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勘察报告

时间:2024.5.9

一、前言

(一)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受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设管理中心委托,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对“红星工业园”边坡进行工程勘察。

其目的要求是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提出边坡治理设计方案和监测方案建议。

主要任务是:

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提供地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与建议。

(二)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

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是: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边坡概况

红星工业园边坡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齐化化工有限公司南侧,北临东北大街西线。边坡长600m,高5~26m,坡角62~80°。边坡开挖形态呈弧形,表面极不规则,伴有崩塌、滑塌现象。

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方法及工作质量评述

1、测量

本次测量的控制点由建设方提供。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施测点位,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施测孔口高程。坐标系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黄海高程系。BM点设在GP1上H=38.836m。测量成果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探槽及取样

探槽由人工开挖,开挖长度和深度均符合地质编录要求并有效的揭示了地层情况。

在探槽内粉质粘土部位现场环刀采取原状土样。边坡地质调查期间,在坡角及坡肩采取岩样,以上工作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3、现场原位测试

现场原位测试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进行,由我院物探工程处对粉质粘土、碎石土、中风化板岩分别进行土体现场直剪试验和岩体直剪试验。测试过程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成果真实可靠。

4、室内试验

对本次勘察取岩土样进行有关物理力学试验,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试验成果真实可靠。

5、完成工作量

我院于20##年7月14日进场施工,于7月26日结束野外施工。依据有关规范,本次勘察沿边坡实测地质剖面20条,剖面间距30.0m。在坡顶布设探槽8个,现场直剪试验9个,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1

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红星工业园边坡位于构造剥蚀低丘陵坡麓,山体植被茂盛,总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相对高差约70m。由于人工开挖山体剧烈形成长600m的人工边坡。边坡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坡高5~26m,坡角60~80°,为顺层和斜交边坡。

(二)边坡基本情况

该边坡为机械和爆破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场地内原有一座标高82.3m的山体现已移平至标高35~42m。边坡平面呈园弧形,边坡长600m,边坡高5~26m。坡面不规则,凹凸不平,坡角60~80°。组成坡体主要岩性为中风化板岩夹石英岩和少量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碎石。据勘察结果,依据边坡形状和组成边坡地层条件将边坡分段描述于表2。

边坡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

(三)地层岩性

据现场勘察,组成边坡岩土体自上而下为:

1、素填土(Q4ml):红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碎石,为修泄洪渠时回填。分布于AB段,最大厚度3.0m。

2、粉质粘土(Q3dl+pl):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含10%石英岩质砾碎石,刀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分布于AB、BC段,厚度3.0~4.5m。

3、碎石土(Q3dl+pl):黄褐色,稍湿,中密,碎石成份为石英岩,粒径2~5cm居多,呈棱角或次棱角状,含量50~70%,粒间由粘性土充填。分布于BC、DE段,厚度2.5~7.4m。

4、中风化板岩夹石英岩(Zwhq):黄灰色,灰白色,结构部分破坏,节理、风化裂隙发育。呈薄层状、裂隙块状结构,岩体破碎,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产状40~85°∠70~84°。X型节理发育,多将岩体切割成块状。主要节理产状为225°∠45°、349°∠74°、177°∠23°、308°∠37°、298°∠16°。

(四)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

该边坡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属北半球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温度高于春季温度,冬春两季季风较大,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集中的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0.1~11.20C,七、八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0~250C,最高气温为330C;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0C,最低气温达-210C。该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662mm,雨季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份。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小,主要靠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地表无常年水流分布,但雨季可形成面流汇流,对边坡坡面造成冲刷破坏;边坡顶部汇水面积14.42万m2,年汇水量9.5万m3。

土层标准冻深Z0=0.70m,最大冻土深度0.93m。

(五)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

1、素填土:分布范围较小,据临近场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南动迁小区边坡勘察报告》,天然容重r=18.20kN/m3,内聚力C=14kPa,内摩擦角φ=6°。

2、粉质粘土:据原状土样室内试验及现场直剪试验结果,统计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

3、碎石:据现场直剪试验结果及临近场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南动迁小区边坡勘察报告》,确定其天然容重r=20.0kN/m3,内聚力C=14kPa,内摩擦角φ=23.8°。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3

