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反思中国式的教育

反思中国式的教育

中国式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

1. 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传统上的)

2. 强烈的家长意志(传统上的)

3. 片面偏执的思想(近二十年形成的)

功利主义色彩:

自开科举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教育就是读书,而考中科举就是读书的唯一目标与意义。当下亦然,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是让他(她)考上大学甚至更高学历,最后挤进去所谓的上流社会,赢取优质的生活。

究其因由,其根本之根本来自于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对劳动力的报酬严重不平等!读书是进入垄断阶层的入场券,社会呈单极发展,且分化日趋严重。相同的劳动力付出,其报酬相差之巨大无以形容。某些工种,如清洁建筑家政等,工作又脏又累,但单位时间的收入却是其它工种或管理层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到了现在,资本拥有者或所谓高级管理人才又更进一步垄断财富,中产阶级受到更严重的压榨,以至社会底层所谓靠手而不是靠“脑”吃饭的人更难以从中产阶级的指缝里分得必须的生活资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基本的谋生,无怪乎家长要逼迫孩子上名校,考大学。现在甚至说大学文凭也不值钱了,要硕士博士,留学...对于没有钱和权的家庭背景的人尤其如此。

家长意志

家长意志也是中国千百年的传统。家长们都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更多,孩子只有沿着自己的思路发展才会有出路。这跟中国自古三纲五常的阶级秩序的思想不无关系。在家庭里,长辈自然是更高的阶级,自然享有更高的权威。

然而,许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偏好。并不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弱点。并不知道如何因人而异的制定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使是兄弟姐妹往往也需要量身制订各自的成长之路,不可一概而论。家长们甚至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真正懂得职业生涯的规划,只是主观的让孩子上很多的课外班学钢琴,学外语,奥数班,上名校,甚至中学就送到外国留学...

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下一代,就有如龚自珍所说的人为地扭曲出“病梅”,还自以为这是好看的形态。这种做法,最后往往为孩子以致整个家庭酿成恶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反思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反思

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意义

对教育目的的探讨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的过程起导向作用,必须首先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选择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杨海燕在《对教育目的的辩证解读》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类从事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指向,隐含着教育的价值回归。它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体现着人类从事教育的理性。确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对整个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来选拔官员,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学的无非就是些治国方略和伦理道德,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在道德方面,贯穿始终的永远是“忠”“孝”二字,忠于君主,孝敬长辈,做到这两点似乎就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学生不能提出反对的意见,不能质疑“圣人”的观点,教育变得僵化死板,缺乏生机和活力。这种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使个人的价值逐渐泯灭,几千年的延续,导致许多中国人的奴性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教育目的,不仅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差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以后,各种新式学堂开始出现,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兴起,人们的思想也逐渐从封建中走出来,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众多关于教育的口号层叠涌现,或是“党义为本”,或是“为无产阶级斗争服务”,然而共同的特征都是与政治挂钩,不同的政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引导教育的方向,个人依然没有成为教育目的的首先考虑因素。改革开放以后,定下了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人的价值在教育法的解释当中依然没有得到彰显。

我国当代教育目的的偏差

我国的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其过分的功利化,功利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适当的功利主义可以促进国家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过分的功利会导致教育目的的偏差。纵观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以升学为主线,学校的升学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而教学内容也是严格地依照考试大纲,一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课程,例如音乐,美术,体育,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被冠上“副科”的头衔。到了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愈发明显,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理科,原因是理科未来的专业更广泛,更实用,更容易就业。在报考

…… …… 余下全文

篇三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造力。中国自古就重视伦理关系,强化整体意识。这也使老师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老师只会僵硬地传授解题方法,保证大家能够解题就够了,却不重视其他方面比如其他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这就导致教学僵化,学生也只会死学。还有古人说“学而优则仕”,古代更是重视人才的选拔。这样,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就是过分强调尖子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分数这个唯一的标准来评价衡量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还有就是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如何能得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反思中国当下教育

反思中国当下教育

——读《中国教育怎么了》和《观念决定成长》有感 专业:物理学 班级:2011级物理2B班 学号:20112301167 姓名:黄彦

【摘要】

1.《中国教育怎么了》

孩子们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只是倍数做题,逐渐变成了考试极其,他们的能力训练、品格塑造、价值观教育十分缺乏;分数和升学率成为多数学校和多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一些“|灵魂工程师”甚至开始争相追名逐利;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进入社会之后热衷权钱,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混淆是非;还有近5800万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爱,缺少关注,缺失家庭教育??

