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总结 山大

时间:2024.4.28

第1章 高层结构概述

1、什么是高层建筑?

(1)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试述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随结构高度增加,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位移增加最快,其次是弯矩和轴力; 水平荷载(作用)是主要荷载,结构高度和抵抗侧移是设计的主要矛盾。

第2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成束筒结构、巨型框架。

框架结构优点是:⑴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隔方便;⑵整体性好,设计合理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⑶墙体采用轻质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缺点是:侧向刚度小,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差。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①整体性好、刚度大,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强; ②抗震性能较好,设计合理时结构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缺点是:受楼板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建筑平面布置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既克服了纯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小的缺点,又解决了纯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的问题。

筒中筒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力,并且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成束筒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比筒中筒结构又有提高。沿高度方向,还可以逐渐减少筒体的个数,结构刚度逐渐变化,且不影响框筒中梁、柱和楼板的布置。

2、高层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原则是什么?

控制结构的高宽比 H/B,高宽比越大,结构的侧向变形能力也相对越强,倾覆力矩也越大,经济效益相对越低。

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且宜使风作用效应小。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体形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但应满足有关构造要求;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尽量不设缝。如要设缝,缝宽必须满足抗震缝的要求。如不设缝,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或施工措施。

高层建筑宜选用承载力较大、压缩变形较小、稳定性好的土层作为地基。在地震区,尽可能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由于地基失稳而破坏,或者产生过量下沉或倾斜。

高层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宜采用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形基础。当地质条件好、荷载较小,且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基础或其他基础形式。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要大

3、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框筒结构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由外围柱框架围起来的结构

不同点:前者外框筒的柱距大、梁高小、为平面结构,后者外框筒柱距大、梁高大、为空间结构。

4、高层建筑结构为什么要限制结构的水平侧移?

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必要的刚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有两个目的:第一,保证主要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避免混凝土墙或柱出现裂缝;将混凝土梁等楼面构件的裂缝数量、宽度限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第二,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损坏。

5、高层建筑的基础为什么要有埋置深度的要求?

较深的土层承载力大、压缩性小,稳定性好;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较大,要求基础周围的土壤应有一定的嵌固作用,能提供部分水平反力;根据实测可知,通常在较深处地震波幅值较小,越靠近地面地震波幅值越大。

6、缝的种类、设置原则

缝的种类: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设置原则:尽量不设缝。如要设缝,缝宽必须满足抗震缝的要求。如不设缝,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或施工措施。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荷载

1、如何确定高层建筑风荷载?

确定高层建筑风荷载的方法有两种,大多数建筑(高度300m以下)可按照荷载规范规定的方法计算风荷载值,少数建筑(高度大、对风荷载敏感或有特殊情况者)还要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

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

其中:

2、高耸结构风荷载计算中,为什么要计算风振系数

风载是动荷载,结构在风载作用下产生振动,结构内力要大于静载作用。我国《荷载规范》采用基本风压乘以风振系数来考虑其影响。高度超过30m且高宽比H/B≥1.5的高柔房屋,由风引起的结构振动比较明显。因此要计算风振系数。

3、总体风荷载与局部风荷载。

总体风荷载是指整个结构所受到的风作用。为建筑物各个表面承受风荷载的合力,是沿建筑物高度变化的线荷载。

局部风荷载用于计算结构局部构件或围护构件或围护构件与主体的连接。如水平悬挑构件、幕墙构件及其连接件等,计算按公式做,但采用局部风荷载体型系数,檐口、雨篷、遮阳板、阳台等突出构件的上浮力,风载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建筑幕墙按标准规定采用。

4、有震组合、无震组合?

