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柏拉图的生死观的一些感想

对柏拉图的生死观的一些感想

一个真正把他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感到快乐是很自然的,他会充满自信地认为当今生结束以后,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发现最伟大的幸福。那些以正确的方式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实际上终生都在期待死亡,因此,如果说他们在这种长期为之做准备和期盼的事真的到来时感到困惑,那么倒确实是荒谬的。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应是为他们的信念而死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足以引起恐慌,因为他们确信死亡后到达另外一个世界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智慧,如果看到某人在临死前感到悲哀,那就足以证明他不是智慧的热爱者,而是身体的热爱者。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家就是个半死人。死亡无非就是肉体本身与灵魂从身体脱离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和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而一名真正的哲学家不会关注身体的其他方面的需要,也不会强调这些需要的重要性,他们会轻视身体的装饰品,比如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总之他们不会去追求在他并非真正需要的范围内的东西。更多的是,哲学家会尽可能是他的灵魂摆脱身体的联系。因此在这些事情中找不到快乐或者根本没有快乐的人不配活着,从来不想要身体快乐的人已经有一只脚伸在坟墓里了。哲学家本身就是通过灵魂进行研究思考,或者说本来就应该是进行思考的灵魂,只不过在今生还没结束之前,哲学家还需要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各样的研究,而绝不会在乎身体的其他方面的需要,他们注重精神上的修养,而设

法摆脱世俗的诱惑。

由此,在柏拉图眼中死亡只不过是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在柏拉图看来,只要我们还保留着不完善的身体和灵魂,我们就永远没有机会满意地达到我们的目标,亦即被我们肯定为真理的东西。首先身体在寻求我们必需的营养时向我们提供了无数的诱惑,任何疾病向我们发起的进攻也在阻碍我们寻求真实的存在。此外,身体用爱、欲望、恐惧,以及各种想象和大量的胡说,充斥我们,结果使得我们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进行思考。发生各种战争、革命、争斗的根本原因都只能归结与身体和身体欲望、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财富,而我们想要获取财富的原因在于身体,因为我们是侍奉身体的奴隶。即使有闲暇进行研究,身体会介入我们的研究,打断灵魂的思考,干扰它,把它引向歧途,阻碍我们获得对真理的观照。如果我们要想获得关于某事物的纯粹的知识,我们就必须摆脱肉体,由灵魂本身来对事物本身进行沉思。从这个论证的角度来判断,只有我们死去以后,而非在今生,我们才能获得我们心中想要得到的智慧。用中国古人的话理解就是“舍生取义”。如果身体误导我们的灵魂,致使我们走向与真理相反的谬误中,那么唯有结束身体的存在才能使灵魂不受玷污,摆脱身体的束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最伟大的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观看《生死朗读》的感想

观看《生死朗读》的感想

下午观看了电影《生死朗读》,顺便看了下豆瓣影评,评论者真是深刻,能有那么多感想,又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影片以倒叙方式呈现故事情节,前半小部分基本是男主人公麦克和女主人公汉娜的情欲戏。那时候麦克还是15岁的孩子,汉娜是25-26岁(影片对汉娜的年龄貌似没说明,其他地方写到25-26,我表示认可,豆瓣影评说汉娜是位中年妇女,我不敢苟同),麦克因汉娜帮助过他,本来心生感谢去拜访汉娜,汉娜却漠然,麦克遂打算离开时,汉娜说自己刚好要去上班,让他等她一起走,汉娜边开始整装,穿长袜的情形被麦克窥视到,麦克顿时慌了神地离去。处于青春期的麦克见了那一幕,也许心中多了份幻想,便第二次前去找汉娜。就是第二次他们突破了关系,汉娜让麦克洗澡,之后自己又赤身裸体地为麦克披上浴衣。在我看来,这是汉娜对麦克赤裸裸的勾引,汉娜对麦克说到:这就是你来的目的吧?之后麦克跟汉娜在家里的约会便多了起来,有几次有他们之间的吵架,麦克是爱汉娜的,但汉娜对麦克当时是什么感情呢?总之,对汉娜的做法不是很赞同,一个成熟的、孤独的、具有理智感的女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行为会给正处于青春期、求学期的少年带来多大影响。有时我在一些杂志上也能看到一些青少年期男孩的心里求助,说遭到隔壁丈夫不在身边的少妇的有目的的勾引,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却不敢告诉父母和教师。为人父母者,确实需要多关注青春期的孩子,以免被误入歧途,男孩女孩都需要被关心。

