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专业 文献综述

时间:2024.4.20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综合研究

    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定义,许多学者均有论述。例如于淑娟在其20##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大小、筹资潜力的核心内容,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变现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相应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关于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有多项指标,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润保障倍数等;还包括一些辅助分析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而在名为《浅谈如何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文章中还提到,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还经常将同业比较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其意义重大,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大小。对投资者来说,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投资机会的多少。对企业的债权人来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本金与利息能否按期收回。对企业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履行合同能力的强弱。总之,评价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任何利益关系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个企业丧失短期偿债能力时,就意味着企业将有可能破产清算,它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质疑。所以,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国外学者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研究

    针对查阅的信息来看,近年来,国外也不乏有学者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研究。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国内外广阔范围内的关注,也从一方面表明了短期偿债能力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针对某一企业为例进行研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够被接受。所以,国外学者也不乏此类文章,例如Bardia, S C;Kastiya, Shweta;Bardia, Garima(2011)的《Inferential Statistics as a Measure of Judging the Short-Term Solvency: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India》一文中,也以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为例,对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三、国内学者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研究

1.关于现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局限性的研究

    于淑娟(2013)中指出,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在一下不足:首先,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书籍来源存在局限性,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都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而得,而企业财务报表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编制的,不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真实情况。其次,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存在不足,计算指标时所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数据,计算出的指标是时点指标,其结果只能反映企业历史偿债能力,无法反映企业潜在的偿债能力。然后是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分析的不够严谨,如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属性、质量以及变现能力等等。最后是忽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表外因素,如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等,这些因素或增强短期偿债能力,或降低短期偿债能力,财务报表使用人往往忽视这些因素,影响了作出判断的正确性。

    董振学(2011)也指出,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因此,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受其他一些资产负债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可以从表内因素和表外因素两部分进行分析。

    王征寒,包红霏(2012)中也提到,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总体上揭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但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但是之所以称为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就因为其流动性较快,所以以静态的数字对指标进行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动态上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改进的研究

    王征寒,包红霏(2012)中指出,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上一些比较特殊形式的企业,也的确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潜在的风险。为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更适合分析本企业的偿债能力,应该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做以下更改:(1)应该从动态上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从动态上计算分析存货,应收款项,预付款项等项目,针对本企业资产流动性比较强、流动量大的特点,应该多运用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流动性分析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针对本企业规范速动资产的概念。速动资产应指有明确把握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不应简单地界定为流动资产扣减某些项目。应收款项存在着难以变现的部分,在计算速动比率时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考虑删减。(3)针对企业流动比率的计算的改进。根据存货数量的多少以及流动性的强弱,分子中考虑剔除变现能力很强的存货净值,分母中剔除可以用企业存货偿还的预收款项等。

    于淑娟(2013)中也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1)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在计算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时应考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应收账款应根据其账龄分别这算分析其变现能力,对于时间长、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账款应予以剔除。分别以存货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计算流动比率,再比较结果,如果在重置成本下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比历史成本下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大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反之则削弱。(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在静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对动态指标的分析,如近期支付能力系数、速动资产的周转天数、现金到期债务比率。(3)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指标进行改进。(4)表内分析与表外分析相结合。在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时不能忽视对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的表外因素,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现金;可以随时出售变现又不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储备的土地、目前出租的房产等非流动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很好,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暂时困难时比较容易筹集到短缺现金,这些因素能够提高企业支付能力。也有相应的与担保有关的因素会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进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充分考虑到这些表外因素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与债权人的风险。

四、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研究的总结

对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研究,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关乎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那么对企业短期长征能力的分析就要求有科学的分析方法,要不断完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体系,改进现有分析指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表内分析与表外分析想结合。科学、合理、准确的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财务报表使用人都由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也将利用一家具体的公司为例,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芳,江勇.以山东黄金为例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12):186-187.

[2]于淑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浅析.商场现代化,2013,(15):131.

[3]刘岩,潘琰,孙浩.浅谈如何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5):49.

[4]王征寒,包红霏.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以葫芦岛店里设备厂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0-193.

[5]董振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3):51.

[6]黄盈盈.浅析有效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途径.商业会计,2011,(36):45-46.

[7]何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局限性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3):81.

[8]赵岺,丁晓莉.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新西部下半月,2013,(5):66-67.

[9]王芳.浅谈如何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管理学家,2012,(1):54-55.