无震组合:组合时不考虑地震作用且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

有震组合:考虑地震作用效应且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

第4章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1、延性的概念、抗震等级

延性的概念——一般是指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构件和构件截面来讲,延性是指保持承载力情况下的塑性变形能力。

依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场地类别,划分了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同抗震等级,对应不同的延性要求。设计时采取不同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2、钢筋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

根据框架设计原则,梁端容许出现塑性铰。在框架梁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塑性内力重分布,降低梁端弯矩,减少负筋配筋量。

3、内力组合、荷载组合。

内力组合——截面内力之间的相关性,弯矩和剪力之间,不考虑相关性。故对框架梁来讲,只需计算到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即可;弯矩和轴力之间,存在相关性,故框架柱弯矩、轴力要“相应”。

荷载组合——多种荷载的共同作用,内力计算时,一般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荷载组合时,再乘以相应的分项系数。(参考第四章)

第5章 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1、框架结构的基本布置原则。

框架结构除了应遵循高层建筑一般的布置原则之外,还应该做到:

(1)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2)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拉通-对直)。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应做到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

(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4)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并与框架有良好的拉结。

(5)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2、框架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基本假定、内力分布规律。

计算方法:竖向荷载计算采用分层力矩分配法;水平荷载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

基本假定:

(1)一片框架或一片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2)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3)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

(4)杆件为等截面(等刚度),以杆件轴线作为框架计算轴线。

(5)在竖向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很小,因此在做竖向荷载下计算时,假定结构无侧移。

内力分布规律:。。。。。。

3、框架柱的抗推刚度、柱子的串并联。

抗推刚度:单位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

数柱并联,总刚度等于各柱刚度之和;数柱串联,总刚度的倒数等于各柱刚度倒数和。

4、反弯点、影响反弯点位置的因素。

反弯点:弯矩等于0的点,且此点上下弯矩相反。

影响反弯点位置的因素:框架结构的总层数以及该层所在的位置;梁柱的线刚度比;荷载的形式;上层与下层梁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

5、D值法对反弯点法的改进。

考虑了梁柱刚度、层高、荷载的变化,考虑了转角的影响。

6、框架侧移有几部分构成?侧移类型。

框架侧移由框架各层侧移和定点总侧移组成;侧移的类型有弯曲型侧移、剪切型侧移。

7、剪力墙分类:普通、短肢。

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分类——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

剪力墙按墙肢截面高厚比分为普通剪力墙、短肢剪力墙。

8、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1)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

(2)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3)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4)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一般≥6)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5)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7)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B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有关要求。

9、剪力墙平面计算基本假定。

(1)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为无穷大,在平面外刚度为零;

(2)各榀剪力墙在自身平面内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在平面外的刚度为零。

10、按洞口划分剪力墙类型。

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壁式框架、框支剪力墙、错洞剪力墙。

11、各种剪力墙受力特点、变形规律。

整体墙: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轴力为零;截面正应力分布符合直线规律。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

小开口整体墙:①弯矩:正应力在整个截面上大致是直线分布,局部弯曲弯矩不超过截面弯矩的15%;大部分楼层上,墙肢不存在反弯点。②剪力:当墙肢较窄时,剪力基本上按惯性矩分配;当墙肢较宽时,剪力基本上按截面积分配。

变形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洞口间的墙肢也有明显的局部弯曲变形。

联肢墙:墙肢弯矩存在反弯点,越靠近底端,墙肢弯矩增加越快;墙肢轴力上小下大,且一拉一压、左右相等;

剪力最大的连梁在墙肢高度中间偏下。

变形:整体系数大,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整体系数小,以局部弯曲变形为主。

壁式框架:多数层层间墙肢存在反弯点。

弯曲变形为主,杆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应考虑剪切变形。

框支剪力墙:受力特点:墙体内均存在,应力非均布,柱顶压应力集中;框架梁存在拉应力,梁顶存在剪应力,梁端负弯矩较小,梁、柱端弯矩不平衡,跨中梁顶面压应力接近于零。

12、框—剪结构布置原则。

(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结构构件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心线宜重合。

(3)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即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1>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体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的部位,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 L形、T形和 [形等;

<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6>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8>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9>板柱—剪力墙布置详见《高层规程》;

(4)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按规范规定取,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

<2>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5)在抗震设计的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3、框—剪结构的协同工作。

框—剪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间既存在相互作用、又保持共同变形的特点,称为协同工作。

14、框—剪结构的计算模型

铰接体系和刚接体系。

15、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

总框架抗推刚度与总剪力墙抗弯刚度的相对大小。即

16、框—剪结构内力、侧移特点,两种不同抗侧力结构的相互作用。

受力特点:

剪力:

(1)框架、剪力墙剪力分布与刚度特征值大小密切相关;

(2)剪力墙底部剪力最大,顶部出现负剪力(顶部存在集中力);