想起自己也有过青春期的叛逆、反抗,心理学说青春期有过叛逆反抗才正常,没有那才是让家长担心的。

回归影片,后来因汉娜工作的升迁,他们的关系就终止了,只是若干年后在法庭上又相遇了,汉娜在被告席的位置,麦克是学法律的学生。审理过程中,麦克心情异常复杂与激动。但最终也没能站出来告诉大家,汉娜是文盲,不认识字更不会写字,她不可能写出那报告。麦克沉默了,麦克对教授说,案件中有个秘密,我不能揭露,因为是被告(汉娜)选择保密的。汉娜不愿让大家知道自己是文盲,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而麦克内心肯定有另一种想法:要是那个秘密揭露了,也就坦白了曾经年少时跟汉娜的性事。麦克对此羞愧?怕影响自己的声誉与前途?可麦克终究还是对汉娜怀有感情的,汉娜对他影响太深,这也是麦克与妻子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最后离了婚。麦克不断地录音寄磁带给汉娜,麦克饱含深情的朗读那些著作,有时候潸然泪下。他对与汉娜的初恋为何如此难以忘怀,多少年过去了,都有了自己的女儿,想起汉娜依然流泪不止?监狱中的汉娜又一次听到朗读声的时候,神色激动,也有了生活的动力,主动向监狱的图书馆借书,边看书看听磁带录音,开始做笔记学习。她第一次翻开她一字不识的书页需要多大的勇气。之后汉娜试着给麦克写信,但却不见有麦克的回信。麦克收到信了,为何不回信。是因为看到汉娜会识字了,点亮希望了就算完成自己的使命了?会识字会写信的汉娜再也收不到麦克的磁带录音了,去信不回,也就是失去了交流,也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汉娜快要出狱的时候,还是监狱管理者跟麦克取得联系,说麦克你是

…… …… 余下全文

篇三 :感悟生死也未必能清醒人生

每每读起东坡先生千年前的绝作《江城子》,总是期冀活着的人能用心去体会,感悟于人生,珍惜于生活。但是,美好的愿望总是落空。

悲哀,东坡先生,现代的人们大多数是去欣赏你的文才,但有几个能真正懂你当时的心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 …… 余下全文

篇四 :把每一天都看做一件礼物 一位年轻医生的生死感悟

把每一天都看做一件礼物 一位年轻医生的生死感悟

近日,一位年轻大夫将其在母亲罹患癌症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借助细腻的文字,作者阐述了疾病以及生死对个体及家庭的意义,并试图揭示医患矛盾背后的人文困境。希望有更多的医护人员能站在患者角度感受与思考,进而摒弃习惯性的职业冷漠,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医学成为生命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温暖的慰藉。

一切都有迹可循,可我就是无法把它们与癌症联系起来

作为一位医生,我亲眼见过很多疾病与死亡。坦诚地讲,虽然病患的经历曾给我带来心绪上的涟漪,却从未撼动过我。我总是客观地看待、评估、分析、处理一切。我只是按照症状、体征、检查结果作出客观的诊断,并按照临床指南给予适当的治疗缓解。当患者及家属表现出忧虑的时候,我会给予一两句宽慰,然后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我也相信,大多数临床医生跟我做的一样。

20xx年10月,我在半夜听到母亲突然呛咳的时候,我变得不那么客观了。

母亲向来体弱,风湿缠身,被持续的疼痛折磨,却从未查明病因。第一次听到她呛咳的声音,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母亲近来没有受凉感冒,这突然的呛咳从何而来?但很快,我安慰自己说这是偶然的,也许她过两天就好了。以后,我数次听到这种刺激性的呛咳声,不祥的预感越发浓重。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哄骗着把母亲带到医院做了胸部CT扫描及肿瘤标记物等检查。结果似乎在预料之中:母亲的胸腔中有一个10厘米大小的肿瘤,邪恶地缠绕着她的气管和主动脉。

也许,作为医生,在见到患者的那一刻,我就可以根据症状作出肺癌的预判断;然而作为女儿,从发现母亲的异常到带她去看病居然花了两周多时间。我的客观消失了。母亲之前快速消瘦,一年内瘦了10余斤;她的手指尖变成了杵状指,实际上是副肿瘤综合征中的肥大性骨关节病变;典型的夜间刺激性呛咳……一切都有迹可循,可我就是无法把它们与癌症联系起来,就是不能相信厄运偏偏会降临在自己的家庭,心存侥幸,不愿相信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死对话安迪樊感悟20xx

