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改课题结题材料

时间:2024.3.31

20##年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

省级教改立项课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

——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组

二〇##年十二月


目    录

1.申请书……………………………………………………1

2.立项通知书……………………………………………11

3.开题报告………………………………………………13

4.中期报告………………………………………………19

5.结题报告………………………………………………25

6.研究报告………………………………………………27

   附件一:调研报告…………………………………51

   附件二:典型案例…………………………………57

7.成果复印件

   论文三篇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项 目 类 别:重点□   一般□(可多选)

课 题 名 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主持人:  

学 校 名 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通 讯 地 址:江西南昌市xxx291号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信 箱:      

填 表 日 期:20##年5月

江西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此表时,不得减少栏目、改变内容,内容应简明扼要。

2.《申报表》一式三份。课题批准后,省教育厅、高校课题管理部门及课题组各存一份。

3.本表所附《申报书(活页)》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活页需报送三份,每份单独装订。

4.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5.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课题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一、简表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三、课题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基础

五、经费预算

六、推荐、评审意见

注: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 题 名 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

管理----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主持人:

学 校 名 称:_________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_______

通 讯 地 址:______江西南昌市xxx291号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信 箱:____________

开 题 日 期:20##年9月

江西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此表时,不要减少栏目、改变内容,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时,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此表一式两份,高校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及课题组各一份。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书

课 题 名 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

管理----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主持人: 

学 校 名 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通 讯 地 址:江西南昌市xxx291号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信 箱:

填 表 日 期:20##年12月16日        

江西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此表时,不要减少栏目、改变内容,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时,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此表一式两份,高校课题管理部门及课题组各一份。

3.课题自获准立项之日起、满一年以上时,课题主持人应向学校课题管理部门提交年度研究报告,并填写《中期报告书》,报告书内容作为课题经费使用、晋级晋升时课题认定的依据之一。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探索》

——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结题报告

本课题从职称学历提升、教师下企业锻炼、“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这四个方面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分析了教师下企业及引进企业能手等相关核心问题现状及成因,并探索了其规章制度的建议。课题研究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    课题的来源

20##年9月10日江西省教育厅审核批准该课题列为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JG-13-50-6, 课题类别为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3000元。

二、    宗旨与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本质上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使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提高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信任度和录用率,给学院带来崭新的品牌形象,是学校、企业达到“双赢”目的的必然选择。学院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社会人力资源优势,按照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要求,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聘请、引进相结合,探索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及管理的新途径。

三、研究过程

1、调研寻访阶段(20##年9月-20##年6月):课题组成员英语系主任与课题负责人共同确定课题目标及实施计划,带领全体深入学习了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的经验,开展学院与园区对接过程中的师资建设调研工作,主动全面了解园区企业情况、企业需求与合作意向,寻找合作企业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合作切入点及实施方案等情况,由课题组负责人与成员共同完成了调研报告(附件一)。

2、尝试实践阶段(20##年7月-20##年6月):在校企互利双赢模式的驱动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初步拟定了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分析可行性,选准对接点和切入点,按照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和企业生产需求,开展深入合作课题,尤其是就教师下企业锻炼及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实施计划、具体对接程序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尝试,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与成员、共同撰写了典型案例分析(附件二)。

3、总结完善阶段(20##年7月-20##年9月):总结课题尝试阶段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校企双方共同提出并修订方案中的细节,让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合理、有效、可操作。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并对本课题进行总结,全体成员共同撰写研究报告。

四、主要成果(采用、应用、出版或发表)

1、课题初期调研报告(附件一)

2、课题中期典型案例分析报告(附件二)

3、研究总结报告

4、论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态度的访谈研究》发表于《才智》,2014,12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调研分析》发表于《商情》,2014,12

  《校企合作视域下企业能手进校园成效研究》发表于《散文百家》,2015,9

五、后续问题及建议展望

     1、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方面我们发现效果不尽人意,在课题结题之际,我们提出讨论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拟探寻一种合作授课模式在今后探索实施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在许多方面还只是学校的“一头热”,很难激发企业对教师培养合作的兴趣。校企合作缺少具体的政策性的支持和外部条件的保障,导致大多数教师缺乏提高实践的机会和环境。

     3、必须创新模式,多渠道、多手段筹集经费不断加大对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投入力度,争取充足经费。

4、建议改善职称评审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

建议政府设立专门工作联络机构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课题组

                                          20##年11月14日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课题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

——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通讯地址:330099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

摘要: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建设阶段,而拥有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前提,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探索和形成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师资队伍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不尽合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数量偏少;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所有这些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本课题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为切入点,创新适合文科专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这样的合作不是从职责义务方面去规定,而是从校企利益机制上去设计,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制度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师资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开放型、职业型、企业型的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无论对企业、学校还是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师资建设与管理

序言:本课题是20##年9月立项的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由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老师承担研究工作。 该课题来源于20##年立项的由英语系主任负责,英语系和外语系共同承担研究工作的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对接》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子课题。在申报省教改课题时,得到英语系主任和科研处宋俊骥处长的大力支持,在此谨代表全体课题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践实施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两年多来,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社会人力资源优势,按照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要求,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聘请、引进相结合,开创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及管理的新途径。


目录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   法律法规依据

二、   政策指导依据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的宗旨和目标

     一、宗旨和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四部分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即课题实施步骤

第五部分、研究的主要结果

一、统一了社会认识

二、建立“校企双师型” 团队

三、强化制度建设

 四、实现了校企“双赢”

