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口号激进高富帅齐回家美国团队携手走得远

世界杯开赛前,参赛的三十二支队伍都在自己的大巴上印上了专属的口号。由于意在调动球员们的斗志,口号大多充满了豪情壮志,甚至是直接剑指冠军。如今小组赛已然落幕,半数的队伍都踏上了归家之途,再来回顾这些口号,未免多了几分耐人寻味。

另一方面,为了球员们能有更好的表现,各参赛队自然希望他们能得到舒适的居住和放松环境,于是对驻地酒店也是提出了不少特殊要求。其中有的要求很合情理,但有的则让人感觉有些“奇葩”。

至于效果好不好,以及各队口号对球员的激励作用灵

不灵,或许从小组赛结果也可见一斑吧!

心比天高葡萄牙队

赛前口号:“过去已是历史,未来就是胜利!”

小组赛结果:0∶4负德国队,2∶2平美国队,2∶1胜加纳队,三战一胜一平一负积四分,进四球丢七球,小组第三遭淘汰。过去确实成为了历史,胜利却并没有到来。不知道等C罗退役以后,葡萄牙队还有没有未来。

奇葩要求:葡萄牙队要求增派六名保安,其中四名专职保护C罗。葡萄牙队小组出局,至少为酒店节省了不少

聘请安保人员的费用。

一句话点评:这下好了,安保费可以省不少

西班牙队

赛前口号:内心深处,是冠军的激情!

小组赛结果:1∶5负荷兰队,0∶2负智利队,3∶0胜澳大利亚队,三战一平两负积三分,进四球失七球,提前一轮确定小组出局。前两轮分别遭到荷兰队和智利队吊打,仅在最后一轮与澳大利亚队一场无关出线名额的比赛中挽回些许颜面。不管是冠军的激情还是“基情”都没有

看到,或许是在内心深处藏得太深了吧。

英格兰队

赛前口号:“一支球队的梦想,数百万人的心动!”

小组赛结果:1∶2负意大利队,1∶2负乌拉圭队,0∶0平哥斯达黎加队,三战一平两负仅积一分,进两球失四球,小组垫底出局。前两轮过后已经失去出线的希望,末轮对阵提前出线的小组头名哥斯达黎加队,表现同样令人失望。梦想应该是有的,但这实际表现实在难以让数百万人心动,让数百万人吐槽还差不多,唯一值得自豪的估计是从哥斯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口号对比

中国和美国选举口号对比

20xx年11月07日08:24 作者:关中人

发表评论(0)支持(0)反对(0)

除了都说自己有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制度之外,要找到中美两国的选举相同点很难,但是中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和美国中期选举的宣传口号有不少共同点。都喊得很响,很让人揪心,都有一种威慑力,让人有不投票就不是完美的人的感觉。——关中人

今天看到选举与治理网登出北京宣武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口号,突然意识到北京的县(区)乡(镇)人大代表直选跟美国的中期选举的时间差不多,都在 11月上旬。

于是又去想中美的选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除了都说自己有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制度之外,两国的选举没有什么太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一,美国的中期选举或大选都在偶数年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而中国的选举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一个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全国要搞18个月。

二,中国的直选除了村委会成员和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其他民意代表和官员都是间接选举,而美国的选举除了总统其他都是直接选举。这次中期选举需要竞选的除了 33个州的州长和其他州级和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和议会代表外,还包括435个国会众议员,33个国会参议员。

三,美国人投票不是很积极,对中期选举的积极性更低,参选率会很低。中国选民选的“官”不大,但是选举热情格外强烈,一般投票率都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四,美国选民选出来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民意代表)应该说有实权,而中国选出来的代表可以帮百姓说话(每年至少说一次),但是要帮百姓办事可能难一点。

五,美国的选举竞争性比较激烈,甚至残酷;中国的选举比较和风细雨,比较和谐,抗争性极少。

我苦思冥想,难道就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吗?又去读宣传口号,终于有了

新的发现:中美选举在宣传方面大同小异。

先说小异,1)美国的宣传靠政党和选举经费,没有免费的宣传;而中国的宣传是开动国家机器,不花钱。2)美国的竞选宣传没有和谐,各党说各党的事;中国的宣传是统一口径,没有杂音。3)美国的宣传多是通过民意调查等手段得出各个时期不同的最佳宣传角度,而中国的宣传一般看不出地域和时间的差别。4)美国的宣传一般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发布的,中国主要是以大字报和小字报的形式出现,最近也开始使用网络,但是一般都是没有人去光顾的网站。再说大同,那就是口号都喊得很响,很让人揪心,也就是说,宣传都有一种威慑,让人有不投票就不是完美的人的感觉。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二战各国冲锋口号

共.军:一张相正义的男子,将手中的20响盒子炮向天上一举,“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为了新中国,冲啊!!!”然后,一堆人就跳出战壕,冲下山去,不光有拿枪的,还有扛旗的,吹号的。

伪军:一长相猥亵,贼头鼠目,穿国军制服的男子,将手中的勃朗宁朝前面畏畏缩缩的士兵一指:“都给我上!上!上!兄弟们,拿下这个山头,团坐说了,大洋一人一块!”!“都给我上!上!上!你倒是给我上啊!”

