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时间:2024.4.21

实验五   瞬时记忆

1、实验简介:

全部报告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全部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存量。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报告法再现时,只要求被试再现指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ing的试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实验目的:

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学习部分报告法。

3、实验程序

3.1 被试:本科生一名,女性,20岁,视力正常。

3.2 实验材料:386计算机一台

3.3 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呈现材料是由12个互不重复的英文字母组成的图片,分3行排列,每行4个,呈现时间是50ms,延迟部分报告在刺激呈现完毕后有1s的延迟。

自变量一为再现方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自变量二为行数,有三个水平,分别是上、中、下行。

因变量是被试正确报告的字母数。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1)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中,三行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2)呈现的字母的大小、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均控制不变。

3.4 实验程序:

1、被试准备好记录用的纸和笔;

2、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图片。

3、先做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不必按顺序,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后,屏幕即出现一个空白方框,框左边有一个指向某一行的箭头(箭头颜色分为绿、红、蓝),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字母,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5、延迟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完后,屏幕延迟1s后出现箭头,被试回忆箭头所指行的项目,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实验结果

对被试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得出三种报告条件下被试的保存量和不同行数被试的保存量,如表1、图1和表2、图2所示。

表1.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

图1.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第一行的保存量最大,第二行的保存量低于第一行,第三行的保存量最小。

表2. 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百分数

图2. 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百分数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大,延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小;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比较接近。

对不同行数的实验结果的原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8.757,p=<.01,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9.540,p=<.001,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三种报告方式两两事后检验表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差异不显著,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

5讨论

    感觉贮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根据因素分析和事后检验的结果可知,再现方式对被试瞬时记忆保存量有显著影响。

比较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36.75%,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45.83%,事后检验结果显著。说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显著高于全部报告法的总保存量,与Spering经典实验的结论相符,说明人们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他再现的信息,由于全部报告法延误了再现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

比较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比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小了近15%,事后检验结果差异显著,说明延迟会干扰被试瞬时记忆的内容,导致其记忆成绩下降很多。

比较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36.75%略高于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30.75%,这两种情况的事后检验的结果不显著,进一步说明延迟作用使再现过程受到了干扰。

三种再现方式下,被试的瞬时记忆的保存量百分数都远低于1。

综上可以看出瞬时记忆的两大特征:其一,对输入的信息贮存的时间极短,如不及时加以处理传送至短时记忆,则很快消失;其二,每次能收录的信息有限,即使刺激项目很多,但所能记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无法记忆项目的全部。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对每一行的回忆结果应该相等,这是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通过某一行的保存量推算总保存量的依据,然而统计结果表明,三行的保存量是有显著差异的。被试对上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好,对下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差。这与Spering的理论假设不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偏向,作为被试,我明显感觉到实验过程中对上面一行的注意更多。这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个体差异,如果采用大样本被试,也许就可以平衡掉这种差异。

6结论

不同的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广度影响显著,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延迟会干扰瞬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7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85~488

[2]朱滢.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6~355

[3]杨博明.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10~312


第二篇: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

关键词: 短时记忆    信息提取   系列扫描

1、提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研究不仅对揭示短时记忆的规律进而揭示信息加工规律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直接意义。本文论述了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诸多模式(从头至尾的串行加工模式、自动停止的串行加工模式、平行加工模式、直通──搜寻双重模式、直通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理论意义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深化研究的思想设计。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  又称检索,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在短时记忆领域中信息提取研究的开先河者是心理学家S.Sternberg。也正是他的研究,为本领域的深化奠基了基础。

    本次实验通过测定山西师范大学22名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2方法

2.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学生22名。

2.2 仪器  计算机

2.3 程序  (1)阅读指导语:本实验为短时记忆实验。屏幕先呈现一个或几个数字(0-9)并记住,然后计算机将呈现一个字符,这时要求你判断这个数字(0-9)之前看过。看过点击按Q键;没有看过的,就用右手按P键。注意: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按键反应,要求判断即快又准为好。

