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材料在大班区角活动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4.21

《半成品材料在大班区角活动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幼儿在其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依赖材料进行建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区内的材料,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而材料的优势是教育者为幼儿架起的学习桥梁,教师的很多意图是通过材料这个媒介自然地传达给幼儿,不同的材料可以萌发幼儿不同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

本园区角活动一直在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也不断地探索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面对班额大,场地小,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在区角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提供高结构的材料(特点:规范、形象、精致、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成果,同时也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更换的不及时;(如在建构区,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就那几种积木;娃娃家的娃娃也就那几个,餐具、房间没有变化;医院也就那几个针管等);美工区与科学发现室也都以一些模拟的仪器为主。

其次,在材料的投放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局限性。如:大班的表演区、理发店、银行等,提供的专业化的玩具。由于材料提供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出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区角活动开展的没有层次性;幼儿活动缺乏挑战性;主题活动没有系统性等等。

最后,环境创设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所提供的知识不平衡、感官刺激种类不平衡(视觉材料和操作材料很多,其他感官活动的材料欠缺)、促进发展的内容不平衡(发展认知能力的内容多,发展健康人格的内容相对不足)等。

根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其好奇好动、好想象、好创造的特点,我们提供以半成品为主的区角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的实验研究,以解决以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xx年在“育儿天使”网站上发表《浅谈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指导》; 在南京溧水县永阳幼儿园《农村自然物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中研究的是农村中的自然材料在区角中的运用,他提到材料在每个活动区中的运用。

在20xx年x月“中国幼儿教师网”上《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中提到材料投放首先选择低结构性的游戏材料;其次用添加、组合、回归的方式让材料富有动态;最后赋予活动材料的情感性。

20xx年第1期《学前教育研究》中《浅谈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提到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的催化和幼儿的情感等。

以上这些都没有提到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而根据《学前游戏论》中提到“在中大班还要设一些未成型的材料即非专门化玩具,以满足和激发儿童日益增长的创造性。”因此从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关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

三、课题的界定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在活动室中划分若干区域,创设的区域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并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区域里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来亲身体验、建构认知的活动。

半成品材料:一是指教师在创设区角中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各类物体和游戏素材,他是幼儿个体建构的对象;二是指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的制作作品所需要的各类废旧材料。

四、理论依据的研究

1.瑞吉欧教育中指出:提供丰富的、美观的、启发性的、支持性的环境,允许儿童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与周围世界的人、事、物发生互动,成人的指导应保持最低的水平,环境应是安全的。

2.《学前游戏论》中关于半成品材料让幼儿自制玩具明确指出:“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中,自制玩具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制玩具与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教育的家度看,自制玩具就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开发幼儿潜力的重要途径。”

3.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构建儿童认知结构的桥梁。”幼儿通过外显的身体动作与自身内在的心理活动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探索活动。儿童知识的建构是在自我操作、摆弄中形成的,新的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要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和生活习惯。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影响学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主要是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文化;二是内在因素,及个性特征。托幼机构里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之一。在此提到“鼓励幼儿利用普通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让幼儿在家里或在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自发地利用普通材料,甚至是废旧物制作玩具,利用这些进行“发明”。

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是教育”就是以实际生活为教育源泉,教育领域才宽广。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其中“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方法论”中却强调以“做”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的课程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还是一个整体课程。在《纲要》中也提出幼儿教育整体观。所谓整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但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是《新纲要》的主题。由此,在区角活动中,空间安排上要尽量把能发生迁移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如把娃娃家区和积木区放在相邻的地方,以有利于在娃娃家区活动的幼儿到积木区去利用建构好的房子、交通工具等进行社会性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通过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通过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关注儿童科学学习过程与学习规律。

4.通过半成品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有效提供来源于儿童日常生活的科学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区角活动半成品材料投放的原则

1.动态性原则

我们本着“变废为宝”“贴近生活”“因地制宜”的理念,旨在区角活动的创设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重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发扬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的传统美德。要发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哪些资源对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明确的目的,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我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投放相关的材料。如春天选择花朵、柳枝等;夏天的螺丝壳、玉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材料也更加丰富,如稻草、麦杆、五颜六色的种子、形状各异的树叶、狗尾巴草、豆类等,冬天选择树皮以及一些冬季的蔬菜类(萝卜、番薯)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乡土资源的丰富,激发幼儿自己寻找材料的兴趣。

2.层次性原则

区角活动的实效性还表现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所谓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3.可变性原则

可变性原则是指同一活动材料,应考虑具有多层次的教育目标,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如益智区的各种彩色瓶盖,可以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可以拼搭各种图案;可以按规律排序;还能运用一些辅助材料像电线,穿成各种物体等等,幼儿通过举一反三不断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不仅巩固了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丰富性原则

所谓丰富性,可以认为首先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其次是指在数量上能够相对满足班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