生死对话安迪樊感悟20xx

生命是一个轮回循环的过程,有来有往,有人欣喜迎接新生,有人痛苦悲伤逝者;但不论是新生还是离去,都将或曾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印记,最终或许只是墓志铭上短短的几行字,可其中流露出的故事却在20xx年的开始便拨动了安迪樊的心弦。

“妈妈,我走了,你们不要难过,不要悲伤,我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叫张鹏的男孩的墓志铭,他因为肝癌而去世。在他去世的两天后,他的眼角膜被移植到两个失明孩子的眼睛里。他的故事当时感动了他曾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因为他的行为,之后,选择眼角膜捐献的人陆陆续续增加,不下百例,很多双原本暗淡的眼睛受益得以重获光明。用爱传递爱,便是生命的大爱。这是安迪樊从张鹏身上得到的启示。

“我知道你又出差了。”

这是一位妻子写给去世丈夫的墓志铭。丈夫在世时,总是出差。28年来,她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孩子,克服无数困难,辛苦地操持着这个家。一路的艰辛苦熬中,她经历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但却始终乐观坚强。想象她在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的那个时刻,该是带着多么复杂的感情啊。这里面,有对丈夫的埋怨,更有一种对爱人深情绵长的怀念。是的,只当你的离去,是一次长长的出差。而我,在这里依然等你,等你回家。

生死对话安迪樊感悟20xx

“妈妈的爱永远是温暖儿女心房的棉被。”

这是4个儿女为母亲写的墓志铭。母亲去世时,已是70多岁,生活无法自理、失去记忆的老人了。但她的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小时候那些寒冬的日子,成年后那些回家的日子,睡觉睡到半夜,被子掉在了地上,妈妈总会轻轻进来,拾起,帮他们把被子盖上。妈妈如今不在了,但爱还在,永远在孩子的心里。安迪樊相信,这床爱的棉被,定会温暖孩子的一生。

“你来过,很优秀。”

这是位母亲写给孩子的墓志铭。这个孩子正值青春年华,因为救人而去世。身为教师的妈妈给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短短的句子里,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对孩子的赞许、欣慰之情。生命,真的不在于活得长短,而在于走过的这段人生路,你给这个世界,给他人留下过什么。这个孩子用他短暂的生命换取了另一个生命的延续,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母亲的心里。

…… …… 余下全文

篇六 :程超感悟 生死与存亡 疯子程超

生死与存亡

(程超-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开城镇人)

守规则生,违规则死;

顺性则存,逆性则亡;

智者守规顺性,蠢者违规逆性。

…… …… 余下全文

篇七 :程超感悟 生死规律 疯子程超

生死规律

(程超-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开城镇人)

守规则生存,违规则死亡;

智者守规律,蠢者违规律。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感慨,禁不住提起笔来仅用一些苍白的文字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生于泥土,落于尘埃,在大千世界中生死看似固然的,然而,在灯红酒绿中,人们对生死却是茫然的,不能坦然迎接,于是便有了悲嚎、眼泪、休克、绝望等诸多词语的出现,这一切看似用来修饰生死离别,却也是源于生死。

我本认为自己是个多么坚强的女性,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挑战,输赢在我成长的24年中也落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般脆弱,和柳叶刀的笔相比,我连骨子里都脆弱了,我和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一样,不敢正视生命中那温柔的一角。有人说,柳叶刀是手术刀,可我认为她的笔就是那把寒光逼人的手术刀的锋刃,刚划过皮肤的时候,皮肤的划痕是白色,几秒钟后才会有血从无数的毛细血管里渗出来。于是,在那血淋淋的一刻,过去就这样一点点的被解剖出来了,生命的火把在雨中无情的熄灭了,生命的终结也得到了诠释。于是乎,我想到了我们活着的人,在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解剖时,内心是否曾激起千层浪?内心是否有一丝怜悯之情悄然掠过?亦或是那么一滴轻轻地、湿润地东西划过你的双颊?看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盖上白布的一刹那,你是否看到了将来属于自己的宿命?可曾扪心自问,等死神的双手毫无征兆的扑向你的时候,你可否淡定对待?其实,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爱、有恨、有痛、有悲,流过汗、溅过血、打过架、撞过车、抢过劫……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经历过,你不必鄙视这一切或说对丑陋的东西视而不见,轻描淡写,这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的经历,只是有人悲伤,有人幸福,人无贵贱高低之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虚伪,怎么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不然,当官的和百姓相比,为什么前者办起事情来就利索的多呢?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本质,人生下来赤裸裸的,走时也赤裸裸的,连半点东西都带不走,这有何高低贵贱之分呢?生命的来临就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死亡未必不是一次新生,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不断循环更替的,人类也不例外,用一句话说: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