(2)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单击“开始实验”准备实验。

(3)实验结束,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更换被试,重复以上实验。

3 结果数据分析

3.1    以不同自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对反应类型与记忆集两个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表2 记忆集与反应类型两个自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主效应反应类型(F=5.241,p=.023<0.05)差异显著,表明在是反应和否反应下反应时不同,说明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不是平行扫描;记忆集主效应(F=6.285,p=.000<0.05)显著,表明在不同记忆集水平下反应时不同是系列扫描,反应类型和记忆集交互作用(p=.001<0.05)显著

3.2  记忆集六种不同反应条件下得是反应和否反应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由图可知,在“否”的反应条件下得反应时长于“是”条件的反应时, 在是反应下,反应时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否反应下,两者之间又没有线性关系。

         3.3  以记忆集大小为X轴,以平均反应时为Y轴作图

图1 记忆集与是、否反应平均反应时的关系的线形图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本实验只体现了系列扫描趋势,但不能证明Sternberg的研究结果——完全系列扫描。

讨论

4.1 本次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记忆集;反应时应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4.2 系列搜索,指如果呈现刺激的长短时对再认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并且随着刺激长度的增加,再认反应时延长,则说明短时记忆的搜索方式是系列搜索;本次实验的假设是,随着记忆项目长度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也随着增加。从以上两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位被试的反应时间并没有完全随着记忆项目长度的增加而随着增加

4.3  原因之一在于练习误差。本身我是作为被试的,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但是做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很顺手了,基本上目标刺激一出现的时候就能马上做出判断,此外我还觉得整个实验过程比较长,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4.4  可能的原因——被试自己的编码。作为被试之一,在实验的时候,当刺激呈现的时候,我就根据数字的大小把它们编成一个顺序,按数字的大小。当目标刺激出现的时候,我在大脑中搜索的时候,就觉得非常顺利,自我感觉并没有因为记忆集的变大而有所提取困难。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好像并不是像Sternberg所说的那样,要将所有的项目都搜索完,我自己在做的时候就觉得在脑子里搜索的时候,搜索到目标刺激的时候就停止了。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与搜索的时间极短有关系,我本身就没有觉察到;

4.5  此外,我觉得,被试都是经过高考选拔的大学生,记忆水平可能很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练习误差的另外一种反映,被试学习能力很快;

4.6  由于环境因素的干扰,相对吵杂,被试本身一味最求快速准确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因素

结果:反应时应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 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1 (3);

2 杨治良主编,《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p151-154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实验报告

专业: 心 理 学

 姓名: 德豪润  

学号:0915020105

日期:20##-11-26

更多相关推荐: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瞬时记忆姓名虞结琴班级学号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小组每人各...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docx(2)

不同报告方法记忆容量的差异20xx0907220203标签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方法探究瞬时记忆的容量差异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6人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报告...

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

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实验时间20xx年4月2日姓名班级应用心理学一班学号任课教师题目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摘要Sperling以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为实验方法研究人的记忆结果发现在...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姓名张辛班级10心理1班学号100305054043摘要本实验通过两个实验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得到的结果来比较瞬时记忆的差异进进而验证短时记忆之前还有瞬时记忆并测量瞬时记忆关键词实验心理...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吴维姗2413983421引言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端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

瞬时记忆实验

6瞬时记忆实验61实验目的测定记忆效果的方法通常采用再现法即被试在识别材料后凭记忆说出或写出识记过的全部材料根据回忆正确的数量确定其保存量在瞬时记忆实验中被试在再现的过程中会有遗忘现象因为全部报告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XX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3150201班山西041004摘要本实验以20张英文字母为实验材料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立即报告法和部分延迟报告法对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3级心理系的4...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验报告.word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簿20xx20xx学年第2学期12345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填写可以根据内容篇幅自行增加页码电子稿打印请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6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提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当代心理学研...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

不同报告法对瞬时记忆容量的影响摘要实验测量了完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探究瞬时记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测量了20名大二学生对三种不同报告法...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20xx113的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