4、中风化板岩夹石英岩:据岩样室内试验及现场直剪试验结果,统计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940kPa。

中风化板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4

(六)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三、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一)边坡稳定性系数

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目前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根据边坡分段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选择代表性剖面采用圆弧滑动法和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见表6。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边坡稳定性系数一览表 表6

据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结合岩体结构特征和极射赤平投影图(见附图),对边坡分段分析评价如下:

AB段边坡为不稳定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土体滑塌。次要破坏形式为危岩崩塌坠落。

BC段边坡为基本稳定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土体滑塌。次要破坏形式为危岩崩塌坠落。

CD段边坡为基本稳定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危岩崩塌坠落。

DE段边坡为稳定边坡,但坡顶残留泄洪沟有塌落可能。

EF段边坡为基本稳定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危岩崩塌坠落。

FG段边坡为稳定边坡,长期裸露易产生危岩崩塌坠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该边坡为人工边坡,平面呈园弧形。边坡长600m,边坡高5~26m。坡面不规则,凹凸不平,坡角60~80°。组成坡体主要岩性为中风化板岩夹石英岩和少量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碎石。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属岩质、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

AB段为不稳定边坡;BC、CD段边坡为基本稳定边坡;DE段边坡为稳定边坡;EF段边坡为基本稳定边坡;FG段边坡为稳定边坡。

(二)建议

1、建议对FG段即将形成的新边坡采用坡率为1:0.75(坡角为53°)放坡开挖。

2、建议对A~F段边坡坡面进行理坡,特别是BC、CD段边坡建议采用阶梯状放坡处理,土质部份坡率为1:1,岩质部份坡率为1:0.75。台阶宽度5~8m。

3、建议对低矮部位(边坡高度小于5.0m地段)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防护,高陡部位(边坡高度大于5.0m地段)边坡采用锚杆(索)防护体系。

4、建议进行施工勘察、进行施工安全预报并提出修改设计的建议。


第二篇:边坡勘察


****边坡B、C段防护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 勘)

批 准:

核 定:

审 查:

校 核:

编 写:

项目负责:

****设计研究院

二O**年**月**日

目 录

Ⅰ、文字部分

1.前 言…………………………………………………………………1

1.1 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1

1.2完成工作情况………………………………………………………1

2.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2

2.1 勘察技术和依据……………………………………………………02

2.2 勘察手段及测试方法……………………………………………03

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03

3.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03

3.2气象水文………………………………………………………………03

3.3区域地质构造…………………………………………………………04

3.4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04

3.5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06

3.6地下水…………………………………………………………………07

4.边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08

4.1边坡变形的主要成因…………………………………………………08

4.2边坡类型………………………………………………………………09

5.边坡稳定分析及评价…………………………………………………09

5.1. 分析方法………………………………………………………………09

5.2 定性分析及评价……………………………………………………10

5.3 定量分析及评价……………………………………………………11

6.结论与建议……………………………………………………………13

6.1结论……………………………………………………………………13

6.2建议……………………………………………………………………13

Ⅱ、附件部分(共27页)

1.****边坡防护工程土工试验成果表

2.****边坡防护工程稳定系数计算书

Ⅲ、附图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NO. 01

2.1—1'~12—12'

工程地质剖面图 NO. 02~13

1.前 言

受****公司委托,我院承担****S7边坡B、C段防护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S7边坡B、C段防护工程位于**工程场地南部北侧边坡区,边坡南部坡脚距拟建**居民住宅基础分别为4.00米;边坡北部坡顶为小区道路,有施工道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由于**工程拟建场地分布于丘陵山坡地带,在拟建二期工程的修建整平中,于北侧存在的原斜坡区堆积了厚度不等的建筑弃土,局部地段又经人工开挖形成了人工边坡。因此,在该区存在北侧边坡的整治工作。本次勘察主要对场地现有边坡区的B、C段进行勘察工作。根据拟建工程特征,其工程安全属于二级工程。

1.1 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①.查明防护地段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②.查明防护区边坡的地貌形态,微地貌特征,分析其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发育阶段;

③.查明防护地段边坡的地质结构、有无软弱夹层和不良地质现象,对不良地质现象提出建议和处理措施;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预测边坡的变形特征;提出防护整治方案和加固措施及监测方案;

