑组分增大。富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等化石,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

7.三叠纪地层默勒群(TM)

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76)创建默勒群(1980年发表)。原始定义指:“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小区凡以陆相为主,有海相或可疑的海相夹层的上三叠统(T3)均用默勒群(T3m1)一名”。

默勒群自创名以来变化不大,此前,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2-1974)曾将祁连山西部该套地层命名为“哈伦乌苏群”,但沿用不广,在后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公开出版物中,均沿用“默勒群”一名代表该套地层。杨遵仪等(1983)在《南祁连山三叠系》一书中,据生物组合、岩性特征等,将默勒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阿塔寺组、尕勒得寺组。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考虑默勒群已公开发表,沿用广泛,知名度高等因素,仍沿用默勒群。“哈伦乌苏群”做为“默勒群”的同物异名,建议停用。

现在该群指分布于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地区,位于郡子河群之上的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碳质页岩的地层序列,底以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郡子河群切尔玛沟组分界,顶以不整合面与大西沟组分界。自下而上包含阿塔寺组、尕勒得寺组。

(1)阿塔寺组(T3a

杨遵仪等(1983)创建阿塔寺组于刚察县伊克乌兰乡阿塔寺沟。指“晚三叠世Carnian期沉积地层,分上段、下段。下段为灰白色、灰绿色及暗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偶夹灰绿色或紫红色粉砂岩;上段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砂岩互层。”

阿塔寺组相当于丁培榛1965年所称“上郡子河群”的下部层位。本次清理认为“默勒群”与“郡子河群”之间有平行不整合面存在,且二者沉积相不同,郡子河群为海相沉积,默勒群为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故将二者分开为宜。

阿塔寺组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其宏观岩性特征及组合方式、层位相对一致为准侧,将原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的分界进行了修订,即修订后的阿塔寺组主体相当于原“阿塔寺组”的下段部分。指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切尔玛沟组之上、整合于尕勒得寺组之下一套以灰色、灰绿色长石砂岩为主夹粉砂岩,下部夹石英砂岩组合而成的下粗向上逐渐变细的地层序列。

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草孟共哈山、红水色山、多索山、小多索滩、木里乡、日阿哇日曲等地。总体呈现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与下伏切尔玛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尕勒得寺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绿色及暗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为主,偶夹灰绿色或紫红色粉砂岩,由下向上逐渐变细。产双壳类:Pseudocardinia? sp.,Utschamiella? sp.(淡水),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

 (2)尕勒得寺组(T3g

尕勒得寺组为杨遵仪等(1983)创名于祁连县默勒乡尕勒得寺。指:“上三叠统诺利-瑞替期沉积地层。岩性基本是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与灰色-浅灰色砂岩组成的韵律层,局部见碳质页岩、煤层或黑色页岩。”

尕勒得寺组其层位相当于丁培榛(1965)所称的上郡子河群和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2)所称的哈伦乌苏群的上部地层,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层清理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将杨遵仪等(1983)所划的“阿塔寺组”上段含碳质页岩地层归并于尕勒得寺组。指整合于阿塔寺组碎屑岩组合之上,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砂岩或呈互层组合而成的地层序列。

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草孟共哈山、红水色山、多索山、小多索滩、木里乡、日阿哇日曲、唐母尔滩、龙衣专布山、多方尕哲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条带状或片状展布。与下伏阿塔寺组呈整合接触,上与早-中侏罗世大西沟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依据岩性组合对区内尕勒得寺组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中薄层状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深灰色细砂岩与碳质页岩互层状产出,偶夹不等粒石英粗砂岩;中段岩性为灰-灰白色厚-巨厚层长石砂岩夹灰色中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碳质页岩,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上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细-粉砂岩、黑色泥岩、粉砂质页岩与灰-浅灰色长石砂岩、杂砂岩夹碳质页岩、薄煤层及煤线组成的韵律层,砂质页岩中偶见直径过1m的灰岩结核。产植物化石:Neocalamites,Todites shensiensis,Sphenopteris chowkiawanensis;淡水双壳类:Utechamiella。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

8.侏罗纪地层

(1)大西沟组(J1-2d

甘肃清理组意见为:李庆远、卢衍毫1942年创名为大西沟组于兰州市阿干镇大西沟。1965年郭世仁于天峻县娘姆吞河口,将相当于大西沟组的岩性部分创名为“娘姆吞组”。1985年青海省煤田地质公司132对于民和县史纳村,将与大西沟相当的地层创名为“史纳村”组。1996年《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中祁连小区、南祁连小区、拉脊山小区早侏罗世地层,凡与大西沟组相当的统一归为大西沟组。

测区分布在木里、孤山沟、结合根一带,平行不整合于默勒群尕勒得寺组之上,整合于窑街组之下。岩性以灰绿色粗碎屑岩为主,夹灰、灰黑色泥质岩和不稳定煤层及砾岩、粗砂岩,砂岩中发育上细下粗的正粒序层。砾岩多以角砾岩为特征,顶部为黄褐色-灰白色石英砾质粗砂岩、碳质页岩。

(2)窑街组(J1-2y

甘肃清理组意见为:“1936年由孙建初在兰州窑街创名‘窑街系’”,1959年罗中舒改称窑街群。1960年李祖银在青海省东北木里,将早中侏罗世含煤系地层创名为木里群。1984年何元良将木里群改称木里组。1986年林文良,将青海东部侏罗世地层依据生物由上而下划分为窑街组且创名为小峡组。1996年《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中-南祁连山地区位于大西沟与享堂组之间的含煤系地层划归窑街组。

测区该组主要分布在木里、孤山沟一带,岩性为黄绿色、灰黑色、褐灰色、黑色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夹碳质页岩、煤层、菱铁矿透镜层、薄层粗砂岩及大量煤线。底以页岩和煤层的始现为界,与大西沟组整合接触。产植物: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 Ginkgites cf. sibiricus。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9.白垩纪地层新民堡群下沟组(K1x

新民堡群为王尚文(1949)在甘肃省玉门市下沟创建。该群初始是孙健初1936年创名的“惠回堡系”。徐仁等1956年将该群称上、下新民堡群。指分布于红柳峡、赤金堡、新民堡、祁连山山前盆地及北山地区的一套猪肝色、紫红色、灰绿色、黄褐色为主的杂色碎屑岩序列。1980年青海省地层编写小组将本套地层划为白垩系下岩组。包括中沟组、下沟组,下沟组整合于中沟组之下。

