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龙教学反思

《中国龙》教学反思

《中国龙》本课是2011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它是融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如何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创造表现是这节课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了解龙、表现龙、表演展示与评价、生活中的龙。首先,学生知道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来的吉祥物,它是一种神兽。让学生知道龙本来不存在,是人们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龙的形象;其次我设计了找一找环节,提出问题:龙的哪些地方与这些动物相似?课件出示鹿、鳄鱼、蛇、鹰、鱼这些动物的图片,学生利用这些动物的局部特写图片,找出龙的各个部位的象征。学生一边介绍,教师一边出示龙的各部位,最后组成龙的形象。这样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龙各部位象征的理解;再次是表现龙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受与记忆,我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观察龙的结构,让学生分组研究龙头、龙身、龙尾的特点,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表现龙奠定基础;在表演展示评价环节中,我通过学生舞龙、绘画作品的展示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兴奋极了,他们投

入了极大的热情去表现,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龙》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龙》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龙》是一节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

2、这节课是用一些综合材料绘画或完成一件舞龙道具,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后面安排了《吉祥图案》,让学生再次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体验;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创造。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感受龙奇特的造型、千变的动态,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形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操作领域:能抓住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合作完成一件舞龙的道具,在舞龙的过程中塑造龙变化的造型,感受舞龙的乐趣。

3、情感领域:体会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之情,感受作为龙的故乡、自己是龙的传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观察探究:引导学生观察龙形象,探究龙的组成。观察课本中龙的形象,体会龙形象的演变过程, 加深对不同时代龙的理解。

2、欣赏感悟:欣赏身边的龙文化,感悟龙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与象征。

3、合作体验: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舞龙道具,共同体验做与玩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中 国 龙

奇 特 的 造 型

千 变 的 动 态

教学过程:

动画导入 探究龙形象

播放《小鲤鱼跳龙门》片段,提问:小鲤鱼通过努力变成了自己向往的龙形象,在你心中龙是什么样的形象?

1、探究龙奇特的造型——首先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探究鹿角、虎眼、鹰爪、鲤鱼鳞、蛇身这些部位,感受体会龙的身上集中了多种动物最美或最精华的部位。

2、龙千变的动态——龙身汲取了蛇身灵动的特征,塑造了姿态万千的龙形象,但这些形象背后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寓意: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三年级上册美术《中国龙》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中国龙》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保亭二小 王春南

《中国龙》一课属“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于一体的中段美术课。在中国上下八千年文化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本节课要面对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而且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在欣赏·评述“部分书中首选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玉猪龙,它简单抽象的造型让学生了解”龙“的起源及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此外,书中出现了汉代瓦当上德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等,为大家展示了不同时代龙的造型变化,以便了解龙的演变过程。纵观历代龙的造型,各有不同的特性风采,总结归纳为:商周粗犷抽象,春秋战国秀丽洒脱,秦汉雄健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唐代以后行龙的四肢已突破着地的局限,随意拔云驾雾,从此,龙从地上行走变成在天空飞翔。宋元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增强了龙的神圣感。通过了解,得知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课还介绍龙各部分的分界图,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龙各部分的象征。龙是观念意识物化的神灵造型,是人们千百年来虚拟的形象,自然界中并没有这样神奇的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龙的图形虚拟、组合,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其组合物相在各个朝代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条理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气魄,龙角如鹿角,风华稳重。从以上动物的不同部位我们可以看出,人为龙选用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造型自然是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 余下全文

篇五 :第10课 中国龙 第一课时

第10课 中国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龙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

2.让学生认识、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法。

3. 让学生感受中国龙的文化魅力,激发其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龙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彩色笔、美术本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龙的传人》。

2. 师:我们都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在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我们和龙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龙》。

(二)新课讲授

1. 师:经过课前对中国龙的资料搜集,同学们知道龙是在现实生活真是存在的动物吗?

2.师: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人们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3.分组讨论: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人们这样创造龙有什么寓意吗?

(1)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典型形象是马面、狗鼻、牛嘴、鹿角、蛇身、鹰爪、鱼鳞、狮尾、虾须得集合体。

(2)寓意:集合众多动物的特点与精华,赋予龙以神性,龙象征着吉祥、幸福、威武,以寄托人们的厚望。

4. 师:因为龙有这样的美好象征寓意,所以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们在哪见到过龙的形象?

