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花般的民俗习惯。作为其中一员的彝族当然也不例外。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灿烂的风土人情。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吧!

酒,在彝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就是“三道酒”。“三道酒”分别是“拦门酒”“祝福酒”“留客酒”。栏门酒, 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别的最后一杯酒。吹奏“留客调”的同时客人喝掉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

“三道酒”在历史发展,世事变迁中仍然没有消失,而是完全深入了彝族风俗之中。时至今日大家去到彝族地区仍能见到这种待客礼仪。

说到酒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茶。

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兴奋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中国人民偏爱喝茶。彝族就是我国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彝族在举行婚礼时,要念《寻茶经》;办丧事时,要念《茶的根源》;过年节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时,首先要用茶水献祭祖先和诸神;在诅咒凶邪、招魂唤魂和超度祖灵等大型仪式的安插各式天星图中,都要安插“茶祭坛”和“酒祭坛”,并称祭献的贡品为“之所拉所”,意为茶气酒气。

既然茶如此重要,那么在和之前必经过细致的制作。

平日里我们是冲茶,但彝族不同,他们是烤茶。彝族烤茶的方法颇为讲究,有着许多细致的步骤。因此做出的烤茶自然是色、香、味俱佳。

茶在深层文化中一直保留至今。我们相信在时间的沉淀中彝族的茶文化定会沉淀地愈来愈香醇浓厚。

这只介绍了关于彝族习俗的冰山一角,大家如果感兴趣就亲自去看看,体会那璀璨缤纷的彝族风情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彝族年晚会串词

节目串词 3、《格桑梅朵》——杨林

杨:好的,感谢***充满激情的舞蹈。

芝: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梅朵,就找到了幸福。 杨:雪域格桑的美丽,将绽放在今晚的彝族年之夜。

芝:接下来,有请来自艺术学院的藏族小伙杨林,为大家带来《格桑梅朵》。

4、《dan》

周:好的,谢谢杨林的精彩演唱。

兰:大家找到格桑梅朵了吗?

周:如果找的话,今晚可要留心哦,幸福可能就在今夜来敲你的门。 兰:好的。接下来请欣赏动感的舞蹈《dan》。

5、《大小凉山》——尔古、曲别美曲、郭阳平

芝:好的,感谢···

周:诶,杨虎、阿芝,你们的家乡就是在自凉山州吧?

杨/芝:是的,怎么了?

周:每年的彝族年活动,应当属咱们四川凉山地区的最热闹吧? 芝:没错,因为凉山州是彝族聚居区嘛。

杨:咱们彝族年为三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周:诶,这三个名字应该是从彝语音译过来的吧?

芝:是的,在这三天中我们会举行许多盛大的活动,宰杀年猪、摔跤、跳舞、跳锅庄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周:哇哦,听你这么一说,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想马上飞到西昌去过彝族年了!

杨:虽然,我不能帮诸位实现到西昌去愿望,但是,今晚我们带来的节目也同样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咱们彝族年的魅力。

芝:是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在一首歌曲《大小凉山》中,去感受咱们凉山的魅力

1

吧!

周:有请尔古、曲别美曲和郭阳平为大家带来《大小凉山》。

6、《阿育王》

兰:好的,谢谢···

周:一心有一份大海的气魄,

兰:一生有一份苍穹的广阔。

周:跨艰难而含笑,

兰:厉万险而傲然。

周:他正是凭借着内心深处这份果敢和英武,才书写了历史上的精彩一页。 兰:古老的金字塔神秘且美丽,法老的陵墓、君王的征战、美人的归属构成了古埃及阿育王的史诗。

…… …… 余下全文

篇三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计科系 08级3班 XX

摘要: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西川乡踏地坪村的二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彝人的文明世界和欢乐的节日。 凉山彝族人民有两大传统节日,一个是“都宰”,即火把节;一个是“库史”即彝族年。彝族年是凉山彝族人民的传统年节,正如汉族过春节,彝族有与众不同的婚礼习俗,毕摩文化和服饰。我通过访问几位得高望重的老人,在调查期间我主要得到了一下的彝族风俗习惯。 关键字:彝族火把节 彝族过年 彝族的婚礼习俗 毕摩文化 服饰

