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

时间:2024.4.9

本科选修课论文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学专业                                

年    级            09                               

姓    名            许兴玲                           

论文(设计)题目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             

指导教师    邱烈峰    职称    讲师          

20##年12月7日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

学生姓名:许兴玲   学号:20095014246

政法学院   法学专业

摘要:由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高校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营养补充,以获得通过运动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营养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与形式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在高校可将体育锻炼的内容划分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类;体育竞技类(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传统保健体育类(如武术、气功等)和娱乐体育类(如登山、郊游、棋牌、垂钓等),以及各种健身操、健美、体育舞蹈等。由于受学校所属区域经济与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活动的方式上无法做到全国统一。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有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

二、体育内容的选择

由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不同,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合理选择锻炼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以获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一)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兴趣及需要进行选择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选择锻炼内容时要考虑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健康状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等情况。确定锻炼的目的是为健身健美还是提高运动水平,是为了娱乐、医疗还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然后选择那些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与形式进行锻炼。

(二)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实用、方便
    进行体育锻炼自然要考虑锻炼的全面性,通过锻炼力求使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肢、躯干) 、内脏器官、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考虑实际条件,因时、因地选择一些实效性强而又简单易行的锻炼内容与形式。所谓因时制宜,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合理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器材等。
    三、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需求

(一)大学生的营养特征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与青年初期阶段,是人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最重要时期。这一阶段,身体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身体形态和功能已具有成人的特点。在心理活动方面,意识、分析、判断、记忆能力发展迅速,富于遐想,充满激情,为此大学生的营养特征表现为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为复杂,他们对营养的需求表现为:热量充足、质量齐全、择食有度、个体有别。

(二)体育锻炼对营养的需求

    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紧张,内分泌机能提高,酶系统活跃,新陈代谢旺盛, 体内的糖、脂肪被大量分解供能,蛋白质代谢加快,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参与分解代谢而加大了损耗丢失过程。这些变化,使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增多。体育锻炼造成的能量消耗要在运动结束得到补充,否则,机体处于一种“亏损”状态,久而久之,会使锻炼者生理机制及运动能力下降。不同体育项目由于代谢特点的不同、能量消耗各异,而对营养有着不同的需求。如跑步的营养特点:

1.短跑是以力量素质为基础的无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运动时间短、强度大,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食物中要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增大肌肉的体积,提高肌肉的质量,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达到3.0克左右。此外,由于短跑项目在运动中高度缺氧,负有氧债,运动时能量来源依靠无氧糖酵解供能,因此膳食中应供给丰富而易于吸收的糖、维生素C、维生素B。

    2.长跑是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较高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工作能力。虽强度较小但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要求膳食中供给充分的碳水化合物以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贮备,在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成分中,突出铁、钙、磷、钠、维生素C、B1和E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

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

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是与学生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时,人体内物质能量消耗明显增大,超量代偿效应显著。注意营养卫生,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对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注重营养卫生或不遵守饮食制度等,将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和吸收,不仅使体育锻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运动的能力,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一)热能平衡的意义
    维持热能的消耗与摄取的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提高锻炼效果的基本要求。因为,运动时热能消耗较大,必须供给充足的热能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热能不足,会引起身体消瘦、抵抗力减弱、运动能力下降。但摄入过多的热能也会导致人体肥胖,对健康也不利。因此,应根据机体能量消耗的情况来确定热能的摄入量,以维持摄入与消耗的平衡。饮食中摄入热能是否恰当,应根据食物的发热量和人体能量的消耗来计算,也可用人体体重的变化来估计。
   (二) 热能物质的比例
     膳食中,人体所需要的热能物质的比例是否适当,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工作能力以及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饮食中糖和蛋白质的比例要高一些,脂肪应相应减少些。蛋白质、脂肪和糖三者的比例可按重量以1∶0.7∶5 为宜(对从事耐久项目的人可以适当增加脂肪事物的比例)。为保证每日摄入的热能物质的比例恰当,应克服偏食等不良习惯。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它对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影响。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时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代谢加强,消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排汗,维生素和矿物质应适当增加。一般情况下,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好从饮食中摄取,绿叶蔬菜和鲜嫩水果,以及动物的心、肝、肉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四)合理的饮食制度
    良好的饮食制度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更有利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所以饮食时间、饮食质量的分配应基本稳定,并应做到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食后一般应休息30min 以上再运动。食物中所含的热能、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应根据个人一天的身体活动情况决定。一般认为体育锻炼前的一餐适宜安排易消化,含有较多的糖、维生素和磷的食物,但量不宜过多,运动后的一餐食物量可多一些。
   (五)食物的清洁卫生
   