 五、服务了地方经济

第六部分 问题讨论与分析

一、   问题讨论

二、   问题分析

第七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1]。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特点是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培养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而企业作为劳动市场需求的主体,其劳动分工水平决定了劳动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其实际用人要求决定了劳动市场的职业资格标准,同时作为除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又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这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新兴行业都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迅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既适应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但师资队伍现状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却日渐突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要先行,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建设,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CEC-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的尝试、实践与研究已经悄然兴起[2]。但目前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校企合作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有意合作的企业较困难。学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专业对应的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课题开发,教师实践的机会少。

2、职业院校没有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经费,投入跟不上专业的发展,专业建设只重视数量和形式,忽视了质量和实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与学生总量的增长及教学质量的要求并未完全协调发展。

3、职业院校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不明确,激励措施不到位,培训力度不够。派遣实训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在企业的工作量。专业教师由于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差,在校企合作中适应性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动态管理较难。

4、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缺乏考核管理制度。一是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很难保证实训教学的连续性;二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校企双方在兼职教师的聘用上把关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及管理。

5、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是出台了不少,制度支持保障不具体不到位,制度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政策感召力不够,一直停留在政策指导层面,大多出现在文件里和字面上,没有相应配套的可行性政策法规,所以政策执行力不足,缺乏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CEC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很多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研究也已经十分深入,研究范围已经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教学科研、品牌建设、领导管理、学生培养、教师培训等等几乎所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引领作用。国际上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硕士学位以上(至少学士学位),有的要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如德国、日本、法国),并参加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专门机构的教师证书课程和培训学习(如美国、英国、法国),取得高职教师资格。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计算机、企业工作实践等。多数发达国家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进修[3]。美国的社区学院聘请企业文化层次较高、有一技之长的企业家、工商人士和工程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弥补“双师型”师资的不足,做到“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英国于20##年建立高校教师发展局,高职教师都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4]。

国内关于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基本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袁怀民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思考》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刘芳明,熊明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傅琼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五条建议。陈波升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对策》对职业院校兼职培养培训进行了论述。高加泉,袁建新的《校企合作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提出了七条建设的主要措施。侯家奎德《职业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深入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强调教师下企业的困难确实难以解决。朱江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详述了教师下企业及兼职教师的好处,但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案。林文艺博士《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建设探讨》分析了教师下企业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徐荣宽的《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策略》特别强调了校企合作保障措施的政府支持的力度。《基于资源互补驱动的校企双师型团队构建与管理》提出“校企双师型团队”的概念,对本课题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尽管针对高职校企合作式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法、管理机构以及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这些相关研究的成果,对于我院校企合作式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我院基于校企合作培养专任教师队伍,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校企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在“职业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理论基础上,目前国内已经达成共识,并且正在积极寻求校企的紧密合作。但是在将观念转变为行动上,我们还远没有具可操作性的实践可以借鉴。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 学校学生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

2000 年 1 月 17 日教育部下发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 号)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中指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特别强调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高厅2002(5)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该文件为兼职教师队伍提供政策保障。

 2004 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 号)中的附件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里规定“高职高专院校要达到 C(合格),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 50%,而要达到 A(优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则要达到 70%以上。”这一规定很好地解决了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基数不同无法比较的弊端,用百分比的方式使职业院校之间具有可比性,也能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部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该首先安排他们到生产、管理第一线专业实践,丰富产业、行业的实践知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锻炼实践技能。并鼓励教师参加与从事专业相关的行业任职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年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5]。

 教育部20##年9月《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模式。各地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6]。

二、政策指导依据

 从20##年开始,江西将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每年组织安排1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到结对企业进行见习、实习以及推荐毕业生到园区企业就业。开展此项活动旨在推动全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创业服务水平,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与全省94个工业园区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目前,江西94个省级工业园区吸纳上百万人就业。江西省教育厅要求,每所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至少与省内10家园区企业建立相对稳固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关系。

 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20##年工作要点第六条指出要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多方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机制[7]。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的宗旨和目标

 一、宗旨和总体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教师队伍,本质上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使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信任度和录用率,是学校、企业达到“双赢”目的的必然选择。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社会人力资源优势,按照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要求,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聘请、引进相结合,开创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及管理的新途径。

二、阶段目标:

1、调研寻访阶段(20##年9月-20##年6月):了解企业需求与合作意向,寻找合作企业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合作切入点,形成调研报告。

2、尝试实践阶段(20##年7月-20##年6月):在校企互利双赢模式的驱动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析可行性,选准对接点和切入点,按照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和企业生产需求,开展深入合作课题,尤其是就教师下企业锻炼及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实施计划、具体对接程序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尝试,取得阶段性成果。

3、总结完善阶段(20##年7月-20##年9月):总结课题尝试阶段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校企双方共同提出并修订方案中的细节,让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合理、有效、可操作。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以便将成果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推广,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访谈座谈法等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师资建设与管理的方法,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

1、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校企合作的经验并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该课题课题的实施,提高我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行动研究法:在操作过程中及时了解、观察企业、学院和教师的行为表现及变化。

3、访谈座谈法:通过对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进行访谈与座谈,分析造成教师下企业和引进企业技术能手难的原因,探索解决办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即课题实施步骤

1、调研寻访阶段(20##年9月-20##年6月):走访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

