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西关小学  刘香莉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不够理想,有些设计不够好,更有一些细节未加重视,还有就是教师的基本功太弱。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我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五年级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进学生行分析,加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加以课件演示。通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学方程法,主要教给学生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从而让大部分学生能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估计教学时间有些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时间上的考虑,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特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这里,用26-16=10条腿,这里应该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通过我和我们年级组其他教师的讨论,并看了很多教案和课例,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这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应该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 …… 余下全文

篇二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永泰县城南小学卢鸿祯

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作为一种经典名题,在国标新教材中,不少版本都有编排。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中用它来让学生学会表格列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将之作为一道练习题来巩固“假设和替换”的策略;而人教版更是浓墨重彩,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用6个页码详细介绍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出处、多种解法及实际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师在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方法来生动地演绎它。但我想尽管“鸡兔同笼”各年级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且有着不同的目标指向,但对于六年级而言,是否可以用来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数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模型”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感受到一些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模型”的力量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这节“鸡兔同笼”数学活动课作了如下尝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和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

1、设计导学提纲:

自学课本第112~115页并思考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例1的“鸡兔同笼”问题。

(2)、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3)、试着完成课本第115页“做一做”第1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 …… 余下全文

篇三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蒙自市文澜镇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P112―114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本节课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让学生经历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展开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不断调整  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该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六年级上册中出现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接触过类似的问题,尝试过用方程解决这样的问题;低年级奥数题中也有专门类似的问题研究,但我们学校属于农村小学,学生基本没有进过奥数班;再加上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差生比较多,只有少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虽然对这个问题不是很陌生,但解决起来肯定也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鉴于此,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将本节课的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位为: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到假设法和方程法的一般性,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3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 …… 余下全文

篇四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画图)等多种手段,探究、理解并掌握一种或以上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初步感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隔壁的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昨天他们幼儿园老师让他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些小鸡和小兔,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画成了这样。(课件出示)你们觉得这两个小朋友画得符合老师的要求吗?

生:不符合,第一个小朋友画的全像小鸡,第二个小朋友画得全像小兔。

二、画图探究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其实这两个小朋友有一点是符合要求的,老师要求他们共画8只,从这点来看是画对了。如果要你们帮他们两位修改一下,该怎么改呢?

生:第一个小朋友画的还要添上几条腿,第一个小朋友画的要擦去几条腿。

师:添的时候怎么添,全添在第一只上面?擦去呢?

生:添的时候每次2只,擦去的时候也是每次2只。

师:为什么这样?

生:图1要把一部分小鸡改成小兔,每只小兔比小鸡多2条腿;图2要把一部分小兔改成小鸡,每只小鸡比小兔少2条腿。

(师板书:每只小兔比小鸡多两条腿;每只小鸡比小兔少两条腿。)

师:所以要添就每只添2条腿,要减就每只减2条腿。我在给大家提供一个线索,这些小鸡和小兔总共有26条腿,在作业纸上试试,该怎么添加或减少。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的画法,小鸡有几只?小兔有几只?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探究其它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数学中叫什么吗?

生:鸡兔同笼。

(教师板书:鸡兔同笼。出示教材P113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刚才我们改正两位小朋友的画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得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启示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篇六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    钟丽华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运用假设的思想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假设、有序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由于“数学广角”的内容目的在于向孩子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且对于部分智力中上的孩子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设计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地设计例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运用假设法求解鸡兔同笼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时,对鸡兔只数转换过程中数量关系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呈现情景  引出问题。

上课一开始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名著,当中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其实,这就是我国数学史上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从古到今,斗转星移,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 …… 余下全文

篇七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3、会做“鸡兔同笼”这类题吗?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老师相信今后你一定会做了。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

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 …… 余下全文

篇八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燕河小学   成艳杰

教材分析

本节是尝试与猜测活动之一。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方法(假设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    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初步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奖品(星星红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 ················

一只鸡几条腿?一只兔子几条腿?

一只鸡和一只兔子一共几条腿?

5只鸡和4只兔子一共有几条腿呢?

如果知道有20个头,54条腿,那鸡、兔各有多少只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  开展活动、探索新知

1、    出示问题情境: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退,鸡、兔各有多少只?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