许多病菌、病毒都是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的,因此,必须重视饮食过程中的清洁卫生。做到进食前洗手,餐具经常消毒,冷食瓜果用凉开水洗净或去皮,不吃霉烂变质食品,不饮生水等。还应指出,对食物的选择既要做到易消化,又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
   (六)注意饮水卫生
   
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时机体的排汗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较热的环境里进行锻炼,会造成机体水分的大量消耗,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都可适当补充一些水。但是,运动中或运动后的补水方法不宜采用一次暴饮的方式。暴饮会增加心脏循环系统和胃的负担,使人体无机盐减少等,从而出现心率过快、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影响人体健康。一般每小时的饮水总量,应控制在800g以下,以每15min补水150~200g为宜,也可用0. 5 %的盐水作为补充。
    五、大学生营养观念的现状及其改善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人占到76.8%(男)和57.6%(女),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对健康知识非常缺乏。我国现实生活中营养科学的普及还很不够。

(一)大学生在健康观念上缺乏科学引导。建议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加强生活方式教育,加强健康的行动能力及其行为改变的技巧与方法的教育,以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使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完整性教育,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与饮食科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和生活,锻炼与营养是否合理,将对他们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离开了中学时代父母对膳食的安排,独立选择食物,逐渐养成了具有个性的膳食习惯。在这一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指导,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建议高校在体育课中,每学期拿出4个学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饮食科学教育,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宣传。

(三)增加健康指导员,推广营养餐。健康指导员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需要,安排合理的锻炼和食谱。目前高校的食堂仍采取的是用餐人自选,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学生很难保证自选的每一餐都作到科学合理,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广营养餐。由学校健康指导员根据学生来源、饮食习惯、生理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每餐和每天的配膳,使膳食中的营养不仅种类齐全量充足,而且比例适当,这样就可以和体育锻炼很好的结合起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四)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校园人数的增加,各方面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另外,高校领导对食堂应加强监管,对食堂原有的厨师队伍不断调整,引进高学历和高技术水平的厨师,严格控制无健康证的人员从事食堂工作,要求食堂配备营养师,推广营养餐。

参考文献:

[1]曹志发.新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刘永祥.健康体育与养生保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J].徐州: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6).
[4]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第二篇:体育锻炼与营养


体育锻炼与营养

有一定的影响,在一般人的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发热量的比例应为1︰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脂肪量减少,三者的比例应为1︰0.7︰4~5。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能量消耗也不同,耐力项目(如长跑、游泳等)可适当提高糖与脂肪的比例,三者比例应为1︰1︰7。

蛋白质与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强条件反射活动,改善自我感觉,降低疲劳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它又是肌肉的原料,对保证肌肉的发展和发挥更大的功能具有重大的作用。肌肉收缩主要靠肌纤维的收缩。如肌纤维增粗,肌肉收缩力量就增大,这必须依靠肌肉中蛋白质的增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增加,可以改善运动时体内的物质代谢。因为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肌肉、内脏、血液、皮肤、指甲、毛发、酶和部分激素,都是由蛋白质组成。它在构造机体、修补组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氧化时耗氧多,对运动有影响。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5克的蛋白质,年龄较小仍在发育中的大中学生和疾病恢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对蛋白质食物的食用方法,最好将两种以上的蛋白质食物混合使用,可以互补所缺乏或含量不足的氨基酸,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来源于肉、蛋、奶、豆类及粮谷类等。

脂肪,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摄人50克脂肪(包括食物本身所含的脂肪在内)即可满足活动的需要。每克脂肪能产生39焦耳的热量,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体内起着固定内脏器官以及润滑协调作用,在体表面起着绝缘保温的作用。它是多种维生素被人体吸收的溶剂,是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脂肪来源于动物油和植物油等。

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容易消化吸收,分解迅速,产热快,耗氧少。糖是供应人体活动能量,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此外,在构成身体组织,辅助脂肪消化、帮助肝脏解毒,促进胃肠蠕动的消化腺的分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糖水平正常才能发挥大脑的功能。一个大中学生,每日摄人400~500克的碳水化合物,可满足每日活动的需要。当高度脑力劳动和大运动量训练时,血糖消耗得很快,应适当予以补充,糖的主要来源是粮食(米、麦、玉米、高粱等)与根茎类食物(薯类、萝卜等)所含的淀粉,水果和瓜类中也含有糖。

从山西农业大学19xx年调查结果看,该校学生从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看,男生中蛋白质占耗热量的10.8%,脂肪占26.4%,碳水化合物占62.8%。女生中蛋白质占耗热量的10.7%,脂肪占25.8%,碳水化合物占63.4%。从调查表中看到男、女生脂肪每日摄入量都高于城市代表值,而维生素A、维生素B2食