  通过网络查询和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取得的经验。广东工贸职院商务英语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师下企业锻炼提供了平台,与广州市瑞窗饰制品有限公司、广州秦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熊猫国旅分公司等企业在师资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优化管理平台的运作机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系,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抓手,通过决策层面、执行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校企深度合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市政府制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中的政策,积极与企业取得校企各方面的纵深对接,使师资建设上了新台阶[8]。

 英语系主任在学院的指导支持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找寻、选择合适的、足够的企业作为试点,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意愿,确立校企合作的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单位一览表)。在与他们探讨该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见附件一)

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合作单位一览表

2、尝试实践阶段(20##年7月-20##年6月):制定实施方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完善专任教师职称、学历提升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措施,做到制度上、政策上向高职称、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并能主动转型,努力成为适应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教师,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

 (2)教师短期顶岗实习:

见习月——毕业班专业教师有一个月没有课上而且12月是企业招聘员工的时期,专业教师可在企业见习期间洞悉其用工条件要求,为本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暑假——专业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岗位群的用工条件及整体的就业趋势,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珍贵的情报资料,并对个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学计划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3)教师顶岗实践:顶岗实践时间较长,一般为3到6个月。期间,教师应遵守企业的所有规章制度,服从公司的一切安排。企业安排员工指导教师工作,一视同仁,参照学院的奖金比例给顶岗实践期的教师发放奖金。同时,学校应当将教师的见习期视为正常上班,支付工资。

(4)企业“订单”委培:将岗前培训完成在学校。各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同,企业可以将要求反馈给学校,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或者系部的教师有重点、有目的地为企业培养学生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利用各专业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在职在岗员工的职业培训。

(5)聘用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成为各专业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既充实、完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又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结构的调整。兼职教师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和实训能力。在各专业的建设中,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9]。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教师理论性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优势,提高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选择企业讲师时,我们充分考虑几点:①企业讲师需取得相关课程的校企合作专班认证讲师,以提高教学质量。②学校对企业讲师授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提高教学效果。③要规范企业讲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形象。④企业需选择参与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及开发的讲师。这样,能将课程渗入的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⑤提高企业讲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6)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我们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进行座谈讨论,分析培养方案及学生就业情况,共同讨论教材的改编,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成效颇佳,我们就此形成了一份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见附件二)

(7)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引进具有真才实学又具备双师素质的海外留学生到学校任教;聘用国内外经验丰富、业务水平强且有双师素质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或管理者担任客座教授。制定和实施引进人才的计划和办法,努力吸纳人才,以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国际接轨。利用寒暑假等比较集中的假期,聘请一些有经验的高职教师资培训机构的专家和其他院校或者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相关的到国家培训基地接受最新的应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根据语言类专业的特点,派送专任教师出国进修3-6个月,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总结完善阶段(20##年7月-20##年9月)课题反馈、总结并完善,形成初具规模的管理制度并结题。

 整理学院与企业在合作中所有资料,回访所有涉及人员,访谈调查课题成效、各方需求及改进意见。认真总结课题尝试阶段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校企双方共同提出并修订方案中的细节,让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将成效显著的部分整理成册,以便形成长效规章制度,校企双方共同提出并修订原方案中的细节,使其更完善。

     第五部分、研究的主要结果

一、统一了社会认识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高职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才能培养出能在企业岗位群中施展能力的技术性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10]。

二、建立“校企双师型” 团队

成员由校企两方组成,是一个教育团队,不是个体。这个团队具有针对高职专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双师教学功能的师资队伍。它有别于“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针对个体教师,它要求教师个人具有双师教学功能[11]。而“校企双师型” 团队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具有双师教学功能,而是兼容所有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通过有机整合搭配,最终形成符合双师教学功能的教学团队。在人员构成上,校企双师团队是校企共同参与推荐的富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实现优势互补;在双师功能上,兼顾知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实训、本土化教学与国际化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三、强化制度建设

  建议制定或完善《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管理暂行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实施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和诸多具体制度,对学院教师引进、在职进修、学历提升、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的力度;从校企合作师资的选拔、聘请、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到师资工作的管理、考核和激励等,涵盖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搭建起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

1、在完善《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管理暂行办法》中建议:

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通过挂职等方式到企业中去,参与企业生产运营工作。学院积极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合作课题。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分批定期赴国外进修学习,并聘请国外专家来讲学,培养他们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在完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中建议:

兼职教师属于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承担着职业院校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在完善高职教育从企业聘请引进兼职教师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兼职教师任教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督导,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实行专兼职教师1 : 1 结对,学校采取教学培训、配置教学助手、建立兼职教师补贴奖励制度等措施,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作用。

兼职教师到职业院校兼职兼课,并非完全适应教师身份的转换,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和理解尚需加强。因此,培养来自于行业企业的高技术从业人员成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应有详细规范的培训体系。对培训时间安排、课程安排、师资安排做科学周密、详细具体的计划。首先,培训时间安排。兼职教师工作时间不固定,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周期以三个月为宜,应尽量避免短期突击式培训。其次,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形式以讲授为主、案例研讨、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帮助兼职教师进入教师工作状态和工作角色中。授课教师应首先选择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也可以聘请普通师范院校职业教育专家授课,重点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将师范性、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融合。通过教育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特点、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初步了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可效仿“工学结合”的方法,增加仿真教学环节,将教师置于仿真或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模拟或真实教学,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12]。最后,应合理配备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和水平。兼职教师各有所长,有些兼职教师擅长专业理论教学,有些兼职教师长于实践操作,职业院校为各专业配备师资队伍时,应按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所长,做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

