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地面测报技术总结

地面测报技术总结

地面测报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做好测报工作是每一位测报员的职责。本人在从事地面测报业务工作中遇到过许多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如何提高地面测报业务技术谈几点体会。

一、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严格遵循技术流程

地面测报工作的实质就是要精确测定规定时刻各有关天气要素的变化值,并严密监测记录天气的变化。其显著的特点是时间性强,一旦出现疏漏或失误,往往无法补救。因此,要当好地面测报班,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是基础,严格遵循技术流程是关键。 在日常测报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要仔细巡视全部仪器,接班后要注意上一班的交待事项,了解本班的工作内容,特别是要对上班所做的一些特殊工作,如换用仪器、拍发的重要报、一些不正常记录的处理及备注内容等要仔细复查;二是值班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密切监视天气演变情况。对云天的编码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次观测、发报的内容要进行仔细分析校对。巡视仪器时要做到“一看、二听、三校对”,即看仪器运行是否正常、自记迹线是否正常,听自记钟运转发音是否正常,校对自记迹线的时间与自记纸的时间刻度是否一致;三是下班前一小时,对班内记录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对。校对时,不能抱着“大概差不多”的侥幸心理,而应对所有记录再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检查,改变思维

方式及分析方法,往往容易发现一些错误。

在遇到复杂天气或突发天气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梳理好所有工作事项。如夏季遇强对流天气时,要注意蒸发加盖、雷暴的移向、雨量重要报的编发、有无大风、冰雹等。

二、加强季节转换期的业务学习,确保测报质量的连续性

天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季节转换之前对业务规范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学习,熟练掌握可能出现的复杂、特殊的云、天气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操作规程、发报规定等。如汛期来临,应事先学习重要天气报中容易在汛期出现的大风、冰雹、雨量等的观测和发报规定;还要注意学习各类报文重叠时地处理;冬季来临前,则要温习大雪、雪深及湿球溶冰等项目的观测方法及溶冰不当处理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技术处理失当现象。特别是在复杂、恶劣天气即将影响本站时,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记载、编报及其处理要提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各项应急处理,避免因慌乱而造成迟、缺、漏报现象。例如:Cb云滚滚而来,气势凶猛,就要想到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想得周全些。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年年地面测报工作总结

20xx年测报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根据省、市气象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紧紧围绕“转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实施方案,本着拓宽就业渠道,营造新的就业岗位,逐步走向转岗增效的原则,努力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干好”的发展局面,我们进行了较为科学的事业结构战略性、效益性调整,明确岗位、人员、任务、职责,提高气象职业选择透明度,采取个人自愿选岗,组织审定、考核、竞争上岗的办法,一步到位进行了全局性的事业结构调整。具体分为两个股:基础业务股,人员4名,全部专科以上专业学历并持证上岗,保证圆满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科技产业股,人员3名,根据不同分工,努力完成市局下达的可用资金创收任务。通过结构调整,大大地调动了全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各种专业人才学有所用,在最佳岗位发挥最佳效益,有效地保证了基础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气象人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了科技产业的圆满完成,为实现工作创一流、生活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础业务工作本着精干队伍、持证上岗、竞争上岗、按劳分配、奖优罚劣的原则,加大业务管理力度,完善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任务、考核、奖罚办法。本人所承担的工作与数量、质量、业绩、出勤、效益挂钩,拉开档次,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相继出台了屯留县气象局目标任务考核奖励办法,并严把考核奖惩兑现关。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感,大力加强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形成了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在全年的工作中,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严把质量考核关,奖罚兑现关,精心组织业务学习、集体观测,按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自觉加强节假日和转换季节值班,把各类事故隐患及时地消灭于萌芽之中,使集体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全体业务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不仅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较上年度有较大提高,同时在维护观测环境、场地、仪器等方面也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基本上实现了业务管理目标化、操作程序规范化、环境、场地标准化。全局测报错情率0.02‰,报表错情率0.0个/月,全年无责任事故发生,各种报表上报及时、出门合格。我局已连续六年获得地面测报四星级台站荣誉称号,已率先跨入全市地面测报工作的先进行列。

…… …… 余下全文

篇三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完成版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周口店

实习时间:20##87号——831

指导老师:

组号:6

班级:测绘x班(101209

编写人:xxx101209

、完成任务情况:

(1)1、任务来源:

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掌握测量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院领导安排我院09级测绘专业学生到周口店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对地形图的施测任务。

2、测区范围:

每个小组由抽签决定本小组的测区位置,我组测区范围南起长沟峪煤矿医院(K07)、北至长沟峪煤矿公交站(K09),西起长沟峪煤矿、东至周口河(Z01),测区为400mx400m总面积为0.16平方公里的区域。

3、遵守的技术要求:

首级控制测量等级为一级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等级为四等,高程控制测量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

4、规范和图示:

(1)以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测量规范》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测量规范》为遵守规范,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1997)》为遵守图式。

(2)施测单位、工作起止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1、施测单位:

以小组为单位,测绘2班6组。

2、工作起止日期:

