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时间:2023.11.11

一、 名词解释

1.结节区:结节区也称功能区或枢纽区,是指一群虽然异质,但在功能上的关系却极为密切的地区。

2.霍夫曼系数:又称霍夫曼比例,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

3.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4.增长极开发模式: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增长极开发模式。(P163)

5.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

6.配第——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第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比重将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

7.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是指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或实现的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订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

8.区域: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

9.自然区域: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照一定目的去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P2

10.经济区域: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P2

11.区域系统的结构:指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P13

12.GDP: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13.产业集群:指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14.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15.部门经济区:是以国民经济某一部门为对象,根据其特有的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结合各地区具体条件进行的部门经济区的划分,如工业区、农业区和商业区等。

16.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

17.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二、 填空题

1. 区域系统的特征:综合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层

次性和嵌套性,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2.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

3. 空间扩散的四种方式:就近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扩散和随机扩散。

4. 经济区的四种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新型经济区。

5.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素有四个,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6. 区域形象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提案阶段、调研阶段、开发阶段、实施管理阶

段。

7. 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多科学性、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创造性。

8. 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信息开放、物质开放、技术开放、人员开放。

9. 循环经济建立在3R原则上,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0.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佳效应原则、

竞争原则。

11. 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哪三个方面:区域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12.产业集群的类型:传统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

13.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14.通常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反映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

15.地区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地区主导产业相互更替和结构不断演进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16.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认为,城市化进程是一条拉平的S曲线。

17.19xx年,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理论》一书,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18.韦伯区位论是以成本分析为依据,研究自由竞争条件下工业地域结构的完整体系,其分析方法是静态分析。

19.世纪80年代后期,由赫尔普曼、克鲁格曼、格罗斯等人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使国际贸易理论有了重大进展。

20.区域规模经济的衡量是内部规模经济;布局规模经济;城市化规模经济。

三、判断题

1、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比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 F )

2、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科技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 T )

3、GDP是生产的概念,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 ( T )

4、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 F )

5、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是城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非农产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过程。 ( T )

6、对于落后地区进行的开发,多从自然资源开发起步。 ( T )

7、区域经济(开发)决策过程模式是:战略—规划—计划—实施—反馈—修正。这是一个宏观到中观、微观,由粗到细,由虚到实,由软到硬的多重反馈的过程。( T )

8、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 F )

9、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程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 T )

10、生产积聚又称为间接积累,它是由积聚的外部原因引起的。 ( F )

11、国民收入只统计了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的新增价值。 ( T )

12、要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最好用人均GDP或单位面积国土所创造的GDP,GDP对于地方政府很有意义;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是富裕程度的标志;要反映一个地方居民富裕与否,最好用人均GNP。 ( T )

13、从主要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说,世界经济、大的国家或区域的经济都是沿着“资源经济—劳动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的过程发展的。 ( T )

14、区域开发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 T )

15、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质量而临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 T )

16、与自由港相比,自由贸易的自由度要低一些。自由港只对很少的商品征收关税或实行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但自由贸易区对所有的进口生活消费品都征税和实行贸易管制。 ( T )

四、简答

1、举例说明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对结构也有反作用。前者如上海,上海有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各部门逐渐形成的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能力,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后者如深圳,国家赋予它对外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功能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诱导了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各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

2、简述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的封闭式循环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2)极核发展阶段—以极核发张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3)扩散阶段—已由极核城市(地带)向外扩散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4)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5)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差异的变化。

4、简述产业集群的优势。

答:(1)从纯经济学角度看,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

(2)从社会角度看,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

(3)从技术经济学角度,集群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

5、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答:(1)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适用性;

(2)指标应当积极而留有余地;

(3)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

(4)要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

(5)要防止区域开发目标产生消极作用。

6、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答:(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行。

7、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

答:(1)就管理体制而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所在城市管辖下的实行特殊政策的开发区域;经济特区则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

(2)产业结构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工业和研发为主,经济服务体系主要依托所在城市,或者在内部主要发展运输、仓储、外贸、金融及生活服务等行业;经济特区则是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综合经济特区;

(3)在优惠政策方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范围及幅度均比经济特区小。

8、经济区的特征?