3、建议制定《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内容包括: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天津市委的规定,新任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 120学时,重点进行职业教育理论以及相关政策的学习。并规定新教师在踏上讲台前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加不少于三个月的企业实习,实习期满考核或鉴定合格方可任教。对于老教师每 2 年到企业进行至少 3 个月的生产服务实践,做好实践记录,以此作为晋级、加薪的依据。定期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主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4、建议制定《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实施与管理办法》,内容包括:

教师实践锻炼待遇应做明确的规定,如教师的校内待遇、校外补贴、实践锻炼成果奖励等方面均需体现。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实践锻炼的有效性,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逐步趋于完善。建立“双师型”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奖励政策,激励“双师型”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素质。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必须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估体系,对整个实践锻炼阶段教师的工作表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关键指标进行跟踪记录。一方面考核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实际工作绩效,即教师学会了什么。另一方面考核教师学以致用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师是否将在企业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了学生,即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考核,能够清楚的了解教师学会了哪些专业技能,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哪些情况,是否有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比没有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进步快。还要进行广泛性效果监测,即监测其他教师对挂职锻炼的看法,对学校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发展后劲的影响等,这是对“双师型”教师教学持久性的考核。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下一年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并与企业反复磋商计划的可行性,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业主管部门备案,作为学校评估、企业给予政策优惠的前提依据。

四、实现了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目的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学校与多个有影响力的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关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一”,实现校企互惠互利。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为师资培养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创造潜在的价值。两者相互结合,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企业接受教师实践锻炼,有如下优势:一是利用教师实践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通过挂职教师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或组织员工到学校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二是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挂职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力量,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增强了企业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教师理论积淀深厚、科研能力较强,在企业挂职过程中,能为企业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课题中。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并直接反映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需求、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等信息带回学校,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课程改革,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企业适应性和适用性。

五、服务了地方经济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地方经济,即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也必须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地域性。因此要求有能够胜任现代生产急需的并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教学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战略调整、岗位的变动及要求,结合学校的定性与定位,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出大批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部分问题讨论与分析

一、问题讨论

     在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方面我们发现效果不尽人意,在课题结题之际,我们提出讨论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拟探寻一种合作授课模式在今后探索实施:

 1、企业讲师上课过程中,校方教师和班主任需全程跟踪。企业讲师与校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专业知识重点不同。所以,校方教师需同学生一样,一起听课学习,以便在今后的合作中更有侧重点,更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

2、校方教师认真学习和总结企业授课模式。企业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分组教学(分小组)、晨会总结(集体复习)、集体呈现(发现问题)、自我激励(学习兴趣)等等,其实都与学校教学模式相对。但校方教师在如何应用上就与企业讲师有一定差距,这就是校方教师应学习的地方。

3、企业讲师认真总结和分析学校授课模式。企业讲师一直面对是社会人才,他们是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但在学校授课面对是学生,还没有走上社会。如何更好地转变授课思路,把专业知识、企业文化传递给学生就是企业讲师所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从学校教师那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授课。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下几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能完全解决,我们提出一些意见与分析:

1、真正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

校企合作教育中企业的积极性问题,是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总体来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在许多方面还只是学校的“一头热”,很难激发企业对教师培养合作的兴趣。校企合作缺少具体的政策性的支持和外部条件的保障,导致大多数教师缺乏提高实践的机会和环境。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非常不完善,职业教育举办过程中的许多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 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足。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很多课题难以获得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校企合作还处在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在相关法规执行监督方面整个还处在真空状态。正因为政策的不够完善,缺乏法律的保障,企业会担心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地位和权利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13]。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完善和改进相关法律,发展标准和证书制度,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切实维护企业的权益。

2、调动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问题需学院出台激励机制,政府对职称评定机制的改革。

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历、职称要求过高,对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却更多地关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晋升。此外,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政策执行不合理、倾斜度不够,教师心理不平衡,难以积极响应“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制定了“双师型”建设目标,但对于教师职称、职务的评聘或评优评先等方面则更多地看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或教师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虽然也侧重科研或其他学术成果,而忽略了教师参加实践的经历和效果。教师在“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中付出了辛苦劳动,但收效甚微或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从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经费不足

 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经费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状况一直没有完全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经费的划拨成为职业教育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教育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而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是间接的,教育的收益和因教育经费短缺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这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总是在文件和报告中被重视,而在真正划拨资金时慢于经济部门的现象。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却一直被看作为非主流构成部分,在教育经费中的份额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师资建设需要较高的教育经费投入,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经费投入较少,可谓是捉襟见肘。必须创新模式,多渠道、多手段筹集经费不断加大对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投入力度,争取充足经费才能使课题得以实施。

第七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职业院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成为职业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出制约因素。校企合作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加强职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师能力素质和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方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建立开放型、职业型、企业型的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无论对企业、学校还是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可获得人力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获得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学校可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拓展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教师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校内教学效果和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建议

1、建议改善职称评审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

 职称评审政策是引领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化的标尺。在教学过程中,衡量高职教师能力的标尺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导向应与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一致,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台高职教育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并把专业行业影响力、技能等级、指导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等列为重要参考指标,在执行不同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单列出高职专业教师的职称指标分值。

2、建议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

职业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是缺失的,很多职业院校在实践中,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依然停留在“双证书”、“双职称”和“双能力”等层面上,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完善化和规范化操作。政府需尽快出台一系列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相配套的政策,从宏观政策上体现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需根据地方经济和教育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并进行定期注册考核制度,打破教师资格证书无时限的规定,这样才能让部分达不到教师标准的教师退出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

