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家庭教育感悟

家庭教育感悟

江南倦客

1、教育孩子,父母不仅是在付出,同时也在收获。谈到孩子的教育,很多年轻父母都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说得自己好像是国务院总理一样日理万机。对于这样的父母,我只能说他们要么是做事效率太低,要么就是逃避教育的责任。在他们看来,教育子女完全是个苦差使。其实他(她)们不明白,当你真正用心于孩子的教育时,你不仅在付出,同时也在收获,且收获远大于你的付出。

2、生活不是手段,本身即是目的,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享受生活

3、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评估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有信心、够自觉

4、乖孩子不同于好孩子。乖孩子是专制下的产物,类似臣民,表面顺从,内心却充满叛逆;好孩子是民主下的结果,同于公民,个性张扬,行为却尊重规则。社会喜欢乖孩子是因为乖孩子好管理,但这样的社会其实是病态的社会,因为个人的正常诉求被压抑。当我们的社会开始拒绝乖孩子而拥抱好孩子之时,我们的社会才能称得上良性发展。

5、国人爱谈感恩,无非是施恩图报之心理诉求,说什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于施恩者来说易生投机心理,于受恩者来说则人情大过债,债不还清则终身难安,受一分恩,则受十分罪。当我们开始抱怨付出得不到回报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你真正地付出了吗?你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其实,能够付出本身即是一种快乐,因为你已经帮到了别人,别人没有报答不代表心中对你没有感激。

6、榜样,按我的理解就是绑在柱子上的样(羊),奉作牺牲,供人瞻仰,至于榜样内心的真正需求却是没人顾及。成为榜样,就意味着你已经被道德给绑架了,不可以说错话,不可以做错事,人生如此还有何乐趣可言?其实对于英雄人物,我们只要坚起大拇指说声了不起也就可以了,没必要把他(她)竖立为社会的典型,让大家学习,搞得当事人行不由己,两旁世人总是心存自卑。雷锋同志只活了20多岁就去世了,假如他活到现在,我真不知道他将如何熬过这么多年。

7、看古装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或家族中长老面对叛逆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以家法处置。我一直很好奇,那个神秘的“家法”到底是个会么东东,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让富有个性的年轻人胆颤心惊。或许家法是一个如大棒一样的东西,能让受之者感到切肤之痛,又或许是家庭(家族)之法,不仅可以调用种种让人毛骨悚然的行刑工具,也可以从道德上将叛逆者置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后者可能行更大些,在严厉的家法之下,轻者受皮肉之苦,重者有亡命之危,更甚者则有死无葬身之地之虑,家法之威一至如此。家法之威,延及施行之前,饭桌之上,当父亲的筷子重重拍下,或是眼睛横扫过来,父权之威已显露无遗,受到震慑的子女哪还敢轻举妄动?当今之世,家法已经过时,因其无法适应渐趋民主法制的社会,但旧的规则淡去,新的家庭规则却没有产生,于是现在的家庭关系问题便集中暴发出来:子女不尊重父母,行事无所顾忌;父母不关心子女,只顾自身;父母管教子女或过于严苛或过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家庭教育感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 、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家庭教育感言

家 庭 教 育 读 后 感 言

一(2)班 杨子爸爸:杨泽军

儿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转眼间孩子已经进入小学,由一个刚出生的小不点,成长为一个父母眼里的小学生,尽管到现在还是刚进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尽管学习成绩还看不出好坏,但是能够看到孩子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父母,多少也感到一点欣慰。

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跟前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

作为一名小学新生家长,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免有些担忧,因为我们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从那些方面着手,让孩子在学龄阶段,给他正确的引导。正在自己没有方向和方法的时候,杨子带回了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真可谓是如鱼得水,久旱逢甘霖。在我仔细阅读了前言和目录后,就知道这是一本很好的,让家长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手册。

自从这本书到我们手里后,我把它视为家庭教育的字典,有在教育孩子迷茫的时候,在觉得方式方法不对的时候,就会在里面去寻找答案,虽然家里也有一些关于教育的书,我觉得都没有这本书全面系统。通过翻阅里面的内容,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做个分享:

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孩子还没有开始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孩子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好,对他将来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尤其是以后家长在作业辅导上会很轻松。这是做家长最希望看到的,但是刚开始就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来培养他的哪些习惯,但是在这本书上就能找到,作为家长首先要让他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养成及时复习功课的习惯;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知道了要养成这么多的习惯,就和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及时联系协助他们把孩子的家庭作业认真完成好。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家庭教育感言

家庭教育感言

作为家长,可以说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儿女成才。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经济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此对子女的期望更高。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叙述一下孩子进入初中后本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很轻松,家庭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品德不出问题就行,并没有感觉到家庭教育的迫切和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的心态也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从遥远到越来越临近,家长和孩子两者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按书本上说的那样容易得到控制。