体育锻炼与营养

体育锻炼与营养

发现,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或午饭、晚饭吃的过饱,可以引起胆汁成份的变化和胰岛素分泌不均,容易发生胆结石症和皮下脂肪增多,对身体极为不利。最好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摄取热量应分配合理,一般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暴饮暴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为使食物充分消化,饭前饭后1.5~2小时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2)进行肌肉力量较高的项目锻炼时,应注意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取。在多种食品中猪肝的价值最高,它含有很多人体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铁量较高,有利于预防运动性贫血。仍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和女生的月经期,应补充更多的铁质。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克氯化钠,而一次马拉松随汗带走30克氯化钠,所以运动后喝些淡盐水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运动会等比赛前的一餐中(赛前2.5~3小时进餐),以七成饱为宜,不吃易产气、难消化的食品(如韭菜、大豆等),临赛前不要吃过多的糖(不超过1克/千克体重)。

(3)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卫生

水是机体不可缺乏的重要营养素。水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能,保持腺体的正常分泌。运动中消耗大量热量,因出汗过多丧失大量水分。失水会使血溶量减少,而运动时机体则需要充分的血容量。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口唇发干或疲劳现象。由于肌体缺水,血液的粘滞度增加,心脏负荷加大,也会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运动中和运动后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切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水分渗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多,会加大心脏、肾脏的负担,使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随汗水大量排出,还导致盐分的损失。为补充失去的盐分和热量,宜用含糖、盐比例适当的运动饮料。运动中最好以水漱口,或以少量水解除渴感。应注意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每次150~200毫升/次为宜。运动后不要喝5℃以下和15℃以上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佳。

因为吃进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以10%为不吸收计,故从食物成分中计算出的数应减去10%,才为摄取量。

第二节 蛋白质、脂肪、糖在体育

锻炼中的营养特征

一、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意义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以及硫和磷等元素,是组成人体重要成分之一。人体一切细胞组织均由蛋白质组成。体内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也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此外,如激素、酶、血红蛋白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还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运转,均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虽不属于主要能源,但它对于修复、构建组织及参与代谢十分重要。体内原有的或已经损破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必然发生分解,分解后大部分再被利用,也有一部分排出体外。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放出能量。此外,每天由食物提供蛋白质中,如果有些不符合机体需要,或者数量太多,也将分解而放出能量。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放出16.74千焦(4千卡)热能。人体每天所需能量有14%左右来自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蛋白质含量稳定,虽蛋白质不断合成分解,组织细胞不断更新,然而蛋白质的总量却维持动态平衡。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平衡状态叫氮平衡,即摄入机体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相等。少年儿童为了满足新增组织细胞形成的需要,有一部分蛋白质将在体内储留,即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大于排出量,即为正氮平衡;反之,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能由于大量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分解,由机体排出的氮量超过摄入的数量,即为负氮平衡。

蛋白质营养不良少年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智力障碍;成人则出现疲劳、体重下降明显、肌肉萎缩、贫血、血浆蛋白含量降低,逐渐发展成营养性水肿等。

(二)蛋白质的来源

食物中的肉、鱼、奶和蛋类等,是动物性蛋白质和主要来源;豆类 (主要是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粮谷类食物蛋白质含量虽不高,但往往由于食用量大,因此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日吃0.5千克粮食即可获得50克的蛋白质。

(三)运动锻炼中蛋白质的需求特征

蛋白质在体内的储存量极微,营养充分时约可储存少量(约 1%),过多的蛋白质进人体内后,经肝脏分解为尿素等排除,所以蛋白质应该每天摄入适量,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蛋白质的需求量与机体的活动强度、肌肉数量及体积等条件有关,一般是以正常成年人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1.5克为标准,运动锻炼者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一般人高,成年锻炼者一般为每公斤2克,并要求应有较多的动物性蛋白质。在考虑蛋白质的供给量时,热能必须充足,如热能供给不足时,则蛋白质不能有效地被利用。此外,如果过多摄入蛋白质对身体有害,因为蛋白质代谢时耗氧较多,增加肝肾负担,尤其在热量摄入不足时,这种有害作用更明显。