(二)区角活动半成品材料投放的策略

1.无尽所用,激发兴趣的策略

一种游戏材料可在不同年龄水平幼儿的不同区域中投放,老师则引导幼儿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游戏价值。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材料绝对不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游戏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好玩好动、拆拆拼拼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操作性强的自制玩具或自然物,以它们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材料,以此满足幼儿的天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2.前后连接,主题延续的策略

要使区角活动有层次性、延续性、挑战性,那么在材料的投放上就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内容的设计从易到难,在主题上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半成品材料的投放时,就要针对以上这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挑战的欲望。

3.区角互动,合作共赢的策略

提供半成品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这类材料的游戏需要上个有其独特的作用——自主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投放半成品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区角,提供不同的材料,并且在区角之间有互动和迁移的过程。因为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合作、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应让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想象、尽情发挥的空间。

七、研究的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大二班全体幼儿为主。

2.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将选择和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记录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3)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初步界定“区角活动”、“半成品材料”的含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实践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4——20xx1.7)

1.课题立项论证,设计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分工。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区角活动与半成品材料的理论,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定期学习、交流。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方案论证。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9——20xx.7)

1.方案要细化,具体做什么工作要详细,罗列清楚,认真组织实施、采用文献求索法、行动研究法、实践指导法、经验总结法,加强对研究过程的调控并同时做好资料的效果分析,研究工作。

2.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半成品材料的概念,转变教师的观念。

3.根据研究目标内容等,有计划地在班级中进行实施活动。

4.组织讨论在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根据问题再进行实践、研究解决。

5.写好活动实录、个案记录、效果,分析等,用影视、音像等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区角活动的资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8——20xx2.10)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2.撰写经验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经验(20xx.10)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

1. 一直以来,我园都在开展区角活动,并且一直都在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有着随手可得的半成品资源,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酒瓶、酒瓶盖、钮扣、各种种子与小豆子等许多半成品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说这些看视不起眼的半成品资源,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宝,他们百玩不厌。这对我们研究将半成品运用于区角活动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2.在20xx年我做了《在自选游戏中小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研究》荣获江山市一般课题三等奖,因此,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二篇: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


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区角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在日益被幼儿园广泛采用,因为它是在幼教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样一种先进理念呼唤下孕育而生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无疑是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探索、共享交流??事实上区域活动不但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一个自主思考、选择、怀疑、设问和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教育经费投入少、活动材料有限等。教师只有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才能开展有轻纺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使区角活动真正发挥出特有的教育功能。

我园所处乡镇是诸暨市轻纺重镇,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轻纺有关的工作,而在织布的各个流水线操作过程中所废弃的各种轻纺材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把这些极易收集的轻纺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自主选择和使用操作,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运用到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既节省财力,又能使幼儿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幼儿游戏、娱乐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幼儿在操作、摆弄这些随手可得的本土资源的同时,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环境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主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手段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轻纺材料:是在织布的各个流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材料:如:瑕疵布、筒管、花本、花本颗粒、棋盘板、梭子、通丝线等等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综述

xx年x月,我园开展了《利用本土轻纺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课题研究,从材料的收集整理、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活动探索、区域活动材料投入等方面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轻纺材料投放运用上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研究时间:20xx年x月——20xx年x月

研究对象:全园幼儿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在区角活动中运用轻纺资源的方法、途径等,为更好的开展区角活动积累经验。

2、提高教师挖掘轻纺资源的能力,促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3、激发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利用本土轻纺资源的过程中,使幼儿发现家乡的特色,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研究内容:

(一)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投放的原则

适合性原则

虽说本土轻纺资源很丰富,但在投入时也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角中合理地投放。小班趋于游戏阶段,可以投放各种轻纺材料,来满足幼儿玩的欲望。如:投放各种颜色的瑕疵布让幼儿来打扮娃娃家;在建构区可以投放大小不同的筒管,让幼儿玩垒高的游戏等等。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用轻纺资源制作的挂饰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探索的动机如:给中班的幼儿可用花本、碎布进行拼画,筒管还可以让幼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按大小有层次垒高等。到了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面的发展,可以给大班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探索的轻纺资源,让其自由探索。如:提供各种瑕疵布、筒管、花本、鱼管、花本屑等操作材料,让他们自己染布,在筒感管上作画、在花本上绣十字绣、用花本屑粘添画等。

3、个体性原则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轻纺材料的投放上,就要从满足同一年龄段不同孩子的发展出发,提供多种难度的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自由去选择。

A、对能力弱的孩子:首先我们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成品与半成品。例如:各种教师用轻纺材料自制的衣服、围巾等,让幼儿打扮娃娃,并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幼儿有兴趣参与区角活动。也可给他们提供已制作好的花本黏添花,接着让他们看着这些成品,把半成品制作完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B、对能力一般的孩子:除了提供一些半成品外,我们还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启发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还可以请幼儿运用这些辅助材料(如珠子、穗头、纽扣等)来设计各种轻纺作品。

C、对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开放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来。如通过流水线形式,让幼儿尝试蓝印花布的制作、布贴画、装饰筒管等。