下沟组为《青海省岩石地层》引入本省,现定义为分布于红柳峡-新民堡、北祁连山山前盆地。为一套紫红色、褐黄色、灰绿色、灰色、黑灰色碎屑岩夹泥质岩及泥灰岩的沉积序列。

该组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与三叠纪尕勒得寺组和新近纪-古近纪白杨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组合下部为灰绿色、暗红色厚层砾岩、中粗粒砂岩夹泥质砂岩;中部为紫红色、灰绿色、杂色薄层-厚层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与灰绿色、猪肝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砾岩扁豆体,呈粗细相间的碧绿色-杂色韵律层;上部为砖红色、灰绿色砾岩、含砾砂岩、泥岩夹灰黑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泥灰岩和石膏层。泥灰岩或泥灰质结核、石膏层常出现于单个韵律层的顶部,但有时缺失,被粘土岩所代替。

10.新近纪-古近纪地层白杨河组(E3N1b

孙建初1942年在玉门市新民堡杨白河组创名“杨白河系”。原义:系红色粘土层整合于青土井系之上,与较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产石膏、芒硝、兼产石油。余伯良1952年更名为杨白河组。沿用至今。

该组在测区主要分布在木里、弧山、希格尔曲两岸,与下伏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桔红色砂岩、砾状砂岩及泥岩组成。色调以灰绿-黄绿色为主,紫红色次之。岩性组合以钙质页岩、砂质页岩、泥灰岩及泥岩含量多,不含石膏为特征。

白杨河组为湖相兼河流相沉积,总体沉积时代为渐新世至中新世。

11.第四纪地层

调查区第四纪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河谷两侧及盆地边缘。时代从中更新世-全新世发育程度不等的堆积物,并且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冲积、冲洪积以及冰水堆积等。晚更新世冰水堆积物(Qp3gfl)分布在错芒隆阿、唐姆尔滩两侧及剥蚀平台上,厚度5-25m;晚更新世冲洪积物(Qp3pl)分布在希格尔曲宽阔的滩地之上;全新世冲积物(Qhal)分布于唐莫日曲、希格尔曲现代河床及两岸。

 (1)中更新世

冰碛Qp2gl:主要是冰川堆积物,在测区广泛分布。地貌上呈台地形式出现。出露高度在海拔4300-4500m间,主要属山谷冰川、冰斗冰川等类型。冰碛物由泥砾、砂、砾石、漂砾组成,冰碛物多来自于附近的基岩山体,成分以花岗岩、火山岩、碳酸岩、碎屑岩等居多,砾径大小悬殊、磨圆分选均极差且呈不具层理的“杂乱堆积”。局部直接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

冰水堆积Qp2gfl:也主要是冰川活动堆积,多与冰碛物相伴而生,分布范围主要在冰碛堆积外围。地貌上呈冰水扇或冰水平原形式出现。在冰碛台地前缘平坦滩地上,由灰色砂、砾石、淤泥、偶见漂砾组成的堆积物,其上为高山植被生长层所盖,厚度>10m。

(2)晚更新世

冲洪积Qp3pal:分布范围较广,测区主要分布于在希格尔曲、达芒曲及其支流河岸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堆积物由砾石、巨砾、砂及泥质组成。砾石成分主要来源于附近之基岩-花岗岩、火山岩、灰岩。分选磨圆一般。

(3)全新世

湖积Qhl:主要以现代冰积湖的形式存在,在其附近多见有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错额勒、措洋冲、错尕尔当、错喀莫日等地。湖水下降以后可见平行层理,湖口三角洲可见斜层理。

冰碛Qhgl:本区现代冰川集中分布于托勒南山、亚姆格勒一带海拔4800m以上高山和极高山,冰碛物成份为冰川漂砾,砂质碎屑为主。

冲积Qhal:分布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及山前沟谷地带等,形成规模不等的冲积锥,以砂砾石为主,来自附近及上游基岩剥蚀产物。在木里北、小索滩及希格尔曲有较大面积出露。由砂砾石、泥砂土层堆积物组成。

沼泽堆积Qhfl:主要分布于木里盆地及草芒一带,堆积物为黑色-灰褐色淤泥、粉砂、腐植层,地貌低洼,夏、秋季节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洼,水洼周围牧草生长茂盛,冬季往往形成冻胀草沼,构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

二、岩浆岩

(一)侵入岩

祁连山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而又频繁,总体持续时间较长,在测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剧烈,出露面积约占图幅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岩石类型丰富多样,以中酸性为主,在中祁连和南祁连均有分布。岩浆活动分属加里东期、华力西期两个构造岩浆旋回,其中以加里东期最为强烈。

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幅特点及所采用的填图方法。参照花岗岩类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版),结合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应用造山带填图的新理论、新方法, 在广泛收集的前人岩石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踏勘的成果资料,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填图方法,对属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有成因联系的侵入体,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包体、专属性岩脉以及变质变形特点和相互关系等特征,以此为基础对测区不同侵入体进行了划分,测区内侵入岩填图单位如表3-3。

3. 侵入岩基本特征

(1)早奥陶世超基性岩(ΣO1)

位于日阿哇日曲东,该套超基性岩出露面积较小,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单辉辉橄岩、及橄榄岩,该岩体的岩石均已全蛇纹石化。

(2)早奥陶世辉长岩(νO1

位于测区东北角,岩体侵入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中,规模不大,出露面积约0.3Km2,呈小长圆形-条带状,主要岩性为辉长岩,未见有深色或浅色异离体,岩石类型较为单一,辉长结构,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略近相等,具块状构造。

(3)晚奥陶世闪长岩(δO3

分布于测区中部,出露面积不大,约10 Km2,岩性为灰色-浅灰色闪长岩。岩石为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和石英。黑云母细小片状集合体,有明显次生变化。部分绿泥石化,分布不均匀,含量17%。石英25%、钾长石5%、斜长石45%。岩石中矿物含量变化不大,较稳定。

(4)晚奥陶世酸性侵入体(γδO3ξγO3

该套岩体位于测区中部和北部,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85Km2,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

灰白色细粒花岗闪长岩(γδO3)。岩石为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似斑状结构,块状或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钾长石10-35%、斜长石35-65%、石英20-35%、黑云母和白云母1-10%。斜长石、石英和云母受压碎后重结晶,白云母多由黑云母变成。斜长石含量大于钾长石,石英含量较高。

浅肉红色斑状钾长花岗岩(ξγO3)。岩石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60-75%、斜长石10%、石英20-25%、黑云母2-5%。黑云母局部有绿泥石化。应注意寻找铌、钽矿产。