二、脂肪

(一)脂肪的生理意义

脂肪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脂肪的广义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甘油三脂),类脂能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的物质,在营养上特别重要的有固醇和磷脂两类化合物。有人将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统称脂类或脂质。此外,脂类中还包括脂蛋白。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的在体内不能合成,由食物供给,这些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脂肪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特别是磷脂和固醇等。磷脂类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固醇是合成体内固醇类激素的重要物质。中性脂肪成构成体内的储备脂肪,如皮下脂肪。此种脂肪在体内可以支持和保护脏器、隔热和保温,当机体需要时可以动用来参加脂代谢和供给能量。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热37.67千焦(9千卡),为最浓缩的热能来源。机体摄入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维生素A、D、E、K均溶于脂肪,故称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的脂肪可以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并协助其吸收利用。脂肪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摄入过量可引起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人脂肪占体重的10%~20%,肥胖者超过此数。

(二)脂肪的来源

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鱼油、骨髓及蛋黄等;植物性脂肪,如芝麻、菜子、大豆、花生和茶子等含有大量脂肪,加工可制成植物油。此外,核桃、杏仁、松子、葵花子和榛子等均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脂肪。国外有人强调食用动物性脂肪,认为80%应来自运动性脂肪,主要考虑到奶油、蛋黄及鱼油等脂肪中脂溶性维生素及磷脂的含量较高。奶油和蛋黄中脂肪不仅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并且易于消化吸收。而植物脂肪中则含较多必需脂肪酸。近年来还有人提倡让运动员食用麦芽油增强耐力。

(三)运动锻炼中脂肪的需求特征

脂肪是浓缩的能源,尤其是耐力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才被氧化而放出能量,并且脂肪氧化时耗氧多,在负氧情况下脂肪氧化受到障碍,不能有效地被利用,而且会增加机体酸性代谢产物,对机体不利。因此,膳食中的脂肪不宜过多。每日膳食中有50克脂肪基本能满足需要。一般认为应占每日热能供应量的 17%~20%左右。不宜超过30%。而在寒冷条件下可以适量增加摄入量。摄人脂肪应选择熔点低,消化吸收率高和含脂溶性维生素与必需脂肪酸较多的脂肪。一般情况下,植物油较好。

三、糖

糖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可分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和乳糖)和多糖(如淀粉、糖元、纤维素和果胶等)三大类。

(一)糖的生理意义

糖是热能的良好来源,一克糖在体内产生16.74千焦(4千卡)的热能,是能量物质最重要的来源。糖作为供能物质有许多优点,糖的消化吸收、分解产热快,尤其是葡萄糖能快被氧化而供给能量,所以糖有直接燃料之称。糖氧化时耗氧少,氧化一克糖需氧0.83升;而氧化一克脂肪或蛋白质分别耗氧为2.03升和0.97升。糖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热能。这对体育运动十分重要,因在紧张的运动中,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以糖氧化供能,可以减少体内氧债。糖是构成体质的主要物质,并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糖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糖可以增加肝糖元的贮存,加强肝脏功能和解毒作用。

糖对神经系统的代谢十分重要,供给神经组织所需要的热能,神经组织中储存的营养素很少,主要靠血液中的糖分供给其代谢的需要,所以当血液中糖分减少时,神经系统的机能最先受到影响。脑每日需要葡

萄糖100~120克,血糖过低时发生低血糖症甚至昏厥。

(二)糖的来源

膳食中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和薯类,米和白面的含糖量为80%~90%。因为粮食和薯类富含淀粉可供热能外,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而蔗糖和麦芽糖除供能外,营养价值远不如粮谷类食物,食物中糖的含量见下表。

食物中糖的含量

食 物

蔗糖

大米 面粉

水果

蔬菜(主要为不能利用的纤维素)

牛奶(主要为乳糖)

猪肝(主要为糖元)

蛋、肉、鱼类 百分含量(以湿重计算) 100 80~90 5~8 2~3 4~5 2~3 0~1

(三)运动锻炼中糖的需求特征

糖的供给量、消耗量的大小与饮食习惯、运动水平及生活水平有关。一般情况下占总热能供给量的60%~70%,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4~6克,运动者需8~12克,机体内糖储备很少,约300克左右,体内多余的糖转为脂肪储存。

有关各种营养素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可因各种营养不在体内的作用不同,消耗量大小不同和各地食品种类的不同及饮食习惯的不同而不同。我国人民膳食中大约总热量的60%~70%来自糖,10%~15%来自蛋

白质16%~20%来自脂肪。蛋白质虽也供应一部分能量,但非主要来源,而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第三节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体育锻炼中的营养特征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种类很多,理化性质也不相同,大多数不能由人体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它们在体内不能供给能量,一般也不参与体质的构成,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需要,但不能缺乏。维生素在体内储存量也很少。