学生交流,汇报。

利用课件比较欣赏:经典的九龙壁、清朝大龙邮票、19xx年生肖龙邮票。

(三)自主探究

1. 师:老师这里给你们带来了一张中国龙邮票,我们一起来看看。找找这邮票上有哪些要素?(铭记、齿孔、图案、面值、志号)

2. 师:怎样设计邮票呢?(师生共同完成)

(1)构思。(是什么形状的?竖放还是横放?)

(2)起稿:画出票面图案、齿孔,确定面值、文字的位置和大小。(抓住龙的特点进行设计,齿孔呈半圆形等距排列)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学语文优秀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反思

1.一堂“咬文嚼字”的语文课 新世纪小学 范琼静

2.《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观田逸夫小学 胡萍

3.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 新世纪小学 万 佳

4.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华安学校 芦文芳

5.如何让识字教学轻松起来 李巷小学 成 云

6.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李巷小学 胡玲君

7.学出趣味 读出美 京东学校 李华连

8.《花钟》教学反思 豫东学校 秦 琴

小学语文优秀案例

1.“读”占鳌头 扎实有效 华安学校 肖月英

2.《矛和盾的集合》 滕州小学 熊春霞

3.《矛和盾的集合》 南钢学校 龚艳华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新世纪小学 万凌芝 钱芳霞

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华安学校 邓京生

6.《慈母情深》 青新小学 万萌萌

7.阅读古典名著 指导学习方法 工人新村小学 熊芸 魏小燕

8.《称赞》 铁路二小 陈 凌

小学品德优秀反思

1.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文教路小学 苏萍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反思 南钢学校 吁琴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学语文优秀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反思

1.一堂“咬文嚼字”的语文课 新世纪小学 范琼静

2.《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观田逸夫小学 胡萍

3.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 新世纪小学 万 佳

4.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华安学校 芦文芳

5.如何让识字教学轻松起来 李巷小学 成 云

6.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李巷小学 胡玲君

7.学出趣味 读出美 京东学校 李华连

8.《花钟》教学反思 豫东学校 秦 琴

小学语文优秀案例

1.“读”占鳌头 扎实有效 华安学校 肖月英

2.《矛和盾的集合》 滕州小学 熊春霞

3.《矛和盾的集合》 南钢学校 龚艳华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新世纪小学 万凌芝

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华安学校 邓京生

6.《慈母情深》 青新小学 万萌萌

7.阅读古典名著 指导学习方法 工人新村小学 熊芸

8.《称赞》 铁路二小 陈 凌

小学品德优秀反思

1.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反思

3.《社会呼唤诚信》教学反思

4. 百炼千锤为一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优秀案例

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青新小学 陈欢

…… …… 余下全文

篇八 :《龙咚锵》教学反思

《龙咚锵》教学反思

《龙咚锵》教学反思

《龙咚锵》是一首用汉族音调创作的儿歌,歌曲中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进行,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结合了一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了“聆听声音—欣赏歌曲,体验情绪—创造节奏,认识乐器—形式多样,动情歌唱—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教学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于歌曲《龙咚锵》的音乐,让学生玩中学,乐中唱。

本课力求在师生的交流合作中,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快乐情感,了解中国年文化的悠久历史,热爱祖国的民族器乐,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等。

导入环节用猜声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聆听鞭炮的声音,让学生体验声音的强弱、长短、鞭炮响声的快慢等不同音乐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的交流,了解中国新年的相关文化。其次,在快乐的音乐中,通过视频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区人们过年的喜庆气氛。学生在聆听中巡回思考,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大胆交流。模仿“龙咚锵”的声音,激发学生认识打击乐器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想象、敲击、感知、认识,让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感知小钹和堂鼓音色的特点,培养对民族打击乐器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表演,探索出打击乐器的正确演奏方法。通过模仿老师的节奏,提高学生对声音、节奏的听辨能力。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在快乐的“接龙”游戏中,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节奏,体验堂鼓和小钹的美妙音色,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器的喜爱。师生的对接演唱,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是对歌曲歌词、节奏的衔接有效联系,为学生后面的独立演唱打下基础。低年级学生对乐谱视唱能力很低,教师的范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感知能力。课堂上创设让学生自由、大胆伴奏的歌唱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其中我还设计了跳东北秧歌的环节,学生通过手上动作,在活动中不断地创新展示,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交流、总结。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欢乐中国年》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学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