(5)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ηγS1

位于多方尕哲以北,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2Km2,与晚奥陶世闪长岩呈超动侵入接触,主要岩性为中粒二长花岗岩。少量不规则状围岩包体无规律分布于侵入岩中;围岩岩石具硅化蚀变,裂隙中钾长细晶岩脉穿插。岩石具球状风化地貌,岩石表层经风化后矿物颗粒呈糖粒状。岩石中发育后期次生节理,节理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岩石呈灰色、浅褐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在0.44-3.74间,斜长石含量:20%,半自形板状、柱状,具环带构造、聚片双晶,An26,为更长石。具泥化蚀变。钾长石含量:51%,板状、粒状,为条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含量:22%,它形粒状,充填在其他矿物之间,具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5%,绿泥石化蚀变。角闪石含量:2%,柱状,具褐色多色形,绿帘石化蚀变。岩石化学特征:大部分岩石中Na2O含量大于K2O含量,少部分岩石中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

(6)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γδD1

该侵入体为20##年踏勘过程中新发现,位于龙门乡以北,希格尔曲以西,侵入于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中,出露面积约0.6 Km2,岩石风化面呈灰色,新鲜面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该侵入体的发现对研究龙门钨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7)早石炭世蚀变辉石岩(ψlC1

位于多隆恰如东南,岩体侵入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出露面积0.5Km2,岩石呈灰绿色矿物成分辉石95%以上,不透明矿物1%,碳酸盐矿物1-2%,辉石已强烈蛇纹石化。

变质橄榄岩:包括墨绿色细粒橄榄岩、蛇纹石岩、纯橄岩、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等。岩石由橄榄石、紫苏辉石、辉石、铬尖晶石、磁铁矿等组成。

堆积杂岩:包括蚀变橄辉岩、辉长岩、斜长岩等。为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斜长石以及顶部少量角闪石组成的层状构造岩石。

岩墙杂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是组成基性岩墙的主要岩石。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多侵入于火山熔岩、堆积杂岩中,现呈构造块体状产出。

基性熔岩:为块层状玄武岩。呈构造块体状产出于千枚岩及糜棱岩基质中。

(8)早石炭世蚀变辉长岩(νC1):

位于希格尔曲东岸,岩体侵入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出露面积2.7Km2,岩石呈灰绿-暗绿色,斜长石40-45%,大部分具钠长石化,暗色矿物50-55%,大部分为角闪石,少量黑云母,含钛矿物1-3%。岩体片理化发育。与辉长岩体接触的片岩有明显的角岩化现象。

4. 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

区域上与基性岩有关的矿产不多,大部为矿点、矿化点,具工业矿床者还未见到,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铜、镍等;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较多,矿种有铬、铜、镍、钴、石棉、宝玉石等。区内辉绿岩、辉绿玢岩中见有星点状黄铁矿,依出露岩性及相应化探异常分析应寻找铬、铁、铜、镍等矿种。在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内石英脉中,含有品位较好的白钨矿和黑钨矿,其成矿是否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将进一步调查研究。

(二)火山岩

区内火山活动较频繁,时代跨度较大,始于青白口纪,止于晚奥陶世。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尤以基性岩发育。形成了测区岩石类型各异、时空不同、规模不等的各类喷出岩。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测区构造演化史,是研究、反演地层地貌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示踪剂,是探索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主要条件。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青白口纪的其它大坂组和奥陶世的吾力沟组、多索曲组。

1.火山岩特征

1 、其它大坂组

本区本时代火山岩系的岩石种类只有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岩性较单一,呈夹层状产出于其它大坂组砂岩中,横向上较稳定,主要出露于测区北部地区。

2 、吾力沟组

该期为一套浅海相的火山喷发相,从早期到中期结束,早期喷发火山岩主要以基性为主,代表岩性为玄武岩,发育有枕状构造。中期火山喷发岩以中酸性为主,代表岩性为安山岩。

3 、多索曲组

该期火山活动是测区最强烈一期,火山岩以火山地层、夹层状、透镜状等形式赋存于地层中,属海相喷发环境产物,在部分地区属沉积型地层和火山与沉积的结构类型,根据测区火山岩资料,测区火山岩在不同地方其喷发韵律不同,,可以划分6个韵律,剖面下部为喷溢-沉积组成2个韵律,中部由爆发-喷溢组成2个韵律,上部由喷溢-沉积组成1个韵律,再上部由沉积-沉积相组成-韵律。

2.火山岩与成矿的关系

区内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在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中,该火山岩地层围岩的矿产主要是铁,次为铜、多金属、锡、铋、金等。在该地层中发现Cu、Pb、Zn矿化线索多处,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寻找以Cu、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同时要注意贵金属Au元素。

(三)脉岩

测区内脉岩种类较多,分布亦广。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脉、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岩脉、辉绿玢岩脉、煌斑岩脉、基性(辉长)岩脉、超基性岩脉等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北部托勒南山一带以及测区南部龙门一带。

脉岩受区域构造及其节理控制明显,侵入于青白口纪和志留纪地层中。二叠纪及以后的地层中,岩脉侵入较少。在测区北部,岩脉侵入青白口纪地层和加里东期晚奥陶世侵入岩中,可能为加里东晚期产物,在中部和西南部,岩脉侵入志留纪地层和加里东期的侵入岩中,其上局部被二叠纪地层沉积掩盖,故岩脉也可能为加里东晚期产物。脉岩的含矿型较好,尤其在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发育的石英脉中,含有品位较好的白钨矿和黑钨矿。现将岩脉不同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超基性岩脉

超基性岩脉主要为二辉橄榄岩脉,多顺层贯入志留系地层,一般都显不同程度的变质,可能与加里东晚期超基性岩体有派生关系。在测区中部见有黄铁矿化和石棉矿化现象。

岩石具变余包含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蛇纹石(70%)、异剥石(2-5%) 、辉石(残留部分15%)、不透明矿物(6-8%)组成。蛇纹石部分具橄榄石假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包在较大的残留辉石中,少部分蛇纹石可能是由辉石变来,有的已进一步变为绿泥石;辉石几乎全为异剥石和绢石代替,推测岩石中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存在;不透明矿物大部分是暗色矿物的析出物。在蛇纹石化的橄榄石中可见有网格状构造。

2.基性岩脉

基性岩脉主要为辉长岩脉和辉绿玢岩脉。辉长岩脉主要侵入志留纪地层,而辉绿玢岩脉主要侵入青白口纪地层。

(1)辉长岩脉

主要分布于测区西南角志留系地层中,近北西向走向。 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异剥辉石和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多呈长柱状,分布无规律,辉石大部分有次闪石化现象,多分布于长柱状斜长石颗粒之间,石英呈不规则状零星分布,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近于相等。与岩脉接触的片岩具有明显的角岩化现象。