④.查明覆盖层厚度和下伏基岩的分布形态和坡度,各种风化层界线;

⑤.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及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及地下水出露情况,分析地下水对坡体的影响,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情况及坡面植被风化情况;

⑥.对地基各类岩土物理力学特征作出评价,为设计提供可供利用的地质参数;

1.2 完成工作情况

我院人员和设备于20**年**月**日进入现场开展勘察,野外勘察工作于**月**日结束,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1。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1

2.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

2.1 勘察技术和依据

本次勘察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拟建物(S7B、C段防护工程)建筑布置平面图和边坡区带状地形图及委托方的技术要求,按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相应规范详勘阶段技术要求进行勘察工作。本次按拟建S7边坡B、C段建筑轴线平面布置图的位置,沿坡顶、坡体中部、坡脚和坡脚外侧共布设勘探钻孔28个,勘察剖面12条。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勘察工作中收集并参考1/5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幅资料及由我院在相邻同类场地完成的**道路工程、**二期住宅等勘察报告和**二期建设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由我院已完成的该区S4、S5边坡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述资料为本阶段勘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勘察中的勘探点位置及高程均按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中西部控制点D1点(高程**m, X=**, Y=**)和IV001点(高程**m, X=**, Y=**)的高程和坐标进行施放实测的。

2.2 勘察手段及测试方法

为了查明S7B、C段防护区边坡岩土组成及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采用XY-100-2型钻机对岩土层取芯并进行编录描述,由于我院在该区(**二期道路、住宅)多项工程勘察中及**道路(**二期工程内的)勘察中都对岩土层进行了原位测试和取原状岩土样进行试验等工作;因此,本次勘察中未对其再次取样作试验,但是本次专门对场内的素填土和强风化基岩取样进行了饱和残余剪试验工作。其物理力学指标均引用类比的指标,可作为防护工程设计使用。对拟建场地地下水进行了专门观测工作。

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防护工程场地边坡处于**大道东北面约600米,场地西部紧邻**道路,有**二期工程道路相通,并且有小区道路与**大道和**铁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场地处于**河右岸浅丘区山地斜坡带上,原始地形起伏不平,呈小阶梯状,北西高南东低,由于修建开挖和回填堆积等改造,现边坡区地面标高介于474.86~500.03米之间。场地地貌属第四系冲洪积浅丘斜坡地貌;场地经修建开挖和堆积改造,微地貌特征主要呈台阶状,原有斜坡区已形成较陡的工程边坡。

3.2 气象水文

**地区属*******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3°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0.4mm,最大日降雨量为306mm。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9%,降水时间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的75.5%左右,十一月至翌年四月降雨量甚少,区内平均风速1~2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3.3 区域地质构造

据1/5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幅资料,勘察区为**背斜的南翼,野外实测岩层产状:岩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210~266°,倾角1~3度,褶皱轻微,区内无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未发现过破坏性地震,区域相对稳定。

3.4 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

据地表地质测绘和勘探揭示,拟建S7B、C段边坡防护工程区场地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和下伏侏罗系上统**组(J3?)组成。

3.4.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场内人工堆积层由素填土组成。

素填土:以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卵石、砂、和较多风化紫红色砂质泥岩浅灰色粉砂岩碎块、石渣等组成,上部稍湿,中下部很湿,松散,为修建二期工程平整场地和开挖住宅小区基础等堆填物。分布厚度在防护工程坡顶及坡体地段均不相同,其厚度一般1.20~9.30米,分布特征“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

3.4.2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场内岩性上段(Q4apl-2 )为粉质粘土,下段(Q4apl-1)为粘土质卵石层。

上段(Q4apl-2 ):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稍湿—很湿,土质不均匀,含有铁锰质团粒和黑色炭质颗粒。可塑状,能搓成细长条。切面平整,稍有光泽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土中常见灰白色高岭土膜呈脉状分布。土中发肓有较多的网状陡倾角裂隙,裂面平整光滑,且有厚0.5—3毫米的高岭土膜分布, 裂隙面具有明显的镜面擦痕。本层属相对较纯的裂隙发肓粉质粘土。该层厚度0.7~4.2米,分布不连续,其分布特征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