1.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一般要连续过三天。第一天打牛杀猪宰羊准备丰盛食物,晚上耍火把游山绕地,这时青年们聚集一起玩火把,唱“都格啦”(即火把节到了,快来玩耍。)的火把节歌。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活动内容众多。届时,举行传统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年轻女子则跳起欢乐的节日舞“都荷舞”。第三天,继续过节,不过活动不如头两天热烈、隆重。

火把节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充满着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妙趣横生、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使整个节日似乎成了人人参加的大型彝族服装展示会,使节日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火把节的习俗,彝族各地区各支系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不同。有些地方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习俗,有些地方则其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演变发展。例如:凉山彝族圣乍地区和所地地

区过火把节时有些细节就不一样。所地地区的妇女火把节时在野外过节的场所必须举行“都荷舞”,圣乍地区就没有这种边歌边走的活动形式。凉山地区和云南、贵州地区差别就更大。例如:云南双柏县者柯盲村彝族火把节习俗是,先由毕摩唱彝族先民迁徙词,唱完后由一草人(即身披草衣的人)高举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模型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唱《哭母调》。唱词内容包括母亲生儿育女的功德及对母亲的怀念等,全部《哭母调)要唱一整天,草人边唱边做性交、怀孕、生产的模拟动作,表演小孩向母亲要食物及得到食物后表示感谢的动作。屋子外面,长老也唱《哭母调》,长老领唱,群众合唱,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唱,唱一句,舞一下火把。

…… …… 余下全文

篇四 :昆寨乡彝族献山节目串词

昆寨乡宋家沟彝族献山节活动主持词

一、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

女:各民族同胞:

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乡里乡亲笑脸盈盈,山里山外喜气洋洋。在这神奇、宽阔、秀美的马背梁脚下,居住着近千人的各民族同胞,这里山水迷人,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彝族文化至今仍保持较好:有韵味十足的民歌,有豪情满怀且又霸道的彝家敬酒歌,由优美动听饱含声韵的彝家酒令?? 女:这些富含原生态审美元素的民族文化,古朴自然,彰显着这里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无穷的智慧,也让我们感觉到来到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是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男: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她最早创造的“十月太阳历”,能与玛雅文明媲美。彝族,是个优秀的民族,她最早创造和拥有了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用“甲骨文”的民族。

女:她是一支虎民族、一支虎虎生威的民族;是一支鹰的民族、一支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民族;是一支火民族,一支激情洋溢的民族。她从远古走来,骨子里滚动着泱泱中华的血液,生生不息,情感里跳动的脉搏,柔情似一潭春水,刚强如万里河山。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浓重举行昆寨乡宋家沟村第五届彝族献山节系列活动,将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福人们生活幸福,长寿安康。

女:在这里,彝家人斟满了一杯滚烫的热酒,盛满了一壶浓浓的乡情,用彝家最真挚的热情,用彝族儿女最甘醇的美酒欢迎您—--四方来的客人!

二、议程:

1、嘉宾介绍:

男:今天,很高兴我们特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

乡同志; 乡 同志。欢迎他们的到来,感谢他们的莅临!

2、宣布活动开始:

女:下面:请昆寨乡乡党委书记熊绍伦同志为我们宣布本次活动的开始:

3、领导讲话:

女:接下来,有请昆寨乡乡长李忠海同志致词!

男:朋友们:今天我们满怀兴奋,满怀激情,满怀憧憬!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一起跳起来,唱起来,舞起来!玩起来!尽情的欢起来!

…… …… 余下全文

篇五 :彝族

云南彝族 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xx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 婚俗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少女换裙带礼-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此外彝族还有烤茶相亲习俗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 …… 余下全文

篇六 :彝族古籍经典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阿诗玛》

《阿诗玛》是彝族长篇叙事诗。流传在云南彝族撒尼地区。除了民间口头流传外,还有彝文手抄本。19xx年第一次由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的黄铁等搜集并在20种彝文基础上第一次进行整理并出版了四种不同的单行本。继后多次对《阿诗玛》进行整理出版。 19xx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马学良等翻译整理的《阿诗玛》彝汉文对照本。《阿诗玛》不仅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先后被译成英、日、德、俄等文字,介绍到国外,在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