(2)辉绿玢岩脉

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侵入青白口纪地层中,近北西向走向。暗绿色,辉绿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的自形程度高于辉石。斜长石为拉长石。

(3)闪长岩脉

闪长岩脉主要分布于青白口纪地层和侵入岩体中,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近北西走向。岩石呈灰绿色,具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等。斜长石(中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多绢云母化、帘石化,含量占55-57%;角闪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角闪石解理清晰,多次闪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含量占25-30%;黑云母呈半自形板状,具绿泥石化,含量占10-15%;石英呈他形,分布于其它矿物间隙中,含量占3-5%。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和不透明矿物。

3.酸性岩脉

(1)花岗岩脉

出露于岩体、片岩及青白口纪地层中,呈脉状,走向120-150°,多受节理控制,与片岩之片理有一定角度。最宽约10-15m,长度不一,最长约数十米。岩脉呈灰、浅灰、及肉红色,具花岗、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钾长石(微斜长石及条纹长石)呈他形,具较弱高岭土化,偶与石英共结成文象结构,常包裹斜长石和石英晶体,含量占35-40%;斜长石(更长石)呈他形—半自形板状,环带中心局部为中长石,部分被钾长石交代,形成残晶或蠕虫结构,具绢云母化,含量占25-30%;黑云母呈不规则状,云母含量占5-10%石英呈他形或聚晶状出现,含量占25%。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白钛石、方铅矿、金红石和电气石等。

(2)花岗闪长岩脉

主要出露于测区中部,分布于侵入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呈脉状,走向北西向,一般宽约50-100m,长度不等,最长约800m。呈灰、深灰色,具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斜长石(更-中长石)呈半自形,部分具环带构造,局部被钾长石交代形成蠕虫结构,强烈的绢云母化,部分帘石化,含量占40-50%;钾长石呈他形-半自形,表面洁净,并见清晰的格子双晶,含量占10-20%;石英呈他形粒状,分布不均匀,含量占20%左右;黑云母呈半自形-他形,多绿泥石化,沿解理有微粒榍石集合体析出,含量占15-20%;角闪石部分次闪石化,含量占2-10%。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含氟磷灰石、磁铁矿、褐铁矿、榍石、锐钛矿和白钨矿等。

(3)石英脉

石英脉为区内分布较广之岩脉,但规模不大,一般宽数厘米到2m,长度小于15m,个别宽达3m以上,长达百余米,贯入中生代以前的不同时代地层和岩体中,是多期形成的。其特点是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大部分顺节理贯入,常见在围岩接触带和断裂破碎带附近,形成网状或枝状脉岩群。岩性较单一,洁白色,半透明状,粒状镶嵌结构,几乎全由石英组成,含极少量白云母碎片。在测区志留系地层中,细小的石英脉是赋存钨矿的聚集地,石英脉主要沿张裂隙贯入,形成了较有意义的钨金属矿产地。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的石英脉是今后寻找钨矿的重要标志。

三、变质岩

测区主要跨中祁连变质带和南祁连变质带两个变质带。变质作用分为区域低温热流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断陷变质作用。变质期次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四期。属区域低温热流变质作用类型的中低级变质岩石,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

(一)区域低温热流及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

1、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变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片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铁铝榴石+黒云母+白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英。

2、奥陶纪多索组、吾力沟组、盐池湾组、巴龙贡噶尔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石英+方解石。

3、石炭纪臭牛沟组、二叠纪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忠什公组、哈吉尔组等。灰岩、硅质岩、页岩、变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

4、三叠纪下环仓组、大加连组、切尔玛组、阿塔寺组、尕勒德寺组等。少量灰岩、变杂色砂岩、粉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

(二)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较发育,而且变质期次多,所形成变质岩类型丰富而复杂,叠加改造明显,对矿产的形成、富集控制作用明显为特点。根据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特点,将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划分为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和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发育在奥陶纪前地层及中酸性侵入岩中,所形成的动力变质岩以糜棱岩、千糜岩。

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糜棱结构,条纹状、眼球状构造,碎斑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呈眼球状,眼球长轴沿构造面理定向性分布,基质成分为长英质集合体,沿碎斑间或绕过碎斑定向,显示良好的流动构造特征,构成“σ”碎斑系,石英为动态重结晶产物。

基性火山岩质糜棱岩。糜棱结构,眼球状构造,碎斑呈眼球状,断续串珠状,主要由绢云母化、粘土化更长石集合体组成的团块或更长石单晶形成,碎斑长轴排列方向一致,显示良好的定向性,基质由绿泥石、碎粒化的更长石、石英及隐晶质长英质矿物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变晶,绿泥石呈鳞片状变晶,石英具波状消光,均呈多晶集合体,集合体绕过碎斑或在碎斑间定向排列,显示良好的流动构造特征。

2.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区内脆性逆冲断层及其发育,形成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内岩石变形以脆性碎裂作用为主,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等。

构造角砾岩主要发育在逆断层及破碎带中,原岩类型多种多样,构造角砾成分复杂,多呈棱角状、尖棱状,大小混杂,杂乱分布。破碎带中多为杂色断层泥砾,胶结疏松,局部地段中后期热液充填。

区内脆性动力变质岩特征,岩石中变质作用以碎裂作用为主,变形表部构造层次脆性形变特征明显。构造角砾岩的角砾含量多在90%以上,碎基含量小于10%,岩石多数未固结,少量半固结,胶结物为钙质和铁质,褐铁矿化较普遍。测区构造角砾岩形成的期次和矿化蚀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查明测区动力变质岩的分布、期次、产状,是找矿突破的重要前提。

(三)接触变质岩

接触变质作用是伴随岩浆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变质现象,常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区内中酸性侵入体分布较为广泛,但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的接触变质作用不甚发育,所形成的接触变质岩以角岩、角岩化岩石、硅化类岩石为主,由于后期构造叠加改造,其热接触蚀变带已遭到破坏改造,接触变质作用不明显。

角岩化、硅化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呈环带状分布,分布于热接触带的外侧,与周围正常岩石及角岩呈过渡关系,岩石类型为角岩化中基性凝灰岩、硅化灰岩、硅化凝灰岩等。