答:(1)组织上的同质性和群体性;

(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4)组织上的层次性。

9、区域系统的自适应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自动反应性;

(2)系统受外界环境变化干扰后自动恢复平衡的稳定性;

(3)系统为适应新的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突变,导致系统结构变化与重组的演化性质。

10、生产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资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区域的产出水平;

(2)资金产出率的提高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3)固定资产投资是保证区域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条件。

11、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答:(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12、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答:(1)待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13、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答:(1)第一产业:直接取决于自然界的自然物的生产,包括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2)第二产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生产,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

14、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基石。

答:(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2)生产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六、多项选择

1、迈克尔.波特国家优势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四个: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与迈克尔.波特国家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不同: 前提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性质不同;原因不同。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4、经济区的特征是: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

5、根据地域分工理论,分工的类型主要有:自然分工、社会分工、部门分工、地域分工。

6、产业生命周期可分为:新兴阶段;朝阳时期;支柱时期;夕阳时期,衰落时期。

7、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按研究层次组合的类型可分为:全球或世界级发展战略,国家级发展战略,地区级发展战略,小区发展战略。

8、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按区际关系可分为:内向型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

9、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10、区域系统的特征:(一)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动态性与开放性 (三)空间性与地域性 (四)层次性与嵌套性 (五)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11、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行。

12、区域系统的功能包括:多功能性,功能的可变性与可控性,功能的可加和性与不可加和性。

13、系统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

14、区域经济的衰退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区位性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消聚性衰退。

15、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为:重工业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技术集约化过程。

1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的阶段: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七. 论述题

1影响区位发展的因素:P32

(1)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分类:

A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祥光程度看,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亦称生产因素,是指直接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方面。间接因素是指通过直接影响因素对社会生产过程间接发生作用的因素。

B从因素的地区来源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长生于区域的内部,包括区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消费,投资需求以及区域空间的结构。

C从各种因素的性质和特征看,可分为一般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

(2)主要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自然条件因素: 是区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载体。

资金因素: 生产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部分,他是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 的体现。

科技进步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科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日趋居于主导型地位。

资源配置因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是区域增长中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区际贸易因素: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区域可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3)区域经济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分析方法较多,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一般是利用增长型生产函数,构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方程。

2论述国外区域开发模式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A立足国际,国内经济背景,明确开发目标,正确选择开发战略

B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

C重视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增长极的培植

D强化法制建设,为西部开发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E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F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意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3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本质特征:A全局性:发展战略是关于全局总体的蓝图描绘,具有方向性,长久性,总体性和指挥作业。

B系统综合性:发展战略是对于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符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

C长期性:区域发展战略的着眼点不是立足当前而是面对未来。

D阶段性:它为某一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某种目标而设立的,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E地域性:受区域范围的限定,区域发展战略必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F层次性:战略具有全局性,而全局的范围有大小之分。

主要内容:

A指导方针:

B区域经济发展的反向和目标

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目标;二是社会发展目标;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 C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即一个时期内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安排。

主要类型:

A按研究层次组合的类型:全球或世界级发展战略,国家级发展战略,地区级发展战略,小区发展战略

B按行业层次组合分类:人口,资源,农业,工业

C按战略目标的组合类型:传统,交通,新发展,激进自主

D按区域经济关系的组合类型:内向外向,进口,出口

E按战略侧重点或导向的组合类型: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资源与市场双导向型,出口导向型,技术导向型,知识导向型

F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处于待发展阶段地区,处于成长阶段地区,处于成熟阶段的地区。

制定和实施:

制定分为:系统设计,系统调研,系统开发,系统优化综合,系统评审,系统追踪,监控预警


第二篇: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结节区 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2、霍夫曼系数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3、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4、增长极开发模式: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生产增长中心,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增长极开发模式(P163)

5、情景分析法:就是就某一主体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研究主体或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前景。情景分析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是在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未来情景加以描述,为决策对策提供依据。(P296)

6、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7、区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后发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后实现的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P216

9、区域: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P1

10自然区域: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自然综合体。P2

11、经济区域: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如东北经济区就是有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构成的区域。P2

12区域系统的结构:区域系统内各部分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从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系统的结构:一是区域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这是区域系统最直接的反映;二是区域系统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这是对区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实质的补充和深化。P13

13、资源优化配置:在区域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和相互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要素投入的总体产出水平。P35

14、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年)内生产的最终成果所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P39)

15、产业集群:指大量密切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103)

16、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P103)

17、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nP114)

18、生产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有利条件,共同生产某项产品。

19、部门经济区(nP129):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

20、经济特区(nP130):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

21、出口加工区(P131): 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22、保税区(nP132):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便利的口岸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开展国际贸易和保税业务的经济区。