2.《观念决定成长——影响世界的30个教育新观念》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知识更新,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充电”,以适应“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剧烈的社会变革,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教育孩子学会“点金术”比追求学习成绩、高学历更加重要。为引领您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尽可能全面搜集近年来影响较大,经实践和实践检验为正确,并能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30个教育新观念,从胎教到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既有方法上的指导,又有现货的可借鉴实例,我们真诚希望这本小书能够给您教育孩子带来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教育 缺乏 教育新观念

中国教育怎么了

近现代大学教育深受工业文明的影响,按工业生产方式批量制造着所谓的“人才”,学生被设置了某种标准,并进行批量的复制,全然没有了个性。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财富利益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无法幸免,我们看到的媒体和网络不断曝光的大学学术腐败、学生抄袭、升学潜规则等等新闻,无一不是价值观沦落的明证。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育人,然而教育对血色很难过人格品质的塑造功能也出现了问题,校园暴力、虐待动物等现象也并不鲜见。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教育模式反思

中国教育模式反思

美国《纽约时报》12月7日的报道说,中国首次参加中学生国际标准化考试就取得了不俗成绩,代表中国参赛的约5100名上海15岁中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这三项测试中全部取得第一。相比而言,美国中学生的表现则差得多:科学位列23,阅读位列17,数学位列31。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然而,这真值得我们沾沾自喜么?

从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特征来看,中国的教育制度培育的都是“高分生”,而高分未必高能,和未来的创造性也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

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让小狮子离开母亲,自己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无一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使孩子取得高分,不惜剥夺了孩子其他方面应有的成长教育。如填鸭式的学习,不让其参与实践活动,不让其参与必要的社会交往,更不能随便玩耍,玩伴必须是学习好的,甚至在学习上要求孩子注重考试的主要科目,所谓的副科目应付一下就行。而在美国的教育体系里,同样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每天下午3时30分就放学,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我,可以获得学分;主动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完成研究性报告或论文,也可以积攒学分;而达到一定学分,就能申请理想的大学,学生因此有了目标和求知欲。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过:在美国,像哈佛这样的大学,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到大学休闲。美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而大学是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这4年,美国大学生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导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应试教育的反思

如果没有考试,我们该如何教书?

or

留学机构不会告诉你的那些事

Or

从20xx年美国大学开除8000中国留学生所想到的

当留学变成形势,当语言成为门槛,当孩子发疯的学习英语,当孩子的升学目标从清华北大变成世界名校,当留学变成一种热度,一种在孩子父母身边的一个可选项后,家长和孩子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需要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更加冷静的去思考。留学行业发展了那么多年,有些不能回避的事儿,我们应该拿出来说说了

美国东部时间20xx年5月26日波士顿,在全球最大的年度教育盛会NAFSA大会上,美国厚仁教育发布了《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重点关注被开除留学生群体的数据报告,白皮书发布后,舆论一篇哗然。数据显示,被开除的留学群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共通点: 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69.43%来美国不到2年;88.7%的被开除学生为18-25岁;79.04%本科或硕士学位在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术不诚实和行为失当造成的开除情况有增加的趋势。被开除的并非都是“差生”,来自排名前100的名校生超过了60%,数据里收录的数十个被开除的学生甚至来自常青藤大学。 理工类专业学生和经济商管类专业学生,大型州立大学,低龄留学生,都成为被开除的重灾区。

如果这个数据反应的学习不好的学生被开除,我们或许可以接受,但是来自排名前100的名校生超过了60%,就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反思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被开除,为什么 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众所周知海外教育和国内应试教育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可是当我们为亲人办理留学时往往所有人都忽视了这一问题,因为他们都有着一种盲目的自信,在国内都能学好,国外肯定不是问题,所以大家都把经历花在如何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上,却恰恰忽视了国外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标准,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对课程理解有问题,对国外的考试制度不适应,这就造成了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国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反思)

我国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学院:物理学院物理教育专业 姓名:董源莉 学号:112011315001205

一、我国教育的成就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4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1、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从19xx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xx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xx年进一步扩大到99%。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同时,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2、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发展。20xx年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分别为1987万人和861万人,分别是19xx年的3.4倍和4.2倍,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占据半壁江山,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xx年非学历的中、高等教育毕(结)业者分别为6810.8万人次和412.6万人次,企业年培训规模9100万人次。国家专项支持建设的107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职学校、7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成效明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区域间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高等教育世纪之交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世纪之交的扩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xx年达到15%,迈入大众化阶段。国家加强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倾斜支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高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累计数均占50%以上。20xx年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4.5万项,国家大学科技园62个。高校还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90%以上研究人员和80%以上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理论创新、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