3、建议政府设立专门工作联络机构

政府应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在职业院校与企业间架起沟通桥梁,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互补优势,互利共赢,在双方利益双赢点上寻求对接,为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达到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与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培养制度的有机融合,形成形式多样又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整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源,为双方合作寻找契合点,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努力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好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人才需求和培养上的对接。

政府应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联络机构,确保双方平等顺利的协商及交流。根据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共同磋商,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计划、日常管理办法、成绩考核方法。不但不能打乱企业原有的生产秩序,而且要确保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坚决反对走马观花式的形式培训。

政府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合理化、规范化、法制化进行。专门的政府协调机构主要担当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推动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组织专家对校企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参与企业应享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督察机构,负责该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专业选择、企业选择、学年(学期)实践方案、信息公布、统计人员、总结评价等工作,对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法规和文件规定,重点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开展与经费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确保计划的具体落实,保障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

4、建议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强调,“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充分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办学,积极参与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保证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专业、实践能力等,是短期内解决“双师型”师资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在专业领域向更深入、更广阔空间发展的有效手段。应尽快出台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管理条例》,从基地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发展规划、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以及经费安排等方面建立健全基地培训体系。

5、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1)建议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出台实施细则,要求校企双方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和说明。同时,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校企合作规模,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调控。

(2)建议加紧出台教师下企业的制度

20##年我国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明确规定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性、推动性政策,对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责权利进行了具体了规定,职业院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顺利开展。但是,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全体教师参与实践锻炼很难执行。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框架迫在眉睫。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协议书应具体详细地规定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顶岗实习的岗位、工作内容、实践人数、实践时间、工资待遇、安全保障等内容,并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俊,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一版

[2] 陈锡勇、余晓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 Kathryn Dixon,Lina Pelliccione,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infrastructure,leadership and policy in the adoption of      enterpris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education  district[C]HERDSA, 2002.

[4] Felix Rauner. Europ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prerequisite for mobility?[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8

[5] 崔铁刚,天津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历程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徐铸、周志刚、王凤慧,天津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经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5

[7]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J]理论前沿2006(13)

[8] 吴芳,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0 年 6 月

[9] 刘韵琴,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年 12月

[10] 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以俄亥俄州为例[J]2011

[11] 陈波升,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

[12] 彭桂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养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

[13] 王洪龄,校企合作如何让企业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1-2


附件一: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调研报告

——调研寻访阶段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20##年11月---20##年3月)

  自20##年9月立项以来, 课题组成员在负责人和主持人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调研寻访阶段的任务,取得初步成效,现将该阶段的进展情况及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下企业走访纪实与校企座谈会纪要

 校企合作师资建设项目工作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查询和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认真深入地学习了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的经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找寻、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试点。

今年二三月份,英语系亲自带队实地走访了包括江西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江西羽圣进出口有限公司、南昌鸿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外贸企业。这些企业长年吸纳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领导对我院在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于学生就业中的浮躁情绪、对将从事的岗位群工作没有清晰认识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他们也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了解,学校应及时传递自身的教育改革成果,而企业也应同样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构调整、人员需求等情况向学校传递,真正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更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本着校企师资合作培养无缝对接人才的双赢目的,我们与这些企业确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协议。

     3月12日,经过精心策划筹备,项目组邀请江西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江西羽圣进出口有限公司、南昌鸿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南昌锦洋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南昌春之茗实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外贸行业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参加了主题为“推进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对接项目——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的座谈会。学院领导亲临会议现场并介绍了学院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基本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该项目组成员与到会外贸专家就目前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交流,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合作的切入点,指出问题的关键点,找出“瓶颈” 和突破口,清晰了合作的思路,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二、了解到校企合作师资建设中企业存在的困难及真实需求

  1、教师下企业实习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目前,校企合作注定是学校的“一头热”,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及收益情况,教师下企业很难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与管理的效益,企业从功利的角度考虑只能把培训教师视为额外负担,缺乏培养教师方面合作的动力。另外,由于企业的技术、重要岗位和整个生产或业务过程不愿被非企业员工所了解,而且是短期的实习接收后就得回学校的,这样教师到企业内部调研、挂职锻炼当然不受欢迎。就象南昌锦洋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尹建军总经理在会上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教师下企业能为我们带来效益我们开工资都愿意啊。目前虽然一些企业接收了学院一些教师进行锻炼,但大都建立在与教师个人关系基础之上。这种缺少政策性支持和外部条件保障的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就不能长效,不可持续。

   2、下企业教师的选派和管理以及教师自身收获的问题

     曾接受过我院两名老师实习的江西省羽圣进出口有限公司周玉珍董事长建议:学院选派教师时要有针对性,而且一定不能太多,下企业的教师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真正热爱外贸行业并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实习期间还应每天记录工作的情况,做成工作日志;由于企业不给教师发工资,也就给管理上带来不便;南昌鸿华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鸿认为教师实践时间短不能把一桩业务完成,也就不能系统有效地学习,另外教师要带着问题去学多提问才能有所收获。鸿华公司董事长刘秀华则认为教师下企业短短几个月时间做不了实际的工作,只能让他们了解一些业务进展情况,不能深入接触实质性问题,也就提高不了处理问题和解决事务的能力。