[10]Bardia, S C;Kastiya, Shweta;Bardia, Garima.Inferential Statistics as a Measure of Judging the Short-Term Solvency: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India.IUP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Audit Practices,2011,(10):69-80.

[11]Bojarko, IM;Hrytsenko, LL.CONTEMPORARY VIEWS ON THE ESSENCE OF COMPANY'S SOLVENCY ANALYSIS. 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2011,(122):157-165.

[12]B?trancea Maria, Popa Anamaria, Ardelean Victor, Moscviciov Andrei.MODELS OF COMPANYS SOLVENCY ANALYSIS.Ann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Oradea : Economic Science,2008,(17):68-74.

[13]陈笑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以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时代金融(下旬),2014,(2).

[14]徐美玲.表内外因素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13,(21).

[15]田伟先.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思考.会计师,2012,(11).

[16]徐德胜.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思考.厦门大学,2006.


第二篇:会计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合并方式的分类

及不同方式下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文献综述

目录

一、前言—无形资产认识的发展 1

二、无形资产的定义 2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4

四、企业合并方式的分类 7

五、无形资产及商誉评估的发展 10

六、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12

1、 国外研究现状 12

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七、相关文献给予我们的启示 14

参考文献: 14

一、前言—无形资产认识的发展

无形资产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多数产品属自给自足型,无形资产尚未产生。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力迅速发展,并伴随着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各种形态的无形资产都产生并起着重要作用。

无形资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专利方面,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颁布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对“装有吊车的轮船”授予3年的垄断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专利,3年后,威尼斯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美、法也分别于1623年、1790年和1791年颁布了专利法。1883年,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巴黎通过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67年,51个国家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70年35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了《专利合作条约》。

在商标制度方面,1804年法国在《拿破伦法典》中对商标进行法律保护,1857年该国又确立了商标注册制度,其《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是最早成文的商标法。继后,英国于1862年制定了统一的商标法。为适应国际保护的要求,一些国家还签订一些国际协定,包括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91年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51年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197百年的《商标图形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等。

198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于1985年4月1日实施,199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案》,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5年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1993年正式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在商标方面,我国自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商标法《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后,近百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并于1989年正式加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二、无形资产的定义

随着这么多年的无形资产认识发展,但对无形资产的概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世界各国尚末统一。最早以超额获利能力表示无形资产。持有这种主张的学者中,我国旅美学者杨汝梅具有代表性。1926年他发表了一部不仅在我国属最早,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形资产专著《无形资产》,书中提出:“谓无形资产之价值乃属一特定企业所具额外收益能力之表示”,“无形资产乃某类价值之代表、此种价值,依据企业盈利之剩余,将其超过之数,依照相当利率,化为资产的价值是也。”

当代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显然与以往相比在严密性和完整性方面有很大进步,但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如《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一书表述为:“企业长期使用但不具实体形态,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资源形态存在,能为企业提供较为稳定的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的资产。”又如,《企业资产评估》一书,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中除去有形资产以外还能迈动的所有要素,即那些从企业总评估中扣除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它们使企业运营、使企业具有获利能力,它们的存在与获利的出现或扩展紧密相联。”这些表述都比较全面和准确。

国外一些权威性的会计文献对无形资产也有不少值得重视的定义。如美国会计界认为:无形资产是非实物的经济资源,其价值是依据被授予的权益和其他将要得到的预期收益来确定的。然而,不把货币性资产(现金、应收款和投资)视为无形资产一种特殊种类的递延费用可以作为无形资产,例如开办成本、装修成本、开业成本。日本会计界认为;无形固定资产是同有形资定资产相对立的概念,具有无实体、超过同行收益、有偿取得二种属性。这些定义并不强调无形资产的知识形态。

因此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至今无形资产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系指可辨认的无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且满足下列条件:①企业所持有的,且能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劳务、租给他人,或用于管理目的;②预期在一个以上的经营期间内使用。

国内较早对于无形资产的权威性定义在1992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在这新中国第一部《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被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此外,深圳等地财政局在他们编写的文献中也对无形资产作类似的界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指无实物形态的,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

国内学者对无形资产也有不同的定义。比如蔡吉祥认为: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它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陈仲等认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此外,有的学者强调无形资产是无实体存在的资本资产,其价值依附于资产所有者所持有的权利。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表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尽管当前国内外会计界关于无形资产概念的表述极不一致,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1、无实体观