下段(Q2apl-1)

粘土质卵石:黄色粘土(局部地段为灰黑色粘土)占25%~30%,卵石和砾石占55~70%,砂类占10~20%。卵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岩、脉石英及燧石等,粒径2~7厘米居多,大者达10厘米以上,亚园形。稍密~中密状。卵石排列杂乱,无规律,颗粒级配差。粘土含量少的地段呈砂卵砾石层碎石土状,粘土含量高的地段,卵砾石占40%左右。揭示厚度最小0.4米,最大1.9米。主要分布于斜坡区局部坡脚沟谷部位。,其分布特征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

3.4.3 侏罗系上统**组(J3?):勘察区地表未见裸露基岩,在开挖形成的边坡区有基岩裸露。钻孔揭示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

紫红色砂质泥岩:岩石结构不均匀,砂质呈团状富集,常见灰绿色团块及条带。岩石失水易干裂,遇水即崩解软化,薄层页状构造。

紫红色砂质泥岩强风化带:岩性极软弱,风化近土状,裂隙呈网状密集发育,裂面多有白色高岭土膜富集。中下部岩芯呈块状,挖掘相对较困难。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3~3.0米。

砂质泥岩中风化带:岩性较硬,岩体完整,偶见陡倾角裂隙,裂面平整有褐色斑点,不易挖掘。基岩中风化带厚2.00米。

微风化带岩体较新鲜完整,埋深大,本次勘探深度内未见底。

勘察区基岩顶面高程在各地段均不同。基岩顶面坡度:一般大于10%,局部地段一般小于10%。基岩顶面起伏大,呈波状凹凸明显,分布特征“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

3.5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5.1 Q4ml层人工素填土:系场地人工平整场地和修建时开挖土方堆积,分布范围和厚度变化大,结构松散,力学指标低。

地 基 土 原 位 测 试 成 果 表 表3-5-1

注:表中指标系引用我院20**年**月完成的**道路勘察中的成果资料资料。

3.5.2 Q4 apl-2层粉质粘土:根据现场抽取的岩芯特征,结合我院已在该**道路*完成的勘察及在**二期住宅楼勘察中作的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7.4击,修正后查表承载力特征值fak=167KPa,属中压缩性土,力学指标相对不高。详见表3-5-2。

3.5.2 Q4 apl-1层粘土质卵石:根据现场抽取的岩芯特征,结合我院已在该区完成的勘察中作的原位测试成果资料一般N120平均击数3.6击,查表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属低压缩性土,力学指标相对较高。详见表3-5-1。

3.5.3砂质泥岩:根据我院于**道路现场作的原位测试成果和取样试验成果整理汇总表(详见表3-5-2、3-5-3)分析,强风化基岩力学指标相对较高;中风化和微风化砂质泥岩力学指标较高,是场内较好的地基持力层。

中风化砂质泥岩试验成果汇总表 表3-5-2

注:表中指标系引用由我院已于完成的**道路*勘察中对该层取样作的试验成果。

微风化砂质泥岩试验成 表3-5-3

边坡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椐区域水文资料调查,丰、枯期水位变幅在3米左右,因场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区,地表水顺坡排泄条件好,地下水运藏能力差,地层透水性弱,含水能力差。所以,地下水水量不丰。经钻孔水位观测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之间联通不好,水力联系差。场地勘察期在斜坡区的钻孔中未见有地下水位。仅在边坡坡脚局部地段靠近拟建住宅区的钻孔中发现有地下水位分布,地下水在这些地段埋藏于地表下0.5~1.5米,其埋深高程为475.0米。