依据接触变质岩石特点及矿物组合,属钠长绿帘角岩相。

四、构造

(一)构造单元划分

测区位于祁连山脉中部,托莱南山和疏勒南山东部。祁连山作为一个典型的复合型造山带,历来受到大地构造学家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曾先后有不同的学者按不同的观点对其进行过剖析。李四光教授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将祁连山看成是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这一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西翼。黄汲青按优冒地槽观自北往南划分为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带、中祁连隆起带(黄汲青等,1965);冯益民、吴汉泉(1992)划分为北祁连早古生代缝合带、中祁连地块、南祁连地块;杨巍然等(1994)通过对南祁连及柴达木北缘大地构造研究,划分为走廊中新生代坳陷、北祁连断裂造山带及中祁连断隆;冯益民、何世平(1996)通过对祁连山大地构造研究,划分为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中期缝合带和柴达木板块北缘早古生代中期被动陆缘;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中,将其划分为托莱山-达坂山早古生代结合带和中祁连陆块或祁连早古生代中晚期火山-岩浆弧带;张雪亭(20##年)通过对青海大地构造格局的详细研究,提出了西域板块的概念,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北祁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中祁连陆块、南祁连陆块。不同学者提出多种不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由于各家理论体系不同,研究侧重点不同,加之测区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测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尚有较大分歧(表3-4)。

结合潘桂棠(2000)提出的青藏多岛弧-盆系大地构造观点,综合我们取得的资料,现将测区归属于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弧盆系(图3-1)(据潘桂棠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2007》),沿中祁连南缘断裂(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主断裂)可将其划分为中祁连地块、拉鸡山构造带和南祁连地块三个三级构造单元(表3-5、图3-2)。

(二)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1.中祁连地块

这是一个地块与岩浆弧叠置的构造单位,相当于前人习称的中祁连隆起带,夹持于北祁连缝合带与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之间,呈岛链状作北西西向分布于托勒南山-大通山一带),测区内发育地层主要为龚岔群其它大坂组,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紫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五个山组岩性为灰色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砂质白云质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加里东中晚期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有奥陶纪的基性辉长岩,中酸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



2.拉鸡山构造带

该构造带是以中祁连南缘深断裂为主断层,构成中祁连地块与南祁连地块的分界线。该带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和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体呈岩株或岩基状分布。

3.南祁连地块

呈北西西向界于中祁连南缘断裂(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主断裂)与宗务隆—青海南山断裂之间。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测区内为一套浅-中变质岩系,岩性下部由变质较深的灰色二云石英片岩、黑云钠长片岩夹绢云母千枚岩、二云母千枚岩、变粒岩及石英岩透镜组成;上部由变质较浅的砂岩、粉砂岩、板岩、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透镜。变形较弱,表现为圈闭性良好的宽缓褶皱。发育加里东中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石炭纪基性辉长岩体。

二叠纪巴音河群、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晚三叠世默勒群,在三个构造单元均有分布。

(三)构造变形特征

1.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为主,次为北西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断裂的区域延展性较差。

(1)疏勒南山—拉鸡山深大断裂带(木里断裂):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向贯穿测区中北部。北西及南东延伸出图,在托勒南山主脊南侧特征明显,向东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地表未见出露。断带航卫片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地貌上呈切割山脊的线性沟谷、对头沟,断带内断层残山发育,河流沿断带转弯,断带内糜棱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发育。断带侧发育强劈理化带、构造透镜及牵引褶皱,为一具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复合断裂。该断裂为中祁连地块与拉鸡山构造带的分界断裂,亦是木里-江仓断陷盆地的北界。断裂带北侧为中祁连老结晶基底,南侧主要为早古生代地质体,后被中生代-新生代碎屑岩系覆盖。该断裂附近发育中构相至表构相的各种构造形迹,构造变形以表构相褶皱为主。

(2)草芒断裂:该断裂走向北西西-南东东贯穿测区中南部,为一多期活动的复合断裂。断带航卫片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地貌上呈切割山脊的线性沟谷、对头沟,断带内断层残山发育,河流沿断带转弯,泉水发育,断带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断带侧发育强劈理化带、构造透镜及牵引褶皱,断面北倾。该断裂为拉鸡山构造带与南祁连陆块的分界断裂,断裂以北主要发育有广泛的火山碎屑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以及海相碳酸盐岩。断裂南侧主要为南祁连陆块的碎屑岩沉积,火山作用已相当微弱。

(3)北东向平移断层:在测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希格尔曲、多索曲、阿子沟、托勒南山等地。该断裂组错断测区内大部分地质体,使木里一带三叠-侏罗纪地层呈雁行式波状展布。断带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有发育,两侧发育强劈理化带及牵引褶皱。沿该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侵入的石英脉以及酸性岩脉多是重要的赋矿层位。

(4)劈理:主要发育褶皱地层中,方向与褶皱轴面一致;在大的挤压断裂两侧也有劈理形成,方向与断裂面平行。劈理多发育在砂岩、粉砂岩、板岩、千枚岩、等柔性岩石中。灰岩、火山岩、花岗岩等脆性岩石中少见。与褶皱构造形成有关者,可借助其判断地层的层位正常与倒转。

2.褶皱构造

测区褶皱形态多样,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变形过程,并且后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使其支离破碎。

(1)木里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主要由侏罗纪大西沟组、窑街组以及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组成,是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一走向300°的不对称向斜,北西、南东端仰起,向斜两翼地层倾角总的趋势是南西翼缓,北东翼陡,其南西翼局部受构造影响发生倒转。

(2)托勒南山褶皱带:两个背斜和两个相间的向斜组成。靠近背斜轴有加里东期岩浆侵入,背斜中小褶皱发育,在片麻岩中有柔性肠曲构造。

(3)草芒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构成测区内二叠-三叠纪南祁连坳陷盆地,分布在草芒-夏日哈曲一带,影响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八音河群、三叠纪郡子河群、默勒群。由规模不等的近10条向背斜组成,各种类型褶皱均有发育,该褶皱是在印支-燕山运动时,受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形成。

(4)亚姆格勒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主要由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组成,该组褶皱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为发育在韧性剪切带内的小型顺层揉皱,另一种为后期规模较大的直立水平或倾伏褶皱。前者普遍发育在巴龙贡嘎尔组韧性剪切带中,后者分布在测区西南部,形成北西-南东向德褶皱束,其核部由巴龙贡嘎尔组三段组成,两翼由巴龙贡嘎尔组一段和二段组成,枢纽整体呈北西-南东向,两翼夹角多在80°-90°之间,为开阔褶皱,走向120°-135°,褶皱长约3-15km。

(四)新构造运动

测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新构造运动表现强烈,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大通河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褶皱作用、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掀斜、山区多级夷平面、迭置型冲-洪积扇、单面山、多级阶地、河流袭夺等。

1.夷平面特征

一级夷平面:为北西西向各主要山系的峰顶面,其海拔高度为4700-5000m以上的极高山现代冰川发育区,在地形图和航、卫片上反映为一系列北西西向带状冰雪覆盖区,其本身一般向北北东平缓倾斜,北陡南缓。