(3)框架底部剪力为零(计算方法原因),最大层剪力出现在结构高度中部附近,且随刚度特征值的增大而下移;

(4)框架中层剪力分布趋于均匀,梁与柱的弯矩、剪力变化较少;

剪力墙、框架顶部剪力均不为零,顶层楼盖传递相互作用的集中力(注意楼盖的整体性)。

弯矩(以均布荷载为例):

增大,剪力墙受到框架上部的反向作用越来越强,剪力墙上部由正弯矩变为负弯矩,底部弯矩明显减小。

变形特点:

(1)较小时,框—剪结构中框架作用较弱,结构类似于纯剪力墙结构。侧移以弯曲变形为主。

(2)较大时,框—剪结构中框架作用较强,结构类似于纯框架结构。侧移以剪切变形为主。

(3)适中时,框—剪结构中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明显,侧移类型介于弯曲和剪切变形之间,称为弯剪型变形。

17、刚度中心、质心、结构主轴

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抗侧刚度的中心。

质心:与质量分布相关的惯性力合力作用点。

结构主轴:层剪力和产生的层间位移方向一致时,层剪力的作用线。

18、扭转存在时,结构的受力特点。

扭转存在时,各方向抗侧力单元均有剪力产生;

扭转存在时,各单元侧移、剪力变化不同,离刚心越远,单元侧移越大、剪力变化越大。

19、剪力滞后、影响因素(框筒)。

剪力滞后:由剪力引起的翼板中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影响因素(框筒):柱距与裙梁高度(裙梁剪切刚度越大,剪力滞后越小)、角柱面积(角柱面积越大,刚度越大,其轴力与中间柱子差距也越大,剪力滞后越严重)、框筒结构高度(框筒底部剪力滞后最严重,越向上越缓和)、框筒平面形状(翼缘长度越大,剪力滞后越严重)。

20、伸臂的概念、特点。

伸臂是指刚度很大,连接内筒和外柱的实腹梁或桁架。

优点:能增大结构整体刚度、减小侧移、减小内筒弯矩、增大框架中柱内力。

缺点:使内力沿高度发生变化,框架内力的突变不利于抗震。

第6章 框架结构设计

1、延性框架的设计原则、弹性抗震结构与延性抗震结构有什么不同?

设计原则:(1)多道设防:强柱弱梁、强墙弱梁等。(2)塑性耗能:利用延性、防止脆性破坏。(3)连接锚固: 可靠的连接、锚固措施。

区别:

延性抗震结构:发生小震时,结构弹性变形;发生中震时,结构出现塑性变形;发生大震时,用塑性耗能但不倒塌。

弹性抗震结构:发生大、中、小震时,结构保持弹性变形。

2、框架梁端部弯矩调幅?

照框架模型,计算的根据框架设计原则,梁端容许出现塑性铰。在框架梁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塑性内力重分布,降低梁端弯矩,减少负筋配筋量。框架梁端负弯矩值一般较大,相应负筋配筋量也较高,施工不便。塑性调幅仅对竖向荷载下内力进行—恒载、活载;塑性调幅必须在内力组合之前进行—先调幅后组合。

3、框架梁、柱的控制截面有哪些?为什么?

框架梁:端部截面、跨中截面。框架柱:上、下端截面

4、影响框架梁延性的因素是什么?

配筋率和受压区高度

5、框架梁通长钢筋?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两根通长钢筋

6、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

在塑性铰区内,不仅有垂直裂缝,而且有斜裂缝。由于地震作用是往复荷载,会产生交叉斜裂缝,垂直裂缝也会裂通。混凝土的咬合作用会渐渐丧失。必须有足够的箍筋对其约束,保证剪力的可靠传递。

7、框架柱破坏形态、延性影响因素。

破坏形态:(1)弯曲破坏(2)剪切受压破坏(3)剪切受拉破坏(4)剪切斜拉破坏(5)粘结开裂破坏。

影响因素:(1)剪跨比(2)轴压比(3)剪压比(4)箍筋配置

8、强节点、强锚固,节点破坏特征。

强节点:足够的承载力、足够的箍筋、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

强锚固:足够的锚固长度、可靠的锚固方式。

节点破坏特征:通裂、破裂阶段。

9、梁、柱、节点配筋构造

①抗震设计时,不应少于柱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

②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箍筋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

③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配箍特征值中的较大值。

10、框架柱中为什么要控制体积配箍率?

