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石壕吏教学反思

《石壕吏》教学反思: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杜甫是为人民不错,但杜甫已经看到这样的疾苦,就《石壕吏》一问,为什么不站出来为老妇人一家求求情呢?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官吏,有些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毕竟文学有时候也受政治的影响。况且杜甫只是一个小官,有些时候也没有话语权。

就这课本人上完后,对自己上的这课还算满意,对我们这一个偏远的小镇来说,学习能够想象想兵役法之类的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因为学生基础差,上起课来还是有些吃力。 最后,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资源共

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最后由老师来小结,以达共识,实现教学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石壕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石壕吏》教学设计

南网头中学 郑满红

(一)导入:

“背背上节课学的《春望》”——(温故知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春望》同一时期的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结合注释1介绍故事背景。

2:谈预习后的收获和产生的问题。

强调两个读音:老妇出门看、咽的三种读音。“走”、“已”、“裙”、“前途”、“且”、“虽”、“急”等词语的意思。 3:一生读课文互评,教师点拨古体诗的停顿、节奏。

再指生读。 强调感情基调。

师范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4:疏通文意。

(三)品读探究:

1:明确作者投宿的时间地点和发生的事件,体会从中反映出的社会的动荡不安。

2:分析老翁、老妇、官吏、杜甫的形象特点,从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品味作者的思想倾向。重点分析致词的内容,分层,概括层意。想象老妪说这些话的用意,结合插图想象官吏会说些什么。同桌配合补充吏呼的内容,并在班内说一说。

从分析杜甫的沉默入手,结合其身份、背景,分析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一综合性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四)研讨(出示思考题)

题目是《石壕吏》但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妪,只对官吏简单叙述是否不妥?体会作者语言特点。(小组合作交流)

(五)全课总结:

(六)练习:练习背诵

(七)作业:

改写石壕吏一文。

附:板书

石壕吏

时间 地点 事件

(暮) (村) (有吏夜捉人 )——社会动荡 不得安宁 老翁:逾墙走 睡卧不宁

官吏:呼 一何怒 凶暴蛮横 不可一世

老妇:啼 一何苦 值得同情 勇挑重担

杜甫:沉默 关心时局 同情百姓

教学反思: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教师在集备过程中,对每个研讨问题,教师要多预设几个问题,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来思考?会从哪些方面考虑?会出现哪些理解的偏差?哪些需要做详尽的点拨?

…… …… 余下全文

篇三 :《石壕吏》教学反思

《石壕吏》教学反思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篇幅较长,学生先自行解决诗歌重难点字词的翻译,了解诗歌大致讲了诗人暮投石壕村、目睹衙役捉人这样一件事,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对人们遭受的战乱表示强烈的不满。

优点:

1、教态自然大方,讲练到位;

2、教师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晰;

3、整节课思路清晰,有讲又练、有自学。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重

心,老师把我比较到位。

建议:

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注意把控课堂,加强小组之间

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 …… 余下全文

篇四 :石壕吏教学设计及反思

《石壕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 揭露官吏的横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难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作者及诗的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

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异义):跑。行:走。

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邺(yè)戍(shù)戌(xū)戊(wù)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再也。妪(yù)虽:即使,虽然。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

…… …… 余下全文

篇五 :《石壕吏》教学案例

《石壕吏》教学设计

学校:满市九中

年段:九年级五、六班 姓名:龙伟迎

邮箱:676671536@qq.com 电话:151xxxxxxxx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杜甫

教学设计:这是一首古诗,诗就要多读,在读中整体感悟诗的内容,

在读中自然成诵。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2

2

3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字音,听清节奏,自己再读。为了让他们读的不厌烦,我设计了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自由读。这又是一首叙事诗,还需要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思想进行理解。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为辅。我让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能,在表演中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的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位诗中的美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1、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背景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望岳》《春望》全班背诵。

读了《春望》这首诗,我们深切体会到战争诗残

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只能是灾难。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打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壕吏》。

…… …… 余下全文

篇六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乱年代人民的悲惨遭遇。

2.理解古代诗歌“藏问于答”的手法,并应用于平时作文当中。

3、理解杜甫矛盾心理,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教授 设计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文学常识接受: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吧?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围攻邺城。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始终不能攻下邺城。到了第二年3月,反而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败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见到这种情景,他十分的忧虑和愤慨,于是创造了两组组诗,这两组组诗是“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石壕吏》,因为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

三、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诵期间完成)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插问:五言古诗是几个字一句?五言就是五个字)

2、题目解析:

关于“石壕吏”这个“吏”字,做一点补充。我们常说“官吏、官吏”,好像就是指当官的人,但是在中国古代,作官的制度等级森严,“官”和“吏”其实是两个级别的人。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由国家直接任免的叫“官”,官职和级别较高。比如说“县官”,一个州的“州官”,柳宗元到我们永州上任,他就是一个官。 而地方上的公职人员叫“吏”,官职和级别较低。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面县官升堂的时候站在两旁的差役,就可以叫做“吏”。

…… …… 余下全文

篇七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5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

2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3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4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5

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说课稿·石壕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中的《石壕吏》。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效果预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最为传诵的典范之作。能够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2、内容简析:《石壕吏》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语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内容集中,是学生所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按照时间顺序,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它与前两首诗的题材不同,是一首叙事诗。

二、说学情:

学生在本课的第一课时已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文本疏通、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感受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这些还有待于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步把握杜甫诗作主要风格,理解?诗史?和?诗圣?的含义。

(3)、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 …… 余下全文