《阿诗玛》主要叙述—了住在阿着库山上的穷人格尔依呢家生了一个女儿叫“阿诗玛”。她很小就帮助妈妈绕线、织布、做饭、挖野菜等。12岁就“走路和水桶做伴,站着和锅庄石做伴”。无论割草、放羊、绣花样样都能干。她还能歌善舞,弹的口弦会说话。无人不喜欢这美丽、勤劳、聪明的阿诗玛姑娘。

住在山下的财主热布巴拉家有个儿子叫阿支看上了阿诗玛。请媒人逼着阿诗玛嫁给阿支。阿诗玛严词拒绝说:“你家金子堆成山,我也不稀罕。”“清水不能和浑水在—起”,“绵羊不愿和豺狼作伴”,财主抢走了阿诗玛,把她关在土牢里,日夜逼婚。

阿诗玛的哥哥阿黑在高山放牧,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背起弓和箭,跳上黄骏马,来到财主热布巴拉家救妹妹阿诗玛。通过与财主父子的三次比智,三次比武,阿黑终于战胜了财主父子,财主父子不得不放阿诗玛。但财主父子并不甘心,在暗地里勾结岩神,在阿诗玛兄妹回家的路上,放开洪水。不幸的阿诗玛,虽然逃脱了逼婚的灾难,但还是被洪水淹没了。 诗中通过阿诗玛和阿黑勇敢的反抗恶霸财主热布巴拉家的专横、残暴和婚姻掠夺的故事,从而表现了彝族劳动人民勇敢、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还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恶势力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给人民造成了历史的悲剧。

《彝汉教典》

曾译作《彝汉史诗》,今译为《彝汉教典》。该书亦称“四十九位彝汉道人语录集”或“彝汉导师言论集”,是一部反映彝族古代文化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经典著作,曾在滇东北彝区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经历代多人转抄,同名异本较多,差异很大,有的完整地抄原著的全部内容,有的仅摘录部分内容。特别是有的抄本大量使用异体别字、书写欠工整,任意增补和删减内容,很难贯通领会,加之多数抄本都不注明抄写年代,作者和抄写者都不予署名,故对于抄本年代的先后、内容的脱漏和增衍一概难断。要系统地加以整理并译注出版,应当对今存的不同抄本加以校勘和比较研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彝族民族习俗(打印版)

彝族民族习俗

一、人口情况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有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xx年),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 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根据20xx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为222.6755万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雅安石棉县、甘孜泸定县、甘孜九龙县等地。

二、礼仪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三、日常生活习俗

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

…… …… 余下全文

篇八 :营盘乡彝族民风民俗

营盘乡彝族习俗

我乡高峰村是少数民族村,村里共同生活有彝族、白族、苗族、仡佬族等十多种民族,总人口3864人,其中彝族有2161人,彝族约占总人口的55%。我村彝族的习俗如下:

一、 结婚

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新郎的姐夫或老表)、一个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为新娘拉马),两个唱酒令郎,其余数青年作伴,背着礼物、酒、肉、米(数量不限)、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起程前,由拉马人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绕火塘三圈再出门(新郎不会去接亲)。 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姑娘伴(阿谋措)们站立两旁,用洁净的盆端着水,拿着青竹叶把水撒向接亲的队员们,表示为之接风洗尘(措说低)。两个“措说”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的嫁装新盆端着的水迎面泼出,意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门后得先给其祖宗磕三个头,期间任何人不准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届时,放好行旅赐座,听从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由主事人安排,把各位长辈集于堂屋就座,“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敬以长辈们,同时按新娘对长辈的称呼,一一介绍,由拉马这个人向每位长辈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新娘和姑娘伴们已在外面唱起了酒令歌“措说

诛”。其内容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依依不舍的情怀。姑娘伴们也会骂“措说”,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对此表达各种不同的感受。然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的日子将会更美好,更幸福,同时共同跳起舞、唱起歌,尽情地歌唱娱乐至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缘好、福气好的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准备起程,同伴由主事人安排。新郎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烛,供上酒、饭、菜等,完后再安排客人吃饭,然后就安排送客。新娘出门时,在祖宗灵位前磕头,向祖宗拜别,再向就座的各位长辈告别行礼,由哥哥背着出门,到门前扶上马,走上一程,交与接亲的搀扶(接亲的两个“措说”已在新郎出门前就在堂前磕头拜别后来到路上等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