4. 边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该边坡B、C段位于上马村二期工程场区南段北部,西端紧邻K22道路,坡顶为小区道路。边坡区原始地貌为浅丘岭斜坡带,地形北高南低。据勘察资料揭示,边坡区上部为人工素填土,中部为粉质粘土,坡脚原沟谷一带局部地段有粘土质卵石分布,下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边坡为岩、土质相结合的上部为人工堆积、下部为自然斜坡共同组成岩土质边坡。B、C段边坡长约210米,走向为西至东,呈长条形分布,坡脚至坡顶高差约12.18~23.63米左右,坡向北高南低,坡度30~85度左右。边坡区经人工开挖揭示,基岩产状为:岩层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210~260度,倾角1~3度。岩层倾向与边坡走向夹角约35~50度,近于相反方向。基岩中构造裂隙(“X”裂隙)不发肓。原始斜坡是稳定的,由于在修建上马村二期工程场地整平和住宅基础及小区道路的开挖中将建筑弃土直接堆积于原始斜坡坡面上,使原有的自然斜坡体从上至下增加了厚约1.2~9.3米左右厚度不等的人工素填土。因人工堆积之弃土成分复杂而又未进行任何型式的夯压实处理,填土结构松散且厚度分布不均一。在雨季地表水冲刷、下渗等作用下,现边坡体地表已多处出现有明显的蠕滑破裂缝隙、蠕滑台阶,特别是在6~6’、 7~7’、 9~9’、 10~10’剖面一线很突出,上述地段坡体中就存在有多达10~25条规模不等的蠕滑破裂缝(裂缝内、外壁错落距高差5~50厘米;缝隙宽1~40厘米;可见缝隙深度最小50厘米,最大达2米)。表明边坡土体结构已明显产生蠕滑破坏,土体已开始变形向下推移。同时在边坡坡脚局部地段出现了多处大小不等的鼓丘。鼓丘最小的长约5米,高约15厘米,最大的长约10米,高约50厘米,鼓丘上有明显的张性裂缝。目前该边坡土体还在缓慢变形蠕动中。

边坡区因修建改造,地表植被已破坏,也没有任何排洪、排水设施。

4.1边坡变形的主要成因

4.1.1.虽然斜坡区对天然降水排泄较好,但因修建上马二期工程于边坡体上堆积大量弃土造成斜坡区植被完全破坏,对部分地表水直接下渗创造了条件,在雨季地表水下渗,增加了人工填土的孔隙含水量,改变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了土的强度。

4.1.2. 因坡体中的建筑弃土直接堆积在边坡上,未进行任何夯实碾压处理,在地表水的作用下,人为的加重了斜坡区的荷载,并在雨季于岩、土层中形成了一定的水动力。

4.1.3. 因坡体上部人工填土在水的作用下产生了蠕滑变形,迫使原有斜坡中的原始土体受上部人工填土蠕滑变形牵连,产生沿着土中已有裂隙面发生牵引式的与填土一起变形蠕动滑移,使原土的闭合状裂隙增宽、充水,破坏降低原土的强度;下渗的水顺顺着上述两土层中的孔隙、裂隙向下伏强风化基岩中分布的强风化网状裂隙渗透,在水的作用下又降低了强风化基岩的强度。

综上所述,边坡在以上3个主要因素影响下才形成现有的不稳定状态。

4.2. 边坡类型

该边坡中上部以土质为主,下伏为岩质,属岩土质边坡。主要为人工弃土堆积与自然斜坡相组合形成。按其规模属中型边坡;按其变形状态属蠕滑、牵引破坏相结合型不稳定的工程边坡;按安全等级属二级边坡。

5. 边坡稳定分析及评价

5.1. 分析方法:

**二期S7边坡B、C段处于**二期工程区南段北部浅丘斜坡地带,按边坡岩土的成因、岩土特征、坡度、形成边坡的人为活动等综合因素分析,边坡属上部为人工堆积层、中部为原坡土层、底部为岩质的人工堆积与自然剥蚀、冲蚀形成的斜坡共同组成的相对较陡的岩土质边坡。因边坡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坡上小区道路和坡下居民住宅区、居民生命财产等的安危和安全。因此,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大量收集边坡区地质资料基础上,并收集了由我院在该区同样地质条件中所完成的S4、S5边坡整治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定性分析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

根据边坡破坏型式,岩土质边坡(包括处于强风化中的泥质基岩)最易产生旋转破坏,破坏面一般为园孤型式或近似园孤形。

5.2. 定性分析及评价

综合分析边坡区的勘察资料和边坡区的地质结构特征可知,边坡B、C段坡体上、中部为人工填土和原始斜坡粉质粘土,下部为砂质泥岩构成的多层结构岩土质边坡。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边坡中各类岩土的性质(密度、湿化性、抗剪强度),地下水活动情况、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的分布情况和基岩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特征等。经全面分析边坡区的地貌、地层岩性等特征,并借鉴前人研究的边坡经验,对影响边坡稳定不利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边坡区上部堆积的人工素填土系直接卸土堆积,未经任何夯实处理,堆积体松散,孔隙大,均分布于原始斜坡坡面上,其渗透性较好,加之坡顶和坡面均未作排水设施,雨季地表水容易渗透到填土中,增加填土孔隙水,使土体重量剧增和产生一定的水动力。