  3、企业派遣兼职教师来学院授课不太现实

     外贸企业的行业专家来学院兼职很难操作,时间难以把握,让他们按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定时上课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报酬又很低。正如锦洋公司尹总说的让他们偶尔来做一次讲座还没问题,来上课就实在办不到。鉴于此,我院实训中心赵主任提出:我们是否可以面向企业聘任一批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4、企业对教师培养学生方面提出了中肯意见

    虽然这些用人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肯定,但还是提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懂商品知识、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完成不了工作任务;心浮气躁,不能沉下心来做实事;实践经验缺乏,在工作过程中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等。江西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峰和江西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高彩彰等多位与会企业负责人都强烈要求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商品知识的培训。他们一致认为:作外贸就是商品的买卖,只是交易的对象不同。没有商品知识一切都是空谈。没有任何商品知识的毕业生到企业上不了手,企业要花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培训,很浪费资源,这种毕业生用起来很不顺手。而且,安排学生下工厂学习商品知识、了解生产过程,他们还不乐意,去了一段时间还会很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因此,华鸿公司胡鸿总经理和南昌锦洋公司董事长倪家新等提议教师应给学生强调“诚信”的品质,他们认为做生意诚信是最重要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与会企业领导一致表示他们非常看重学生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希望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扎实工作,讲诚信,这样才能促进双方更好的发展。

三、找准校企利益的切入点,明确了合作思路

   1、企业利益保障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坦诚地表示他们很关注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能为企业做什么而不是企业能为学校做多少。确实,他们没有这个义务。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利益出发,让他们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受益,只有以此作为切入点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倪家新董事长代表所有企业领导倡议作为培养师资的回报,学院应推荐最好的毕业生供他们挑选。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这是我们能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我们会将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规划,努力培养出合格人才。而且,不单是推荐最好的毕业生,就是在学生临时跳槽退出时我们还有义务帮他们及时补充人员,并不断督促学生进步为企业创造价值。

   2、教师下企业

    学院将本着教师自愿和统筹安排的原则尽量选派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下企业。下企业前,学院实训中心与系部召开下企业专题会议,布置任务,提出相关要求,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定期到企业单位巡查。企业对教师严格要求,记录考勤,对实习的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并以此作为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专业教师在下企业期间虚心向师傅请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写好总结体会。此外,教师从企业回到学校还应积极调整或更新教学内容,把实习所得所获系统地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另外,在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外贸会议人手不够时,学校可以调整曾在该企业实习的教师的校内课程安排,让她们去给企业提供便利服务。让实习教师与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在为企业不定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从企业随时拿来实时案例等第一手资料来丰富课堂。

   3、企业技术骨干进校园

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按学院课时定期上课是很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将他们请进校园。按照企业需求参与学校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推进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减少学校教学的盲目性。并可以根据他们的时间及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等邀请他们来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发展行情、人才需求状况、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及问题处理等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外贸行业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贸知识和技能。企业能手不定期到学院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也可以采取座谈会的方式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互取所长,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刚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即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学院派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可以与企业能手建立起教师、师傅的联合机制,共同培养学生,彰显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4、学生岗前培训

为缩短企业培养毕业生的成本与时间, 企业界强烈要求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尤其是以商品知识为重点内容的知识获取应在学校完成,而商品门类繁多在学校一一学习又无法实现,针对这个矛盾,校企双方重点讨论并交流意见,探索出了双赢思路。商品种类众多但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并且我们可以从目前江西省的几个热门行业的商品入手,让实习教师深入该类企业,学习商品知识及了解生产流程,再回到学校以选修课、兴趣班或俱乐部的形式传授给有兴趣有准备的学生。企业也可以派人员到校进行商品知识专题讲座,锦洋公司的尹总热情地表示如果时间上不能保证每次都亲临现场,他们也很乐意给教师提供资料资讯,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这个“学校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过程。物产公司的董事长曾峰确信在这样的“定向培养”下培养出的有一定商品知识的毕业生势必会成为市场的抢手人才。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企业界热情参与和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步完成了调研寻访阶段的任务,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取得了以上一些成效,为下一步的尝试实践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还存在着诸如企业积极性、主动性调动难、教师下企业双赢难、企业能手兼职难和学校完成岗前培训难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能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化一型”教师队伍,我们将信心满满、胸有成竹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践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解决完善以上问题,并达到项目预期的最终目标。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课题组

   20##年4月


附件二: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

项目成效的典型案例报告

  本课题组成员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企业专家的支持和课题组总负责人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在把企业专家请进来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其中的典型案例略举一二,整理汇报如下:

一、请企业专家来参加座谈会

   学院多次请外贸行业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参加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的座谈会。每次会上企业专家都积极建言献策,对教师培养学生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 对培养学生方面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议

企业专家虽然这些用人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肯定,但还是提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懂商品知识、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完成不了工作任务;心浮气躁,不能沉下心来做实事;实践经验缺乏,在工作过程中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等。江西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峰和江西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高彩彰等多位与会企业负责人都强烈要求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商品知识的培训。他们一致认为:外贸就是商品的买卖,只是交易的对象不同。没有商品知识一切都是空谈。没有任何商品知识的毕业生到企业上不了手,企业要花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培训,很浪费资源,这种毕业生用起来很不顺手。而且,安排学生下工厂学习商品知识、了解生产过程,他们还不乐意,去了一段时间还会很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因此,华鸿公司胡鸿总经理和南昌锦洋公司董事长倪家新等提议教师应给学生强调“诚信”的品质,他们认为做生意诚信是最重要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与会企业领导一致表示他们非常看重学生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希望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扎实工作,讲诚信,这样才能促进双方更好的发展。