柱子体积配箍率的限值,目的是保证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既有箍筋形式的要求,也有配置量的限值。

第7章 剪力墙设计

1、剪力墙的延性设计,如何实现多道设防?

为实现延性剪力墙,剪力墙抗震设计应满足:

(1)、强墙弱梁;(2)、强剪弱弯;(3)、加强重点部位;(4)、限制墙肢的轴压比;(5)、连梁的特殊措施。

实现多道设防:连梁屈服应先于墙肢屈服,及连梁先形成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

2、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②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1/10的较大值;

    ③当结构计算嵌固部位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至计算嵌固端。

3、剪力墙墙肢的破坏形态

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剪切破坏、滑移破坏。

4、剪力墙的配筋方式、钢筋的作用。

剪力墙配筋有:⑴端部纵筋;⑵水平分布筋;⑶竖向分布筋。

5、剪力墙墙肢的斜截面破坏形态,设计时如何处理?

剪拉破坏,斜压破坏,剪压破坏

设计措施:

防止发生剪拉破坏 ——配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率;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限制剪力墙截面的最小尺寸;

防止发生剪压破坏——通过计算配置所需的水平钢筋。

6、剪力墙边缘构件种类、设置条件、作用。

剪力墙边缘构件分为以下两类:

①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配置较多,对暗柱、端柱和翼柱的混凝土约束较强; ②构造边缘构件—箍筋配置较少,对混凝土约束较弱。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条件:①当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超过0.1(9度一级)、0、2(7、8度一级)或0、3(二级),在一、二、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一二级剪力墙。

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条件: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0.1(9度一级)、0、2(7、8度一级)或0、3(二级),以及四级剪力墙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作用: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

7、连梁受力特点、破坏形式

跨高比小,易发生剪切破坏。反复荷载交叉斜裂缝。

8、连梁内力调整、设计。

连梁内力调整:  a、连梁弯矩调整:方法一:调整连梁刚度。方法二:组合弯矩调整。b、连梁剪力调整

连梁截面设计:a、连梁正截面设计——对称配筋;b、连梁斜截面设计

  • 1
  • 2
  • 全文阅读
更多相关推荐:
建筑设备学习总结

建筑设备学习总结上了一个学期的建筑设备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对施工图识读,施工方面设备安装的理论知识,建筑给排水建筑通风建筑照明采暖空调建筑电气等等知识。《建筑设备》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总结

第一章高层建筑串联布置,双台剪刀布置分类1.层数:第一类9~16层,第二类17~25层,第三类26~40第二章墙面装修层,第四类40层以上24.铺贴式墙面:天然石材,人造石材2.高度:公共建筑h24m,超高层建…

土建施工经验总结(学习)

土建施工经验总结学习RSS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xx0906112031基础验槽或试桩验槽浅基础就要陪同勘察人员一起看实地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是否有异常的地方出现主要观察持力层的性质比如我们这一带浅基...

建筑构造资料总结(经典)

建筑构造资料总结第一章概述建筑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P1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P1构造物是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P1建筑物的分类方式1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

建筑工程实训总结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施工实习总结报告系部建工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10142姓名学号1014209实习时间20xx61120xx1010实习单位东北中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工程沈阳明发锦绣华城学校指导教师蒋洪...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素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实训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实训姓名**教育层次专科学号**省级电大新疆电大专业2012春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分校昌吉电大指导教师**教学点昌吉电大校本部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一、本次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大全

一设计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三层平面图见附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40kNmm2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

北京交通大学认知实习建筑工程结构报告

建筑结构工程认知实习报告姓名班级李昱奇学号土木1104班学院土建学院11231081李昱奇11231081土木1104目录前言3具体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地点1鸟巢水立方32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实验室...

新疆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新疆电大新疆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学号13221014019xx姓名甄源津班级13春建筑施工与管理通过在咸阳华泰玉景台施工现场的实训我不仅对所学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了许多新的启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第5周我们11级工民建方向迎来了大学期间的毕业实习虽然实践时间很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时去施工工地上现场参观建筑在建筑工地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20xx.1)牛晓玉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土木工程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建筑结构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