当膳食中维生素长期不足或缺乏,可以引起代谢紊乱或缺乏症。长期轻度缺乏,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使人的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维生素对体育运动参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为保证身体健康所必需,而且当体内维生素不足时给予适量的增加还能改善人体的运动能力。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除食物中供给量不足外,也有可能体内发生吸收障碍,生理需要量增加等。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是保持平衡膳食,当需要量增加时要提高供给量,减少食物运输、储存、加工、烹调过程中的损失,治疗妨碍肠道吸收的疾病。各种维生素之间的摄入量也要平衡。某种维生素大量摄入,可以加重其他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过量摄入维生素,可增加身体的排出量或引起代谢紊乱甚至中毒,所以必须合理使用。

(一)维生素A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凡能分解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源。

(1)理化性质。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热、酸和碱稳定,一般烹调中不致破坏,但易受强光、紫外线及氧的破坏而失去其功能。脂肪酸败时所含维生素A严重破坏。食物中含有磷、维生素E和抗坏血酸或其他抗氧化剂时,则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较为稳定。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当维生素A长期不足或缺乏,最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及夜盲症。随后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生长的症状,如上皮细胞过度角化的毛囊角化症,此症可以在呼吸道、消化道、眼的角膜和结膜以及泌尿生殖器官的粘膜上发生。因此,唾液腺、胃腺、汗腺、泪腺等分泌机能下降而发生各种疾病。如眼部因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的退变而泪液分泌减少,即为干眼病。又如呼吸道上皮角化和失去纤毛,可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而患呼吸系统疾病。 维生素A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中毒),如儿童每日口服维生素A10~15万单位连服数月,即可出现厌食、皮肤干燥、粗糙、瘙痒、毛发稀少、过度兴奋、肝肿大、肌肉僵硬等。一般均为摄入维生素A制剂过量引起。普通膳食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对视力要求高的人,需量也较多,如射击、摩托等项目,游泳运动员需保护皮肤,所以对维生素A需要量也较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维生素A供给量成人为750微克。上述供给量中至少有1/3应来自维生素A,其中2/3可来自胡萝卜素。

(3)来源。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蛋黄、牛奶等,一般兽、禽、鱼肉中含量不多,见下表。我国膳食中维生素A含量一般较少,主要由红、黄或绿色蔬菜及红、黄色水果中得到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1国际单位相当于0.6微克β胡萝卜素或0.3微克维生素A)。

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 每百克食物中含量

食品名称

/国际单位

羊肝 牛肝 鸡蛋黄 黄油 牛奶 黄花鱼 猪肉牛肉羊肉

29900 18300 3800 2700 140 80 0

胡萝卜 韭菜 菠菜 雪里红 太古菜 油菜 杏 食品名称

/国际单位

4.00 3.49 2.98 2.69 2.63 1.59 1.79

每百克食物中含量

(二)维生素D

(1)理化性质。维生素D能溶于脂肪及脂肪溶剂;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可以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的吸收,为调节钙和磷的正常代谢所必需,它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缺乏维生素D和钙,可以影响牙齿钙化,延缓牙齿萌出和颌骨的发育,使牙釉质发育不全,并易于发生龋齿。维生素D缺乏可以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D过量摄入,可产生食欲不良、恶心、呕吐、易兴奋,甚至可出现动脉、肾、小血管、心、肺等处的钙化现象。

维生素D的供给量标准,我国目前尚未规定。维生素D的需要量必须与钙、磷的供给量联系起来。在钙、磷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成人每日获得300~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使钙的储留达到最高程度。一般成年人如果不是生活或工作在不易接触日光的地方,则以上数量很容易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获得。孕妇和乳母,应对钙磷的需要量增高,此时该补充维生素D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岁以下儿童、孕妇、乳母为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10微克。

(3)来源。维生素D3最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和禽蛋等。奶类含维生素D3不高。6岁以下婴幼儿可补充适量鱼肝油,有利于生长发育。但切不可过量。成人经常接受日光照射就是最好的维生素D3的来源。一般不必补充。

(三)维生素E(生育醇)

(1)理化性质。呈淡黄色油状体,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对热和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可缓慢地被氧化破坏,在酸败的脂肪中维生素E遭到破坏。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近年来对维生素E的作用有不同看法,许多研究证明,维生素E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类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会发生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维生素E浓度低,红细胞寿命减短,补充维生素E后,以上症状减轻或消失。

许多人认为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抗氧化作用。据研究,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其原因

可能是维生素E能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的改善,提高生物氧化过程,改善肌肉营养,对心脏也有良好影响。维生素E能增强人体的高空耐受性及运动负荷能力,这与氧耗减少有关。缺乏维生素 E引起肌营养不良或其他组织的退化性病变,也可能由于耗氧的增加而形成相对缺氧有关。耐力项目可以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总之,目前维生素E对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在国内也已引起注意。