这种观点认为,无形资产就是那些不具备物质实体的资产。

全国注册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资产评估学》中对无形资产表述为:“无形资产是指那些没有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殊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资产。”这是无实体观的典型表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的20##年《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者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者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2、 权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无形资产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价值非一次性转移的非物质实体和权利。

1985年中国“无形资产学”创始人蔡吉祥公开呼吁中国各界重视无形资产问题,在当时发表的无形资产论著中引用的概念为: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企业提供某种权利或各种特权的固定资产,故亦称无形固定资产。它不依存于企业的某一部分或特定的物件,而与继续经营的企业有关,并完全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该定义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无形资产的概念。

3、 超收益能力观

这种观点认为,无形资产是指有助于企业取得高于一般水平收益的能力,它们虽然不具备物质实体,但却有很大价值。

日本会计界认为:无形固定资产是同有形固定资产相对立的概念,其定义不太明确。然而,作为一般会计惯例所承认的概念,无形资产可以说是具有下列三种属性的虚拟资产:(1)没有实体的资产;(2)有超过一般同行业企业的收益能力的资产价值;(3)有偿取得。

黄菊波 、张汉兴编著的《新会计制度全释》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那些不具备实物形态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性资产。它通常代表企业所拥有的一种法定权和优先权,它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其主要特点是:(1)不存在物质形态:(2)有偿取得的;(3)可以在许多会计期间在企业经营中起作用,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4)它们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

4、 项目列举观

这种是列举无形资产的各项内容,并不涉及它的本质。

早在1927年,哈特费尔德(Hatfield)曾指出:“无形资产的涵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这一词句并不十分恰当,但是除了列举其内容外,确实不易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划分清楚。

5、 权威机构观点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4年1月发表的一份《无形资产原则公报》(草案)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可辨认的、无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且满足下列条件:(1)企业持有的,且能用于生产、提高商品或服务、租给他人,或用于管理目的;(2)预期在一个以卜经营期间内使用。”这个概念既然是以《征求意见稿》和《公报》〔草案)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在正式文告中定义,足以说明即使是在对无形资产研究和讨论了多年的西方会计界中,无形资产也没有公认的定义。

在经过五年多的征求意见之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8年10月I日新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一无形资产》(IA SC N o.38 Intangible Assets)中,给出了无形资产简短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一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虽然这一定义触及到了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但却把商誉明显地排除在外。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国际评估指南(四)》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是以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美国已公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APB No.24 ,APB No.43 Chatper5,APBO pinion No.17 )没有给无形资产作过明确的定义。只是在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它的一份《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对于企业合并和购买的无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是那些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其价值取决于特定的权利和未来经营中获得的利益;不过,货币性资源(如现金、应收账款和投资)不是无形资产。美国会计界认为一种特殊种类的递延费用也可作为无形资产,例如开办成本、装修成本、开业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的20##年《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者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者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从以上列举的无形资产概念我们可以知道,无形资产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不具有物质实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企业无形资产,跟有形资产一样,具有获利功能,为了更好地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就必须将无形资产进行分类。

在20##年曼切斯特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报告中将无形资产分类为:

1、 销售类:品牌、标识、商标等

2、 技术类:方法专利、技术文件与实用新型专利等

3、 艺术类:书籍版权、音乐版权、美术作品版权等

4、 数据处理:软件所有权、软件版权、自动化数据库等

5、 工程类:工业设计、专利、设计图、商业秘密、工程图纸等

6、 客户类:客户名单、合同、客户可靠性、未结定单等

7、 合同类:诱惑供应合同、许可证、特许资格证、独家协议等

8、 人力资源类:高素质配套员工队伍、雇佣合同或协议等

9、 地理位置:租赁权、探矿权、制空权、水面权利,通路,特殊景观等

10、 商誉类:机构商誉、专业人士个人商誉、企业持续经营价值等

其他各位学者对无形资产的分类汇总对比:

在张明龙教授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分类考察》中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

1.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

这类无形资产主要是依靠高度密集的知识、智力、技术和技巧形成的,并且可能带来高的附加值,如专利、专有技术、著名商标、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置设计等工业版权。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①专有性,表现为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②地域性,指知识产权只在授权境内享受该国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③时间性,无论什么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期限。④相对独立性,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可以脱离企业整体而独立存在,可以作为单项资产进行转让或出售。