2、对教师素质尤其是实训教学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实训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从这一点来看,实训教学对教师的作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组织课堂驾驭课堂。

有丰富商务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在座谈会上能让我们的实训教师充分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实时关注当代商务信息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积累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亲自体验各种不同的真实的商务活动情景和业务流程,真正将自己培养成为双师素质的教育人才。专家们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理想结合,更加形象地教授外贸实践知识,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实训。

教师教学思想更活跃了,更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更注意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大胆删除陈旧过时的、偏多偏深而又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大胆调整实践学时数,使实践教学时数超过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二、请企业专家来参与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改版

 1、 参与教改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校内外实训基地,旨在训练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去熟悉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在操作各个环节中深刻理解相关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通过讲授对外贸易业务各个环节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进出口的相关业务流程和国际商务知识,懂得使用国际惯例中的外贸英语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

英语系请来外贸行业专家针对目前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商务英语教研室的函电课程任课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函电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

现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仍在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仍在办“本科压缩式”英语教学,即:完全照搬各本科院校的实训教学模式,开设与本科院校类似甚至相同的英语专业课程,使用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材,开展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英语竞赛活动,并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些缺陷致使学生无法获取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的、具备实用性的英语知识,使高职英语实训教学成为了形同虚设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实训教学研究,都是基于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类学科基础之上的,对高职英语专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不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指导:目前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文科类专业尤其是语言类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缺乏理论指导依据,各类实训教学的开展都以理工类专业的实训模式为参照和依据,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实践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很容易就被定义为“技能英语”,陷入“单项技能训练”的误区,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第三、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实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指导教师来担任。高职英语教师的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大多数老师缺乏对非教育行业的深入了解;有的英语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背景,但从事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以后,与时下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有了距离。改变“理论型”的单一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要促进指导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更新,才能保证高职英语实训教学的效果。

通过探索与改革,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观摩活动,请专家鉴定成果,进行成果汇总、并在本系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完善教改研究项目等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

2、 指导改编教材

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通常注重实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人际沟通,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时代性、实用性、职业性是高职英语实训教材的主要特点。在这次校企合作的项目中,我们英语系请来企业专家着重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改版。

企业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对该教材的修订改版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第一、外贸函电应该是指有着国际贸易关系的双方之间业务往来所使用的信件, 它是一种达成贸易一家处理相关问题的桥梁。对于目前的沟通方式来说,信件的使用已经很少了,仅在于给客户寄样品的时候才会使用到信件,而平时沟通还是会以E-mail为主,或利用网上聊天的辅助工具Skype, MSN等。

第二、一个合同订立的前提应该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沟通,因此还盘的技巧尤其重要,可以考虑将交易的环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另作为一个章节重点学习,并多加入实训环节。

第三、毕业生由于商品知识相当匮乏,在实习就业的时候往往会很难进入状态,用人方和学生本身都感到纠结无奈。函电教材中关于合同条款的商品品名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基本不涉及商品描述,因此关于产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等方面应该增加内容,让学生对几个大类的产品至少有个初步认识。

第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重点部分支付条款,其中支付方式着重讲解了信用证,在函电课程中也是关于信用证的多,托收和汇付内容偏少。而在实际业务中,L/C是有,但毕竟汇付用得更普遍(支付货款用的较多的是T/T),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并进行收汇方式等问题的实训。

第五、目前函电课程教材中关于商品检验部分内容很少,几乎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讲述。实际业务中,装船前后的检验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此建议补充关于检验的内容。

第六、实际应用中,在买方向卖方购买大量货物之前,,不会那么爽快,没看到实物就下大订单。一般情况都会先购买样品,,确认产品质量,这也比较符合常规,切合实际。另外,也可注明在下大订单之后,可以将样品费如数退还,,这也是大多数工厂的操作模式,课本上可以在这方面突出一下。

第七、外贸专家认为我院毕业从事外贸业务毕业生上手能力欠缺,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原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已不合时宜,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训环节不够突出,实训内容在实际业务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对原教材进行了修订整编过程中应特别突出实训环节,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材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改版非常成功,该教材具有了以下特点:

    首先,时代性。本课程的实训指导书《新编外贸英语函电与实训》采用模块式构架,旨在介绍外贸进出口流程各环节的业务信函,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相关知识及用英语写信的技能应用能力,以适应所从事职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迅速,教材也必须及时吸收、选取符合当代语境特色的、最新的典型素材,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时代紧密联系。

    其次,实用性。教材的选材和谋篇布局应该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根据完整的外贸业务工作流程选择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内容,使得学生在不走出校门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模拟操作,使学生获得准确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此外,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特别加强教材的可操作性。根据各种不同的业务情景,设计各种可操作材料,集可听性、可说性、可读性、可用性的典型材料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

第三,职业性。为了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本课程的教材的编写中充分考虑到商务人才在不同的商务活动情景下进行不同的工作时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材料,要更加侧重培养学生所属职业群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三、 请企业专家来指导学生校内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在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与其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基本教学特性相一致。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既有一定外贸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具体说来,即要求毕业生具备得体有效的英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独立与外商进行洽谈,顺利完成一系列商务旅程,正确规范的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等。然而,传统的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模式由于实训教材、实训设备以及教学方式等限制,依旧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突出实训教学的特点。因此,在校企合作项目中英语系请来外贸行业专家指导实训教学,效果显著。