23、自由港(free port) (nP132):是指一国划定的、位于海关管辖之外的外国船只和人员可以自由进出,全部或对大多数外国商品豁免关税的港口

二、 填空题

1. 区域系统的特征:综合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层

次性和嵌套性,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2.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

3. 空间扩散的四种方式:就近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扩散和随机扩散。

4. 经济区的四种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新型经济区。

5.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素有四个,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6. 区域形象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提案阶段、调研阶段、开发阶段、实施管理阶

段。

7. 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多科学性、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创造性。

8. 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信息开放、物质开放、技术开放、人员开放。

9. 循环经济建立在3R原则上,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0.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佳效应原则、

竞争原则。

11. 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哪三个方面:区域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12.产业集群的类型:传统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

13.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14.通常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反映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

15.地区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地区主导产业相互更替和结构不断演进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16.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认为,城市化进程是一条拉平的S曲线。

17.19xx年,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理论》一书,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18.韦伯区位论是以成本分析为依据,研究自由竞争条件下工业地域结构的完整体系,其分析方法是静态分析。

19.世纪80年代后期,由赫尔普曼、克鲁格曼、格罗斯等人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使国际贸易理论有了重

大进展。

20.区域规模经济的衡量是内部规模经济;布局规模经济;城市化规模经济。

三、判断题

1、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比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 F )

2、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科技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 T )

3、GDP是生产的概念,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 ( T )

4、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 F )

5、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是城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非农产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过程。 ( T )

6、对于落后地区进行的开发,多从自然资源开发起步。 ( T )

7、区域经济(开发)决策过程模式是:战略—规划—计划—实施—反馈—修正。这是一个宏观到中观、微观,由粗到细,由虚到实,由软到硬的多重反馈的过程。( T )

8、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 F )

9、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程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 T )

10、生产积聚又称为间接积累,它是由积聚的外部原因引起的。 ( F )

11、国民收入只统计了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的新增价值。 ( T )

12、要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最好用人均GDP或单位面积国土所创造的GDP,GDP对于地方政府很有意义;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是富裕程度的标志;要反映一个地方居民富裕与否,最好用人均GNP。 ( T )

13、从主要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说,世界经济、大的国家或区域的经济都是沿着“资源经济—劳动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的过程发展的。 ( T )

14、区域开发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 T )

15、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质量而临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 T )

16、与自由港相比,自由贸易的自由度要低一些。自由港只对很少的商品征收关税或实行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但自由贸易区对所有的进口生活消费品都征税和实行贸易管制。 ( T )

四、简答

1、举例说明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对结构也有反作用。前者如上海,上海有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各部门逐渐形成的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能力,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后者如深圳,国家赋予它对外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功能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诱导了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各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

2、简述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的封闭式循环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2)极核发展阶段—以极核发张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3)扩散阶段—已由极核城市(地带)向外扩散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4)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的空间结构;

(5)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差异的变化。

4、简述产业集群的优势。

答:(1)从纯经济学角度看,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

(2)从社会角度看,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

(3)从技术经济学角度,集群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

5、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答:(1)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适用性;

(2)指标应当积极而留有余地;

(3)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

(4)要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

(5)要防止区域开发目标产生消极作用。

6、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答:(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行。

7、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

答:(1)就管理体制而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所在城市管辖下的实行特殊政策的开发区域;经济特区则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

(2)产业结构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工业和研发为主,经济服务体系主要依托所在城市,或者在内部主要发展运输、仓储、外贸、金融及生活服务等行业;经济特区则是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综合经济特区;

(3)在优惠政策方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范围及幅度均比经济特区小。

8、经济区的特征?

答:(1)组织上的同质性和群体性;

(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4)组织上的层次性。

9、区域系统的自适应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自动反应性;

(2)系统受外界环境变化干扰后自动恢复平衡的稳定性;

(3)系统为适应新的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突变,导致系统结构变化与重组的演化性质。

10、生产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资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区域的产出水平;

(2)资金产出率的提高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3)固定资产投资是保证区域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条件。

11、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答:(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12、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答:(1)待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13、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答:(1)第一产业:直接取决于自然界的自然物的生产,包括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2)第二产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生产,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

14、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基石。

答:(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2)生产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六、多项选择

1、迈克尔.波特国家优势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四个: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与迈克尔.波特国家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不同: 前提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性质不同;原因不同。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4、经济区的特征是: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