2. 契约权利类无形资产

契约权利类无形资产,指企业通过签订契约,有权获得优越产销地位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对物产权和行为权利。对物产权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租赁权、优惠融资条件、优惠合同等。行为权利是国家特许或当事人约定,可作某种经营行为以获得利益的权利,如烟草专卖权、特许经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建筑设计、锅炉设计等专门技术行为许可证和购销合同等。

3. 关系类无形资产

关系类无形资产是指非合同协议,但对企业成功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如顾客关系、雇员关系、代理销售关系网络、客户名单、商业秘密等。具有关系类无形资产性质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有两项:索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和供销网络。

4. 综合类无形资产

综合类无形资产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而独立存在,它们或是企业整体的象征,或是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通常不宜作为单项资产进行转让或出售,也不宜随时进行核算或估价。它们是促使企业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优越地位的综合性因索。这类无形资产主要有:商业秘密。

现在,资产评估面临众多挑战。尽管拥有复杂的企业评估理论,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却愈来愈不可靠。主要原因在于:无形资产的性质没有明确定义;对无形资产的特征,如无形资产投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全面的了解;对大多数无形资产产权缺乏明晰的定义,部分产权界线模糊。

因此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的分类是进行评估体系研究的基础。

四、企业合并方式的分类

1、并购双方所属行业分类

这是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一种分类,该辞典将企业并购分成了三种类型:

(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商业上竞争对手间的并购。例如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商或者是在同一市场领域出售相互竞争的商品的分销商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的结果是资本在同一生产、销售领域或部门集中,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组成横向托拉斯,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新技术条件下的最佳经济规模。如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向并购的例子,此举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在全球飞机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0%a横向并购有助于企业取得规模经济和市场力优势,但其对社会的影响则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可以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它有消除竞争并进而产生垄断的可能。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一种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并购,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纵向并购实质上是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成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有利于并购后的相互融合。从并购方向来看,纵向并购又有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之分。前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的前一阶段的企业,而后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后一阶段的企业。纵向并购的优点是: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的设备、费用等;可以加强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有利于协作化生产:可以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省运输、仓储、资源和能源等。纵向并购的另一好处是较少受到各国反垄断法规的限制。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之间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指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相结合的企业行为,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上下游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间的并购。因此,混合并购按其行为动机又可再细分为三类:

1) 产品扩张型并购,是指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并购:

2) 市场扩张型并购,指一个企业为扩大其竞争地盘而对它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兼并:

3) 纯混合型并购,是指那些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联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千企业的并购。

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目的无非两条:一是追求组合效应,二是降低经营风险。混合并购能形成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集团内部得到生产、销售及财务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另外,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分散单一产业的经营风险,有助于在经济转型时期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

2、并购的支付方式分类

在刘骏、莉茹的《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中将并购分为以下几类:

(1)现金支付型。现金支付是并购交易中最简单的价款支付方式。目标公司的股东一旦收到对其所拥有的股份的现金付款,就不再拥有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及其所派生出来的一切其他权利。

国际上现金支付的付款方式有即时支付和递延支付两种。递延支付通常要借助财务顾问(一般由投资银行担任此角色),即财务顾问为优势企业发行某种形式的票据,作为对目标公司股东的支付。优势企业还可以利用目标公司带来的现金收入偿还票据。

从国际经验看,优势企业的现金来源一般有四个:自有资金、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出售资产。现金支付的优点在于交易简便、迅速,尤其在对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敌惫收购时,可以令目标公司的股东碎不及防。但现金支付也有两大弊端:一是优势企业短期内要有大笔现金支出,一旦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将对企业构成较大的财务压力:二是可能因现金流出量太大而造成经营上的困难。

(2)换股并购型。换股并购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发行收购公司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一般而言,交换的股票数量应至少达到收购公司能控制目标公司的足够表决权。通过此项安排,目标公司就成为收购公司控股的子公司。换股式并购。不涉及大量的现金支出,减轻了收购公司的财务压力:但换股并购方式将导致股权结构分散,可能会不利于企业的统一经营和日常管理。另外,换股并购将会稀释每股收益。对上市公司来说有可能导致股价下降。

(3)零成本收购型。零成本收购又称债权债务承担,即优势企业以承担目标公司债务为条件而承接其资产的方式。其收购对象一般是那些净资产较低,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或资不抵债但又具有某些方面优势资源(如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的企业。