   为了突出高职教育重在实训教学的目的,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旨在让学生在跨出校门之前获得对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各类商务信函的撰写、缮制商务合同、应对各种场景的商务谈判、并能与外商进行日常的商务交流等方面能熟练掌握并实际运用的能力。

英语系对商务英语专业突出增加了4个大型实训内容,主题分别为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模拟商务谈判内容,以国外客户来访为主题,展开接机、工厂参观、验货等一系列活动的练习,如何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内容取材全面、具体,实用、精炼,时代感职业性强。这4个大型实训共计16个课时,由外贸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亲自实施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全面深化训练学生的外贸实践业务能力。

通过实训,培养和造就大量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岗位适应性强的外贸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外贸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达到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到真实的外贸业务实际操作工作当中,适应我国当前就业竞争的形势,为社会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外贸从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

这种实训模式是我们借鉴目前刚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即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学院派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可以与企业能手建立起教师、师傅的联合机制,共同培养学生,彰显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诚然,这种联合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以便能够覆盖更多班级,辐射到更多专业,甚至在全学院采纳、提高,让全体师生受益。

四、 请企业专家来指导学生论文撰写修改及论文答辩

1、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今年上半年,英语系老师在指导各毕业班论文时推荐出几篇优秀论文,系里请来外贸行业专家对论文进行指导。比如,14届英语系黄梦诗同学经校内老师的推荐,得到企业专家尹爱军的精心指导,完成以题目为“实现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的无缝对接-------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的论文。该论文被学院评定为优秀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行业专家在指导论文时重点提出了四点:

第一、明确毕业论文的选题意义

毕业实习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的必经阶段,实习经验也是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回顾和升华,对于将要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所以毕业实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毕业生应该能发现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有太多的不同,因此选择此论文题目,为毕业生个人、教师和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第二、明晰毕业论文的主要观点

论文主要观点是分析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的具体差距,从三个方面知识差距、技能差距和综合能力差距来阐述。 其中知识差距又包括商品知识欠缺、商务口语不流利、业务知识不全面甚至是太过落后;技能差距包括信函写作,业务流程不熟悉,办公软件硬件操作的不熟练等;综合能力差距具体表现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决策能力甚至还要管理能力的欠缺。基于这些差距, 在论文中提出加强口语训练,更新业务知识, 补充商品知识;增强业务操作能力;提高外贸人员能力素质的无缝对接途径。

第三、展示毕业论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一定要有新意,在实习了半年之后完成论文,毕业生会有许多切身体会,论据都是自己亲身经历或是与同学交流得出的素材,因此非常生动具体,也比较具有说服力。这就是该论文最大的亮点, 也是创新之处。

第四、整理毕业论文的逻辑框架

论文文从实现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的无缝对接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之间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差距,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现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的无缝对接的途径。分析存在的差距部分有很多实例,力求让论据更充分翔实,若将差距分了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样更清晰明了。最后一部分提出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的无缝对接的途径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 是解决问题的部分,内容上则是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差距,这样逻辑性较强,

2、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为抓好检验学生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全面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今年7月初,学院还首次尝试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参加20##届毕业生论文答辩会。在论文答辩会上,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就其论文的选题、思路、结构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陈述,随后认真地回答了答辩组专家们的提问并听取和记录了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来自企业的专家着重对各论文选题的实际意义、论据的确凿性以及数据收集的途径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使答辩同学受益匪浅。参与答辩的同学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方面得到一线专家的指点,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此次毕业生论文答辩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是衡量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创新,打破了单一的学校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了专业建设的内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及管理探索》课题组

 20##年9月



[1]陈俊,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一版

[2]陈锡勇、余晓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 Kathryn Dixon,Lina Pelliccione,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infrastructure,leadership and policy in the adoption of  enterpris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education  district[C]HERDSA, 2002.

[4] Felix Rauner. Europ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prerequisite for mobility?[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8

[5]崔铁刚,天津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历程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 徐铸、周志刚、王凤慧,天津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经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5

[7]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J]理论前沿2006(13)

[8]吴芳,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0 年 6 月

[9]刘韵琴,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年 12月

[10]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以俄亥俄州为例[J]2011

[11]陈波升,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

[12]彭桂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养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

[13]王洪龄,校企合作如何让企业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1-2

更多相关推荐: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x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

(结题报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2345678910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章红兰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20xx年6月10日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

南昌师专省级教改立项课题结题材料格式要求

200X年指立项年份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结题材料课题主持人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间20xx年12月目录一结题鉴定表二附件材料1结题报告书2立项申报书3开题报告书20xx年及此前立项...

教改课题结题成果鉴定书

附件3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供省重中之重和省重点项目用项目名称项目主持学校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立项档次鉴定日期江苏省教育厅制项目编号填写20xx年立项课题年度省教育厅公布文件中该项目的编号如2...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x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

教改结题实验报告

化学教学中运用CAI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世界经济和科学领域不断前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就是民族素质和科学...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题报告书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学校名称通讯地址电话办宅邮编EMAIL填表日期年月日一基本情况二研究成果简介三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四经费使用情况五学校审核意见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书项目名称预期结项时间实际结项时间项目主持人所在部门联系电话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二一年三月填表说明1依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请按项...

关于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已立项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的通知(湘教通[20xx]142号)

附件湘教通20xx142号关于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已立项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的通知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厅决定组织申报20xx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20xx南岳学院教改课题结题申请书周维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申请书项目名称交互性模式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JY20xx04项目主持人周维联系电话157xxxxxxxx所在部门衡阳师范学院填表日期20xx年...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