一.权威性与平等沟通

家庭教育必须有权威性,但不是绝对的权威,否则实得其反,和儿子平等的沟通及朋友关系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尤其是男孩,而且我的孩子在小学就喜欢网络游戏,曾经因为多次请假不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实际是到网吧玩游戏,最后被学校田径队开除,也曾经因为去网吧被我寻找发现。当时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作为父亲的权威性是一定要体现的,那时儿子也较容易接受权威性的教育(注:权威性教育并不全是棍棒教育),当然,夫妻中只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进入初中阶段,儿子的玩性仍然较大,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对网络游戏仍情有独钟,强制的权威性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注:这一点作为家长是能够从孩子的性格、思想、言行中观察和分析得到的),完全杜绝玩游戏并不现实,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沟通二字是需要付出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包括正确认识孩子的错误和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初一的时候我和儿子平等的签定了一份协议,不去网吧,每周五在家里上网三小时,实际上在家里上网和去网吧上网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上网内容可以控制,二是不接触不良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不懈的引导,初二时协议重新签定,两周上一次网。鼓励他休息时间出去做一些有益的运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等。小孩在初中近两年的学习中,虽然成绩有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来说成绩一直是很好的,思想也是健康的。这两年感受较深的是引导,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基础,我认为这也是目前在良好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家庭教育的感想

家庭教育的感想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各方面都出众。下面就近十几年的教学和育子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成熟或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尊重是前提,沟通是技巧

教育好孩子,我觉得,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对孩子不能百依百顺,不能认为孩子还小,没有生活阅历,凡事不能自己做主,一切都要父母替他决定。更不能认为孩子是我的私有财产,我供他吃喝,就必须听我的。以及孩子不懂事,不必听他的辩解和意见,甚至“棍棒底下出好人”等错误的思想。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小朋友玩,只有家长,再加上大多数住楼房,左邻右舍往来不多,因此,孩子放学后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很少,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多,父母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抽出更多的时间和他玩耍、学习、谈心,气氛心理保持在“平和”条件下,让孩子感觉到说话、行动自由。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们的许多想法做法很值得我们大人学习。每天放学我同他一块回家,他坐在车后会不停的说学习和课间中的事情,偶尔我会提出我的意见,我觉得那时是我们交流的快乐时光。

二、建立耐心,树立恒心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这时不要批评、抱怨孩子,。应给他时间,勉励他,鼓励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训练其思维,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让他独立思考,如果确实不行,我就

让他不停的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最终,不时地加以提醒、分析、查找问题的所在,从侧面给他“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逐步培养他在学习上独立思维和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激活他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充分享受解决问题后的一刻带来的喜悦心情。

而我们有很多家长非常急功近利。家长培养孩子或批评孩子希望一次或两次见效,其实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并且相信习惯的力量,当你的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今后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也一样能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比如:不给孩子养成陪读的习惯。陪读不仅拴住了家长自身提高、学习的时间,也培养了孩子依赖家长,不能自主学习的习惯,削弱了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家庭教育感悟

家庭教育感悟

家庭教育感悟

今天参加了表弟的婚礼,酒席上一个表姐满场飞奔的喂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吃饭,这对可爱的双胞胎已经5岁半了,我笑着的说了一句“这明年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怎么办啊?”表姐说:“到时再说吧,我也知道不好,就是这毛病,不喂不放心。”这样的话我其实经常听到。

我曾经觉得,现在的家长都是最早一代的独生子女,他们包括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的,意识不到自己在溺爱孩子,也意识不到这有什么不好。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不是这样,大部分父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但是却不愿意或者没办法改正,表姐不就如此么。她如何不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就是怎么也不放心不撒手。我们班很多家长都这样,告诉我自己确实溺爱孩子,知道不对却也舍不得下狠心。偶尔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我会给一些建议,比如每天要求孩子看半小时书,每天要求孩子九点之前睡觉(治“拖延症”的),孩子数学题计算总出错让他学会自己检查,家长都一一认可,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太累!”有的妈妈和我说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无奈。

我们总说,孩子还小,慢慢来。和我们成人相比,孩子永远都是小的,我的父母如今也仍然把我当个孩子。我们教育孩子,的确应该慢慢来,但这个“慢”,也得有个限度,毕竟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前面李某某的事件还历历在目,难道我们还要再重复悲剧?希望这一切都是我自己比较悲观的想法,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多审视自己在教育上的得失,及时调整,不要只充当生理学上的父母,还要是孩子身心成长的父母,做他们一生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的家庭教育感想

我的家庭教育感想

学校:郴州市涌泉小学 孩子姓名:邱文彩

孩子年级:六年级 家长姓名:邱炳秋

时间真的过的很快,转眼间女儿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小宝宝,长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六年级学生。从我第一眼看见女儿那稚嫩的脸庞,想到要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里就无限的激动。从那一天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为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都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在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在此我想谈点学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同大家交流一下。

1.让孩子学会管好自已。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她会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达到她的心理需求而哭闹,比如她会没完没了的看动画片,不让她看闹情绪;想买她看上的一件东西,也会没完没了的要求,直到把这个东西拿到手。这些问题我们头痛了好久,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和她妈妈达成共识,一个不曾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她的受挫能力是很低的,而且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被制止,则有可能形成多种不良习惯。因此,适当的约束孩子、拒绝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些措施:在女儿学习的时候,我们尽量避免做任何可能干扰孩子学习的活动。让女儿学会独立学习,每天检查自己作业是否全部完成,自己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心。要求她放学后首先完成作业,余下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认认真真读书,开开心心玩耍”,鼓励孩子高效准确完成作业,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课外书,看动画片和课外运动。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去超市里面除了必须品外只能买一样喜欢吃的小食品等等,让孩子明白,凡事要讲规矩,要节制欲望,不要认为只要自已喜欢,就什么都可以。做事要有条理,要学会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家庭教育感言

家庭教育感言

一、“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家庭教育感言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