零成 收购的好处是为拥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优势企业通过注入资金、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有可能盘活一个效益差的企业,并购中不需支付现金从而减轻了财务负担。同时,在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各级政府还常常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了优势企业的经营发展。

但是,零成本收购也有两个弊端:一是目标公司往往债务大于资产,实际上不是“零成本”,而是接受了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二是片面强调安置职工,结果造成人浮于事,反而拖累了优势企业。

(4)划拨型。划拨又称为无偿划拨,是指政府将一个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以无偿的形式划拨给另一个国有企业。这一类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政府行为,即政府通过行政指令来决定企业的组合对象和组合方式;二是产权的国有属性,政府对国有企业拥有终极所有权,因此有权决定企业资产的转移。

无偿划拨常常被一些地方政府用来实施“以强带弱’、“强强联合”或“发展企业集团”等产业经济政策。其优点是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因为政府指令包办在大多数情况下省略了企业之间的搜寻或谈判成本。其弊端常常是违背企业的意愿,并因此影响了并购的效率和企业的积极性。由于无偿划拨不具有市场交易的基本特征:有偿、自愿,因此被理论界称为“准并购”。

(5 )债权支付型。即优势企业以自己拥有的对目标公司的债权作为并购交易的价款。这种操作实质上是目标公司以资产冲抵债务。债权支付方式的优点在于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解决原并购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途径,把并购和清理债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对优势公司来讲,在回收帐款的同时可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另外,有些时候债务方资产的获利能力可能超过债务利息,对优势企业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债权支付方式在我国有着比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企业间的“三角债”很严重,债权支付方式可以作为清理债务关系的一种方式进行推广。

3、按照并购的程序分类

(1 )协议转让模式。协议转让是指在二级市场外,由并购双方订立一个转让协议,制定一个转让协议价,进行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从而使优势企业达到对目标公司参股或控股的目的。在我国现行法规及证券市场环境下,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优势企业而言,该模式并购成本低、效果好,整个并购活动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了并购成功效率。

(2 )标购模式。标购也称公开要约收购,是指优势企业通过竟价方式,绕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向股东发出要约,收购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发行在外的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控制的行为。该模式可以通过在产权市场上标购法人股方式,也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的方式来达到控股目标公司的目的。该模式受制于证券市场有关收购法规,难以迅速形成控股优势,操作成本相对较高,使优势企业维以承受。

4、按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分类

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所编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新设法人型。新设法人型也称新设合并,即并购双方都解散后成立一个新法人。该类型可用“A+B=C”的公式表述。

(2 )吸收合并型。吸收合并即合并双方其中一个法人解散而为另一个法人所吸收。该类型可用“A十B=A”的公式表述。

(3 )控股型。即井购双方都不解散,但一方为另一方所控股。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公式被收购后仍保留其法人地位。

5、按并购后企业合并类型划分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交易,即除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情况以外其他的企业合并。

6、其他分类

(1) 杠杆收劝。杠杆收购(LeveragedB uyouts, L BO)是指优势企业通过举债— 有时以即将并购的目标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方式。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舞台上十分活跃,成为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的一个显著特点。

(2) 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 uyouts.M BO)是指公司的股东将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者一个下属子公司卖给现任经营班子的行为。这一类型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而产生

的。

(3) 策略联盟。它是一种不具有企业并购外在形式(产权的结合),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实际效果的企业组合形式,是企业并购的一种较好的替代和补充方式。两个或更多个公司进行合作,以达到特定商业目标的任何安排或协议,都可称为一种策略联盟。策略联盟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供货或采购协议,市场推广或分销协议,提供技术服务协议,管理合同、知识、技术、设计或专利的许可使用协议、特许经营、合资企业等。

五、无形资产及商誉评估的发展

1、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发展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理论早有研究,1926年,杨汝梅先生完成他的博士论文《无形资产论》,并在美国以《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商誉与无形资产)书名出版(1933年)。杨先生对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的系统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是比较早的,而且颇有建树,他的论述在美会计学教授W - A Paton主编的《会计师手册》(1934年版)中多次成段引用,他的见解对于今天研究无形资产及其评估仍具有指导意义。比如,他认为“物质缺乏性”乃无形资产的特性,但这种特性为几种资产所共有。他还指出:无形资产之价值与所费成本无关,无形资产必需附属于某一特定企业,无形资产无市价可言,无形资产之价值系以所属企业之收益为标准,无形资产之价缺乏稳定性等等。杨先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商誉展开,这在当时,‘已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他研究的成果却没能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旧中国历年的战乱,根本无暇顾及无形资产的评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公有制,在公有制范围内,国家对企业所需物资进行统一的调拨,生产资料及产品墓本上是国家按计划统购统销,企业没有相对独立性,商品市场狭小,价格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因而没有资产评估行业,加上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更是把无形资产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造成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长期停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取向,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的产权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产审定。