二级夷平面:海拔4300-4600m,由于断层切割,同级夷平面平面高差达300m。山梁一般不对称,其形成原因除因北坡冰川发育,冰水溯源侵蚀较强,使分水梁南移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区域性由北向南的挤压应力(新构造抬升运动)造成的。

三级夷平面:海拔3800-4200m,为山前由第三系所组成的红色台地及山麓地带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的平缓波状丘陵地。

2.阶地、洪积扇

测区内河流发育,主要有希格尔曲、夏日哈曲、莫日曲等,沿河床两侧,特别是南侧山前冲、洪积扇很发育。河谷中-下游Ⅱ-Ⅲ级阶地普遍发育,阶地高差达十余米至二十余米,阶状地形较明显。区内阶地均属嵌入阶地,说明上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表现了地壳间歇性抬升运动。

3.冰川遗迹

测区内集中分布于高海拔山体中。主要见于测区北部托来南山南坡、北坡,尤以日阿哇日一带表现最为强烈。有冰碛、冰川堆积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主要为古冰斗。其冰川堆积物形成残损的冰碛缓丘、冰碛垄等。后期冰川地貌有刃脊、角峰、冰蚀谷等地貌特征。

4.地震

自1973年以来有记载并影响到本区的地震见表3-6。该地区从1970年建立有感地震记录以来,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1984年—1994年为地震发生活跃期,4级以上地震最多的年份为1988年,达4次;5.0级以上产生灾害性地震有5次,其中最大一次为6.0级,发生时间为1988年11月22日1时46分01秒,震中位于工区30°方位53.6km处。

第三章  实习内容

叙述实习过程中参与的具体工作,包括对该工作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成果的描述,重点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

第一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一、各岩类区调查

(一)地层

测区内地层极为发育,从元古代地层到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我们要以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基础,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测区地层主要发育有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Qbq)、五个山组(Qbw)、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 (O2y)、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Sb)、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二叠纪巴音河群勒门沟组(P1-2l)、草地沟组(P1-2c)、哈吉尔组(P3h)、忠什公组(P3z)、三叠纪郡子河群下环仓组(T1-2xh)、江河组(P1-2j)、大加连组(T1-2d)、切尔玛沟组(T2q)、默勒群阿塔寺组(T3a)、尕勒得寺组(T3g)早-中侏罗世窑街组(J1-2y)、大西沟组(J1-2d)、早白垩世下沟组(K1x)、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E3N1b)以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纪地层。根据测区实际特点,针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工作方法。

1、沉积岩区

测区沉积岩出露面积较大,约占测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针对测区内复杂发育的沉积岩区,应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古地理学及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填图方法,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等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特征(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结构、层厚、类型、数量等)、厚度、接触关系、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广泛收集沉积相(沉积构造、古流向资料、遗迹化石、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生物相(埋藏特征、丰度及生物遗迹等)等资料。

(2)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基本层序的调查方法,在露头调查研究中,除了垂向层序调查外,更主要是对三维沉积实体进行分析和描述。进而划分成因相类型。综合研究各地层单位的接触界面性质,查明测区地层格架和地层序列及其分布特征。

(3)对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研究,并与构造环境、盆山耦合进行有机结合的调查,探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4)加强各地层的变形-变质调查。主要调查各组中面理、线理及褶皱、韧(脆)性变形带的特征及发育程度;以便地层划分中根据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群落特征,在比较其形成的构造层次的前提下,间接确定各地层单元的相对新老关系。

(5)除了填绘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外,还应将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礁滩沉积等,作为非正式单位填绘在图上。

(6)对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出露面积较大的地层单位,可将其解体、细化。

(7)对测区内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部分未分组,其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一步细分为段。

(8)对二叠纪、三叠纪等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大致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9)对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与热液型矿产有密切关系的地层对其含矿性、构造变形及与岩体的接触关系进行仔细的观测描述,为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10)调查石炭纪臭牛沟组暗色泥(灰)岩、二叠纪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三叠纪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侏罗纪暗色泥页岩等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依据。

2、火山岩区

测区火山岩地层主要为晚奥陶世多索曲组。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查明火山岩的层序及岩石组合,对火山岩进行实测剖面的研究,剖面上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的原生及次生构造,产状变形特征,从而确定火山喷发韵律及喷发—沉积特点,为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岩相分析和火山—沉积体系提供依据,系统采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测年等样品。

查明火山岩喷发特征,喷发特征主要通过剖面测制,系统分层,在区分火山岩、沉积岩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行韵律划分,归并旋回;

根据沉积或喷发叠覆及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等综合因素,划分出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岩石地层序列。恢复火山盆地类型;研究火山作用规律和活动历史。

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

3、变质岩区

测区内青白口纪地层中麻粒岩等中浅变质岩和片麻岩等深变质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地质调查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法填图,查明不同变质岩系单元间界面性质、叠置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序次关系。注意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注意古老变质侵入体,区分正片麻岩和负片麻岩。

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

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

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的变质变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确定混合岩化范围所处的构造环境、构造层次、条件及形成的温压条件。对青白口纪地层根据岩性组合进行岩段级划分。

4、第四系

测区内第四系较为发育,以岩石地层单位或成因单位为第四系的基本填图单位, 在系统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基础上,开展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查明第四纪不同成因类型或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物岩性、物质成分、沉积构造、厚度、接触关系、岩相纵横变化及空间分布,查明区内各种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探讨其形成时代与发展演化过程。

初步研究测区内的冻土带,调查第四系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调查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级次、高程、形成时代,研究河流的侵蚀过程与构造隆升的关系。调查收集滑坡、崩塌堆积、泥石流等灾害地质的资料。

(二)侵入岩

区内超基性、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约占测区总面积的4% ,研究区内有限的侵入岩对解决祁连地区构造演化、成矿条件等重要问题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测区内不同类型岩体进行解体及侵入岩填图单位的划分。

2.侵入岩岩石学调查:主要是侵入岩岩石学特征的调查, 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分类和命名等。系统的收集岩石学资料,特别是能够反映其来源、形成、演化、成岩信息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

3.侵入体的构造调查:主要指作为地质体产出的侵入岩的区域地质特征。包括深成岩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接触关系等内容。应强调的是侵入体的区域地质特征所包括的侵入体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是反映侵入岩形成演化区域地质构造因素的重要元素。

4.岩体组构调查:花岗岩组构反映了岩浆定位或变形过程。主要注意观察包体、叶理、节理及岩体内部、接触带变形组构。区内包体通常为浅源捕虏体、同生包体(混杂包体、混成包体、堆积包体、残浆包体、不混溶包体、冷凝边包体)。调查中要观察描述包体的形态、大小、含量、排列方向、与寄主岩体的关系、成分、成因类型,并在包体发育的地区进行包体测量。