②. 由于上部的人工填土和粘性土在地表水下渗后产生变形蠕动,进而使下部强风化基岩沿着强风化裂隙产生变形、破坏,其基岩强风化下限与中风化顶界面因受上部土层挤压、推挤作用而发生剪切变形面;基岩在长期高陡临空面影响下和自然作用等共同作用,有产生坡顶、岩腔岩体发育卸荷、塌滑等不利因素。

③. 边坡区因较长时间的弃土堆积和前期工程的影响,区内植被已遭全面破坏,区内仅管地形呈斜坡,地表水排泄条件好,但在雨季,特别是连绵阴雨期,地表水直接从无植被的坡面土层中(人工填土)下渗增加了土层的水动力和上覆土层的重量,并改变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使土体强度恶化。

从上述原因分析,边坡存在较多的处于对稳定不利因素。因此,边坡目前仍然处于缓慢蠕变中。如不整治防护,在雨季到来时,在地表水下渗作用下会加速现有的蠕滑体快速滑动,产生边坡发生卸荷再造等破坏活动。

5.3. 定量分析及评价

5.3.1计算剖面的确定

为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边坡变形特征,按最不利的最有可能存在的最大破坏滑移面,以最具代表性的6-6′、7-7′9-9′、10-10′4条地质剖面作为稳定性验算剖面。在各剖面上拟选取最不利的两条破坏面分别作为验算假定破坏面,采用园弧滑动法进行计算,计算软件为理正软件。

5.3.2边坡验算指标的选择

为准确地对边坡稳定性作出定量评价和向防护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指标,本次对边坡坡体中的素填土和强风化基岩均取样专门进了饱和残余剪试验工作,试验成果详见表5.3.1和附件1。边坡体中的粉质粘土因我院在相邻边坡工程的勘察中已多次取样对其进行了残余剪指标试验工作,故本次未再对该层土取样进行试验,其指标系类比值。综合以上资料后,其验算指标取值如下:

素填土γ=18.5KN/m3、c=5.4KPa、φ=5.8度;

粉质粘土γ=18.5KN/m3、c=5.4KPa、φ=5.8度;

强风化基岩γ=20.2KN/m3、c=8.4KPa、φ=10.1度;

中风化基岩γ=21.0KN/m3、c=50KPa、φ=30度;

5.3.3. 验算结果

拟定6-6′剖面中的6—1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865,总的下滑力P=363.786(KN),总的抗滑力R=314.640(KN),

拟定6-6′剖面中的6—2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1.552,总的下滑力P=617.86(KN),总的抗滑力R=959.099(KN)。

拟定7-7′剖面中的7—1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501,总的下滑力P=440(KN),总的抗滑力R=220.871(KN),

拟定7-7′剖面中的7—2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640,总的下滑力P=652.836(KN),总的抗滑力R=418.112(KN)。

拟定9-9′剖面中的9—1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324,总的下滑力P=667.557(KN),总的抗滑力R=216.520(KN),

拟定9-9′剖面中的9—2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431,总的下滑力P=1183.529(KN),总的抗滑力R=509.676(KN)。

拟定10-10′剖面中的10—1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365,总的下滑力P=769.477(KN),总的抗滑力R=280.612(KN),

拟定10-10′剖面中的10—2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0.479,总的下滑力P=1595.743(KN),总的抗滑力R=764.246(KN)。

计算结果详见附件,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除了6-6′剖面中的6—2破坏结构面稳定系数Fs=1.552外,所有的拟定验算破坏面的稳定系数在0.324~0.865之间,说明该边坡是不稳定的。