5、根据地域分工理论,分工的类型主要有:自然分工、社会分工、部门分工、地域分工。

6、产业生命周期可分为:新兴阶段;朝阳时期;支柱时期;夕阳时期,衰落时期。

7、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按研究层次组合的类型可分为:全球或世界级发展战略,国家级发展战略,地区级发展战略,小区发展战略。

8、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按区际关系可分为:内向型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

9、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10、区域系统的特征:(一)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动态性与开放性 (三)空间性与地域性 (四)层次性与嵌套性 (五)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11、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行。

12、区域系统的功能包括:多功能性,功能的可变性与可控性,功能的可加和性与不可加和性。

13、系统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

14、区域经济的衰退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区位性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消聚性衰退。

15、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为:重工业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技术集约化过程。

1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的阶段: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七. 论述题

1影响区位发展的因素:P32

(1)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分类:

A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祥光程度看,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亦称生产因素,是指直接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方面。间接因素是指通过直接影响因素对社会生产过程间接发生作用的因素。

B从因素的地区来源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长生于区域的内部,包括区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消费,投资需求以及区域空间的结构。

C从各种因素的性质和特征看,可分为一般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

(2)主要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自然条件因素: 是区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载体。

资金因素: 生产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部分,他是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 的体现。

科技进步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科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日趋居于主导型地位。

资源配置因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是区域增长中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区际贸易因素: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区域可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3)区域经济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分析方法较多,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一般是利用增长型生产函数,构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方程。

2论述国外区域开发模式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A立足国际,国内经济背景,明确开发目标,正确选择开发战略

B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

C重视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增长极的培植

D强化法制建设,为西部开发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E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F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意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3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本质特征:A全局性:发展战略是关于全局总体的蓝图描绘,具有方向性,长久性,总体性和指挥作业。

B系统综合性:发展战略是对于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符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

C长期性:区域发展战略的着眼点不是立足当前而是面对未来。

D阶段性:它为某一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某种目标而设立的,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E地域性:受区域范围的限定,区域发展战略必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F层次性:战略具有全局性,而全局的范围有大小之分。

主要内容:

A指导方针:

B区域经济发展的反向和目标

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目标;二是社会发展目标;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 C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即一个时期内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安排。

主要类型:

A按研究层次组合的类型:全球或世界级发展战略,国家级发展战略,地区级发展战略,小区发展战略

B按行业层次组合分类:人口,资源,农业,工业

C按战略目标的组合类型:传统,交通,新发展,激进自主

D按区域经济关系的组合类型:内向外向,进口,出口

E按战略侧重点或导向的组合类型: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资源与市场双导向型,出口导向型,技术导向型,知识导向型

F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处于待发展阶段地区,处于成长阶段地区,处于成熟阶段的地区。

制定和实施:

制定分为:系统设计,系统调研,系统开发,系统优化综合,系统评审,系统追踪,监控预警

更多相关推荐:
期末复习计划表模板

期末复习计划表模板,内容附图。

学校期末复习计划

学校期末复习计划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期末考试临近各学科的教学都已接近尾声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复习工作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复习工作做得好的话学生在期末考试当中就能取得较为理...

期末复习计划表

期末复习计划表

期末复习计划书

学校院系姓名学号项目计划书期末复习计划书一项目概述随着这个学期的结束期末考试也逐渐临近所以我们的期末复习也开始加入我们的日常学习安排中每个人对期末考试都抱着不同的目标而我也对自己定下了需要完成的目标在不挂科的基...

期末复习计划表格版(适合各年级语文)

期末复习计划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单元期末复习检测

大学期末复习计划详细版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表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表,内容附图。

石娟娟二年级期末复习计划表(20xx

中英文学校期末复习计划表20xx1教师姓名石娟娟学科语文班级203204

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科期末复习计划罗义萍一指导思想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已进入复习阶段期末复习如果不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那么对学生来说就一定感到很乏味所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重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期末复习计划

高中部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计划期末复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说复习课是对平时教学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为了做好本学期期末复习切实提高复习效果杜绝散漫自由的放羊式复习的出现特别...

三年级期末复习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1字词2句子标点3课文重点内容4课内外阅读5习作二复习具体安排1每课的生字词语听写过关2重点的课文段落和古诗的背诵过关3每个单元后语文园地后的知识点巩固落实4多音字的复习5近...

20xx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0xx20xx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教者姚小燕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17人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年龄太小或是由于基础智力学习行为习惯等原因而使...

期末复习计划表(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