此外,据研究,维生素E在抗衰老方面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E的供给量我国尚无规定。美国建议膳食中供给量成年男子为15国际单位,成年女子为12国际单位(1国际维生素E,相当于1.1毫克a–生育醇纯品)。据国外报道,每公斤体重供给维生素El毫克,对减低氧债和提高运动能力有良好影响。当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酸量增高时维生素E的供给量也要随之增加。

(3)来源。a–生育醇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特别良好的来源为麦胚油、棉子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花生油等。绿叶莴苣叶及柑桔皮含a–生育醇也很多。在肉、蛋、鱼肝油及奶中也有存在。生育醇的吸收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相似,需要有胆盐及脂肪存在。

(四)维生素B1(硫胺素)

(1)理化性质。溶于水,对氧稳定,较耐高温,在酸性介质中极其稳定,然而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pH大于7的条件下煮沸可使大部分或全部破坏,即使在温室下储存,亦将逐渐破坏。故在煮鱼、煮粥、煮豆和做馒头制面条时,若加入大量的碱,可造成硫胺素大量损失。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据研究缺乏硫胺素时,机体合成脂肪能力降低。所以缺乏硫胺素影响能量供应。硫胺素能促进糖元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积聚,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加速糖元和磷酸肌酸分解等作用,对肌肉活动有利。硫胺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缺乏硫胺素使糖代谢发生障碍,最先受影响的是神经系统,产生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疲倦。如长期食用精白米和面粉,而又无其他杂粮和副食品补充,就会造成因硫胺素缺乏而患脚气病,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水肿、失眠、食欲不佳及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等。

硫胺素对运动员来说还有减轻疲劳,改善运动能力和加速疲劳消除。能用于治疗过度疲劳。总之,硫

胺素与运动有密切关系。

膳食中硫胺素供给量应与机体热能总摄入量成正比,以每千卡热能相应供给若干克硫胺素比较合理,即机体能量消耗越多,硫胺素供给量也相应地增加。硫胺素在人体内储存很少,即使过去膳食中硫胺素含量很丰富,但一旦改为硫胺素缺乏的膳食数周,即可发生脚气病。所以认为正常成年人硫胺素供给量应为0.4毫克/1000千卡。目前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供给量标准为0.5毫克/1000千卡。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1.5~2毫克。如为大运动量或过度脑力劳动、高温、缺氧或膳食中糖的摄入量多时,硫胺素的需要量相应地增加。运动员对硫胺素需要量较高,尤其是耐力项目。如膳食中供给量不能满足时,可以服用硫胺素制剂。胺素的摄入量过多时可以从尿中排出。

(3)来源。硫胺素丰富的食物有粮谷类、豆类、酵母及硬壳果、动物肝、肾、脑、瘦肉及蛋类。粮谷类食物硫胺素主要存在于胚芽和表皮部分。此外,在绿叶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

(五)维生素C(抗坏血酸)

(1)理化性质。溶于水,不耐热,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能使其破坏,在酸性环境中对热稳定,干燥条件下也较稳定,当受潮或光线照射后易于破坏。由于维生素C性质十分不稳定,在洗、切、烹调时如不注意上述情况,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以遭到破坏。植物组织中含有抗坏血酸酶,能催化维生素C使之氧化。所以蔬菜和水果不宜久放,以免营养价值降低。铜盐有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作用,故不宜用铜锅炒菜。

(2)生理功能及供给量。维生素C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还原性物质,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为形成细胞间质所必需;维生素C与骨骼、牙齿生长发育有关;对红细胞的生成有影响,能促进造血,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维生素C能改善机体工作能力,对体育运动有密切关系,不仅能改善运动能力,并且能推迟和减轻疲劳,又有利于疲劳的消除;维生素C能提高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并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能增加对缺氧、寒冷和高温的耐受性,提高组织内氧的利用;维生素C与抗体生成有关,因维生素C能促进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形成,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此外,维生素C还能增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也有利于增强抵抗力,体内保持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能减弱病毒的致病力,所以也有利于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维生素C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深部动脉血栓,血栓的形成与维生素C长期负平衡有关。维生素C能阻止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在有氧条件下还可以促进亚硝胺的分解。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

维生素C能使体内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含量下降,但不能阻断体内亚硝胺的致癌作用。但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

膳食中的供给量经实验研究和实验调查发现,每日摄入10毫克维生素C,不仅可以预防坏血病,还可以治疗坏血病,但又因维生素 C摄入量较高可以增进健康,提高抵抗能力及加速创伤愈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供给,成人为30毫克。我国供给量为:成年男子为 75毫克,成年女子为70毫克。