据以上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目前该边坡处缓慢蠕变状态,属不稳定的边坡。设计上可采用表6—1中指标或本次边坡验算指标取值进行防护工程设计。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拟建防护工程边坡区的地层结构相对较简单,区域稳定。边坡总长约210余米,坡高12.18~23.63米,属人工堆积与自然斜坡组成的岩土质工程边坡,现有边坡具不稳定性。

6.1.2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标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6.1.3 场地为二级人工堆积与自然斜坡组成的岩土质工程边坡工程。

6.2 建议

6.2.1 建议在边坡区分别采用多级重力式和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工程对该边坡进行整治。即:①在边坡高度小于15米且坡度小于30度的边坡段采用重力式挡土墙;②坡高大于15米且坡度大于30度的边坡段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工程。整治工程所需指标“详见表6-1”。

6.2.2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加强整治工程的变形观察工作。在防护墙内侧应设置反滤层,墙身应有足够的排水孔。防护墙顶部和坡脚处应设置排水沟,同时在坡顶地表水亦应设置有效的排泄沟渠。

6.2.3 拟建整治工程基础开挖后,应通知地勘人员验槽,对基础应预留一定厚的保护层,待验槽结束后清理即时对基底进行封闭处理。

6.2.4 由于拟建边坡防护工程位于斜坡区,局部地段可能因为勘察点间距及地质情况复杂因素造成实际与勘察资料有变化的可能性,建议在施工中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积极配合地勘、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协商研究解决。

6.2.5 本报告可作施工图设计之依据。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表6-1

注:粉砂岩的指标与砂质泥岩一致,括号内为变形模量Eo。

更多相关推荐:
边坡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业主边坡工程位于xxxx业主内拟建层拟采用独立柱基单位荷重约90kNm2位于1号边坡坡顶2号边坡A段坡脚其北侧边坡已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本次业主委托勘察的边坡为1号边坡和2号边坡1号边...

边坡勘察报告封面

光彩怡园道路边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二一二年十二月光彩怡园道路边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xx11040总经理雷xx总工程师秦xx审定刘xx审核周xx项目负责陈xx项目技术负......

318国道路基边坡勘察报告

恩施市318国道1574km700m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工程概况恩施市屯堡乡318国道1574km700m处边坡加固工程位于恩施市屯堡乡罗针田村肖家坳至铜盆水林场道路北侧目前正在修建的肖家坳至铜盆...

勘察报告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叙永县林林业局棚户区安置房边坡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叙永县林业局棚户区安置房建筑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受泸州市惠泽公司叙永分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叙永县林业局棚户区安置房建筑边坡工程场地...

边坡勘察纲要

聚龙小镇陶然居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与稳定性评价方案工程负责人林大丰审核人吴铭炳勘察单位负责人李哲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20xx年7月12日一概述聚龙小镇陶然居拟建场地位于惠安县黄塘镇聚龙小镇二期居住区场...

边坡地勘报告

巫山中学学生公寓后缘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计算书1前言11任务由来受巫山中学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巫山中学学生公寓后缘边坡的施工图设计工作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边坡的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使用年限不低于50...

勘察报告范文

工程勘察国家甲级综合甲字120xx8kj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某国际项目边坡治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浙江山川有色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二月内江天成国际项目边坡治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目...

边坡评估报告

单位工程质量监理评估报告工程名称永利星座监理单位贵阳永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审核总监理工程师注册号批准单位技术负责人注册号贵阳永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0xx年11月26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一工程概况...

边坡勘察方案

边坡勘察方案受东莞市东城区重点建设办委托我院于20xx年3月25日对1东莞市东城区余屋葡萄岭北侧边坡抢险工程2东莞市东城区同沙社区粤华学校南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3东莞市东城区光明凯迪鞋厂南侧边坡抢险工程4...

桦甸县一面街滑坡勘察报告

桦甸县一面街滑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前言20xx年夏季桦甸县一面街村发生滑坡灾害点在桦甸县一面街村北侧距乡路1035米处山体滑坡面积较小滑坡体大部分已清除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受柳河县国土局委托对该区灾害点岩土工程勘察针...

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合同编号勘察设计证书等级发包人承包人签订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建设厅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1页共7页制定监制发包人承包人发包人委托承...

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二年六月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项目负责杨进秋技术负责何纪林编写高杨袁玉龙审核何纪林审定何纪林总工程师...

边坡勘察报告(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