国军:“身为党国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啊!”

苏军:一群人围在政委周围,政委拿出一箱伏特加,人手一瓶。一口闷之后,政委拔出手枪,高呼为了斯大林,为了祖国,乌拉!!!。战士边跳出战壕,摇摇晃晃打着酒嗝的借酒劲上来了向德军阵地走去,后面还要有督战队。对了,有可能冲锋前有密度可以的炮火。

日军:一群脱光了上衣的人,把步枪内的子弹退了出来,军官丢下手枪,拔出倭刀,高喊一声:“压机给给!!!!于是这帮半裸男就狂呼着:“Banzai!Banzai!Banzai!Banzai!Banzai! ”(万岁)无组织无纪律一窝蜂的冲出去,见到对面过来的人,如果不认识就是一刀下去,如果看不清也是一刀下去

德军:一名带着单片眼睛的军官掏出一幅白手套,很优雅的戴上。然后,从包包里摸出鲁格手枪。朝前方的村子一指,带着斯瓦比亚鼻音的喊道:进攻!,然后一群用MP40 MG42 MG34 冲锋枪不断扫射的士兵就冲进村子,边跑还边往周围的房子里放火焰喷射器或是扔长柄手榴弹这时,那名喊冲锋的军官已经回到了他的掩蔽部,一面喝着泡好的合成咖啡,一边在留声机上欣赏瓦格纳的歌剧了。

美军:后方一名军官,通过无线电台和前面的士官通话:“Sergeant!We should get this country!”“Roger!Sir!”然后就是那名士官一路高喊着:“go go go……move it!move it!move it!”带着一堆人冲进村子里,中间还兼带着有人高呼“medic!we got a hurt!!!”。

…… …… 余下全文

篇四 :引人深思的美国标语

引人深思的美国标语

引人深思的美国标语

1、不要把年轻人当成等你灌充的空瓶,把他们看成等你点燃的蜡烛。(美国俄亥俄州某高中教师休息室内的横幅)

2、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圣文森特妇产医院正厅标语)

3、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

4、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美国科罗拉多州某工厂大门上的标语)

5、年轻人误以为教育可以取代经验,年长者则误以为经验可以取代教育。(某猎头公司的标语)

6、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美国英格道园林建筑公司的宣传语之一)

7、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美国佛罗里达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

8、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某箱包公司的广告词)

9、健康的秘诀: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公主;晚餐吃得像贫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某医院候诊室墙上的横幅)

10、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动物不能合上耳朵,却可以合上嘴巴。不遵守这个法则的生物都会被淘汰。(美国马里兰某中学餐厅内的标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美军用F22轰炸IS 好比“千里马耕田”

美军用F22轰炸IS 好比“千里马耕田”

近日,美军对叙利亚北部的IS武装进行大规模空袭,投入了大批“战斧”巡航导弹和多种作战飞机,特别是出动F-22使用制导炸弹轰炸IS的指挥机构。这次攻击行动,是F-22“猛禽”隐形战斗机第一次实战,具有标志性意义。

不过,美军动用F-22干轰炸机的勾当,却有些“千里马耕田”的嫌疑。

在设计之初,F-22基本就没有考虑对地攻击。出于隐身的考虑,F-22将全部武器内置于弹舱内,而且最初设计时只考虑放置空空导弹,弹舱尺寸十分有限。可以说,F-22是完全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一丝一毫没有用于对地攻击”,这点和F-15战斗机诞生时的口号几乎一样。

理论上,F-22的狭小弹舱也能放置250磅(约110公斤)的小直径炸弹,但F-22诞生时的90年代制导炸弹无法做得这么小,而这种昂贵战斗机去投掷无制导炸弹也毫无意义。后来GPS制导炸弹技术进步,出现了250磅的GBU-39小直径制导炸弹。20xx年,F-22首次成功试验投掷了GBU-39炸弹,才勉强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

当然,F-22也可使用外部挂架挂载1000磅以上的大型炸弹,但这会令隐身性能荡然无存,空战性能也会受到损害,从四代机水准降为连三代机都不如。而且这种挂弹方式任何三代机都可以干,出击成本也低得多,F-22贸然使用外挂架出击,在实战中几乎不太可能。

此次,美军轰炸叙利亚北部的ISIS目标,F-22扮演的角色十分微妙。尽管美军空袭并非直接针对叙利亚政府军,但在叙利亚领空仍需防范叙军的防空系统,因此隐身战机的突防性能格外重要。由于F-117A“夜鹰”已经退役,B-2隐身轰炸机又显得出击成本过高,因此将一些地面目标交给F-22也在情理之中。虽然GBU-39炸弹威力不高,但多枚GBU-39集中投掷,对付ISIS驻扎的普通建筑已足够。从另一个角度看,F-22首次参战也确有积累实战经验的意义在内。

…… …… 余下全文

篇六 :什么是美国军人的杰出品质

什么是美国军人的杰出品质? (2012-03-15 00:44:29)

转载▼

标签:

杂谈

什么是美国军人的杰出品质?

