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神经科记忆总结

神经病总结

神经科记忆总结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大脑半球:优势大脑半球(左侧):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计算

右侧大脑半球: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

一、大脑半球

**额叶:

1.前部:精神障碍、痴呆和人格改变 2.后部:随意运动及言语障碍

3.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书写中枢

4.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5.中央前回:运动中枢

6.额-桥-小脑束:额叶性共济失调(病变对侧下肢运动笨拙,步态蹒跚)

7.额上回后部:强握及摸索反射 8.额叶底部肿瘤:Foster-Kennedy综合征(病变侧视神经萎缩,病变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枕叶:

1.视野改变:偏盲:单侧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 皮质盲:双侧病变产生全盲,光反射存在

2.视幻觉:幻视、闪光、暗影

3.视觉失认:视力正常,但看见的物体、图像或颜色等不认识

4.视觉变形:视物变大、变小,形状歪斜、不规则及颜色改变

**顶叶: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

1.皮质感觉障碍:复合性感觉为主的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刺激性病变则出现病灶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

2.Gerstmann综合征(主侧角回):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

3.体象障碍: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

4.失用症: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1)运动性失用症: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2)观念性失用症:动作混乱、前后顺序颠倒,缺乏完成整个动作的观念 3)结构性失用症:缺乏对空间结构的认识,丧失对空间的排列和组合能力 4)观念运动性失用症:不能按指令完成复杂的动作和模仿动作

5.失读症:视觉正常,但不能阅读

6.象限盲

**颞叶:

1.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2.前部:幻觉、错觉3.后部: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4.颞叶癫痫 5.象限盲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解剖学 脑 复习总结

一、脑的概况:

脑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1400g。

   一般可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二、脑干

二、小脑

三、间脑

端脑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a.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b.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颞侧半偏盲。

    c.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d.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和健侧视野颞侧半偏盲)

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的反应称为直接对光反射。

未照射侧的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 

一侧视神经受损: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患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四)听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1、组成: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与下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80-90%的锥体束纤维与下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有中间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内,轴突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管理头面部和躯干四肢的随意肌。

…… …… 余下全文

篇三 :各章节复习总结

各章节复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 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 …… 余下全文

篇四 :神经科学第二章

第二章 中枢神经的发生与发育

一、 中枢神经在个体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发生及演化

1.中枢神经分脊髓和脑,脑分末脑后脑中脑间脑端脑。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的原基,头端膨大 部分 — 脑的基础,其余部分 — 脊髓的基础

2. 第4周末,第一个弯曲 — 头曲。不久又出现第二个弯曲 — 颈曲。

早期的二弯曲(头曲、颈曲)— 4周

三脑泡(菱脑泡、中脑泡、前脑泡)

三弯曲(头曲、桥曲、颈曲)— 5周

五脑泡(末脑泡、后脑泡、中脑泡、间脑泡和端脑泡)

五脑泡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动物脑进化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的逐渐发展历程,最后出现的是端脑。脑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枢神经在进化过程中“头端化”的特点。 大脑皮质又经历着古、旧、新皮质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而端脑表面的大脑皮质是脑的最新出现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新皮层高度发达,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发展。

4.神经管形成后,单层柱状上皮—增生,形成假复层柱状上皮的形式 — 神经上皮,神经 管分化后,整个管形成“内菱外方”的形状

5.神经母细胞的不断形成及迁移在神经上皮层的外侧部出现了细胞密集排列的套层,套层 细胞发出突起形成神经元,其向外界膜方向伸出的突起为轴突,向内界膜方向伸出的突起 为轴突。轴突伸向外方,形成边缘层。

套层进一步分化为中枢神经的灰质,边缘层分化为将来的白质。

6、中央管的背侧 — 顶板

中央管的腹侧 — 底板

套层的背侧部 — 翼板发生感觉神经元

套层的腹侧部 — 基板发生运动神经元

翼板与基板间 — 界沟:腹运动区和背感觉区的界线

二、脑的演化

1、脊髓的神经管壁形成典型的节段性,其结构基本上一致;而脑部的分化速度则因部位 而不同,其结果在脑部出现了多个脑泡—成体脑的各部结构;

2、脊髓内的中央管细,而脑的中央管变粗,有些脑部的中央管特别扩大形成脑室;

3、脊髓全长无弯曲,而脑部神经管则形成3个弯曲;

…… …… 余下全文

篇五 :系解重点带答案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骨膜、骨质和骨髓

2.胸骨角位于哪里?

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穿过棘孔的结构 脑膜中动脉

4.组成骨性鼻中隔的组成

P109 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

5.椎间盘髓核脱出的常见方位

后下,多发于腰部,常见于第四五腰椎或第五腰椎与骶骨

6.既可使肩关节区和内旋又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的肌是?