5.侵入岩地球动力学研究:指研究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冷却剥露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动力学原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它既是对侵入体岩石、区域地质和岩体构造等特征的深化认识和进一步综合,又是分析和恢复造山演化过程中侵入岩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方面,注意收集与以下内容有关的资料:

(1)造山带侵入岩时空分布格架及其与造山演化阶段、造山过程研究。

(2)侵入岩从其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与侵位、冷却剥露全过程关系研究。

(3)侵入岩与区域构造关系研究。

(4)侵入岩等级体制及构造岩石组合序列划分研究。

6.关于造山带构造混杂岩带中位移岩体的研究和填图:这类侵入岩在野外露头上与其他地质体均为断层接触关系(韧性和脆性),外接触带无岩枝、岩脉的穿插,无明显特征的接触变质现象,内接触带无围岩的捕虏体、残留体,包体种类和脉岩以及变质变形均独具特点。本次调查过程中,将对其进行野外填绘、调查与研究。

7.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时间、空间格架的确定。根据侵入岩岩石及区域地质调查, 通过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合侵入岩相对年代和综合分析对比等其它地质研究方法,查明造山带演化各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中岩浆热事件时间分布特征。为造山带演化及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年代格架依据。

8.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地球动力学分析。在侵入岩岩石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岩体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侵入岩地球动力学研究。重点分析其物质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到岩体冷却剥露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动力学原因以及制约因素,总结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及造山过程中侵入岩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和特征。

9.测区侵入岩(构造)岩石组合序列划分。按照侵入岩类等级体制的理论、方法,以侵入岩地球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不同动力学过程、不同演化阶段的等级划分,其方法是:将分布于一定构造岩浆单元,且形成时代相近的岩石单元归并,建立超单元或岩石组合。主要依据是控制侵入岩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一致,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共处,构造背景相同,上升侵位过程一致(或相似)等方面。

10.总结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造山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研究其相关建造的大地构造属性,并进行区域对比。

11.重视该地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探讨其岩浆作用与矿产的成矿关系。

(三)火山岩

测区内除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为一套浅海相火山岩之外,在七大大坂组等地层中仍存在火山岩夹层,对测区火山岩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调查研究:

1.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各种接触关系和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重要的地质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

2.对测区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微量)、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搞清其岩石组合、岩浆序列、类型,分析岩浆形成时的源区物质组成及性质、部分熔融程度、岩浆的演化特征。

3.在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中寻找化石,为地层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

4.通过火山岩物质成分的研究,分析火山岩所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火山岩与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联系。

5.测区火山岩分布区均有1∶20万化探异常套合,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本次调查中应加强矿化蚀变带的寻找。

(四)变质岩

测区变质岩研究在前人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建造类型及后期变质、变形叠加改造的特点以及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关系等进行综合调查,重点将聚焦于变质岩建造与变质变形改造的研究方面。

1.变质岩填图单元的建立及研究

(1)中深-中浅变质地质体

对测区出露的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以及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中深-中浅变质岩地层,查明不同变质岩系单元间界面性质、叠置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序次关系。具体调查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如下:

1.变质地质体绝对或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工作方法为:对各种类型的不整合、侵入接触关系等原始残余界面的识别,结合同位素测年成果确定其地质年代。

2.对不同类型变质地质体原岩建造的准确判别,主要采用方法:进行岩相学研究,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野外地质产状(各类地质体产状形态)等特征的调查,利用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各类岩矿特征的对比等恢复原岩建造类型。

3.以构造解析为先导的工作方法,是变质地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重要构造界面的识别,构造变形体制及变形序列的分析,韧性剪切带的调查与研究等。

4.测区内青白口纪地层中-浅变质-深变质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并存在火山岩夹层,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为中-浅变质岩地层,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

(2)浅变质地质体

晚古生代沉积地层等低级变质岩在按照沉积岩区工作方法进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特别注意变质岩含矿性的观察研究。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

2.变质作用的调查

(1)变质作用特征调查

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

①对中深变质岩系中不同类型变质作用,利用角闪石、黑云母、石榴石等矿物中一些元素含量计算变质温压条件,同时探讨变质作用动力学背景。其工作方法主要为:进行岩相学研究,确定特征变质矿物类型、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利用电子探针、矿物对等测试手段,查明典型矿物的成分特征和不同时代矿物的成分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变质作用过程中矿物成分的演化特征。

②华力西期浅变质作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X光衍射、电子微束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分析层状硅酸盐矿物(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成分的微区变化特征、晶格指数和b0值,利用这些测定其温压值等。

(2)变质作用期次及变质年代的确定

①地质方法:利用不同类型变质地质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如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关系等)来划分变质作用期次。

②同位素测年:在弄清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同位素体系及不同类型变质矿物组合对比确定变质作用期次。

③其它方法:利用较明显的间断(包括沉积间断,构造间断,变质作用间断和岩浆作用间断)对变质岩系划分变质作用期次。

3.区域变质、变形事件演化序列的调查

查明各种构造基本类型、各种构造要素的形态、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作出分析,并与变质作用期次进行配套研究。

测区变质地质体中脉岩极为发育,查明其矿物组合、组构、地球化学特点、变形特征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作为野外划分变质、变形期次、阶段的重要依据。

采集变质岩石样品,进行变质作用矿物对温压计研究。确定变质、变形序列及其相应的变质带形成的时空变化关系。建立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等。

测区内青白口纪、志留纪等地层中存在多处热液矿(化)点,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地质体、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探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在综合上述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变质地质体和构造变形相或构造层次,拟定变质事件序列,结合相关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探讨其大地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变质、变形事件演化序列。

(五)烃源岩

木里地区分布有石炭系暗色泥(灰)岩、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侏罗系暗色泥页岩4套烃源岩,烃源岩质量较好,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是南祁连盆地最具勘探前景的坳陷,并且在测区内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烃源岩研究的三个重要参数主要为:有机碳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针对测区内发育的烃源岩,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烃源岩类型分析

主要对测区内分布的烃源岩进行鉴定,并确定烃源岩类型以及有效烃源岩类型。

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确定干酪根类型,这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研究总有机碳(TOC)特征、有机质成熟度(Ro)、特征烃源岩热解参数(Tmax),对生烃潜力进行评价。

3、烃源岩平面分布情况

在测区内烃源岩分布区域调查总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的分布情况,圈定出生烃潜力高值区域。