(3)来源。大部分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维生素C,只要经常能吃到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注意合理烹调,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

二、无机盐与水

存在于人体中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和氮主要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外,其余各种元素,不论含量多少,均称无机盐,而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镁、磷、硫、氯等7种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锌、碘、锰、氟等存在数量极少,有的只有痕量,故称微量元素。各种无机盐总量约占体重的5%。

(一)钙

(1)生理功能。钙构成骨骼、牙齿。体内钙总量的99%集中于骨和牙齿中。若机体缺钙,骨和牙齿的生长及维持正常状态受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兴奋传导和适宜感应性的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都必须有一定量钙离子存在;若血钙下降,可使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反之,若血钙过高,则可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钙也参与血凝过程,并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若缺钙,则血液凝固受影响。

(2)供给量和来源。我国规定钙供给量标准,成年男女为0.6毫克。钙的良好来源是奶及奶制品,不但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高。蔬菜、豆类、海带、小虾米等均含有丰富的钙。钙如与草酸结合则不能吸收。脂肪过多也妨碍钙的吸收。维生素D与蛋白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二)磷

(1)生理功能。磷是骨与牙齿的重要组成材料。正常人骨骼中含磷总量为600~900克左右,约占体内磷总量的80%;磷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原料,如核酸、磷脂和某些辅酶等;三磷酸腺苷和磷酸中的磷具有储存和转移能量的作用,在代谢中有重要意义;一切肌肉活动、神经活动、糖与脂肪的代谢都需要有

磷的化合物参加,肌肉活动越多,能量消耗越大,磷的需要也更多;磷还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磷和脂肪合成磷脂,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状态所必需的物质;糖在血液中以酸式磷酸盐和碱式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维持血液中酸碱平衡的一种缓冲体系。磷与能量代谢和神经肌肉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是运动员膳食重要营养素之一。

(2)供给量和来源。多数国家无规定标准,由于所吃食物种类广泛,磷的来源不成问题,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和钙含量充足,则所得到的磷也能满足。成人每日需磷1.5克,运动员需要量较大,尤其是能量消耗大和神经高度紧张的项目,如体操、长跑等每日需磷2.5克。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一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都含有磷,如蛋类、肉类、鱼类等。植物性食物中,豆类和绿色蔬菜含磷量较高。

(三)铁

(1)生理功能。成人体内约含铁3~7克,约有60%~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5%存在于肌红蛋白内,15%存在于细胞色素酶及多种氧化酶中,剩余的铁则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中。铁在体内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与细胞内生物氧化有密切关系,如铁供给不足,一般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2)供给量和来源。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中吸收,身体需要较多时,吸收的铁也增加;需要的铁少时,吸收也减少。铁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以反复被身体利用。一般情况下,除肠道分泌物和皮肤、消化道与尿道上皮脱落可以损失少量外,几乎不存在其他途径的损失。只要从膳食中吸收的铁能补偿这些损失,就能满足需要。当然妇女在经期和孕期铁的供给量应该增加。无机铁盐比有机化合物中的铁容易吸收,二价铁约比三价铁的吸收率约高3倍。胃酸、维生素C均可以促进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故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食物中脂肪过多,影响铁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其吸收率均在10%以下,动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较高,如鱼类为11%,肉类和肝脏铁的吸收率可达22%,而蛋类铁的吸收率只有3%,可能有干扰铁吸收的因素存在。

我国规定每日铁供给量成年男女均为12毫克,但妇女经期和孕期,授乳期为15毫克。从事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量大的运动员,应进行预防性补铁,运动员每日需铁量为20~25克,运动员缺铁的原因,但因

需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也常因对铁的吸收不良或损失过多。

(四)氯化钠

(1)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影响水的动向,对维持机体水分、防止体内水分丧失有重要作用;氯化钠参加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重碳酸钠是体内重要的缓冲物;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不足时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氯化钠与肌肉的正常生理活动关系十分

密切,缺乏时肌肉软弱无力,易于疲劳。大量损失时会发生肌肉痉挛,因为氯离子减少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之故。

(2)供给量和来源。主要来源是食盐。食盐个体摄入量差异很大,一般成人每日摄入15克左右,主要经尿排出,尿中的排出量和摄入量有密切关系。氯化钠除肾脏排出外,皮肤也可通过排汗而排出氯化钠。汗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一般为0.2%~0.4%,据报导,长跑运动员汗液中排出氯化钠浓度平均为0.47%~0.15%,运动员中发生的低盐和缺水情况,一般属于轻度。轻度氯化钠不足时,出现乏力,食欲不良等,纠正后即恢复。然而,夏季氯化钠不足常易被忽视。在夏季水盐损失量大时,应加强水和盐的补充,在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入氯化钠8~15克已足够,夏季多汗时可增加至20~30克/日。