戴旭

3月11日凌晨,美军士兵进入阿富汗村庄,连续枪杀十六名平民,其中9名儿童和3名妇女。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奥巴马说:“这并不代表驻阿富汗美军的杰出品质和美国对阿富汗人民的尊重”。笔者想问问这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军总司令:什么才是美军的杰出品质呢?

美军在伊斯兰世界大打出手,是从19xx年海湾战争开始的。由于是打着解放科威特的旗号,由于首开精确制导武器时代的战争,由于辉煌的低成本胜利,一时间美国军队成为世界学习的榜样,连带地,美军的道德形

象也和美国的新式武器和新战争样式一起光彩夺目。

19xx年美国喊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强行肢解南联盟,尽管此战在军事意义上更加耀眼,美国军人在它们霸权政治家的阴影下,已开始褪去最初的光环。

20xx年,美国发起反恐战争。由于“911”事件博得全世界的同情,所以,美军出兵阿富汗一度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但是,20xx年美国编造大规模武器的谎言,强行入侵伊拉克。美国特种兵以强壮的身躯,按倒白发苍苍的阿达姆。之后,又爆出美军虐待伊拉克男女俘虏的照片。可以说,从这时起,美国军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已经和美国的恶霸形象重叠起来了。而美国军队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骄人战绩,忽然让人心生鄙视。一支军队,如果把自己的武功建立在手无寸铁的平民生命之上,从来就不是一件光荣的记录。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事件发生后说:“战争就是地狱。这些事情和意外会发生。任何

战争中都有这样的事件。这次的阿富汗事件令人恐怖。但它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和奥巴马情急之下语无伦次的辩解比起来,帕内塔的话充满了帝国式的傲慢。战争是谁家的地狱?美国总是把别国描述成邪恶轴心,流氓无赖,指责别国威胁,然后到处发动战争,把别国变成地狱。帕内塔说得好,“它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的确,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冷战前美国平均2.4年打一年,冷战后平均1.4年打一仗。进入21世纪至今,美国天天在进行战争。一百年前,美国军队在菲律宾以解放者的名义屠杀当地土著;五十年前美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集体屠杀无辜村民,现在,美国军队又在伊斯兰世界横冲直撞。据不完全统计,在冷战后的历次战争中,仅仅是美军杀死的无辜平民就高达十万以上。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评介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及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姚洁 胡春晖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对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面对诸多复杂信息,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广大官兵有能力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军媒介素养培训的研究,探讨对武警部队培育官兵媒介素养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媒介素养;培训;武警部队;启示

一、引言

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公众认知

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因而也成为能够影响国民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面对媒介数量的高速增长和传媒信息内容的无限量增加,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公众和社会有能力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

介,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媒介素养(或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学术界,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19xx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被公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xx年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如下: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效应的认知力

1

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如何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

然而,对我国公民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但是,面对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冲击,加强对国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其中就包括军人这一特殊群体。 媒介素养的提高意味着对媒介活动和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的提高,对信息的吸纳能力和使用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公众对媒介的专业与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样,在大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竞争中的媒介水平将整体提高,从而真正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公民素质发挥媒介应有的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美军高度重视军事训练 目标已瞄准20年后的战争

美军高度重视军事训练 目标已瞄准20年后的战争 20xx年05月04日 11:35:51

来源: 中国台湾网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有人说,军队的任务

就是作战和准备作战。

作战自不必说,准备作

战中,核心便是军事训

练。

训练场上,大概没有

比“像作战一样训练”

的口号更让人耳熟能详

了。但这个口号又存在

着逻辑上的矛盾,训练

所瞄准的“作战”,究

竟是过去已经打过的

仗,还是未来没有打过

的仗?如按过去的作战

经验进行训练,那是否

能跟上未来战争的发

展?如按未来战争的要

求进行训练,那么谁又

能预测未来的作战样式呢?

这就像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皮特?基亚雷利在美陆军冬季论坛上所说的:“为了每一个可能的结果去训练是枉然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不可能预测未来的仗怎么打,否则我们就要为其所羁绊。”

于是,美国人又在“像作战一样训练”后面又添了一句――“像训练一样作战”,把训练的目标放到打赢20年后的战争上。

添上一句话,看似简单的文字游戏,却是一次理念的变革,开辟了“设计战争、未战先胜”

的新模式,带来的是军事训练实践的一场风暴。

军事训练从重复过去到探索未来

“像作战一样训练”是典型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军队总结上一场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后,更新原有的训练体系,形成新的训练目标、内容和方法,然后在下一场战争中付诸检验。这种“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发展模式,是冷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时代战争形态演进缓慢的产物。那时,两场战争之间,技术进步不明显,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的情况少,上一场

战争中凝练的知识足以给下一场战争以指导。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为军事训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促使了各种新概念武器的研发应用。

技术决定战术,装备的频繁更新使战争的变化日趋加快。同在伊拉克,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和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相隔仅十余年,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从上一场战争中得到的经验,在下一场战争中可能毫无用处,甚至会带来血的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