对测区内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系中灰岩、泥页岩主要在剖面和路线中采集样品,尽可能的覆盖测区,对已知有效烃源岩层系在纵横向采集足够的样品,。系统的分析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烃源岩在测区内的分布规律和赋存条件。

(六)冻土

测区位于祁连山冻土区内,其填图内容如下:

①基础地质及沉积盆地形态

盆地的空间分布及盆山耦合格局及地貌特征,分析盆地的三维形态及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冲填序列;盆地沉积物的构造变形、构造样式及控盆构造的性质及特征;盆地物质来源及物源区特征;盆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及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②地貌

包括地形地貌及冰缘地貌,其中冰缘地貌类型主要有地下冰、冰锥、冻胀丘、冻拔石、冻融泥流、鱼鳞状草皮、冻胀草丘和多边形地面等,其形成和发展受地形特征和水文条件的控制。

③冻土

涉及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其中多年冻土可划分为片状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不连续多年冻土、连续多年冻土等,是气候和地质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不同尺度的地质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气候,决定着多年冻土的形成、演替和分布。

④热融现象

冰缘地区因热力条件改变,使地下冰局部融化,形成洞穴、地表沉陷和塌落等现象。

⑤水资源调查

包括地表水、泉(上升泉及下降泉、构造泉)及地下水(裂隙水、冻结层上水、冻结层下水及孔隙水)等。

⑥第四系堆积物

对冰碛物、冰水沉积物,风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及冲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及残坡积物等,以及全新世、更新世等时代进行详细划分。

⑦新生代构造

涉及断层及活动断层的特征。

第四章  结语

结语是对整个实习的总结和评价。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肯定实习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新的认识、新的发现等;简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的实习工作提出建议;对自己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别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谢意。

从20##年7月29日开始 ,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采样,还有资料的录入工作。此次采样以1:20万的地质图为采样单元,平均每幅图幅要采10个岩石样品和2个土壤样品。所采岩石为每个图幅区域中的各个时代的主要岩石,原则上要采新鲜样品,每组岩石样品采4kg左右。土壤样品一般要进行浅部和深层采样,浅层样品采样深度为5-20cm,深层样品采样深度为100-150cm。特殊情况下可只采浅层样品,每个样品采4kg左右,样品如果过粗的话还要过筛。

此次采样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4人,一辆越野车,一个领队,一个司机,1-2组员。由于是在野外,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早上出去时间和晚上收工时间都没准。我们基本上是一天换一个地方,有时候一天能跑上千里,真称得上是“日行千里”,但有时又很早收工。实习的前几天我还感觉挺新鲜,砸两块石头,挖几锹土,还可以到处跑。但经过几天实习后,我发现这不光是一项智力活,还是一项体力活,我的手臂开始酸痛,手掌上连泡都磨出来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渐渐适应了,手上的泡变成了老茧,手臂也不酸痛了。

我们采样的关键是找到好的岩石露头和土壤剖面,这对于我们专业的要求是读懂地质图和辨认岩石。对于岩石采样,我们最喜欢的情况是由于修公路我们需要的岩石全部被刨了出来,新鲜又好采,直接捡就行。但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岩石露头,我们必须跑上百公里。有时候我们实在找不到露头,就只得放弃那组岩石样品。对于土壤采样,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好的土壤剖面,直接用铲子铲就行。没有土壤剖面的话,我们就得用洛阳铲,这是我最不愿干的事。最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地方用洛阳铲都打不下去,这时我们只能放弃深部采样,只采浅层样品。每天工作结束后,我感觉最美的事是回到宾馆美美的洗上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的汗臭和疲惫。

我们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隔一段时间我们会休息一两天,这时我的工作是负责把野外记录录入到电脑中。但这活也不如想象中好干,前几次的时候录入速度很慢,而且感觉很无聊。但经过几次后,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录入速度明显变快了,虽然还是那么无聊。不过,看着这一行行的记录,就像看着我们这些天的工作成果,感觉很有充实很有成就感。

平时除了干活外,闲暇时间我们还会在车上唠唠嗑,挺有意思的。虽然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交流,但我很喜欢听领队和司机聊他们的实习趣事。

回顾这次实习,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跑遍了大半个内蒙古,从锡林郭勒盟到阿拉善盟,最后到二连浩特市。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我感觉这两个月过得很充实。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接触了很多人和事,豪爽干练的赵博士、幽默有趣的司机、踏实稳重的张师兄等等,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普通平凡工作者的认真,善良还有敬业,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我,并激励着我继续为地质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次实习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这两个月我基本上把各种类型的主要岩石都看了一遍,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我辨认岩石的能力。

实习,不仅仅是将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不仅仅是在专业的领域扩充自己,不仅仅是体验工作的感觉,更是学习跟社会的人和事打交道,学习做人。只有知识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我想这份宝贵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是一份财富,我会好好珍藏着。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在未来漫长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那些不动脑经的sb,我无话可说!

更多相关推荐:
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高丽丽分数目录第一章引言111生产实习目的和意义112实习概述1第二章实习内容321企业简介322参观实习过程323程控实验室实习724联通工程师讲座9第三章实习心得...

生产实习报告(20xx年)

生产实习报告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刘征宇张利王玉琳陈甦欣张雷卫道柱实习日期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7月26日一生产实习的目的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

会计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管理学院实习总结报告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批阅时间年月日管理学院实习总结报告内容12345

建筑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这次实习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三年以来的第一真正的接触施工现场之所以说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是因为平常虽然我们去过多次施工现场但仅是简单的认知实习并没有真正的施工过可以想象这次实习其意义的重要性我从20xx...

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1摘要生产实习是我们机械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了解当今工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1这次...

电子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习时间:实习地点:一、实习目的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更好地了解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等方面,了解它的功能和设备,让以后更好地学习,我们参加了这次实习。二、相…

电气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

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实习单位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实习成绩实习日期20xx年11月28日始20xx年01月13日止沈阳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生产实习笔记个人实习总结

金属材料专业生产实习报告-洛阳

目录一实习目的31目的和意义32实习要求3二实习内容41参观东方红农耕博物馆42洛阳一拖521入厂安全教育722参观热处理厂723参观齿轮厂824参观第一发动机厂1025参观锻造厂1126参观工艺材料研究所11...

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生物技术0803姓名马娜学号0854010427生产实习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生物技术0803姓名马娜学号0854010427指导老师张秀红胡青平王文科张杰赴生物制品公司实习参...

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专业姓名学号日期材控专业生产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是我们材控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为期两天的生...

生产实习报告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报告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xxx班XX20xx年5月21日一实习目的及意义为了使我们对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课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使我们了解社会生产与工作的现实状况学校组织安排了为期三周的针对我们...

专业生产实习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