(二)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投放的策略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致力于幼儿区域游戏材料的开发和丰富,而开发和丰富的途径力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避免舍近求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物尽所用,激发兴趣的策略

一种游戏材料可在不同年龄水平幼儿的不同区域中投放,老师则引导幼儿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游戏价值。爱因基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材料绝对不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游戏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好玩好动、拆拆拼拼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操作性强的自制玩具或自然物,以它们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材料,以此满足幼儿的天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家园合作,人人参与的策略

在本课题研究中,应充分利用家长、幼儿等各方面的力量,人人动手,以提高区域游戏材料开发和丰富的效率。

(三)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1、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

发展幼儿的智力,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明确提出来的,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开展智力活动的区角活动来发展他们的智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注重在区角活动中增添轻纺资源的相关活动材料,如益智区可以增添大小高矮不同的筒管等来排序,还可以用花本制作成各种牌类让幼儿来玩;在动手区可以放置些花本条让幼儿编织各种东西;在美术区可以利用瑕疵布、花本屑等来拼画,用筒管、成品布等在上面装饰画等。这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发展、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并发展了幼儿简单的推理、迁移等能力。

2、区角活动中本土资源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在玩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及逐步掌握了解决矛盾、困难的能力和方法。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乐意与同伴友好的交往,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友爱的态度,提高了交往的技能。如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功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了遵守规则的意思,并能付注于自己的行动。

(四)区角活动中投放轻纺资源的适宜性

轻纺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在区角活动中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也要研究本土资源的适宜性。例如:

表演区:鱼管、花本、珠子、色彩鲜艳的布、穗子等。

益智区:瑕疵布、花本屑、筒管等。

美术区:筒管、纽扣、花本屑、瑕疵布等。

语言区:各种轻纺的图片等。

五、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5——20xx.7)准备阶段。

1、落实人员,成立以园长为组长,教务为副组长,各年段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定研究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是调查分析目前我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挖掘有价值的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目

标和任务,围绕设计目标,撰写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xx.9——20xx.5)实施阶段。

1、围绕研究课题,定期开展全园性教师相关科研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寻求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困惑,展开讨论和磨研;幼儿园为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如提供有关理论书刊;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与学习活动;开展自主性业务学习。

2、督促教师每月撰写好研究论文、案例、记载好研究过程。重视区域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生活资源和围绕主题课程不定期开展区域环境的创设,经常性进行轻纺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认真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材料的收集、投放等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感性认识。

4、加强家园合作,经常开展家园之间的联谊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渠道,认真挖掘本地轻纺资源,结合实际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三阶段:(20xx.5——20xx、7)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结题报告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论文等,并向全园发布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

2、观察研究法: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材料,以及他们对区域活动的探索、操作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提供可信性资料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行动边研究,分析、探寻区域活动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联系。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中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六、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刘三美 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撰写课题报告。

组员:陈如 尹晶晶 应咪咪 负责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开展课题教学实践。

七、预期研究成果

区域活动研究报告、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的经验论文、区域活动图片、照片等。

应店街镇云溪幼儿园 刘三美


第三篇:中班区域活动小结季


中班区域活动小结

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医院、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 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

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

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更多相关推荐:
中班区域活动小结季

中班区域活动小结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教研总结)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中三班陈美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探索的天堂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幼儿园教...

幼儿园大二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大二班区域活动总结区域活动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趣味性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区域活动正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加以认知但区域游戏不像课程教学那样环环相扣的组织而是让孩子自主自发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掌握...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教研总结)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中三班陈美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探索的天堂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幼儿园教...

善来营幼儿园大班区角活动总结

善来营幼儿园大班区角活动总结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

实验幼儿园中一班区域活动阶段小结

杨胜男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

幼儿园中班20xx年主题活动总结

幼儿园中班20xx年主题活动总结为了庆祝第28个教师节,我园开展以“教师”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同时,为了让家长了解了孩子们的发展程度,我们还开展了主题活动。9月x日当天,中三班分成两组进行活动,一组进行劳技活动《…

中班组主题一最棒的我 主题活动总结

《最棒的我》主题活动总结吴玉华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从多元的角度,让幼儿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表现自己作为幼儿园里“哥哥”、“姐姐”的角色;同时也借助回顾自己的成长变化,让他们体会“我长大了”是一件神奇和…

20xx-20xx学年上期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总结

中心幼儿园20xx20xx年度小班上期区域活动总结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

《要下雨了》中班语言课活动教案活动总结

要下雨了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看图说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3学会用句式要下雨了讲述小兔子在下雨前看到的现象活动准备1白色纸片2图片要下雨了3乌云叔叔闪电姐姐...

大班区角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材料与活动伙伴,体验与同伴合作并获得成功的情感。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活动难点:活动结束后能…

大班区角活动案例

大班区角活动的案例分析(顾晓敏)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安静的游戏,我发现音乐角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暗示到:“音乐角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

中班区角活动总结(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