资产交易、产权变动等频繁的企业行为促进了资产评估业的发展,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发《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替行规定》后,资产评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

与此同时,对无形资产及其评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最早开始无形资产评估是在一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进行的,因为,有些外商投资投资是以专利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与中方合作的。我们不得不考虑 ,如何按照国际惯例来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海外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准确地计算企业的盈利能力。1979年7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合营企业各方可以工业产权等进行投资,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场地使用权。实践的需要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研究的课题。80年代初,蔡吉祥同志就冲破禁锢,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1984年,他根据工作中的实践,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角度,指出了中国否定忽视无形资产的弊端,提出了中国企业的资产应包括无形资产的建议,并就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提出设想方案。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一无形资产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可,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和评估行业也得到较大发展,1991年11月国务院发出《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一第六条明确规定:国有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1993年在深圳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的无形资产抨估机构,1994年深圳市政府首先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无形资产管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4年在天津经济并发区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无形资产咨询服务、策划、培训、研究为的无形资产综合服务机构,1995年我国首家无形资产研究所在成立。到目前,估伪主的中介机构已在 全国各地相继成立T 20多家以无形资产评,各类有资格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本务所、审计享务所、咨询顾问公司达数千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无形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走向成熟,1990年,中国经济出版了王久华编著的《企业资产评估》一书第七章专门谈及了无形资产的评估。1990年5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了《资产评估概论》该书也谈到了无形资产的评估。1992年8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王子林的《资产评估原理、实物、管理》,该书对于企业无形资产及其评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1994年10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的吴贵生教授等人编著了1927年之后的中国大陆全部有关无形资产专著: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该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1995年4月,深圳市无形资产评估亭务所的一些评传和科研人员编著《无形资产评估导论》,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5月,金乃成和崔劲等人编著了《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此后,有关无形资产评估的论著越来越多,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课题。但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毕竟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和解决。

2、国际无形资产评估发展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了《财务报告准则公告第10号一一商誉和无形资产》。

美国无形资产会计所依据的准则有:

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和财务准则公告,包括:

1)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第17号(1978.8);

2)财务准则公告第2号— 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1974.10);

3)财务准则公告第44号— 汽车运输业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1980.12);

4)财务准则公告第68号— 研究与开发安排(1982.10);

5)财务准则公告第86号— 对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成本的会计处理(1885.8)。

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解释有:

1)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解释第4号—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号公告对购买法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适用性(对财会准则公告第2号的解释)(1975.2)

2)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解释第6号—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号公告对计算机软件的适用性(对财会准则公告第2号的解释)(1975.2)

3)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解释第9号— 当在购买法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了储蓄和信贷机构或其他类似机构时应用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第16号和17号的解释)(1976.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技术公告第84-1号— 为取得合作与开发项目的成果而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于20##年7月21日发布了第142号公报一商誉及其它无形资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六、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购中的资产评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美国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资产并购交易也最为活跃,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国际上通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三种。这些方法,国外己经有不少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

在成本法的研究方面,Rand,S .J.( 1986)13 61对成本法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适用性及局限性。Roberts, Eric, MAI将已有的成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实践对己有理论进行一些经验性的探讨,但现有的成本法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存在许多不足,如Treadwell, Donald H., MAI分析了成本法在应用中的繁杂性,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疑问。

国外关于市场法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如Dombrow和Jonathan对市场法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他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交易市场上找到与评估对象相似的参照物,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相比较的指标,针对这些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参照物的交易价进行差异调整,最终得出评估对象的评估值。

Doherty, James, Malsra根据被评无形资产未来能够为持有者带来的收益高低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对收益法的优点作了深入的探讨:收益法正是把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作为评估其价值的直接对象,这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布莱克、默顿和斯科尔斯(1973)创立的金融期权定价公式,为实物期权方法进行无形资产估价奠定了的基础,而Cox, Ross和Rubinstein (1979) 的二项式定价模型对离散时间的期权作出简单的估价,方便了实物期权模型的构造。

