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动物生理学总结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动物生理学时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科学。

2.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3.生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之为内环境稳态。所谓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4.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本身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的代谢活动。2,逆浓度梯度和点位梯度进行物质转运。

2.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将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的转运,因此称为被动转运。其平衡点是膜两侧该物质浓度差得电位差为零。

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有时也称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说明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极化状态的基础。静息状态下,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结果K+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K+的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

4.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细胞受到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的Na+在膜内外负电位的吸引下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迅速降低。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转为正电位,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Na+的平衡电位。

…… …… 余下全文

篇二 :动物生理学总结

绪 论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动物生理学总结

和分解代谢。

动物生理学总结

2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动物生理学总结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 …… 余下全文

篇三 :动物生理学总结

建议动物生理学主要复习大纲,仅供参考,复习时还需结合书本。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一 概述

1、 机体功能与环境

(1) 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

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大部分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还有1/3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由于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生活在细胞外液这样一个稳定而特殊的环境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

2、 机体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一种调节形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机体内某种特定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对把组织细胞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也叫反射通路,由5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有时也称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机制: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极化状态的基础。静息状态下,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的K+通透性高,结果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的K+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是的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

…… …… 余下全文

篇四 :动物生理学总结

1.急性实验法 离体器官实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活体解剖实验(心肌收缩记录) 慢性实验法 (羊的瘤胃瘘管实验)

2.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稳态是指将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现象

3. ①神经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反射中枢) 特点(快速 准确 短暂 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

②体液调节 机体内某些特定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定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对靶组织细胞活动进行的调节 作用方式(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神经分泌)特点(缓慢 广泛 持久)

③自身调节 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即使在出去神经和神经-体液因素后这类调节仍然存在。 特点(简单 幅度小 不够灵活)

④关系 : 参与体液调节的内分泌激素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自身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4. 整合生理学的意义 : 整合生理研究的实质就是将整体研究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分子生物学现象解释其在整体功能调节的中的作用,同时探讨整体调节机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

5.细胞膜结构 脂质双分子层(磷脂 胆固醇 糖脂)、蛋白质、糖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不耗能 决定因素包括:①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异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用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不耗能 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分为①载体运输②离子通道)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指某些物质与细胞膜接触,导致接触部分的质内陷而包被该物质,然后出现膜结构融合和断裂,使该物质连同包被它的质膜一起进入胞浆的过程)和出胞作用(细胞把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由细胞内向外排出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 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 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 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 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 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 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 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

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 cAMP-PKA途径

② 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 酪氨酸激酶受体

② 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 …… 余下全文

篇六 :动物生理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2、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3、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负反馈

4、域强度: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5、“全或无”现象: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依赖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②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7、心指数: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成年人为3.0~3.5L/(min.m2

8、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9、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通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0、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对抗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特异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发挥信息传递的一些化学物质

12、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3、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5、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16、抑制:物质的活性程度或反应速率降低、停止、阻止或活性完全丧失的现象。

17、胸内负压: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

18、溶血: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会发生吸水膨胀而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

19、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动物生理学总结

建议动物生理学主要复习大纲,仅供参考,复习时还需结合书本。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一 概述

1、 机体功能与环境

(1) 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

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大部分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还有1/3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由于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生活在细胞外液这样一个稳定而特殊的环境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

2、 机体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一种调节形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机体内某种特定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对把组织细胞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也叫反射通路,由5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有时也称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机制: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极化状态的基础。静息状态下,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的K+通透性高,结果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的K+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是的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

…… …… 余下全文

篇八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

一,绪论

内环境(internal 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特称为机体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生命活动过程中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易化扩散: 水溶性或脂溶性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离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物质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的比较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未受刺激时(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组成:血细胞(有形成分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水和各种溶于其中的化学物质。

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有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        

2、血细胞及其功能

(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a、选择性通透;b、可塑性变形;c、渗透脆性;d、悬浮稳定性 

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特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