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女娲造人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课后反思

集贤里中学 李维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感性思维活跃的特点,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想通过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导入文本,使学生对神话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与《风俗通》对比感知神话中想象的概念;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神话中的想象;通过分析女娲的形象,理解怎样在神话中运用想象;通过对喜悦感的传达,升华文章的主题,培养与母亲与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与《伊甸园》的故事对比,感受东西方想象的魅力;通过扩写精卫填海的小片段,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下面我就这节课各环节的得与失进行一下分析。

一、话题导入

得:在这个环节当中,我问“同学们都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时,同学们答出了许多神话的名字使我能很自然的引入课题。

失:没有给学生一个神话的具体概念。应该给学生明确神话的知识。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对比《风俗通》引出想象的概念

得:与《风俗通》对比这个切入点很好,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回答问题比较踊跃。

失:我问:“课文与《风俗通》相比丰富了哪些环节?”,学生说得很多也得出了这些情节是由想象而来,但是老师最后没能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运用想象来丰富情节的。

2、朗读文本,感受想象的魅力。

得:学生对死板的提问、回答已经厌倦,我换了一种新颖的记者采访的形式,学生很愿意参与,他们找到了作主人的感觉。这样就激发学生去研读文本,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失:最后没能把这些内容归结到想象。可以点给学生这些都是用想象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三、深入文本,分析形象

1、鲜明的人物形象

得: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培养了阅读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女娲的形象,并且说出了:活泼的女娲、孤独的女娲、慈祥的女娲等我没有想到的答案,说明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

失:女娲华夏民族母亲的形象应让学生再充分体会一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今天中心学校对我校七、八年级老师进行课堂质评,我被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讲,我的授课内容是《女娲造人》。这是我从武汉学习了三个月之后,回来讲的第一节公开课,从教学目标的厘定到导入语的选择,从研读练习的难易把握到小组探究时间的分配,从板书设计到结语设计我都要反复斟酌、修改。我甚至还准备好了课件,但最后我放弃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目前我校还没有安装电子白板,听课老师更想听的是常态课,而不是什么花架子。我的教案虽谈不上完美设计,但至少凝聚了我的心血。我深知自己在一中的斤两,不想得到别人的好评,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下面就从教材处理与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材把握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六单元的一篇课,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是由童话、神话以及寓言构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我在上课时,把《女娲造人》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从"人是怎么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根据厘定的目标逐一完成。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还有希腊神话、佛教神话、印第安神话、北欧神话,你们想听吗?那看你们的课堂表现啦!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学生回答问题很主动。特别小组探究环节——讲故事环节和分组朗读两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小组表现得好坏要用分数来衡量,在评价各小组时,我把主动权也交给学生,有的组唯恐自己落后,总想给别的组打低分,这时我就要全班来评,对不公平的打分,我才出面主持公道。

从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很好。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 …… 余下全文

篇三 :《女娲造人》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课文《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读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生学习本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学习了《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然后叫学生谈谈自己现阶段对于女娲的认识和了解,并与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对比。我个人认为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我让学生将课文与《风俗通》里女娲的记载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造人动机的产生、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女娲的情绪和心理等内容。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同时我设计两个问题(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各小组齐心协力能很好的找出从相关的语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不仅借助大胆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女娲“神”的非凡能力,而且还通过真实合理的一个想象表现了女娲“人”的心理、情感、活动,最终让学生感知,女娲不仅是一个神,她无所不能;女娲还是一个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娲更是一个母亲,有母爱的情怀,有勤劳的品格。

最后的拓展延伸: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作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这一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不足之处: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3、我个人的语言上没有一个高低起伏的变化,没有什么激情,以后还需下功夫。

饶丽琼

2013—12—19

…… …… 余下全文

篇四 :放手与指导.《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放手与指导

时间:2011-04-18 来源:原创 作者:新乡市第十中学 赵自景

我教《女娲造人》时,事先调查学生对“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的了解情况,当发现只有极个别学生曾听爷爷奶奶讲过这个故事后,就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我首先问学生,看到课文题目《女娲造人》,你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学生的问题,我因势利导,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两类:一、女娲为何要造人?二、女娲是怎样造人的?正是因为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探求的渴望,教师便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女娲为何造人和怎样造人的答案。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创造了积极条件。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觉趣味盎然而又有探求渴望的时候,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顺利推行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除了弄明白女娲造人的目的和造人的过程以外,同时还发现女娲对人类的诞生充满了喜悦与自豪之情。接着我让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正是人类的诞生才使这个荒凉寂寞的世界变得生机勃勃,我们要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喜悦与自豪。 在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浓厚热烈的气氛又激起了创新的思维火花。有学生大胆提出:《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神话学家袁珂根据《风俗通》里仅简单记载几十个字的“女娲造人”故事改编而成的,那么,袁珂究竟是怎样通过想象来改编故事的呢?问题既出,学生哗然。他们开始把课文和《风俗通》里的简单记载作比较阅读,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见出作者的想象力?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明白了作者借助于想象,增补了许多内容,丰富了很多细节,而这又使内容变得有血有肉,使人物变得有情有义,使情节变得曲折动人。后来,我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概括出想象的方法是“增补内容、丰富细节”。

当学生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以后,看着他们渴望求知的双眸,我没有满足教学目标的完成,而是联想到12-13岁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喜欢幻想、渴望心灵飞翔的年龄,我决定进一步给他们那渴望飞翔的身躯插上一对“翅膀”、让他们也来作一番“天马行空”、“腾云驾雾”的丰富想象。于是,我又设计了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增补内容、丰富细节” 的想象方法,改编《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

…… …… 余下全文

篇五 :女娲造人简案及课后反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女娲造人》简案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阅读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 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 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给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

《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

…… …… 余下全文

篇六 :女娲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河图中心学校 赵金华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读来很容易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教学初始,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有关神话故事的图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让学生找出这些故事,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就找出了,而且引出他们对神话的兴趣,由此引入本课教学,效果很好。在布置学生阅读前,比较《女娲造人》与《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活动,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的内容。再请同学对课文进行复述,本来设想请一位同学复述就可以了,但开始同学们都表现出畏难情绪,最后通过引导,复述得生动,通过这一环节,我教会了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花去的时间还是很值得的。

对于女娲这一形象的认识,学生都只定位于对“神”的认识,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我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詹桥中学 李丽 我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 教 材

《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作者以各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扫清文字障碍。

2过程和方法:运用联想 创编故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养成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多角度合作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

二、说教法。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讨论探究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兴趣激学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讨论探究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情境教学法:可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在教学中,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优秀教案女娲造人

第二十二课 《女娲造人》

教 案

一、 教材简析

《女娲造人》选自新疆教育出版社教科书,《汉语》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二、 学情分析

针对南疆九年级双语班民族生的特点,习惯和基础知识,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思想。

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词义理解等不到位,要让学生养成朗读,查字典的习惯。

三、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

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藤、添、娲”等10个生字。掌握“管理、果

然、终止、未免”等词语的用法,并能模仿造句。

(二) 能力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

(三) 情感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五、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

(二)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