(五)水

(1)生理功能。在组成人体的成分中,水占成人体重的60%~ 70%。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物质中,以水为最多。维持水平衡状态时,进人机体的水和排出机体的水基本相同,称“水平衡”。体内水分损失20%时,无法维持生命;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水参与体内许多代谢过程,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以至排泄均必须在水的参与下进行;水能保证腺体的正常分泌;水参与体温调节,发1克汗液,即能失散2﹒43千焦(0﹒58千卡)的热;失水过多必然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流减慢,影响对肌肉的供氧和正常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泄,出现肌肉酸痛,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肌肉发生痉挛等。

当肌肉失水2%时,体液渗透压增高,血浆容量减少,渗透压改变,运动能力下降,体内失水量达体重的4%~5%时,肌力下降20%~30%。体内因缺水而刺激丘脑下部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出现口渴感。口渴也出现于高盐饮食时。此外,也因唾液分泌减少致使口咽干燥而产生口渴感。运动时常因口咽部干燥而体内并不缺水的口渴感,称“假渴”。采用漱口即可解渴,如因活动量大而大量排汗所引

起的口渴感,该及时补充水分。运动中和运动后均不宜大量饮水,不然会产生胃部膨胀,有碍膈肌运动使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又因水分大量摄入,短时间内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肾脏负担加重,继之出现排汗量和排尿量增加,大量泌汗的同时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因而对节省能量和恢复疲劳均不利。适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可以有效地预防体温升高和血液浓度升高。水还具有润滑作用,如关节液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唾液可使食物易于吞咽等。

(2)供给量和来源。饮料和各种汤类中的水分,每日可获得水约 1000毫升;膳食中各种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水果、蔬菜和肉、鱼等,可获得1200毫升水;体内物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一日约产生300毫升代谢水,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以肾脏排尿为最重要,正常情况下每日排尿1500毫升;经消化道排出的每日只有100毫升左右,但在呕吐和腹泻情况下明显增多。由呼吸道排出的水分约350毫升。运动时呼吸道排出量略有增加;皮肤排汗量非显性汗约500毫升,但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则排汗量明显增加,有时一日排汗达数升以上。

体育运动参加者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活动,体内产热量大,水盐代谢旺盛,气温高于30℃时,机体主要靠发汗调节体温,大量排汗时伴有水、盐、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损失。若失水、失盐而缺少合理预防措施,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大量排汗时该及时补水。

失水量与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失水量大,血红蛋白浓度相应增高。饮水应少量多次。所失去的水分应该及时逐渐得到补充,以便使机体保持平衡。在补充失去的水分时应补充失去的无机盐。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总结报告

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现状调查10张菁20姜钱娜16钟斐斐17蒋亚芳13王霞琴14张娜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0英教2班317000摘要体育锻炼是每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对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有一个全面的了...

大学生体育总结(个人总结)

体育总结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走向尾声,从高中步入大学,不仅文化课程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体育等素质培养课也是如此。在大一的下学期,很幸运的选到了刘老师的排球课,通过一学期的排球学习,让我…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

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我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个人小结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个人小结通过此次调查,我觉得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从学生自身而言,是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兴趣。在忙碌的…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会把体育锻炼列入自己的日常安排表中有些人却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安排最后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满意度也会不同通过...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报告(总结)2

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题负责人杨胜飞学号学院专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年级班级大学一年级地理信息系统1班联系电...

大学生体育小结

大学生体育小结1大学生体育小结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走向尾声从高中步入大学不仅文化课程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体育等素质培养课也是如此在大一的下学期很幸运的选到了刘老师的排球课通过一学期的排球学...

如何督促大学生体育锻炼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完成人姓名关怀系别体育系专业运动训练班级20xx级4班指导教师杨羽完成日期20xx年5月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关怀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

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调查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常州市政府现进行一次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此次调查问卷你所反应的情况与提出的意见意见对我们...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姓名学号专业亲爱的同学您好欢迎你参加xx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调查本问卷是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请你仔细阅读题项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作答本调查仅作科学研...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调研活动小组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大学生如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提出建议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无需填写姓名所有回答仅用于统计分...

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差异分析

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差异分析摘要虽然体育锻炼的目的在我们看来无非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真正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还是因人而异这里以男女大学生作为特定群体进行一个浅显的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关键词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在当今...

大学生体育锻炼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