实习工作起始时间为20##年8月6日,结束时间为20##年8月30日。

3、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我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相关内业计算。最终完成了我组所分配的400mx400m的测绘区域的聚脂薄膜成图任务。

二、利用资料情况:

(1)、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

      使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绘制的,《1:10000周口店地学实习基地地形图》一张。

(2)、坐标系统、采用仪器、观测方法、实测范围:

…… …… 余下全文

篇四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为期三周的地形图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和制图学。我们所学的工程测量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在正值夏天,炎热的天气、刺眼的阳光,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小组人员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阳光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我们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测量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1、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立水准尺时,水准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认真完成,一是初步的计算,一二是检验,不过,在 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 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比较难的还是检验校核,不过,我之所以认为它难,也是因为在 此之前不是很会计算它,在这次实习中,我又重新了解它的计算方法,现在也能自己把它计算检验出来了,顿时觉得校核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难。

…… …… 余下全文

篇五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一、任务来源及完成情况

我公司测绘部在20xx年x月份按照《灵宝至西坪公路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位于该项目所涉及的河道进行了断面测量,本次测量成果要能够满足防洪评价所提要求。

此次工程共投入内、外业人员9人,仪器设备投入及项目测量内容分别见下表。

表一

项目测量内容一览表 表二

二、测区概况

该工程分灵宝至卢氏和卢氏至西坪两个项目段,其中前者全部位于三门峡境内,后者部分位于三门峡境内。

灵宝至卢氏项目段起始于灵宝市东北重王村东侧,该处设互通式立交与连霍高速连接;然后向南经大王西侧、沟水坡水库西岸、于阳店西跨310 国道至川口乡东侧,设互通式立交连接灵宝市和209国道;随后向南跨越陇海铁路,经南朝街后进入深山区,隧洞和桥梁经过八道河的磨里、红土坡、岭西、大柿园、孟家河、秋凉河、百家房,在官道口北侧预留互通立交;然后沿国道209 西侧向

南经过南湾、水渡、庄岭、前窑、于家沟、庙底,到达杜关东侧;工程继续向南经西岭隧道,在李家沟西拐到达卢氏西北洞庭湖西侧的卢氏县城互通式立交。该段路线全长83.4km。

卢氏至西坪工程起始于卢氏县城西南竹园村北,沿洛河北岸山坡布线,经过庄子、涧北等村,在黄村西侧跨过洛河,然后进入瓦瓮沟、翻越豹子岔到达淤泥河东侧,在西安岭穿越熊耳山脉,再经过老庄、草庙、安沟底、前坪、碾子沟、水泉沟、河东、杨树沟后东拐经五龙台、上庄、下庄、五里川等;在鸭子坡后跨五里川河经纬园沟、河西、竹园、后湾、七里边村、小瓦沟、槐树村、东沟村等,最后在碾子沟南穿越温家岭隧洞进入南阳市西峡境内。该条线路全长88.258km,其中卢氏县境内53.233km。

三、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xx);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xx); 6、《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97 7、本项目测绘合同书;

…… …… 余下全文

篇六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一、 概述

1、任务来源;

2、测区概况;

3、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4、完成的任务情况。

二、 作业的技术依据

1、建设部19xx年颁布的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建设部19xx年颁布的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3、国家标准GB/T7929-1995《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

4、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三、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

2、高程控制:来源;等级;坐标系统;

四、 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

2、观测;

3、计算;

4、精度统计。

(二)、高程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

2、观测;

3、计算;

4、精度统计。

五、图根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

2、观测;

3、计算;

4、精度统计。

六、地形图测量

1、地形图分幅、编号、比例尺、成图方法;

2、地形图测绘方法:

(1)、碎部测量

(2)、形图上高程注记

(3)、城区外电力线、通讯线连线表示

(4)、测绘房屋综合

(5)、天然形成和人工修建的坡、坎的测绘表示

(6)、梯田的田坎、陡坎、斜坡表示

(7)、河流测绘

(8)、花圃、植被表示

(9)、其他地物的表示。

3、地形图整饰:

(1).地物、地貌,各种管线及各要素的整饰

(2).高程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注记的位置

(3).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测图时间以及图幅外的一

切整饰。

七、成果资料的检查

八、提交资料

…… …… 余下全文

篇七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一完成任务情况

1、任务来源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

束后,须集中5 周进行测量实习。任务报告平面控制测量实习和高程控制测量实习。

2、测区范围

实习范包括整个铜山新区,详见下图

3、遵守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1)、教 材:《控制测量》,测绘出版社;

(2)、指导书:《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本院测量教研室编写;

(3)、参考书:《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等;

(4)、执行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施测单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5、工作起止日期

20##年5月9日至6月10日

6、完成的工作量

二、利用资料情况

1. 测区内已有控制点

铜山区C GPS 控制点(54 坐标)

控制点名称       X              Y          H

三堡镇         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

张集镇西       3779779.082    532643.988   32.069

…… …… 余下全文

篇八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 课程概述

二、 课程实训项目

三、 课程知识点总结

四、 收获和体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