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课程讲义

一、化学实验安全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实验习惯 2.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识

实验安全常识:1.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实验安全的前提;  2.了解安全措施是实验安全的保证;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的根本;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掌握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要求:1、保证实验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2、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完成实验任务(要按时、按质)

()遵守实验室规则 1.进入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严禁不预习进入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种实验操作规程,严禁随便进行无关实验,不得大声喧哗 4.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洗净,整理清洁试验台 5.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  用剩药品做到“三不”: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放到废物缸里)

()了解安全措施

1.事故预防:放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可燃性气体进行加热反应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倒入水中;

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要远离火源,检查灭火设备是否齐全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Cl2、CO、SO2、H2S、NO等)时,要在通

风橱内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灼烧、吸收、收集等)。 防倒吸:用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注意熄灯顺序;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HCl、NH3)时,加装安全瓶或漏斗

2.危险化学品标志识别:爆炸品(橙红-黑)正在爆炸炸弹 黑火药  易燃气体(红-黑/白)火焰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有毒气体(白-黑)骷髅头 一氧化碳,氯气 易燃液体(红-黑/白)火焰 有机溶剂  易燃固体(红白间条-黑)火焰 碳、磷  腐蚀品(白黑-黑白)试管滴落 强酸强碱 氧化剂(黄-黑)圆圈火焰 高锰酸钾、过氧化物·有毒品(白-黑)骷髅头 氰化物、砷化物、重金属盐·自燃物品(白红-黑)火焰 白磷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数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总结

                化学第一章章末总结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定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原子核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化学的特点】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化学的发展简史】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熔成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故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②化为银白色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③在水面上四处动(反应放出气体)④伴有嘶嘶声(气体与水摩擦)⑤滴有酚酞的水变色(生成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_______(Z个)

原子核                      注意:

_______(N个)    质量数(A)=_______ (Z)+_______ (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_______=质子数=_______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 N(氮)、P(磷)、As(砷)、Sb(锑)、Bi(铋)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氮气(N2)

1、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N≡N (分子里N≡N键很牢固,结构很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气法!)

3、化学性质:(通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放电等条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点燃 2NH3 N2+O2=2NO 3Mg+N2 =Mg3N2 Mg3N2+6H2O=3Mg(OH)2↓

+2NH3↑

4、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气 硝酸酸酐—N2O5 亚硝酸酸酐—N2O3 重要的大气污染物—NO NO2 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较强还原性 2NO+O2=2NO2 NO2—红棕色气体(颜色同溴蒸气),有毒,易溶于水,有强氧化性,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 2NO2 N2O4(无色) 302 = 2O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鉴别NO2与溴蒸气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银溶液(具体方法及现象从略)

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用总方程式4NO2+O2+2H2O=4HNO3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

四、磷

五、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极性分子,三角锥型,键角107°18′)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嘉祥一中高一化学   系列之知识清单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 副族7个:IB- 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4Li  +  O      Li2O         2Na  +  O      Na2O2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映与能量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1燃烧 2中和 3多数化合反应 4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5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1多数分解反应 2碳与CO2、水蒸汽的反应等 3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化学键能量越低,其能量(或焓)越高,越不稳定

Δ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ΔH=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成键释放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键能)

中和热测定:(m1+m2)·C·(t2-t1)= ΔH.KJ·mo1-1

中和热是稀酸,稀碱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测定:盐酸与NaOH的浓度均宜小不宜大

误差分析:(1)体积、温度测量不准;

(2)仪器保温效果不好或操作缓慢造成热量损失;

(3)实验过程中液体外溅等

操作误差:(1)实验过程中液体洒落桌面

(2)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3)用温度计测量酸的温度后未清洗而直接去测量碱的温度

读数方面:(1)温度计的读数有误差

                 (2)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有误差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ΔH=Q放/n(可燃物)

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太阳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利用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总结 化学

淡漠g46By82014-10-31

优质解答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小结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过滤 A、作用:分离固体(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B、操作要点:一贴(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上面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C、主要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 D、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 数次; E、如何检验是否洗干净:取少量最后流下的滤液,加入试剂进行检验.

2、粗盐提纯:A、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Na2SO4+BaCl2=BaSO4↓+2NaCl

B、加入BaCl2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SO42-;

C、加入NaOH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Mg2+;

D、加入Na2CO3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Ba2+,Mg2+;

E、检验SO42-离子为什么加盐酸酸化?

溶液中的CO32-,SO32-等离子,与Ba2+反应生成BaCO3,BaS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它们溶于盐酸,而BaSO4不溶于盐酸中,加入盐酸可以消除CO

32-,SO32-等离子的干扰.同时,溶液中的Ag+离子与Cl- 反应生成AgCl 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可消除Ag+ 离子的干扰.

F、玻璃棒的作用:第一次,溶解时用来加速食盐的溶解;

第二次,过滤时用来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第三次,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3、蒸发

A、作用: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

B、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C、注意事项:①、加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②、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