Merton (1974)指出,公司的市值可以视作所有己估值的资产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是公司的所有债务。所有己估值的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作为标的资产价值,其变化过程假设为几何布朗运动.后续研究者引入了包括跳跃扩散过程在内的随机过程。尽管并未提出实物期权的确切定义,但这种方法己经具有实物期权思想的雏形。

然而,它用于无形资产估价时必需的两个前提是:拥有技术专利的公司已经上市:己经发生具体的债务融资。应用这种方法对未上市企业的技术专利估价时就会出现很多局限,更不用说种子技术了。虽然后续研究者提出某些一般性的方法,如选取己经上市的相似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但由于企业技术的差异性使大多数应用都不具有可比性。

Damodaran (1996)简要介绍了实物期权方法在资产评估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从另外一种视角介绍了运用期权思想为专利技术估价的方法。资产的价值是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期望,是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高新技术的创造和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存在失败的风险,很多专利是全新的、未经市场检验的,源于这类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有风险的。因此,技术的价值在于有机会获得未来的现金流,也就是机会的价值,或者说是未来发展潜力的价值。企业拥有的专利权相当于在未来支付投资获取收益的实物期权,可以视作看涨期权进行估价。

由于专利权在有效期内享有排它的独占权,企业有权在期间的任何时候开发和制造这种专利产品。时机的选择依赖于市场的变化,只有当预期产品销售的现金流超过投资成本时,企业才会实行商业化生产。否则,企业应该继续等待,甚至放弃以避免产生任何新的投资成本,而损失也仅是维持专利权有效的很小的费用。

Otoo(1998)研究了种子技术的资产定价。他对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下的研发成功概率的思想很有价值,把执行价格当作随机过程处理也拓展了研究框架。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起步都比较晚.目前国内对并购中无形资产的估价,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有形资产估价的方法,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估价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

汪海粟( 2002)结合我国转型经济的实际,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无形资产评估的自身特点及对其他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对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再讨论,分析了不同类型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澄清了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构建了无形资产评估过程和定价要素的三维分析框架,并引入定量分析模型;在对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转型经济条件下国有无形资产的形成、产权界定、无形资产评估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系列对策。

张梅青,裴琳琳(2003)认为无形资产(专利或是专有技术等)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性资产的,具有报酬无限、风险有限的特性,尤其与支付红利的美式看涨期权特点极为相似,含有美式期权的各种必要因素,所以期权定价方法用于技术商品定价不但可行,而且更符合技术商品的特点。如果忽略技术商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亏损的有限性、时效性等期权特性,用一般商品的定价方法为技术商品定价,其结果显然会低估这些技术的价值。期权定价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未来收益为依据的价值评估方法,虽然从广义上讲应属收益法范畴,但是它对价格评估的处理方式与传统的收益现值法有很大差异。因此,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定价方法,它为技术商品等具有期权性质的无形资产的科学定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郭兴海 ( 2001)重点研究了无形资产载体的确定问题:无形资产由于具有附着性和非物质实体等特性,使得无形资产评估比实物资产评估在价值量化方面更难以把握,这与无形资产价值的载体不易科学合理的界定有直接的关系。无形资产价值的载体是指应用无形资产获取经济收益时,所依附的行为主体。评估中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价值的载体,多指特定的行为主体。无形资产因控制主体的不同,其价值载体也不同,由此可引起其价值量的变动。在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无形资产价值的载体,是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许民利、张子刚(2000)等人在成本不确定性、资产价值不确定性以及突发事件条件下,研究R&D投资的价值。其中成本不确定性、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变化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突发事件的出现服从泊松分布。通过与NPV (Net Present Value)法的比较,发现NPV法明显地低估了R&D投资的价值。

邹海雷( 2001)通过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研究了专利权价值,并用实物期权定价公式给出了专利权的价值评估公式。谭跃、何佳忻(2001)以移动电话领域里炙手可热的3G牌照的价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G牌照所隐含的各种实物期权,并用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研究了3G实物期权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值。

七、相关文献给予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上述方面的文献回顾,我得到如下启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竟争优势已不仅仅取决于个业的资金实力、设备厂房的先进程度、最终产品的价格性能等有形资产,而更多地依靠企业在人力资本、技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

在我国20##年出台的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影响下,如果能对不同的企业合并能建立起相应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必能为购并企业双方在价格谈判中提供公允价值基础,这具有现实的指导的意义。