三角肌

7.胸骨线在哪里

胸骨线(左、右) 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8.咽呷的组成

p97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组成

9.食管的第三个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

第一狭窄15 第二狭窄25 第三 37至40厘米

10.环甲基的作用

参考呼吸系统 126 紧张声带 收缩时,使甲状软骨前倾,从而拉长并紧张声带

11.喉炎时,容易水肿的部位 喉头

12.阴茎组成结构的详细描述

阴茎主要由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外面包以筋膜和皮肤。每个海绵体的外面包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分别称阴茎海绵体白膜和尿道海绵体白膜。海绵体内部由许多海绵体小梁和腔隙构成,腔隙实际上是与血管相通的窦隙。13.子宫前倾前屈指的是什么

P140 前倾为子宫的长轴与阴道的长轴之间呈钝角(稍大于90°),前屈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成钝角(约170°)向前弯曲

14.心传导系的组成 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15.冠状血管的血液回流到哪个心腔

通过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

16.腹主动脉走形的描述,在经过不同位置时与其他脏器的位置关系

P178 自膈的主动脉裂孔处续于胸主动脉,沿脊柱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右侧有下腔静脉,前方有肝左叶、胰、十二指肠水平部和肠系膜根穿过。

17.有关颈总动脉的解剖特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1. 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

按部位分:中枢(脑、脊髓)神经和外周(其他的都是)神经

按功能分: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

2.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各包括哪些部分?

中枢部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周围部是指遍布全身各处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其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不同对象,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根据功能性质和分布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3. 什么是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网状结构、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部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处(脊髓灰质)

白质:神经纤维,即轴突的聚集处(脊髓白质)

皮质:灰质在脑表面成层配布(大、小脑皮质)

髓质:脑内皮质深方的白质

神经核:皮质以外,聚成一团的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纤维束:起止、行程、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

在周围部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聚集处,有感觉神经节与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

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而成,由结缔组织膜包被

网状结构: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由纵横交错的纤维和散在的神经元核团组成

4. 脊髓的位置、脊髓两个膨大、脊髓圆锥、终丝的概念?

脊髓的位置:上端在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平第三腰椎。 颈膨大:(C4-T1)发自臂丛,支配上肢

腰骶膨大:(L2-S3)发自腰骶丛,支配下肢

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由此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

终丝:圆锥以下,非神经组织,在S2以下,由硬脊膜包绕止于尾骨背面

5. 脊髓内部结构包括什么?脊髓白质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有哪些纤维束?

脊髓内部结构包括:中央管

灰质:“H”型区,颜色发暗

白质:外围颜色浅淡

…… …… 余下全文

篇七 :神经解剖学重点

1 前角 主要含有大型的前角运动细胞和其它小型神经细胞。前角运动细胞包括a运动神经元和r运动神经元。它们的轴突组成前根,构成脊神经前根的躯体运动成分。为多极大型细胞。有粗大的尼氏体和位居中央的细胞核,它们的轴突约占前根运动纤维的2/3,分布至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传递随意运动的冲动。r运动神经元形体较小,散在于a运动神经元之间,分布至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对维持肌张力起重要作用,其轴突约占前根运动纤维的1/3。

这两类神经细胞互相混杂,大致可分为内外侧两群。内侧群较小,几乎见于脊髓全长,支配颈部和躯干的固有肌,外侧群较大,主要见于颈膨大和腰膨大,支配四肢肌。位于前角浅部的神经元支配伸肌。其深部的神经元支配屈肌。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的功能是在脑的各级中枢控制下完成的。它们接受来自后根的传入纤维并构成反射弧的一部分,参与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因此,当前角运动神经的胞体轴突损伤时,受它所支配的肌就得不到来自任何部位的神经冲动,不但失去了随意运动的能力,肌的反射活动也消失,肌张力低下,不久就出现急萎缩,此种临床表现称为弛缓性瘫痪(软瘫)。小儿麻痹症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硬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软瘫

2 中间外侧核由梭形细胞构成,仅见于胸髓和上腰髓(T1-L3),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它们的轴突经前根,白交通支入交感干。在骶髓第2-4节内,前角基底部的外侧,有类似的细胞群,是副交感神经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地,称为骶副交感核。其轴突经骶神经前根组成盆内脏神经。

后角固有核:位于胶状质的腹侧,见于脊髓全长,有大中型细胞构成,其轴突一部分进入白质形成长纤维束,另一部分上升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3 脑干的内部结构:1脑神经核2非脑神经核

上泌延核:散布于脑桥网状结构的外侧部,发出纤维组成面神经中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控制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和鼻腔,腭黏膜腺体的分泌。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核 从脑桥背侧延伸到延髓的背外侧部,向下移行于脊髓上颈段胶状质。它与面部的痛温觉传导有关。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被盖部网状结构的外侧,是传导面部触压觉的中继核。三叉神经中脑核:是细而长的细胞柱,由脑桥中部上延至中脑上端。据认为此核与咀嚼肌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有关。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居三叉神经脑桥核之腹内侧,发出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感觉分离 三叉丘系:是传导面部皮肤和黏膜的浅感觉传导纤维束。 动眼神经副核:为副交感神经神经核,又称氏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部的背内侧,为两团小型细胞,发出的纤维伴随同侧动眼神经出脑至睫状神经节中继,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控制缩小瞳孔和晶状体曲度的调节,属一般内脏运动核。

…… …… 余下全文

篇八 :系统解剖学考试简答题重点总结归纳

第一节:脑

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回流: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如脑脊液循环途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进而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

2.大脑动脉环由哪些动脉形成?它位于何处?有何功能意义?

位于颅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大脑动脉环由两侧的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相连通而成,又称Willis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互相交通,当此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不正常的动脉环容易出现动脉瘤。

3.试述脑的动脉供应: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试述脑脊液循环。答: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4.何谓边缘叶和边缘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何?

边缘叶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和颞极构成。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隔核、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及中脑被盖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①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等。②海马与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5.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