因此,我们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更要注重在不同并购分类中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在学术界更要早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9-123

2、 张志强.期权理论与公司理财.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 王志强,梁明锻,陈培昆,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中国资产评估,2005,

4、 茅宁.项目评价的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29-34

5、 张梅青,裴琳琳.期权定价理论在技术商品定价中的应用探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 ,2003,2:42-46

6、 郭兴海.浅谈无形资产评估中价值载体的确定.中国资产评估,2001,24-26

7、 许民利,张子刚.增长期权思想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1,:39-41

8、 邹海雷.专利权定价的实物期权方法.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 傅桂林.无形资产会计及评估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资产评估,1998,:41-44

10、 谭跃,何佳.实物期权与高科技战略投资— 中国3G牌照的价值分析经济研究,26tH

11、 Rand S .J. Cost approach to value.The Appraisal Journal,1986,

12、 Roberts,Eric,MAI.Nursinghomes-costapproach.The Appraisal Journal,1990,

13、 Treadwell,Donald H,MAI.Intricacies of the cost approach in the appraisal of major industrial properties.TheA ppraisalJo urnal,1 988.

14、 Jonathan Dombrow,Mauricio Rodriguez,and C .F.Sirmans,SR PA.The Market Value of Mature Trees in Single-Family Housing M arkets.The Appraisal Journal,2 000,

15、 Black, Fischer, Myron Scholes.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Political Economy ,1 973,637^-654

16、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美国会计准则解释与运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25 5-3 07 页

17、 FASB N o.141(Business Combinations) FASB No.142(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2001.12.

18、 IASC.Intangible Asset Standard (Exposure Draft E60).1997

19、 张明龙,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考察,长白学刊,1996, (3)

20、 2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1、 企业会计准则解析与应用 20## 企业管理出版社

22、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 Patrick A.Gaughan著,朱宝宪译

23、 跨国公司全球并购动因探析 高洁 中国投资2003

24、 潘爱玲.外资并购中的国有企业流失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1

25、 史建三,跨国并购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月

26、 我国国有无形资产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研究,蒋祥林,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7、 知识型企业专利估值方法研究 王敬, 国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8、 无形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 张彤,张世英 管理工程学报 2002.2

29、 企业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法评估 马向阳,崔峥嵘,赵建科,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2

30、 对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一些思考 王广庆 会计研究 2004.5

31、 品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设计 周建波 顾中国 财会月刊 2005.12

32、 刘骏、莉茹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 企业经济 1999

33、 企业购并中无形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 张福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

34、 企业并购中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谢 俊 财会与审计 2006

35、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曲艳梅 商业研究 2006

36、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问题初探 曹利鹏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37、 无形资产评估——曼彻斯特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报告 2006

更多相关推荐:
金融学20xx年文献综述 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班级09经济学2班学号Xc09580217姓名金芳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对于我国GDP新增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

范文: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

金融学中期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中期论文题目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院系金融学院年级专业09级专升本金融学姓名朱逢幸学号12320xx7指导教师张远为职称副教授摘要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各国都把金融监管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

金融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这个综述主要概括了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的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公司股权绩效股权集中一研究意义上市...

金融文献综述

文献归纳和述评研究背景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

金融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分析文献综述07金融三班070601322刘文娅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

文献综述范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显示着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源泉的作用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正走向高...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

农户信贷配给与约束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公司金融课程论文1郭红霞11703班学号1107534016摘要本文参考多篇文献资料分析了民间惜贷配给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的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上却...

20xx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之一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姓名XXX学号20xxXXXXXXX系别金融与贸易系专业班级09级XXXXXXXXXXXXX班中国期货市场效率的文献综述1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20xx年我国期货交易额达17万亿元实...

文献综述(改)

文献综述Kahane19xx最早使用均值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对银行的资本监管与风险承担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资本比率监管或单一的银行投资组合限制都不能阻止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只有资本比率监管和投资组合...

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关于基金投资风格趋同性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二级学院班级号20xx年12月23日一引言新世纪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20xx年至20xx年初震荡调整以及20xx年4月至20xx年10...

范文:文献综述

范文一一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李蔬暗20xx提出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了经济增长长期中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进而也增加了居民对寿险的需求目前人民币的升值使外资更有可能投入国内寿险市场对寿险需求增加也起到了刺激作用李鑫20x...

金融文献综述(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